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冬季经常搓澡易引起皮肤病

冬季经常搓澡易引起皮肤病

冬季经常搓澡易引起皮肤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冬季经常搓澡易引起皮肤病

导语:进入冬季,气候变得冷而干燥。一些喜欢使劲搓澡的人,容易发生皮肤皲裂及瘙痒。这叫皮肤瘙痒症。

李清副主任说,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外衣,皮肤最外层是角质层,角质层对于皮肤屏障功能的完整起较重要的作用。角质层上面有一层皮脂膜,是由皮脂、汗液和表皮细胞分泌物乳化而形成的半透明乳状薄膜,皮脂膜中的游离脂肪酸、乳酸盐、尿素和尿酸为天然的保湿因子,对皮肤起保湿作用。角质层和皮脂膜可以防止皮肤水分的丢失。

小腿、前臂、背部、腰腹部瘙痒常见

皮肤瘙痒症主要是在看似正常的皮肤上出现瘙痒,可以是全身皮肤广泛的瘙痒,也有的是局部、位置不固定的痛痒,以小腿、前臂、背部、腰腹部常见。有的人由于情绪激动,饮酒或食用辛辣食物后瘙痒加重。

瘙痒可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程度轻重不一,一般晚上较重。轻者可以忍耐,重者剧痒难忍,一旦发生难以遏止,常不停地猛烈搔抓,难以入睡。搔抓使皮肤出现抓痕、血痂、皲裂、色素沉着甚至出现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导致皮肤变厚、粗糙,抓破后引起继发皮肤感染。

还有一种是局限性瘙痒症,多发生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如肛门,多由痔疮、寄生虫以及辛辣刺激品等引起;另一种是阴囊瘙痒症,也发生于相应部位,由于出汗、潮湿引起;女性下体也常发生瘙痒,皮肤出现肥厚、浸渍、红肿、糜烂。患者常存在白带异常、卫生护垫过敏等;头皮瘙痒,也是较常见的局限性瘙痒病。

热水浸泡搓洗过度引起瘙痒

很多内外因素都可以引起瘙痒,主要有:环境因素如季节、温度、湿度等;生活习惯如洗浴习惯、皂类、清洁护肤品、穿着衣物等;个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常见皮肤病中西医病名对照

常见皮肤病中西医病名对照 (一)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脓庖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窠疮 疖:疖、暑疖、热疖、疖毒、坐板疮 麻风病:麻风、大麻风、大风、疠风 丹毒:丹毒、赤丹、抱头火丹、流火 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流皮漏、颜面雀啄 硬红斑:腓肠发 毛囊炎:发际疮[头后部]、疖毒 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炎:蝼蛄串、蟮拱头 坏疽性脓皮病:蛐蜒疮、蚯蚓瘘 痈:痈、有头疽 寻常性狼疮:流皮漏 皮肤炭疽:疫疔、鱼脐疔 类丹毒:类火丹、类赤丹 红癣、丹癣 瘰疬性皮肤结核:蟠蛇疬、鼠瘘 (二)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緾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火带疮 风疹:风痧 水痘:水痘、水花、水疮 寻常疣:枯筋箭、疣目、千日疮、疣疮、刺瘊 传染性软疣:鼠乳 跖疣:足瘊、牛程蹇(JIAN) 单纯疱疹:热疮、热气疮、火燎疮 扁平疣:扁瘊 疱疹样湿疹:痘风庖 幼儿急疹:小儿发痧 传染性红斑:丹痧 (三)真菌性皮肤病 头癣:秃疮、肥疮、白秃疮、癞痢头、白癞痢、蛀发癣 手癣:鹅掌风 足癣:臭田螺、田螺疮、烂脚丫、脚湿气 甲癣:灰指甲、鸡爪甲 体癣:圆癣、金钱癣、钱癣 股癣:阴癣 花斑癣:紫白癜风、汗斑 叠瓦癣:刀癣 癣菌疹:脚气疮 口腔念珠菌病:鹅口疮、雪口 (四)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湿疹:浸淫疮(全身性)、旋耳疮(耳部湿疹)、乳头风(乳房湿疹)、绣球风(阴囊湿疹)、四弯风(肘、腘窝湿疹)、蜗疮(手部湿疹)、阴湿疮(外阴湿疹)

婴儿湿疹:奶癣、胎斂疮 荨麻疹:瘾疹、鬼纹疙瘩 丘疹性荨麻疹;、水疥、水疱湿疡、细皮风疹 接触性皮炎:漆疮、膏药风、马桶癣 药物性皮炎:中药毒 尿布皮炎:湮尻疮 水田皮炎:水渍疮 (五)结缔组织及有关免疫性皮肤病 红斑狼疮:鬼脸疮、红蝴蝶 硬皮病:皮痹、皮痹疽 皮肌炎:肌痹 白塞氏综合征:狐惑病 干燥综合征:燥毒 结节性多动脉炎:脉痹 成人硬肿病:肉痹 (六)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摄领疮、顽癣 皮肤瘙痒症:痒风、血风疮、风瘙痒、阴痒(外阴瘙痒)、逸风疮(老年瘙痒) 痒疹:粟疮 结节性痒疹:马疥、顽湿聚结 (七)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银屑病:白疕、松皮癣、干癣、蛇风 玫瑰糠疹:风热疮、母子癣、血疳 多形红斑:猫眼疮、血风疮、雁疮 毛发红糠疹:狐尿刺 掌跖角化病:手足发胝 扁平苔藓:紫癜风 汗管角化症:鸟啄疮 剥脱性皮炎:胎赤、溻皮疮 连圈状秕糠疹:远山 (八)大庖性皮肤病 天庖疮:天庖疮、火赤疮 类天庖疮:天庖疮 大庖性表皮松解症:天庖疮 庖疹样皮炎:火赤疮 庖疹样脓庖疮:热病庖疮 (九)物理性皮肤病 痱子:痱疮、热痱、痱毒 冻疮:冻风、冻疮 寒冷性多性红斑:寒疮 日光性皮炎:日晒疮 火激红斑:火斑疮 手足皲裂:皲裂疮 鸡眼:鸡眼、肉刺

职业健康安全试题1《含答案》

职业卫生培训试题31(含答案)1粉尘最高容许浓度是工作地点空气中粉尘浓度的( )容许值。 A.最高 B.最低 C.平均 A 2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是 ( )。 A.有毒气体 B.粉尘 C.有害气体 B 3下面哪类粉尘属于亲水性粉尘 ( )。 A.石英粉尘 B.水泥粉尘 C.石墨粉尘

A 4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引起 ( )。 A.亚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急性中毒 C 5一氧化碳为无味,( )的气体,它易燃,易爆,是一种常见的窒息性气体。 A.有刺激性 B.无刺激性 C.有色 B 6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 )的方针。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C.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A 9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的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 ( ) A.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B.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C.保留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C 10根据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触粉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浓度倍数指标,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划分为( )级。 C 11根据我国噪声安全卫生标准,如果作业场所每个工作日所接触的噪声时间为4小时,则该工作场所允许的最高噪声声级为( )。

分贝 分贝 B 12我国的环境噪声标准规定:一般居民区夜间允许最高的噪声声级为( )。分贝 分贝 分贝 B 13我国颁布的《工厂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车间空气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作了具体规定,规定车间空气中含石棉粉尘及含10%以上石棉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为( )mg/_m3。 A 14二氧化碳是( )窒息性气体。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防护(通用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防护(通用 版)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防护(通用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工作场所有害物理因素包括高温、高气压、振动、噪声、照度、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电磁辐射(高频、超高频、微波)、工频等。有害物理因素的防治主要是加强个人防护和采用合理的工艺及其设备。 1噪声的防护 如长期在超过86dB(A)作业环境下作业时加强对作业工人听觉器 官的防护,正确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防噪声帽等听力保护器,采用无噪声或低噪声的工艺或加工方法,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加强对设备的经常性维护;降低设备运行负荷,使用消声器、隔振降噪等工艺措施。 2高温的防护 控制污染,合理设计工艺流程,远离热源,利用热压差自然通风,切断污染途径;隔热,通风降温、使用空调等个体防护;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机体热适应训练,使用清凉饮料和高温防护服和防护帽。

3振动的防护 振动是噪声的主要来源,但振动本身对机体也有损害作用。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可使皮肤感觉机能紊乱,血管张力改变,出现毛细血管痉挛,重者有“手套样”感觉障碍,手指苍白(振动性白指)是振动病典型的表现。在厂房设计与机械安装时要采用减振、防振措施。对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频率、振幅等应进行必要的限制,工作中应适当安排工间休息,实行轮换作业,间歇使用振动工具。使用振动工具时应采用防振动手套,或者在振动工具外加防振垫。 4紫外线的防护 任何材料加热到温度超过22270C即开始发射紫外线。所以晚上在有强烈灯光环境下,如舞厅等场所皮肤和眼睛也会受到紫外线的伤害。电光性眼炎是眼部受紫外线照射所致的角膜炎、结膜炎,常见于电焊操作及产生紫外线辐射的场所。电焊作业人员作业时应佩戴好防护面罩,若一时找不到防护面罩,可在产生弧光之前将脸部转向后方,避免光直接照射眼球。如室内同时有几部焊机工作时,最好中间设立隔离屏障,以免相互影响。车间墙壁上可以涂刷锌白、铬黄等颜色以吸收紫外线。尽量不要在室外进行电焊作业以免影响他人。 6电磁辐射的防护

浅谈常见病原性真菌感染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浅谈常见病原性真菌感染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发表时间:2019-08-14T13:28:12.1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7期作者:王祥 [导读] 真菌是一类具有完整细胞结构和内含物(如典型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王祥 达州市宣汉县第三人民医院 636150 真菌是一类具有完整细胞结构和内含物(如典型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多数真菌对人体无害,甚至有利,如食用、发酵、酿酒及生产抗生素等,仅有少数真菌可引起人类感染性、中毒性及变态性疾病,特别是本来属于人体正常菌群的某些真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化、放疗药物时,导致真菌机会性感染的几率明显增加。真菌感染严重时,可累及全身组织器官,在ICU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患者、全静脉营养患者、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真菌是医院感染病例中的重要病原菌。由于真菌感染具有治愈率低、治疗周期长、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和重视。 在真菌的分类方面,临床多根据真菌侵袭肌肤组织程度的不同而分为肌肤浅表感染性真菌和深部感染性真菌。深部感染性真菌主要包括白假丝酵母菌又称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耶氏肺孢子菌、马尔尼菲青霉、毛霉目真菌、组织胞浆菌病及镰刀菌8个菌属,主要侵犯人体深部组织、粘膜及脏器,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甚至全身播散性感染。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为常见,当各种原因导致机体菌群失调或抵抗力降低时,可侵犯人体组织器官,引起多部位的念珠菌机会性感染,常见的有女性外阴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男性包皮炎、念珠菌性龟头炎、膀胱炎、肺炎、肠炎、心内膜炎、肾盂肾炎及婴幼儿体质虚弱时易患的鹅口疮口角糜烂等,白色念珠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还可引起脑膜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 肌肤浅表感染性真菌主要包括皮肤癣菌、暗色真菌、角层癣菌及孢子丝菌4个菌属。皮肤癣菌有称之为皮肤丝状菌,主要侵犯人体和动物的皮肤、毛发及指(趾)甲,一般不侵犯皮下等深部组织及内脏,常可引起手癣、头癣、甲癣及足癣等多种皮肤癣病;暗色真菌常在患者外伤后感染,高发于四肢暴露部位,暗色真菌感染可引起丘疹、红斑等多种皮损,继发感染时,皮损结痂、反复发作,感染经久不愈,严重时可引起象皮肿,甚至致畸、致残或癌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经血流扩散,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角层癣菌主要寄居于人体毛发、皮肤的最表层,很少引起宿主细胞的炎症反应或较轻微的炎症反应;孢子丝菌感染可导致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系统发生慢性感染,引起孢子丝菌病。 感染性真菌的病原学检查是确证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实验室检查方法有直接镜检、染色镜检、真菌分离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血清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其中直接镜检和分离培养是真菌病原学检查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检查手段。 直接镜检是临床真菌检验最快捷、有效的常用方法。10%KOH溶液(可促进角质蛋白的溶解及杀菌作用)涂片镜检,主要适用于毛发、指甲、鳞屑等致密的难以透明的材料检查,显微镜下查见特征性菌丝及孢子体,是初步诊断皮肤癣菌感染的重要依据;用生理盐水替代KOH溶液涂片镜检,可观察真菌的出芽现象,也可用于尿液、胆汁及粪便标本的直接镜检查;无颗粒或杂质的优质墨汁(如印度墨汁)涂片镜检,主要用于新生隐球菌等有荚膜真菌的检查;水合氯醛-石碳酸-乳酸溶液的穿透力较强,仅限于不透明标本的检查。 染色标本镜检具有能够更清楚观察到真菌形态和结构的优点,有助于提高标本阳性检出率。革兰染色是最为常用的染色方法,革兰染色后各种真菌均呈深紫色,常用于假丝酵母菌、孢子丝菌、组织胞浆菌及酵母菌等染色;乳酸酚棉蓝染色适用于各种真菌的培养物涂片检查、直接涂片检查及小培养标本等,该法染色后,真菌呈现蓝色;糖原染色是真菌染色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又称过碘酸Schiff染色(简称PAS或PASH),PAS染色后的真菌菌体为红色,细胞核为蓝色,背景为淡绿色,可用于标本直接涂片及组织病理切片的染色检查;嗜银染色(GMS)的原理与糖原染色原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嗜银染色是用铬酸代替过碘酸,GMS染色后真菌呈现黑色,菌丝呈现旧玫瑰红色,背景为淡绿色,可用于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和标本直接涂片;黏蛋白卡红染色(MCS)主要适用于新生隐球菌的荚膜染色,MCS染色后细胞壁和荚膜呈红色,细胞核为黑色,背景为黄色;荧光染色法是利用荧光染液对直接涂片、培养涂片及组织切片标本染色后,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反应结果,其区别在于直接涂片标本阳性只表示有真菌存在,不能确定菌种,而培养涂片和组织切片标本则可以根据荧光反应颜色的不同而确定菌种,如白假丝酵母菌为黄绿色,新生隐球菌为红色等。 分离培养检查法是根据绝大多数真菌可以人工培养的特性和真菌对营养要求的差异及培养目的性不同,选择不同的常用培养基(如沙保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及尿素琼脂等)接种培养出真菌,从而为真菌的鉴定及临床确定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组织病理检查是将疑似真菌感染组织经封蜡、切片、脱水、染色及镜检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观察机体器官、组织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或特征,能为病原性真菌感染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免疫血清学检查主要利用生化、免疫学手段检测真菌的抗原抗体及代谢产物,目前常通过糖(醇)如葡萄糖、甘露醇等发酵试验,免疫学手段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Cand-Tec抗原等,可用于多种真菌的鉴别。分子生物学检查方法的原理是借助靶基因(即适当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利用PCR扩增技术扩增痰液、血清(浆)、尿液、脓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中的真菌成分,从而确定病原性真菌的有无及种类的一种检查方法。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真菌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促使我们对病原性真菌及感染有更多、更新的认知和掌握,相信会有更多先进、快捷的检查方法不断成熟、完善和应用,为病原性真菌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辅助依据。

皮肤病分类

皮肤病分类 一、皮肤病的种类 皮肤病常见分类和症状: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磺胺类、青霉素等过敏引起的皮肤病;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 13.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夏天炎热而潮湿,以足癣为代表的各类皮肤病很容易发作,但夏季也恰恰是治疗皮肤病的大好时机。夏天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细菌生长,因此正是各类皮肤病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对付皮肤病,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据介绍,夏季最多见的皮肤病包括足癣、甲癣等足部真菌病和荨麻疹、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许多患者认为足癣等皮肤病迁延难愈,因此放弃了治疗。对此,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足癣等真菌性疾病有可

能引发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织炎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科学研究表明,皮肤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是每年的4~9月。“因为秋冬季处于休眠状态下的细菌自我保护力较强,会对药物作用的发挥起到一定影响。相反,在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春夏季,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 二、皮肤病的症状 黄褐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很多女性朋友,尤其是生完宝宝的女性朋友会被黄褐斑困扰,那么出现黄褐斑怎么治疗呢?其实黄褐斑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例如常见的饮食就可以辅助治疗,然后再加上药物治疗。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湿疹症状主要是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 皮炎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皮肤出现脱皮、剥落、变厚、变色,及碰触时会发痒等现象。包括常见的夏季皮炎、隐翅虫皮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日光性皮炎、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皮炎症状表现是不一样的脱发是头发脱落的现象。引起脱发的原因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脱发指头发正常的脱落。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

皮肤病种类大全

皮肤病种类大全 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跖疣、扁平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传染性 软、水痘、水痘样疹、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麻疹、传染肚红斑、幼儿急诊、传 染件单椽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小儿丘疹性肢体端皮炎、乙型肝炎抗原血症)、 手足口病; 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深脓疱疮、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毛囊炎、疖与疖病、痈、 蜂窝织炎、丹毒、化脓性汗腺炎、甲沟炎、急性淋巴结炎、下疳型脓皮病、面部 脓皮病、麻风、皮肤结核、皮肤炭疽、类丹毒、急性女阴溃疡、猩红热; 真菌性皮肤病 花斑擗、头癣、须廯、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与甲真菌病、叠瓦癣、掌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念珠菌病、癣菌疹、孢子丝菌病、着色真菌病、红癣; 寄生虫及动物引起的皮肤病 虫咬皮炎、虱病、隐翅虫皮炎、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螨虫皮炎、疥疮、 匍行疹、尾蚴皮炎、丝虫病、蛔虫病、蛲虫病、滴虫病、弓形虫病、皮肤黑热病、 皮肤阿米巴病、水蛭咬伤、毒蜘蛛咬伤、毒蛇咬伤、蜂蜇伤、蜱虫皮炎、水母皮炎; 性传播疾病 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 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艾滋病、生殖器念珠菌病、细菌性阴道病、阴道毛滴虫痫; 过敏性或变应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自身敏感性湿疹、郁积性皮炎、尿布皮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口周皮炎、汗疱疹、颜而再发性皮炎、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药物性皮炎、激素依赖皮炎; 职业性皮肤病 工业职业性皮炎、稻田皮炎、油彩皮炎、职业性痤疮; 物理性皮肤病 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放射性皮炎、烧伤、热激红斑、痱子、夏季皮炎、冻疮、皲裂、摩擦红斑、摩擦性苔藓样疹、鸡眼、肼胍、足跟瘀斑、压疮; 神经精神性皮肤病 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痒疹、结节性痒疹、色素性痒疹、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蚀、拔毛癖、断发癣;咬甲癖、人工性皮炎;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多形性红斑、环状红斑、银屑病、副银屑病、单纯糠疹、玫瑰糠疹、连圈状糠秕疹、石棉状糠疹、扁平苔藓、光泽苔藓、念珠状红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线状苔藓、剥脱性皮炎;结缔组织疾病 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重叠结缔组织病、嗜酸性筋膜炎、干燥综合征; 疱疹性皮肤病 大癌疮、类大疱疮、妊娠疱疹、线状IgA大疱性皮扶病、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角层下脓疱病; 营养及代谢障碍陛皮肤病 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A过多症、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B12缺乏症、叶酸缺乏症、烟酸缺乏症、维生素C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概述 在工作环境中,与劳动者健康密切相关的物理性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如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和振动;电磁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微波和射频辐射;等等。与化学因素相比,物理因素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中,除了激光是由人工产生之外,其他因素在自然界中均有存在。正常情况下,有些因素不但对人体无害,反而是人体生理活动和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需的,如气温、可见光等。因此,对于物理因素除了研究其不良影响或危害以外,更研究其“适宜”的范围,如最适的温度范围,以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每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如表示气温的温度,振动的频率和速度,电磁辐射的能量或强度等。这些参数决定了物理因素对人体是否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程度的大小。 3、作业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当产生物理因素的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其产生的因素则可能造成健康危害。一旦装置停止工作,则相应的物理因素便消失,不会造成健康危害。作业场所空间中物理因素的轻度一般是不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如果没有阻挡,则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关系衰减。在进行现场评价时要注意这一特点,并在采取保护措施时充分加以利用。有些物理因素,如噪声、微波等,可有连续波和脉冲波两种传播形式。不同的传播形式使得这些因素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会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制定卫生标准时需要分别加以考虑。 4、在许多情况下,物理因素对人体的损害效应与物理参数之间不呈直线的相关关系。而是常表现为在某一强度范围对人体无害,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影响的部位和表现形式可能完全不同。例如正常气温与气压对人体生理功能是必需的,而高温可引起中枢,低温可引起冻伤和冻僵;高气压可引起减压病,低气压可引起高山病,等等。 5、随着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劳动者接触的物理因素越来越多,如超声、次声、工频电磁声、超高压直流电场、超重和失重等。其中有些因素在一般生产过程中虽然也有接触,但由于强度小,对人体健康不产生明显影响,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新的科技行业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上述这些因素的轻度可有明显增加,因此可能对工作者的健康造成危害。对此需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 不良气象条件 1、高温作业。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摄氏度或2摄氏度以上的作业。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高温可导致急性热致疾病和慢性热致疾病。我国防鼠降温已有较成熟的经验,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高温作业卫生标准搞好厂矿防暑降温工作。根据地区其后特点,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休息室或休息凉棚应尽可能设置在远离热源处,必须有足够的降温设施和饮料。大型厂矿可专门设立具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人休息公寓,保证高温作业工人在夏季有充分的睡眠与休息,这对预防中暑有重要意义。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分享到一键分享 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 第2部分:物理因素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 Part 2: Physical agents

GBZ 2.2-2007代替GBZ 2-2002 2007-0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07-11-01 实施 前言 本部分第13章、第14章和第15章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此次修订将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GBZ 2-2002中相应的内容作废。 本部分与GBZ 2-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减少了高温作业分级和高温作业场所气象条件的卫生学评价标准。 ——增加了非电离辐射的工频电场、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辐射接触限值和噪声的接触限值。

——调整了高温、手传振动的接触限值。 ——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测量方法修订成为独立的标准GBZ/T 18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13章、第14章及第15章改为推荐性条款 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营红声器材厂嘉兴分厂、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奎思特技术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生、梁友信、杨磊、吴维皑、李涛、张敏、何丽华、徐伯洪、舒国华、张绍栋、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6--真菌性皮肤病

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真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真菌性皮肤病亦可称皮肤真菌病,是指由医学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粘膜及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二、真菌的特点:具有真正细胞核,产生孢子,以寄生或腐生等方式吸收养料,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多有分支或不分支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生殖、具有甲壳质的微纤维或纤维素(或其他葡聚糖)或两者兼有的细胞壁的有机体。 三、真菌的种类:发现近20万种真菌,其中仅有极少数真菌具有相当毒力,能侵袭人体。多数真菌平时无害,只有当宿主免疫受损时它们才具有侵袭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真菌按其形态可分为两大类,即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后者分为皮肤癣菌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 四、真菌病的分类:共有五种表现形式:侵袭性感染、机会性感染、真菌性变态反应、真菌中毒及真菌致癌; 若按感染部位来分,则可分为浅部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三大类。 1.浅部真菌病:是指限于表皮、皮肤附属器和粘膜的真菌感染,主要致病微生物为皮肤癣 菌和念珠菌,大多表现轻微,容易诊断,疗效良好; 2.深部真菌病:则指那些累及真皮及以下、脏、血液和系统性真菌感染,主要致病微生物 为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及毛霉等,大多为机会性感染,患者多有较严重的基础疾患或免疫抑制,如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可危及生命。 第二节浅部真菌病 头癣 一、定义:是一种累及头皮毛囊的皮肤癣菌病,通常可导致炎症性或非炎症性脱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前儿童。 二、致病微生物和发病机制 头癣患者的毛发在显微镜下有三种主要类型,即发外型、发型和黄癣,反映真菌侵入毛干的模式,但不论哪一种模式,其临床均基本表现为脱发和鳞屑并常伴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头癣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头癣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黄癣、黑癣、白癣和脓癣4种类型。 ◆黄癣或称黄癣菌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其典型皮损为黄癣痂和黄癣发,前者是黄癣菌孢子在侵入头皮部位的脓疱大量繁殖,形成圆形碟状的黄痂所致,其中央微凹,界限明显,2~5mm直径或更大,中央有一根头发穿过,可融合成片,甚至可覆盖整个头皮,可嗅及一种难闻的鼠臭味。黄癣菌的溶组织作用可破坏毛囊,故黄癣愈后常遗留萎缩性瘢痕,导致永久性脱发。 ◆黑癣可见于儿童及成人。皮损初起以丘疹为主,渐向周围蔓延,形成钱币大小的环状皮损,中央有愈合倾向,可见少许鳞屑。随着病程进展,毛发渐失去光泽、弯曲以至折断,在毛囊口形成以断发为标志的所谓“黑点”,镜检可见充满全长病发的发型关节孢子,但也有病发高位折断的情形,即在出头皮2~4mm或更长处折断,片状分布类似白癣,但无菌鞘。 ◆白癣:早期表现为环状体癣样皮损,边缘隆起,为病菌侵入部位形成的丘疹或水疱/脓疱向周围等距离扩散所致,以后演变为以鳞屑为主的斑片,无明显边缘隆起;斑头发大部或全部距头皮2~4mm处折断,外围绕以灰白色菌鞘;镜检见成堆密集发外小孢子;有时原发斑疹的周边有小的“子斑”,系菌鞘脱落播散传染所致。 ◆脓癣:主要由一些亲动物性或亲土性皮肤癣菌引起,机制为患者对真菌抗原产生迟发性

冬春病鱼类真菌性皮肤病水霉病

冬春病鱼类真菌性皮肤 病水霉病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冬春病鱼类真菌性皮肤病水霉病 ? 1、病原 由水霉科的水霉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真菌不仅感染苗种和成鱼,也是鱼卵孵化时的大敌,又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体表损伤因水霉菌寄生而诱发并发症的主要途径。据研究,水域中共有45种以上的真菌可感染鱼类,其中尤以水霉菌和绵霉菌为甚。 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离孢子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发生于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菌游离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

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离孢子到水中,经由水而传播各处。 2、症状及流行 水霉病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时期均会发生。一般水温在18℃左右的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对于成鱼多数是在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擦伤所致。 霉菌最初从鱼体伤口侵入时,吸收坏死细胞为养料,菌丝向组织内、外生长。在初期,肉眼看不出什么症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在不同部位生成绵毛状菌丝,菌丝长达2~3厘米,故称为“生毛”。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黏附,使组织坏死,同时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3、防治方法 1生石灰彻底清塘,可减少此疾病的发生。 2操作小心,勿使鱼体受伤。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哪些 一、粉尘类: (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 (二)煤尘(煤矽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 (三)石墨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 (四)炭黑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 (五) 石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 (六) 滑石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 (七) 水泥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 (八) 云母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 (九) 陶瓷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瓷尘 (十) 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 (十一) 电焊烟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 (十二) 铸造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 (十三) 其他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 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r射线)等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化学物质类: (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 (二)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三)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四)镉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五)铍及其化合物 铍病 (六)铊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七)钡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八)钒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九)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十)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十一)铀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铀中毒 (十二)砷化氢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化氢中毒 (十三)氯气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气中毒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诊断】 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 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治疗措施】 1.家庭用药 (1)糜烂型: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 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2次,待收干后再喷点维达宁喷剂或者药膏,每日2次。 (2)水疱型:每日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 一次。皮干后再喷点维达宁喷剂或者药膏。 (3)角化型: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 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 皮剥脱。 (4)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足光粉治疗各型脚气,疗效显著,每晚泡脚一次,3次奏效。具体用法可见说明。 2.中药及偏方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 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 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 有良效。 3.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激发感染。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4.用药治疗的同时,对病人穿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日光曝晒或开水烫洗,最好用布块蘸10%福尔马林液塞入鞋中,装入塑料 袋封存48小时,以达灭菌目的。 【病因学】 本病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或称霉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 不通气等都可诱发本病。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 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预防】 1.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2.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经常处理,用漂白粉或氯亚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传染脚气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第三章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真菌(Fungi)是一类真正具有细胞核的异养生物。营养体通常是丝状分支的菌丝体,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或纤维素,无根、茎、叶的分化,通过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 与人类的关系:有机物分解利用;食用、药用;食品工业;医学工业:青霉素;动植物产品霉变和腐败;人的疾病,植物病害。 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植物界(Plantae)、真菌界(Fungi)和动物界(Animalia)。 第二节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真菌主要特征 1、真核生物 2、营养体多为分支的丝状体,细胞壁主要成分几丁质,没有根、茎、叶分化。 3、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 4、营养方式异养 (二)真菌营养体 真菌典型的营养体是很细小而且分支的丝状体,单根菌丝成为菌丝(hypha),相互交织成的菌丝集合体称为菌丝体(mycelium)。 (三)菌丝的变态 1、吸器(haustorium)短小分支,从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的菌丝变态结构,不穿破寄主原生质膜,主要功能是增加寄生真菌吸收营养的面积,提高自寄主细胞吸收养分的效率。 2、附着胞(appressorium)是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常分泌黏液而牢固地附着在寄主表面,同时其下方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细胞壁。 3、假根(rhizoid)真菌菌体的特定部位长出多根有分支的根状菌丝称作假根,可以伸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如根霉属(Rhizopus)。 4、附着枝(Hyphopodium)菌丝两侧长出1-2各细胞的耳状结构,吸收营养和固定菌体的功能。 5、菌环和菌网 捕食性真菌常由菌丝分支特化成菌丝或菌网组织来捕捉线虫等小动物,然后再由菌丝侵入线虫体内吸取营养。

第八章 真菌性皮肤病

第八章真菌性皮肤病 一填空题 1.黄癣的致病真菌为__。 2.手足癣临床上可分为__、__、__。 3.头癣可分为__、__、__、__。治疗应采取__、__、__、__和__五 项综合措施。 二判断改错题 1.头癣中易引起瘢痕及永久性秃发,危害性较大的是脓癣。 2.体癣是除头皮、毛发、掌跖、甲板以外的平滑皮肤上的皮肤癣菌感染。 3.足癣患者无糜烂、渗液及无皲裂者可用5%水杨酸醑。 4.角化过度型手足癣外用药选用足粉。 三选择题 【A型题】 1. 夏季加重,冬季则皮肤干燥、粗糙、皲裂。考虑为__。B A.慢性湿疹 B.手癣 C.银屑病 D.肢端硬化病 E.接触性皮炎 2.以下哪项不符合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表现__。B A.主要发生于暴露部位 B.常双侧肢体对称发生 C.初发为圆形、坚韧无痛的皮下结节 D.结节可软化、破溃 E.初疹发生1-2周后,结节沿淋巴管向心性出现,排列成串 3.男性,40岁。腰围沿扎裤带处皮肤发生多片环形损害,境界清楚,边有丘疹、丘疱疹、鳞屑,中心消退,痒。最可能的诊断是__。A A.体癣 B.带状疱疹 C.玫瑰糠疹 D.脂溢性皮炎 E.麻风 4.花斑癣的病原菌是__。E A.白色念珠菌

B.红色毛癣菌 C.铁锈色小孢子菌 D.羊毛样小孢子菌 E.嗜脂酵母—正圆形糠秕孢子菌 5.鳞屑角化型手足癣,外用药选用__。E A.足粉 B.10%冰醋酸溶液 C.3%水杨酸醑 D.10%十一烯酸酊 E.3%克霉唑霜 6.擦烂型足癣外用药可选用__。D A.1%益康唑酒精 B.3%水杨酸酒精 C.10%冰醋酸 D.足粉 E.复方安息香酸软膏 7.发生在阴囊、会阴部的体癣,外用药可选用__。E A.5%水杨酸醑 B.复方土槿皮酊 C.复方水杨酸醑 D.3%冰醋酸 E.3%克霉唑霜 8.头癣内服药治疗首选__。A A.灰黄霉素 B.制霉菌素 C.二性霉素 D.克霉唑 E.酮康唑 9.孢子丝菌病的诊断除临床症状外,最可靠的实验室检查是__。C A.损害处取材涂片直接镜检 B.组织病理检查 C.真菌培养 D.滤过紫外线灯检查 E.以上全可以 10.女,48岁。保育员,双手指间皱襞处发生略带椭圆形的红斑,边界清楚,其上表皮浸渍发白,部分为红色糜烂面。考虑可能诊断为__。B A.湿疹 B.皮肤念珠菌病 C.多形性红斑 D.接触性皮炎 E.药疹 11.黄癣的特征性损害除了典型的黄癣痂外,还可见__。C A.断发现象 B.菌鞘

职业性哮喘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吗

职业性哮喘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吗 职业性哮喘不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是属于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生 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条件下,接触生物性危害因素而发生的职 业病。由于生产原料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职业人群健康的致病微生物、寄 生虫及动植物、昆虫等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性有害因素。生 物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的健康损害,除引起法定职业性传染病,如炭疽、布 氏杆菌病、森林脑炎外,也是构成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和职业性皮肤 病等法定职业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职业性哮喘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嘱病人以清淡、易消化、低蛋白、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钙食物为主,如哮喘发作与进食某些异体蛋白如鱼、虾、蟹、蛋、牛奶等有关,应禁忌。哮喘发作时,病人呼吸增快、出汗极易形成痰栓赛小支气管,固应鼓 励病人多饮水。 2、用药指导:按医嘱用药。用β2受体激动剂时,不宜长期、规律、单一、大量使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口服药宜在饭 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粘膜的刺激。 3、生活指导:平时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戒烟、戒酒。以增强体质,并指导病人针对个体情况有效地控制可诱发哮喘发作的各种 因素,如避免摄入引起过敏的食物;室内布局力求简洁,避免使用地毯、种植 花卉、不养宠物;经常打扫房间;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及预防呼吸道感染;避 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和剧烈运动;避免大笑、大哭、大喊等过度换气动作。 4、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病因和诱因,如花粉、细菌、病菌、呼吸道感染、阿司匹林等。指导病人远离这些诱发因素。 5、检查指导:正确留取痰液、痰标本,请患者清晨起来未进食之前用清水漱口数次以免口腔杂菌污染,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第一口痰留于无菌容器中,尽 量避免或减少唾液和鼻咽分泌物的混入并根据氧饱和度抽血气分析。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33章主要致病性真菌 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mycoses)。在10万种以上的真菌中,能引起人类真菌病的真菌只有几百种,其中90%的人类真菌病仅由几十种真菌所引起,绝大多数病原性真菌自然存在于水、土壤和有机废料中,然而,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病则是由人体的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真菌可以引起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致病性感染,而且,几种真菌感染可以重叠出现。真菌按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第一节浅部感染真菌 一、表面感染真菌 这类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这类真菌在我国主要有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的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此菌具嗜脂性。有报道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此菌有粗短、分枝的有隔菌丝和成丛的酵母样细胞。患者皮肤用Wood灯紫外线波长365nm照射或刮取鳞屑照射,能发出金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 二、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的真菌主要是一些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是寄生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而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宿主引起的反应。简称为癣(tinea),包括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头癣等。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皮肤癣菌大约有40多个种,分属于三个菌属: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和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菌落。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所产生的大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图33-1)、(表33-1)。 表33-1 皮肤癣菌的主要特征 侵犯部位形态特征 皮肤毛发指(趾)甲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菌丝 毛癣菌属 + + + 细长,棒形梨形,棒形多样 (少)壁薄,少见多见 小孢子菌属 + + —纺锤形,壁棒形,卵圆形球拍状 较厚,较多见较少见梳状 表皮癣菌属 + — + 梨形,壁较薄无单纯细菌丝 多见 (一)生物学性状 1.毛癣菌属毛癣菌属的真菌一般可引起人的皮肤、毛发和甲板感染,但各菌的亲嗜性不尽相同。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2017最新版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2017最新版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二、职业性皮肤病;三、职业性眼病;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五、职业性化学中毒;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八、职业性传染病;九、职业性肿瘤;十、其他职业病。一共10类132种。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二、职业性皮肤病;三、职业性眼病;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五、职业性化学中毒;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八、职业性传染病;九、职业性肿瘤;十、其他职业病。一共10类132种。 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一)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属肺病 二、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白斑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4.爆震聋 五、职业性化学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4.二氧化硫中毒15.光气中毒16.氨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26.有机锡中毒27.羰基镍中毒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31.正己烷中毒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5.二氯乙烷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乙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40.氯丁二烯中毒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43.甲醇中毒44.酚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46.甲醛中毒47.硫酸二甲酯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50.有机磷中毒51.氨基甲酸酯类中毒52.杀虫脒中毒53.溴甲烷中毒54.拟除虫菊酯类中毒55.铟及其化合物中毒56.溴丙烷中毒57.碘甲烷中毒58.氯乙酸中毒59.环氧乙烷中毒60.上述条目未提及的与职业有害因素接触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的其他化学中毒 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1.中暑 2.减压病 3.高原病 4.航空病 5.手臂振动病 6.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 7.冻伤 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疾病 6.放射性肿瘤(含矿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 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八、职业性传染病 1.炭疽55分类目录 2.森林脑炎 3.布鲁氏菌病 4.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 5.莱姆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