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地理学1

旅游地理学1

旅游地理学1
旅游地理学1

城市旅游开发

——以成都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与传播为例

【摘要】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城市总体旅游条件和服务的看法、评价和印象,有助于目的地城市在旅游市场中的推广。对于旅游资源多元化的城市来说,旅游形象应该体现其特色,而不能是不便于旅游者理解和联想的笼统抽象的旅游形象。以拥有多元化旅游资源的成都市为例按照从资源调查和分析到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思路,分析了这一定原则和方法,将成都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为:古蜀天府,休闲之都。

【关键词】城市旅游形象策划传播

都市,作为一定地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通讯中心,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频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市旅游无论从内容、形式、功能或其它各个方面来讲,都是一种综合性极强、变动性较快的旅游活动。都市旅游吸引要素及客源市场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发展性,更加要求以动态的观点,对旅游者与旅游地的动态发展有一个较准确的把握,进而提炼出鲜明、高效的都市旅游形象。纵观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大都市,无不适时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形象,如巴黎的“浪漫之都.时装之都”、香港的“魅力香港,万象之都”、“动感之都,购物天堂”等等。而成都,被誉为“古蜀天府,休闲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准确、合理地进行旅游形象定位迫在眉睫。

一、成都市现有旅游形象分析

成都市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绮丽,种类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呈现出多元化。一是人文景观多。全市现有人文景观172处,并且类型多、规模大、分布广、价值高。二是自然景观全。成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景、水景俱全。除此之外,成都民俗活动丰富:有成都灯会、成都花会、望丛歌会、新津龙舟会、新都桂花会、彭州牡丹会、龙泉桃花会、都

江堰放水节、正月初一游武侯祠、游草堂赛诗;现代节庆活动有定期与不定期举办的美食节、新春购物节、糖酒会、车展以及承办的各种级别的交易会、博览会和文化节等。

(一) 特色资源

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这在世人中早已耳熟能详,古蜀文化底蕴深厚,成都是古蜀人活动的中心,以船棺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了解,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并且拥有世界遗产都江堰一青城山、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等高品位的历史人文古迹。另一方面休闲资源丰富,成都气候条件不论从湿度、紫外线强度还是空气清洁度、环境舒适度等都最适合人们居住。近年来曾获“中国最具风情城市”、“中阁最幸福城市”、“全国十大宜居城市”、“西部最佳商业城市”等称赏佳评,并得到过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富足和悠闲成为千百年来根植于这座城市的禀性。丰厚的地方物产、300余种特色小吃、3 000多家茶馆和茶楼以及随处可见的麻将娱乐场景,为这座休闲名城进行着最生动的诠释。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概括起来成都的特色旅游广是历史,二休闲旅游资源。

(二) 竞争城市

成都城市旅游打“历史”和“休闲”两张牌其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分别是西安和杭州。西安是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有着“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其历史感优于成都。而与杭州的竞争则体现在休闲旅游资源上。2006年,世界休闲度假大会在杭州举行,不但大大提高了其知名度,还吸引了不少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口号也叫响于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继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后,2006年10月20 13杭州市和世界休闲组织正式签订备忘录,继续承办第二届世界休闲博览会,这无疑是对杭州“东方休闲之都”旅游形象再次肯定与推广。同时在游客认知度中,杭州“休闲”在游客的感知中褒义度高于成都“休闲”,倾向认为杭州“休闲”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人休闲”。

二、成都市旅游形象定位——“古蜀天府,休闲之都”

近年来,成都在旅游形象定位上的摇摆不定,已成为困扰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以多元分析的观点来分析以往定位形象的不足厦成因,综合成都城市个性、游客奉底

感知形象、形象替代与叠加、形象演进态势等,将成都概括为“富丽天府都,百味体闲城”的总体形象定位。

(一)“古蜀天府”

体现了成都深厚的历史底蕴、地域文化特色,体现了成都从历史到现在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古蜀”二字更是古色古香,充满神秘感,引人遐想。把神秘蜀文化作为成都旅游景观串联的金线,是能引起海内外游客恒久不衰的探究兴趣和保持其恒久不衰的神秘魅力的。

(二)“体闲之都”

把成都的休闲旅游资源概括得很好。一方面,休闲的确是成都独特的得天独厚的城市特征。同时休闲本身迎合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也是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反映了成都人“爱耍”,成都人“会耍”的精髓、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享受生活的人生哲理。虽然“休闲之都”的定位与杭州雷同,但是二者所承载的是不同的休闲文化。杭州的休闲文化可以说是充满小资情调,而成都的更加平民化。两座城市可以联合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场谁才是中国第一休闲城市的大论战,不管结果如何,都能增加两个城市的曝光率,虽然杭州已经抢先定位“休闲之都”,但成都有自己休闲优势:美食、美女、低消费、不排外、对休闲本真状态的自由表达。

三、成都市旅游形象的传播

对成都市的旅游形象做了透彻的分析,并据此做出“古蜀天府,休闲之都”的旅游城市定位。那么如何传播这一旅游形象呢?

在重视视觉形象、城市文化、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城市旅游形象的建设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塑造良好的视觉形象

1.塑造良好的视觉形象要设计具有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如悉尼的海上歌剧院、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已完整地传播其城市形象。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城市景观

建设大都具有不可逆性,要搞好规划设计,避免各自为阵,重复建设。建设的同时也要做好城市文化古迹的保护。要注意搞好城市周边入口如火车站、机场、高速路人口等第一视觉印象区的建设。

2.搞好城市旅游形象的建设,还要注重市民的行为视觉形象。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的言谈举止、素质高低体现着城市的精神,影响着游客的感受和记忆。如果说城市标志性景观是城市形象的硬资源,那么市民的行为视觉形象则是其软资源。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市民言谈举止文明得体,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对待游客热情有加,才能让游客带着对旅游地的温馨回忆满意而归,从而成功地传播城市良好的旅游形象。

3.展现城市的旅游视觉形象还要注重选择特定的时机,以一定的形式突出形象的文化内涵。如成都王建墓在夜晚增设了品茗观古蜀歌舞的节庆活动,武候祠开展了传统的放河灯、祭祀关公(关羽)的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不少游客,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成都作为古蜀都城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旅游形象建设与城市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城市的旅游形象建设除了与城市经济增长有直接关联外,还与城市的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相互作用。城市旅游形象建设能够带动城市的文化开发,挖掘城市古老的文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同时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社会文化心理,是城市旅游形象的内核,关系到旅游形象的文化内涵和品味。

综上所述,对于成都这样一座集厚重历史与现代潮流、传统旅游资源与多彩都市景观、旅游集散地与旅游目的地于一体的城市来说,对其旅游形象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做出适合其发展的旅游形象定位,更辅以正确的传播,一定能有力地促进成都旅游发展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l】贾志明.兰州市旅游形象的定位【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3):73—74.【2】李智,谢元鲁.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战略研究【J】."-3代旅游,2009,(11):22—60.【3】银元,李晓琴.基于城市文脉现实载体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住——以成都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9,(11):91—95

【4】6刘德谦.成都旅游的发展定位与形象定位【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报,2004:46-49.【5】毛长义.成都旅游形象重新定住探讨——以多元分析的观点【J】.商业研究,2007,

(9):210—213.

【6】李小波,袁霜凌.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三元论一以成都为例【J】.四川示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5—68

旅游地理学讲义

《旅游地理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讲述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关于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属性的问题,分别是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通过讲述,学生对该门课程要有初步认识,尤其对该课程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解,为以后有针对性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本章重点是第二节,即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计划用三个课时。 §1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它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1、几个基本的概念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务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扣除的时间是必需的,也是极具弹性的。重点是要理解三个问题: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关于闲暇与休闲的增长和休闲的障碍。 游憩(Recreation):关键在于这种活动是否达到游憩的目的。 旅游(Tourism):关于旅游与游憩的关系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旅游地理学:各国学者出发点不一样,其看法也不一样。 本书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解:从旅游的本质属性出发探讨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K.G.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R.M.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他和S.B.詹姆斯﹑A.S.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40年代E.艾塞林﹑G.F.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H.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 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1964年﹐加拿大

中国旅游地理

简述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摘要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旅游地理学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进展和旅游地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文章最后总结了旅游地理学发展的成功经验,认为地理学的旅游应用拓展,既推动了旅游地理学这门新分支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也将促进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进展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它从一开始出现就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旅游研究的中坚力量,使地理学这门古老科学又找到了一个新生长点,并在促进旅游业这个全球最大的产业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这一学科的全面回顾,对我国地理科学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1.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朴素的旅游地理记述见诸于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之中。此外,我国独有的方志,总数不下万余种十万余卷,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古典旅游地理知识文库。本世纪以来,也有一些地理学家对自然风景区的成因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张其昀(1934)的《浙江风景区之比较观》,任美锷(1940)的《自然风景与地质构造》10。但是旅游地理学在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产生出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地理学大变革的背景下才出现的,随即得到了超常发展,其研究理论日趋深化和成熟起来,成为地理学中瞩目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当前大量的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就是以旅游地理学为基础的。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走过了一条实践-理论-再实践-提高和完善理论的道路,其历程可大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初创阶段(1979-1985年),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入系统研究的标志是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在高校中,北京大学地理系在投入部分力量转入开展与旅游地理有关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方面是起步最早者。此后,不少学者发挥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旅游开发实践相结合,使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其中郭来喜、陈传康作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开拓者,同时也是最富成效的实践者,大大推动了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郭来喜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总结、介绍了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陈传康则最早对风景及构景、建筑与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做了阐述。北京旅游学院编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观赏》(1981)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印的《旅游地理文集》(1982)是我国最早的两部有关旅游地理学的文集。由郭来喜等编写、北京旅游学院印行的《中国旅游地理讲义》(1981)则是

旅游地理学 期末 复习

第一章 一.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 ①“旅游主体”论:皮尔斯(供给需求的空间模式、旅游空间模式、客源地、目的地、旅游通道) ②“旅游客体”论:郭来喜(旅游地起因、旅游者的地域分布、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③地理学者将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 ④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二.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简析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行为规律 3、旅游需求预测 4、旅游通道 5、旅游资源评价 6、旅游地演化规划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7、旅游环境容量 8、社区旅游 9、新兴旅游 10、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1、旅游规划 第二章 一、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三个阶段学说) 1. 1979-1989:【理想主义阶段】:具有“学术启蒙”作用。 ——以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国家重新重视科学发展等为时代背景,旅游地理学在老一辈地理学家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发展不足,具有鲜明的自由探索的理想主义色彩,尽管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不成熟,具有“学术启蒙”作用。研究框架-关注国外研究-教书育人-注重社会实践-加强合作等方面。特征和意义:稚嫩阶段,成果范式不规范,但“求知”和自由探索精神难得可贵。 2.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为背景,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 ——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为背景,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理论,形成过分关注现实社会的现实主义价值取向。旅游规划主力军-学科学术意识下降-视野狭窄国际关注度不足-学术贡献不够。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研究取向是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国外差距更大,但也不能忽视其学科建设的影响。

旅游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与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作的安排。 3、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引起的,各自吸引力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4.旅游心理容量:这是需求方面唯一的一个容量概念,它是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即旅游者于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也称感知容量 6、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7、旅游决策: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反感或旅游计划,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 8、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10、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二、简答 1、RBD与CBD的关系。 答RBD是相对CBD提出来的,所不同的是,(1)在区位选择上,CBD通常由商业的重要性、土地价格、可进入性和经济地租的相互作用决定,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段,而RBD的区位则常常决定于自然的或历史的景点;(2分)(2)在形态上,相对于CBD是城市零售设施高度集中的区域,大部分的RBD都是呈长条形的,以步行街形式设计(2分)(3)在功能上,RBD是从CBD的功能分化出来的,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2分) 2、旅游需求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收入和闲暇、职业和教育水平、资源和交通、价格和汇率。 3、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 答:(1)旅游空间行为是人们在地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旅游空间行为以决策行为为基础,空间行为中的许多特征是由决策行为的原则所决定的 2)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力图采用环状路线。 (3)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旅行线路影响旅游效果 4.旅游业的经济特征。 (1)旅游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 (2)旅游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 (3)旅游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旅游产品不能贮存,但旅游需求的季节波动又非常大,旅游需求受外部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难以比较,旅游对于价格和收入的弹性很大。

旅游地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达某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游客:指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国),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感知环境:收集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2.最大效益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3.旅游偏好:年龄、职业、教育三方面去研究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著)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6.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7.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8. 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9. 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 10.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工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业。 11. 共性大,个性强是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12. 娱乐购物属于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 13.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高峰指数等于0。 14.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15.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类型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选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16.偶发性饱和与超载常是由于旅游地或其他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 17. 旅游区的特性有系统性、层次性、地域性和优化性。 18.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19.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定性模型的代表是特尔菲法。 20. 中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21. 游览观光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 22.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的时间分配越均匀。 (二)名词解释以及关系 1.闲暇和游憩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需要和旅游需求关系 旅游需要: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渴求或欲望,它是旅游者的一种潜在需求,即旅游者自身感到缺少某种东西,又期望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

旅游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标志着中国旅游地理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开始。 在讲当前热点之前,先简单说一下过去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根据有关学者对1998—2004年期间的论文进行统计梳理,发现期间我国旅游地理学者们的精力主要集中于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这一方面的论文比重占了42.16 %;另外关于旅游市场、旅游者行为、旅游影响、综述、旅游环境等内容的研究也有所增长,其他内容的研究则处于低迷状态。 根据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8-2009年核心期刊范围内以“旅游”和“旅游地理”为关键词模糊检索以及对《旅游管理》、《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2009年的论文进行梳理总结,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是旅游地理当前的热点问题: 热点之一:产业融合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一个热点,同时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其中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众多旅游学者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课题。 创意产业目前在国外是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旅游业作为以满足人们愉悦需求为根本目的的时尚产业,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宣传促销,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创意产业结合,积极探索两者融合的途径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文化创意植入到旅游业中,用文化创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创意产业如何迅速与旅游融合发展,可以从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项目策划与旅游营销等几个角度切入:旅游商品开发(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旅游项目策划(主题公园)、旅游营销(节庆营销、影视营销——青岛啤酒节、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似水年华乌镇、印象)等。 总结: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论是对于旅游产业还是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作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结晶的创意旅游将是未来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对创意旅游的开发和研究,理所当然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关注的热点。 在这种产业融合中,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也是最近研究比较多的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做详细阐述,大家可以看看钱静的《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这篇论文。 热点之二: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即旅游环保问题(生态旅游、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人类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客观规律的无知与违背,致使许多景区生态环境恶化,加之缺乏科学有力的经营管理,人为地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十分严重,形势严峻,所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急需解决。于是很多旅游学者都开始关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但从近年来的论文研究方向上看,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以及分析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策略,这些文章或泛泛而谈或集合具体景区加以解

旅游地理学单选

旅游地理学 一、单项选择 1、(B)是岩溶地貌研究的鼻祖。 A.汤显祖B.郦道元C.司马迁D.徐霞客 2、在海岸堆积地貌中,最适于海浴的地貌是(A )海岸地貌。 A.砂砾质B.淤泥质C.生物D.海岩侵蚀 3、(D)是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否产生的制约条件。 A.综合性B.互补性C.可进入性D.替代性 4、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C)。 A.滇池B.鄱阳湖C.青海湖D.洪泽湖 5、(D)是最活跃、最生动同时也是陆地上最壮观的水景。 A.河流B.涌泉C.海洋D.瀑布 6、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目的是(D )。 A.旅游B.观赏C.科研D.保护珍稀物种 7、有“海天佛国”之称的旅游名山是(B )。 A.五台山B.普陀山C.九华山D.武夷山 8、我国日落景观的最佳观景点是(C)。 A.峨嵋金顶B.普陀山海滨C.庐山天池亭D.泰山日观峰 9、文物古迹维修应遵循( D )原则。 A.修葺一新B.经费节省C.现代美学D.修旧如故 10、西汉重臣陵墓中,以( C )墓石雕最负盛名。(13) A:萧何B:韩信C:霍去病D:魏征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至5个答案正确,请选出字母,并将其填在题干的后面的括号内) 1、文化地理环境由(ACD)组成。 A.物质基础要素B.自然基础要素C.精神文化要素 D.物质文化要素E.民族传统要素 2、旅游决策的最大效益原则主要表现在(BE)。 A.最大的经济效益B.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C.最大的旅游时间比 D.最大的精神享受E.最大的信息获取量或最高的满意度 3、旅游资源从其产生或属性角度,可分为(AB) A.人文旅游资源B.自然旅游资源C.地貌旅游资源 D.古建筑旅游资源E.海洋旅游资源 4、我国修筑长城高峰期依次为(BCD )。 A.西周 B.汉代 C.秦朝 D.明朝 E.春秋 5、目前各国旅游业中所利用的特种交通工具类型大致可分为(ABCE )。 A.原始型特种交通工具B.现代型特种交通工具 C.仿古型特种交通工具D.豪华型特种交通工具 E.民俗型特种交通工具 第一章 一、选择题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国外学科发展史 中国的 1978—1989:理想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自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 ?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不足 ?教书育人,提携后生,传播思想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 ?建立组织,加强合作 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 ?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身而言,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 ?但是从研究的影响力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 ?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 ?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 ?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足 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 ?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气,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地理学实用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研究选题的狭窄,理论研究的忽视,以规划代替学术、以社会实践代替学术贡献的评价模式等是现实主义研究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这种研究取向阻碍了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使学科的中外差距和差异更加明显 1999至今: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重新显示出对建构理论的重视 ?跨学科研究增多,研究领域获得较大拓展 ?国际交流增多,研究规范得到重视 ?学科获得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增强,对研究者的吸引力加大 理性回归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其一,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得益于知识分子内省后的自我选择,是对现实洞察后的冷静思考以及对理想追求的践行。其二,当前正在进行的理性回归并不彻底,且十分脆弱,是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理性回归 ?意义:功利主义的盛行和理想主义的缺失,是阻碍当今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升中国的科学原创能力,培养顶尖的科学人才,需要理想主义的价值理念做支撑 2、从学科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

中国旅游地理学200310

浙江省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 课程代码:0019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2分) 1.根据心理学家罗伯特·麦金什的分类方式,下列哪种旅游活动属于交际动机?( ) A。高尔夫球运动 B.宗教旅游 C.民俗旅游 D.公务旅游 2.云南的路南石林属于下列哪种地貌景观?( ) A。花岗岩地貌景观 B。丹霞地貌景观 C.喀斯特地貌景观 D。流纹岩地貌景观 3.在下列湖泊成因中,五大连池属于下列哪一种类?() A。冰蚀湖 B。构造湖 C。堰塞湖 D.风蚀湖 4.下列哪个古都前后是11个朝代的都城,时间上长达1000余年?( )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 5.就单一陵墓而言,下列哪座陵墓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 A。秦始皇陵 B.乾陵 C.十三陵 D.马王堆汉墓 6。下列哪种美能激励人们不畏艰险,成为奋力拼搏的重要动力?( ) A.秀 B.幽 C。雄 D。险 7.下列关于台湾省旅游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台中是台湾佛教文化中心 B。日月潭为台湾第一大天然湖 C.高雄是一个港口城市 D.故宫博物院坐落在台中游览区 8.下列哪个风景名胜区被列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 ) A.四川黄龙风景名胜区 B。安徽黄山风景名胜区 C。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D。重庆大足石刻 9.“泥人张”彩塑产地为( )。 A.苏州 B.天津 C。北京 D.上海 10。下列哪座寺院是我国营建的第一座庙宇?() A。灵隐寺 B.开元寺 1 / 1

C。白马寺 D.金山寺 11.下列哪种茶是乌龙茶?( ) A.信阳毛尖茶 B。武夷岩茶 C.顾渚紫笋茶 D.四川蒙项茶 12.下列关于国内旅游客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旅游者人次数构成以城镇居民为主 B。旅游目的地以中短程为主 C。出游时间波动不大 D。游览1座城市占比例较大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选对一个选项得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两个国家是我国入境旅游洲际一级市场.( )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韩国 E。泰国 2。我国中纬度的中山和低山的旅游价值主要是()。 A。开展观光旅游 B.开展冬季滑雪旅游 C。开展登山探险旅游 D.开展休(疗)养旅游 E.开展冰雪观光旅游 3.根据罗惠斌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下列哪两类要素属于生态环境的评价范围.( ) A.水文 B。植物 C。地形 D。动物 E.气象 4.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了旅游业内部的结构改变 B.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是一个跨行业的信息系统 C。目的地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是旅游者 D.目的地信息系统主要由旅游企业创建和实施 E.目的地信息系统的应用能提高目的地的竞争能力 5。在下列区域的开发建设中,哪两类土地的开发强度较高。( ) A。旅游度假区 B。自然保护区 C。风景名胜区 D.人造景区 E.生态旅游区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5分) 1.旅游地理学是一门_______的、_______的新兴边缘学科。 2。一个旅游地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大,说明该旅游地客流季节性变动越_______。 3。_______瀑布群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瀑布群。 4。某一景点一日内的旅游环境容量测定公式为C=_______。 5.我国古代桥梁中以河北省赵县_______最为驰名。 1 / 1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研究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即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如家庭休闲(包括阅读、园艺、社交、看电视等);日常休闲(如看戏、上餐馆、运动、看球赛等),也包括一日游或旅游等。 不同国家概念的差异 1、英国:旅游地理学、旅游与游憩地理学 2、加拿大:游憩地理学 3、日本和韩国:观光地理学 旅游系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是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的,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这三个成分。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3、旅游地理学也是一门具有应用特点的科学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地域性、综合性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萌芽时期 2、开端时期(二战前) 3、发展时期(二战后到60年代初) 4、多样化研究(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5、理论与方法同一(70年代中期以来) 6、发展趋势将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重点是旅游活动 理论与实用研究并举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 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 古代旅游地理知识的积累近代旅游地理知识的发展 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初创阶段(1979—1985年)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旅游动机旅游的动机是为了摆脱现实环境中的个人环境(即个人遇到的麻烦、问题、困难和挫折)或人际关系(即合作者、家庭成员、朋友邻里)矛盾,并获得个人的补偿(自主决策、能力意识、挑战、学习、探险和放松等)与人际关系的回报(主要指扩大社会交往)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1950)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 1、旅游动力构成: 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收入、闲暇、交通条件)。 2、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的作用的三个条件: 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课件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课程内容 ●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 ●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 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由于地理学科学属性的特殊性,黄秉维:“地理学传统上是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 间的桥梁”,展示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内容主要包括: ●地理学思想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分期 ●地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代、近代到现代的发展阶段: ●地理学思想萌芽散布于上古时代的史诗、哲学、历史丛书中,当时中国、埃及、巴比伦、 印度诸国产生了相当规模的地理知识积累,形成了地理学观念的雏形。从公元5世纪延续到15世纪,是地理学发展的中古时期,宗教势力特别是欧洲的基督教垄断了学术领域,窒息了地理学的思想。 ●从公元2~15世纪,中国发达的古代文明形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地理研究中心,中国的 地理志、地图、专论等从数量到质量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地理学的近古时期约始于地理大发现时代,从15~17世纪中叶,地理学的视野扩展到 全球,标志着地理学科学见解的启蒙。 19世纪后半期,进入近代发展时期,地理学思想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现代地理学。 ●地理学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定着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功能和发展趋势,是现代地理 学思想争论的重点。 ●地理学不是机械的拼凑,偶然的堆积,而是有序的,有结构的,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科学体系。 ●地理学从古代的数理地理学和描述地理学为主体的学科,经过演化已发展成具有许多分 科的有自己逻辑体系和层次的科学结构。 ●不同学派或观点依据地理研究客体组成元素的层次性或空间尺度的层次性而进行分类。 许多地理学家为探索地理学的科学结构和逻辑体系作出了艰辛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精辟见解。 ●地理学科学性质认识的形成和发展 地理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领域和范畴,研究对象和任务,其基础理论和核心的探索,历来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和争辩,也是地理学思想的活跃领域。 ●地理学的方法论思考 ●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詹姆斯(P. E. James)的《地理学思想史》 ●赫特纳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哈特向的《地理学性质》和《地理学性质透视》 ●哈维(D. Harvey)的《地理学解释》等 ——阐发了历史地形成的独特的方法论所反映的地理学思想的发展。 ●地理哲学与科学哲学思想 ●从地理学发轫初期,各种哲学观念就渗透于地理学领域,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促进了地理 学思想的活跃。

旅游地理学讲义(中英文)学生版第一章

游憩地理学 The Geography of Tourism and Recreation 李丽娟Li-lijuan Email: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of tourism, recreation and leisure?(旅游、游憩和休闲的关系)Leisure:the opposite of work;free time;non-work or residual time; 与工作相对;空闲时间;非工作或工作之余的时间 outdoor or indoor activities(户外或室内的活动) Recreation:public; outdoor activities ; one component of tourism; 公共的,户外活动;旅游的一种 outdoor activities(local or non-local)户外活动 serious leisure:outdoor activities during work time (特殊休闲:在工作期间的户外活动) Tourism:private; non-local (a temporary short-term change of residence); one component of recreation 私人的,非本地的(短暂的离开居住地);游憩的一种 Business travel:travel for business Reference in English英文参考文献 ?The geography of tourism and recreation : environment, place and space, C. Michael Hall and Stephen J. Page, London and USA, 2006 (third edition); ?Tourism geography,edited by Rana Pratap and Kamla Prasad, 2004; ?Geography of travel & tourism , edited by Lloyd劳埃德, E. Hudman, Richard. H. Jackson, 2003; Reference in Chinese中文参考文献 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高教出版社, 1993、1999. 2. 陶犁主编,《旅游地理学》, 科学出版社,2007. 3. 崔庠/周丽君主编, 《旅游地理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4. 冯学钢/黄成林主编,《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 斯蒂芬·威廉斯(Stephen Wynn Williams)著;张凌云译,《旅游地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旅游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1、旅游地理学和旅游地理的区别 旅游地理学:理论的研究和阐述,以分析论述为主 旅游地理:在理论的指导下对某一特定区域内旅游实事的记述和分析,以叙述说明为主 2、三个基本概念 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休憩:人们在闲暇时间内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休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旅游: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休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3、旅游地理学是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和环境地理、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4、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旅游规划,旅游区划,旅游区划影响,旅游环境容量(自然环境容量、社会经济意义和旅游者感应气氛),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产生的条件和地理背景。 5、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与综合法,归纳与演绎法,类比法,计量法,实地调查法,现代技术手段与方法 6、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是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 与地理学学科关系:自然地理学旅游资源自然部分 人文地理学旅游行为偏社会文化 经济地理学国民经济的一部分经济产业 概念: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谈谈你对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国外: 各国学者虽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称谓略有差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是旅游活动。 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区域规划等。 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旅游资源、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为旅游者空间行为与目的地的推销、旅游对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等 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 国内: 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在研究内容上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关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

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回顾

摘要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旅游地理学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进展和旅游地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文章最后总结了旅游地理学发展的成功经验,认为地理学的旅游应用拓展,既推动了旅游地理学这门新分支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也将促进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进展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它从一开始出现就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旅游研究的中坚力量,使地理学这门古老科学又找到了一个新生长点,并在促进旅游业这个全球最大的产业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这一学科的全面回顾,对我国地理科学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1.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朴素的旅游地理记述见诸于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之中。此外,我国独有的方志,总数不下万余种十万余卷,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古典旅游地理知识文库。本世纪以来,也有一些地理学家对自然风景区的成因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张其昀(1934)的《浙江风景区之比较观》,任美锷(1940)的《自然风景与地质构造》10。但是旅游地理学在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产生出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地理学大变革的背景下才出现的,随即得到了超常发展,其研究理论日趋深化和成熟起来,成为地理学中瞩目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当前大量的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就是以旅游地理学为基础的。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走过了一条实践-理论-再实践-提高和完善理论的道路,其历程可大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初创阶段(1979-1985年),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入系统研究的标志是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在高校中,北京大学地理系在投入部分力量转入开展与旅游地理有关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方面是起步最早者。此后,不少学者发挥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旅游开发实践相结合,使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其中郭来喜、陈传康作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开拓者,同时也是最富成效的实践者,大大推动了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郭来喜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总结、介绍了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陈传康则最早对风景及构景、建筑与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做了阐述。北京旅游学院编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观赏》(1981)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印的《旅游地理文集》(1982)是我国最早的两部有关旅游地理学的文集。由郭来喜等编写、北京旅游学院印行的《中国旅游地理讲义》(1981)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旅游地理教材。吴传钧和郭来喜的《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开展旅游地理研究》(1979)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一篇论文。1985年李旭旦主编的《人文地理学概论》首次列入了旅游地理学条目(郭来喜撰写),标志着旅游地理学正式成为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初期阶段的旅游地理学,主要以旅游资源为研究内容,侧重于对旅游地景观的描述、并探讨其分布、形成的规律,对旅游区的交通、客源的流向,以及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进行描绘。从这时起,旅游地理学界就积极参与了开发实践,并获得成功。1985年郭来喜主持完成的“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开发”是一个获得巨大成功的旅游地开发范例,使得一片荒凉的沙、碱地成为新的旅游热点,14年来共接待游客3000多万人次,取得了可喜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旅游地理学

第一章 1、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 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2、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3、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 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4、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 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二、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 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三、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使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 四、在研究方式上,应当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 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三章 1、中国对游客的定义: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往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游客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量的有规律往返的人。 2、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①互补性②替代性③可达性 3、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①基本层次:旅游活动最基本的层次是游览观光,也可以说是景观旅游 ②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是旅游的提高层次 ③专门层次:⑴修养、疗养旅游⑵出席会议⑶宗教朝拜⑷各种科学和社会考 察、调查,以及其他专业活动,包括商业、文化交流、大型运动会、登山、探险等活动 5、旅游决策过程: 一:认识需要阶段; 二:信息收集阶段,旅游者从多种渠道收集信息资料,这些渠道包括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三:评价对比,旅游者对收集到的信息比较和谈判,对各个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路线和旅游方式进行选择并作出决策。 6、解释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 整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一章绪论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着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国外学科发展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