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课讲稿(36页)

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课讲稿(36页)

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课讲稿)

前言

我打算讲这么五个问题,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第二、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第三、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第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第五、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现在说第一个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这一次十八大最关键的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觉得这一块部分写的特别充实,特别的丰满,特别的到位,就是要把旗帜、道路、理论、制度这几个东西讲清楚。为什么要强调这个?中国特色这个东西怎么来的?我还想多说几句,就是大家知道30年前,十二大的时候邓小平有一个开幕词,开幕词中邓小平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话,就是叫“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我们这个概念有了,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针对什么?我觉得在82年的时候它主要针对的是苏联模式,针对苏联模式,我们有中国特色,大家知道还有一个概念,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针对苏联版本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针对王明等人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我们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针对苏联的研究范式,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针对苏联的建设模式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针对苏联模式的,那么苏联模式是什么特点?我觉得苏联模式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就是苏联模式在经济上是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统的过死,管的过严,缺乏后劲,不可持续,第二就是苏联模式在政治上高度集权,缺少民主,没有法制,家长制,一言堂,个人崇拜,第三在思想上高度僵化,舆论一律,没有活力,这是苏联模式的几个特征。所以针对这个苏联模式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是在建国初期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基本上是照搬苏联模式,比如说苏联在高校里面有教研室,我们也有教研室,苏联有全运会,我们也有全运会,苏联有五年计划,我们也有五年计划,苏联有一个文化部,有一个电影局,我们也是文化部,电影局,就是毛泽东说过一边倒,建国初期,这个一边倒就是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

但是后来发现这个东西不行,到了1956年毛泽东写了一个讲话,叫《论十大关系》,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他说苏联的模式那么多的弊端,那么多的问题,我们不能照搬苏联模式,要有中国特色,要有中国的特点,适合中国的情况,这是从十大关系开始,这是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50年代后,60年代前期,中苏论战,大家知道

我们写过“九评”和苏联进行论战,两个阵营社会主义论战,这个时候导致我们思想体制进一步的僵化,这是第三阶段到文革。

到了第四阶段就是改革开放,我们超越苏联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82年十二大邓小平的开幕辞,就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0年来,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制度方面有什么进展,十八大我觉得写的比较充实和丰满。

第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去年的7.1讲话和今年的7.23讲话就强调它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一部分是在讲话的第二部分,要点的第三部分,叫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社会主义的新胜利,他在里面的第一个层面就讲这个内涵,就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什么是道路,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是道路。然后说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战略的科学理论体系。制度讲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的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然后讲了法律体系,还有基本的经济制度等经济体制,还有一个表述,

就是道路是什么,理论是什么,制度是什么,全文大家拿到单行本要点里面都说的很清楚,那个报告中都有了,这是第一个层面,讲什么是道路,什么是理论体系,什么是制度。

第二就是道路,理论,制度这三者的关系。

他们分别起到什么作用,占有什么地位,我觉得这一次是新讲的。十八大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路径,就是我们走这个道路是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它是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强调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现。我们这个旗帜包括道路,理论,制度,那么道路,理论,制度分别怎么定位?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有机结合相互配套,整体协调,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现。

第三就是怎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有三总: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个总,我们不是第一次讲,以前都讲过,但是这一次把它概括在一起,把它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把这三个总囊括在一起,这是第一次讲。以前都分别讲过,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讲的三个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不能满足落后于需要的生产,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然后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总布局就是五位一体,就是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把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又更加充实、丰富,讲了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第四就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重要性。

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这个道路的重要性是既不守封闭僵化的老路,就是回到祭祖的时代,回到文革,回到改革开放前,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是西化,全盘西化,走完全是西方体制机制的那个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斜路,那走什么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就这一段话讲的这个地位非常高,强调是我们党90多年创造、奋斗、积累的全部成果、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就是这个道路、理论、制度,这一段话讲的位置非常高,是90多年的成果,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就是那个针对性,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斜路,它有很强的现实的针对性。

第五就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制度。要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个在今年的7.23总书记的讲话中已经讲了这四个特色

了。第一个是实践特色,就是我们要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它有实践特色。第二个有理论特色,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打造具有中国特点,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第三就是民族特色,它要和我们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情况,中国的问题,还要和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中国的学术思想相结合,让中国的老百姓喜闻乐见,有我们中国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要走自己的路,不能说别人的话,要让老百姓喜闻乐见,民族特色。最后一个时代特色,就是我们还要立足于时代前沿,紧扣时代脉搏,关注时代课题,回应时代挑战。所以有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这是第五个要点。

第六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必须要牢牢把握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把它概括为八个“必须坚持”,我觉得这八个必须坚持就是对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拓展、丰富、深化,是对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基本经验的一个总结。第一个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我觉得在这八个必须坚持里面,把人民主体摆在第一特别好,就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我们新的政治局常委,七个常委产生以后,记者见面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特别强调人民的主体,人民的期待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报告中讲把人民放在心

中的最高位置,人民主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利益至上这样一种价值观。第二条就是必须坚持和发展生产力。第三条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条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五条,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第六条,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第七条,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最后一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个人理解这是对我们党原来提的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拓展,一个丰富,一个深化,就是这八个必须坚持。

第七就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三个自信已经在7.23讲话中已经讲了,这次报告是这样讲的,他说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撤退,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然后讲了两个一百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家都关注到了以前是叫建设,现在叫建成,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讲完这两个一百年以后,他说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是挨着两个一百年,第一个一百年是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讲完这两个一百年时候,他说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一部分我觉得讲的特别充实,丰满,到位,我个人还有这

样一个见解,就是怎么看十八大,如果我们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十八大的时候,十八大的定位是这样,比如说现在我们看十二大,十二大就是邓小平的开幕词提出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十三大留给我们最深刻的记忆,我个人觉得就是十三大讲的是初级阶段,就是我们总依据,十四大市场经济,因为十四大有个南巡讲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讲道路、理论、制度三者的关系,当然也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如果我们从这样来理解的话,我们就抓住了历次党代会的一个要点,十三大是初级阶段,十四大是市场经济,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十八大主要讲道路、理论、制度,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讲这三者的关系,所以我把它作为第一个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它包括道路,理论,制度。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个大问题。

二、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第二个大问题就讲科学发展观了,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在讲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它有一大段的表述,这是在我们报告的第一部分,它是这样讲的,总结十年的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

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下面的定位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写入了新党章,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原来我们不是这样表述,大家知道03年SARS之后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然后内容不断的补充,充实,丰富,发展,完善。03年提出,07年的十七大,那个时间还太短,只有三到四年时间,还要经过检验,那个时候还不好把它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那个时候叫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那个“等”就包括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那都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的战略思想。以往我们的表述都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没有把它定位为指导思想,这一次明确的在十八大报告和新党章中都提出,它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十七大已经讲了,十七大讲了四条,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或者是根本特征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讲了这么四条。这次还是这样讲,但是又换了个角度,他叫更加自觉,即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是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第三更加自觉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第四更加自觉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里面有延续,延续就是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这是延续,但是也有一个新的侧重点,第一个就是前面叫做更加自觉,就是我们已经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了,但是要更加自觉,第二就是后面要把它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四个表述里面都有深入贯彻落实,就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不仅是学习,而且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它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所以前面叫更加自觉,中间是叫深入贯彻落实,讲了这么四条。

为什么在当代中国要特别强调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我觉得这么几点,这是我作为一个学者或者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有一点我自己的思考和我们在座的各位人大的代表,我们来进行交流和探讨,我觉得有这么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讲这个核心价值,就是说它以人为本是一个基础性的、统筹性的概念,比如说我们现在讲民主法制,人大代表特别关注民主法制、依法治国、利益协调、改善民生、幸福指数、心理疏导、人员关怀、精神家园,这些词都是我们经常说的,但是这些词要依赖一个概念,就是以人为本,因为要以人为本,所以我们要依法治国,

民主法制,利益协调,改善民生,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幸福指数,精神家园,它是一个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刚才讲了核心是以人为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我觉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大成果——两个理论体系:一个就是毛泽东思想,一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果我们把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理念概括为八个字,我觉得就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精髓——以人为本。这八个字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价值,我们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理念,要以人为本,所以它是我们的核心价值。

再进一步说,30多年的改革开放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内政、外交、国防、军事,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是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觉得是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变化,那么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建国以来60多年,执政理念怎么变化?我觉得大体可以用“三个以”来概括:第一个以——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主要指的是57年反右到76年文革结束这二十年,特别是66到76年这文革的十年,我们是以阶级斗争为纲。

第二个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78年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提出果断废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第二个以。

第三个以——以人为本,就是科学发展观讲的以人为本,能不能用这三个以来概括,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阶级斗争为中心,以人为本,当然这三个以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第二个以对第一个以是一个全面的否定,拨乱反正,废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中国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第三个以对第二个以是一个发展,是一个丰富,是一个深化。如果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过程中,我们来认识和把握以人为本,它的重要性我觉得怎么估计也不会过分,因为我们讲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也是我们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使命。

第二个要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秉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就是这个报告讲的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终秉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要始终秉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切实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应当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高的要求。人民的期待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人民群众的认同度,满意度是检验我们一切决策和政绩的基本依据,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兴亡的根本因素,执政党只有真正代表和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顺民意,得民心,才能立于不败之

地,这就是讲以人为本它的重要性,它具体体现为人民利益至上这样一种价值观和价值追求。

第三个要点是发展的科学性与包容性,改革的共识性与普惠性的统一。以人为本到了人民利益至上还是比较抽象,那么人民利益至上具体的表现,就是要体现为发展的科学性与包容性,改革的共识性与普惠性的统一,我们从以人为本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利益至上,然后再从人民利益至上推进到我们现在的改革和发展,就是要体现为发展的科学性与包容性,改革的共识性与改革的普惠性的统一。

我们先来讲第一个统一,我们讲科学发展观,发展的科学性,怎么判断这个发展的科学性,我觉得一个重要的,不能说是全部,至少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的包容性,发展的科学性与包容性是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发展的科学性要体现为发展的包容性,离开发展的包容性就不能解决贫富地区、城乡、行业的差别与矛盾,就不能真正体现发展的科学性。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讲的发展,倒数第四行,我们讲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社会公平性的发展,资源节约型的发展,环境保护型的发展,民生改善型的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讲发展的科学性与包容性的统一。

现在我们关注两个词,一个是包容,还有一个就是共识,怎么凝聚共识,因为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人们的价值选择,价值判断的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可变形、怎么体现包容,

怎么形成共识,刚才讲了包容。现在我们来讲共识,现在的改革缺少一种共识,或者是共识度不够,不像80年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家都知道改革的好处,大多支持改革,大多拥护改革,改革有共识。90年代我们市场经济,92年南方讲话搞市场经济,大家都支持改革,2001年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那么现在我们这个改革的动力和改革的共识是什么?我觉得要形成改革的共识就要体现改革的普惠,改革的共识性与改革的普惠性也是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改革的共识性要依赖于改革的普惠性,没有改革的普惠性,改革就失去了形成共识的社会基础和群众支持。因为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讲话20周年,年初的时候理论界开了很多研讨会,怎么形成改革共识,凝聚改革的共识,我觉得要讲两句话,第一句话就是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就是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但是还要讲第二句话,就是要毫不含糊的坚持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如果我们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那么就很容易形成共识,人民群众就会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拥护支持改革,形成改革共识,成为改革的强大的社会基础和动力支持。所以,改革的共识性依赖于改革的普惠性。

我的判断是这样,发展的包容性越大,科学性越强,就是先富后富,能力强能力弱,城市与乡村,东部、中部、西部,内地、沿海,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如果包容性越大科学性越强,改革的普惠性越广共识性越高。那么我这里强调发

展的包容性,改革的普惠性,本质是什么,就是最后一行,本质体现的是社会公正,就是我们常讲的蛋糕做大还要蛋糕分好,既要有效率也要讲公平,更好的体现社会公平,社会公正,前面我讲了八个必须坚持,八个必须坚持里面有两条,甚至可以说三条与这个有关,就是必须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还有一个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这几条都和这个发展的包容性,改革的普惠性体现社会的公正有关的,八个必须坚持里面。其他也与这个有关,至少这三条直接和这个有关的,发展的包容性,改革的普惠性的本质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第四个要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科学发展观已经提出来快十年了,03年sars的时候开始提出,现在是12年,已经差不多有十年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继续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这就是我们在前面讲的四个东西的实践更加自觉,把什么什么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它转化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我觉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涉及到很多内容,我从我的角度觉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解决三个不协调:第一就是享受改革成果与承受改革代价不协调,大家都是人大代表,对这个情况也非常的了解、熟悉。这30多年应当说我们国家发展最快,人民

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但是为什么老百姓中还有那么多的意见、抱怨、不满,有时候意见、批评、抱怨、不满还很强烈,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享受改革成果与承受改革代价不协调,就是有一些人几乎只享受改革成果而不承受改革代价,而有一些人几乎只承受了改革代价而不享受或者很少享受改革成果,譬如说低保、特困、下岗的、失业、弱势等等这样的情况,所以改革开放是一个利益调整,利益失衡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心理失衡就会导致一种社会的失衡,所以我前面一再强调,发展的科学性要体现为包容性,改革的共识性要形成为改革的普惠性,要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的享受改革成果,解决第一个不协调。

第二就是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不协调,私人产品指的是我们自己可以自备的,但是公共产品主要指的是国家、政府、社会提供的,比如说现在我们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比如说我们可以买车,这个车是属于我的私人产品,但是我有这个车不一定能买来畅通的交通,这个畅通的交通属于公共产品,它要政府来做,个人做不了。我们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公共应急这些东西迫切需要跟上加强。

第三就是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不协定,这30多年我们经济发展,经济崛起,经济增长,GDP世界第二,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道德问题,文化问题,诚信问题,社会公信力问题没有相应的跟上,我们的发展是为了什么,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人民的幸福包括方方面面,他要有良好的住房、良好的教育、

天蓝水清、良好的治安,还要有民主法制,还要有公平正义,还要有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有很多方面。这里的文化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不仅要做经济大国,还要做文化大国,文化强国,道德诚信,社会公信力应该相应的跟上,人民幸福,让人民有安全感,有幸福感,提升这个幸福指数,就是我们常问的你幸福吗,归根结底我们讲的科学发展观最后要让人民幸福,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但是如果我们主流价值边缘化,道德底线下滑,社会公信力下降,如果我们道德失范、价值失明、文化失衡、社会失信、人文精神失落,那人民就体现不到或者很难体现到这个幸福感,发展也不可能持续。还有一个怎么提升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修养、文化形象,向整个世人展现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世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所以说这是第三个不协调,要解决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不协调。我觉得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然还有很多方面,不能一一列到,我讲的解决这三个不协调。

第五个要点是当前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理念。前面讲了八个必须坚持,我这里讲了四个更加,我个人作为学者的话,四个更加就是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因为它是一个基本的理念,第二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就是蛋糕做大还要蛋糕分好,后面还要讲到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人民的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然后到了2020年比现在的2010年总量和人均翻一番,人民群众对这个是最关注的。第三就是要更加重视利益协调,现在的矛盾很

多是利益矛盾,牵一发动全身,往往是这一部分人满意了可能那一部分人不满意,这一部分人得到利益了另一部分人就吃亏了,所以现在考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尺尺度就是能不能尽可能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形成一个照顾各方面群众利益,各方面群众关切的这样一个机制。这就是前面讲的把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加大这个包容性和普惠性。第四就是更加着力于改善民生,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后要体现到改善民生,具体的说就是要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城市更宜居,人民生活更幸福,所以我总的思考就是这样,我们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公平正义为基础,以利益协调为关键,以改善民生为路径,把发展的科学性与包容性,改革的方向与普惠性结合起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与社会和谐,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大家都注意到7.23讲话之后,因为7.23讲话把十八大的要点都讲到了,所以我们北京的好多立交桥,过街桥挂的横幅就是最后这几句话,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民的生活,增进人民的福祉。有时候在公交车上,在地铁里也能看到这几句话,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最后落脚到人民幸福,这是我讲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部分。大概讲了这么几个问题,以人为本是核心价值,以人为本要体现人民利益至上,然后讲科学性与包容性,共识性与普惠性,然后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然后讲思路和理念,这是第二个大问题,关于科学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