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圆的方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数学圆的方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数学圆的方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数学圆的方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四章圆与方程

本章教材分析

上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方程表示,通过方程,可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等问题,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本章将在上章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的基础上,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以便为今后的坐标法研究空间的几何对象奠定基础,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方程、导数和微积分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通过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坐标法不仅是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重要数学方法,通过坐标系把点和坐标、曲线和方程联系起来,实现了形和数的统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坐标法这一重要思想,不怕反复.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时,先用坐标和方程表示相应的几何元素:点、直线、圆;然后对坐标和方程进行代数运算;最后把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结论.这就是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坐标法还可以与平面几何中的综合方法、向量方法建立联系,同时可以推广到空间,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4.1 圆的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一、教材分析

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圆的有关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所学知识及前几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解析法研究圆的方程,它与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同时,由于圆也是特殊的圆锥曲线,因此,学习了圆的方程,就为后面学习其他圆锥曲线的方程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圆的方程”一节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圆的标准方程要求层次是“掌握”,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本节内容可采用“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所谓“引导探究”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把“引”和“探”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的每项教学措施,都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一种动脑、动手、动口并主动参与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圆的标准方程特点的明确.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思路1.课前准备:(用淀粉在一张白纸上画上海和山)

说明:在白纸上要表演的是一个小魔术,名称是《日出》,所以还缺少一个太阳,请学生帮助在白纸上画出太阳.要求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脑海里也构画出自己的太阳.

课堂估计:一种是非尺规作图(指出数学作图的严谨性);一种作出后有同学觉得不够美(点评: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太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

然后上升到数学层次:

不同的圆心和半径对应着不同的圆,进而对应着不同的圆的方程.

从用圆规作图复习初中所学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那么在给定圆心和半径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直线方程的求解,应该如何建立圆的方程?教师板书本节课题:圆的标准方程.

思路2.同学们,我们知道直线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那么,圆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吗?圆的方程怎样来求呢?这就是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本节课题:圆的标准方程.

(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①已知两点A(2,-5),B(6,9),如何求它们之间的距离?若已知C(3,-8),D(x,y),又如何求它们之间的距离?

②具有什么性质的点的轨迹称为圆?

③图1中哪个点是定点?哪个点是动点?动点具有什么性质?圆心和半径都反映了圆的什么特点?

图1

④我们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是两点或一点和倾斜角,

那么,决定圆的条件是什么?

⑤如果已知圆心坐标为C(a,b),圆的半径为r,我们如何写出圆的方程?

⑥圆的方程形式有什么特点?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方程是什么? 讨论结果:①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221221)()(y y x x -+-,得 |AB|=212)59()62(22=

++-, |CD|=22)8()3(++-y x .

②平面内与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称为圆,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教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③圆心C 是定点,圆周上的点M 是动点,它们到圆心距离等于定长|MC|=r,圆心和

半径分别确定了圆的位置和大小.

④确定圆的条件是圆心和半径,只要圆心和半径确定了,那么圆的位置和大小就

确定了.

⑤确定圆的基本条件是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C(a,b),半径为r(其中a 、

b 、r 都是常数,r >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 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

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 适合的条件22)()(b y a x -+-=r.①

将上式两边平方得(x-a)2+(y-b)2=r 2

.

化简可得(x-a)2+(y-b)2=r 2.②

若点M(x,y)在圆上,由上述讨论可知,点M 的坐标满足方程②,反之若点M 的坐标

满足方程②,这就说明点M 与圆心C 的距离为r,即点M 在圆心为C 的圆上.方程②就

是圆心为C(a,b),半径长为r 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⑥这是二元二次方程,展开后没有xy 项,括号内变数x,y 的系数都是1.点(a,b)、

r 分别表示圆心的坐标和圆的半径.当圆心在原点即C(0,0)时,方程为x 2+y 2=r 2.

提出问题

①根据圆的标准方程说明确定圆的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②确定圆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③坐标平面内的点与圆有什么位置关系?如何判断?

讨论结果:①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中,有三个参数a、b、r,只要求出a、b、r且r>0,这时圆的方程就被确定,因此确定圆的标准方程,需三个独立条件,其中圆心是圆的定位条件,半径是圆的定形条件.

②确定圆的方程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即列出关于a、b、r的方程组,求a、b、r或直接求出圆心(a,b)和半径r,一般步骤为:

1°根据题意,设所求的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2°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b、r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a、b、r的值,并把它们代入所设的方程中去,就得到所求圆的方程.

③点M(x0,y0)与圆(x-a)2+(y-b)2=r2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当点M(x0,y0)在圆(x-a)2+(y-b)2=r2上时,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x-a)2+(y-b)2=r2.

当点M(x0,y0)不在圆(x-a)2+(y-b)2=r2上时,点M的坐标不满足方程(x-a)2+(y-b)2=r2.

用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来说明应为:

1°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点在圆外?(x0-a)2+(y0-b)2>r2,点在圆外;

2°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点在圆上?(x0-a)2+(y0-b)2=r2,点在圆上;

3°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点在圆内?(x0-a)2+(y0-b)2<r2,点在圆内. (三)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 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

⑵圆心在点C(3,4),半径是5;

(3)经过点P(5,1),圆心在点C(8,-3);

(4)圆心在点C(1,3),并且和直线3x-4y-7=0相切.

解:(1)由于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x-0)2+(y-0)2=32,即

x 2+y 2=9.

(2)由于圆心在点C(3,4),半径是5,所以圆的标准方程是(x-3)2+(y-4)2=(5)2,即

(x-3)2+(y-4)2=5.

(3)方法一:圆的半径r=|CP|=25)31()85(22=

++-=5,因此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8)2+(y+3)2=25.

方法二:设圆的标准方程为(x-8)2+(y+3)2=r 2,因为圆经过点P(5,1),所以

(5-8)2+(1+3)2=r 2,r 2=25,因此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8)2+(y+3)2=25.

这里方法一是直接法,方法二是间接法,它需要确定有关参数来确定圆的标准方

程,两种方法都可,要视问题的方便而定.

(4)设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3)2=r 2,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所

以r=25|

16|25|

7123|=--.因此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3)2=25

256. 点评:要求能够用圆心坐标、半径长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例2 写出圆心为A(2,-3),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M 1(5,-7),M 2(-5,-1)

是否在这个圆上.

解:圆心为A(2,-3),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x-2)2+(y+3)2

=25,

把点M 1(5,-7),M 2(-5,,-1)分别代入方程(x-2)2+(y+3)2=25, 则M 1的坐标满足方程,M 1在圆上.M 2的坐标不满足方程,M 2不在圆上.

点评:本题要求首先根据坐标与半径大小写出圆的标准方程,然后给一个点,判断

该点与圆的关系,这里体现了坐标法的思想,根据圆的坐标及半径写方程——从几何

到代数;根据坐标满足方程来看在不在圆上——从代数到几何.

例3 △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5,1),B(7,-3),C(2,-8),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 2

入手,要确定圆的标准方程,

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a 、b 、r 三个参数.另外可利用直线AB 与AC 的交点确定圆心,

从而得半径,圆的方程可求,师生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解法一:设所求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 2,因为

A(5,1),B(7,-3),C(2,-8)都在圆上,

它们的坐标都满足方程(x-a)2+(y-b)2=r 2,于是 ?????=--+-=--+-=-+-)

3(.)8()2()2()3()7()1(,)1()5(222222222r b a r

b a r b a 解此方程组得??

???=-==.5,3,2r b a 所以△ABC 的外接圆的方程为(x-2)2+(y+3)2=25.

解法二:线段AB 的中点坐标为(6,-1),斜率为-2,所以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

程为y+1=2

1(x-6). 同理线段AC 的中点坐标为(3.5,-3.5),斜率为3,所以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

程为y+3.5=3(x-3.5).

解由①②组成的方程组得x=2,y=-3,所以圆心坐标为(2,-3),半径r=2

2)31()25(++-=5,所以△ABC 的外接圆的方程为(x-2)2+(y+3)2=25. 点评:△ABC 外接圆的圆心是△ABC 的外心,它是△ABC 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就是圆的半径,利用这些几何知识,可丰富解题思路.

思路2

例1 图2是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 m,拱高OP=4 m,在建

造时每隔4 m 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A 2P 2的长度(精确到0.01 m).

图2

解:建立坐标系如图,圆心在y 轴上,由题意得P(0,4),B(10,0).

设圆的方程为x 2+(y-b)2=r 2

,因为点P(0,4)和B(10,0)在圆上,

所以?????=-+=-+.)0(10,)4(0222222r b r b 解得???=-=,5.14,5.1022r b 所以这个圆的方程是x 2+(y+10.5)2=14.52

.

设点P 2(-2,y 0),由题意y 0>0,代入圆方程得(-2)2+(y 0+10.5)2=14.52,

解得y 0=2225.14--10.5≈14.36-10.5=3.86(m).

答:支柱A 2P 2的长度约为3.86 m.

例2 求与圆x 2+y 2-2x=0外切,且与直线x+3y=0相切于点(3,-3)的圆的方程. 活动:学生审题,注意题目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本节知识和初中学过的几何知识解题.首先利用配方法,把已知圆的方程写成标准方程,再利用两圆外切及直线与圆相切建立方程组,求出参数,得到所求的圆的方程.

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a)2+(y-b)2=r 2.圆x 2+y 2-2x=0的圆心为(1,0),半径为1.因为两圆外切,所以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即

22)0()1(-+-b a =r+1, ①

由圆与直线x+3y=0相切于点(3,-3),得???????=++-=-?-+)

3(.)3(1|3|)2(,1)31(332r b a a b 解得a=4,b=0,r=2或a=0,b=-43,r=6.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4)2+y 2=4或x 2+(y+43)2

=36. 点评:一般情况下,如果已知圆心(或易于求出)或圆心到某一直线的距离(或易于求出),可用圆的标准方程来求解,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变式训练

一圆过原点O 和点P(1,3),圆心在直线y=x+2上,求此圆的方程.

解法一:因为圆心在直线y=x+2上,所以设圆心坐标为(a,a+2).

则圆的方程为(x-a)2+(y-a-2)2=r 2

.

因为点O(0,0)和P(1,3)在圆上, 所以?????=--+-=--+-,)23()1(,)20()0(2222

22r a a r a a 解得???????=-=.825,412r a 所以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41)2+(y-47)2=8

25. 解法二:由题意:圆的弦OP 的斜率为3,中点坐标为(

21,23), 所以弦OP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23=-31(x-2

1),即x+3y-5=0. 因为圆心在直线y=x+2上,且圆心在弦OP 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以由???=-++=,053,2y x x y 解得???

????=-=,47,41y x ,即圆心坐标为C(-41,47). 又因为圆的半径r=|OC|=8

25)47

()41

(22=+-, 所以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41)2+(y-47)2=8

25. 点评:(1)圆的标准方程中有a 、b 、r 三个量,要求圆的标准方程即要求a 、b 、r 三个量,有时可用待定系数法.

(2)要重视平面几何中的有关知识在解题中的运用.

例3 求下列圆的方程:

(1)圆心在直线y=-2x 上且与直线y=1-x 相切于点(2,-1).

(2)圆心在点(2,-1),且截直线y=x-1所得弦长为22.

解:(1)设圆心坐标为(a,-2a),由题意知圆与直线y=1-x 相切于点(2,-1),所以2222)12()2(11|

12|+-+-=+--a a a a ,解得a=1.所以所求圆心坐标为(1,-2),半径r=22)12()21(+-+-=2.所以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2)2

=2. (2)设圆的方程为(x-2)2+(y+1)2=r 2(r >0),由题意知圆心到直线y=x-1的距离为d=2211|

112|+-+=2.又直线y=x-1被圆截得弦长为22,所以由弦长公式得r 2-d 2

=2,即r=2.所以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2)2+(y+1)2=4.

点评:本题的两个题目所给条件均与圆心和半径有关,故都利用了圆的标准方程求解,此外平面几何的性质的应用,使得解法简便了许多,所以类似问题一定要注意圆的相关几何性质的应用,从确定圆的圆心和半径入手来解决.

(四)知能训练

课本本节练习1、2.

(一)拓展提升

1.求圆心在直线y=2x 上且与两直线3x+4y-7=0和3x+4y+3=0都相切的圆的方程.

活动: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提示引导,求圆的方程,无非就是确定圆的圆心和半径,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

解:首先两平行线的距离d=222

1B A C C +-=2,所以半径为r=2

d =1. 方法一:设与两直线3x+4y-7=0和3x+4y+3=0的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为

3x+4y+k=0,由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d=2221|

|B A C C +-,得222234|3|43|7|+-=++k k ,即

k=-2,所以直线方程为3x+4y-2=0.解3x+4y-2=0与y=2x 组成的方程组

???==-+,2,0243x y y x 得???

????==,114,112y x ,因此圆心坐标为(112,114).又半径为r=1,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

112)2+(y-114)2=1. 方法二:解方程组

???

????-=-=???????==???==++???==-+.113,116117,1114,2,0343,2,0743x y x y x y y x x y y x 和得与因此圆心坐标为(112,114).又半径r=1,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112)2+(y-11

4)2=1. 点评:要充分考虑各几何元素间的位置关系,把它转化为代数问题来处理.

(六)课堂小结

①圆的标准方程.

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③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④利用圆的平面几何的知识构建方程.

⑤直径端点是A(x 1,y 1)、B(x 2,y 2)的圆的方程是(x-x 1)(x-x 2)+(y-y 1)(y-y 2)=0.

(七)作业

1.复习初中有关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关内容.

2.预习有关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

3.课本习题

4.1 A 组第2、3题.

§4.1.2 圆的一般方程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将二元二次方程

x 2+y 2+Dx+Ey+F=0配方后化为(x+2D )2+(y+2F )2=4

422F E D -+后只需讨论D 2+E 2-4F >0、D 2+E 2-4F=0、D 2+E 2-4F <0.与圆的标准方程比较可知D 2+E 2-4F >0时,表示以(-2D ,-2

E )为圆心,21

F E D 422-+为半径的圆;当D 2+E 2-4F=0时,方程只有实数解x=-2D ,y=-2

E ,即只表示一个点(-2D ,-2

E );当D 2+E 2-4

F <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因而它不表示任何图形.

从而得出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1)x 2和y 2

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2)没有x·y 这样的二次项;(3)D 2+E 2-4F >0.其中(1)和(2)是二元一次方程Ax 2+Bxy +Cy 2+Dx +Ey +F=0表示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只有三条同时满足才是充要条件. 同圆的标准方程(x -a)2+(y -b)2=r 2含有三个待定系数a 、b 、r 一样,圆的一般方程x 2+y 2+Dx+Ey+F=0中也含有三个待定系数D 、E 、F,因此必须具备三个独立条件才能确定一个圆.同样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圆的一般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究竟使用圆的标准方程还是使用圆的一般方程更好呢?应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是明确指出了圆心的坐标和圆的半径,因此,对于由已知条件容易求得圆心坐标和圆的半径或需利用圆心坐标列方程的问题,一般采用圆的标准方程.如果已知条件和圆心坐标、圆的半径都无直接关系,通常采用圆的一般方程;有时两种方程形式都可用时也常采用圆的一般方程的形式,这是因为它可避免解三元二次方程组.

圆的标准方程的优点在于明确直观地指出圆心坐标和半径的长.我们知道,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它有利于研究圆的有关性质和作图.而由圆的一般方程可以很容易判别一般的二元二次方程中,哪些是圆的方程,哪些不是圆的方程,它们各有自己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的互化,尤其是由圆的一般方程通过配方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坐标

和半径.要画出圆,就必须要将曲线方程通过配方化为圆的标准方程,然后才能画出曲线的形状.这充分说明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两种方程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半径,掌握方程x2 + y2 + Dx + Ey + F = 0表示圆的条件.

(2)能通过配方等手段,把圆的一般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3)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方程x2 + y2 + Dx + Ey + F = 0表示圆的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一般方程与标准方程间的互化,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方程中的系数D、E、F.

教学难点:对圆的一般方程的认识、掌握和运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思路1.①说出圆心为(a,b),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

②学生练习:将以C(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并整理得

x 2+y 2-2ax-2by+a 2+b 2-r 2

=0.

③指出:如果D=-2a,E=-2b,F=a 2+b 2-r 2,得到方程x 2+y 2+Dx+Ey+F=0,这说明圆的方程还可以表示成另外一种非标准方程形式.

④能不能说方程x 2+y 2+Dx+Ey+F=0所表示的曲线一定是圆呢?这就是我们本堂课的内容,教师板书课题:圆的一般方程.

思路2.问题:求过三点A(0,0),B(1,1),C(4,2)的圆的方程.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此问题显然有些麻烦,用直线的知识解决又有其简单的局限性,那么这个问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共同研究圆的方程的另一种形式.教师板书课题:圆的一般方程.

(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①前一章我们研究直线方程用的什么顺序和方法?

②这里我们研究圆的方程是否也能类比研究直线方程的顺序和方法呢?

③给出式子x 2+y 2+Dx+Ey+F=0,请你利用配方法化成不含x 和y 的一次项的式子. ④把式子(x -a)2+(y -b)2=r 2与x 2+y 2+Dx+Ey+F=0配方后的式子比较,得出x 2+y 2+Dx+Ey+F=0表示圆的条件.

⑤对圆的标准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作一比较,看各自有什么特点?

讨论结果:①以前学习过直线,我们首先学习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最后学习一般式.大家知道,我们认识一般的东西,总是从特殊入手.如探求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就是通过把特殊的公式(点斜式、两点式、…)展开整理而得到的.

②我们想求圆的一般方程,可仿照直线方程试一试!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标准方程,把标准形式展开,整理得到,也是从特殊到一般. ③把式子x 2+y 2

+Dx+Ey+F=0配方得(x+2D )2+(y+2E )2=4422F E D -+. ④(x-a)2+(y -b)2=r 2

中,r >0时表示圆,r=0时表示点(a,b),r <0时不表示任

何图形.

因此式子(x+2D )2+(y+2

E )2=4422

F E D -+. (ⅰ)当D 2+E 2-4F >0时,表示以(-

2D ,-2E )为圆心,21F E D 422-+为半径的圆;

(ⅱ)当D 2+E 2-4F=0时,方程只有实数解x=-

2D ,y=-2E ,即只表示一个点(-2D ,-2

E ); (ⅲ)当D 2+E 2

-4F <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因而它不表示任何图形. 综上所述,方程x 2+y 2+Dx+Ey+F=0表示的曲线不一定是圆,由此得到圆的方程都能

写成x 2+y 2+Dx+Ey+F=0的形式,但方程x 2+y 2

+Dx+Ey+F=0表示的曲线不一定是圆,只有当D 2+E 2-4F >0时,它表示的曲线才是圆.因此x 2+y 2+Dx+Ey+F=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D 2+E 2-4F >0.

我们把形如x 2+y 2+Dx+Ey+F=0表示圆的方程称为圆的一般方程.

⑤圆的一般方程形式上的特点:

x 2和y 2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没有xy 这样的二次项.

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待定的系数D 、E 、F,因此只要求出这三个系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

与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圆的标准方程则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较明显.

(三)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 判断下列二元二次方程是否表示圆的方程?如果是,请求出圆的圆心及半径.

(1)4x 2+4y 2-4x+12y+9=0;

(2)4x 2+4y 2-4x+12y+11=0.

解:(1)由4x 2+4y 2-4x+12y+9=0,得D=-1,E=3,F=

4

9, 而D 2+E 2-4F=1+9-9=1>0, 所以方程4x 2+4y 2

-4x+12y+9=0表示圆的方程,其圆心坐标为(21,-23),半径为2

1; (2)由4x 2+4y 2-4x+12y+11=0,得 D=-1,E=3,F=

411,D 2+E 2-4F=1+9-11=-1<0, 所以方程4x 2+4y 2

-4x+12y+11=0不表示圆的方程. 点评:对于形如Ax 2+By 2+Dx+Ey+F=0的方程判断其方程是否表示圆,要化为

x 2+y 2+Dx+Ey+F=0的形式,再利用条件D 2+E 2

-4F 与0的大小判断,不能直接套用.另外,直接配方也可以判断.

变式训练

求下列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

(1)x 2+y 2-8x+6y=0;(2)x 2+y 2+2by=0.

解:(1)把x 2+y 2-8x+6y=0配方,得(x -4)2+(y+3)2=52,所以圆心坐标为(4,-3),半径为5;

(2)x 2+y 2+2by=0配方,得x 2+(y+b)2=b 2,所以圆心坐标为(0,-b),半径为|b|. 例2 求过三点O(0,0)、M 1(1,1)、M 2(4,2)的圆的方程,并求圆的半径长和圆心坐标.

解:方法一: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Dx+Ey+F=0,由O 、M 1、M 2在圆上,则有 ??

???=+++=+++=.02024,

02.0F E D F E D F 解得D=-8,E=6,F=0,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8x+6y=0,即(x -4)2+(y+3)2=52

.所以圆心坐标为(4,-3),半径为5.

方法二:先求出OM 1的中点E(21,21),M 1M 2的中点F(25,2

3), 再写出OM 1的垂直平分线PE 的直线方程y-

21=-(x-21), ①

AB

的垂直平分线PF 的直线方程y-23=-3(x-25), ②

联立①②得??

?=+=+,93,1y x y x 得???-==.

3,4y x 则点P 的坐标为(4,-3),即为圆心.OP=5为半径. 方法三:设所求圆的圆心坐标为P(a,b),根据圆的性质可得|OP|=|AP|=|BP|, 即x 2+y 2=(x-1)2+(y-1)2=(x-4)2+(y-2)2

,解之得P(4,-3),OP=5为半径.

方法四: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 -a)2+(y -b)2=r 2,因为O(0,0)、A(1,1)、B(4,2)在圆上,所以它们的坐标是方程的解.把它们的坐标代入上面的方程,可以得到关于a 、b 、r 的方程组,即 ??

???=-+-=+=-+-.)2()4(,

,)1()1(222222222r b a r b a r b a 解此方程组得??

???=-==.5,3,4r b a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 -4)2+(y+3)2=52,圆心坐标为

(4,-3),半径为5.

点评:请同学们比较,关于何时设圆的标准方程,何时设圆的一般方程.一般说来,如果由已知条件容易求圆心的坐标、半径或需要用圆心的坐标、半径列方程的问题,往往设圆的标准方程;如果已知条件和圆心坐标或半径都无直接关系,往往设圆的一般方程.

例3 已知点P(10,0),Q 为圆x 2+y 2

=16上一动点.当Q 在圆上运动时,求PQ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活动:学生回想求曲线方程的方法与步骤,思考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提示,本题可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见中点作中线,利用中线定长可得方程,再就是利用求曲线方程的办法来求

.

图1

解法一:如图1,作MN∥OQ 交x 轴于N,

则N 为OP 的中点,即N(5,0).

因为|MN|=2

1|OQ|=2(定长). 所以所求点M 的轨迹方程为(x-5)2+y 2=4.

点评: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关键在于找出轨迹上的点应满足的几何条件,然后再将条件代数化.但在许多问题中,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较为隐蔽复杂,将它翻译成代数语言时也有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探讨求轨迹问题的新方法.转移法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用转移法求轨迹方程时,首先分析轨迹上的动点M 的运动情况,探求它是由什么样的点控制的.

解法二:设M(x,y)为所求轨迹上任意一点Q(x 0,y 0).

因为M 是PQ 的中点,所以?????=-=???

????+=+=.

2.102,20,2100000y y x x y y x x 即 (*)

又因为Q(x 0,y 0)在圆x 2+y 2=16上,所以x 02+y 02

=16.将(*)代入得

(2x-10)2+(2y)2=16.

故所求的轨迹方程为(x-5)2+y 2=4.

点评:相关点法步骤:①设被动点M(x,y),主动点Q(x 0,y 0).

②求出点

M 与点Q 坐标间的关系?????==).,(),,(002001y x f y y x f x (Ⅰ)

从(Ⅰ)中解出?????==).,(),,(2010y x g y y x g x (Ⅱ)

④将(Ⅱ)代入主动点Q 的轨迹方程(已知曲线的方程),化简得被动点的轨迹方程.

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也叫相关点法,以后要注意运用.

变式训练

已知线段AB 的端点B 的坐标是(4,3),端点A 在圆(x+1)2+y 2=4上运动,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解:设点M 的坐标是(x,y),

点A 的坐标是(x 0,y 0).

由于点B 的坐标是(4,3)且M 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x=240+x ,y=2

30+y .于是有x 0=2x-4,y 0=2y-3.

因为点A 在圆(x+1)2+y 2=4上运动,所以点A 的坐标满足方程(x+1)2+y 2=4,即(x 0+1)2+y 02=4.②

把①代入②,得(2x-4+1)2+(2y-3)2=4,整理,得(x-

23)2+(y-23)2=1. 所以点M 的轨迹是以(23,2

3)为圆心,半径长为1的圆. 思路2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数学汇总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B A(B) A B B A A ∪B B A ?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 (){|1,9U C A B x x x =<-≥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e. 解:{}6,5,4,3,2,1,0,1,2,3,4,5,6A =------ . (1)又{}3B C = ,∴()A B C = {}3; (2)又{}1,2,3,4,5,6B C = , A B B A -1 3 5 9 x

高一数学必修2圆方程与直线与圆、圆与圆关系

-- 圆方程与直线与圆、圆与圆关系 一、圆的标准方程 1.圆的定义 (1)条件: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__集合___. (2)结论:定点是_圆心____,定长是___半径__. 2.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为A (a,b ),半径长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 (2)圆心在原点,半径长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C :(x -a )2 +(y-b)2=r2(r >0),其圆心为(a ,b ),半径为r ,点P (x 0,y 0),设d =|PC |=错误!. 位置关系 d 与r 的大小 图示 点P 的坐标的特点 点在圆外 d__>__r (x 0-a )2+(y 0-b )2>r 2 点在圆上 d __=__r (x 0-a)2+(y0-b )2=r 2 点在圆内 d __<__r (x 0-a )2+(y 0-b )2 <r2 题型一:圆的标准方程 例1.写出下列各圆的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 (2)圆心在点C (3,4)处,半径是5; (3)经过点P (5,1),圆心在点C (8,-3)处 题型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例2. 已知两点P1(3,8)和P 2(5,4),求以线段P 1P 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M(5,3),N (3, 4),P(3,5)是在此圆上,在圆内,还是在圆外? 变式:若原点在圆(x -1)2+(y +2)2=m 的内部,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5 B.m <5 C .-2<m<2 D.0<m <2 题型三:圆标准方程的求解 例3.求下列条件所决定的圆的方程: (1)已知圆 C 过两点 A (5,1),B (1,3),圆心在 x 轴上; (x -a )2+(y -b )2=r 2 x 2+y 2=r 2

高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高中数学新人教必修一全套学案 §1.1集合(1) 一、知识归纳: 1、 集合:某些 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元素:集合中的每个 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方法???描述法:列举法: 3、集合的分类?? ? ??空集: 无限集:有限集: 二、例题选讲: 例1、观察下列实例: ① 小于11的全体非负偶数; ②整数12的正因数; ③抛物线12 +=x y 图象上所有的点; ④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⑤高一(1)班的全体同学; ⑥班上的高个子同学; 回答下列问题: ⑴哪些对象能组成一个集合.⑵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它.⑶指出以上集合哪些集合是有限集. 例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以下集合: ⑴平方后及原数相等的数的集合;⑵设b a ,为非零实数, b b a a + 可能表示的数的取值集合; ⑶不等式62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教案(非常好的)

(第1课时) 课题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三角形数:1,3,6,10,… 正方形数:1,4,9,16,25,… Ⅱ.讲授新课 ⒈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⒉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4”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中的第6项. ⒊数列的一般形式: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结合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 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1”,“ 3 1 ”是这个数列的第“3”项,等等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项 1 51 413121 ↓ ↓ ↓ ↓ ↓ 序号 1 2 3 4 5 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n a n 1 = 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 结合上述其他例子,练习找其对应关系

高中数学必修二《圆的标准方程》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A版必修2 4.1.1 圆的标准方程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圆的方程,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会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几何到代数,从代数到几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图形在解决问题中的辅助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标准方程,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3 教学难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4 教材分析 本章在前一章的基础之上,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方程,其本质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体现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为日后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导数等奠定基础。因此,本章第一节的内容设计紧扣数与形的结合,强调图形在分析问题中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要学会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处理几何问题。 5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知道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方程表示,并通过方程研究直线,为本节课做了准备,提供了基础,本节内容仅仅是这个过程的一个延续。本教学设计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学习。 6 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1)以问题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式教学,突出类比学习,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2)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软件辅助教学 7 教学过程

7.1 问题情境引入 我们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其代数含义是这个点的坐标以及这条直线的斜率,进而建立了直线的代数方程,通过方程研究直线,用代数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直线的问题。 类似地,我们可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建立圆的方程呢?回顾圆的定义,提出具体探究任务。 【运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形象感知圆的轨迹的形成过程,再次强化圆的几何特征,为建立圆的代数方程指明方向】 7.2 学习任务一:探索圆的标准方程 问题情境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心C(a,b),半径等于r,试写出圆的方程 学生活动: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尝试建立圆的方程,先独立思考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课题:§1.1 集合 1 2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3 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是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4 础上。此外,集合理论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5 课型:新授课 6 课时:1课时 7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8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9 于”关系; 10 (2)牢记常用的数集及其专用的记号。 11 (3)理解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2 (4)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13 法)描述不同的问题。 14 2.过程与方法 15 (1)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16 程,深入理解集合的含义。 17 (2)学生自己归纳本节所学的知识点。 18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9 使学生感受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数20 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对待不同问题,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21 教学过程: 22 一、引入课题 23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24 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25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26 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27 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28 阅读课本P 2-P 3 内容 29 二、新课教学 30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31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32 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33 总体。 34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35 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 36 3.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37

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

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一: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册教案】 教育精品资料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第一章算法初步??????????????11.1算法与程序框图???????????????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 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圆的标准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人教B版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中2﹒3节圆的方程。本节主要研究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简单运用。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圆是最简单的曲线之一,这节教材安排在学习了直线之后,学习三大圆锥曲线之前,旨在熟悉曲线和方程的理论为后继学习作好准备。同时有关圆的问题,特别是直线与圆的位置问题,也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应此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使学生确实掌握这单元的知识和方法。 本课是单元的第一课,和直线方程一样,教学中先设计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观察圆上点在运动时,不变的是什么,抓住圆的本质,突破难点。 3、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能够根据题目给定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能够根据圆的标准方程找到圆心和半径。 (2)过程与方法: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的理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4.教学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以及根据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5. 教学难点 根据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二.教法分析 高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已经具备一定探究与研究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周全和灵活性,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具备启发式和思考性的问题。因此,要求学生在课上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索,推理,想象,分析和总结归纳等方面的能力。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 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 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P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 70页)——————————————

高中数学必修2圆的方程练习题

第四章 圆与方程 一、选择题 1.圆C 1 : x 2+y 2+2x +8y -8=0与圆C 2 : x 2+y 2-4x +4y -2=0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外切 C .内切 D .相离 2.两圆x 2+y 2-4x +2y +1=0与x 2+y 2+4x -4y -1=0的公共切线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3.若圆C 与圆(x +2)2+(y -1)2=1关于原点对称,则圆C 的方程是( ). A .(x -2)2+(y +1)2=1 B .(x -2)2+(y -1)2=1 - C .(x -1)2+(y +2)2=1 D .(x +1)2+(y -2)2=1 4.与直线l : y =2x +3平行,且与圆x 2+y 2-2x -4y +4=0相切的直线方程是( ). A .x -y ±5=0 B .2x -y +5=0 C .2x -y -5=0 D .2x -y ±5=0 5.直线x -y +4=0被圆x 2+y 2+4x -4y +6=0截得的弦长等于( ). A .2 B .2 C .22 D .42 6.一圆过圆x 2+y 2-2x =0与直线x +2y -3=0的交点,且圆心在y 轴上,则这个圆的方程是( ). A .x 2+y 2+4y -6=0 B .x 2+y 2+4x -6=0 ! C .x 2+y 2-2y =0 D .x 2+y 2+4y +6=0 7.圆x 2+y 2-4x -4y -10=0上的点到直线x +y -14=0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差是 ( ). A .30 B .18 C .62 D .52 8.两圆(x -a )2+(y -b )2=r 2和(x -b )2+(y -a )2=r 2相切,则( ). A .(a -b )2=r 2 B .(a -b )2=2r 2 C .(a +b )2=r 2 D .(a +b )2=2r 2 9.若直线3x -y +c =0,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平移后与圆x 2 +y 2=10相切,则c 的值为( ). A .14或-6 B .12或-8 C .8或-12 D .6或-14 ' 10.设A (3,3,1),B (1,0,5),C (0,1,0),则AB 的中点M 到点C 的距离|CM | =( ). A .4 53 B . 2 53 C . 2 53 D .213

高一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2019-2019学年高一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今年我担任高一两个班的数学课。这我第一次带高一,所以在教学上,我花了较多的时间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尽可能的用形象的语言化难为易。我教的班学生的基础较差,要让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让我感觉压力较大,但是我没有丝毫的退缩,反而这些压力给了我动力。这一学期的时间过得是忙忙碌碌,但感觉很充实,也有一些收获和感受。自己在业务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师德品质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成绩比起去年来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没有达到我的目标。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近一年来的情况。 一、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领导。 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精神》、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理论,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全教会精神。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把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融为一体,努力完成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 二、我平时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来源于实践,然而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今年我继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相继学习了《课堂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常去翻阅《中学教学研究》、《数学教育学》等书籍,学习杜威、夸美纽斯、马卡连柯、陶行知等一大批教育家的教育理论。经过学习,我对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和讲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动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探讨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形式,以“问题”作为数学的教学起点,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尽管如此,理论水平还远远不够,以后我更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发觉以概念作为教学的起点的方法,与数学思维活动的顺序相反,丝毫引不起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我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环节: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仔细批改作业,并认真评讲,积极做好课外辅导和补差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能积极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把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放在首位。因为我们的学生底子较差,课前、课后、课上的效率都不太高,针对这种情况,课堂教学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尽量的将一些枯燥无味的东西讲得形象生动一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高兴的就是听到学生说他现在开绐对数学有兴趣了。 四、几点反思 很遗撼的是:这一年我们班的成绩上升得不快。我对此分析出几点原因: (1)由于底子薄,而我有时上课选的例题难度系数比较大,他们难以接受; (2)难度大了,就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学生学得不够踏实。 (3)虽然改了以往的只讲思路,不讲过程的情况,上课能够将详细的解题过程写出,但学生在听课时只顾着做笔记,没有听讲解方法,以至于思想方法不理解,就不能举一反三了。 (4)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大,动手能力差,遇到问题不去思考,不去分析,更别谈进行逻缉推理。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_全册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 习题1.1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2.1函数的概念 §1.2.2映射 §1.2.2函数的表示法 §1.3.1函数的单调性 §1.3.1函数的最大(小)值 §1.3.2函数的奇偶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2) §2.1.1指数(3)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2)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二课时)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三课时)§2.3幂函数 §第2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1)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3)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

高中数学圆的方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四章圆与方程 本章教材分析 上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方程表示,通过方程,可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等问题,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本章将在上章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的基础上,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以便为今后的坐标法研究空间的几何对象奠定基础,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方程、导数和微积分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通过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坐标法不仅是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重要数学方法,通过坐标系把点和坐标、曲线和方程联系起来,实现了形和数的统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坐标法这一重要思想,不怕反复.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时,先用坐标和方程表示相应的几何元素:点、直线、圆;然后对坐标和方程进行代数运算;最后把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结论.这就是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坐标法还可以与平面几何中的综合方法、向量方法建立联系,同时可以推广到空间,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4.1 圆的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一、教材分析

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圆的有关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所学知识及前几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解析法研究圆的方程,它与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同时,由于圆也是特殊的圆锥曲线,因此,学习了圆的方程,就为后面学习其他圆锥曲线的方程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圆的方程”一节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圆的标准方程要求层次是“掌握”,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本节内容可采用“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所谓“引导探究”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把“引”和“探”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的每项教学措施,都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一种动脑、动手、动口并主动参与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圆的标准方程特点的明确.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四、课时安排

新北师大版一学年下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取消了统计学习单元。(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任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97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用 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措施: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高一数学必修1 集合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⒈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也简称集。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⑴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⑵我国的小河流; ⑶非负奇数;⑷方程x2+1=0的解; ⑸某校2011级新生;⑹血压很高的人; ⑺著名的数学家;⑻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7.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等等。 练:A={2,4,8,16},则4∈A,8∈A,32?A.

高一数学必修二《圆与方程》知识点整理

《圆与方程》知识点整理 一、标准方程()() 222 x a y b r -+-= 1.求标准方程的方法——关键是求出圆心(),a b和半径r ①待定系数:往往已知圆上三点坐标,例如教材 119 P例2 ②利用平面几何性质 往往涉及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相切和相交 相切:利用到圆心与切点的连线垂直直线 相交:利用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垂径定理 二、一般方程 () 2222 040 x y Dx Ey F D E F ++++=+-> 1.220 Ax By Cxy Dx Ey F +++++=表示圆方程则 22 22 00 00 40 40 A B A B C C D E AF D E F A A A ? ? =≠=≠ ? ? ?? =?= ?? ??+-> ? ???? ?+-?> ? ? ????? ? 2.求圆的一般方程一般可采用待定系数法: 3.2240 D E F +->常可用来求有关参数的范围 三、圆系方程: 四、参数方程: 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判断方法:点到圆心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 d r ?点在圆外 2.涉及最值: (1)圆外一点B,圆上一动点P,讨论PB的最值 min PB BN BC r ==- max PB BM BC r ==+ (2)圆内一点A,圆上一动点P,讨论PA的最值 m i n P A A N r A C ==- max PA AM r AC ==+ 思考:过此A点作最短的弦?(此弦垂直AC)

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判断方法(d 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1)相离?没有公共点?0d r ? (2)相切?只有一个公共点?0d r ?=?= (3)相交?有两个公共点?0d r ?>?< 这一知识点可以出如此题型:告诉你直线与圆相交让你求有关参数的范围. 2.直线与圆相切 (1)知识要点 ①基本图形 ②主要元素:切点坐标、切线方程、切线长等 问题:直线l 与圆C 相切意味着什么? 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恰好等于半径r (2)常见题型——求过定点的切线方程 ①切线条数 点在圆外——两条;点在圆上——一条;点在圆内——无 ②求切线方程的方法及注意点... i )点在圆外 如定点()00,P x y ,圆:()()222x a y b r -+-=,[()()22 200x a y b r -+->] 第一步:设切线l 方程()00y y k x x -=- 第二步:通过d r =k ?,从而得到切线方程 特别注意:以上解题步骤仅对k 存在有效,当k 不存在时,应补上——千万不要漏了! 如:过点()1,1P 作圆22 46120x y x y +--+=的切线,求切线方程. 答案:3410x y -+=和1x = ii )点在圆上 1) 若点()00x y ,在圆222x y r +=上,则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 会在选择题及填空题中运用,但一定要看清题目. 2) 若点()00x y ,在圆()()22 2x a y b r -+-=上,则切线方程为 ()()()()200x a x a y b y b r --+--= 碰到一般方程则可先将一般方程标准化,然后运用上述结果. 由上述分析,我们知道:过一定点求某圆的切线方程,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得出切线的条数. ③求切线长:利用基本图形,222AP CP r AP =-?= 3.直线与圆相交 (1)求弦长及弦长的应用问题 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常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