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

术)临床路径

一、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9)。

行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ICD-9-CM-3:38.590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

2.手术方式:大(小)隐静脉主干采用上述手术方式处理;小腿静脉曲张根据其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

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射频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6-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9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深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果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有感染高危因素如合并溃疡、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可酌情使用。建议使用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可针对革兰阳性菌

选用其他抗生素。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上述麻醉有禁忌的情况下选用全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切除的病变组织(曲张静脉)术后半小时内中性福尔马林固定送病理(激光、射频闭合等可无病变组织送病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执行,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用药时间≤24小时。必要时用镇痛、抗凝驱聚药物。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体温正常,伤口无感染迹象,能正常下床活动。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严重基础疾病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或下肢溃疡感染者,术前准备时间会延长。

2.术后出现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时,

住院恢复时间相应延长。

(十二)费用标准:11000元。

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

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9)

行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ICD-9-CM-3:38.5900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介入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介入联合手术治疗的效 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6年—2018年住院治疗的IVCS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75例作为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髂静脉介入联合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对照 组25例,采用单一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出院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患者 下肢酸胀缓解率、水肿缓解率、皮肤色素沉着、溃疡愈合情况,以及髂静脉通畅率、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酸胀缓解,色素沉着与 溃疡缓解,水肿缓解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50例接受髂静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皮下大范围血肿5例,预后均良好。结论:髂静脉介入联合静脉曲张手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 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良好。 【关键词】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2-0118-02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多种疾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 部分学者认为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但目前对于是否需要介入治疗髂静脉受压尚无统一定论。本文通过对近年我院收治的75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有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 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2018年住院治疗的IVCS伴下肢静脉曲张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确诊,均为左髂静脉受压明显,侧枝循环增多。纳入的75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42例,年龄30岁~78岁,平均年龄52.1岁。CEAP分级:C2分级22例,C3分级32例,C4分级21例,C5分级19例, C6分级5例。病程3~20年,平均9.2年。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接受髂静脉 介入治疗加静脉曲张治疗;对照组25例接受单纯的静脉曲张手术。 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诊断明确,(2)首次患病就诊患者,(3)无静脉栓塞疾病病史,(4)合并单纯静脉曲张患者,(5)同意随访和观察,(6)从未进行抗凝治疗。排除标准:(1)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既往 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3)既往有抗凝溶栓病史。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断标准:(1)(正常髂静脉狭窄直径-狭窄处髂静脉直径)/正常髂静脉狭窄直径×100%≥60%。(2)盆腔可见明显侧枝血管形成。(3)狭窄近端压力-狭窄远端压力≥4cmH2O。(4)有下肢静脉曲张,下肢肿胀,皮肤 色素沉着等临床表现。 1.2 方法 1.2.1髂静脉造影并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手术取平卧位,局麻,腹股沟区韧带 下1.5cm股动脉内侧,seldinger法穿刺股静脉并留置5f血管鞘,DSA下透视(左 髂静脉狭窄程度大于60%,髂静脉周围存在大量侧枝循环),可考虑行支架植入术。260cm超滑导丝引导下于狭窄处植入支架(选用14~16mm美国Boston公 司的smart control支架),支架大小长短依据术中髂静脉粗细以及狭窄长短,支 架释放后用球囊扩张,再次造影提示狭窄小于10%。周围侧枝血管消失,支架两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第一天): 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 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者,伴或不伴 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2.头颅CT排除肿瘤脑内出血改变。 3.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 损害。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选择运 动处方。 2.调控血压。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5.防治并发症。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吸氧。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不符合或患者及家人不配合而要求转诊者及溶栓治疗者不入本 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PR; (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MRA或DSA。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根据病情决定)。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康复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之欧阳光明创编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 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2 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用药时间1-2天。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 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2 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用药时间1-2天。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体温正常,伤口无感染迹象,能正常下床活动。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脑梗死临床路径2016

脑梗死临床路径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 急性起病; 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 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血糖 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3.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 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X线片、心电图; (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脑MRI+DWI(弥散加权成像)。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等]、红细胞沉降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易栓检查、抗心磷脂抗体、维生素B12、叶酸。 (2)TCD发泡试验。 (3)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监测、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 (4)头颅磁共振: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灌注加权成像(PWI)等。 (5)头颈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 (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七)选择用药。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药物。 1.溶栓治疗:可选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 2.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抗凝、降纤、扩容、神经保护、中药: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4.降低颅内压:可选择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噻米、高渗盐水和白蛋白等。 5.并发症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抗感染、控制癫痫发作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

精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精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精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索静脉曲张(ICD-10: I86.101)。 行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非腹腔镜)(ICD-9-CM-3:63.1 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 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6.101精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X线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2.手术方式: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物等。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3.术后用药:

微波和激光介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5例效果对比

微波和激光介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5例效果对比 陕西省合阳县中医医院(合阳715300) 习怀斌李晓奇刘学武杨敬海赵亮党民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波和激光两种介入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通过国际静脉联盟CEAP分期,将85例(85条肢体)C3~C6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静脉腔内微波介入消融术,另一组行静脉腔内激光介入消融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及血管病理学变化。结果:两种消融术治疗患者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病理学变化基本一致,无形态学差异。结论:微波介入消融术和激光介入消融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显著,二者术后血管病理学变化无形态学差异。 下肢浅静脉曲张最多见的病因是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PDVI)和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vein,GSV)功能不全。传统手术包括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交通静脉和曲张浅静脉结扎及抽剥术。近l0年来,随着对此疾病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治疗趋于微创化。静脉腔内微波介入消融术(Endovenous microwave,treatment,EMT)和静脉腔内激光介入消融术(Endovenous lasertreatment,EVLT)已成功应用于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我院于2007年5月至2011年2月对85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分组行微波介入消融和激光介入消融治疗,并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85例(85条肢体),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激光治疗组(血管腔内激光治疗结合交通静脉结扎组):43例(男30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2±2.6岁,左下肢静脉曲张32例,右下肢11例。有足靴区溃疡22例。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1.2年。微渡治疗组(血管腔内微波治疗结合交通静脉结扎组):42例(男3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9土3.2岁,左下肢静脉曲张31例,右下肢11例,有足靴区溃疡12例。病程3个月至3年,平均2年。两组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长时间站立后酸胀或沉重感;均有小腿或大腿内侧浅静脉迂曲扩张或曲张成团体征部分有足靴区色素沉着或溃疡。65例患者经过下肢静脉

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 术)临床路径 一、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9)。 行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ICD-9-CM-3:38.590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 2.手术方式:大(小)隐静脉主干采用上述手术方式处理;小腿静脉曲张根据其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

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射频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6-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9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深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果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有感染高危因素如合并溃疡、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可酌情使用。建议使用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可针对革兰阳性菌

下肢静脉曲张的常用微创治疗方法

下肢静脉曲张的常用微创治疗方法 导读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从西医传入我国以来,既往在临床手术上被称为‘四大金刚’手术之一,目前各级医院均在开展,目前手术方式方法多样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曲张静脉分段剥脱TriVex 透光旋切术、泡沫硬化剂、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机械化学腔内消融术(MOCA)等手术方式。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从西医传入我国以来,既往在临床手术上被称为‘四大金刚’手术之一,目前各级医院均在开展,目前手术方式方法多样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曲张静脉分段剥脱TriVex 透光旋切术、泡沫硬化剂、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机械化学腔内消融术(MOCA)等手术方式。 下肢静脉曲张为临床常见多发病,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主要表现是色素沉着、下肢疲劳等,目前常规临床CEAP分级: 0级:有症状无体征 1级:毛细血管扩张 2级:静脉曲张 3级:水肿 4级:脂性硬皮病或色素沉着 5级:已愈合溃疡 6级:活动性溃疡

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来说,无法单纯依靠非手术方法进行根治。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多实施手术治疗。 下面是笔者手术病例分享: 患者男,62岁,以“发现右下肢蚯状物10余年”为主诉入院。 缘于入院前10余年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下肢蚯蚓状肿物,无局部疼痛,无局部皮肤破溃,无色素沉着,开始时未有重视,未予特殊处理。此后下肢处蚓状肿物进行性加重,屈曲成团,久站、活动后明显,以左侧明显,休息平卧后可缓解,无色素沉着、局部破溃。可正常行走,无跛行,偶有左下肢酸胀不适,伴左侧腘窝疼痛不适,余性质同前,今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门诊拟“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收住入院。发病以来,精神状态尚可,饮食睡眠一般,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有“高血压”病史,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规律氨氯地平5mg qd,血压控制情况可。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1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8/76mmHg,神志清楚。

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材料

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编辑:陈惠忠发布科室:科教科发布时间:11-11-01 摘要: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 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股骨干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等县医院外科10个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乳腺良性肿瘤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乳腺良性肿瘤、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门胆管癌、细菌性肝脓肿、胃癌、脾破裂、胰腺癌、胰腺假性囊肿、肠梗阻、小肠间质瘤、克罗恩病、肠外瘘、肛裂、肛周脓肿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的通知 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升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血液内科专业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友病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血液内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角膜裂伤、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等眼科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十种技术病种及临床路径题库

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CD-10:I67.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2.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和神经功能缺损。 3.头颅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提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头颅MRV显示颅内静脉窦显影不良,DSA显示颅内静脉窦显影不良。 4.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常规、生化检查能排除其他疾病。 5.排除良性颅内压增高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1.抗血栓治疗: (1)抗凝: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令(每日监测APTT、INR)。 (2)溶栓:尿激酶或r-TPA。 2.病因治疗:针对炎症性和非炎症性两类疾病进行治疗。 3.对症治疗: (1)降低颅内压。 (2)控制体温。 (3)防治癫痫。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治疗感染。 (6)营养支持。 (四)标准住院日为2–4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7.6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疾病编码。 2.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3.无严重脑内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和伴发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

心、肺、肝、肾功能衰竭、外伤等)。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抗“O”、纤维蛋白原水平; (3)心电图、X线胸片; (4)腰穿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病原学检查等检查; (5)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头颅MRI和CTV/MRV。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肿瘤全项、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蛋白C、蛋白S、抗心磷脂抗体、全脑血管造影(DSA)。 (七)选择用药。 1.尿激酶或r-TPA等溶栓药物(急性起病,病程相对较短患者)。 2.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华法令(每日监测APTT、INR)等。 3.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颅内压增高患者)。 4.对症治疗药物: (1)有癫痫发作者抗痫药物治疗。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八)出院标准。 1.病情平稳和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有所好转。 2.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原发疾病或并发症使病情危重,需转入ICU治疗。 2.住院期间感染(颅内或颅外)加重,需进一步抗感染治疗,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3.颅内压难以控制并有引起脑疝可能者需请神经外科协助诊治。 4.并发症加重者须进一步治疗,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方式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方式 一般情况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大多都是由职业病引起的,长期下蹲工作的职业最容易引起静脉曲张,由于下蹲工作时下肢静脉回血不畅,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血管变异,并且下肢经常抽筋非常疼痛,不过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方式 1、手术前的第一个步骤主要是要让患者站立,然后用记号笔,标记发生静脉曲张的地方。然后让患者仰卧。对下肢进行局部麻醉。之后就要对患者进行对肚脐一下到脚趾之间部位的消毒。 2、然后第二个步骤,就是把驱血带束缚于大腿中段,然后将血管切开。通过一定的仪器,将血管里发生血栓的部分,进行清理和修复。将血管内部的堵塞疏导,使血管恢复本来的平整。 3、最后一步,就是将手术伤口进行仔细包扎。让伤口复原好。注意术后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多按摩一下下肢肌肉。可以多穿压力袜辅助治疗。伤口注意卫生清洁。注意不可站立过长时间。 下肢静脉曲张注意事项 1、平时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血管壁弹性,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以免压影响静脉回流。卧床时抬高患肢30~40°,以利静脉回流。 2、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过多的负重,肥胖的人应有计划地减轻体重。 3、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和紧身衣物。 4、局部皮肤如已出现变薄、光亮、汗毛稀疏等,应注意保护。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以免破损后形成慢性溃疡,不易愈合。 5、戒烟酒。 6、缚扎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应用前,先躺下并抬高患肢。 7、如果手术,为避免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应做好充分的皮肤准备,保持皮肤清洁,尽量做到无湿疹及溃疡创面。如患有慢性溃疡,应创面湿敷,抬高患肢,待溃疡好转、创面清洁后手术。 下肢静脉曲张严重的时候腿部由血管壁往外的溃烂,所以患有静脉曲张的病人千万不要拖延以免病情加重。尤其是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是最好的选择,不过手术后身体恢复之后也要好好的保养,最好不要再从事经常下蹲的职业,以免引起静脉曲张的二次复发。

筋瘤(下肢静脉曲张)诊疗方案

下肢静脉曲张 【定义】 下肢静脉曲张(lower extremity varicose veins)是指仅涉及隐静脉,浅静脉伸长、迂曲而成曲张状态,多见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者。本病属中医学的“筋瘤”范畴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外科学》(陆德铭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早期可见患肢酸胀不适和疼痛,站立时明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患肢逐渐静脉怒张,尤其是小腿部静脉盘曲成团,如蚯蚓集结,表面呈青蓝色,瘤体质地柔软,抬高患肢或向远心方向挤压,可缩小,但患肢下垂或放手顷刻充盈回复。病程长久者,患肢皮肤血运营养障碍,可发生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发生湿疮和形成溃疡。 (二)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辨证分型】 (一)劳倦伤气 久站或久行或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常伴气短乏力之气虚之证,中期不足则见脘腹坠胀,肾气亏损则见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 (二)寒湿凝筋 或者骤受风寒或涉水淋浴、雨,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块成瘤,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寒邪伤及阳气,则见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三)外伤瘀滞 或因外伤筋脉,瘀血凝滞,阻滞筋脉络道而成,青筋盘曲,状如蚯蚓,表面色青紫,患肢肿胀疼痛,舌有瘀点,脉细涩。 【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论治 1.劳倦伤气 治法:补中益气,活血舒筋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2009版) 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 I21.3)(二)诊断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 相关指南 1.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3.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的 肌钙蛋白cTNT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注:符合前两 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STEMI,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 测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 相关指南 1.一般治疗 2.再灌注治疗 (1)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具备急诊PCI的条件,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 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②高危患者。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时,休克<18 小时,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③有溶栓禁忌证者; ④高度疑诊为STEMI者。 急诊PCI指标:从急诊室至血管开通(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2)静脉溶栓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 ≤3小时的患者; ②无条件行急诊PCI; ③PCI需延误时间者(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溶栓指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1.0- I21.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 死疾病编码; 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疾病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就诊当天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 心电、血压监护;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有什么后遗症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有什么后遗症 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的患者会有这个下肢静脉曲张的问题出现,这个疾病对我们患者的伤害可是非常大的,一不小心可能变成老烂腿,这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面对这样严重的疾病我们是应该进行针对的治疗,有些小伙伴可能会采取手术,那么手术后会有怎样的后遗症呢?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有什么后遗症 首先一个就是我们的患者对于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只是局部把扩张的血管废用或者切除,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个手术后如果其它静脉压力增加也会出现扩张的现象,这时的复发率就会非常高。 再有就是我们的患者这个血液长期淤积于腿部可导致下肢出现酸胀和沉重感,患者容易感到疲劳,上楼或者走路较为困难,严重时还会出现疼痛和麻木等感觉,影响行动,患者皮肤变红或者变黑。 还有就是如果是那些病程较长的患者,术后不能很好的保护的话,在小腿特别是脚踝皮肤常出现营养性改变,包括皮肤萎缩和脱屑以及瘙痒,甚至湿疹和溃疡形成,有时可并发出血及血栓性静脉炎。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一般要休息多久 下肢静脉曲张以往做传统手术后一般需要卧床3-7天,以免下床活动后患肢疼痛。但是,长时间卧床却可能引起某些并发症,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引起肺炎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因为手术治疗后,病人需要仰卧,抬高患肢。卧床时,血液循环减慢、呼吸次数减少、呼吸道内的纤毛运动也减弱,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容易排出,进而引起肺部的炎症。由于血液循环减慢,静脉的血液流动速度则更慢,就容易导致血栓形成,最常见的血栓形成就是下肢深静脉。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需要卧床进行休息,但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养,过多的卧床修养会引起别的并发症。身体健康是最重要哒,小伙伴在日常生活中要照顾好自己。不要给疾病有偷袭的机会。如果,不幸遭遇这样的疾病也要好好注意,避免其他的并发症哦。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 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深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20210215012825)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 个)、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肺血栓栓塞症 2. 社区获得性肺炎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支气管扩张症 5. 支气管哮喘 6. 自发性气胸 7. 肺脓肿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 结核性胸膜炎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慢性支气管炎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 13. 胸膜间皮瘤 14. 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 胆总管结石 2.轻症急性胰腺炎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 大肠息肉 6. 反流食管炎 7.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 上消化道出血 13.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4 个)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 脑出血 3. 吉兰—巴雷综合征 4. 多发性硬化 5. 癫痫 6. 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 肌萎缩侧索硬化 10.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 颈动脉狭窄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 13. 视神经脊髓炎 14.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15. 脑梗塞 四、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6 个) 1.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 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8. 房性心动过速 9.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 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指南

静脉返流性疾病泡沫硬化治疗技术指南 一、引言 指南是精心制定的系统性推荐文本,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和开业医师在特定的临床情况下对其患者的处理作出恰当的决策。 指南适用于“标准状况”并考虑到相关领域所涉及的最新科学知识。为了与最新的科学发现相适应并满足日常工作的实际需要,指南需要不断地进行重新评价和及时修订。指南并不是有意限制医师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法的自由。遵照指南的推荐意见并不一定能保证诊断和治疗的成功。绝对不能认为指南是完备的。根据个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决策依然是医师的职责。 二、定义 硬化治疗是指通过硬化剂注射定向祛除皮内、皮下和(或)筋膜内(穿通静脉)的曲张静脉以及使静脉畸形患者筋膜下的曲张血管硬化。各种硬化剂均可引起明显的血管内皮损伤,并有可能损伤血管全层。硬化治疗成功并在一点时间后,静脉转化为纤维条索,这一过程成为“硬化”。硬化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使血管内形成血栓(血栓本身可能再通),而是最终转化为纤维条索。这种纤维条索不能再通,其功能效果相当于曲张静脉的外科切除书术。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症状及分级 1、临床症状 肢体沉重乏力,下肢淤血,静脉压增高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皮下脂质硬化和溃疡形成 2、CEAP分级 美国静脉论坛(AVF)依据临床表现(Clinic signs-C)、病因(Etiolagy-E)、解剖(Anatomy-A)和病理生理(pathophysiology-P)提出静脉曲张的分类标准C0-6,如下所示: 0级:无可见或触及的静脉疾病体征。 1级:有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踝部潮红。 2级:有静脉曲张。 3级:有水肿,但无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如色素沉着、湿疹和皮肤硬化等。 4级: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 5级: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和已愈合的溃疡。 6级: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和正发作的溃疡。 三、适应症 硬化治疗的目的 ●治疗静脉曲张和预防可能的并发症 ●减轻或消除现有的症状 ●改善病理性血流动力学状况 ●达到满足美容和功能要求的良好效果 原则上,所有类型的静脉曲张均适合硬化治疗,特别是: ●单纯大隐静脉反流;大隐静脉主干直径≤8mm;大隐静脉主干无粗大交通

静脉溶栓路径和知情同意书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路径 (Checklist) 姓名性别_________ 年龄___ 床号_________ 门诊号_______________住院号联系电话 ●是否属于适应症? 1. 年龄18~80岁 2. 发病4.5小时以内 3. 神经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h,且比较严重(NIHSS 5~25分) 4. 溶栓前脑CT检查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 5.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是否存在禁忌症? 禁忌症(3小时内) 1.病史、体检提示或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 2.既往有脑出血史 3.近3个月内有头颅外伤史或脑梗死史(无明显后遗症的腔梗除外)或心肌梗死 史 4.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5.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6.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史 7.严重内科疾病,包括呼吸、心脏、肝脏或肾脏功能衰竭 8.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9.正在应用抗凝药(INR>1.5) 或卒中发作前48h内应用肝素且APTT延长者 10.血小板计数<100×109/L 11.溶栓前随机血糖<2.2mmol/L或>22.2mmol/L 12.降压治疗后血压仍高于180/110mmHg 13.脑CT显示早期大面积病灶(超过MCA分布区的1/3) 14.卒中发作时有癫痫 15.妊娠,月经期 ●额外的禁忌症(3-4.5小时内) 1.年龄>80岁 2.严重的卒中(NIHSS>20分) 3.既往卒中史合并糖尿病史 4.口服抗凝药物,不论INR

●是否在3或4.5小时内? 发病时间(以最后看起来正常的时间为准,卒中前有频繁TIA者以最后一次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起始点为准): 日时分 患者到达医院时间: 日时分 头颅CT时间:日时分 知情同意书签署时间:日时分 rtPA开始时间:日时分 患者体重:Kg,拟用rtPA治疗剂量:__________mg,协议使用剂量:_____mg (如果考虑出血风险过高患者和家属又强烈要求溶栓,则剂量在0.6~0.9mg/Kg体重,就低不就高) ●如果病人有溶栓意向 请急诊科通知神经内科医师急会诊,神经内科医师执行如下医嘱 1.建立静脉通道,使用0.9%氯化钠生理盐水持续ivdrip 2.测指尖血糖()mmol/l 3.血细胞计数□ 正常□不正常 4.凝血机制+D- Dimer □ 正常□不正常 5.肝功□ 正常□不正常 6.肾功□ 正常□不正常 7.心肌酶□ 正常□不正常 8.氧饱和度□ 正常□不正常 9.心梗三项□ 正常□不正常 10.乳酸脱氢酶□ 正常□不正常 11.电解质□ 正常□不正常 12.急查颅脑CT,开立申请单。□ 已执行□未执行 13.急查心电图□ 已执行□未执行 14.评估或测体重() K g □ 已执行□未执行 15.签署知情同意书□ 已执行□未执行 16.开立rt-PA医嘱:爱通立50mg+生理盐水100ml □ 已执行□未执行 17.领药□ 已执行□未执行急诊病人转入急诊抢救室,团注首剂后即转至神经内科16楼病房抢救室 □ 已执行□未执行住院病人转病房抢救室□ 已执行□未执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