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Word 文档

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Word 文档

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Word 文档
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Word 文档

高一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①血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

A.①④B.②③ C.②④D.3.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径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4.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 某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自己不会说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B.大脑皮层的运动区 C.小脑 D.下丘脑

6.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短时间内这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是

A.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B.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

C.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D.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

7.下列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的是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B.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 D.生长激素与甲状腺素

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 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9.对细胞免疫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免疫是建立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的

B.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需要吞噬细胞参与

C.效应T细胞能够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

D.效应T细胞能够使抗原裂解死亡

10.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1.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

12.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

②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

③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

④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3.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②、③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C.⑤、⑥过程可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D.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会出现低血糖

14.与植物向光性有关的激素主要是

A.生长素B.细胞分裂素C.乙烯D.脱落酸

15.右图所示:甲:用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外面,从右侧单侧照光;乙:除去芽尖,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切面右侧,再从右侧单侧照光,

则甲、乙分别将

A.向土直立生长,不弯曲生长

B.向上直立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

C.向上直立生长,向左侧弯曲生长

D.停止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

16.对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分别作如下处理,然后都放在单侧光下照射,其中会弯曲生长的是

A B C D

17.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A.产生抗体

B.产生细胞因子

C.导致靶细胞破裂

D.产生记忆细胞

18婴幼儿期分泌过少而引起呆小症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19.下列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B.艾滋病 C.风湿性心脏病 D.类风湿性关节炎

20、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浆、组织液、淋巴

D .内环境

21、下列哪些离子在维持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

( )

A .钠离子和钾离子

B .钠离子和氯离子

C .钾离子和氯离子

D .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

22、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⑤血浆蛋白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⑤

23、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能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

A .消化液

B .组织液

C . 血浆

D .淋巴

24、下列因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 A .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B .肾小球肾炎

C .毛细血管透性增加

D .毛细淋巴管受阻

25.下列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 .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26、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

电位变化的是 ( )

A .cde

B .abcde

C .abc

D .bcde

27、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

A .电信号→电信号

B .电信号→化学信号

C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 .化学信号→电信号

28、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骄阳似火的夏天中午,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有 ( )

A .皮肤的血流量减少

B .汗腺分泌增强

C .皮肤血管收缩

D .汗腺分泌减少

29、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下列分析与该生

理过程最相符的是

A .第一道防线

B .第二道防线

C .针对某种抗原的

D .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30、吞噬细胞不参与的是

( )

A .非特异性免疫

B .体液免疫

C .细胞免疫

D .合成并分泌抗体

二.填空题(共40分)31.(9分)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其中A 代表___,B 代表

___,C 代表____。

(2)填写图中D 、E 系统的名称:D ______;E ______。

a b

c d e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____系统。

32、(12分)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图甲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____个。

(3)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_的膜。图乙中④处的液体为。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才能下完成,神经递质由A 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

⑤融合经_________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___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器)。

(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0分)下图甲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乙为细胞e的亚

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所示的是___________免疫过程,图甲中c是_______细胞。

(2)在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中,细胞b除了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外,还可分泌___________促进c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预防接种后,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抗体浓度更高,此免疫过程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表示)。

(4)图乙中与物质X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用图乙中数字表示)。

(5)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细胞(填写图甲中字母),该细胞在____________内分化成熟。

34、(9分))研究人员同时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请据图回答:

(1)比较曲线__________可知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比较曲线__________可知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2)经研究发现,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远高于顶芽,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可向侧芽运输,这说明此过程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3)比较曲线1、3、4可知____________(激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该激素通过促进侧芽的____________从而促进侧芽的生长。

(4)秋季来临,植物的叶片逐渐衰老和脱落,与此有关的激素是_________。

(5)综上可知,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高中生物必修二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二年级2017——2018学年度 第二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2、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组合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 2 的性状分离比为 3∶1 C.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面的哪个过程?( ) AaBb1AB∶1Ab∶1aB∶1ab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A.① B.② C.③ D.④ 4、基因型为Dd的个体连续自交n代,下图中的哪一条曲线能正确地反映纯合子所占比例的变化?( ) 5、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得F 1,下列有关对F 1 的处理方法及所产生的结果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如果让F 1 个体连续自交,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 B.如果让F 1 个体连续自交,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C.如果让F 1 个体随机交配,且aa个体的生存能力较弱,每代中都有相当一部分个体不能完成生命周期,那么连续数代后,aa个体出现的概率会减小 D.让F 1 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杂合子比例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 B.染色体和DNA均等分配 C.细胞质和细胞核物质均等分配 D.同一生物的细胞分别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均与分裂前的细胞相同 7、女性色盲患者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8、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9、、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的准确复制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每条子链与其模板链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10、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圆圈“○”中所对应的含义错误的是( ) A.①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②腺嘌呤 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11、经测定,青蛙体细胞中一段DNA分子中含有A碱基60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4%,那么,该DNA片段中C碱基所占比例和数量分别是( ) A.48% 600 B.48% 650 C.26% 600 D.26% 650 12、下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双链DNA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 B.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C.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 D.图中的a和b都是一个完整的核苷酸 13、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形成子代噬菌体时,用来作模板物质的是() 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B.细菌内的蛋白质 C.噬菌体的DNA分子 D.细菌内的DNA分子 14、据研究发现,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原因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1~4题。 1.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库布齐沙漠 B.土默川平原 C.呼和浩特市 D.阴山山脉 2.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地质条件稳定 B.年降水量增多 C.灌溉条件改善 D.黄河水量减少 3.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湿地破坏 B.森林锐减 C.水土流失 D.土壤盐渍化 4.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 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海拔 C.水 D. 热量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 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 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 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6 题。 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6.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 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 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 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 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7~8题。 7.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追求生态效益 B.追求经济效益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完善的制度、法规 8.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 B.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C.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 D.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9~10题。 9.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减少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资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试卷及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试卷及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 读图,回答下列1~3题。 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补充气源 C.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3.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A.欧洲 B.俄罗斯 C.新加坡 D.日本 4. 读“我国部分民居邮票图”,回答:形成四地民居建筑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资源 B.气候 C.土壤 D.植被 下图是“产品不同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图”,它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生产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读图完成5~6题。 1 / 12

5.目前,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中国,转移产业主要位于产业链哪个环节( ) A.销售 B.加工制造 C.品牌 D.研发 6.在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总部最优先掌握的环节是( )。 A.设备、零件 B.制造加工、销售 C.传播、销售 D.研发、品牌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能实现自流的是() A.a、b段 B.b、c段 C.a段 D.c段 8.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第三次技术革命以来,世界工业经历了四次产业转移。下图为全球某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9~10题。 9.该图反映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生物遗传工程 B.电脑软件 C.普通加工制造 D.石油化工 10.东南亚部分国家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目 的地之一,主要原因为() ①能源充足,机场密集②土地租金较低③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④劳动力成本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1-13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

2014-2015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2015.5.6 高一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下列有关纯合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受精发育而来 B.连续自交,后代性状能稳定遗传 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D.不含等位基因 2、豌豆在自然状态是纯种的原因是()c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植物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3、下列各项叙述中,不符合相对性状概念的是()b A.芦花鸡和常毛鸡 B.雄鸡和阉鸡 C.光腿鸡和毛腿鸡 D.豆冠鸡和单冠鸡 4、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Rr,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类型中有()a A.ABR和aBR B.ABr和abR C.ABR和AbR DABR和abR 5、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连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皮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粘核,不粘连的称为离核。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b)为显性。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4种表现性。由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D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6、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表现不同于双亲的植株约为()d A.160株 B.240株 C.320株 D.480株 7、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合子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染色体②合子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中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数目变为4N ⑤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人体内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共同特点有()d ①两极发出纺锤丝②有同源染色体出现③有遗传物质的复制④有着丝点的分裂⑤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⑥有纺锤体的形成 A.①②③④ B.2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9、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并排列与赤道板上,此细胞处于()d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第一学期地理必修三中段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68分,每小题2分) 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上流程最长、流量最大的支流 B、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全为平原 C、田纳西河流域虽然降水少,但河床比降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D、流域内有丰富的煤炭、铅锌等矿产 3、田纳西河流域的平原区,是美国农业带中的() A、乳畜带 B、小麦带 C、棉花带 D、畜牧和灌溉混合农业区 4、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发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 A、全球化生产 B、信息化生产 C、集聚生产 D、清洁生产 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下面问题5、6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 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 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5、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6、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旅游业开发 D、疏通河道 7、“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这样的护坡措施是() A、生物措施 B、工程措施 C、农业技术措施 D、生物、工程措施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8、9题 8、梯田田埂的水平延长方向一般与()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9、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 10、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水文 B、地形和气候 C、土壤和植被 D、地形和植被 11、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 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12、GDP表示:()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D、工业生产总值 13、工业社会阶段,在石油资源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工业区() A、鞍山 B、曼彻斯特 C、阿伯丁D匹兹堡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题及答案15

高二区域地理练习题(15)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西北新疆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流域新垦区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D.新垦区完全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愿划分的 2.图中新垦区与行政中心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A.点状与面状 B.线状与面状 C.面状与点状 D.点状与岛状 3.水源的多少决定了新垦区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水土流失 B.次生盐渍化 C.裸岩 D.土地沙化 4.在2018年入围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的球队中,冰岛队是世界杯有史以来人口最少的参赛国,全国人口仅33万人。因冰川和火山大范围地并存,冰岛被称为“冰与火之国”。在冰岛队小组赛踢平劲旅阿根廷队之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关于推测冰岛男性职业分布的段子。由于劳动力少,足球队员都有兼职。下列职业中,冰岛的从业人员可能较多的是() ①石油开采②观测火山③监测地震 ④椰子采摘⑤地热供暖⑥种植水稻 ⑦饲养骆驼⑧种植天然橡胶⑨医生 ⑩捕捞鳕鱼 A.①③⑥ B.②⑤⑩ C.③④⑦ D.④⑧⑨ 5.为了准确地定位地震的震中(北纬27.70°,东经102.08°)位 置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A.实地考察 B.遥感技术(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全球定位系统(GPS)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将来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②提供灾区的影像③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④进行短报文通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所示)。石羊河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植被大面积死亡。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水资源短缺②旱涝灾害 ③土地荒漠化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导致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上游拦截河水,过度用水 B.乱砍滥伐 C.过度放牧 D.大量的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道纵横,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考 试题及答案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 A.夏朝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 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 ...其它各项的是 A.杜诗水排 B.高转筒车 C.马钧翻车 D.风力水车 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5.“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B.重农抑商C.闭关政策D.贫富分化 6.春秋末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开垦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期末试题

①128有丝分裂过程 92 减数分裂过程23 任丘二中2011-2012(下)高一生物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2.某种高等植物的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 C、雌配子:雄配子=1:3 D、含A遗传因子的雌配子:含a遗传因子的雄配子=1:1 3.下列表述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D和T B.D和d C.D和D D.d和d 4.下列四个杂交组合中,理论上,子代中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是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5.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分别是 A.3种、9种B.3种、16种C.4种、8种D.4种、9种 6.某一杂交组产生了四种后代,其理论比值3∶1∶3∶1,则这种杂交组合为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 7.将具有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代,在F3中纯合子比例是() A.1/8 B.7/8 C.7/16 D.9/16 下表为三种生物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四分体数目,据表回答第8~9题: A.488B.248C.81616D.808 1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C.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D.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印证 12.下列关于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母亲是色盲,女儿一定是色盲B.父亲是色盲,儿子一定是色盲 C.母亲是色盲,儿子一定是色盲D.父亲是色盲,女儿一定是色盲 13.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 A.DNA B.RNA C.多糖荚膜D.蛋白质 1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B。DNA是遗传物质C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D.A和B 15.白化病为人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夫妻,丈夫肤色正常但患红绿色盲,妻子肤色及色觉均正常,他们生有一个患有白化病兼红绿色盲的儿子,则该夫妻的基因型依次为 A.AaXbY和AAXBXb B.AaXBY和AaXBXb C.AAXbY和AaXBXb D.AaXbY和AaXBXb 16.下列为四种核酸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可以代表转运RNA的是 生物人黑麦豚鼠 A B C D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条)46146417.在双链DNA中有7200分碱基,由此D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最多有氨基酸() 中期染色单体数(条)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条)461464A.7200个B.3600个C.2400个D.1200个18.下列各项中,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四分体数(个)7②①DNA的复制②RNA的复制③转录④翻译⑤逆转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条)23732 8.在黑麦一列数字中,①应填写的数字是 A.14B.7C.28D.21 9.在豚鼠一列数字中,②应填写的数字是 A.16B.32C.64D.128 10..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19.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是DNA上有一定功能的特异碱基排列顺序 B.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 C.基因是DNA分子上特定的片段,组成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就代表遗传信息 D.它的化学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20.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一段时间后,由细菌裂解释放出的n个子代噬菌体中 A.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B.没有35S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巴西每年约有2万平方千米的热带草原被破坏。环保人士指出,必须严格制止破坏草原的行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农业用地。读图,回答1~3题。 1.巴西热带草原的形成原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 C.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控制D.受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 2.调查并估算巴西热带草原的破坏面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RS和GP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S和GIS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第3~5题。 3.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③→④→②D.④→①→③ 4.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D.技术水平较高 5.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环境污染加剧B.就业压力增加 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XX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7.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8~9 题。 8.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 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9.“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 ..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0~12题。 10.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11.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 2 分,共50 分) 1.(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 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2.《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 农夫并列。这说明了 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纺织业已经产生 3.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 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4.《四友斋丛说》记载:“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材料中的“游手趁食者”指的 是 A.富裕大商人B.雇佣劳动者C.封建大地主D.手工作坊主 5.早在公元1000 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 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6.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最集中体现这一 点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D.大企业的出现 7.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 输业的发展 8.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 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 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 主义排挤、压迫 9.右图是红金龙香烟作的广告。(注意广告语:今有 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 少许其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以彼例此,孰得孰失, 惟诸君实图利之。)由此反映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期中考试

白银市第十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文) 出题人:杨雪审核人:蔡晨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2.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 下表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的一次洪水发生 时,到达玉米地、村庄、果园和山林四种土地类型 的时间长短,据此完成第3题。 3.表中甲乙丙丁四地依次为() A.山林、玉米地、村庄、果园 B.村庄、玉米地、果园、林地 C.山林、果园、玉米地、村庄 D.果园、村庄、玉米地、林地 4.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国土整治工作,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在西部开发过程,利 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 ①对三峡工程的实施进行监控 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为西部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④可以直接对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下列关于“3S” 技术在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①利用RS监测湖泊水质环境变化,为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②利用GPS动态监测湖泊面积,及时把握其动态变化 ③利用GIS模拟演示湖泊消失过程,分析成因 ④利用RS确定已消失和现存的湖泊位置,提供参考数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表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 6.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7.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大力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 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 地区葡萄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9.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 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 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木材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必修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表格内。) 1、“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这种耕作方式应该是() A、“以牛田” B、“刀耕火种” C、灌溉农业D 、精工细作 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 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 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4、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麻棉丝 C、麻丝棉 D、丝麻棉 5、商品买卖重在诚信,下列朝代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的是()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 、宋代 6、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 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 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 8、符合早期民族资本家张謇的是() A、创办了继昌隆缫丝产 B、发起了洋务运动 C、创办了发昌机器产 D、曾经是清末状元 9、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0、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合破坏是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精品文档)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 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 (考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课)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的界限一定是明显的 B.区域内部具有差异性 C.区域之间是彼此独立的 D.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2.一般情况下,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发展的工业多属于 ①资金密集型②资源密集型③劳动密集型④技术密集型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重庆市属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 A.东部经济地带 B.中部经济地带 C.西部经济地带 D.过渡性经济地带 4.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A.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D.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 5.“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A.涵养水源 B.降低噪音 C.防风固沙 D.美化环境 6.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干旱地区广,北方湿润地区广 B.南方冬季多雨,北方夏季多雨 C.南方以水稻为主,北方小麦为主 D.南方农作物生长期短于北方 7.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作物可一年两熟到三熟 B.广泛分布大量的黑土和黑钙土 C.各省都为甘蔗的重要产区 D.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8.列属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的是 ①“三北”防护林②引黄济青③晋煤外运④退耕还湖还林工程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③④ 9.西电东送主要开发下列哪些资源 ①石油②天然气③煤炭④水能资源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③④

10.“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意味着把西部建成 A.能源资源消费市场 B.农牧产品加工基地 C.能源供应基地 D.原材料供应基地 11.关于美国匹兹堡的发展,错误的是 A.初期是毛皮贸易场所,当地人大多从事畜牧业 B.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成为钢铁工业中心 C.有五大湖廉价的水运可以利用 D.由于资源衰减、环境污染严重而出现了衰退 12.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线工程从杭州取水,沿大运河输水到北京 B.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工后,长江水将大部分调往北方地区 C.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水位较高可自流输水 D.西线调水路线最短,工程量最小,是最经济有效的调水方案 13.下列关于我国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荒漠化主因是气候干旱和人类活动 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得到了制止 D.西部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环境无关 14.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①距离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高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15.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地势较高,降水较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耕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16.消失的楼兰古国给我们的启示是 A.干旱地区不能进行经济建设 B.控制人口是关键 C.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发展 D.人只能被动的适应环境 据了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红色荒漠”(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回答17—18题: 17.“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8.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19.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B.水库、稻田属于湿地 C.高山上没有湿地 D.我国湿地类型多样 20.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A.海洋 B.湿地 C.森林 D.沙漠

地理必修三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靖边七中12月月考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面和有机棉。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A. 增强市场竞争力 B. 改善生态环境 C.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 降低运输成本 2.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环境问题可能是 A. 水土流失 B. 石漠化 C. 生物多样性增加 D. 土地荒漠化 3.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A.交通不便 B. 资金不足 C. 劳动力缺乏 D. 土地多盐碱 在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国家总的森林面积会逐渐减少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态势出现减缓直至停止,并开始转变为扩张,这个国家森林面积从减少转变为扩张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被称成为“国家森林转型”。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出现“国家森林转型”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在“国家森林转型”阶段,面积逐渐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5.我国“国家森林转型”现象较明显的地区最可能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东南丘陵 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页共14页◎第2页共14页

6.为有效控制田纳西河流域的洪水灾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兴建大坝,疏通河道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 建设和完善巨大航运网 D.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 7.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人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 D.田纳西河的水质改善 8.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②稳定了灌溉水源 ③减轻了洪涝灾害④增加了土壤肥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下图中右为“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左为“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土地沙漠化 10.经过调整,该县把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主要用于发展农区畜牧业,这有利于 A.改善局地气候 B.保护农田作物 C.防止水土流失 D.综合利用资源 下表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题。 第3页共14页◎第4页共1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高中精选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史历 分,考100,共33个小题,总分(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分钟。试时间100 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2分,共计603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1 作的场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夏朝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A D.唐朝时期 C.汉朝时期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②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④需和交纳赋税③的自然经济、①②④ D、①②③ CA、①③④ B、②③④.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它各项的是 3A.杜诗水排 B.高转筒车 C.马钧翻车 D.风力水车 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5“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贫富 D.重农抑商 C.闭关政策 A.土地兼并 B 分化亩。按当时的规定,200春秋末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6300亩,另开垦荒地.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亩300亩 D.500.A.100亩 B.200亩 “贾人不得衣丝乘车”.。C“市井,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7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B.限制商人的政策A.休养生息政策 D C.禁止经商的.反腐倡廉的政策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8.你将大部分②为了财产安全,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 ④你通过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 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 A.《东京城的辉煌》 B.《西京城的衰落》 C.《汴河两岸好风光》 D.《坊墙去除利工商》 10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彩瓷.的一种)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 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1.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D 12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最著名的有. D.徽商与京商.徽商与晋商 C.粤商与晋商A.徽商与川商 B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13.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王朝的振兴 C东方的曙光 D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恩格斯说:14”新航路开辟前,欧洲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A. B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15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A .教皇发挥了远洋探险的组织作用 B .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根本目的C .教会蜕变成殖民侵略机构 D 19世纪中叶,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16.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