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利亚特教案分析

伊利亚特教案分析

伊利亚特教案分析
伊利亚特教案分析

伊利亚特·赫克托耳之死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古希腊文学

2、了解荷马及《荷马史诗》的相关容及其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3、了解《荷马史诗》的故事框架

4、理解并把握《伊利亚特》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伊利亚特》艺术特点

2、选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史诗的语言

教学方法:

鉴赏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时安排:课时

一、古希腊民族及古希腊文学

(一)古希腊民族的形成

在远古希腊语居民迁入之前,希腊上生活着众多的土著居民,其中尤以生活在大陆上的佩拉斯基人和海岛上的克里特人为代表。在古印欧居民向外迁徙的浪潮中,一些部落和支系先后迁入希腊。第一批迁入的是迈锡尼文化的创造者——亚该亚人。随着最后一批多利亚人的到来,大批外来人口陆续迁入希腊本土的历史宣告终止。几百年的“黑暗时期",实际上也是古希腊人各支系、部落充分交流、融合、发展的时期。黑暗中醒来,构成古代希腊民族主干的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多利亚人四大支系基本成型。古希腊在相对稳定、平静的生活和交往中,各支系和部落在文化上相互吸收、借鉴与融合,共性日渐积累沉淀。一种同质性的文化诞生。以语言、、神话及赛会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为古希腊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客观基础,也为民族成员达成认同提供了基本的标准和容,成为凝聚古希腊民族的重要纽带。

(二)社会生活及希腊文学

古希腊海陆交错,山峦重叠,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其耕地缺少,土地贫瘠,农业生产落后。但是湿润温和的地中海气候适合葡萄、橄榄生长。同时古希腊海湾、海岛众多,渔业航海业发达。需要出口葡萄酒、橄榄以及海洋生物以换取粮食。因此与西亚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商业、文化联系。

伴随着战争与贸易,希腊人从古老的文化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以滋润自己,希腊文学也具有显著的色彩。

古希腊的政治文化是基于它独特的城邦制度和灿烂的文学文化的。出现了一大批政治学家,如梭伦等,他们不仅表达了对政治的反思和态度,而且指出了政治本身存在的固有矛盾和困境。以雅典政治的发展为例,其政治文化具有主权在民,直接在民,依法执政和监督的基本特点。

古希腊文学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其中蕴涵着他们较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容。外部世界的神秘莫测,大自然不可驾驭,人生的变幻无常,使他们形成了带有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体现在文学中,命运对人具有绝对的控制性和不可改变性,人必须服从命运的安排,但人又可以在命定的围发挥最大的才干与潜能,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的事。《荷马史诗》歌颂希腊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质,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但史诗也具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常常是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

(三)古希腊的人神关系

在远古时期,人们对未知自然力量的恐惧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将其赋予神性。并根据各种不同的未知自然力量,参考人类的形象及等级制度,敬奉为各种神灵。希腊人们的日常生活,决定了,喜怒无常的大海,威力无比的雷电,狂妄无比的大风等当时人类无法认识的自然力量,成为具有人的思维,意志的众神。奥德修斯的沾沾自喜,忘了海神波塞冬对他木马计的支持,海神掀起狂波巨浪,布下大雾,阻碍他回家。尽管他一意孤行,矢志不渝地坚持回归家园,但是由于力量弱小,无法阻挡大海的种种变换。在此危机存亡关头,他不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且祈祷女神雅典娜的支持。最终他冲破了迷雾,他相信是雅典娜的指引下,自己才战胜了邪恶的波塞冬。由此我们看出,与文化天壤之别,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与神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依附和被依附关系,而是充满了各种质疑和反抗。正是在这种与自然力量的不断斗争中,希腊的人神关系,也在不断地发展。

古希腊古文学中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而在困难面前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威力无穷的命运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困惑与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此外,他们在与命运抗争中激发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古希腊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精神。

综上所述,希腊神话是希腊民族在生产生活中,面对各种神秘的自然力量,逐渐形成了希腊众神独具特色的神话文学。人神既对立又合作,既信任又质疑。尤其是在史诗巨著《荷马史诗》中,我们看到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如何冲破诸神的种种阻碍,返回家园与妻儿团聚。他坚毅的意志,机智的谋略,勇敢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正是这种不畏艰险,不畏权威,形成了希腊文化中独有的人本思想和自由信念,以后成为了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基本核。

二、作家及作品简介

史诗是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通常指以神话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史诗主要歌颂每个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克服自然灾害,抵御外侮的斗争及其英雄业绩。史诗的特点是题材重大,格调庄严,结构宏伟,语言琅琅上口,充满丰富的隐喻。

荷马(Homer)古希腊盲诗人,他生活的年代在公元前10~前9、8世纪之间。

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虽然历史相传这两部史诗为公元前九世纪左右的盲诗人荷马所作,其实它不可能是某个人的创作。史诗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产物,同民间的口头创作有着直接的联系。

《伊利亚特》分二十四卷,计一万五千六百九十三行;《奥德赛》也分二十四卷,计一万二千一百一十行。这两大史诗通过叙述希腊人远征特洛亚的十年战争,以及奥德修斯班师回国的故事,全面地反映了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生活,为希腊民族谱写了一页光荣的开国历史。

三、《荷马史诗》的历史意义、思想意义以及艺术价值:

(一)荷马史诗的历史价值

1、荷马史诗是对古希腊社会生动形象的记载。希腊正处于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转折的时期。

社会形态上,奴隶社会刚刚开始萌芽;从劳动分工和交换方式看,各种手艺工人一人兼长好几种技艺,说明当时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促使分工的水平;从家族制度看,夫权制大致已经确立。从此观点出发。珀涅罗珀被写成一个坚贞女性的典;虽已有贫富不均现象,但尚未形成尖锐的阶级对立。国王、王后或贵族照样参加劳动,许多英雄都是劳动能手。

2、史诗所反映的战争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是英雄时代的战争。战争根源以一个金苹果的神话故事形象说明了人们为了财富分配不均、为掠夺财富而发动战争,通过战争来扩充财富,增加实力。战时各部落,按原始制组成联盟,战后即行解体。与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相伴的是征服和扩,反映了古希腊海洋文化的特点。

3、《奥德修纪》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斗争,史诗通过奥德修斯在海上克服重重困难,赞扬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迫切愿望。《奥德修纪》比《伊利昂纪》成书晚,史诗所反映的是奴隶制萌芽时期的生活图景,通过奥德修斯返乡同贵族求婚者的斗争,着重表现了争夺和维护私有财产的斗争

(二)思想意义

1.史诗歌颂了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人不再是一种消极力量,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力量。虽然决定战争胜负的最终是神的旨意,把人的命运归之于神的意志,充满了宿命论思想,但在战场上,英雄们还是要依靠自己的战斗来夺取胜利,即使面对帮助对方的神,他们也敢于较量,甚至把神刺得鲜血直流,嗷嗷直叫。

2.史诗宣扬了一种热爱生活、追求现世幸福的积极乐观精神。如奥德修斯游历地府见到阿基琉斯的亡魂时,称赞他是“古今最幸福的人,活着受人尊敬,死了还领着鬼魂”。阿基琉斯却回答说:“我宁愿活在世上做人家的奴隶,侍侯一个没有多少财产的主人,也比统帅所有死人的灵魂好。”

3.史诗很少对战争本身作正义与否的价值判断,对战争双方的英雄们都不遗余力地加以热情赞美和歌颂。这是对人本身的歌颂,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是非恩怨观念。

(三)艺术价值

荷马史诗是欧洲叙事诗的典,也是欧洲长篇小说的先驱。从古代到近代,荷马史诗的保存、编纂、流传和研究,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形成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伊利亚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马克思所说的世界文学史上的“一种规和高不可及的本”,至今“仍然能给我们以艺术享受”。史诗首先对古希腊悲剧有巨大的影响,而后世的不少著名诗人和作家,包括维吉尔、但丁、弥尔顿、歌德等等,都视其为创作上的典。

(亚里士多德)《伊利亚特》的艺术表现力在两个方面尤为人们赞叹,一是它的叙述角度,一是它的人物塑造。

(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读得其法,这两大史诗几乎能解答人应该如何待人及人应该如何待神的任何问题。……这三个世界,即自然界、人界与神界,在诗中关系密切并存,因此,说有个荷马体系,不算牵强。这体系解释这个世界里几乎一切事物,给其中一切事物一个道理,并且解答这个世界里的人可以问到的几乎所有问题。

(赫拉克利特)当我们还是幼儿时,就是荷马照料的,他好似一位奶妈。当我们还在襁褓之中时,就是靠他的诗句来喂养,他的诗句就好象母亲的乳汁。待我们长成青年,我们就把青春花在他身上,我们一起渡过了富有活力的成人期。即便到了老年,我们还会在他身上找到乐趣。如果把他搁置一旁,我们很快就会如饥似渴,要再次走向他。对人们与荷马来说,有且仅有一个终点,那就是生命本身的终

点。

四、《伊利亚特》的情节容

根据神话传说,特洛伊战争是这样引起的:阿基琉斯的父母色萨利国王佩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举行了盛大的婚礼,邀请了所有的神,但是偏偏遗漏了不和女神厄里斯。厄里斯来到婚宴上留下了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弗洛狄特果然争吵起来,她们争执不休,为此来到天神宙斯那里。宙斯让她们去找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找到帕里斯,都许诺给他不同的好处。赫拉许诺让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诺他成为最伟大的英雄,阿弗洛狄特则许诺他娶最美丽的妻子。帕里斯将金苹果判给了阿弗洛狄特。

帕里斯远游到希腊地方的斯巴达,受到国王墨奈劳斯的热情款待,当他见到国王美丽的妻子海伦时,他知道是爱神帮他实现愿望的时候了。在阿弗洛狄特的帮助下,他将海伦引诱带回特洛伊城。蒙受奇耻大辱的墨奈劳斯向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求救。于是在阿伽门农的统帅下,10万希腊联军乘坐1013艘战船,越过爱琴海,兵临特洛伊城。希腊的英雄们纷纷出征,主将阿基琉斯骁勇善战,伊萨卡岛的国王奥德修斯告别妻子孩子加入了战争。为了海伦,希腊人和特洛伊人展开了持续10年之久的战争。奥林匹亚山上的神灵也分成了两派,各自为阵。战争到了第十年,阿伽门农和阿基琉斯为了争夺一个女俘发生争执,阿伽门农从后者那里夺走了女俘,受辱的阿基琉斯愤而退出战斗。

《伊利亚特》就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开端,描写了战争最后一年中最后51天的故事。主将的退出使希腊联军节节败退,阿伽门农、奥德修斯等将领都受了伤。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在宙斯和阿波罗的鼓动下,发起凌厉进攻,企图烧毁希腊战船。阿伽门农向阿基琉斯请求和解,遭到拒绝。阿基琉斯的密友帕特罗克洛斯在紧要关头借了阿基琉斯的盔甲去战斗,打退了特洛伊人的进攻,但自己却被赫克托尔所杀。悲痛欲绝的阿基琉斯重新参战,他终于杀死赫克托尔,并将尸首带走。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到阿基琉斯的营帐去赎取儿子赫克托尔的尸首。双方分别为帕特罗克洛斯和赫克托尔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约定休战12天。《伊利亚特》这部围绕特洛伊城的战斗的史诗,便在这里结束。

战争并未结束,特洛伊人发誓要报仇,帕里斯掌握了阿基琉斯脚跟上的致命弱点,用暗箭射死了英雄,之后他也被希腊神箭手射死。最后奥德修斯献计造了一只大木马,藏伏兵。希腊军队佯败退走,特洛伊人把木马拖进城,结果希腊联军里应外合,攻陷特洛伊城,结束了战争。离开故土很久的将领们纷纷回国,奥德修斯也带着他的伙伴,乘船向他的故乡伊萨卡出发。从这里就开始了以奥德修斯在海上的历险为中心的另一部史诗《奥德赛》的故事。

五.人物形象——赫克托耳和阿喀琉斯:

《伊利亚特》描写特洛伊战争场景,塑造了希腊英雄阿克琉斯和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这两个形象。两者虽属于不同的民族,却具有相同的氏族贵族英雄品格,个性鲜明生动。

赫克托耳:完美的古代英雄形象,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不但勇冠三军,而且为人正直品格高尚。他身先士卒,成熟持重,自觉担负起保卫家园和部落集体的重任。他追求荣誉,不畏强敌,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危急关头,仍然毫无惧色,出城迎敌,奋勇厮杀。他敬重父母,挚爱妻儿,决战前告别亲人的动人场面,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感人的悲壮色彩。

阿喀琉斯:他是色萨利国王佩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儿子,他是所有英雄之中最耀眼的一位,也是战无不胜的。荷马在《伊利亚特》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对之进行描写。他历来以其勇气,俊美和体力著称。他对雅典娜和赫拉非常尊敬。忒提斯为了让儿子炼成“金钟罩”,在他刚出生时就将其倒提着浸进冥河,遗憾的是被母亲捏住的脚后跟却不慎露在水外,全身留下了惟一一处“死穴”。后来,阿喀琉斯被赫克托尔弟弟帕里斯(一说阿波罗)一箭射中了脚踝而死去。后人常以“阿喀琉斯之踵”譬喻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是再强大的英雄,他也有致命的死穴或软肋。

六、艺术特点分析:

1.历史的真实与神话传说相结合,既有现实主义基调,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特洛伊战争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事的,据18世纪德国考古学家里曼考证发现,特洛伊城陷落于公元前1184年,其遗址在今土耳其境。史诗一方面描写人的斗争,另一方面又写神的参与,使天上与人间、现实和神话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2.布局严格,取材精妙

《伊利亚特》涉及10年间发生的事件,但作者没有平铺直叙10年的经过,而是选取其中最能集中反映全貌的几十天所发生的事件展开情节。作品既没有写战争的起因,也没有写战争的结局,而是围绕阿基琉斯的发怒与息怒,集中描写战争第10年中51天所发生的故事,从而生动地反映大战的全貌。

3.采用倒叙、插叙、追叙、回溯等手法,表现出高超的叙事技巧。这种叙事手法,特别是倒叙和插叙,直接影响了近代长篇小说的创作。例如,《伊利亚特》写特洛亚战争是抓住战争的第十年的最后几十天的事件去写,着重写的事件发生在几天之,十年战争的经过是穿插着追叙的。

4.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

阿基琉斯:骁勇善战、性情真率、敢爱敢恨、任性急躁、固执己见又深明大义、重视友情以集体利益为重、尊敬和同情年长者

赫克托耳:集体主义精神、自我牺牲精神、高度责任感、是古代氏族部落中完美的英雄的化身奥德修斯:聪明勇敢、坚毅执着、顽强、足智多谋,对妻子情感深厚、狡诈多疑、狭隘残暴5.保留了民间说唱文学的特点,语言自然质朴、口语化。诗中比喻气势恢宏、精妙绝伦。

《伊利亚特》常用形象性很强的比喻,并且大多从动物形态取譬。史诗善于用动物的动作,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