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空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空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空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空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班级:动本0719

学号:0742021934

姓名:高晓刚

空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许多城市及地区相继出现生产与生活用水日益紧张的局面,水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内蒙古、山西等北方地区是我国的能源基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为大火力发电厂提供充足的燃料,同时又是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在这种状况下,直接空冷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地区“富煤缺水”的难题。

1.1湿式冷却方式

湿式冷却方式分直流冷却和冷却塔2种。湿式直流冷却一般是从江、河、湖、海等天然水体中汲取一定量的水作为冷却水,冷却工艺设备吸取废热使水温升高,再排入江、河、湖、海。当不具备直流冷却条件时,则需要用冷却塔来冷却。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

1.2干式冷却方式

在缺水地区,补充因在冷却过程中损失的水非常困难,采用空气冷却的方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空气冷却过程中,空气与水(或排汽)的热交换,是通过由金属管组成的散热器表面传热,将管内的水(或排汽)的热量传输给散热器外流动的空气。当前,用于发电厂的空冷系统主要有3种,即直接空冷系统、带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哈蒙式空冷系统)和带喷射式(混合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海勒式空冷系统)。直接空冷就是利用空气直接冷凝从汽轮机的排气,空气与排气通过散热器进行热交换。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主要由喷射式凝汽器和装有福哥型散热器的空冷塔构成,系统中的高纯度中性水进入凝汽器直接与凝汽器排汽混合并将加热后的冷凝水绝大部分送至空冷散热器,经过换热后的冷却水再送至喷射式凝汽器进行下一个循环。极少一部分中性水经过精处理后送回锅炉与汽机的水循环系统。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又称带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在该系统中冷却水与锅炉给水是分开的,这样就保证了锅炉给水水质。哈蒙式空冷系统由表面式凝汽器与空冷塔组成,系统与常规的湿冷系统非常相似。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空冷系统的装机容量中,直接空冷系统约占43%,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约占24%,混合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约占33%。

2直接空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排汽在空冷凝汽器中被空气冷却而凝结成水,排汽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是在表面式空冷凝汽器内完成。在直接空冷换热过程中,利用散热器翅片管外侧流过的冷空气,将凝汽器中从处于真空状态下的汽轮机排出的热介质饱和蒸汽冷凝,最后冷凝后的凝结水经处理后送回锅炉。

3直接空冷凝汽器的发展现状

直接空冷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直接空冷凝汽器管束进行的。空冷凝汽器是空冷机组冷端的主要部分,汽轮机排汽将几乎全部在凝汽器中冷凝成冷凝水。汽轮机排出的蒸汽在凝汽器翅片管束内流动,空气在凝汽器翅片管外流动对蒸汽直接冷却。从提高冷却效率角度出发,一般在管束下面装有风扇机组进行强制通风或将管束建在自然通风塔内,在现有运行的机组中,强制通风方式由于其可调控性能较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直接空冷凝汽器由于特点突出,已经逐渐在世界各国进行技术研究并逐步推广应用。由于间接空冷凝汽器系统相对于直接空冷凝汽器系统设备多、造价高、维修量大、运行难度大且可靠性较差,所以它将只是水冷凝汽器系统和直接空冷凝汽器系统之间的一个过渡,直接空冷凝汽器将是今后

电厂冷却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3直接空冷系统的特点

3.1直接空冷机组的优点

3.1.1耗水量小

在水冷凝汽器机组中,冷却塔的蒸发损失量很大,约占全厂耗水量的90%以上,直接空冷凝汽器采用空气冷却,减少中间的水冷过程。据统计,采用直接空冷凝汽器系统的机组比水冷凝汽器机组节水70%以上。由于直接空冷的节水特性,在富煤而干旱缺水地区电站建设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3.1.2占地面积小

直接空冷凝汽器系统没有水冷凝汽器系统中的循环冷却水塔和循环水泵房,建在厂房外,利用厂房与升压站空间,因此,占地面积减少。

3.1.3较高的经济性

在水资源日益紧张、水价不断提高、环保要求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直接空冷系统在经济性方面的优越性也就更加突出。从投资角度看,直接空冷系统机组造价高,而且运行期间的热耗率较高,但是从长远利益考虑在富煤贫水地区建造电厂及运行所需的费用远比水源充足地区的煤炭运输费用低,并且节约大量用水。因此,直接空冷系统的整体经济性将高于水冷机组,同时在节约大量用水的同时创造了更高的社会价值。

3.1.4运行安全可靠、防冻效果好

直接空冷机组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单元,如某电厂200 MW机组凝汽器系统划分为24个凝汽单元,在运行期间可以将出现故障的单元与整体隔离进行维修;在降负荷运行及冬天,在满足冷却条件时可以将部单元停运;可以对每台风机进行变速调节,以进行凝结水过冷度和汽轮机背压的调整。

3.2直接空冷系统存在的缺陷

3.2.1机组被压高、变化大

汽轮机被压在超出设计范围时,汽轮机将被迫降低出力,影响机组效率。由于空气热容量远远小于水,冷却能力低,即使空冷系统具有很大的换热面积,但是机组的被压普遍比湿冷机组高,一般设计背压为15~35 kPa。环境温度对机组被压影响也很大,一些地区机组由于环境温度影响,在冬季被压能降到设计被压的2/3以下,夏天却升到设计被压的200%以上,因此,汽轮机必须能适应较宽背压范围的需要。虽然直接空冷机组的汽轮机可以适应较大范围的背压变化,但在一年中的某段时间内,由于背压超出设计范围,汽轮机出力将被迫降低。

3.2.2热空气再循环的影响

在直接控冷系统中,由于采用了空冷强制通风,热气出口的空气可能被空气入口吸入进行再循环。在夏天机组运行中,热空气的再循环严重影响凝汽器的冷却效率。热空气的再循环与凝汽器的几何参数、外部风速及风向有关。在凝汽器周围设置挡热板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此外,风机群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风机消耗动力、维护量大、系统的负压区域大等都是空冷机组存在的缺点。

4直接空冷技术发展及其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人均淡水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而煤炭资源却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山西、陕北、宁夏南部、甘肃的东部和南部、新疆的哈密和北疆地区,煤质好、储量丰富,同时接壤的哈萨克斯坦、外蒙都有廉价丰富的煤炭资源,

这为发展火力发电产业确定了良好的外部资源。在北方地区,常年气温较低,年

平均气温在15℃左右,特别在西北地区,常年平均气温不到10℃,并且许多地区属常年多风地区,气流动性强,又属干旱地区,空气相对湿度小,空气的洁净程度也高,这为空冷机组的冷却系统优化.提高循环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外界环境条件。另外,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的原期长达150~200 d之久,需要用大量的热负荷,一些城市为了采暖建了许多燃煤锅炉房,该锅炉换热效率低.粉尘、烟尘污染大,给城市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而采用集中热电联产供暖方式,则可极大的解决上述供热低效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且供热稳定性好,同时也提高了电厂的循环效率,特别对空冷机组而言,可以弥补由于空冷形式机组热效率降低而造成电厂总体成本的上升,在达到了节水的同时,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北方城市供热依据,一般以室外气温为准,从设计角度来考虑,当室外气温降低至5℃时始向热用户供热,供热水温度为55℃,当气温降低至-12℃时达到最高热用户供暖热水温度75℃,以后供暖温度将保持恒定,不在随室外温度变化,热网回水温度根据供水温度和热用户情况维持在35~55℃,以满足用户的采暖要求。上述供热系统为直接供热方式,对于采用二次换热和经过混水方式供热的采暖系统,供水温度相对要高一些,具体视采暖系统的设计而定,最高可达130℃,这在系统设计上通过增加尖峰加热器可得到解决,回水温度在这时为了保证机组的经济性需保持的低一些,以55℃以下为宜。从空冷机组运行参数表可看出,目前表面式空冷机组已运行的排气温度从设计上可达到59~82℃,若采用汽轮机排气加热热网采暖回水,考虑表面式换热器自身的端差3~5℃,则凝汽器的冷却水(即热网送水)的出水温度理论上是可以达到77.5~79.5℃,该温度水可直接供至热用户采暖,经散热冷却后可再回到凝汽器冷却汽轮机排气而被加热。为了进一步提高热网供水温度,从汽轮机的设计上可再适当提高机组的排气温度,使机组末级叶片运行在安全范围内即可。从机组的运行来看,夏季没有热用户的情况下,空冷水塔为冷却水散热器,在机组富裕、电力充沛的情况下,由于空冷机组设计背压运行范围宽,机组具有较强的调峰能力,可进行调峰,同时以降低由于排气压高造成的热损失;在冬季,热网系统投入运行,机组冷却水的散热主要由热用户完成,在热用户负荷比较低的情况下,空冷水塔可作为辅助散热器,当采暖热负荷较高时,空冷水塔可停用或部分停用,同时水塔散热器采取放空或隔断通风少量通水防冻的措施防止散热器冻坏。在排气热负荷不足时,可采用机组抽气通过尖峰换热器提高供水温度以满足热用户的采暖求同时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7]。

5小结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淡水资源尤其匮乏,直接空冷技术在节约用水、降低耗水量、降低能耗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将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行之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的逐年剧增,在富煤缺水地区电厂采用直接空冷技术,从现实及长远利益考虑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直接空冷技术、建设节水型电厂将是华北、西北地区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直接空冷系统技术要求规范书

实用标准文档 直接空冷系统技术规范书 项目名称:。。。。。能源有限公司1×75t/h中温中压尾气锅炉+1×12MW 汽轮发电机项目 需方:。。。。。热电厂 设计单位: 。。。。。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方: 。。。。。热电厂 投标方:

2017年2月16日 目录 一.总则 二.设备的运行条件 三.设备规范 四.技术要求 五.供货范围 六.设计、制造、验收标准 七. 监造 八. 技术资料要求 九.技术服务联络方式

一. 总则 1.1 本规范书的使用范围,仅限于。。。。。能源有限公司1×75t/h中温中压尾 气锅炉+1×12MW汽轮发电机项目,本期工程共安装1台中温中压75t/h 的炭黑尾气锅炉及1台12MW空冷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汽轮机排汽冷凝系统采用直接空冷系统。它包括本体、附属部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没有对所有技术细节作出规 定,也未具体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如果需方有除本规范书以外的特殊要求,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对每一 点都作详细说明,载于本规范书之后。 1.4 如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那么需方可以认为投 标方提出的产品完全满足本规范书的要求。 1.5 本规范书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 设备的运行条件 2.1直接空冷系统的安装位置:主厂房汽机间尾部,架空于道路上,单排室外布置。

2.2设备运行环境条件 大气压力:年平均气压 904.8 mbar 相对湿度:年平均 52 % 年平均气温: 19℃ 绝对最高温度 45.5 ℃ 绝对最低温度 -19.9 ℃ 风速及风向:年平均风速 2.3 m/s, 主导风向: 年平均降雨量 501.6 mm 最大积雪深度 150mm 最大冻土深度 610 mm 地震烈度: 7度 三. 设备规范 3.1 设备名称:直接空冷系统岛 3.2数量: 1套, 3.3设计和运行条件 汽轮发电机组参数:(由买方提供) 汽轮机排汽背压: 15kPa 汽轮发电机组额定功率: 12MW

直接空冷系统技术规范书

直接空冷系统技术规范书 项目名称:。。。。。能源有限公司1×75t/h中温中压尾气锅炉+1×12MW汽轮发电机项目 需方:。。。。。热电厂 设计单位: 。。。。。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方: 。。。。。热电厂 投标方: 2017年2月16日

目录 一.总则 二.设备的运行条件 三.设备规范 四.技术要求 五.供货范围 六.设计、制造、验收标准 七. 监造 八. 技术资料要求 九.技术服务联络方式

一. 总则 1.1 本规范书的使用范围,仅限于。。。。。能源有限公司1×75t/h中温中压尾 气锅炉+1×12MW汽轮发电机项目,本期工程共安装1台中温中压75t/h 的炭黑尾气锅炉及1台12MW空冷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汽轮机排汽冷凝系统采用直接空冷系统。它包括本体、附属部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没有对所有技术细节作出规 定,也未具体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如果需方有除本规范书以外的特殊要求,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对每一 点都作详细说明,载于本规范书之后。 1.4 如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那么需方可以认为投 标方提出的产品完全满足本规范书的要求。 1.5 本规范书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 设备的运行条件 2.1直接空冷系统的安装位置:主厂房汽机间尾部,架空于道路上,单排室外布置。 2.2设备运行环境条件 大气压力:年平均气压904.8 mbar

相对湿度:年平均52 % 年平均气温:19℃ 绝对最高温度45.5 ℃ 绝对最低温度-19.9 ℃ 风速及风向:年平均风速 2.3 m/s, 主导风向: 年平均降雨量501.6 mm 最大积雪深度150mm 最大冻土深度610 mm 地震烈度:7度 三. 设备规范 3.1 设备名称:直接空冷系统岛 3.2数量:1套, 3.3设计和运行条件 汽轮发电机组参数:(由买方提供) 汽轮机排汽背压:15kPa 汽轮发电机组额定功率:12MW 汽轮机排汽量:68t/h 排汽焓:2598kJ/kg

制冷技术概述

第一章概论 1.1制冷技术及其应用 1.1.1.制冷的基本概念 制冷技术是为适应人们对低温条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制造和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技术。能实现制冷过程的机械和设备的总和称为制冷机。 制冷机中使用的工作介质称为制冷剂。制冷剂在制冷机中循环流动并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实现从低温热源吸取热量,向高温热源释放热量的制冷循环。由于热量只能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因此制冷的实现必须消耗能量,所消耗能量的形式可以是机械能、电能、热能、太阳能、化学能或其它可能的形式。 制冷几乎包括了从室温至0K附近的整个热力学温标。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常把制冷分为普通制冷和低温制冷两个体系。根据国际制冷学会第13届制冷大会(1971年)的建议,将120K 定义为普冷与低温的分界线。在120K和室温之间的温度范围属于“普冷”,简称为制冷;在低于120K 温度下所发生的现象和过程或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常称为低温制冷或低温技术,但是,制冷与低温的温度界线不是绝对的。 1.1. 2.制冷技术的应用 制冷技术几乎与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紧密联系,利用制冷技术制造舒适环境以保障人身健康和工作效率;利用制冷技术生产和贮存食品;利用制冷技术来保证生产的进行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制冷技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技术、医疗生物和科学研究等各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1.1. 2.1.商业及人民生活 食品冷冻冷藏和空气调节是制冷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商业制冷主要用于对各类食品冷加工、冷藏贮存和冷藏运输,使之保质保鲜,满足各个季节市场销售的合理分配,并减少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食品损耗。典型的食品“冷链”由下列环节组成:现代化的食品生产、冷藏贮运和销售,最后存放在消费者的家用冷藏冷冻装置内。 舒适性空气调节为人们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如大中型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的空调,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空调装置,家用空调等。近年来,家用空调器已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热点家电产品之一。2003年我国家用空调器的年产量达3500万台,出口1000多万台,中国已成为世界空调产品的生产基地,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 工业空调不仅为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员工提供一定程度的舒适条件,而且也包括有利于生产和制造而作的空气调节。如:在冷天或炎热环境中,以维持工人可以接受的工作条件;纺织业、精密制造、电子元器件生产和生物医药等生产行业为了保证一定的产品质量和数量,需要空气调节系统提供合适的生产环境。 1.1. 2.2.工农业生产

4G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热点技术 4G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杨超1梅康1陈金鹰1朱军2 (1、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都 610059; 2、成都军区通信网络技术管理中心,成都 610011) 摘要:本文在介绍第四代移动通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可能采用的OFDM、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MIMO、基于IP的核心网技术进行了讨论。通过对4G通信技术主要优势的分析,探讨了4G的基本特征,以及由于新技术的引用和效能的提高,将为4G带来的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 关键词:移动通信4G OFDM 全IP核心网 引言 移动通信以其用户可在通信覆盖区域内任意位置、并在运动情况下通信,而极大地拓展了实用性,并为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以模拟信号传输为基础的第一代移动通信,解决了人们基本通话需求,所采用的蜂窝网络结构实现了频率的重用,使成千上万的公众能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进行大众化的通信。第二代移动通信以数字信号传输为基础,在改善通信质量、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和信道容量的同时,还提供低速率的数据传输能力。第三代移动通信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率,使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成为可能,也使手机上网、移动计算得以实现。进一步的移动通信发展将是怎样的面貌,是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已经露出了一些端倪进行讨论。 一、4G的概念 “4G”是业界对第四代移动通信通俗的叫法,国际电联的官方称法是“IMT-Advanced”。4G技术不同于3G技术的一个明显特征是,4G技术由于连接传输速率大幅提高,从而能引入高质量的视频通信,将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和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1]。就数据传输速率而言,有了较大提高。如韩国三星电子所演示的4G技术,实现了静止时以1Gbps级的速度和移动时以100Mbps级的传输速率连续无停顿传输数据[2]。我国的首个4G外场试验系统在上海的测试也显示,该系统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信息传输速率达100Mbps,将现有移动通信传输效率提高了近10倍[3]。其次,就4G的应用和功能而言,同样进行了新的扩展。如韩国三星的4G演示中,同时使用宽带、视频通话、直播论坛等示范服务,4G传输的影像画面清晰,无停顿和抖动。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 4G标准正在加紧制定中,4G标准申报工作已经结束,国际电联在相关的截止日期前已经收到6份提案,其中包括中国的TD-LTE-Advanced提案。世界无线电全会将于2012年春天召开,届时将正式公布4G标准最终结果。未来5年移动通信技术的最大热点将是4G和 3D,100Mbit/s的速度可让手机成为真正的移动多媒体终端[4]。 二、4G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汽轮机直接空冷应用

汽轮机直接空冷应用 在我国火力发电厂一般采用湿冷系统对机组进行冷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紧缺,此种传统的方法受到了限制,近年来随着直接空冷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直接空冷技术在大容量机组中运行的实践经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对于富煤缺水地区,它的应用更能显示出优越性,它的应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1.空冷技术简介 空冷技术是指采用空气来直接或间接地冷却汽轮机排气的一种技术。当今由于大容量火力发电厂的正常运行需要充足的冷却水源,同时由于湿冷机组耗水量巨大,产生的废热排到江河、湖泊里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而在缺水地区兴建大容量火力发电厂,就需要采用新的冷却方式来排除废热。 火力发电厂的排汽冷却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水冷却和空气冷却(简称空冷)。发电厂采用翅片管式的空冷散热器,直接或者间接用环境空气来冷凝汽轮机的排汽,称为发电厂空冷。采用空冷技术的冷却系统称为空冷系统。采用空冷系统的汽轮发电机组称为空冷机组。采用空冷系统的发电厂称为空冷电厂。 发电厂空冷系统也称为干冷系统。它相对于常规发电厂湿冷系统而言的。常规发电厂的湿式冷却塔是把塔内的循环水以“淋雨”方式与空气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的。其整个过程处于“湿”的状态,其冷却系统称为湿冷系统。空冷发电厂的空冷塔,其循环水与空气是通过散热器间接进行热交换的,整个冷却过程处于“干”的状态,所以空冷塔又称干式冷却塔。 根据汽轮机排汽凝结方式的不同,发电厂的空冷系统可以分为直接空冷系统和间接空冷系统两大类。 2.直接空冷系统设备结构组成 直接空冷系统,又称空气冷凝系统,汽轮机的排汽直接用空气来冷凝,冷却空气通常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方式供应。空冷凝汽器是由两或三排外表面镀锌的椭圆形钢管外套矩形钢翅片,或由单排扁平形钢管,外焊硅铝合金蛇形翅片的若干个管束组成。这些管束亦称空冷散热器。直接空冷系统的流程汽轮机排汽通过排汽管道送到室外的空冷凝汽器内,机械通风鼓风式轴流冷却风机使空气横向吹向空冷散热器外表面,将排汽冷凝成水,凝结水再经泵送回汽轮机的回热系统。直接空冷系统自汽轮机低压缸排汽口至凝结水泵入口范围内的设备和管道,主要包括:(1)汽轮机低压缸排汽管道系统;(2)空冷凝汽器;(3)凝结水系统设备;(4)抽气系统设备;(5)疏水系统设备;(6)通风系统设备;(7)直接空冷支撑结构;(8)自控系统设备;(9)清洗装置设备;(10)空冷汽轮机;(11)空冷散热器;(12)空冷风机。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热点领域 近几年来,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两三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应用领域已经超过了固定通信技术,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蜂窝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也包括集群通信、卫星通信,以及手机视频业务与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业界正在研究面向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宽带无线接入也在全球不断升温,近几年来我国的宽带无线用户数增长势头强劲。宽带无线接入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个域网(WPAN)技术;模拟集群通信的应用开始得比较早,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集群通信技术越来越赢得大家的关注;卫星通信以其特殊的技术特性,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手机视频广播作为一种新的无线业务与技术,正在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无线应用之一。 无线通信技术演进路线 2.1 无线技术与业务发展趋势

无线技术与业务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网络覆盖的无缝化,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实现网络的接入。 (2)宽带化是未来通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窄带的、低速的网络会逐渐被宽带网络所取代。 (3)融合趋势明显加快,包括:技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 (4)数据速率越来越高,频谱带宽越来越宽,频段越来越高,覆盖距离越来越短。 (5)终端智能化越来越高,为各种新业务的提供创造了条件和实现手段。 (6)从两个方向相向发展—— ①移动网增加数据业务:1xEV-DO、HSDPA等技术的出现使移动网的数据速率逐渐增加,在原来的移动网上叠加,覆盖可以连续;另外,WiMAX的出现加速了新的3G增强型技术的发展;

空冷系统简介

1 空冷系统简介 1.1 空冷技术方案介绍 在火力发电厂中采用的空冷系统形式有:直接空冷系统、混凝式间接空冷系统、表凝式间接空冷系统。直接空冷系统是将汽轮机排汽由管道送入称之为空冷凝汽器的钢制散热器中,直接由空气冷却。混凝式空冷系统由于有水轮机和喷射式凝汽器等系统设备,设备多系统复杂,使得整套系统实行自动控制较难;而表凝式间接空冷系统与常规的湿冷系统比较接近,也是通过两次换热,以循环冷却水作为中间冷却介质,循环冷却水由水泵加压后,进入凝汽器冷却汽轮机排汽,热水进入自然通风冷却塔由空气冷却。表凝式间接空冷系统与湿冷系统不同之处是在冷却塔内(外)布置着钢(铝)制散热器,热水与空气不接触,进行表面对流散热。 1.1.1 直接空冷系统 直接空冷系统主要由排汽装置、大排汽管道(包括大直径膨胀节、大口径蝶阀等)、钢制空冷凝汽器、风机组(包括轴流风机、电动机、减速机、变频器等)、凝结水系统、抽真空系统(包括水环式真空泵)、清洗系统等设备构成。空冷凝汽器布置在汽机房A列外的高架空冷平台上。 直接空冷系统是将汽轮机排出的乏汽,通过排汽管道引入钢制空冷凝汽器中,由环境空气直接将其冷却为凝结水,多采用机械通风方式。其特点是:设备较少,系统简单,调节灵活,占地少,防冻性能好,冷却效率高;直接空冷受环境风的影响较大,运行费用较高,煤耗较大,风机群产生一定噪声污染,厂用电较高。 1.1.2 表凝式间接空冷系统 表凝式间接空冷系统是指汽轮机排汽以水为中间介质,将排汽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分两次进行:一次为蒸汽与冷却水之间在表面式凝汽器中换热;一次为冷却水和空气在空冷塔里换热。该系统主要由表面式凝汽器与空冷塔构成,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表凝式间接空冷与直接空冷相比,其特点是: 冬季运行背压较低,所以煤耗较低;由于采用了表面式凝汽器,循环冷却水和凝结水分成两个独立系统,其水质可按各自的水质标准和要求进行处理,使水处理系统简单、便于操作;表凝式间接空冷塔基本无噪声,满足环保要求;空冷塔占地大,冬季运行防冻性能较差。 1.1.3 混凝式间接空冷系统 典型的混凝式间接空冷系统组成:主要由混合式(喷射式)凝汽器、全铝制的福哥型冷却三角散热器(带百叶窗)、(预热/尖峰冷却器)、自然通风冷却塔、循环水泵组、循环水管路、回收水能的水轮发电机组、贮水箱、充水泵组、

空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空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班级:动本0719 学号:0742021934 姓名:高晓刚

空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许多城市及地区相继出现生产与生活用水日益紧张的局面,水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内蒙古、山西等北方地区是我国的能源基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为大火力发电厂提供充足的燃料,同时又是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在这种状况下,直接空冷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地区“富煤缺水”的难题。 1.1湿式冷却方式 湿式冷却方式分直流冷却和冷却塔2种。湿式直流冷却一般是从江、河、湖、海等天然水体中汲取一定量的水作为冷却水,冷却工艺设备吸取废热使水温升高,再排入江、河、湖、海。当不具备直流冷却条件时,则需要用冷却塔来冷却。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 1.2干式冷却方式 在缺水地区,补充因在冷却过程中损失的水非常困难,采用空气冷却的方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空气冷却过程中,空气与水(或排汽)的热交换,是通过由金属管组成的散热器表面传热,将管内的水(或排汽)的热量传输给散热器外流动的空气。当前,用于发电厂的空冷系统主要有3种,即直接空冷系统、带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哈蒙式空冷系统)和带喷射式(混合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海勒式空冷系统)。直接空冷就是利用空气直接冷凝从汽轮机的排气,空气与排气通过散热器进行热交换。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主要由喷射式凝汽器和装有福哥型散热器的空冷塔构成,系统中的高纯度中性水进入凝汽器直接与凝汽器排汽混合并将加热后的冷凝水绝大部分送至空冷散热器,经过换热后的冷却水再送至喷射式凝汽器进行下一个循环。极少一部分中性水经过精处理后送回锅炉与汽机的水循环系统。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又称带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在该系统中冷却水与锅炉给水是分开的,这样就保证了锅炉给水水质。哈蒙式空冷系统由表面式凝汽器与空冷塔组成,系统与常规的湿冷系统非常相似。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空冷系统的装机容量中,直接空冷系统约占43%,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约占24%,混合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约占33%。 2直接空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排汽在空冷凝汽器中被空气冷却而凝结成水,排汽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是在表面式空冷凝汽器内完成。在直接空冷换热过程中,利用散热器翅片管外侧流过的冷空气,将凝汽器中从处于真空状态下的汽轮机排出的热介质饱和蒸汽冷凝,最后冷凝后的凝结水经处理后送回锅炉。 3直接空冷凝汽器的发展现状 直接空冷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直接空冷凝汽器管束进行的。空冷凝汽器是空冷机组冷端的主要部分,汽轮机排汽将几乎全部在凝汽器中冷凝成冷凝水。汽轮机排出的蒸汽在凝汽器翅片管束内流动,空气在凝汽器翅片管外流动对蒸汽直接冷却。从提高冷却效率角度出发,一般在管束下面装有风扇机组进行强制通风或将管束建在自然通风塔内,在现有运行的机组中,强制通风方式由于其可调控性能较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直接空冷凝汽器由于特点突出,已经逐渐在世界各国进行技术研究并逐步推广应用。由于间接空冷凝汽器系统相对于直接空冷凝汽器系统设备多、造价高、维修量大、运行难度大且可靠性较差,所以它将只是水冷凝汽器系统和直接空冷凝汽器系统之间的一个过渡,直接空冷凝汽器将是今后

直接空冷系统防冻技术措施

直接空冷系统防冻技术措施 1 机组启动过程防冻 1.1 锅炉点火前,将机组管道疏水一、二次电动门关闭严禁排气装置进热水热汽。 1.2 锅炉点火后,主蒸汽采用对空排汽的方法进行升温、升压,锅炉在升温升压同时控制炉膛出口烟温,防止再热器损坏。 当主蒸汽流量达到空冷凝汽器的最小防冻流量时(空冷最小防冻流量详见《集控辅机运行规程》,当冬季环境温度在-5度以内时,锅炉主汽压力达1.5MPa,温度200℃时,A磨煤机煤量达到35t/h, 当冬季环境温度在-5度到-10℃时,锅炉主汽压力达2.0MPa,温度200℃时,A磨煤机煤量达到40t/h,方可投入旁路系统运行),并检查三级减温水投入正常,关闭炉主汽对空排汽,同时开启机组管道疏水。在空冷系统投运前两小时投入空冷凝汽器进汽隔离阀电加热,确保阀门开关灵活。空冷系统停运前一小时投入空冷凝汽器进汽隔离阀电加热,待停机后四小时停运电加热。 1.3 随着主控制器PID输出的不断增加,运行人员注意检查逆、顺流风机应根据ACC自动控制曲线的顺序依次启动。 1.4 冬季启动后,还应注意ACC冬季保护程序、回暖程序的自动投入情况,发现异常,手动进行控制。 1.5 当机组启动抽真空时,在真空系统的排汽压力未达到预抽真空值前,应杜绝一切蒸汽进入排汽装置。主汽管道可利用锅炉主汽对空排进行排汽,其它疏水排入锅炉定扩或无压放水母管。 1.6 锅炉点火后,锅炉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增加燃烧率以满足空冷系统的要求,保证空冷凝汽器不发生冻结。 1.7 当空冷凝汽器准备进汽时,锅炉应加强燃烧,汽机逐渐开大高、低旁(高旁开度大于60%,低旁尽量保持全开,地旁出口温度控制在80℃左右),保证空冷凝汽器最小防冻进汽量的供给。 1.8 机组启、停尽量选择白天气温高时进行。 1.9 机组启动投入旁路时,要保证第4、5、6、7列空冷风机对称运行,防止某一列小于空冷最小防冻流量而冻结。 1.10 机组启动过程中,随着蒸汽量的增加,按由内到外的顺序逐渐投入其它列散热器运行,当已投入的散热器凝结水温度均高于35℃时,方可投入下一列散热器。

制冷技术与应用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院 2011-2012学年第 二 学期 《 制冷技术与应用》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10级 专业 供暖通风 层次:普通高职 普通本科 (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30分): 1、用于食品冷却的房间称为冷却间,冷却间的温度通常为( )左右。 A 、—23~—30℃ B 、—15℃ C 、0℃ D 、—35℃ 2、( )是决定物体间是否存在热平衡的物理量。 A 、温度 B 、比体积 C 、压力 D 、热量 3、蒸气定压发生的过程中,不包括( )区域。 A 、未饱和液体 B 、过热蒸气 C 、湿饱和蒸气 D 、饱和蒸气 4、当几根毛细管并联使用时,为使流量均匀,最好使用( )。安装时 要垂直向上。 A 、分液器 B 、电子膨胀阀 C 、热力膨胀阀 D 、感温包 5、水果采后生理活动不包括( )。 A 、呼吸作用 B 、蒸发作用 C 、光合作用 D 、激素作用 6、冷库的集中式制冷系统中,双级压缩还需增加一个( )。 A 、蒸发回路 B 、冲霜回路 C 、供热回路 D 、冷却回路 7、气调库在结构上区别于冷藏库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 )。 A 、安全性 B 、观察性 C 、气密性 D 、调压性 8、610F80G —75G 中,610是指( )。 A 、开启式6缸V 型,缸径为100mm B 、开启式6缸Y 型,缸径为100mm C 、开启式6缸S 型,缸径为100mm D 、开启式6缸W 型,缸径为100mm 9、制冷量大、效率高、易损件少、无往复运动、制冷量可实现无极调控等优点 属于( )压缩机。 A 、离心式 B 、螺杆式 C 、涡旋式 D 、滚动转子式 10、冷库容量不包括( )。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凡涉及到这些过程和技术的工作部门都可称作信息部门。 信息技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激光的;可能是电子的,也可能是生物的。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 传感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则是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缩微技术是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贮信息的功能。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大致的,没有截然的界限。如传感系统里也有信息的处理和收集,而计算机系统里既有信息传递,也有信息收集的问题。 目前,传感技术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敏感元件,除了普通的照像机能够收集可见光波的信息、微音器能够收集声波信息之外,现在已经有了红外、紫外等光波波段的敏感元件,帮助人们提取那些人眼所见不到重要信息。还有超声和次声传感器,可以帮助人们获得那些人耳听不到的信息。不仅如此,人们还制造了各种嗅敏、味敏、光敏、热敏、磁敏、湿敏以及一些综合敏感元件。这样,还可以把那些人类感觉器官收集不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提取出来,从而延长和扩展人类收集信息的功能。 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是惊人的。从传统的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到如今的移动电话,传真,卫星通信,这些新的、人人可用的现代通信方式使数据和信息的传递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使过去必须由专业的电信部门来完成的工作,可由行政、业务部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直接方便地来完成。通信技术成为办公自动化的支撑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计算机技术同样取得了飞

空冷汽轮发电机的技术发展与特点

空冷汽轮发电机的技术发展与特点 发表时间:2016-04-15T14:06:42.08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1期供稿作者:武松杰 [导读]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40)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在逐步增加,电网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武松杰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40) 摘要:空冷汽轮发电机因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辅机系统少、运行可靠等优点,受到了中小电站客户的青睐。但由于空气作为冷却介质,与氢气相比性能相差较远,在单位体积热容量一定时,氢的导热率优于空气7倍,在同样的绝对压力下,氢的密度仅为空气的十分之一,因此,空冷汽轮发电机在相同容量下一般比氢冷的体积大、效率低,一度限制了空冷汽轮发电机在容量上的发展。本文就空冷汽轮发电机的技术发展与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空冷汽轮发电机;技术发展;特点;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在逐步增加,电网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我国电力工业开始进入全国互联网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阶段。我国的汽轮发电机是发电厂的重要设备之一,可直接生产电能。在我国大约有 80%的电能来自汽轮发电机,所以汽轮发电机在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现状 在我国的发电企业中,大多数是利用发电机来进行发电的,对于我国的电网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动力。在电力生产中,单机容量应该与电网的总容量保持一定的比例,如果单机的容量有所提升,那么单位容量就会有所下降,对于材料的消耗也就会降低,有效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想满足汽轮发电机向大容量发展,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增大发电机的线性尺寸,另一种是增加电磁负荷。而在现实中,由于受到零部件的限制,无法实现线性的增大,所以只能是通过增加电磁负荷来实现。在增加电磁负荷的同时必然会加大线棒的铜损,线圈的温度由此升高,有可能会超过限定的范围。所以说为了保证发电机能够正常的运转,需要采取一定的冷却技术来控制发电机的温度,保持在容许的范围内。所以冷却技术是汽轮发电机向更大容量发展的必然条件,冷却技术的研究对于汽轮发电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特点 1.系统简单,易于维护,安全性好。由于空冷技术的系统比较简单,并且冷却介质为空气,不需要介质的补充,也不需要水处理以及制氢等设备,简化了操作环节。并且由空气作为冷却介质,不会发生爆炸的危险。在空冷设备停止运转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发电机的运行,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在日常的维护工作,比较简便,所以在汽轮发电机中应用的比较普遍,并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经济性高。在空冷汽轮发电机运行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额外的辅助系统,减少了投资,并且在运行的过程中,运行费用和维护费用都比较节省,降低了成本投入,提高了经济性。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对汽轮机发电机的空冷技术进行了改进,相对于以前来讲在效率上有很大的提高,提高了经济性。由于我国的空冷技术相对于国外来讲还比较落后,所以对于空冷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的工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技术发展 1.单路压入方式。利用转子两端的两台轴流式风扇将来自冷却器的冷风吹进气隙和转子,然后通过铁心的径向风沟流到外壳,这种冷却原理的定子端部结构简单,但由于离开转子的热风在气隙中与流到定子有效部件的冷风混合,故应用范围在150mw以下,否则径向风沟中的气体温度会太高,不能有效的冷却铁心。 2.单路抽风方式。从冷却器出来的冷风首先流过定子铁心背部和转子,经定、转子径向风道流入气隙,再从气隙分别由两端风扇抽出。采用这种方案,定子和转子可以并行通风。这使给定温升下的有效部件更加紧凑,同时也可避免将风扇损耗带到发电机内,但其代价是发电机端部空间结构更加复杂,而且不利于冷却定子端部,因为流入端部区域的气流已经是吸收了铁心损耗和转子风摩损耗的热气流。 3.轴向分段多流方式。利用转子两端的风扇将冷风吹入发电机后,气流分为三路:一路由定子端部进入气隙;另一路经定子机座通风管进入铁心背部,经定子径向风道进入气隙;还有一路进入转子通风副槽,由转子径向支路进入气隙。这三路气流在气隙会合后,经铁心出风风道由铁心背部出风区排出。但实际上由于大容量汽轮发电机气隙风阻与铁心背部比较相对较小,气流有可能大部分流入气隙,造成铁心背部进风量减少,甚至可能出现气流倒流的现象,使背部进风区定子轭部冷却效果下降,因此在气隙进风处需设挡风板。 4.空冷汽轮发电机通风冷却系统的优化。在汽轮发电机运转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耗,严重的影响到发电机的性能。尤其是在大容量的汽轮发电机中,由于机器的运转,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主要是增加了线圈的热量,由此线圈的绝缘寿命受到影响。在热量的影响下,发电机的机械强度会受到影响,由此引发的热变形和热应力对发电机都有很大的负作用。所以说在对空冷汽轮发电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应该通过冷却技术,降低铁损耗、铜损耗之外,还要降低发电机的机械损耗,以高效的冷却技术将发电机的温度控制在限定的范围内。其中很大部分的机械损失是由通风冷却造成的,在冷却风扇运转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机械能,然后在转化为热量,从而加速了机械损耗。为了降低机械损耗,需要对通风冷却技术进行优化,主要从降低冷却风扇的动力损耗方面来进行。风扇作为发电机通风冷却系统的耗功元件之一,它由转子驱动,消耗一定的机械能,再将所消耗的大部分机械能转换为冷却气体的势能和动能的同时,部分由于风扇与气体摩擦转换为热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空气密度大于氢气密度,而为了达到同样冷却效果,空冷与氢冷相比,前者需要更多的冷却介质。因此,空冷汽轮发电机的风扇与空气之间的摩擦损耗要比氢冷汽轮发电机大得多。对空冷汽轮发电机而言,提高其风扇的效率尤为必要。为此,国内外有关学者和技术人员都试图进一步提高空冷汽轮发电机冷却风扇的性能。 5.冷却器冷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大型空冷汽轮发电机通常采用水-空冷却器,其空侧的散热能力是决定冷却器性能的关键。水-空冷却器空侧一般采用肋片结构,但它们存在许多缺陷:紧凑性差,适用范围有限等。因此,采用穿片式肋片结构是提高水-空冷却器性能的有效途径。由于穿片式冷却器的传热和阻力特性与翅片结构以及管束布置形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此国内外研究者对不同结构的穿片式冷却器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因不同研究者研究的翅片管束布置形式、翅片结构和试验工况不同以及对影响管束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的各种因素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造成研究成果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差异较大,故有必

半导体制冷技术

半导体制冷技术 实物图 半导体制冷又称电子制冷,或者温差电制冷,是从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介于制冷技术和半导体技术边缘的学科,它利用特种半导体材料构成的P-N结,形成热电偶对,产生珀尔帖效应,即通过直流电制冷的一种新型制冷方法,与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并称为世界三大制冷方式。 1834年,法国物理学家帕尔帖在铜丝的两头各接一根铋丝,再将两根铋丝分别接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上,通电后,他惊奇的发现一个接头变热,另一个接头变冷;这个现象后来就被称为"帕尔帖效应"。"帕尔帖效应"的物理原理为:电荷载体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由于电荷载体在不同的材料中处于不同的能级,当它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运动时,就会释放出多余的热量。反之,就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即表现为制冷)。 所以,"半导体制冷"的效果就主要取决于电荷载体运动的两种材料的能级差,即热电势差。纯金属的导电导热性能好,但制冷效率极低(不到1%)。半导体材料具有极高的热电势,可以成功的用来做小型的热电制冷器。但当时由于使用的金属材料的热电性能较差,能量转换的效率很低,热电效应没有得到实质应用。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苏联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约飞院士对半导体进行了大量研究,于1945年前发表了研究成果,表明碲化铋化合物固溶体有良好的致冷效果。这是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热电半导体材料,至今还是温差致冷中半导体材料的一种主要成份。约飞的理论得到实践应用后,有众多的学者进行研究到六十年代半导体致冷材料的优值系数,达到相当水平,才得到大规模的应用。80年代以后,半导体的热电制冷的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进一步开发热电制冷的应用领域。 二、半导体制冷片制冷原理 原理图

直接空冷系统技术要求规范书

直接空冷系统技术规书 项目名称:。。。。。能源1×75t/h中温中压尾气锅炉+1×12MW汽轮发电机项目 需方:。。。。。热电厂 设计单位: 。。。。。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方: 。。。。。热电厂 投标方: 2017年2月16日

目录 一.总则 二.设备的运行条件 三.设备规 四.技术要求 五.供货围 六.设计、制造、验收标准 七. 监造 八. 技术资料要求 九.技术服务联络方式

一. 总则 1.1 本规书的使用围,仅限于。。。。。能源1×75t/h中温中压尾气锅炉+1× 12MW汽轮发电机项目,本期工程共安装1台中温中压75t/h的炭黑尾气锅炉及1台12MW空冷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汽轮机排汽冷凝系统采用直接空冷系统。它包括本体、附属部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规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没有对所有技术细节作出规定, 也未具体引述有关标准和规的条文。投标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如果需方有除本规书以外的特殊要求,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对每一点 都作详细说明,载于本规书之后。 1.4 如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对本规书的条文提出异议。那么需方可以认为投标 方提出的产品完全满足本规书的要求。 1.5 本规书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 设备的运行条件 2.1直接空冷系统的安装位置:主厂房汽机间尾部,架空于道路上,单排室外布置。 2.2设备运行环境条件 大气压力:年平均气压904.8 mbar 相对湿度:年平均52 %

年平均气温:19℃ 绝对最高温度45.5 ℃ 绝对最低温度-19.9 ℃ 风速及风向:年平均风速 2.3 m/s, 主导风向: 年平均降雨量501.6 mm 最大积雪深度150mm 最大冻土深度610 mm 地震烈度:7度 三. 设备规 3.1 设备名称:直接空冷系统岛 3.2数量:1套, 3.3设计和运行条件 汽轮发电机组参数:(由买方提供) 汽轮机排汽背压:15kPa 汽轮发电机组额定功率:12MW 汽轮机排汽量:68t/h 排汽焓:2598kJ/kg 额定排汽温度:54℃ 四、技术要求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光纤通信的应用背景 通信产业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追溯光通信的发展起源,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利用烽火台火光传递信息,这是一种视觉光通信。随后,在1880年贝尔发明了光电话,但是它们所传输的信息容量小,距离短,可靠性低,设备笨重,究其原因是由于采用太阳光等普通光源。之后伴随着激光的发现,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博士发表了一篇划时代性的论文,他提出利用带有包层材料的石英玻璃光学纤维,能作为通信媒质。从此,开创了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 二、光纤通信的技术原理 光纤即光导纤维,光纤通信是指利用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要传输的信号从一处传至另一处的通信方式。其中,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层组成。纤芯是一种玻璃材质,以微米为单位,一般几或几十微米,比发丝还细。由多根光纤组成组成的称之为光缆。中间层称为包层,根据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不同从而实现光信号传输过程中在纤芯内的全反射,实现信号的传输。涂层就是保护层,可以增加光纤的韧性以保护光纤。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光发信机、光纤线路、光收信机、中继器及无源器件组成。光发信机的作用是将要传输的信号变成可以在光纤上传输的光信号,然后通过光纤线路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光纤线路在终端把信号耦合到收信端的光检测器上,通过光收信端把变化后的光信号再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光放大器将这微弱的电信号放大到足够的电平,最终送达到接收端的电端完成信号的输送。中继器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补偿光信号在光纤传输过程中受到的衰减,并对波形失真的脉冲进行校正。无源器件的作用则是完成光纤之间、光纤与光端机之间的连接及耦合。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 通过信号的这一传输过程可以看出,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其形式主要实现了两次转换,第一次即把电信号变成可在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第二次即把光信号在接收端还原成电信号。此外,在发信端还需首先把要传输的信号如语音信号变成可传输的电信号。 三、光纤通信的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光纤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石英,石英属绝缘材料的范畴,绝缘性好,有很强的抗腐蚀性。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它受电流的影响非常小,因此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很强,可以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不受人为架设的电缆等的干扰。这一特性相比于普通无线

电厂空冷技术论文

目录 摘要 第一章发电厂空冷系统的方式 1.1 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3 1.2 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4 1.3 直接空冷系统‥‥‥‥‥‥‥‥‥‥‥‥‥‥‥‥‥‥‥‥‥‥‥‥‥5 第二章空冷技术在发电厂的应用场合及技术经济特性 2.1 空冷技术的应用‥‥‥‥‥‥‥‥‥‥‥‥‥‥‥‥‥‥‥‥‥‥‥‥6 2.2 空冷技术的经济特性‥‥‥‥‥‥‥‥‥‥‥‥‥‥‥‥‥‥‥‥‥‥7 第三章发电厂空冷技术的应用概况及发展趋势 3.1 发电厂空冷与环境…‥‥‥‥‥‥‥‥‥‥‥‥‥‥‥‥‥‥‥‥‥‥9 3.2 国内外空冷技术的发展概况‥‥‥‥‥‥‥‥‥‥‥‥‥‥‥‥‥‥‥11 3.3 空冷技术的发展趋势‥‥‥‥‥‥‥‥‥‥‥‥‥‥‥‥‥‥‥‥‥‥12 参考文献

摘要 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多采用水冷技术,面对越来越紧迫的水资源缺乏问题,火力发电行业的发展受到极大挑战,而空气冷却相比普通湿冷塔技术可以节水大约2/3。文章介绍目前在国外许多大型火电机组项目中采用的各种类型的空气冷却技术及我国火力发电行业采用空气冷却技术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为了推广空冷技术在电厂的应用,特做此设计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发电厂空冷系统的方式 发电厂空冷技术从提出到现在约有50年的历史,并在国际上有了迅速发展,目前已出现单机容量686MW的空冷机组。在干旱地区,空冷技术发展尤为迅速,并出现了多种类型,如直接空冷、干湿联合冷却机组等。发电厂空冷技术已成为当前发电厂建设中的一个热门课题。 当前用于发电厂的空冷系统主要有三种,即直接空冷、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和混合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直接空冷多采用机械通风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比利时哈蒙—鲁姆斯公司提出采用自然通风,两种间接空冷多采用自然通风。 第一节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 混合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又称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其发电厂如图所示。 1—锅炉; 2—过热器; 3—汽轮机; 4—喷射式凝汽器; 5—凝结水泵;6—凝结水精处理装置; 7—凝结水升压泵; 8—低压加热器; 9—除氧器;10—给水泵; 11—高压加热器; 12—冷却水循环泵; 13—调压水轮机;14—全铝制散热器; 15—空冷塔; 16—旁路节流阀; 17—发电机 该系统由喷射式凝汽器和装有福哥型散热器的空冷塔构成。系统中的冷却水都是高纯度的中性水。中性冷却水进入凝汽器直接与汽轮机排汽混合并将其冷凝。受热后的冷却水绝大部分由冷却水循环泵送至空冷塔散热器,经与空气对流换热冷却后通过调压水轮机将冷却水再送至喷射式凝汽器进入下一个循环。 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的优点:①以微正压的低压水系统运行,较易掌握,可与中背压汽轮机配套;②冷却系统消耗动力低,厂用电耗少,占地面积中等。缺点是:①铝制空冷散热器耐冲洗,耐抗冻性能差;②空冷散热器在塔外布置易受大风影响其带负荷能力;③设备系统复杂。

空冷变频器的应用

变频器在大型电厂直接空冷系统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Inverters in the Direct Dry-cooling System of Large-scale Power Plant 介绍了电厂空冷系统的定义,电厂采用空冷系统的优点,空冷风机的变频控制组成,变频柜的构成及其变频器参数、选型要求,空冷风机群的控制逻辑及转速级配置表。 摘要: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dry-cooling system of power plant, the advantage of dr y-cooling system in power plant, the frequency variable control system composition of dry-co oling blower fans, constitution of inverter control system cabinet, the parameter and lectotyp e demand of inverters, the control logic and revolution grade configuration table of dry-coolin g blower fan group. 关键词:空冷散热器空冷机组空冷技术空冷岛空冷风机群转速级配置表 1 引言 发电厂采用翅片管式的空冷散热器,直接或间接用环境空气来冷凝汽轮机的排汽,称为发电厂空冷。采用空冷技术的冷却系统成为空冷系统。采用空冷系统的汽轮机机组成为空冷机组。采用空冷技术的发电厂称为空冷电厂。 发电厂空冷系统也称干冷系统。它是相对于常规发电厂的湿冷系统而言。常规发电厂的湿冷冷却塔(凉水塔)是把塔内的循环水以“淋雨”方式与空气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的,其整个过程处于“湿”的状态,其冷却过程称为湿冷系统。空冷发电厂的冷却塔,其循环水与空气是通过散热器间接进行热交换的,整个过程处于“干”的状态,所以空冷塔又成为干式冷却塔或干冷塔。 发电厂空冷技术是一种节水型的火电发电技术。 电站空冷系统有三种冷却形式: (1) 直接空冷系统,冷却元件主要是大口径椭圆管套片型翅片管(简称双排管)和大口径扁管型翅片管(简称单排管); (2) 混合凝汽式间接空冷系统,简称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冷却元件是福哥(Forgo)型翅片管; (3) 表面凝汽式间接空冷系统,简称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冷却元件是小口径椭圆管套片型翅片管。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北通道的开通,我国北部地区的晋、陕、宁、蒙四省区的电力工业得到迅猛发展,而建设大型火力发电厂需要充足的冷却水源。这些地区的优势是煤炭资源丰富,而劣势是水资源匮乏,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有限的水资源发展火电工业,就需要采用新的冷却方式来排除废热,直接空冷系统因其技术逐渐成熟,节水效果显著,可调效果好,因此在我国山西、内蒙古等产煤区所新建单机容量为300MW以上机组的电厂均采用空冷技术。 直接空冷系统,又称空气冷凝系统。直接空冷是指汽轮机的排汽直接用空气来冷凝,空气与蒸汽间进行热交换。所需冷却空气,通常由机械通风方式供应。直接空冷的凝汽设备称为空气凝汽器,它是由外表面镀锌的椭圆形钢管外套矩形钢翅片的若干个管束组成的,这些管束亦称为散热器。 直接空冷系统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汽轮机排汽通过粗大的排汽管道送到室外的空冷凝汽器内,轴流冷却风机使空气流过散热器外表面,将排汽冷凝成水,凝结水再经泵送回汽轮机的回热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