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导学案)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导学案)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导学案)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导学案)

第二章 第3节 测量物体的速度(04)

班级 姓名 评价 命题人: 审题人: 【学习目标】

1.能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会用图像法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环节 自主学习——见龙在田

【自学教材】阅读教材P27——P30填写《探究丛书》P25页和P29页“知识要点”

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飞龙在天

【导学点拨】

一.测量斜面小车的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的公式:

2.测量所需要的仪器: 和

3.实验操作要求

①.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调整斜面倾角在20°左右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 ②.确定小车在斜面的初始位置和理想的终点位置并装上金属片,测量出路程S 1。 ③.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路程S 1的时间t 1 。 ④.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 金属片的距离S 2。

⑤.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 2 的时间t 2. ⑥.计算平均速度并填在表格中。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 1= t 1= v 1= s 2=

t 2=

v 2=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__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 二.匀速直线运动

时间t 0 1s 2 s 3 s 4 s 5 s 距离s 0 0.6m 1.2 m 1.8 m 2.4 m 3.0 m 速度v

想一想: 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一个物体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的运动路径是 ;二是它的速度大小保持 。

t/s s/m t/s v/(m/s )

练一练: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min内通过的了1500m的路程,这个物体在前10s内的速度是m∕s,物体在第5min内通过的路程是m

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三.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时间t 0 3s 5s 7 s 9 s 12.5 s

距离s 0 15m 35 m 52m 70 m 100 m

速度v

想一想:速度大小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为了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问题,特引入平均速度这一概念,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通过某段路程内的{“平均”或“准确”}快慢程度;即物体通过某段或在某段的速度是平均速度。练一练:体育课上体能训练,小红前1min跑了360m,中间休息20s,后2min跑了600m,求小红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第三环节总结反思

【针对练习】

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5所示。当

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

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2、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①.路程-时间(s-t)图像

(1)用横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的图像叫做路程时间图像。

(2)如图甲所示是物体A的路程时间图像,物体的起始点在距离原

点____m处,4s后物体距离原点_____m,8s后物体距离原点_____m,

所以物体A处于_______状态。

(3)如图乙所示是物体B的路程时间图像,物体的起始点在距离原

点_____m处,2s后物体距离原点____m,其速度是_____m/s;4s后

物体距离原点______m,其速度是____m/s;6s后物体距离原点____m,

其速度是____m/s;所以物体B做_________运动。

结论: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

②.速度-时间(v-t)图像。

(1)用横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的图像叫做速度时间图像。(2)如图丙所示是物体C的速度时间图像,物体在起始点的速度是

_____m/s,4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_m/s,8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_m/s,

12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_m/s,所以物体C做_________运动。

(3)如图丁所示是物体D的速度时间图像,物体在起始点的速度是

______m/s,2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__m/s,4s后物体的速度是

______m/s,6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__m/s,所以物体C做_________

运动。

结论: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_______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________直线运动。

运动的快慢学案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进行新课 (一)导学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裁判的方法: )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来比较快慢;裁判 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 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交流: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 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自学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 路程越,它的速度就越;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 越,速度越。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 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 做单位,符号是或。 1m/s= km/h 1km/h= m/s 3、学生阅读课文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 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 度。) 4、速度计算 (1) 学生阅读课文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 学生阅读课文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 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 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物理小组的几位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他们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和 ,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并尽量使它保持较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将做 运动,斜面坡度不变时,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将越 (填“大”或“小”);若保持通过的路程不变,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越 (填“大”或“小”). (4)如图乙所示为小红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情景,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 ,时间为 s ,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 (5)小明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从而测出小车在斜面上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测得t AB =1.6s ,t AC =2.5s ,则AC 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若AB 、BC 、A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ν1、ν2、ν3,则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由于AB=BC ,可得ν3= (填“”或“”)。 (6)如图丙,小明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AB 段的平均速度ν1会偏___________。 (7)如图丙,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明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起点 终点 点 丙

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第一章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 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教学过程: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时用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 公式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一、体验 探究实验的7个环节: 1、提出问题:如 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2、猜想与假设: ★ 金属档片的作用 是 3、设计实验 4、做实验和记录数据 5、分析与论证 6、得出结论: 7、评估、交流与合作: V 2= t 2= S 2= V 3= t 3= t 1- t 2= S 3=S 1-S 2= V 1= t 1= S 1= 平均速度(m/s) 运动时间(s) 路 程(m) s s

注意事项: ★要使斜面保持较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方便计时。 ★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影响实验结果。〖达标检测〗 1.如下图“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cm;tBC=___ s;vAB=_____m/s;vBC=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___,是在做________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 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图1 图3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 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3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s,平均速度为__ _m/s, 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 ___。 3. 物体从A点出发,途径B到达C点,速度由快到慢最后停下,若AB=BC=4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1.3运动的快慢

年级班级姓名课题: 1.3 运动的快慢 课型: 新授课课时:1课时 ◎自主学习、课前诊断 一、温故探新 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兔子和乌龟谁跑得快?最后是谁赢了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设问导读: 1:阅读课本P19页想想议议中问题讨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蜗牛在地面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它们的运动情况有何区别? 2.生活中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呢?归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二人同时同地出发,走在前面的运动得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百米赛跑时,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得快。 如果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5m/s=______km/h 72km/h=__________m/s 4.阅读课本第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的速度是 ,高速路上小轿车运行的速度是。 2:学生观察图1.3-3完成下列问题: (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物体沿着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和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比,与t成比。) 3:计算:一盘盒式磁带长80m,能放音30min,则磁带播放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三、自学检测: 1、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 的两种, 图甲表明: 图乙表明: 2、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一辆火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150m,它在前2s内的速度为 m/s,通过的路程为 m。 ◎互动学习、解决问题 1.同桌同学逐题交流在前面的学习的收获、感悟 2.请你帮助我(四人小组共同解决同桌无法解决的问题) 3.老师和你一起学(哪些知识同学们无法解决,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 ◎学以致用、能力提升 一、巩固练习: 1、为了赶去坐火车,大人牵着小孩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导学案)

第二章 第3节 测量物体的速度(04) 班级 姓名 评价 命题人: 审题人: 【学习目标】 1.能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会用图像法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环节 自主学习——见龙在田 【自学教材】阅读教材P27——P30填写《探究丛书》P25页和P29页“知识要点” 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飞龙在天 【导学点拨】 一.测量斜面小车的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的公式: 2.测量所需要的仪器: 和 3.实验操作要求 ①.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调整斜面倾角在20°左右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 ②.确定小车在斜面的初始位置和理想的终点位置并装上金属片,测量出路程S 1。 ③.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路程S 1的时间t 1 。 ④.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 金属片的距离S 2。 ⑤.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 2 的时间t 2. ⑥.计算平均速度并填在表格中。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 1= t 1= v 1= s 2= t 2= v 2=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__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 二.匀速直线运动 时间t 0 1s 2 s 3 s 4 s 5 s 距离s 0 0.6m 1.2 m 1.8 m 2.4 m 3.0 m 速度v 想一想: 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一个物体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的运动路径是 ;二是它的速度大小保持 。 t/s s/m t/s v/(m/s )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 版)新人教版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形成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本节内容 二、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测量平均速度 (一)、阅读24页拓展性实验,了解该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方法与步骤。(二)小组实验并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单 1、实验目的:练习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公式):________________,需要测量小车通过的___________和通过这段路所用的_______。 3、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实验步骤: 5、数据记录:☆知识点二:实验数据分析 1、运动会进行100m决赛时,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到达距离起点20m、80m、100m时各自所用的时间、其中三名同学的时间如

下表格所示、姓名到达20m处(s)到达80m处(s)到达100m处(s)王小兵 2、 38、4 12、2刘磊 2、 48、2 11、8杨阳 2、 78、4 11、4观察表格数据,如果你是解说员,简单的对三位同学比赛情况进行解说☆知识点三:超声波测距 1、画图介绍超声波测距的原理? 2、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速度,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按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到接受到信号用了0、4S,第二次从发出到接受到信号用了0、3S,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S,求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少m/s (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三、达标检测 1、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 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知识讲解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2.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 3.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要点诠释: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二、平均速度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 s v t = 要点诠释: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点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doc

第十二章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使用时间:年月日 设计人:审核组长: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自主学习】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观众的方法是:;裁判的方法:)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_________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_______________比较快慢。 2、学生自学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_______,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速度越_______。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______________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____做单位,符号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1m/s=________km/h 1km/h=__________m/s 3、学生阅读课文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合作探究】 1、速度计算 (1) 学生阅读课文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 学生阅读课文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 2、匀速直线运动 (1)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物体沿着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________和_________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____比,与t成______比。) 3、变速运动可以用___________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拓展延伸】

《测量平均速度导》导学案(无答案)

尊敬的用户: 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1、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学会分析速度的变化 【学习重点】1、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学会分析速度的变化 【自主学习】 【自学导航】1.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公式是______、时间的公式是______、路程的公式是______速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 3、我们用______来测量长度,利用______来测量时间 4、从速度公式______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______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我们就 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合作导学】 观察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视频,分析: 在测量速度过程中,若斜面坡度过小,会怎么样?坡度过大会怎么样? 若某组同学听到撞击声后一段微小时间后才才停表计时,测量结果会怎样? 【分层导练】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5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2)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_第三节_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习题(含答案)

第三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速度公式v =s t 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D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2.“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 s 的频闪照片,A 、B 、C 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 位置运动到C 位置通过的路程是__3.84__cm ,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19.2__cm/s 。 3.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知小车甲做__匀速直线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1__m/s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_西__运动。 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 s 的平均速度是4 m/s ,后4s 内的平均速度是7 m/s ,求该物体在6 s 内的平均速度。 解:物体在前2 s 内通过的路程:s =vt =4 m/s ×2 s =8 m , 后4 s 内的路程s =vt =7 m/s ×4 s =28 m , 则物体通过的总路程是28 m +8 m =36 m,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 =s t = 36 m 4 s +2 s =6 m/s 。 5.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C ) A .刚离开站台的公共汽车 B .草地上向前滚动的足球 C .商城自动扶梯上的顾客 D .机械闹钟匀速转动的指针 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 B .根据公式v =s t ,可知物体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C .运动得快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D .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全过程不可以看成匀速直线运动

最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导学案

【课题】§5.1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学习目标】 1、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的矢量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知识要点】 一、曲线运动 1.运动特点 曲线运动的速度: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上某点的方向,是时刻的,具有加速度,因此曲线运动一定是运动,但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角度看,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物体的方向不在同一 条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2)从运动学角度看,就是加速度方向与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经常 研究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称为运动的;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称为运动的.两者互为逆运算.在对物体的实际运动进行分析时,可以根 据分解,也可以采用正交分解. 4.遵循的法则: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即、、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故遵循. 5.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受力特点: 物体所受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且指向轨迹的凹侧. 6.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性质的判断 根据合加速度方向与合初速度方向判定合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两个互成θ角度(0°<θ<180°)的分运动合运动的性质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 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如v合与a合共线,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v合与a合不共线,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三、两种典型模型1.小船过河问题模型

(1)涉及的三个速度: v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v2:水流的速度 v:船的实际速度 (2)小船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两个分运动分别是水流的运动和船相对静水的运动. (3)两种情景 ①怎样渡河,过河时间最短? 船头正对河岸,渡河时间最短,t短=d v1 (d为河宽). ②怎样渡河,路径最短(v2

季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2秋季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 标版 【学习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 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 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2、在课外活动时,保持好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器材】学生:斜面、停表、米尺、小红旗。 地点:操场 【实验方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三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新课教学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一节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物体运动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学生讨论后回答出,用刻度尺量出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利用 t s v =- ,可以求出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师明确: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t s v =- ,需要测量的是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教师复备栏 【展示交流】 (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 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时要放对、读时、记对。 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 学生回答,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教师让学生观察秒表,明确秒表的最小刻度是0.1秒,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并介绍秒表的启动、止动、回零等使用方法。 带领学生练习用秒表记时,教师将一小车放于外面顶端,将金属片至于斜面底端,并开始读秒:“5、4、3、2、1、0”;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几位学生报数后,教师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介绍实验步骤。 【巩固拓展】学生有时间可以去操场完成实验:(测量跑步时的平均速度) 介绍实验步骤 下面老师先将今天的实验步骤介绍一下: 1、 在操场上,测出30m 的路程,每隔10m 做一次记号。 2、 选出三位同学做记时员,分别站在10m 、20m 、30m 处。 3、 选出一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来表示开始。 4、 选手可以分别采用正常步行、竞走或跑步的形式完成30m 的路程。 5、 组内互相交换角色,重复实验。 6、将每一次的实验数据填在书本设计的表格中。 教师再次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课堂小结】 1、可以利用公式 t s v = - 来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学习并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 3、能够测量正常步行、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布置作业】 1、 完成书第25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 完成本节课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简 单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师复备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案

单县实验中学初二物理学案 主备:鹿时魁审核:初二物理组 课题:§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 通过看实验视频和课本27-2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取长约80c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气泡||,两端密封||。 2、实验原理:v=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倒转玻璃管||,保持___________||,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______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小气泡的位置||,最后用_______测量||,将实验数据填入以下表格中||。 4、数据分析:计算气泡在每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填入表格||,看看气泡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像研究:还可以用_________来记录数据||,这样易于直观了解物理过程||,找出其中的规律||。 画图方法:在以上直角坐标系中||,描述出气泡的位置||,将这些点用________ 第1页/共5页

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幅关于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关系的图像||。 看图可知:这是一条_______线||,表示该气泡做____________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阅读课本28-29页内完成下列内容||。 1、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________运动||,在________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____________的_______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思考与讨论: (1)一个物体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的运动路径是;二是它的速度大小||。 (2)嫦娥二号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3)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min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m||,在第2min 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m||,在第3min钟内通过的路程也是30m||,则物体在这3min 内所做的运动()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选项都不对 3、观察课本29页图2-3-5||,把这位同学百米赛跑的数据填入下列表格||。 数据分析:计算运动员在每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填入表格||,你会发现不同时间段的速度是__________||,我们把这样的运动叫______________||。这就是我们在实际中常见到的情形||。 3、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需要精确地考察每一个时刻的运动||,也可以用

运动的快慢学案

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学案导学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分小组想想议议 1.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你如何判断谁跑的快? 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 3.小聪同学跑100米的成绩为17秒,小明同学跑50米的成绩为8秒,要知道他们谁跑的快,应该怎么办? 小结: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____ _____来比较快慢; (2)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_______________比较快慢。 【学习活动二】学生自学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然后交流 (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 _________,速度越大。 (2)速度定义:,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_________,s=____________, t=_________________。 (3)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____做单位,符号是________。 1m/s=________km/h 1km/h=_________m/s (4)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54m/s=____________km/h 5km/h=________m/s 【学习活动三】阅读课本第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例如人步行的速度_____________、骑自行车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等) 【学习活动四】观察课本21页想想议议的两辆汽车回答问题。

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使用表、刻度尺测量平均速度。 2.通过实验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养成和其他同学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训练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训练准确计时的实验技巧和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课题(自主学习) 从速度的公式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求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合作探究 1.实验目的: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图1.4-1,找出所需实验器材: 3.实验步骤:各小组按照教材P23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教材设计的表格中,最后求出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4.交流评估:各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看那一组做的最好。最后小组展示 5.阅读教材P24“科学世界”,了解超声波测距的过程和原理。 自我小结: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我还存在的疑问。达标检测: 1.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 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

C.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 D. 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2.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3.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一短跑运动员5s内跑完50m路程,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的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 4.某汽车长度为10m,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min内通过720m的路程,那么此车的速度为______m/s。按这个速度行驶,通过路程为21.6Km时,需要时间为______h。若仍按这一速度行驶,完全通过某桥需要时间为30s,则桥长为______m。 5.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6、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长80cm,燃烧速度为0.8cm/s的导火线,假若爆破者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破前跑到600米的安全区?

(完整版)平抛运动导学案

平抛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抛体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 2、知道抛体运动的受力特点,会用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结合牛顿定律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 3、知道平抛运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4、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及规律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案】 一、抛体运动 1、抛体运动:以一定的 将物体抛出,在 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在 作用下的运动。 2、平抛运动:初速度沿 方向的抛体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速度 1、平抛运动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1)特点:水平方向 力,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受 作用,做初速度为 ,加速度为 的直线运动。 (2)研究方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 运动和竖直方向的 运动。 2、平抛运动的速度 (1)水平方向:v x = (2)竖直方向:v y = (3)合速度大小:v = (4)合速度方向:tan θ= = v gt (θ为v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 y ) v v x =v 0

三、平抛运动的位移 x= ,y= ; s= ,tan φ= 。 tan θ= tan φ 四、一般的抛体运动 物体抛出的速度V0沿斜上方或斜下方时,物体做斜抛运动(设V0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 1、水平方向:物体做 运动,初速度=x v 2、竖直方向:物体做竖直上抛或竖直下抛运动,初速度=y v 【合作探究案】----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课题一、对抛体运动的理解 1、物体做抛体运动的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抛体运动的特点 (1)理想化特点:物理上提出的抛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模型,即把物体看成质点,抛出后只考虑_________的作用,忽略_________。 (2)匀变速特点:抛体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始终等于_________,这是抛体运动的共同特点,其中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不共线的抛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_______运动。 (3)速度变化的特点: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________, 均为_________=?v ,方向___________。 3、平抛运动的理解 (1)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x v x =v 0 x v y1v y2v y3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2)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课前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0.001S了,甚至1.0×10-6S或更小。 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 计算出即可 (二)分组实验 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 实验步骤: 1.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6人。 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 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案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 2.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学案导学 【要点一】平均速度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 s v t = 要点诠释: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要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 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均速度 1. “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的平均速度大;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兔子和乌龟的平均速度相等;因此ABC说法正确;D的说法错误。 举一反三: 【变式】下面关于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C.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 D.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 【答案】A 【类型二】平均速度的计算 2.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