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报关员新教材新增内容汇总-较正版

2011报关员新教材新增内容汇总-较正版

2011报关员新教材新增内容汇总-较正版
2011报关员新教材新增内容汇总-较正版

2011年版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新增内容总

教材新增内容非常少,2011年教材比2010年教材减少4页内容,主要减少内

容是第一章的海关权力和第六章的贸易方式,是精简而非取缔。全书八个章节中新增内容精确统计为8125字,这8125字的新增内容中有一些是与2010年教材相同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也罗列与此,方便考生阅读,因此总得纯粹新增内容远少于8125字,以教材总字数53万字来计,8125/530000=1.53%,新增内容与传统的整体内容相比微乎其微,一半新增内容为教材第七章第三节,但这些内容不是重点,所有新增内容被考到的可能性也不比传统内容高,考生们正常对待即可。

第一章

P3 而在间接代理中,报关企业应当承担与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自己报关时所

应当承担的连带的法律责任。(旧教材中是“相同的”)

P12 海关法律体系中增加了第五点,把旧教材的第三点分成了三、四点,内容

不变(新增140字)

(五) 我国签订或缔结的海关国际公约或海关行政互助协议

海关国际公约是指世界海关组织(WCO)成员方缔结的多边协议,如《京都公

约》《伊斯坦布尔公约》,以及世界贸易组织( WTO)的有关公约,如《估价协议》等。

海关行政互助协议是两国之间订立的双边协议,我国己与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缔结了海关行政互助协议。

P12海关的权力-----这是第一章变化最大的地方,只是内容减少了约2000字,没有增加新内容

新教材海关权力的内容只有不到2000字,分别是旧教材上的以下几个权力:

1、检查权;

2、查阅、复制权;

3、查问权;

4、查验权;

5、查询权;

6、稽查权;

7、扣留权;8、连续追缉权;9、行政处罚权;10、佩带和使用武器权;11、强制执行权。

第二章

P50 禁止进口货物管理中,新增了(110字):

⑦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一批)适用海关商品编号( 2010年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告2010年第35号公布) ,涉及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气调节器、微型计算机等的5类商品。

P80 音像制品进口管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约800字,这个内容非重点(共1487字)

1

十、音像制品进口管理

为了加强对音像制品进口的管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我国颁布了《音像制品管理条例》、《音像制品进口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对音像制品实行许可管理制度。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音像制品进口的监督管理和内容审查等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进口音像制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各级海关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音像制品进口的监督管理工作。

新闻出版总署设立音像制品内容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进口音像制品的内容。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进口音像制品内容审查的日常工作。音像制品应在进口前报新闻出版总署进行内容审查,审查批准取得“进口音像制品批准单”后方可进口。

国家对设立音像制品成品进口单位实行许可制度,音像制品成品进口业务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音像制品成品进口单位经营;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音像制品成品进口业务。

(一)管理范围

1.进口音像制品,是指从外国进口音像制品成品和进口用于出版(包括利用信息网络出版)及其他用途的音像制品。包括录有内容的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盘、激光视盘等。

2.音像制品用于广播电视播放的,适用广播电视法律、行政法规。

3.国家禁止进口有下列内容的音像制品:

①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②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③泄漏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④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⑤宣扬邪教、迷信的;

⑥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⑦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⑧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⑨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⑩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二)办理程序

1.进口音像制品实行许可管理制度,应在进口前报新闻版总署进行内容审查。其中音像制品成品进口经营单位应向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 进口录音或录像制品报审表,进口协议草案或订单,节目样片,中外文歌词,以及内容审查所需的其他材料

进口用于出版的音像制品,应向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进口录音或录像制品报审表.版权贸易协议中外文文本草案、原始版权证明书、版权授权书和国家版权局的登记文件,节目样片,中外文曲目、歌词或对对白,

以及内容审查所需的其他材料。

进口用于展览、展示的音像制品,由展览、展示活动主办单位提出申请,并将音像制品目录和样片报新闻出版总署进行内容审查。海关按暂时进口货物管理。

2.进口单位不得擅自更改报送新闻出版总署进行内容审查样片原有的名称和内容。

3.新闻出版总署自受理进口音像制品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批准的,发给“进口音像制品批准单";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4.图书馆、肖像资料馆、科研机构、学校等单位进口供研究、教学参考的音像制品成品,应当委托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音像制品成品进口经营单位办理进口审批手续。

(三)报关规范

1.向海关申报进口音像制品,报关单位应主动向海关提交有效的"进口音像制品批准单"及其他有关单据。

2. “进口音像制品批准单"内容不得更改,如需修改,应重新办理。"进口音像制品批准单"一次报关使用有效,不得累计使用。其中,属于音像制品成品的,批准单当年有效;属于用于出版的音像制品的,批准单有效期限为1年。

3.在经批准进口出版的音像制品版权授权期限内,音像制品进口经营单位不得进口该音像制品成品。

4.随机器设备同时进口以及进口后随机器设备复出口的记录操作系统、设备说明、专用软件等内容的音像制品,无须申领“进口音像制品批准单”,海关凭进口单位提供的合同、发票等有效单证验放。

第三章

P109—加工贸易串料申请缩减了内容(与2010年教材内容基本一致)

(4)加工贸易串料申请

加工贸易货物应当专料专用。

因加工出口产品急需,经海关核准,经营企业保税料件之间、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之间可以进行串换,但料件串换限于同一企业,并应当遵循同品种、同规格、同数量、不牟利的原则。

来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不得串换。

P109---新增加工贸易抵押申请(450字)

(5) 加工贸易抵押申请

经经营企业申请,海关批准,加工贸易货物可以抵押。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抵押手续:

①抵押影响加工贸易货物生产正常开展的;

②抵押加工贸易货物或其使用的保税料件涉及进出口许可证件管理的;

③抵押加工贸易货物属来料加工货物的;

④以合同为单元进行管理,抵押期限超过手册有效期限的;

⑤以企业为单元进行管理,抵押期限超过1年的;

⑥经营企业或加工企业涉嫌走私、违规,已被海关立案调查、侦查,案件未审结的;

⑦经营企业或加工企业因为管理混乱被海关要求整改,在整改期内的; ⑧海关认为不予批准的其他情形。

经营企业在申请办理加工贸易货物抵押手续时,应向主管海关提交以下材料,主管海关按照上述条件进行审核:

①正式书面申请;

②银行抵押贷款书面意向材料;

③海关认为必要的其他单证。

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经营企业在缴纳相应保证金或者银行保函后,主管海关准予其向境内银行办理加工贸易货物抵押,并将抵押合同、贷款合同复印件留存主管海关备案。

保证金或者银行保函按抵押加工贸易货物对应成品所使用全部保税料件应缴税款金额计算。

P117—删去了“电子账册特点”等19行文字约—500字

P118—删去了“可归入同一联网监管商品项号”约—140字

P122—删去了“电子化手册的建立”约—350字

P161—167,标题由“特定减免税货物报关程序”变成“减免税货物的报关程序”,但内容没怎么变,只增加了约600字。增加的文字摘抄如下:

一、关税减免概述

. 关税减免又称为关税优惠,是减征关税和免征关税的合称。根据我国《海关法》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和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关税减免分为三大类,即法定减免税、特定减免税和临时减免税。实际上,特定减免税和临时减免税都属于政策性减免税范围,两者并无明显的区别。

法定减免税,一般是指《海关法》、《进出口关税条例》,以及其他法律、法

规所实施的减免税,大多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一致,除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外,其他法定减免税货物一般无需办理减免税审批手续。

政策性减免税,是指根据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对特定地区、特定企业或者有特定用途的进出口货物,给予减免进出口税收的优惠政策,包括基于特定目的实行的临时减免税政策。

一般来说,政策性减免税进口货物有以下几个特点:纳税义务人必须在货物进

出口前办理减免税审批手续;政策性减免税货物放行后,在其监管年限内应当接受海关监管,未经海关核准并交纳关税,不得移作他用;可以在两个享受同等税收优惠待

遇的单位之间转让并无须补税。自2009年1月1日起,国家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后. 大部分进口减免税货物恢复征收进口增值税,只免征进口关

税。

P162—减免税货物管理中增加:

(二) 减免税申请人可以自行向海关申请办理减免税备案、审批、税款担保和

后续管理业务等相关于续,也可以委托他人办理前述手续。

进口货物减免税申请人,是指根据有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享受进口税收优惠,并依法向海关申请办理减免税相关手续的具有独主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符合规定的非法人分支机构;经海关总署审查确认的其他组织。

已经在海关办理注册登记并取得报关注册登记证书的报关企业或者进出口货

物收发货人可以接受减免税申请人委托,代为办理减免税相关事宜。

P163

三、减免税货物的报关程序

(一)减免税备案和审批

前三小段与旧教材164页和165页一样,第三段为新增(88字)

投资项目由投资单位所属非法人分支机构具体实施的,在获得投资项目单位的授权并经投资项目所在地海关审核同意后,该非法人分支机构可以向投资项目所在地海关申请办理减免税备案、审批手续。

第四章内容没有变化

第五章

P299

4.最不发达国家特别优惠关税待遇原产地证书(279字)

享受最不发达国家特别优惠关税待遇进口货物适用的原产地证书应当由一份正本和三份副本组成。原产地证书自签发之日起1年内有效。

进口货物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提交的原产地证书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由签证机构在货物出口前或者出口时签发;符合《最不发达国家特别优惠关税待遇进口货物原产地管理办法》附件所列格式,以英文填制;符合与受惠国通知中国海关的印章样本相符等安全要求;具有出口受惠国海关在出口时加盖的印章;所列的一项或者多项货物为同一批次的进口货物;具有不重复的原产地证书编号;注明确定货物具有原产资格的依据;证书在有效期内。

5. ECFA原产地证书(164字)

ECFA原产地证书自签发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进口货物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提交的原产地证书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由台湾地区签证机构在货物申报

出口前签发;证书在有效期内;以规定的格式正确填制、署名和盖章;仅有一份正本,并且具有单一证书编号;所列的货物为同一批次的进口货物,项数不超过20项;一份进口货物报关单上所列货物对应一份原产地证书。

P301

教材第五章第四节“税率的适用”这是把2010年教材第三节讲述的“税率的适用”部分拿出来单独成节,字数没有任何增减,完全相同

第六章

P347—361,“贸易方式(监管方式)”从2010年25页减少到2011年15页,少了10页,约—10000字,列举的贸易方式类别从32类减少到21类。但重要的类别。考试可能考到的类别都没有变。

P431 ---第七章第三节海关事务担保制度(新增或不同内容3900字)

一、海关事务担保概述(与2010年教材一致)

二、海关事务担保制度的基本内容(与2010年教材的很多内容重合,但是表达方式有变,现具体摘抄如下)

(一)海关事务担保的适用

1.海关事务担保的一般适用

为使当事人获得快速通关、办理特定海关业务及免于扣留财产等便利,《海关事务担保条例》主要规定了4种情形下的海关事务担保:

( 1 )当事人申请提前放行货物的担保

当事人申请提前放行货物的担保是指在办结商品归类、估价和提供有效报关

单证等海关手续前,当事人向海关提供与应纳税款相适应的担保,申请获得通关便利,由海关提前放行货物。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在办结海关手续前向海关申请提供担保,要求

提前放行货物:

①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完税价格、原产地尚未确定的;

②有效报关单证尚未提供的;

③在纳税期限内税款尚未缴纳的;

④滞报金尚未缴纳的;

⑤其他海关手续尚未办结的。

国家对进出境货物、物品有限制性规定,应当提供许可证件而不能提供的,以

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担保的其他情形,海关不予办理担保放行。

(2)当事人申请办理特定海关业务的担保

当事人申请办理特定海关业务的担保是指当事人在申请办理内地往来港澳货

物运输,办理货物、物品暂时进出境,将海关监管货物抵押或者暂时存放在海关监管区外等特定业务时,根据海关监管需要或者税收风险大小向海关提供的担保。

当事人申请办理下列特定海关业务的,按照海关规定提供担保:

①运输企业承担来往内地与港澳公路货物运输、承担海关监管货物境内公路

运输的;

②货物、物品暂时进出境的;

③货物进境修理和出境加工的;

④租赁货物进口的;

⑤货物和运输工具过境的;

⑥将海关监管货物暂时存放在海关监管区外的;

⑦将海关监管货物向金融机构抵押的;

⑧为保税货物办理有关海关业务的。

当事人不提供或者提供的担保不符合规定的,海关不予办理所列特定海关业务。

(3)税收保全担保

进出口货物的纳税义务人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有明显的转移、藏匿其应税货物及其他财产迹象的,海关可以责令纳税义务人提供担保;纳税义务人不能提供担保的,海关依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4)免予扣留财产的担保

①有违法嫌疑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应当或者已经被海关依法扣留、封存的,当事人可以向海关提供担保,申请免予或者解除扣留、封存。

②有违法嫌疑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无法或者不便扣留的,当事人或者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向海关提供等值的担保;未提供等值担保的,海关可以扣留当事人等值其他财产。

有违法嫌疑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属于禁止进出境,或者必须以原物作为证据,或者依法应当予以没收的,海关不予办理担保。

③法人、其他组织受到海关处罚,在罚款、违法所得或者依法应当追缴的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的等值价款未缴清前,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出境的,应当向海关提供担保;未提供担保的,海关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出境。(受海关处罚的自然人出境的,适用上述规定。)

2.海关事务担保的其他适用

进口已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临时反补贴措施的货物应当提供担保的,或者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知识产权权利人申请办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相关事务等,依照海关事务担保一般适用的规定办理海关事务担保。法律、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3.海关事务担保的免除

《海关法》的有关条款规定,如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根据实践需要规定在特定情形下可以免除担保提前放行货物的,这种“免除担保”的特别规范优先于“凭担保放行”的一般规范。因此,在这种特别规范的适用范围内,因各种原因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可以免除担保而被收发货人先予提取或装运出境。但同时规定,海关对享受免除担保待遇的进出口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当事人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的,海关应当停止对其适用免除担保。

当事人连续2年同时具备通过海关验证稽查、年度进出口报关差错率在3%以下、没有拖欠应纳税款、没有受到海关行政处罚且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无不良记录、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等的,可以向直属海关申请免除担保,并按照海关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4.海关事务总担保

为了使进出口货物品种、数量相对稳定且业务频繁的企业免于反复办理担

保,《海关事务担保条例》规定,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多次办理同一类海关事

务的,可以向海关申请提供总担保;提供总担保后,当事人办理该类海关事务,不再单独提供担保。同时规定,总担保的适用范围、担保金额、担保期限、终止情形等由海关总署规定。

可申请总担保的常见情形有:

(1)ATA单证册项下暂准出口货物属于国家限制性出口或需缴纳出口税的货物,由中国国际商会统一向海关总署提供总担保;

(2)经海关同意,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向海关提供总担保,总担保金额不得低于人民币20万元;

(3)由银行对纳税义务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网上支付方式申请缴纳的进出口税费提供总担保。

(二)海关事务担保担保人的资格及担保责任(与2010年教材一致)

(三)海关事务担保的方式(与2010年教材一致)

(四)海关事务担保的实施

(1)担保资金的分类及适用

保证金、风险担保金、抵押金与2010年教材一致

(2)担保金额(与2010年教材表达不一致)

当事人提供的担保应当与其需要履行的法律义务相当,其担保金额按照下列标准确定:

①为提前放行货物提供的担保,担保金额不得超过可能承担的最高税款总额;

②为办理特定海关业务提供的担保,担保金额不得超过可能承担的最高税款总

额或者海关总署规定的金额;

③因有明显的转移、藏匿应税货物及其他财产迹象被责令提供的担保、担保金额不得超过可能承担的最高税款总额;

④为有关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免予或者解除扣留、封存提供的担保,担保金额不得超过该货物、物品、运输工具的等值价款;

⑤为罚款、违法所得或者依法应当追缴的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的等值价款未缴清前出境提供的担保,担保金额应当相当于罚款、违法所得数额或者依法应当追缴的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的等值价款。

此外,有违法嫌疑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无法或者不便扣留的,当事人或者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向海关提供等值的担保;未提供等值担保的,海关可以扣留当事人等值的其他财产。

2.办理海关事务担保的程序

(1)担保的申请

凡符合申请担保条件的货物,由当事人向办理有关货物进出口手续的海关申请担保。办理担保,当事人应当提交书面申请,以及真实、合法、有效的财产、权利凭证和身份或者资格证明等材料,并按海关审核确定的担保方式提供担保。

①交付担保资金

以担保资金方式申请担保的,应按下列规则交付:

A.当事人向海关办理资金交付手续应通过银行转账,无法办理银行转账或金额较小的以现金交付;

B.海关担保资金金额一般应按人民币计算收取。对能开设外汇(钞)账户的币种,可按其本位币收取,退还时按原币种退还。

海关业务部门向当事人收取担保资金后应开具"海关保证金、风险担保金、抵押金收据",并注明担保资金类别。

②交付保函

当事人以保函向海关提供担保的,保函应当以海关为受益人,并且载明担保人与被担保人的基本情况、被担保的法律义务、担保金额、担保期限、担保责任,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担保人应当在保函上加盖印章,并注明日期。

(2)担保的受理

海关应当自收到当事人提交的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相关财产、权利等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接受担保。当事人申请办理总担保的,海关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审核并决定是否接受担保。

符合规定的担保,自海关决定接受之日起生效。对不符合规定的担保,海关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接受,并说明理由。

担保财产、权利不足以抵偿被担保人有关法律义务的,海关应当书面通知被担保人另行提供担保或者履行法律义务。

(3)担保的变更

被担保人履行法律义务期限届满前,担保人和被担保人因特殊原因要求变吏担保内容的,应当向接受担保的海关提交书面申请及有关证明材料。海关应当自收到当事人提交的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变更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不同意变更的,应当说明理由。

(4)担保财产、权利的退还

《海关事务担保条例》规定,当事人已经履行有关法律义务、不再从事特定海关业务或者担保财产、权利被海关采取抵缴措施后仍有剩余的,海关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办理担保财产、权利的退还手续。

①应予退还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办理担保财产、权利退还手续:

A.当事人已经履行有关法律义务的;

B.当事人不再从事特定海关业务的;

C.担保财产、权利被海关采取抵缴措施后仍有剩余的;

D.其他需要退还的情形。

②退还手续

自海关要求办理担保财产、权利退还手续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未办理退还手续的,海关应当发布公告。

自海关公告发布之日起1年内,当事人仍未办理退还手续的,海关应当将担保财产、权利依法变卖或者兑付后,上缴国库。

海关履行职责,金融机构等有关单位应当依法予以协助。

(5)担保的销案

当事人必须于规定的担保期限届满前,凭"海关保证金、风险担保金、抵押全收据"或留存的保函向海关办理销案手续。在当事人履行了向海关承诺的义务后,每关将退还当事人已缴纳的担保资金,或注销己提交的保函。

3.担保人、被担保人的法律责任

被担保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履行有关法律义务的,海关可以依法从担保财产、权利中抵缴。当事人以保函提供担保的,海-关可以直接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

担保人、被担保人违反《海关事务担保条例》,使用欺骗、隐瞒等手段提供担保的,由海关责令其继续履行法律义务,处5 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暂停被担保人从事有关海关业务或者撤销其从事有关海关业务的注册登记。

担保人、被担保人对海关有关海关事务担保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上一级海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完)

P458第七章第六节海关行政处罚制度

2.海关行政处罚的具体方式(共692字)

( 1 )对走私行为的行政处罚

《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对走私行为的处罚规定了下列处罚方式:

①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及违法所得;

②可以并处偷逃应纳税款3倍以下罚款;

(3) 专门用于走私的运输工具或者用于掩护走私的货物、物品应当予以没收;

④2年内3次以上用于走私的运输工具或者用于掩护走私的货物、物品,应当

予以没收;

⑤藏匿走私货物、物品的特制设备、夹层、暗格,应当予以没收或者责令拆毁。使用特制设备、夹层、暗格实施走私的,应当从重处罚;

⑥在海关注册的企业、报关人员,构成走私犯罪或者1年内有2次以上走私行为的,海关可以撤销其注册登记、取消其报关从业资格。

(2)对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的行政处罚

《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对违规行为的处罚规定了下列处罚方式:

①警告。警告作为一种正式的海关行政处罚类型,在依据《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规定对有关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处罚时,应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所规定

的程序实施(单独给予警告处罚的,可以适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

②罚款。罚款是对违规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处罚种类,几乎涉及违反《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关于海关监管行为处罚的所有条款。同时,《海关行政处罚

实施条例》在处罚幅度上还作了上下限规定,减少了处罚的随意性。

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所得是《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中增加的对违

规行为的处罚种类,使处罚更加具有针对性。

④暂停有关企业或者人员从事有关业务或者执业、撤销海关注册登记或取消

报关从业资格,使海关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有更多的选择性和针对性,对整顿和规范企业行为具有深远影响。

⑤未经海关注册登记和未取得报关从业资格从事报关业务的,予以取缔。

第八章

P498--第四节贸易术语和进出口商品价格新增了关于《2010通则》的简介(新增902字)

五、《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简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数额的不断增加,国际贸易的复杂性也随之加剧。为避免贸易双方在订立贸易合同时因对相关贸易规则的理解不同而可能产生的风险,并使国际货运更为安全、便利和规范,国际商会于2010年9月对《2000通则》作了第6次修订,形成《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2010通则》) ,并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与《2000通则》相比,《2010 通则》进一步明确了各方承担货物运输风险和费用的责任条款,所有规则的表述也更加简洁明了。

《2010通则》作为一种新的贸易惯例生效实施以后,《2000通则》并非自动作废。买卖双方既可以自愿采用《2010通则》中的相关内容,也可仍然沿用《2000通则》甚至更早版本中的条款。当然,作为贸易以及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则必须了解。《2010通则》中新的内容,下面对这些新的内容作简要介绍:

(一)贸易术语数量由原来的13种减少为11种

删除了D组术语中的DDU、DAF、DES 、和DEQ,只保留了DDP;新增加了两个术语,分别是DAT和DAP。

DAT (Delivered at Terminal . ..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 :终点站交货……指定目的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