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doc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doc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doc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doc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高一政治教学案2----8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知

识一: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国家性质是什么?(知识链接)①最大特点和本质:

②民主的特点及表现人民民主专政

决③专政的对象和意义:定

④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二、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新关系的表现:

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力和自由(知识连接)公民的政

治权利和自由:第一:第二:第三:2.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知识连接)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第二:第三:第四:注意:㈠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㈡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请你判断并修正:(3分钟)1. XX年1月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产生,农民工的“政治性崛起”表明人民民主有物质保障()2. 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 3. 选举权就是

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权利

() 4. 国家制定的法律越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越

受限制()请你探究1:XX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五大

洲的21个城市,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被一些不和谐因素所干扰。高位截肢的残疾人金晶用残弱的

身躯奋力保护。在旧金山华人自费租飞机拉了一个“西藏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横幅,跟随这奥运圣火,令10多亿中华儿女

心潮澎湃。中华儿女的行为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知识二:公

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1.政治生活主要内容:(1)(2)(3)(4).2. 参与政治

生活方式:(1)四种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2)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或渠道:(3):原因理论原因:意义:公民而言: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表达意愿,维护自己合法利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热情,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34

2019-05-07

高一政治教学案2----8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知

识一: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国家性质是什么?(知识链接)①最大特点和本质:

②民主的特点及表现人民民主专政

决③专政的对象和意义:定

④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二、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新关系的表现:

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力和自由(知识连接)公民的政

治权利和自由:第一:第二:第三:2.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知识连接)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第二:第三:第四:注意:㈠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㈡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请你判断并修正:(3分钟)1. XX年1月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产生,农民工的“政治性崛起”表明人民民主有物质保障()2. 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 3. 选举权就是

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权利

() 4. 国家制定的法律越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越受限制()请你探究1:XX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五大洲的21个城市,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被一些不和谐因素所干扰。高位截肢的残疾人金晶用残弱的身躯奋力保护。在旧金山华人自费租飞机拉了一个“西藏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横幅,跟随这奥运圣火,令10多亿中华儿女心潮澎湃。中华儿女的行为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知识二:公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1.政治生活主要内容:(1)(2)(3)(4).2. 参与政治生活方式:(1)四种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或渠道:(3):原因理论原因:意义:公民而言: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表达意愿,维护自己合法利益,提高

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热情,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34

2019-05-07

高一政治教学案2----8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知

识一: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国家性质是什么?(知识链接)①最大特点和本质:

②民主的特点及表现人民民主专政

决③专政的对象和意义:定

④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二、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新关系的表现:

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力和自由(知识连接)公民的政

治权利和自由:第一:第二:第三:2.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知识连接)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第二:第三:第四:注意:㈠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㈡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请你判断并修正:(3分钟)1. XX年1月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产生,农民工的“政治性崛起”表明人民民主有物质保障()2. 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 3. 选举权就是

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权利

() 4. 国家制定的法律越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越

受限制()请你探究1:XX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五大

洲的21个城市,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被一些不和谐因素所干扰。高位截肢的残疾人金晶用残弱的身躯奋力保护。在旧金山华人自费租飞机拉了一个“西藏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横幅,跟随这奥运圣火,令10多亿中华儿女心潮澎湃。中华儿女的行为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知识二:公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1.政治生活主要内容:(1)(2)(3)(4).2. 参与政治生活方式:(1)四种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或渠道:(3):原因理论原因:意义:公民而言: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表达意愿,维护自己合法利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热情,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34

2019-05-07

高一政治教学案2----8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知识一: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国家性质是什么?(知识链接)①最大特点和本质:

②民主的特点及表现人民民主专政

决③专政的对象和意义:定

④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二、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新关系的表现:

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力和自由(知识连接)公民的政

治权利和自由:第一:第二:第三:2.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知识连接)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第二:第三:第四:注意:㈠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㈡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请你判断并修正:(3分钟)1. XX年1月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产生,农民工的“政治性崛起”表明人民民主有物质保障()2. 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 3. 选举权就是

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权利

() 4. 国家制定的法律越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越

受限制()请你探究1:XX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五大

洲的21个城市,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被一些不和谐因素所干扰。高位截肢的残疾人金晶用残弱的身躯奋力保护。在旧金山华人自费租飞机拉了一个“西藏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横幅,跟随这奥运圣火,令10多亿中华儿女

心潮澎湃。中华儿女的行为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知识二:公

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1.政治生活主要内容:(1)(2)(3)(4).2. 参与政治

生活方式:(1)四种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2)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或渠道:(3):原因理论原因:意义:公民而言: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表达意愿,维护自己合法利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热情,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34

2019-05-07

高一政治教学案2----8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知

识一: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国家性质是什么?(知识链接)①最大特点和本质:

②民主的特点及表现人民民主专政

决③专政的对象和意义:定

④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二、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新关系的表现:

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力和自由(知识连接)公民的政

治权利和自由:第一:第二:第三:2.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知识连接)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第二:第三:第四:注意:㈠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㈡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请你判断并修正:(3分钟)1. XX年1月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产生,农民工的“政治性崛起”表明人民民主有物质保障()2. 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 3. 选举权就是

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权利

() 4. 国家制定的法律越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越受限制()请你探究1:XX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五大洲的21个城市,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被一些不和谐因素所干扰。高位截肢的残疾人金晶用残弱的身躯奋力保护。在旧金山华人自费租飞机拉了一个“西藏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横幅,跟随这奥运圣火,令10多亿中华儿女心潮澎湃。中华儿女的行为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知识二:公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1.政治生活主要内容:(1)(2)(3)(4).2. 参与政治生活方式:(1)四种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或渠道:(3):原因理论原因:意义:公民而言: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表达意愿,维护自己合法利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热情,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34

2019-05-07

高一政治教学案2----8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知识一: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国家性质是什么?(知识链接)①最大特点和本质:

②民主的特点及表现人民民主专政

决③专政的对象和意义:定

④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二、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新关系的表现:

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力和自由(知识连接)公民的政

治权利和自由:第一:第二:第三:2.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知识连接)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第二:第三:第四:注意:㈠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㈡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请你判断并修正:(3分钟)1. XX年1月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产生,农民工的“政治性崛起”表明人民民主有物质保障()2. 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 3. 选举权就是

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权利

() 4. 国家制定的法律越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越

受限制()请你探究1:XX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五大

洲的21个城市,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被一些不和谐因素所干扰。高位截肢的残疾人金晶用残弱的身躯奋力保护。在旧金山华人自费租飞机拉了一个“西藏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横幅,跟随这奥运圣火,令10多亿中华儿女

心潮澎湃。中华儿女的行为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知识二:公

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1.政治生活主要内容:(1)(2)(3)(4).2. 参与政治

生活方式:(1)四种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2)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或渠道:(3):原因理论原因:意义:公民而言: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表达意愿,维护自己合法利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热情,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34

2019-05-07

高一政治教学案2----8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知

识一: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国家性质是什么?(知识链接)①最大特点和本质:

②民主的特点及表现人民民主专政

决③专政的对象和意义:定

④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二、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新关系的表现:

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力和自由(知识连接)公民的政

治权利和自由:第一:第二:第三:2.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知识连接)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第二:第三:第四:注意:㈠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㈡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请你判断并修正:(3分钟)1. XX年1月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产生,农民工的“政治性崛起”表明人民民主有物质保障()

2. 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

3. 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权利

() 4. 国家制定的法律越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越受限制()请你探究1:XX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五大洲的21个城市,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被一些不和谐因素所干扰。高位截肢的残疾人金晶用残弱的身躯奋力保护。在旧金山华人自费租飞机拉了一个“西藏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横幅,跟随这奥运圣火,令10多亿中华儿女心潮澎湃。中华儿女的行为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知识二:公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1.政治生活主要内容:(1)(2)(3)(4).2. 参与政治生活方式:(1)四种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或渠道:(3):原因理论原因:意义:公民而言: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表达意愿,维护自己合法利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热情,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34

2019-05-07

高一政治教学案2----8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知识一: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国家性质是什

么?(知识链接)①最大特点和本质:

②民主的特点及表现人民民主专政

决③专政的对象和意义:定

④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二、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新关系的表现:

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力和自由(知识连接)公民的政

治权利和自由:第一:第二:第三:2.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知识连接)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第二:第三:第四:注意:㈠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㈡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请你判断并修正:(3分钟)1. XX年1月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产生,农民工的“政治性崛起”表明人民民主有物质保障()2. 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 3. 选举权就是

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权利

() 4. 国家制定的法律越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越

受限制()请你探究1:XX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五大

洲的21个城市,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被一些不和谐因素所干扰。高位截肢的残疾人金晶用残弱的身躯奋力保护。在旧金山华人自费租飞机拉了一个“西藏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横幅,跟随这奥运圣火,令10多亿中华儿女

心潮澎湃。中华儿女的行为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知识二:公

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公民参与政

治生活 1.政治生活主要内容:(1)(2)(3)(4).2. 参与政治

生活方式:(1)四种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2)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或渠道:(3):原因理论原因:意义:公民而言: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表达意愿,维护自己合法利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热情,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34

2019-05-07

高一政治教学案2----8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知

识一: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国家性质是什么?(知识链接)①最大特点和本质:

②民主的特点及表现人民民主专政

决③专政的对象和意义:定

④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二、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新关系的表现:

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力和自由(知识连接)公民的政

治权利和自由:第一:第二:第三:2.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知识连接)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第二:第三:第四:注意:㈠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㈡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请你判断并修正:(3分钟)1. XX年1月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产生,农民工的“政治性崛起”表明人民民主有物质保障()2. 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 3. 选举权就是

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权利

() 4. 国家制定的法律越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越受限制()请你探究1:XX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五大洲的21个城市,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被一些不和谐因素所干扰。高位截肢的残疾人金晶用残弱的身躯奋力保护。在旧金山华人自费租飞机拉了一个“西藏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横幅,跟随这奥运圣火,令10多亿中华儿女心潮澎湃。中华儿女的行为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知识二:公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1.政治生活主要内容:(1)(2)(3)(4).2. 参与政治生活方式:(1)四种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或渠道:(3):原因理论原因:意义:公民而言: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表达意愿,维护自己合法利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热情,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34

2019-05-07

高一政治教学案2----8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知

识一: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国家性质是什么?(知识链接)①最大特点和本质:

②民主的特点及表现人民民主专政

决③专政的对象和意义:定

④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二、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新关系的表现:

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力和自由(知识连接)公民的政

治权利和自由:第一:第二:第三:2.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知识连接)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第二:第三:第四:注意:㈠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㈡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请你判断并修正:(3分钟)1. XX年1月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产生,农民工的“政治性崛起”表明人民民主有物质保障()2. 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 3. 选举权就是

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权利

() 4. 国家制定的法律越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越

受限制()请你探究1:XX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五大

洲的21个城市,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被一些不和谐因素所干扰。高位截肢的残疾人金晶用残弱的身躯奋力保护。在旧金山华人自费租飞机拉了一个“西藏永远是

中国的一部分”的横幅,跟随这奥运圣火,令10多亿中华儿女心潮澎湃。中华儿女的行为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知识二:公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知识梳理错题再现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1.政治生活主要内容:(1)(2)(3)(4).2. 参与政治生活方式:(1)四种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或渠道:(3):原因理论原因:意义:公民而言: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表达意愿,维护自己合法利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热情,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34

卢梭的国家教育及公民教育

卢梭的国家教育、公民教育 卢梭在《爱弥儿》中实际上谈到的都是私人的家庭教育而非学校教育,尤其不是由国家设置和管理的公共学校教育。卢梭认为,培养公民对国家的整体道德认同感是关乎共同体成败的关键。 在1772年写的《关于波兰政府机构的几点设想》有关教育的一章中,卢梭表明了自己关于国家教育和公民教育的观点: 1.反对天主教会控制教育; 2.由国家制定教育制度,领导管理公共教育,考核校长和教师的工作; 3.公民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4.实施免费教育,或尽量降低收费标准,以保障贫苦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权; 5.共和国的教育目的是将儿童培养成爱国者,而培养波兰爱国者的教育由波兰人承担教师; 6.教育内容须以国家法律形式予以确定。 7.培养爱国的波兰人 公民教育思想的三大核心: 1.自然人教育思想: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协调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2.道德教育思想: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与与其政治哲学是密切相关的。他主张通过社会契约建立一个社会秩序良好的国家,这一切前提是培养良好品质的公民。 3.自由公民教育思想:主张国家主权至上,国家主权体现人们的意志。 “自由”是卢梭思想的核心概念。卢梭所强调的是一种理性的自由,并不是有欲望所主导的。他高度看重自由,呐喊出“人是生而自由的”时代强音。卢梭认为自由乃是人性的一个部分,他说:“放弃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卢梭把人的自由抬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卢梭认为教育是要培养忠诚的爱国者,爱国教育应从一个人诞生的时候开始,他主张从儿童能够阅读开始就看关于本国知识的书籍,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理解国家的物产,省区以及城市,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国家,学习本国历史法规,

高三政治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二)

高三政治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第二课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在国家机关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学习公民与国家的 关系。因为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反映到法律关系上就是公民的 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节讲我国公民和国家的关系。公民和 国家的关系是国家制度的具体内容,它体现为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第一框国家机构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说明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二框讲述了公 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因为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在讲述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第三框讲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 和义务。这是对权利与义务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又是对第一、二框的必然结论。这里要注意矛盾的对立统一。国家的权力 就成为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而公民的权利就成为国家的义务。 二、基本概念、观点 1、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我国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2、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 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3、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4、我们的国家以捍卫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为自己的根本使命。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5、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 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6、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应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 律平等的原则、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和 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重点、难点分析 1、正确理解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即选 举人民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举为 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即当选为人民代表的权利。它们是公 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因为: 在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用于人民,但具体到每个 公民本身,事实上不可能都能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任何 国家都是如此),因而,宪法赋予公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公民就可以通过选举挑选自己满意和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最 高权力机关,将自己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让渡给这些自己选 出的、能够代表自己意愿的代表,让他们代表自己行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由于我国宪法有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的规定,是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公民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关于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基本知识。⑴、识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自由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⑵、选举权是公民重要的政治权利,公民享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的监督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统一的。 2、能力目标:通过社会走访、调查或探究性学习等形式,逐步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理论联系实际,相关知识和实际的相互转换的能力。(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能力。(3)在探究现实社会国家机构以及国家与公民关系问题上的初步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过程目标:通过涉及诸多社会调查、资料收集、典型事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熟悉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各方面全方位的活动能力。 2、方法目标: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法,练习写作简单的调查研究报告,掌握基本的资料收集程序、途径和方法,学会辩证的、历史的、比较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情感目标:⑴、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观念,增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情感; 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2、态度目标:(1)、增强学生正确的民主权利与民主义务意识;(2)、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3)、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观念,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法制观念、义务观念,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 3、价值目标:明确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应具备国家观念和爱国的情感,应该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特别是要树立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观念,做一个奉献于社会的高素质公民。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1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1课时国家权力属于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序言 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内外条件,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每个公民都应该坚持宪法至上,认真学习宪法,坚决捍卫宪法。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引言 宪法是什么?毛泽东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那么,为什么说我们有尊严的生活要由宪法予以保障?为什么说国家权力的运行规则要由宪法作出规定? 第1节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第1课时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在我国,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怎样?我国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的这一地位的? 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有哪些?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2.宪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变题: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1)(2)(3)(4)]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变题: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是什么?)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特点和内容 项目说明 公民基本权利的特点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或分类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3.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主人责任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在我国,人民的地位怎样?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地位: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是什么?

公民与公民教育

公民与公民教育辨析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高德胜李松梅 近年来,公民教育又成了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之一,但对公民涵义的理解还存在诸多歧义,导致对要进行哪种公民教育并不明确。实际上,对公民起码可作民主公民、国民、公共人三种理解,相应的就有民主公民教育、国民教育、公共人培养等三种公民教育形态。既然如此,就不能笼统地倡导公民教育,而应有一个清醒的选择,并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独特道路。 近些年来,公民教育的呼声此起彼伏,表现在政府文件予以认可,学者研究给予论证,学校实践加以探索。但仔细斟酌,各人所用,词虽一个,所指却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公民概念,在我国没有文化传统根基,是一个地道的西方舶来语。即使在来源处的西方,“公民”这一词汇的歧义也很多,比如用词上“civic”与“civil”的细微差异,已经透露出理论渊源、背景、立场和价值预设的不同,而我们则一概以“公民”转译,恰好淹没了这种微妙而重要的差异。因此,在呼吁、倡导公民教育之前,很有必要静下心来想想:你说的公民是什么含义?你要进行的是哪种公民教育? 一、何谓公民? 诚如舒克所说,当代学术研究领域和教育实践领域对“公民”一词的使用非常宽泛,“差不多将它当作了一个空的容器,使用者们可以随意往里灌注他们自己的社会和政治理念”。[1]但仔细琢磨,无论里面装了什么理念,都脱不了政治权利人、国民资格、社会之公共人等三种模型。也就是说,我们起码可以区分出在三种不同意义上的公民概念。 1.民主公民 公民思想与实践的源头在古希腊。如果一个人只能臣服于他人或外在的机构,那他就是一个被统治的臣民;反之,一个人只是使别人臣服,那他就是统治者。这两种人其实都不是公民。只有在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亚里士多德语)时,他才是公民。因此,公民最古老的意义,其实就是政治上的自我治理。虽然经过历史的风尘,公民概念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不同时代的“颜色”,但这一核心意义仍然存在。正如史密斯所说,无论公民概念附丽再多其他因素,其核心意义依然是指在一个某种形式的民主政体下有权以某种方式参与政治的人。[2]只不过,“政治上的自我治理”已经转化为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体制及对这一体制的影响与参与。 因此,理解这一意义上的公民概念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统治(政治)的体制(公民产生、生存的政治条件),一个是参与这种体制的权利。克罗斯利认为,“公民身份仅存在于具有分化的、合理的政治体制的社会中”,[3]而这样的政治体制,在很多人那里,不言而喻就是指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多党竞争、司法独立、言论自由等制度。公民(参与)政治权利包括主动的影响政治运行的权利和免受政治压迫的权利。前者包括诸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组织参与政党、集会等,后者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及批评、反对政治决策等权利。马歇尔将这两项权利区别开来,将主动参与政治的权利视为“政治的要素”,将免受政治压迫的权利视为“公民的要素”(civil element),[4]影响甚广,实际上,这些要素反映的都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斯金纳认为,个人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能力(power)采取行动,一是不存在依附、不存在干涉、能够自我实现,[5]说法不同,其实表达的

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公民权利知识点

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公民权利知识点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P3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 第三课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①政治权利和自由,②人身自由,③社会经济权利,④文化教育权利,⑤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⑥对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等。 P33 1.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由宪法规定的。 P33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P34 3.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5.我国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出哪些规定?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P34 6.公民监督权的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

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P34 7.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P34 8.人身自由的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P35 9.人身自由的意义(作用):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0.人身自由的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1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或以其它方式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P36 1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规定: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高一政治教学案2----8 单元单元复习 知识一: 知识梳理 错题再现 一、国家性质是什么? ①最大特点和本质: ②民主的特点及表现人民民主专政 决③专政的对象和意义: 定④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二、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新关系的表现: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力和自由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二: 第三: 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二: 第三: 第四: 注意:㈠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㈡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请你判断并修正: XX年1月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产生,农民工的“政治性崛起”表明人民民主有物质保障 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权利 国家制定的法律越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越受限制请你探究1: XX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五大洲的21个城市,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被一些不和谐因素所干扰。高位截肢的残疾人金晶用残弱的身躯奋力保护。在旧金山华人自费租飞机拉了一个“x藏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横幅,跟随这奥运圣火,令10多亿中华儿女心潮澎湃。中华儿女的行为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知识二:公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知识梳理 错题再现 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2.参与政治生活方式:

四种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或渠道: 原因理论原因: 意义:公民而言: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表达意愿,维护自己合法利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热情,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社会、国家而言:社会和谐,国家安定,有利于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率,丰富民主形式,文明祥和的新社区创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 两者关系: 正确处理:第三: ①为什么? ②如何做?二、.中学生积极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请你判断并说明理由: 到烈士陵园扫墓,纪念革命先烈是我们参与民主实践的活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最根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青少年国家认同及其教育_困境与对策_郑航

总第 337 期 第4期 2015年7月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Serial No.337 No.4 当 代 青 年 研 究July ,2015 青少年国家认同及其教育:困境与对策 郑 航 颜小芳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摘 要] 国家认同是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体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之所在。总体而言,当 代青少年的国家认同程度高,但在国家认同及各个维度上存在着年龄、性别、民族、学校类型等方面的差 异。同时,青少年在国家认同上存在情与理、群与己、灌输与教化等多重问题及教育困境。进一步改革和 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基于理性的国家认同,注重涉身性,注重文化公民身份的建构, 重发挥情境的教化作用。 [关键词] 青少年;国家认同;公民身份;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 C9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789(2015)04-0005-08一、背景 国家认同是一国之民或因对所属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经验的共有和分享,或因对制度、法律、政策、领导人等公众权威的认可和接受,由此对国家所产生的归属感、忠诚感以及为之效忠和奉献的心理意识和行为倾向。国家认同是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体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之所在。在全球化时代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真实把握当代青少年国家认同的现状,深入剖析青少年国家认同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对于进一步改革和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当代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具有重大意义。 近20年来,国内关于国家认同及其教育的研究,在超越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传统范式中,借鉴当代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主要着眼于民族认同和公民认同下的理论思考,研究内容涉及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国家认同感的形成与培养、大学生和地域群体或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认同及教育诸方面。在有关国家认同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证研究方面,有的学者以研究爱国情感形成规律 [收稿日期] 2015-06-17[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国家认同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当代取向及实践模式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EA110035。 [作者简介]郑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原理、公民教育、学校德育改革;颜小芳,华 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原理。

法律在调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中的作用

法律在调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中的作用

法律在调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中的作用 国家权力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因为拥有一定的资源或者优势而得到的支配他人或者影响他人的力量,是一种保证集体组织系统中各单位履行有约束力的义务的普遍化能力。而权利则是指在社会中产生,并以一定社会承认为前提的,由其享有者自主享有的权能和利益,权利是在人与人相对存在的社会状态中存在的,也总是以一定的社会承认作为前提。 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具有一致性。首先,表现为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权利,在原始时代人们已经有了原始的权利,而国家权力的情形则不相同,在最初不存在权力,后来由于人的认识发展和社会的逐步形成,一些社会公共事务需要一定的人来担任和管理,当初行使这种权力的主体是全体氏族成员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委托的氏族首领,他享有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力量,这就是最初的权力。其次国家权力是为了维护公民权利而产生的,在私有制社会产生全力和义务出现以后,权利经常会遭到侵犯,这时便需要产生一种公共权力来维持社会秩序,这就是国家权力的雏形。最后,公民权利优于国家权力,由于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权利,也由于权力的目的在于维护和实现权利,因此相对于公民权利国家权力就是手段和工具,否则便是对权力的反动和对权利的否定。 然而,由于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和人类利益的逐步发展,国家权力的主动性便使它具有情势的变动的潜在本性,国家权力的支配性表现为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它可以要求人们作出某种行为,包括允许人

们做什么,要求人们做什么和禁止人们做什么,而且任何权力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以相应的服从的存在作为条件。因此,在国家权力触角所及的领域,如果放任其肆无忌惮,便会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公民权利,这便与国家权力的人民性背道而驰,国家权力的人民性是指国家权力是人民权利或者说人民权利的产物,来自于人民的让渡和人民的授权,这也就是主权在民的体现,人民的权利高于国家权力,任何国家权力都必须最终归结到对人民负责上来,至少在应然的意义上应当如此。权力的人民性决定了权力必须收到人民意志的法律约束。当权力的人民性和权力的支配性即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发生冲突时,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权利呢?就必须发挥法律的作用。法律是社会利益的调整器,能够以其特有的强制力和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实现对各种互相冲突、摩擦甚至对立的利益关系进行筛选、评价和平衡,以最小的成本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合理性原则在我国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已成为通说,它是基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而提出的,是指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不仅要合法而且应当合理、客观、公正。合理性原则产生的原因是基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和广泛适用。从形式上看,行政主体基于法定范围内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所产生的自由裁量行为都是合法行为,即使在客观上背离了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不良后果也仅属于不当的行为,不产生违法的问题;但同时又应当注意到,严重不当的行政行为也会给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正因为如此,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同样必须受到法律的控制,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不仅应当合法,而且应

公民教育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公民教育简介 第一节西欧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 西欧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近代以来,它曾长期居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因此,西欧文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在整个世界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西欧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可以说传统丰厚。历史证明,各个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遗余力地把本阶级的政治思想及价值观念,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灌输给社会成员,创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以及诸多有效的方式、方法、渠道和途径。 一、古代西欧的思想政治教育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上溯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8-前4世纪的古代希腊。这是有文字记载的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开端。古代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历经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世纪,为后世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石。 1、古希腊时期 众所周知,古希腊是西欧文明的发祥地。史料表明,在当时形成的许多奴隶制城邦国家内,奴隶主阶级都以自己的方式开展着思想政治教育。在几个最强大的国家里,奴隶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这里我们将只讨论斯巴达和雅典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斯巴达是一个军事贵族专政的国家,出于对内镇压奴隶暴动和对外争夺地区霸权的双重目的,它在统治阶级范围内统一实施“战士教育”。斯巴达人独有的教育制度和生活方式只有一个目的,即培养合格的、能够献身国家的公民和军人。由于斯巴达公民都是职业军人,所以,他们把对军人的要求诉诸团结、服从、尚武、吃苦、禁欲、牺牲精神,贯彻到公民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斯巴达,(1)所有7~30岁的贵族子弟都被组织起来,按年龄编进若干层次的训练团(一种半军营、半学校性质的机构),由国家委任的官员负责把他们培养成“真正的战士”。战士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军事体育训练,它还包括严格的政治道德灌输。为此,负责战士教育的官员经常向青少年讲解奴隶制国家的政治、法律、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生活准则,并让他们直接参加各项实际活动,如祭神、竞技、执政者的就职庆典等仪式,以巩固学习的成果。(2)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国王和长老,还亲自找青少年进行“政治道德谈话”,要求他们能迅速而准确地答出某人是好公民还是坏公民,某事是好事还是坏事,否则就给予惩罚。(3)诗歌艺术的全部价值几乎就在于灌输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思想感情。斯巴达的“战士教育”在实现公民内部统一和培养优秀军人方面确实获得了巨大成功。它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全文)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全文) 联合国大会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十六日第2200A(XXI)号决议通过并开放给各国签字、批准和加入 生效:按照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於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生效。 序言 本公约缔约各国, 考虑到,按照联合国宪章所宣布的原则,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确认这些权利是源於人身的固有尊严,确认,按照世界人权宣言,只有在创造了使人人可以享有其公民和政治权利,正如享有其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一样的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自由人类享有公民及政治自由和免於恐惧和匮乏的自由的理想,考虑到各国根据联合国宪章负有义务促进对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普遍尊重和遵行,认识到个人对其他个人和对他所属的社会负有义务,应为促进和遵行本公约所承认的权利而努力,兹同意下述各条: 第一部分 第一条 一、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他们凭这种权利自由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并自由谋求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二、所有人民得为他们自己的目的自由处置他们的天然财富和资源,而不损害根据基於互利原则的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法而产生的任何义务。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剥夺一个人民自己的生存手段。 三、本公约缔约各国,包括那些负责管理非自治领土和托管领土的国家,应在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条件下,促进自决权的实现,并尊重这种权利。 第二部分 第二条 一、本公约每一缔约国承担尊重和保证在其领土内和受其管辖的一切个人享有本公约所承认的权利,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区别。 二、凡未经现行立法或其他措施予以规定者,本公约每一缔约国承担按照其宪法程序和本公约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步骤,以采纳为实施本公约所承认的权利所需的立法或其他措施。 三、本公约每一缔约国承担: (甲)保证任何一个被侵犯了本公约所承认的权利或自由的人,能得到有效的补救,尽管此种侵犯是以官方资格行事的人所为: (乙)保证任何要求此种补救的人能由合格的司法、行政或立法当局或由国家法律制度规定的任何其他合格当局断定其在这方面的权利;并发展司法补救的可能性;

国家认同与公民身份的生成场域_学校教育的衍生功能

2008年第6期第19卷总第89期   民族教育研究 Journal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for E thnic M inorities N o.6,2008 V ol.19G eneral N o.89 [收稿日期] 2008-05-12 [作者简介] 祁进玉(1970-),男(土族),青海互助人,博士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西北师 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群体认同与文化研究、教育人类学等。 ?民族教育理论与教育政策研究? 国家认同与公民身份的生成场域: 学校教育的衍生功能 祁进玉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 多民族国家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要求地方性知识和国家整体观念的结合培养,兼顾民族地区 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现状,并进行民族历史教育,树立民族整体观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以及强化公民意识和国民身份认同。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公民身份; 文化再生产; 衍生性; 多元一体 [中图分类号]G 402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178(2008)06-0038-0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越来越显示出 其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长期的教育效果能够促进社会变迁。从政治方面看,任何一个国家都在运用教育的力量完成其政治功能,实现其社会目的。本文主要结合我国民族地区现行学校教育中“公民教育”的实践,阐述学校公民教育实践与培育“国民身份认同”和公民意识的关系及其架构。 一、多元文化教育与文化再生产 美国的学校教育特别强调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学校文化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体,而是以美国生活方式的学习和民族意识的形成为重点。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更重要的努力是使移民及其后裔同化并融入美国社会和文化。而被同化的衡量尺度包括语言、教育、职业收入、公民身份、通婚及对美国的认同,教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彼得?塞林斯所说的“美国化同化”原则,移民要承认英语为全国语言而加以接受,信仰“美国信念”的原则,为自己的美国身份而自豪,遵从“新 教伦理”。而美国的教育系统“在霍瑞斯?曼直到约翰?杜威的几代教育家指导下进行了成功的改革”;“在外来移民及其带来的社会变化使社会日趋多样化的形式下,这些教育家强调教育是建立 统一社会的重要工具”。[1](P113) 全球化时代,教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突出表现在:教育迅速普及化,高等教育由精英式向大众化转变,教育资源的多渠道、多途径趋向,教育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指标,教育也是引起传统经济结构性变化的条件。同时,在文化领域,教育的作用更加重要而不可或缺,教育对文化的传承、理解、应用和发展作用非同一般,而且能提升、创造和扬弃文化。通过教育活动所培养的继承人或其产品,从间接作用而言,教育对社会文化有着再生产的重要功能。在涉及中国教育的现实状况及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维度,考察教育对民族(nation )或族群(ethnic group )认同意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观,以及公民教育实践等问题时,对教育的概念必须稍作界定。马戎教授认为,在具体讨论少数民族 — 83—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权利》知识点复习(20200608165818)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权利》知识点 复习 第三课公民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 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及具体内容包括: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 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 的基础。 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监督权: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 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 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十八周岁;未被剥夺政治 权利。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身自由的含义及地位 含义: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 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地位:人身自由 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 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内容: 人身自由不收侵犯: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 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 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 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人格尊严不 受侵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 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 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 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 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人格尊严权内容

公民素质与公民教育

公民素质与公民教育 肖梦瑶 (摘要)公民教育是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追寻。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要求社会成员根除传统的血缘伦理,等级身份和特权思想,树立公平与效率、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等新观念,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公民素质的提高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民素质,公民教育,现代化加强公民意识培养是当前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关注的话题,所以,不少国家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计划中,都把公民教育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在呼唤全社会关注公民教育问题。 一、公民素质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正视的重要国情 公民是民主法治建设的主体,没有自由平等的公民,就没有民主法治的国家?每个公民只有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责任和使命,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获得健康的文化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李慎之指出:“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一百年来成就不大,以致被称为‘九死一生的中国现代化’?第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国始终没有能培养出够格的现代化的公民” ①笔者十分认同他的观点,深深感到我国民主制度的建构与教育所塑造的公民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觉得,在我国推行民主政治,最大的困难和问题在于缺乏合格的主体条件,这是因为,无论民主政治还是法治建设都需要合格的现代公民作为其最大的参与主体?在我国进行民主法治建设,必须正视我们有一个“臣民意识”极为浓厚,公民意识极为欠缺的国情。 首先,我国古老的文化缺乏这方面的传统,与小农经济相适应,中国很早就形成了以宗法关系为纽带,家国同构的社会范式,“比国君为大宗子,称地方官为父母,视一国如一大家庭。所以说,‘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长,慈者所以事众’;而为政则在乎‘如保赤子’自古相传,二三千年一直是这样”?②在这种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下,公民不仅没有行使自己正当权利的机会,而且民主权利意识也极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关于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基本知识。 ⑴、识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自由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⑵、选举权是公民重要的政治权利,公民享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的监督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统一的。 2、能力目标: 通过社会走访、调查或探究性学习等形式,逐步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理论联系实际,相关知识和实际的相互转换的能力。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能力。 (3)在探究现实社会国家机构以及国家与公民关系问题上的初步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

通过涉及诸多社会调查、资料收集、典型事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熟悉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各方面全方位的活动能力。 2、方法目标: 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法,练习写作简单的调查研究报告,掌握基本的资料收集程序、途径和方法,学会辩证的、历史的、比较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情感目标: ⑴、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观念,增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情感; 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2、态度目标: (1)、增强学生正确的民主权利与民主义务意识; (2)、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 (3)、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观念,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法制观念、义务观念,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 3、价值目标: 明确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应具备国家观念和爱国的情感,应该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特别是要树立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和

美国公民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浅谈美国公民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公民教育在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和促进美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的公民教育中很少有强迫和灌输而注重推理和引导,其教育模式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特点。我国几十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任存在着许多问题,因而充分认识美国的公民教育, 借鉴其中的合理成分, 可以为我们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关键词:美国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启示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所特有的概念。美国学校和社会虽然没有明确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美国政府、美国社会到美国学校,都十分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美国一般把“思想政治教育”称为“公民教育”, 其实质等同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美国通过公民教育、爱国教育、道德教育、宗教信仰、历史教育等,使美国人的公民意识不断增强。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的大国,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对美国公民教育的研究,我们可以和本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区别,借鉴其精华,去除其糟粕。第一、美国公民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美国公民教育,是指美国国家的一种教育形式,是美国所有的合法公民有权享有的一种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权利,具有目的的隐蔽性、内容的渗透性和方式的实践性等显著特征。公民教育是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美国公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公民教育是指一个美国采取多元的途径,培养国民具有效忠国家的意识,获得有效参与公民生活必需的知识、态度和技能,进而发挥其责任心和荣誉感,成为良好的公民。狭义的公民教育,是指美国各级学校中强化与公民教育相关课程,以及训育活动等;在美国庞大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很难看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字眼,因为自美国成立以来,从社会到政府再到学校,一直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公民教育”。美国公民教育注重培养有积极性、有影响力的公民。然而,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意识形态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都不尽相同,但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上都是一致的,即服务于不同阶级、组织的统治者。纵观美国的公民教育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其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实施方式等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虽然与政治认同有相似之处,但是不是同义重复。文化认同,尤其是对外来文化价值的认同,足以瓦解一国的政治制度,一民族的凝聚力;反之,本国人 民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既是该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力量,又 使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华文化辞典中把文化认同的解释 为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即指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新文化或群外 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经过认同后 的新文化或异文化因素将被接受、传播。文化认同表现在:地理位置,性别,种族,历史,国籍,性别取向,宗教信仰和种族划分等.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精神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 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科学地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涵 ,研究它对海内 外所有中华儿女的影响,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进程 ,促进世界和 平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根,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 社会生活实践中 ,在各民族之间不断的交融与碰撞中 ,逐渐形成了以天下一统 的国家观 ,人伦和谐的社会观,兼容并蓄的文化观 ,勤俭耐劳的生活观等为主要特征的中华优秀传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心灵支撑和强大的内在动力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代以来 ,在中华民族不断探索 ,寻求独立的实践中,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 ,英勇抗敌的奋斗中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爱乡,维护统一的民族精神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人生理念等 ,更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文 化所蕴涵的民族精神 ,民族品质 ,民族美德 ,对今天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 ,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等 ,也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增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 , 感召力和凝聚力 , 从而在世界人民心中产生更深的共鸣 ,激发他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更深的热爱之情 .我们要通过弘扬,传播中华文化 , 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促进有利于华人华侨生存和发展的

怎样理解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怎样理解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伴随着我国法制化的加快发展,如何在新的基础上处理好国家和公民的关系逐渐变得重要起来。两者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成功与否,甚至是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振兴的关键。本文就是针这个问题展开的。 谈到这个问题,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高中课本上关于两者关系的叙述,。现摘录如下: (1)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反映在法律上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从公民的权利来看:第一: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具体表现在国家权力机关由公民选举产生、公民对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监督权、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二,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具体表现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政治自由和监督权。国家保证人民的主人地位,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从公民的义务来看,我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2)我国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关系具体要求是:第一,从国家方面看,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和其他权利。其主要表现在: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权利和制裁惩罚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第二,从公民方面看,我国公民应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第三,从公民

与国家双方来看,都应坚持以下三原则,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我国公民与国家之所以能形成和谐统一关系,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民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总结上面的的意思就是:我国公民拥有广泛的权利还有必须履行的义务;而国家必须保护广大公民的权利。只有两者各司其职,才能达到公民与国家关系真正的和谐统一。 下面让我们观察一下现实中的关系真的处理的这样好吗?? 首先从公民的最基本权利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来看。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凡年龄满18周岁者都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依法剥夺政治权利者除外),但是公民的这个权利的行使不容乐观。据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报导,南方某工厂在进行人民代表选举时,只进行了选民登记,经过广泛的、酝酿提出两名候选人的名单。在投票那天,没有按照选举法的规定,让工人自愿投票,而是由工厂的一位工作人员,根据厂领导的旨意代为投票。这就是一起明目张胆的侵犯公民权利的案件,公民的权利如果经常被侵犯,他们就会形成一种惯性即官老爷就是发,维权也没用。如果这种思想蔓延下去,后果的严重性史不言而喻的。 近年来比较热的强拆事件,食品安全事件无一不表现出国家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不作为。生民健康权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如果的不到保障,就更别提其他的权利了。官老爷们的法治思想还停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