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州历史

湖州历史

湖州历史
湖州历史

战国至秦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春申君黄歇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而得名.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改菰城为乌程县,属会稽。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期220),嬴政南巡会稽,途经乌程。时项羽随叔项梁避仇于此,羽“观秦始舆,大言‘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因名其处曰掩浦,又称项浦。

秦二世二年(前期208),项羽在江子汇东北筑城,周一里三百六十七步。后世称“项王城”(子城,今湖州人民公园一带)。

惠帝五年(前190),夏大旱,太湖干涸。

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为丹杨(阳)郡,故鄣属丹杨(阳)郡。

永建四年(129),分会稽浙江以西为吴郡。乌程属吴郡。

中平二年(185),分故鄣县南、东境置安吉、原乡两县,仍属丹杨(阳)郡。

兴平年间(约195前后),乌程严白虎聚众万余人起事,后被孙策破灭。

建安中(约210前后),骆统为乌程相,善于治理,民户过万。

三国

吴黄武元年(222),分乌程、余杭置永安县。

永安元年(258)十月,孙皓加封为乌程侯。乌程政治、经济地位日趋显要。

永安年间(258-263),官府发民筑青塘、孙塘、皋塘,遏太湖之水以卫民田。

宝鼎元年(266),分吴郡乌程、阳羡、永安、余杭、临水与丹杨郡故鄣、安吉、原乡、於潜9县置吴兴郡,治乌程.

太康二年(281),改永安县为武康县。析乌程西境为长城县,东境为东迁县。

永和四年(348),王羲之任吴兴太守,曾至东效乌山言:“百年后谁知王逸少与诸卿游乎!”后称此山为“升山”。

永和中(约350年前后),郡太守殷康发民开东塘,溉田千顷,以地多芦荻,因名荻塘。

咸安年间(371-372),谢安发民开城西官塘,民获其利,誉称“谢公塘”。

太元中(约385年前后),王羲之之子王献之为吴兴太守,时乌程令羊不疑之子羊欣着绢裙昼寝,献之伎痒,取笔在其绢裙上书写。后被艺林传为佳话。

南朝

梁天监二年(503)著名诗人柳恽任吴兴郡太守,八年复为吴兴郡太守,发民重浚郡北青塘,后称柳塘。又于郡西南筑西亭,与主簿、著名文人吴均同赋《西亭五韵》。

大同七年(541),武帝萧衍建妙喜寺于州西金斗山。

梁代,郡太守建霅溪馆(亦称古公馆)

陈永定元年(557),长城(今长兴)人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

开皇九年(589),陈亡,废吴兴郡,并武康入余杭,并故鄣、安吉、原乡人绥安,并东迁、长城入乌程。划余杭、临安、於潜归杭州,绥安归宣州,乌程归苏州。

仁寿二年(602),置湖州,治乌程。复置武康、长城两县,属湖州。大业末,复改湖州为吴兴郡。

五代

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鏐改长城县名为长兴。

周显德六年(959)二月,升湖州为节镇,称宣德军,以州刺史钱偡为节度使。

大宋辉煌!!!

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鏐纳土归宋。奉敕拆除子城。

七年(982),析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

天圣年间(1023-1031),湖州绫、罗能染深红、浅红、淡红等色。因其色可与玛瑙缬媲美,故名“湖缬”。

宝元二年(1039)知州事滕宗谅奏准建州学。胡瑗(安定)执教,经学治事并重,明体达用,教育有方。庆历年间,宋廷取其法为太学之法,世称“湖学”。

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出知湖州。抵任甫3月,以“讪谤朝廷”,被捕系狱,世称“乌台诗案”。

建炎三年(1129),金将完颜宗弼(兀术)举兵南下,占建康(今南京),经广德,越安吉,取临安(今杭州)。岳飞在长兴缠岭、将军山与金兵鏖战,“六战六捷”,擒王权,俘金军首领四十余,击退金兵。

绍兴二年(1132),由释净梵等劝募,密州观察使王永从捐资,在归安县思溪圆觉禅院刊印《大藏经》5480卷,世称“思溪圆觉藏”,为我国佛学重要经典总集。

绍兴八年(1138),湖州知府宇文时中刊印吴缜所撰《新唐书纠谬》及《五代史纂误》。

淳熙年间(1174-1189),湖州境内大量生产丝织品,乌程、归安的樗蒲绫,双林的纱、绢,安吉的丝、绢,武康的“天鹅脂”丝绵名闻遐迩。

嘉泰元年(1201),湖人谈钥纂成《吴兴志》20卷(今存)。

嘉定十年(1217),德清吴潜考中状元,淳佑十一年(1251)官至右丞相。

宝庆二年(1226),改湖州为安吉州。

淳佑年间(1241-1252),箸名藏书家陈振孙撰成目录学专箸《直斋书录解题》56卷。

南宋时(1127-1279),湖州制镜业兴起。所产铜镜,有方、圆、葵花、心形、带柄等形状,背面镌有牌号、铭文。以石家镜、薛家镜最箸名。作坊多在湖州市区仪凤桥一带。

元末明初时期衰弱!!!

近代崛起之

清代

十八年(1661),“庄氏明史狱”案发。庄廷系南浔人,因编纂《明书》称努尔哈赤为建州都督,不书清帝年号等被人告发。庄被戮尸,其家籍没。

八年(1669),长兴沿太湖新筑湖堤,三十四溇港各有跨桥。

十七年(1678)春,戏曲家洪升寓居武康前溪,组织演出其杰作《沉香亭》(后改名《长生殿》)

九年(1731),德清县人沈铨赴日授画;近二年后归。

六年(1741),湖州王一品斋笔庄开张,以“天官”图像为商标,经营善琏村所制笔。因“齐、健、圆、锐”,被称“湖颖四德”,著誉大江南北。

三十四年(1769),德清戚蓼生中进士,在京得曹雪芹《石头记》并作序,世称“戚序本”。道光五年(1825),上海福润、永和合信局在湖州开设分局。此乃湖州民信局之始。

十四年(1834),知府吴其泰发民开浚乌程三十六溇及碧浪湖。

二十年(1840),范来庚纂成《南浔镇志》10卷(今存)。

二十三年(1843),著名文字学家严可均卒。

五年(1866),湖州士绅沈丙莹、钮福皆禀请浙抚开浚乌程、长兴溇港,至八年竣工。

八年(1869),湖州首家加工经营面粉的商号--陈德兴切面真粉号在城内中街开业。

十年(1871),浙抚杨昌浚奏派湖州知府宗源瀚疏浚碧浪湖及三十三溇港。

是年后,因连年战乱,湖属各县,人口锐减。清廷实行“招垦、招细”政策,河南、湖北、安

徽和浙江宁、绍、温、台等地乡民陆续迁入安吉、孝丰、长兴等地。

十三年(1874),知府宗源瀚主修,湖人陆心源、周学浚等纂成《湖州府志》,集历代《湖志》之大成,为湖州最后一部府志(今存)。

光绪三年(1877),湖州最早的碾米坊--同成义碾米坊开业,以石臼、杵碓为工具,手工操作,时称“碓房”。

五年(1879),湖州产生丝208万公斤,时占浙江全省总产量三分之二以上。

七年(1881),陆心源建千甓亭于府城东门月河街寓所,内藏汉魏六朝古砖。

九年(1883),南浔电报局开业,隶属上海电报总局。

十一年(1885)十一月,上海《申报》在湖州设售报处。

十七年(1891),湖州创立电报局,属南浔电报局管辖。

十八年(1892),孙志熊纂成《菱湖镇志》45卷(今存)。

二十年(1894),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佛礼甲游猎莫干山。此后,美、英两国传教士相继上山游览。二十四年,英国传教士伊文思在山上占地筑屋。

二十一年(1895),湖州发生“海岛教案”。

二十六年(1900),德清县新市创办二等邮局。

二十七年(1901),上海南翔文洁女塾迁至湖州马军巷办学,由基督教监理公会主办。后迁入海岛新校舍,改名为湖郡女塾。

是年,大清湖州府邮政分局开业,隶上海海关税务司邮政局。

湖人沈翔云、秦力山等在日本东京出版《国民报》(月刊),为当时较早出现的反清刊物。

二十八年(1902)六月,建立湖州府中学堂。

是年,湖绅沈谱琴在东街家宅捐资创办志卫学堂,开湖州私人办学之先河。

钱玄同等人创办《湖州白话报》。

梅溪设立竹商公所,募勇保护竹筏运输。

三十一年(1905)六月,湖州士商**抵制美货,以抗议美国政府排华和残杀华工,并印发署名“陆家花园”的反美爱国传单。

客民杨洪兴在德清县创设洛舍布厂。

三十二年(1906),秋瑾抵南浔浔溪女校执教。

三十四年(1908),在城内紫城巷成立湖州商务分会钱业会馆。

晚清举人俞恒农等捐资建立海岛图书馆。

基督教监理会设湖州海岛中学堂(民国4年改名为东吴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德清县新市合资兴办德新轮船公司,经营客运业务。

王笙甫、范芹圃等人以10万两白银开办公益缫丝厂生产“牡丹牌”白厂丝。

钱恂应沈谱琴之聘,代理湖州府中学堂校长,其弟钱玄同在校代理国文教员。

南浔梅月牌、梅花牌湖丝在南洋劝业会上获超等奖。

湖州的历史=======每一位湖州人应该知道的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明代小说家凌蒙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

湖州历史沿革简表

年代

史实

备注

夏(公元前21世纪)

防风氏在今德清县武康境内建国

商(公元前12世纪)

地属勾吴

吴太伯与弟仲雍奔荆蛮,自号“勾吴” 周

太伯开辟吴地,湖州即“三吴”之一“三吴”指苏州、湖州、吴江

春秋战国(公元前248年)

置菰城县,为春申君封地

因泽多菰草,故名菰城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

于菰城置乌程县

以乌申、程林两家善酿酒而得名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

吴王刘濞封地内

德清县莫干乡境内有刘濞采铜铸钱遗址

三国(公元266年)

孙皓设置吴兴郡

取吴国兴盛之意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废郡置州,废乌程、武康、长城(今长兴)等县合置湖州

因滨临太湖而得名

唐武德四年(621年)

复置湖州,领乌程一县

唐武德七年(624年)

领乌程、长城、武康三县

唐天宝六年(742年)

改湖州为吴兴郡,改临溪县为德清县以“德清山”而命名

唐乾元六年(758年)

复改吴兴郡为湖州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

领乌程、归安、长兴、安吉、德清、武康县

乌程县东南十五乡划出,分置归安县,归安县始设于此

元元贞六年(1295年)

省下废州,置路,湖州路,领一州五县,即长兴州、乌程、归安、安吉、德清、武康县升长兴县为长兴州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改湖州府,领乌程、归安、德清、武康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

领乌程、归安、德清、武康、安吉、长兴县

复长兴州为长兴县

明正德二年(1507年)

领安吉州、孝丰、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县

升安吉县为安吉州,领孝丰一县,仍隶湖州府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领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安吉、孝丰县

改安吉州为安吉县,与孝丰县并编湖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

吴兴县

撤道废府,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4月27日)

湖州解放

1950年

嘉兴专区辖吴兴、长兴、嘉兴、嘉善、桐乡、崇德、德清、海宁、海盐、平湖县撤销湖州、嘉兴两市

1951年

恢复湖州市建制

1953年

嘉兴专区,辖2市17县

安吉、孝丰、武康、昌化、余杭、於潜、临安县划入1958年

湖州改县属市

1978年

嘉兴专区更名为嘉兴地区辖10县

地区驻地迁湖州

1979年

恢复湖州市建制

1981年

撤消吴兴县并入湖州市

1983年

湖州市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城区、郊区2区

撤消嘉兴地区,湖州升地级市

1988年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湖州市直管乡镇撤消城、郊区建制,实行市直接领导乡镇体制

2003年

湖州市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吴兴、南浔两区

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特色习俗

湖州特色习俗: 轧蚕花(轧,方言音“嘎”)浙江湖州市含山、善琏、德清县及新市等地,在每年清明庙会祭拜蚕种的习俗,其中多有民间艺术表演,规模盛大。每年从清明节(俗称“头清节”)开始至清明第三天(俗称“三清明”)结束。 头清明最热闹。除本省蚕民外,更有从江苏吴江等地,及苏州和杭州的游人,纷纷涌向含山,大多是蚕乡农民,多达七、八万人。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节时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土地,留下蚕花喜气,得“蚕花廿四分”,因此,蚕民把含山作为“蚕花圣地”。蚕姑们踏蚕花前都要先到山顶蚕神庙进香,争购彩纸蚕花戴在簪头上,有的在甘蔗上插几枝蚕花,意为“甘蔗(甜)节节高,蚕花养得好”;年长者身背红布包的种蚕,称“蚕种包”,上山绕一围,可让蚕种染上喜气。 湖州房屋 旧时城市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豪门富贾有前厅、中楼、后花园或3进5进,间以回廊、小院、天井,并“五匠精工”(泥、木、石匠外,加雕花匠、漆匠)。闹市区,多建高大风火墙。乡村中上人家是砖墙楼房,中下人家是泥墙楼房,平民较少。一般多取前后有附檐式,前附檐一侧间(东边居多)隔出为灶间,其余为走廊,可以从走廊进入灶间,后附檐为猪羊棚。若两兄弟3间(或5间),另一侧亦设灶间,兄弟各占l间(或两间),中间为“人家屋”,往往为父母和祖父母所住。民国初,农村也有微州式楼房,即无前附檐,但大门推进约1米为前廊。大门外,另置一对随手开关的矮门,以防鸡、鸭、犬入内。十地贫瘠的丘陵区多草棚,普遍为外籍(如温州、平阳、安徽、河南、苏北等地)贫穷移民所居住。解放后,城市多建钢筋水泥三四层楼房,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楼房多四五层楼,通常一户为1间或数间,农村在70年代前变化不大,进入80年代,开始兴建西欧田园式别墅,俗称“西洋楼”,但为数不多,大都是仿照城市住房模式,设有阳台栏杆等。 湖州饮食习俗 饮食以大米为主,辅以麦面、番薯、六谷等。解放前,由于城乡居民生活贫困,也有以瓜、菜和杂粮代之的。今一般一日3餐,1稀(早餐)2干(中、晚餐)。山区亦有3餐干饭的。农村在农忙时,午晚之间加点心,德清、安吉谓4餐,长兴曰腰餐。菜肴以新鲜蔬菜为主,辅以荤腥。农家常置腌制品:盛夏自制土酱,俗称甜面酱;入冬将青菜切细晒干,撒盐腌制,谓之冬菜;腊月,鱼肉经腌晒称腊,安吉及德清山区还制作小笋干、毛笋干、笋衣、馊笋、水压笋等。 旧时农村富户,常请烧酒师傅酿制“米烧”,备以常用。每逢春节,家家酿制甜白酒,以待来客。今农村生活水平提高,自制土酒之风渐哀。 湖人多喜欢饮绿茶,少数人喝红茶。湖州市郊以及德清、龙山、武康等地,喜喝橙子芝麻茶,或橙子、芝麻烘豆茶。山区无橙子者也有用嫩笋干替代的。城镇居民昔在茶中加橄榄,俗称“元宝茶”。

湖州饮食文化

湖州饮食文化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反映形式;作为茶圣之乡的中国,更要深一步的开拓和弘扬中国历史特征。中国茶人采取的各种表现形式去饮用、宣传、研究某。茶的发展是中国茶圣陆羽的功劳,距今已有1260多年了。他为某的发展呕心沥血,抛乡离土;从湖北省的天门市(原竟陵),爬山越岭,长途跋涉来到浙江省的湖州市长岭县境,精选了一片风景优兄的群山叠峙、云雾轻薄,微风习习、气候宜人的净土上,开垦种茶。从此中国开始有了某道。 茶道,是中国历史文化人的由于长期饮茶,可以健身爽体,修心养神,为了表示对茶的信任种敬养,根据茶的特征,配用适应的茶具,掌握茶的本质,控制茶的冲泡火候和浓度,然后进行品、尝。茶人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一套套的礼法和茶的冲、泡、饮规矩,这种统一而严格的茶规叫“茶道”。茶道是比较严肃的,在一定的场合代表东遭道主对客人的一种恳亲、交谊、敬宾的庄重礼仪,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茶道慢慢走向社会,为交往及经济发展服务, 我国的茶文化早在隋朝就传入日本,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日本圣武天皇于天平元年(729年)召集僧侣进廷讲经。事毕,各赐以粉茶,人人皆感荣幸。当即有高僧行基,一生曾兴建不少寺院,并在寺院中种茶.由于佛教是“戒酒”的,茶就成了僧人们的重要饮料了,茶能提神、消滞之功能,对座禅谈禅,清心修行是很有益处的。所以僧人饮某特别盛行。日本人勘劳好学,善于创造发挥,逐渐把我国的饮茶和日本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再提高创新,形成为日本茶道。 某道之起,在正元中筑道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这位高憎于南宋理宗开秋元年来中国,后拜径山寺长老虚堂和尚为师。回日本后不但把径山寺的茶台子、茶具一起带回崇福寺,而且把“茶宴”的精神也带了回去,对日本的茶道兴起和发展有直接影响。开始是富豪之家作为家庭娱乐及亲朋好友一种联谊聚欢形式。以后经僧侣们布道弘法,也以茶会做法事,发扬创新茶道。以我所见,某逝局限于庭堂、寺院等小场合,采用严紧地饮茶规矩,向本庭、院的饮茶人展示,这种形式叫“茶道”表演。 “茶道”表演,局限于庭堂宽畅,富裕之家以饮茶为焕乐.以饮茶为欢。另一种是僧侣们在本寺院为本寺僧徒们作法事,以“轻”配“茶道”供全院僧侣学习、娱乐、表演.还有的是与外寺院僧侣交流,联谊而表演。只供少量人参加,不宜拉向社会。如向社会群众表演,则失“茶道”之大札、表演者之人格。 “茶艺”,是茶人根据茶道规矩,把茶道的俭、清、和、静,通过艺术加工后,

湖州的历史文化及名人

湖州的历史文化及名人 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的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文物之邦”、“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更有“文化之邦”、“旅游之乡”的盛名,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昌盛,自从东晋南朝以来就后来居上,千百年来遥遥领先历史悠久, 积储深厚.,因而浙江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例如湖笔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等等,当然还有很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例如龚自珍、王充、陆游、孟郊、南唐后主李煜、骆宾王……当然,历史上湖州籍的名人也不在少数,例如吴均(今安吉县人)、沈约(今德清人)、南朝开国皇帝陈霸先(今长兴人)、孟郊(今德清县人)……而这些文化遗产和文化名人为湖州的历史文化,更为浙江省的历史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湖州拥有这样的历史文化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下面就有我介绍一下湖州的历史地理吧。 湖州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它因位于太湖南岸而闻名。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它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与苏州和杭州这两个古代人人向往的人间天堂相距较近,而且临近海洋。它位于太湖南岸,世代受到太湖的哺育,可以说太湖就是湖州人的母亲湖。自古以来,湖州人的生活就很悠闲,每天日出而作日出息,这位湖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可以说湖州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都是比较优越的,而且这里的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比较适合人们生活。这样就适合发展文化了,我想,这就是湖州的历史文化这么悠久的原因之一了。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既包括了自古以来的文人何其留下的诗词文章、艺术作品等一系列的物质以及精神财富,还包括了这个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说到湖州的文化,首先想到的就是湖笔了。 湖笔: 亦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中国的毛笔,起源甚而“湖笔”之闻名于世,当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元以后,宣笔逐渐为湖笔所取代。据《湖州府志》记载:“元时冯庆科、陆文宝制笔,其乡习而精之,故湖笔名于世。”“湖州冯笔妙无伦,还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挥翰手,不嫌索价如珍珠。”人们愿以千金重价求买湖笔,足见其声誉卓著。 湖笔的故乡在浙江湖州的善琏镇,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后蒙恬曾居湖州善琏改良毛笔,采兔羊之毫,“纳颖于管”,制成后人所称之“湖笔”。改制湖笔成功后,便将技艺传给善琏百姓,使之当地几乎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2000多年的历史,汉、晋、隋、唐、宋、元时期及当代笔工各领风骚,湖笔已深深融入了这块土地。 有学者赋诗曰: 湖笔元祖出湖州,曾与梦恬入梦游。 腕底含香书今古,毫端蕰秀写春秋。 行云流水尤潇洒,阿娜娇柔更风流。 千年文明存史册,万里江山笔下留。 朝大书画家赵孟頫对湖州的湖笔制作技艺,十分关心和重视,据《湖州府志》记载:他曾要人替他制笔,即使一支不如意,即令拆裂重制,要求非常严格,这种严格的质量要求,一直流传至今。 此可见湖笔的价值了吧,它的“笔中之冠”当之不愧呀。虽然我不是浙江人,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但是湖笔之名早就耳熟能闻了。以前不管是在电视节目中,还是电视剧

湖州桥文化

湖州桥文化: 庙里庙、塔里塔、桥里桥――潮音桥 潮音桥――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是一座三孔石拱桥,石桥当中更有木桥,桥上行人,桥下堤岸也能行人,具有现代立交桥的雏形。又称“哑子桥”传说有聋哑渡船人曾为抗争潮音桥被毁而殉命,后人为纪念他,无论行船或步行,只要经过潮音桥,都默默无声。骆驼桥――唐垂拱元年(685)建。原桥名乃颜真卿所书。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录一)(唐)刘禹锡 骆驼桥上蘋风起,鹦鹉杯中箬下春。 水碧山青知好处,开颜一笑向何人? “三年京国厌藜篱,长羡淮鱼压楚糟。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苏东坡 骆驼桥边原有一个集市,叫骆驼桥市,据说赵孟頫曾经在此卖字。 杜牧与湖州水戏:杜牧为何刺湖州的传说,碧澜堂为其所建,所题。清代改为馆驿“接官厅”马军巷――南宋大将军韩世忠的马军营驻扎过的地方 碧澜堂――“一夜碧澜堂上坐,只疑身在水晶宫。”――张逸 宋代梅尧臣《游霅溪诗》:“共爱霅溪风物美,,春来清可鉴须眉。蘋生楚客将归日,花暖吴蚕始浴时。临水竹楼通市陌,跨桥云屋接川湄。画船载酒期君醉,已是无谋任翦夷。” 唐湖州刺史杜牧的碧澜堂而得名的馆驿巷, 甘塘桥――

赵孟頫故居、江子汇――鸥波亭(赵孟頫游息之所) “武功坊”――湖州历史上众多石牌楼中仅存的一座;建于明代中期。去思碑:纪念张士元功德。 红门馆――原名弘文馆,右文馆,为明清两朝科举考场与考生的膳宿之所。 桥梁的各种构件 护栏石、望柱头、合龙板、龙门石、间壁石、长柱石 龙、狮、荷莲、云纹、飞叶、蝙蝠、乌龟、菊花、蔓草、八卦、太极、如 意、宝幡、暗八仙、风火轮 湖州石桥雕刻以“龙”为主――镇桥压水 桥楹,是湖州桥文化主要组成部分,内容有:桥梁历史、地理位置、桥梁坚固、山水风光、神话典故、弘扬宗教、凭吊先人等。 名人与古桥关系密切。 晋朝车骑将军沈充在武康千秋桥畔弹唱吴哥不休;唐朝诗僧皎然与和孚塔影桥的传说;苦吟诗人孟郊与家乡武康清河桥的情缘,著名书法家、湖州刺史颜真卿在长兴许公桥步云赋诗、晏饮是桥的史话;晚唐诗人陆龟盟营造长兴鼎甲桥的美传;北宋文学家、湖州知州事苏轼手书刻石东林回仙桥的轶事;南宋右丞相吴潜与故乡新市状元桥的纪事;南宋丞相兼枢密使游似寓居雷甸库桥头的故事;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寓居下昂镇时为听月、望辉、众安三桥题字的美传佳话,明代水利学家潘季驯独资修建湖州潘公桥的家乡情愫;清代汉学家、训诂学家俞樾在德清四仙桥题联的趣事。

湖州岁时节令文化的调查与研究(1225)

湖州岁时节令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课题组 岁时节令文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传承千年的岁时节令风俗以及岁时节令期间表演的各类民间艺术、举办的各类游艺竞技活动,它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对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规律的把握,是民众生活智慧、生命意识的集中反映,也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体现。岁时节令文化传递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增进价值认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岁时节令民俗活动真实地传达人们交往的情感体验,有利于调节人际交往,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岁时节令游艺竞技放松和调节人们精神,有利于活跃基层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本课题组通过全面普查、实地走访和广泛座谈等形式,对湖州岁时节令文化的保护传承、发掘利用等情况进行调研,并就新形势下更好地保护传承、发掘利用岁时节令文化提出了对策建议,形成如下报告。 一、湖州岁时节令文化保护传承的基本情况 湖州岁时节令文化是湖州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诸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活动类型十分丰富,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近年来,湖州岁时节令文化传承保护工作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稳步推进,有序开展,积极发掘和利用特色岁时节令文化,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取得明显成效。 1、创新保护传承机制,传统岁时节令文化展新颜。岁时节令文化在湖州依然有着强大传承力量,深深植根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湖州岁时节令文化保护传承由自发到自觉,不断创新探索,形成专项研究普及、专项扶持培育、专项传承教育等系列新机制,传统岁时节令文化展现全新的姿态,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一是专项研究普及出成果。2006年来,深入实施历史文化系列研究,对湖州民俗文化、蚕桑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渔文化、美食文化、稻作文化等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在此基础上,2008年又以传统节日“假日化”为契机,由市社科联、社科院组织学者成立专家组,设立重点研究课题,专项研究湖州岁时节令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现

湖州茶文化

湖州茶文化专题报告 茶与名人 摘要:湖州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茶圣陆羽在湖州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陆羽于公元757年于皎然相交当时陆羽是一个24岁的青年,两人一见如故,开创了四十年的“佛俗情缘”的莫逆之交,陆羽《茶经》也同样受到了皎然的启发与指导。《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对唐中期以前中国茶叶的历史、产地、以及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等知识作了全面仔细的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标志。 湖州是中国绿茶的重要产区,茶叶品种很多。据考证,三国时期,东吴已成为当时茶业传播的主要地区,但消费还局限于上层社会,唐朝时茶叶的产销中心转移到浙江和江苏,湖州茶业开始特供朝廷,名扬天下,成为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我国古代贡茶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地方官员选送,称为土贡;另一种是由朝廷指定生产,称贡焙。湖州,就是唐朝廷设立的历史上第一个专门采制宫廷用茶的贡焙院所在地,可见当时湖州茶叶的品质和名气。 在唐代,湖州进贡的茶叶主要是紫笋茶,紫笋茶芽叶完整,外形细嫩紧结,色泽绿翠,香气浓强,滋味鲜醇,汤色淡绿明亮,叶底细嫩,很有特色,因为茶圣陆羽品尝了阳羡(宜兴)紫笋茶后向宫廷推荐,因此称为贡茶。会昌元年,湖州顾渚山贡茶已进入全盛时期,据嘉泰《吴兴志》、《湖州府志》载:湖州“每岁进奉顾渚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会昌中(843—845)上贡湖州紫笋茶一万八千四百斤。”足见湖州当时茶事兴盛 湖州是中国绿茶的重要产区,茶叶品种很多,但最著名的除了紫笋茶,还数独产于安吉的白茶。白茶归类为绿茶,颜色其实也为略透明的淡绿色,因芽叶上有一层细细的白绒毛而得名。其珍奇之处在于,在数百年里,白茶都处于野生状态,而且寥若晨星。现在的安吉白茶的母本系孤茶一株,长在海拔800米的大溪山深山岙中,已历尽150年风霜,被称为“白茶王”,是古今中外茶中极品,被誉为“中华一绝”。早在宋代宋徽的《大观茶论》中就有评价:“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御赐白茶遂为第一”。据中国农业部专家检测,白茶的氨基酸含量特别高,达10.6%,比普通绿茶高出一到两倍,茶多酚含量相对偏低,是绿茶一绝,被市场极为推崇,曾先后在第二届、第三届国际名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关于陆羽弃佛从文还有另一种说法: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茶经》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其当时代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

湖州市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

湖州市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湖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ZHOU 国环评证:乙字第2020号 2007年10月28日

责任表 编制单位:湖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评价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2020号 所长:唐亮(高工) 项目负责人:林亚安(助理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B20200005号) 参加人员: 审核:方奕(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B20200002号) 审定:唐亮(高工,环评岗证字第B20200001号)

湖州市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湖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ii 目 录 1. 项目概况 .................................................................................................................. 1 1.1项目由来 .............................................................................................................. 1 1.2 项目概况 ............................................................................................................. 1 2. 工程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 ...................................................................................... 3 2.1项目污染源强分析 .............................................................................................. 3 2.1.1施工期污染源强 ............................................................................................ 3 2.1.2运营期污染源强分析 .................................................................................... 3 2.2.3染源强汇总 .................................................................................................... 6 3. 选址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 ...................................................................................... 8 3.1项目周边环境状况 .............................................................................................. 8 3.2保护目标 .............................................................................................................. 8 4.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 ............................................................................................ 8 4.1声环境现状及影响分析 ...................................................................................... 8 4.2环境空气现状及影响分析 .................................................................................. 9 4.3地表水环境现状及影响分析 ............................................................................ 10 4.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 11 5. 污染防治对策及环保投资 .................................................................................... 12 5.1 污染防治对策 ................................................................................................... 12 5.2 环保投资 ........................................................................................................... 13 6.公众参与 .................................................................................................................. 14 6.1 公众参与 ........................................................................................................... 14 7 环评总结论 . (14)

湖州酒桌文化

湖州酒桌文化 乌程酒 湖州,从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所建的菰城沿革而来。公元前222年秦灭楚,秦始皇为表彰乌巾、程林能酿出战国酒中巨擘“乌程酒”,即将“菰城”敕封为“乌程”,历史上以酒命名的县仅此“乌程”。(《浙江通志》中记载:“秦有乌氏、程氏各善造酒,合其姓为乌程县。)乌程酒受秦始皇敕封后,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款贡酒,湖州即第一个贡酒之乡,故有联曰:“嬴政赐乌程始有贡酒行世”。湖州地方志里曾借用“乌程霜稻袭人香,酿作春风霅水光”的诗句来赞美湖州的米好、水好、酒好。“乌程”一名作为湖州的名片一直沿用了2134年,到民国初年才合并归安、乌程为吴兴 位于妙西石山村的乌程酒文化园 为何“乌程酒”能在历史长河中独冠群芳? *同治《湖州府志》有“于六七月以麦面之精良者,杂白水作曲,”“小雪前后民间酿酒,谓之小雪酒。”的记载,湖州酒的制曲与酿造都选择了至今天必须遵循的生产季节,严格地顺应了天时 *“水是酒血”,好水才能酿好酒,湖州西群山,东平原,《吴兴赋》云:“双溪夹流,繇天目而来……汇为湖陂,泓渟皎澈,百尺无泥。” *“米是酒肉”,湖州历史上盛产最佳的酿酒糯米“金钗糯”(今太湖糯米)。

“乌程酒”与诗词歌赋 “凝醳醇酎,千日一醒” ——邹阳、枚乘、司马相如作《乌乡酒赋》 骆驼桥上苹风起,鹦鹉杯中箬下春。 ——选自《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唐·刘禹锡 一榼扶头酒,泓澄泻玉壶 ——选自《早饮湖州酒寄崔使君》唐·白居易 樽有乌程酒,劝君千万寿。 ——选自《拂舞歌辞》唐·李贺 吴兴水晶宫,楼阁在寒监。桔柚秋苞繁,乌程春瓮酽。——选自《送胡学士知湖州》北宋·欧阳修 今日扁舟去,白酒载乌程。 ——选自《次韵答参寥》北宋·苏轼 醉杀乌程酒,天寒不放船。 ——清代·朱彝尊 扁舟百斛乌程酒,散发江湖只醉眠。 ——选自《赠申少司农青门六十》明末清初·吴伟业乌程霜稻袭人香,酿作春风霅水光。 ——选自《赠孙莘老七绝》宋·苏轼 豆腐饭

湖州农村春节民俗文化

湖州农村春节民俗文化 春节的起止时间: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我们湖州的农村,春节在传统意义上是指从腊月廿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节日及习俗介绍 1.腊月廿三 腊月廿三,俗称“祭灶节”,在我们农村称这天为“送灶”。每当祭灶这一天,家家都要将灶台、案台、锅碗瓢盆收拾得干干净净,在神龛前设丰盛的祭品送灶时,要把神龛中间的旧神位接下来,焚香点烛,同时将锡箔纸等折好的“元宝”和旧神像在香炉前焚烧。焚烧时,全家都要跪拜叩送,表示送灶神上天去“汇报情况”了。同时要在灶口抹上糖,据家里面的老人说,灶口就好比灶司的嘴巴,在他嘴巴上抹上蜜糖,等他上天“汇报情况”的时候,就能替这家人家说好话,以求菩萨保佑全家来年风调雨顺。 到了大年初一的清晨还要将灶王爷接回来,称接灶。 2.腊月廿四 腊月廿四,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在我们农村叫"掸尘"。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等到窗明几净的时候,就拿来早前买好的“福”字、对联、墙纸等,然后贴到墙上和门上,“福”字一定要倒着贴,取其谐音,“福倒了”。 3.腊月廿五 如果是腊月廿四那天掸尘没有完成的,就接着大扫除。特别的是,在我的家乡,有句话叫做“腊腊廿五毛芋艿”。在这一天,要用家里面腌咸菜的水来煮带皮的芋艿,芋艿是自家田头种的,早前收来的时候就放在门口廊檐下晒,芋艿煮过之后,香气四溢。 在这一天,家里面还会打年糕,女人们都在厨房灶头上用大木桶蒸熟糯米粉,男人们都在堂屋做年糕,小孩子们都在旁边等着吃年糕头。 4.腊月廿七 这一天,是我们那里过年最有意思的一天,。这一天要把自家晒了一个多月的猪头(猪头是早就腌过的,然后就拿出去晒),还有一个猪尾巴,一只猪蹄,一只公鸡,一刀肉和四个蛋全部煮熟,然后把所有的东西全部盛进脸盆,给鸡插

湖州的历史文化名人

湖州的历史文化名人·近现当代(23人) ( 沈家本(1840—1913),近代法学家。吴兴人,字子淳,别号寄簃。主修法律,建议废除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是近代中国法制思想先驱,有《律例偶笺》、《刑事汇总》、《历代刑官考》等16种法学著作。 吴昌硕(1844—1924),近代艺术大师。安吉人,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号缶庐、苦铁,70岁后字行。工诗、书法、国画,擅石鼓文。 朱孝臧(1875—1931),近代词人。归安埭溪人,原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彊村。官礼部侍郎。以词盛名,词风近吴文英,称中国“词家殿军”。 王一亭(1867—1938),早期民主革命家、著名画家。湖州人,名震,号白龙山人。辛亥革命斗士,筹款讨袁被通缉。后学画事佛。 章鸿钊(1877—1951),中国地质雪茄、矿藏家、古生物学家。吴兴荻港人,字演群,号演存、爱存,笔名半票。李四光称他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创始人”。 俞寰澄(1881—1967),早期民主革命家。德清新市镇人,名风韶,号任庐。中国民主建国会发起人,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常委兼纪检委员。 徐森玉(1881—1972),文史学家、文物鉴定家。湖州菱湖人,名鸿宝,以字行。曾任新中国首任文史馆副馆长、故宫博物院院长、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国第二图书馆馆长。 沈尹默(1883—1971),著名书法家、诗人。吴兴下昂竹墩人。初名君默,号秋明。 钱玄同(1887—1939),著名教育家、新文化运动猛将。湖州鲍山人,原名复,字德潜,号中季、疑古。生前致力于文字改革。 沈迈士(1891—1986),著名书画家。吴兴下昂竹墩人。谱名祖德,字迈士,号宽斋。 宋春舫(1892—1938),著名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吴兴人,别署春润庐主任。有“世界第三位戏剧藏书家”之称。 史沛棠(1894—1965),著名中医学家。德清上柏人,名维清。杭州中医院创始人。有《内经知要浅解》、《伤寒论浅注》、《金匮要图浅注》等医著。 慎微之(1896—1976),著名考古学家。湖州常潞潞村人,又名圣清。民国16年(1927)文学硕士。留学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钱山漾考古第一人。 俞平伯(1900——1990),著名红学家、现代文学家,“五四”新诗人。德清人。俞樾曾孙、俞陛云子,谱名铭衡。 诸乐三(1902—1984),著名画家。安吉孝丰鹤鹿溪人,名文萱,以字行,号希斋,别号南屿山人。西泠印社副社张、西泠画院副院长。 费新我(1903—1992),著名书法艺术家。字立千,号立斋,湖州人。1959年,右腕得关节结核恢复无望,专攻“新我左笔”,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能山法师(1903—1997),著名书画家。俗名潘镜秋,吴兴汇溪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称赞:“法师书画笔墨浑厚,格调高雅,非一般俗流所望其项背。” 沈西苓(1904—1940),著名戏剧家、电影艺术家。德清人,远名学诚,笔名叶沉。 徐迟(1914—1996),著名作家。原名商寿,笔名龙人、史纲、唐琅等。湖州南浔镇人,报告文学《哥得巴赫猜想》引起轰动。晚年留下名著《江南小镇》。 黎莉莉(1915—2005),原名钱蓁蓁,“龙潭三杰”之一湖州人钱壮飞之女。20世纪30年代中国黑白电影黄金时期“四大明星”之一。 叶小舫(1919—2003),浙派著名画家。字振藩,长兴人。师从潘韵,博采黄宾虹山水、吴昌硕花鸟、郑板桥竹石等众家所长而成自己风格,其“草书芦雁”,为画史一绝。

湖州桥文化

湖州桥文化: 庙里庙、塔里塔、桥里桥――潮音桥 潮音桥――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是一座三孔石拱桥,石桥当中更有木桥,桥上行人,桥下堤岸也能行人,具有现代立交桥的雏形。又称“哑子桥”传说有聋哑渡船人曾为抗争潮音桥被毁而殉命,后人为纪念他,无论行船或步行,只要经过潮音桥,都默默无声。骆驼桥――唐垂拱元年(685)建。原桥名乃颜真卿所书。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录一)(唐)刘禹锡 骆驼桥上蘋风起,鹦鹉杯中箬下春。 水碧山青知好处,开颜一笑向何人? “三年京国厌藜篱,长羡淮鱼压楚糟。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苏东坡 骆驼桥边原有一个集市,叫骆驼桥市,据说赵孟頫曾经在此卖字。 杜牧与湖州水戏:杜牧为何刺湖州的传说,碧澜堂为其所建,所题。清代改为馆驿“接官厅”马军巷――南宋大将军韩世忠的马军营驻扎过的地方 碧澜堂――“一夜碧澜堂上坐,只疑身在水晶宫。”――张逸 宋代梅尧臣《游霅溪诗》:“共爱霅溪风物美,,春来清可鉴须眉。蘋生楚客将归日,花暖吴蚕始浴时。临水竹楼通市陌,跨桥云屋接川湄。画船载酒期君醉,已是无谋任翦夷。” 唐湖州刺史杜牧的碧澜堂而得名的馆驿巷, 甘塘桥―― 赵孟頫故居、江子汇――鸥波亭(赵孟頫游息之所) “武功坊”――湖州历史上众多石牌楼中仅存的一座;建于明代中期。去思碑:纪念张士元功德。 红门馆――原名弘文馆,右文馆,为明清两朝科举考场与考生的膳宿之所。 桥梁的各种构件 护栏石、望柱头、合龙板、龙门石、间壁石、长柱石 龙、狮、荷莲、云纹、飞叶、蝙蝠、乌龟、菊花、蔓草、八卦、太极、如意、宝幡、暗八仙、风火轮 湖州石桥雕刻以“龙”为主――镇桥压水 桥楹,是湖州桥文化主要组成部分,内容有:桥梁历史、地理位置、桥梁坚固、山水风光、神话典故、弘扬宗教、凭吊先人等。 名人与古桥关系密切。 晋朝车骑将军沈充在武康千秋桥畔弹唱吴哥不休;唐朝诗僧皎然与和孚塔影桥的传说;苦吟诗人孟郊与家乡武康清河桥的情缘,著名书法家、湖州刺史颜真卿在长兴许公桥步云赋诗、晏饮是桥的史话;晚唐诗人陆龟盟营造长兴鼎甲桥的美传;北宋文学家、湖州知州事苏轼手书刻石东林回仙桥的轶事;南宋右丞相吴潜与故乡新市状元桥的纪事;南宋丞相兼枢密使游似寓居雷甸库桥头的故事;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寓居下昂镇时为听月、望辉、众安三桥题字的美传佳话,明代水利学家潘季驯独资修建湖州潘公桥的家乡情愫;清代汉学家、训诂学家俞樾在德清四仙桥题联的趣事。

湖州概况

湖州概况 湖州市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公元前248年,楚春申君黄歇徙封于吴,筑城置县名菰城。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设在湖州。1983年10月,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二区。总人口259万,其中市区人口108万;总面积581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58%,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88平方公里。 湖州经济发展比较快、生态保持比较好、城乡发展比较协调,具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湖州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是连接长三角南北两翼和东中部地区的节点城市。104、318国道,宣杭铁路,已开工建设的杭湖宁城际铁路,以及被誉为“东方小莱茵河”的长湖申航道穿境而过,高速公路已形成“三纵”(杭长扬、杭宁、杭湖苏)“两横”(申苏浙皖、申嘉湖)的网络,拥有全国一流的铁路、公路、内河水运中转港。二是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宋代便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是湖笔文化的诞生地、丝绸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市郊钱山漾遗址曾出土了有4700多年历史、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悠久的蚕丝织物,辑里湖丝在第一届世博会上获得国际金奖;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巨著《茶经》,就是茶圣陆羽在湖州生活20多年写成的;“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就产于湖州。历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既哺育了曹不兴、孟郊、赵孟頫、沈家本、吴昌硕、沈尹默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胡瑗等不少名流,因开宗立派的书画家众多,有“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之说。辛亥革命时期的陈英士、被周总理誉为“龙潭三杰”之一的革命烈士钱壮飞,都是湖州人。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共有27名。“两弹一星”的23位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三是山水清丽、生态环境优美。“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是元代诗人戴表元对湖州良好人居环境的赞誉,也是今日湖州的真实写照。南浔古镇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称号;德清有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莫干山和江南最大的湿地——下渚湖;长兴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