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卷合集5套┃广东省梅州市2022届中考化学统考试题

┃试卷合集5套┃广东省梅州市2022届中考化学统考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沙里淘金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五颜六色的光D.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2.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Cu (OH)2;用CuO与适量NaOH溶液混合,过滤

B.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CaO,过滤

C.分离KCl和FeCl3溶液: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过滤

D.鉴别NH4Cl和CO(NH2)2(尿素):取样,分别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3.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内容不能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的是()

A.单晶硅的应用B.乙肝新药的研制

C.甲醇出租车的使用 D.十面“霾”伏的天

4.向一定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液的颜色呈蓝色B.滤液中可能存在Fe2+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2+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1.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1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6.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可在燃气泄漏时及时发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SO2B.CO C.H2S D.SO3

7.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铝合金制飞机外壳是因其硬度大、密度小、耐腐蚀

B.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常含有K2SO4是一种复合肥

C.发射火箭采用的液氢、液氧都是无污染的纯净物

D.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8.下列实验中,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

C.在滴加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再滴加浓氨水,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

D.把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由紫变红

9.下列化学肥料不属于复合肥的是()

A.碳酸氢铵B.硝酸钾C.磷酸二氢铵D.磷酸钙和硝酸铵的混合物10.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襄阳带到西藏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的()

A.分子个数增多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间隔增大D.分子体积变大

11.乐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的实验如图所示,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关于图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物质是氯化铵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①小于烧杯③

C.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

D.烧杯①②③中,只有烧杯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12.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B .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

C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下图中①、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 、B 、C 、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铝元素的质子

数是_____;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C 粒子属于_____ (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 为原子,则x=_____.A 、B 、C 、D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A 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 、C 、D 中哪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填序号)。

1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地人类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___(填序号)

A 2223CO +H O H CO =

B 2622612

C 6CO +H O 6O O H +6光照

C 2CO +C 2CO 高温

D 2232CO +2NaOH Na CO +H O = 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应:2222CO +6H 4H O+X =,则X 的化学式为___。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15.2019年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植根于古丝绸之路,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1)下列与古丝绸之路相关的的仿制品中,使所用的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陶瓷 ②金银器 ③丝绸 ④晴纶地毯 ⑤仿制器具 ⑥塑料工艺品

(2)从西域引入的苜蓿,菠菜中的主要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________,除此之外,菠菜中还含有的铁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填“微量”或“常量”)元素,身体缺铁,可能会有________(填“骨质松”或“贫血”)。 16.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1)已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填

序号)。

A 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B 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同

C 两种原子的第一层电子数相同

D 两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2)氯化钾、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写化学式),保持干冰化学性质的粒子名称是______。

(3)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①若D为单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若A、B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4,则D中含____种元素。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如图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①的实

验现象为_____;实验②中薄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实验③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的优点有_____。(答一条)

18.如图是中学实验室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仪器的名称是:_____。

(2)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气体,则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

(3)A装置在实验室中还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在获得纯净的CO后,可利用F装置在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原理,但该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是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实验室对一瓶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进行测定,取20.0g硫酸样品于锥形瓶中,逐滴加入16%的NaOH溶液,并对溶液进行pH监测,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请回答:

(1)当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9.4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2)计算所测H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五颜六色的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过程中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2.D

【解析】

【详解】

A、氧化铜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氧化钙,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过量的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C、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过滤,得到氯化钾和氢氧化铁,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取样,分别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尿素与熟石灰不反应,故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单晶硅的应用使得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人类,不符合题意;

B、乙肝新药的研制给乙肝患者带来了福音,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人类,不符合题意;

C、甲醇出租车的使用节约了化石能源,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人类,不符合题意;

D、十面“霾”伏的天会危害人类的健康,不能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铜,可能含有锌。【详解】

A、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硫酸铜反应完全,滤液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所以滤液颜色一定不会显蓝色,故A不正确;

B、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加入的锌可能置换出一部分铁,则滤液中可能存在Fe2+,故B正确;

C、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滤液中一定含有Zn2+,故C正确;

D、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铁生成,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并不能说明CO2是酸,故A不正确;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1,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1,故B正确;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也不一定显负价,如:CuSO4中S的化合价为+6,故C不正确;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当恒温蒸发水分的时候,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B。

6.A

【解析】

反应前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1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2个X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2个X分子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1个X分子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SO2。故选A。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是解题关键。

7.B

【解析】

【详解】

A.铝合金制飞机外壳硬度大、密度小、耐腐蚀,故可以做制造飞机外壳的原料,正确;

B.K2SO4只含有钾一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原料,而复合肥是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元素的化合物,故不属于复合肥,错误;

C.发射火箭采用的液氢、液氧的构成微粒只有一种,因此都是无污染的纯净物,正确;

D.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可以使水中的Ca2+、Mg2+形成沉淀,故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故选B。

8.D

【解析】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故A正确;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故B正确;

C、在滴加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再滴加浓氨水,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浓氨水呈碱性,酚酞溶液遇碱变蓝,故C正确;

D、把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不会由紫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以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不能,故D错误。

点睛∶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

9.A

【解析】

【详解】

A、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B、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C、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D、磷酸钙和硝酸铵的混合物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C

【解析】

A、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不是个数增多,错误;

B、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不是分子质量增大,错误;

C、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正确;

D、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不是体积增大,错误。故选C。

11.B

【解析】

【详解】

A、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60g,100g水中能溶解60gR,所以R物质是硝酸钾,不是氯化铵,故A错误

B、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40g小于60g,200g水中溶解60g硝酸钾烧杯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烧杯

③溶液是t1℃时的饱和溶液,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所以一定是烧杯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烧杯③,故B正确;

C、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加热的方法,故C错误;

D、烧杯①②③中,烧杯③中上层清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烧杯②中100g溶解60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B。

12.B

【解析】

A. 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错误;

B. 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正确;

C.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只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故错误;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13 Al2O3阴离子8 B和C B

【解析】

【详解】

(1)由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可知,铝元素的质子数是13;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铝离子,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其化学式是Al2O3。故填:13;Al2O3

(2)C粒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故属于阴离子;若D为原子,则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x=18-2-8=8;故填:阴离子;8

(3)质子数相等的元素属于同种元素,A、B、C、D中B和C的质子数相等,故属于同种元素;故填:B 和C

(4)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化学性质相似,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A 和B化学性质相似;故填:B

1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的破坏 B C2H4①③

【解析】

【详解】

(1)近年来,现代工业快速发展,使用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同时由于资源开发不合理,森林受到破坏,光合作用效率降低,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

(2)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B正确。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X的化学式为C2H4。

(4)①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节约化石能源,所以正确;

②目前的能源结构是以化石燃料为主,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不切合实际,所以错误;

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所以正确。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的破坏;(2)B;(3)C2H4;(4)①③。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同学们了解了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气体,就会做好此题。

15.④、⑥维生素微量贫血

【解析】

【详解】

(1)下列与古丝绸之路相关的的仿制品中,使所用的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晴纶地毯和塑料工艺品。故填:④、⑥;

(2)从西域引入的苜蓿,菠菜中的主要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维生素,除此之外,菠菜中还含有的铁元素,属于微量元素,身体缺铁,可能会有缺铁性贫血。故填:维生素;微量;贫血。

16.AB KCl 二氧化碳分子4NH3+3O2一定条件

2N2+6H2O 2

【解析】

【详解】

(1)由碳原子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

A.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质子数,所以两种原子的质子数不相同,故错误;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两种元素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两种原子的第一层电子数相同,均为2,故正确;

D.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具有2个电子层,所以两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故正确。

故选:AB;

(2)氯化钾是由钾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干冰化学性质的粒子名称是二氧化碳分子;故填:KCl;二氧化碳分子;

(3)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若D为单质,则该反应是

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一定条件

2N2+6H2O;故

填:4NH3+3O2一定条件

2N2+6H2O;

②若A,B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4,则可知氧气过量,故D中会有氧元素,故含2种元素,故填:2。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节约药品;便于对比衬托;便于观察颜色变化等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详解】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实验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

(2)在实验中可以看到,放在薄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先燃烧起来的是乒乓球碎片,这个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使用白色点滴板进行实验,药品的用量少,则可节约药品,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时可以同时完成几个实验,便于观察比较。

【点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