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工程设计工程实例--47页

地质灾害工程设计工程实例--47页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xx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然坡度<30°。坡下人工开挖(约5~15m)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18~25°。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 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本场区地层情况: 1、松散土类 主要为第四系坡积层(Q dl)和残积层(Q el)。自上而下为: (1)坡积层(Q el) 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3.00~5.00m,滑体中、前部稍薄。 (2)残积层(Q el) 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该层层厚约25.00~33.00m。 2、硬质岩类 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5~30cm,产状50°∠45°。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 (1)全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层面标高约25.00~73.62m,厚度约1.90~15.00m。 (2)强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面标高约13.00~71.82m,厚度约0.70~18.30m。 (3)中风化岩

地质灾害治理合同

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施 工 合 同 发包人: 承包人: 日期:二〇一年月日

第一部分协议书 发包人: 承包人: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本建设工程施工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工程内容及承包范围: 以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为依据。 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二、合同工期 开工日期以开工报告为准,年月日前完成承包范围内的土石方工程。 四、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标准:合格。 五、合同价款(人民币): 本合同按固定综合单价法签订,在合同履行期不予整理: 1、治理范围土石方工程(在施工范围内内排)综合单价: (大写):(小写):; 2、范围土石方工程综合单价: (大写):(小写):; 3、治理范围土石方工程综合单价: (大写):(小写):; 注:上述综合单价包括本工程施工所需的人工、材料(含炸材)、机械设备、措施项目、HSE、管理、保险、利润、税金、政策性文件规定及本工程包含的所有风险、责任等各项应有费用。 六、组成合同的文件 组成合同的文件包括: (一)本合同协议书; (二)相关会议纪要及附件; (三)本合同通用条款(略);

(四)本合同专用条款; (五)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 (六)设计图纸。 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七、承包人向发包人承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施工、竣工并在质量保修期内承担工程质量保修责任。 八、发包人向承包人承诺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支付合同价款及其他应当支付的款项。 九、合同生效 合同订立时间: 合同订立地点: 本合同双方约定:双方签定后生效。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永靖县大沙沟泥石流灾害治理项目施工工程技 术 部 分 目录 第一章前言 2 第一节编制说明 2 第二节编制依据 3 第二章工程概括及工程特点 4 第一节工程概括 4 第二节工程特点 5 第三章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6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9 第一节施工测量 9 第二节防洪排导堤施工方案 11

第三节土石方开挖 22 第三节清淤工程施工方案 24 第四节主要施工机械、仪器设备的选型 25 第五章雨季施工措施 26 第六章技术组织措施 29 第七章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30 第八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34 第九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35 第十章安全文明措施 36 第一节安全生产措施 36 第二节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39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40 第十二章施工现场管理 43 第十三章新技术新艺新材的应用 47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49 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50 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 51

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51 附表五:临时用地表 52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招标文件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制。在组织机构、施工方案、质量控制、安全要求、人力资源、机械配备、材料调配、工期进度等方面统一部署,保证重点、统筹兼顾;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实际情况,结合公司的施工力量和管理模式,本着以机械为主,人工施工为辅的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充分发挥我项目的优势,达合格工程,确保工程发挥抗阻山体、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则编制的,其内容涉及淤泥砂清理、防洪排导堤(护堤)工程及工程监测等。 根据永靖县大沙沟泥石流灾害治理项目施工工程的设计特点及功能使用要求,本着对人民生命安全负责、政府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的终身负责,以“科学、经济、优质、高效、适用”为编制原则。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理性态度向建设单位提供关于资金利用、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等方面以最优化建议达到交付满意工程的目的。 公司对此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组织具有丰富山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在仔细研究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的前提下,成立编制小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思路敏锐,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重点突出、具有针对性、呼应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确保质量、工期能够顺利实现,同时保证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施工环境,为政府及公司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二节编制依据 一、全套施工图纸;

地质灾害勘查设计资质标准

一、勘查: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设计: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八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样本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综合阐明 1.1编制阐明 1.2编制根据 1.3编制原则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重要施工工艺及施工办法 第四章施工布置 第五章质量保证办法 5.1质量目的及质量保证体系 5.2质量保证办法 第六章工期保证办法 6.1工期目的 6.2保证工期技术组织办法 第七章保证安全生产保证办法 7.1安全目的 7.2安全保证体系及施工安全、防火办法 7.3安全生产方针、原则 7.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5安全施工保证办法 7.6安全事故紧急预案 7.7安全奖罚办法 第八章保证文明施工组织办法

8.1管理目的 8.2管理办法 8.3现场管理 8.4文明施工详细办法 8.6文明施工奖罚办法 第九章环保办法 9.5减少扰民和环保奖惩办法 第十章冬雨季施工办法 10.1冬季施工办法 10.2雨季施工办法 第十一章施工组织机构 11.2项目管理部门职责 11.3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第十二章施工总进度筹划 12.1施工进度筹划横道图(附后) 12.2施工进度筹划网络图(附后) 第十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3.1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13.2施工总平面布置 13.3平面管理办法 13.4暂时建筑表 施工现场施工暂时占地及暂时建筑表如下: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机械设备表 附表二:重要材料用量及进场筹划表 附表三:拟投入本标段劳动力表

第一章综合阐明 第一节、编制阐明 一方面,我单位保证完全接受招标文献提出关于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规定。 如果我单位有幸中标,咱们有充分信心和能力在本工程施工中完全按业主及设计规定,全力以赴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和施工现场总体规划布置,以完善组织管理机构、严格岗位责任制、实事求是工作作风,对本工程施工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技术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组织安排,保证工程在合同工期内优质、高效、按期全面完毕招标文献及施工合同中规定所有施工任务。 在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之前,我单位组织了关于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图、地勘报告进行了仔细审视,对招标文献及答疑纪要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踏勘,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施工因素后,结合我公司实际施工实力和综合能力编制出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标后,我单位将对工程技术、劳动力、设备及材料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细化及全面优化,以便使其成为切实可行指引性强技术文献,保证该工程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毕建设任务。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除遵守业主提供设计图纸、招标文献技术规定外,还参照了国家及地方关于规范,并结合了我公司在施工方面成功经验。

地质灾害勘查设计资质标准

一、勘查: (一)甲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乙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三)丙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设计: (一)甲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八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二)乙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三)丙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三、施工: (一)甲级资质1注册资金人民币一千二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二)乙级资质1注册资金人民币六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三)丙级资质1注册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报告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优化设计 (送审稿) 二〇一四年三月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优化设计 项目负责: 方案编制: 审核: 总工程师: 法人代表: 二〇一四年三月

目录 1前言 (1) 2工程概况 (2) 2.1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 (2) 2.2边坡现状及稳定性 (3) 2.3原设计方案概述 (6) 2.4项目实施现状 (7) 3优化设计原因 (7) 4优化设计方案 (8) 4.1设计依据 (8) 4.2优化设计范围及分区 (8) 4.3优化设计方案 (8) 4.4设计计算 (10) 5治理工程施工 (17) 5.1施工工序 (17) 5.2施工要求 (18) 5.3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25) 6说明 (28) 附件: 附件1 原设计审查意见 附件2 锚索基本试验报告 附件3 边坡稳定性及下滑力计算 1、10-10剖面(III1′区)圆弧滑动法计算

2、6-6剖面(III2′区)圆弧滑动法计算 3、III2′区赤平投影分析 4、10-10剖面(III1′区)加固后稳定性计算 5、6-6剖面(III2′区)加固后稳定性计算

1前言 位于幕燕滨江风貌区内的达摩古洞为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荒废多年。为了打造高端旅游度假休闲区,恢复历史文化古迹,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进行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达摩古洞景区项目的建设。其中百变金身达摩像项目位于达摩古洞景区内的山间谷地中,谷地周边边坡原为采石宕口,现已废弃,由于前期开山采石,致使边坡高差较大,坡面陡立,形成三面陡崖环伺的地貌现状,且坡面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受结构面切割及长期风化影响较为破碎,危岩摇摇欲坠,险象环生。项目区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已影响百变金身达摩像项目的进展,且对后期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严重威胁,鉴于此,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对该边坡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委托我院承担达摩古洞景区项目一期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的设计工作。 受治理区地形条件、项目工期等因素影响,治理区未布臵专项勘察工作,拟在项目施工阶段具备勘察施工条件后进行补充勘察。按照委托单位要求,我院根据地形测量、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现场调查、水平钻孔勘察成果对该边坡进行初步治理设计,在施工阶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设计。初步设计于2013年10月10日通过专家评审(见附件1),并作为项目施工招标依据。 根据现场踏勘结果,施工单位提出取消原设计方案中的III区削坡、留设平台,调整为坡形修整、清坡;锚杆钢筋改为预应力钢绞线

地质灾害边坡治理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

编号:_______________ 地质灾害边坡治理合同 甲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 ___ 年_____ 月 ____ 日

承接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满足建设项目地质灾害边坡治理工作的要求,甲方委托乙方进行 该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边坡治理工作。 为明确责任,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并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签定本合同,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内容与技术要求 一、工程名称: 二、工作时间: 三、工程实施地点: 四、技术要求:满足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及附件1《地质灾害边坡治理技术要 求》。 五、提交成果: 第二条取费标准及拨付方法 本次工作费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勘查费用定额标准(试行)》([2010])家计委、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10号文,并结合实际情况与双方商定的价格进行优惠取 费,总费用为人民币元人民币,大写:预付乙方元,大写: 项目启动费用,余额部分待报告评审备案后,提交甲方时,甲方一次结清。 第三条双方责任 一、甲方

1、自合同签定后,按合同要求向乙方拨付预付资金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费用,余额部

分待报告评审备案后,提交甲方时,甲方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2、负责为乙方提供该项目地质灾害边坡治理工作所需的地形资料文件、地质成果资料、批文等相关资料。 3、协调该项目工作期间的外部工作环境。 二、乙方 1、按现行相关技术要求开展相应工作,按甲方委托的建设项目用地工作量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对施工质量及结果负责。 2、负责协调该项目施工的评审工作,提交报告套。 第四条违约责任 一、由甲方原因造成的任务变更或返工,资料提交不全,其费用由甲方承担,时间顺延。 二、由乙方原因造成的施工不合格,达不到要求,返工费由乙方承担。 三、双方中任何一方违约,根据《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按工程总额的5%处罚违约金。并支付对方实际损失。 第五条其他 一、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工程进展时,提交成果报告的时间按影响的时间顺延。 二、合同中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了的,可通过国家仲裁部门进行仲裁。 三、本合同一式份,甲乙双方各执份。(盖章生效) 甲方名称:代表人签字: 日期:乙方名称:代表人签字: 日期: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要点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要点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总体原则: 查明病因,分析病理,对症下药。 (1) 查明病因是基础——强调地质分析和地质认识; (2) 弄清病理是关键——注重坡体稳定性分析; (3) 对症下药是目标——设计方案应具有针对性。 主要内容: 一、施工图设计思路 二、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 三、施工图设计各图件应表达的基本内容 四、主要工程构筑物施工图设计应注意事项 一、施工图设计思路 遵循初步设计方案进一步复核: 工程治理的有效性:控制灾害体,保护对象 构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工程等级,设计标准 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主体工程、辅助费用 施工可行性:施工工序、工艺、机械。 以初步设计图纸为基础进一步深化、细化设计 深化设计:综合考虑工程有效性、安全性、造价、施工可行性、完善设计方案,使治理方案能够落地。

细化设计:工程间的衔接、工程分部结构、特殊部位、施工做法、不同地段开挖断面、外观要求等。 二、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 (一)施工图设计现场踏勘复核要求 施工图设计人员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复核与设计有关的工作。 1、现场复核: 地质灾害治理范围、灾害体基本特征、明确保护对象; 治理工程布置地段和位置、工程结构形式; 评估治理工程施工可行性和治理预期效果。 复核基准点、地形图、剖面图与实地的吻合性,必要时应修测或补测。 对存在异议或疑问的应及时与勘查(可研、初设)成果编制人员沟通。 2、施工图设计定测: 现场查看工程布置位置的施工可行性,对各工程构筑物中轴线两端点、中心点等固定工程位置的测量关键点必须打桩标识(埋木桩或水泥桩并编号、补测其坐标、高程); 测桩和测量数据表作为设计交底资料之一。 补测施工图设计所需的各分部工程、结构变化部位、连接处等控制部位的大比例尺地形地质断面图。 3、施工条件复核: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永久和临时占地、施工用电、用水、原材料来源、施工弃渣堆放及相关费用、价格等进行调查,并与当地国土资源局、当地乡镇政府沟通、会商、协调,形成《施工图设计踏勘会商记录表》(附表),记录表附在施工图设计文件扉页后,作为施工图设计成果送审的要件。 (二)施工图细化深化设计 在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施工图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条件、环境限制因素、原材料来源及实际价格因素,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工艺,合理安排工序及工期。 (三)施工图设计文件组成 由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施工图纸、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施工图预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不得缺项。 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与施工图纸可合订,扉页责任栏签字齐全,加盖公章,并附设计资质证书、委托书、勘查可研专家评审意见及修改说明、本单位专家组内审意见、施工图设计踏勘会商记录表等。

地质灾害治理防治工程合同协议书范本

编号:_______________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合同 发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 年____ 月____ 日 发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包人委托设计人承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为明确责任,协作配合,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经发包人、设计人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工程建设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工程规模、特征:滑坡治理设计,拟采用抗滑桩治理 1.4设计任务委托文号、日期: 1.5地质灾害设计任务(内容):①、地质灾害工程勘查、设计;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施阶段环境保护提岀初步设想;③、编制施工设计初步方案;④、编制防治工程预算。 1.6设计人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02); (8)《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DZ/T0221 —2006) 1.7设计人拟投入的勘查工作量:1.8承接方式:一次性包干 第二条:设计人负责向发包人提交设计成果资料________________ 份,发包人要求增加的份数另行收费。 第三条:设计工期 本设计工作定于_________ 年__________ 月________ 日开工,_________ 年_________ 月________ 日提交成果 资料。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急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节前言 (2)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3) (一)位置及交通 (3) (二)地质概况 (3) (三)设计概况 (4) (四)主要工程量 (4) 三、施工场地准备及布置图 (8) 第二节施工综合管理 (14) 一、施工组织机构 (14) 二、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16) 三、安全文明管理措施 (4) (一)安全施工方案 (4) (二)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6) (三)文明施工措施 (8) (四)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9) (五)安全注意事项 (9) 四、冬雨季施工措施 (10) 五、道路安全施工措施 (12) 六、噪音控制及振动控制 (12) 七、空气污染(防尘)的控制 (13) 八、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14) 第三节施工进度安排 (15) 一、计划开竣工日期施工进度计划 (15) 二、劳动力计划 (16) 三、材料数量及进场计划 (17) 四、拟投入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17) 五、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检查、调整 (18) (一)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 (18) (二)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和调整 (18) 六、工期保证措施 (18) 第四节主体工程施工方案与工艺 (20) 一、本工程施工的难点及对策 (20) 二、施工工序总体安排原则 (20) 三、挡土墙和排水沟 (20) (一)挡土墙施工 (20) (二)排水沟施工 (21) 附表一: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23) 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24) 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25) 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图 (27) 附表五:临时用地表 (33)

第一节前言 一、编制依据 1、《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重庆市地方标准;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6、《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 7、《提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8、《防洪标准》(GB50201-94);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1997); 1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13、《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04); 14、《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0227-2004); 1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 17、《四川省汉源县新河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川省汉源县白树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川省汉源县长荣村小学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川省汉源县观音庙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四川省汉源县大田乡火烧坡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四川省汉源县宜东镇桥楼子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18、《汉源县背后山等十三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文件》,汉源县国土资源局。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地质灾害(滑坡) 治理设计方案

地质灾害(滑坡) 治理设计方案 项目负责: 设计: 审核: 总工程师: 总经理: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然坡度<°。坡下人工开挖(约~)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 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本场区地层情况: 、松散土类 主要为第四系坡积层()和残积层()。自上而下为: ()坡积层() 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00m,滑体中、前部稍薄。 ()残积层() 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该层层厚约~.00m。 、硬质岩类 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产状°∠°。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全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层面标高约~.62m,厚度约~.00m。 ()强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面标高约~.82m,厚度约~.30m。 ()中风化岩 高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等色,裂隙发育。层面标高约~.72m 二、地下水特征 据收集的资料,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类型,贮存于第四系土层孔隙及基岩裂隙中。场地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侧向补给,以蒸发和

地质灾害治理合同协议书范本.doc

编号号:地质灾害治理合同 发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 年____ 月_____日 第 1 页共10 页

发包人: 承包人: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本建设工程施工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部分:合同协议书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工程内容及承包范围: 以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为依据。 二、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三、合同工期 开工日期以开工报告为准,前完成承包范围内的土石方工程。 四、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标准:合格。 五、合同价款(人民币): 本合同按固定综合单价法签订,在合同履行期不予整理: 1、治理范围土石方工程(在施工范围内内排)综合单价: (大写):(小写):; 2、范围土石方工程综合单价: (大写):(小写):; 3、治理范围土石方工程综合单价: (小写):_______ (大写):

HSE 注:上述综合单价包括本需的人工、材料(含炸材)、机械设备、措施项目、管理、保险、利润、税金、 政策性文件规定及本工程包含的所有风险、责任等各项应有费用。 六、组成合同的文件 组成合同的文件包括: (一)本合同协议书; (二)相关会议纪要及附件; (三)本合同通用条款(略); (四)本合同专用条款; (五)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 (六)设计图纸。 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七、承包人向发包人承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施工、竣工并在质量保修期内承担工程质量保修责任 八、发包人向承包人承诺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支付合同价款及其他应当支付的款项。 九、合同生效 合同订立时间: 合同订立地点: 本合同双方约定:双方签定后生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xxxxx地沟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围 1.2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总体安排 2.1施工总体目标 2.1.1安全目标 2.1.2质量目标 2.1.3工期目标 2.1.4文明施工目标 2.1.5环境保护目标 2.2施工平面布置及临时工程 2.2.1项目经理部 2.2.2施工队伍营地 2.2.3施工设施 2.2.4施工便道 2.2.5施工水电 2.2.6施工通讯 第三章项目机构与资源配备计划 3.1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3.1.1施工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围 3.1.2劳动力部署、任务划分及主要技术力量 3.2设备配备 3.2.1主要施工机械

3.2.2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配备 3.3材料供应 3.3.1主要材料需求量 3.3.2主要材料供应计划及物资储备 3.4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3.5设备、人员和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 3.5.1设备、人员运到现场的方法 3.5.2主要施工材料的采购及运到现场的方法第四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4.1工程监测 4.2天然建筑材料 4.3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基本要求 4.4施工方法及要求 4.4.1主要机具 4.4.2质量检验 4.4.3临时工程 4.4.4施工要求 4.5脚手架搭设施工 4.5.1搭设技术措施 4.5.2搭设工艺流程 4.5.3脚手架的验收、使用及管理 4.5.4脚手架搭设安全要求及安全技术交底 4. 6弃土及各工序配合措施 4.6.1弃土处理 4.6.2各工种配合措施 第五章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5.1施工顺序安排原则 5.2施工顺序 5.2.1总体施工顺序

概述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概述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崩塌会使建筑物或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或掩埋公路和铁路,造成交通中断,或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导致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堰塞湖决口,还可引发洪水灾害,因此需对危害大的崩塌进行治理。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根据场地地形地貌条件、地层构造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等,综合采取多种治理措施才能达到治理的目的。 标签:崩塌地质灾害危害治理措施 1基本概念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1.1分类 按崩塌体的物质构成分类:可分为岩体崩塌和土体崩塌两大类。前者崩塌体主要由岩体组成;后者崩塌体主要由土体组成。 按崩塌体的规模分类:当崩塌体的体积≥1×104m3为大型;(0.1-1)×104m3为中型;≤0.1×104m3为小型。 按崩塌发生的形式分类:分为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鼓胀式崩塌、拉裂式崩塌和错落式崩塌等。 1.2危害 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掩埋公路和铁路,造成交通中断。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导致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堰塞湖决口,还可引发洪水灾害。在宽河谷中,由于崩塌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而造成急湍地段。 2崩塌的治理措施及工程实例 崩塌主要采用坡面清危、裂缝封填、排水、被动防护、砂浆锚杆、主动防护网、岩腔支补、预应力锚索等治理措施。 2.1坡面清危 坡面破碎松动岩体采用静态爆破或人工撬挖方式进行清理。清理范围延伸到最大清理边界,外侧3m的水平间隔。坡面清理不得有较大的突出和凹陷,削坡、清理浮石采用自上而下,分区跳段的方式进行,每段施工长度一般控制15m。

最新地质灾害设计合同

地质灾害治理(防治)设计合同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合同编号: 证书: 发包人: 承包人: 签订日期:

发包人: 承包人: 发包人委托承包人承担: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为明确责任,协作配合,确保工程设计质量,经发包人、承包人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概况 1.1 工程名称: 1.2 工程建设地点: 1.3 工程规模、特征:受台风所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年×月×日×时左右,平阳县青街畲族乡南网村南侧后山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方量约为××m3,泥石流冲向下方,堆积于民房两侧,所幸未造成直接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冲沟沟源地带自然斜坡较陡,谷坡上负地形发育,在台风暴雨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类似的滑塌,形成泥石流的启动物源,从而导致沟谷泥石流的形成,潜在规模约为××m3,对坡脚沟口的民房和道路造成威胁,需进行治理。 1.4 工程设计任务委托文号、日期: 1.5 工程设计任务(内容)与技术要求: 根据勘查结果,对泥石流进行工程治理设计。 1.6 承接方式:委托 1.7 预计设计工作量: 第二条发包人应及时向承包人提供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准确性、可靠性负责

2.1 本工程批准文件(复印件)。 2.2工程设计任务委托书。 2.3 其它技术资料:场地(土地)利用规划资料 第三条承包人向发包人提交设计成果资料并对其质量负责 承包人负责向发包人提交设计成果资料陆份,发包人要求增加的份数另行收费。 第四条开工、提交成果资料的时间和收费标准、付费方式 4.1 开工及提交成果资料的时间。 4.1.1 本工程设计工作定于××年×月×日开工,××年 ×月×日提交设计成果资料,由于发包人或承包人的原因未能按期开工或提交成果资料时,按本合同第六条规定办理。 4.1.2 设计工作有效期限以发包人下达的开工通知书或合同规定的时间为准,如遇特殊情况(工作量变化、非承包人原因造成的停工、窝工以及天气等不可抗力影响)时,工期顺延。 4.2 收费标准及付款方式。 本工程设计按国家规定的现行收费标准包干计取设计费。经双方协商,本工程设计费为¥:元,(人民币大写整)。提交成果资料时,发包人一次性付清本工程设计费。 第五条发包人、承包人责任 5.1 发包人责任。 5.1.1 发包人应及时协助承包人解决设计现场的工作条件。 5.1.2 若设计现场需要看守,特别是在有毒、有害等危险现场作业时,发包人应派人负责安全保卫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危险作业的现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青阳县西外环318国道与环城西路交叉口南西侧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青阳县市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8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施工方案会签表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青阳县西外环318国道与环城西路交叉口南西侧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施工招标文件; 1.2《青阳县西外环318国道与环城西路交叉口南西侧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设计图纸》; 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5); 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6); 1.5《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5) 1.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9《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1.10国家现行有关其他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及技术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1.1工程地理位置及现状 青阳县西外环318国道与环城西路交叉口南西侧因历史上民建需要乱采滥挖形成单机台阶边坡,未进行生态恢复。南西侧宕口边坡平面呈L型,坡总长约377米,坡高12-43米,坡度55-75度,山体切削极不规范,单台阶开挖。边坡南面短,地形较高,西面长,地形较低,东面为环城东路。汛期暴雨阶段,雨水强力冲刷南西侧宕口边坡面,边坡面一直有新的滚石滚落到坡脚,边坡面崩塌物质尚未清理。

2.1.2设计要求及工程规模 1、设计整形方案: 设计采取削坡分台阶的方式进行坡面整形,整形后的边坡后期挂网喷播,同时进行多个工作面的削坡减载,缩短工期,结合地形台阶宽度拓宽至18米,略微向外倾,台阶标高控制在+42米,上部边坡整体按照52度坡度进行整形。整形碎石方量为6969立方,可用于坡脚反压和水坑段回填。 2、坡底工程: 采用反压工程护住坡脚,并且在坡脚修建挡石墙,边坡整形出来的碎石土沿边坡坡脚进反压,大块石压底部从下往上堆放,采用长臂挖机压实、夯实,设计边坡坡度为30度,场地按照0.5%的坡比整体形成中间高周边低的形态,便于自然排水,且边坡整形已经跨越原来的分水岭,场地汇水仅为项目区自身汇水,无外汇水,利用自然生态排水沟。 3、挂网客土喷播复绿: 对+39米以上整形边坡及西面边坡进行面喷。 4、南西侧宕口底盘复绿工程: 南西侧宕口底盘以及+39米平台及下部面积1.74hm2,包括+39米平台,下部边坡以及底盘,场地周长557米,挖宕深度0.5*0.5*0.5米,红叶石楠造林密度3*3米。 5、工程监测设计: 设计监测点总计5个,采用巡测的方式。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xx地质灾害(滑坡) 治理设计方案 xx x x地质灾害(滑坡)

治理设计方案 项目负责: 设计: 审核: 总工程师: 总经理: xx xx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 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

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然坡度<30°。坡下人工开挖(约5~15m)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18~25°。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 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本场区地层情况: 1、松散土类 主要 为第四系坡积层 (Q d l)和残积层(Q e l)。自上而下为: (1)坡积层(Q e l) 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5.00m,滑体中、前部稍薄。 (2)残积层(Q e l) 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该层层厚约~33.00m。 2、硬质岩类 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5~30c m,产状50°∠45°。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1)全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层面标高约~73.62m,厚度约~15.00m。 (2)强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面标高约~71.82m,厚度约~18.30m。 (3)中风化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