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环境影响预测

6环境影响预测

6环境影响预测
6环境影响预测

新乡市永一纸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特种纸(离型原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项目位于新乡县七里营镇,项目周边50km范围内的气象站有新乡市气象监测站和原阳县气象监测站(本项目位置距新乡气象站20km、距原阳气象站12km),两个气象站与项目所在地地理特征一致(平原地区)。本次评价区域主要气候情况采用新乡市地面气象观测站多年(1971~2000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6.1.1 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

该地区为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气温、风、降水随季节变化明显。受季风的影响,冬季气候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夏季气候炎热,空气湿润,降水多呈强性;春秋季节属冬季和夏季的过渡时期,气候较为温和,但时间短促。

(1)温度、降水

根据该地近三十年气象资料(1971~2000年)统计结果表明,地区历年平均气温为14.0℃,以7月份最高,月平均为27.0℃,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0.5℃,气温年平均相差27.5℃。年际间温度变化不大。月际间以春季3~5月升温明显;秋季9~10月降温显著。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0℃,极端最低气温为-19.2℃。全年平均气压1007.9hpa。相对湿度68%。年蒸发量1748.4mm。年均降水量559.1mm。年内降水分布很不均匀,6~9月份降水最多,为409.7mm,占全年降水的72%,尤其7~8月最为集中,达275.7mm,两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8%。冬春二季(12月至次年5月)雨雪稀少,降水量只有109.8mm,两季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9%。全年蒸发量是全年降水量的3.1倍,所以常常出现干旱,空气干燥。

(2)风速

区域近三十年风速统计情况见表6-1。 表6-1

全年及各月平均风速

单位:m/s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风速 1.83 2.28 2.90

2.71

2.47

2.42

2.15

1.78

1.56

1.80

2.23

2.28

2.45

由表6-1可以看出:区域多年平均风速为2.45m/s ,全年以3月风速最高,为2.9m/s ,其次为4月,为2.71m/s ,平均风速最低出现在9月,为1.56m/s 。

(3)风向

根据新乡市气象观测站多风向频率的统计情况,其全年各风向频率统计结果见表6-2,风频玫瑰图见图6-1。 表6-2

多年各风向频率统计结果一览表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 频率 1.02 0.89 12.30 17.49 11.68 3.62 3.07 1.30 5.81 4.71 7.38 3.42 5.26 2.32 2.46 1.02 16.25

图6-1 全年风向频率玫瑰图(%) 由图6-1可以看出,区域最多的风向为NE-ENE-E 扇形方位风,其频率之和为41.47%,区域主导风向明确,即为NE-ENE-E 扇形风。

6.2 预测内容及参数

跟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附录A 推荐的预测模式清单,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确

N

NE

E

SE S

SW

W

NW

新乡市永一纸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特种纸(离型原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定本次评价等级为三级,不进行进一步预测,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和分析依据。

6.2.1 预测因子

本项目以锅炉烟气排放的SO2、PM10、NO x为预测因子。

6.2.2评价标准

根据环境保护局关于本次评价应执行标准意见的批复,本次评价执行标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具体见表6-3。

表6-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m3评价标准

评价因子

一次最高容许浓度

PM100.45

SO20.5

NO X0.24

6.2.3 污染源计算清单

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源强见表6-4。

表6-4 本项目污染源计算清单(点源)

点源

名称X坐标Y坐

标排气筒

高度

排气筒

内径

烟气出

口速度

烟气出

口温度

年排放

小时数

排放

工况

环境

温度

评价因子源强

kg/hr

10t/h锅炉

PM10SO2NO X m M m m m3/s K hr / ℃

0 0 55 2.0 5.6 353 6800 正常20 0.99 1.76 3.32

本次预测相关参数及选项如下:

(1)项目位置: 农村

(2)考虑建筑物下洗: 否

(3)使用地形高于烟囱的复杂地形: 否

(4)气象数据: 全部稳定度和风速的组合

(5)是否使用计算点的自动间距: 是

(6)最小最大计算点距离: 100m,5000m

(7)是计算虑熏烟情况: 否

6.2.4 预测结果及评价

本工程污染物估算模式最大地面质量浓度预测结果见表6-5。表6-5 各污染因子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距源中心

下风向距离D/m

NO X PM10SO2

预测质量

浓度C i1

(mg/m3)

质量浓

占标率

P i1(%)

预测质量

浓度C i1(mg/m3)

质量浓度

占标率P i1(%)

预测质量浓度

C i3(mg/m3)

质量浓度

占标率P i3(%)

1 0 0 0 0 0 0 100 1.16×10-50.00 3.26×10-60 4.62×10-60 200 6.64×10-3 2.77 1.89×10-30.38 2.69×10-30.54 300 1.54×10-

2 6.42 4.39×10-30.88 6.23×10-

3 1.25 400 2.01×10-28.37 5.74×10-3 1.15 8.14×10-3 1.63 42

4 2.04×10-28.49 5.82×10-3 1.16 8.26×10-3 1.6

5 500 1.84×10-27.67 5.27×10-3 1.05 7.48×10-3 1.50 600 1.66×10-2 6.93 4.75×10-30.95 6.74×10-3 1.35 700 1.72×10-27.15 4.90×10-30.98 6.95×10-3 1.39 800 1.63×10-2 6.80 4.67×10-30.93 6.63×10-3 1.33 900 1.49×10-2 6.23 4.28×10-30.8

6 6.07×10-3 1.21 1000 1.53×10-2 6.39 4.37×10-30.8

7 6.20 ×10-3 1.24 1100 1.55×10-2 6.47 4.43×10-30.89 6.29×10-3 1.26 1200 1.53×10-2 6.39 4.38×10-30.8

8 6.22×10-3 1.24 1300 1.49×10-2 6.20 4.25×10-30.85 6.04×10-3 1.21 1400 1.43×10-2 5.95 4.08×10-30.82 5.80×10-3 1.16 1500 1.36×10-2 5.67 3.89×10-30.78 5.52×10-3 1.10 1600 1.29×10-2 5.38 3.69×10-30.74 5.24×10-3 1.05

新乡市永一纸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特种纸(离型原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00 1.22×10-2 5.08 3.49×10-30.70 4.95×10-30.99

1800 1.15×10-2 4.79 3.29×10-30.66 4.67×10-30.93

1900 1.08×10-2 4.51 3.10×10-30.62 4.40×10-30.88

2000 1.02×10-2 4.25 2.92×10-30.58 4.15×10-30.83

2100 9.62×10-3 4.01 2.76×10-30.55 3.91×10-30.78

2200 9.36×10-3 3.90 2.67×10-30.53 3.78×10-30.76

2300 9.44×10-3 3.93 2.69×10-30.54 3.82×10-30.76

2400 9.48×10-3 3.95 2.70×10-30.54 3.84×10-30.77

2500 9.50×10-3 3.96 2.71×10-30.54 3.84×10-30.77

2600 9.48×10-3 3.95 2.70×10-30.54 3.84×10-30.77

2700 9.44×10-3 3.93 2.69×10-30.54 3.82×10-30.76

2800 9.38×10-3 3.91 2.68×10-30.54 3.80×10-30.76

2900 9.30×10-3 3.88 2.66×10-30.53 3.77×10-30.75

3000 9.21×10-3 3.84 2.63×10-30.53 3.73×10-30.75

3500 8.60×10-3 3.58 2.46×10-30.49 3.49×10-30.70

4000 7.93×10-3 3.30 2.27×10-30.45 3.22×10-30.64

4500 7.28×10-3 3.03 2.08×10-30.42 2.96×10-30.59

5000 6.67×10-3 2.78 1.91×10-30.38 2.71×10-30.54 最大质量浓度

2.04×10-28.49 5.82×10-3 1.16 8.26×10-3 1.65

(占标率)

质量浓度占标准

10%距源最远距离

0 0 0

D10%/m

6.2.5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小结

由表6-5可以看出,PM10最大一次落地浓度为0.00582mg/m3,占标率为1.16%,对应的距离为424m;SO2最大一次落地浓度为0.00826mg/m3,占标率为1.65%,对应的距离为424m;NO X最大一次落地浓度为0.0204mg/m3,占标率为8.49%,对应的距离为424m。分析预测结果表明,各污染物预测浓度占标率均较小,本项目排放废气污染物贡献量较小,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根据《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黄河贾太湖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中人民胜利渠的保护范围为:渠首至田庄的水域及堤外50m沿岸的陆域。本项目距离人民胜利渠约624m,根据大气预测结果可知,大气污染物的最大落地点浓度对应的距离为424m,且624m处的落地点浓度约为NO X0.0169mg/m3、SO20.0068 mg/m3、PM100.0048mg/m3,浓度较低,占标率较小,不会影响人民胜利渠水质。

6.3 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

6.3.1 纳污水体概况

本项目纳污水体为东孟姜女河,属于海河流域。东孟姜女河是卫河的支流,全长50.5km,流经新乡县、延津县、卫辉市汇入卫河。东孟姜女河目前为新乡县区域的主要纳污水体,上游无补给水源,水体主要由沿途的工业及生活污水构成。

东孟姜女河水体功能区划为ⅴ类,出新乡县的市控断面为马村桥断面,2011年水质责任目标为COD浓度60mg/L。根据现状监测,东孟姜女河马村桥断面COD监测浓度值51~78mg/L,不能完全满足2011年责任目标值要求,也不能满足其功能区划水质要求。

6.3.2 预测因子

根据本项目废水污染特征和纳污水体污染情况,选取COD作为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预测因子。

6.3.3 预测年

本项目拟于2011年底全部建成,因此,本次地表水根据工程投产年进行预测,预测年定为2012年。

6.3.4 预测范围及预测断面

根据新乡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新乡县东孟姜女河地表水环境质量目标控制考核断面为马村桥断面,因此本次地表水预测河段为工程排水至东孟姜女河马村桥市控断面共约25km的河道,控制断面为东孟姜女河马村桥断面。本次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东孟姜女河河道预测示意图见图6-2。

新乡市永一纸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特种纸(离型原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6-2 河道预测示意图

6.3.5 预测因子

本次评价选取COD 作为地表水环境预测因子,根据工程分析,本次工程完成后废水排放量为0.01m 3/s 、COD49.4mg/L 。

6.3.6 预测河流控制断面水质目标值的选取

东孟姜女河水体功能区划为ⅴ类,水质标准为COD40mg/L 、氨氮2.0mg/L 。 根据《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自2011年至2015年,全省181个水环境功能区在满足生态流量要求的条件下均应达到功能区划水质目标。

本项目纳污河流东孟姜女河属于季节性河流,在新乡县主要接纳沿途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东孟姜女河在新乡县段属于向水环境功能区过渡的混合区,因此,根据《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2012年东孟姜女河马村桥断面COD 浓度≤50mg/L 。

6.3.7 预测年内区域污染源变化情况

根据《2008-2010年新乡市卫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新政办(2008)102号文)和《新乡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已批复实施)新乡市东孟姜女河流域将实行综合整治,主要措施如下:

(1)按照河南省节能减排实施方案要求,加大造纸行业结构调整力度,2010年前关闭年产5万吨以下的麦草制浆及废纸造纸,关闭规模小,治污及监管难度大的印染、皮革企业。

一支排

南支排

大泉排

东 孟 姜 女 河

马村桥断面

二支排

管道

项目排水

(2)市域内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提标改造,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要求(COD50mg/L,NH3-N5(8) mg/L)。

(3)对东孟姜女河工业废水进行统一收集,新建新乡市贾屯污水处理厂,以收集新乡县东孟姜女河沿岸企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新乡市东南城区生活污水,一期工程规模15万t/a,预计2010年建成,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 标准要求(COD50mg/L,NH3-N5(8)mg/L)。

(4)对赵定排、西孟姜女进行整治完善管网将废水收入集中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5)对不能收入集中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的化肥、造纸等重点企业,废水一律按照新标准最严要求进行处理及回用。

(6)新亚集团排水量较大,本次区域污染源考虑新亚集团,新亚集团40万吨食品卡纸项目完成后现有工程排水COD浓度由现状118mg/L降至75mg/L,水质浓度降低,水量增加。

贾屯污水处理厂预计2011年6月正式运行。

6.3.8 预测基点

本次地表水预测基点如下:

(1)本工程完成后,废水排水水质COD≤49.4mg/L;

(2)2011年6月贾屯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收水范围内现有的企业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排水COD≤50mg/L;

(3)新亚集团40万吨食品卡纸项目完成后现有工程排水COD浓度由现状118mg/L降至75mg/L。

(4)预测年内区域不新增其它大型废水污染源。

6.3.9 预测思路

在地表水现状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削减模式预测本项目排水对东孟姜女

新乡市永一纸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特种纸(离型原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河马村桥断面的影响,从地表水环境方面预测分析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为明确本项目建成后对区域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情况,本次地表水预测按照3种情景进行:第一:预测本工程排水至马村桥断面的水质情况,分析项目排水是否影响2012年控制断面水质建议责任目标的实现;第二:不考虑区域污染源变化,将工程排水综合削减至马村桥断面再与其现状水质混合,对比分析本工程排水对控制断面的水质影响情况;第三:考虑区域污染源整改情况,分析马村桥断面水质预测值是否满足2012责任目标值要求。

6.3.10 预测模式

按照《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GB3839-83)的规定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本次评价河流COD预测选取综合削减模式和完全混合模式。各预测模式数学表达式分别见下:

●综合削减模式数学表达式:

C=(1-k)(C1Q1+∑q i c i)/(Q1+∑q i)

式中:C —预测断面的污染物浓度,mg/L;

k —河流污染物综合削减系数;

C1 —工程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c i —河流背景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Q1 —工程废水排放量,m3/s;

q i —河流流量,m3/s。

●完全混合模式数学表达式

C=(C p Q p+C h Q h)/(Q p+Q h)

式中:C——混合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C p——入河污染源污染物浓度,mg/L;

Q p——入河污染源流量,m3/s;

C h——河流中污染物浓度,mg/L;

Q h——河流水流量,m3/s。

6.3.11 综合削减系数的确定

本项目排水最终汇入东孟姜女河,新乡新亚集团排水也最终排入东孟姜女。

根据《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中国环境规划院,2003年),海河流域中河南地区K COD为0.05~1.07(l/d),综合考虑新乡段东孟姜女水质现状及类比本地区同一水系其他河流的削减系数,本次评价取东孟姜女河K COD为0.05(l/d)。根据查阅资料,东孟姜女河枯水期平均流速为0.6m/s,经计算本次地表水预测中东孟姜女河25km 河道COD综合削减系数为0.024。

6.3.12预测断面背景数据

考虑到本次地表水监测仅3天,不具有代表性,而常规监测数据具有长期性,能更好的反应断面水质情况,因此,本次评价预测时马村桥断面水质将采用常规监测数据。

本次评价东孟姜女河马村桥断面背景水质采用2011年上半年常规监测数据均值,即流量2.1m3/s、COD57mg/L。

6.3.13 预测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述地表水预测思路及确定的预测参数,本工程完成后区域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预测结果如下:

1、本项目排水至东孟姜女河马村桥断面水质预测值

不考虑东孟姜女河马村桥现状水质情况,将本工程排水直接综合削减至马村桥断面,分析本项目排水是否影响东孟姜女河水质目标值的实现。见表6-6。

表6-6 本项目排水至东孟姜女河马村桥断面水质预测浓度

预测年预测

因子

本项目外

排水浓度

至东孟姜女河

断面预测浓度

达标情况

2012年水质责任目标ⅴ类水质目标

新乡市永一纸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特种纸(离型原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mg/L mg/L COD50mg/L COD40mg/L 2012 COD 49.4 48.2 达标不达标

由表6-6可知,本项目排水至东孟姜女河马村桥断面时自身COD预测浓度为48.2mg/L,能满足其2012年水质责任目标要求,不能达到东孟姜女河水体功能区划ⅴ类水体功能要求。东孟姜女河马村桥断面背景水质常规监测数据均值COD57mg/L,说明本项目排水对区域地表水体不会加重其污染负荷。

2、不考虑区域污染源变化预测本项目排水对马村桥断面水质影响

以东孟姜女河控制断面2011年上半年常规监测数据作为控制断面的现状值即COD57mg/L。

预测结果见表6-7。

表6-7 不考虑区域污染源变化本工程完成后排水东孟姜女河马村桥水质预测浓度

预测年预测

因子

现状值

(mg/L)

预测值

(mg/L)

增减变化

(mg/L)

达标情况

贡献量

(g/s)

贡献比例

(%)

2012年水质责任

目标

ⅴ类水质目标

COD50mg/L COD40mg/L

2012 COD 57 56.9 -0.1 不达标不达标0.37 0.25 东孟姜女河马村桥断面背景水质常规监测数据均值COD57mg/L,本项目排水后预测值为56.9mg/L,较现状有所降低,本项目贡献量较小,对区域地表水体具有一定的稀释作用,不会加重其污染负荷,但仍不满足2012年水质责任目标。

3、考虑区域污染源变化情况下的预测

考虑区域污染源变化情况,地表水预测值将反映项目建成之后区域地表水变化的真实情况。区域污染源变化情况见表6-8,预测结果见表6-9。

表6-8 区域污染源变化情况一览表

项目水量(m3/s)COD浓度数据来源

新亚集团现有排水

30838m3/d

(0.3569m3/s)

118mg/L 新亚集团40万t

食品卡纸环评报告

新亚集团40万t食品卡42013m3/d75mg/L

纸完成后(0.4863m3/s)

贾屯污水处理厂建成前直接排入水体的污染源

5000m3/d

(0.0579 m3/s)

350mg/L

实际调查

贾屯污水处理厂建成后

5000m3/d

(0.0579 m3/s)

50mg/L

在新亚食品卡纸完成后及贾屯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对断面水质影响的减小的情况下,给出控制断面现状值,经计算,现状值COD为54.4mg/L。

表6-9 考虑区域综合整治方案实施后地表水的影响预测结果

预测年预测

因子

区域污染

源整治后

现状值

(mg/L)

预测值

(mg/L)

增减变化

(mg/L)

达标情况

2012年水质责任目标ⅴ类水质目标

COD50mg/L COD40mg/L

2012 COD 54.4 54.3 -0. 1 不达标不达标

由表6-9可以看出,在流域综合整治方案实施后,纳污水体水质得到改善,经预测,项目废水排入水体后COD预测值为54.3mg/L,虽不能满足2012年马村桥控制断面COD小于50 mg/L水质责任目标的要求,但对区域地表水体有一定的稀释作用。

6.4 地下水质量影响分析

6.4.1 区域环境水文地质

新乡市位于太行山东南麓,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的北缘,在内外地质营力的作用下,新构造具差异性运动,北部上升,南部下降形成了现在的地貌景观。由北至南地形由高到低,北部为岗状丘陵,中部为交接洼地,南部为冲洪积平原。评价区域水文地质分布图见6-3和6-4。

新乡市永一纸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特种纸(离型原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新乡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 586.3mm ,年际相差悬殊,且年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772.6m m ,为降水量的 3~4 倍。

区域内地表水均属黄河、 海河水系,天然河流有卫河、 西孟姜女河;人工河流有共产主义渠和人民胜利渠,均属海河水系,卫河自西向东流经市区长 25km ,由于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卫河已由排泄地下水转为补给地下水,成为地下水的线性污

图6-3 评价区域水文地质分区图

项目位置

项目位置

图6-4 评价区域水文地质图

染源。西孟姜女河属卫河支流,在市区由南向北汇入卫河,起补给地下水和泄洪作用。共产主义渠原是人工开挖的引黄济卫渠,现已成为一条重要的泄洪排涝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市区北部,常年有水,靠近市区的南岸筑有7m 高的防洪堤,北岸无堤坝,洪水时起漫滩泄洪和滞洪作用。人民胜利渠为引黄济卫灌溉渠道,是季节性放水渠道,年均放水8~10次。

地下水按其埋藏深度和开采条件,进一步划分为浅层水、中深层水和深层水。

新乡市以HCO3·SO4型(或HCO3-SO 4 ·Cl 型或HCO3-Cl·SO 4型)水分布较广,其他地区为HCO3型水,SO4 · HCO3型(或Cl ·HCO3型或SO 4 · HCO3 · Cl型),SO4 型(SO4 · Cl型或Cl · SO4 型)。本项目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型。

本项目位于中等富水区。该区域承压水埋深顶层73~97m,底层124~137m,以中细砂为主。地下水矿化度小于0.7g/L,是理想的生产、生活水源。近年地下水水位有所下降,据调查,厂址附近村庄的饮用水井多在100m左右。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方式,以蒸发及径流形式排泄。地下水流向为西南向东北。

6.4.2 区域环境水文地质现状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北依太行,南邻黄河,水资源严重短缺,当地人均水资源量仅320m3。在现有水资源总量中,地下水约占65%,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供水源,并以浅层地下水为主,随着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已形成了多个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下水处于严重的超采状态。地下水位以每年近1m的速度持续下降,现已形成约40km的地下水漏斗。从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分布图6-5中可以看出,新乡市地下水降落漏斗没有影响到本项目所在区域。

新乡市永一纸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特种纸(离型原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同时,由环境质量现状章节可知,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要求,说明评价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6.4.3 地下水质量影响分析

项目营运期对地下水可能产生影响污染物为废水中的COD 和NH 3-N 。NH 3-N 在包气带中的迁移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主要的化学反应是通过硝化作用,氨氮转化为N02-、N03-。因此,NH 3-N 较难迁移到地下水层。同时,本项目排放的废水经过河流的天然调节作用以及在粉质粘土中的迁移转化、吸附降解等作用,能够渗入地下水的污染物较少。因此本项目通过类比法仅对COD 进行简单的预测。

经查阅资料,由于表土层和下包气带对COD 有较大的降解作用(表土层和2~4m 包气带土层可去除COD85%以上),使得下渗水在进入含水层时的COD 的浓度很低。据文献资料《废水中氨氮在土地处理系统中迁移转化的模拟研究》,包气带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是线性的,即 S=K d C ,吸附系数 K d =0.0976;降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即C=C 0e -λt ,降解系数λ=0.0324 d -1。在没有底部、侧部和顶部的防护系统的情况下大致需要 6 d ,污染物能穿透 1 m 的包气带土层;10 d 能穿透2 m 的包气带土

本项目位置

N

NE

E

SE

S

SW

W NW

图6-5 评价区域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分布图

层;23天后COD浓度会降0。

1、正常情况下污染源预测。

本项目完成后COD排放浓度49.4mg/L,经过表土层和2~4m包气带土层后,COD去除85%后浓度为7.41mg/L;同时按照文献资料《废水中氨氮在土地处理系统中迁移转化的模拟研究》的结果,23天后COD浓度会降0,因此本项目COD排放对地下水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2、事故情况下污染源预测

本项目事故主要考虑污水处理单元和排水管道的渗漏问题。此时COD直接进入表土层,其浓度能在瞬间达到最大值,但是通过表土层以及包气带土层的降解作用,到达地下水埋深时其浓度很小,对地下水影响不大。考虑到渗漏时间较长,包气带土层中COD含量处于饱和状态,无法再降解,此时COD就会出现下渗,可能会对地下水产生一定的污染。

基于此,评价建议本项目对厂内污水产生、处理单元做好防渗措施,输送、排放管道应具有很好的封闭性。污水产生和处理单元均做HDPE防渗处理,其渗透系数小于10-13cm/s,其防渗性能很好,可有效防止废水下渗;废水输送及排放管道要定期检查,尤其是管道连接处应做好封闭性措施;建议本项目在下游设置监控井,如果出现污水渗漏,以及排污管道破裂等事故,及时采取相应的事故处理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废水发生渗漏事故的概率较小。

综上所述,全厂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能满足东孟姜女河水体规划功能的要求,对纳污水体水质有改善作用。同时,通过土壤的阻隔、吸附作用后,项目产生的废水污染物不会污染地下水环境。因此,评价认为项目排水对地下水环境较小。

新乡市永一纸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特种纸(离型原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5 声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

6.5.1 高噪声设备源强

本工程的高噪声设备主要有碎浆机、磨浆机、造纸机及各类泵、风机等,其声源值在80~95dB (A )之间,建议采用隔声、减振、消声等措施治理后。本工程主要高噪声设备噪声源值及治理情况见表6-10。 表6-10

本工程主要高噪声设备源强及治理措施一览表

产噪单元 设备名称 台数 降噪措施 治理后噪声dB(A)

锅炉房

引风机 1 基础减振、隔声 75 制浆车间

碎浆机

3 室内布置、基础减振 65 磨浆机 6 室内布置、基础减振 60 抄纸车间

造纸机

2 室内布置、基础减振 70 泵类

10

室内布置、基础减振

55

6.5.2 预测范围

根据三级评价要求,本次声环境质量预测范围为厂区四周厂界外1m 。

6.5.3 预测内容

根据导则要求,本次预测内容主要是预测厂界噪声值。

6.5.4 预测方法

本次声环境影响预测采用声源衰减模式及多源叠加模式进行,预测点为主厂区四周厂界,具体公式如下:

(1)点源衰减模式 L 2=L 1-20lg (r 2/r 1) (2)多源叠加模式

]10lg[1011.0∑==n

i Li eq L 总

式中,r1、r2——距声源的距离(m);

L1、L2——r1、r2的声级强度[dB(A)];

L i——第i个声源作用于预测点的噪声值[dB(A)];

L eq总——预测点的总噪声叠加值[dB(A)]

6.5.5 评价标准

厂界噪声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

6.5.6 预测结果及评价

噪声预测结果见表6-11。

表6-11 工程完成后主厂区四周厂界噪声预测结果一览表

预测点贡献值[dB(A)] 现状值(昼/夜)[dB(A)] 预测值(昼/夜)[dB(A)]

东厂界53 53.2/44.4 56.1/53.6

南厂界53 52.5/44.3 55.7/53.5

西厂界54 52.4/44.1 56.3/54.4

北厂界49 53.5/44.7 54.8/50.4

由表6-11可知,本工程完成后,各预测值均可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要求,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3/d,主要污染物有pH、Cu、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3/s(属大河),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y=(0.058H+0.0065B)(gHI)1/2 式中:C(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Q p—废水排放量,m3/s; C 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C 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x—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y—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B—河流宽度,m; u—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M y—横向混合系数,m2/s;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八章风险事故评价:包括地表水风险评价;地下水风险评价;填埋气爆炸风险评价;洪涝对填埋场的风险评价;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 第九章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包括总量控制原则;海港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总量控制因子;污染物排放情况;总量控制目标与建议; 第十章公共参与:包括公共参与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第十一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包括社会损益分析;经济损益分析;环境损益分析; 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包括环境管理及制度;环境监测; 第十三章选址合理性分析及总量控:包括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场区布局合理性分析;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污染防治措施;总量控制结论;场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报告书编制的重点为工程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污染因子分析,以及事故风险分析。

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估指标系统的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

一、引言 投资环境(Investmentclimate)指投资对象在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影响投资行为的自然、经济、科技、管理、社会、法规和政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称。实际上,投资环境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的系统。它包含了对投资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区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市场化 程度、竞争状况、人力资源、信息渠道、资金融通、纳税负担、社会服务、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秩序、 政治形势等这些有利或不利的条件与因素涵盖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法律、自然地理、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以及政策等方方面面。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区域吸引外资的强大“磁场”。因此,自从世界各国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利用各种指标对其投资环境的优劣和吸引投资者的力度进行评估、监测以来,采用评估指 标及评估方法进行投资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区域吸引资金流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国5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成就 之高,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较低,货币坚挺,外债结构合理, 国际收支平衡有余,进口类关税不断降低,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最近中国已经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加上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将更进一步促使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可望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青 睐的比较理想的投资场所。 中国及其大陆31个省级区域(注: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除得益于国家 稳定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的要素禀赋、制度变迁、技术条件、产业结构、市场环境、法律法 规外,还与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效果、外部国际大环境等因素关联密切。面对新世纪和新一轮的全球资源重组,研究如何构建衡量投资环境优劣及其吸引力大小的指标体系,并研究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投资环境进行 定量评估,为我国及各个区域评价投资环境质量的好坏、吸引力的大小,及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订和决策 的实施,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定量化的参考依据,意义非同寻常。 国外关于通过统计指标或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投资环境优劣方法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些 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投资冷热图法(冷热图法)、投资环境评分法(等级尺度法)、道氏评估法、关键因素评 估法、相似度法、国家风险评级法、综合评判法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法等。中国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研究,是在 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对大陆各个省市区的投资环境的分析评价,不少学 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主要归功于统计资料的逐步健全和分析工具及技术的支撑。王慧炯、闵建蜀[1]采用 关键因素评估法(又叫体制评估法,专门为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设计)主要从体制的角度按照降低成本、 发展当地市场、获得原料供应、分散投资风险、追逐竞争者、获得当地生产和管理技术等6种投资动机出发, 选择若干关键因素,并采用多因素评估法计算总分来评价投资环境;鲁明泓[2][3]先后分别选择了11项和 10项指标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不包括西藏)和45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作了综合分析和评估;郭信昌[4]、张敦富[5]等人也对中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不可否认,上述研究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的研究作了较大贡献,但也有不少不足之处:或者单从宏观方面来阐述,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考查 与定量评估做的还不够;或者只分析硬环境而忽视软环境;或者选择的因素指标虽然包括了投资环境的几个方面,但其使用的统计资料相对单一,而且总量指标(绝对)指标过多而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嫌少,未能全面地 涵盖投资环境的方方面面,因而分析方法虽然比较科学,但结论却前后相差太大,使得这些评估结果未能科学 而准确地衡量和反映中国各个区域投资环境的实际情况,有些结论也与人们通常的看法相差较大,令人难以接 受或让人信服。为什么这些研究的结论差别如此大呢?笔者认为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分析研究,主要的缺陷和 不足之处在于,以往研究选择的指标太少,更没有能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系统,从而致使在指标体系选择 方面有一个共同缺点,即没有或很少涉及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定性打分代替定量指标过多, 把西藏也排除在分析和评估之外。另外,评价方法也显得较为单一。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方法论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方法论3 金 笙 刘 冰 刘 鑫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目的、原则、内容及其发展阶段,着重介绍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并在其方法中主要对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介绍。这些技术方法将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方法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07)02-0127-05 1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IA)的概念 111 区域环境的概念 区域环境一般是指某一空间地域的自然作用与人为活动过程的全系统,区域环境是一个含自然、社会、经济的整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物质、能量、信息的相互作用和转换的复杂过程。该系统不是孤立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必须遵循开发系统的特性与原则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11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是指应用科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揭示该区域环境中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与发展过程的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规律。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或满足研究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使该区域达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总体要求。 11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IA)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及战略环境评价(SEA)的关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自1969年在美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以后,作为防治污染、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已被各国普遍接受,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传统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暴露了自身的缺陷,如无法预测区域开发活动的总体环境影响等。为改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存在的缺陷,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是在战略层次上,也就是在政策、规划和计划((PPP)层次上的EIA。一个完整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由战略目标和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和方案所组成的。因此有人把SEA概括为是对政策、规划和计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综合的评价过程,SEA很多是解决区域性的EIA问题。目前国外的SEA大多数还是围绕发展规划和计划进行的,陆续地开展了一些具有战略评价性质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对政策评价较少。因此, SEA既是对EIA的发展,又是对EIA的改善,还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REIA是SEA重要组成部分。 21区域环境影响的评价原则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发的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它是区域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一项科学性、综合性、预测性、规划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工作。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REIA应将区域内所有要进行的已完成的开 2007年3月 第35卷 第2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L iaoning Universit y(Philosophy and S ocial S ciences) Mar.2007 Vol.35 No.2 3收稿日期:2007-01-04 作者简介:金 笙(1965—),女,北京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数量经济、计量经济、经济理论。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等标污染负荷:把某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稀释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用以评价各污染源 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2.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 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3.环境容量: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4.等效连续A声级: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 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5.环境风险评价: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6.清洁生产:是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 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7.区域环评: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对环境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要求,推算出的达到该目标的污染物最大允 许排放量。 二、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 试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 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3、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4、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填空题: 1、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2、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有就地补偿和异地补偿两种形式。 3、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4、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经常用工作程序来表示。 5、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方法。 6、水体污染源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7、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 、10~14Km 、4~6Km 。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8~30Km 、2~8Km 、1~2Km 。 三、判断并改错: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评工作成果的一般体现。(×)[集中体现] 2、污染物随着污水排入河流后,在河流横向断面上与河水充分混合需要一定的横向断面混合时间。(√) 3、划分环评工作等级的依据是投资者的主观意愿。(×) 4、S—P模式适用于任何状态、任何物质的衰减规律。(×) 5、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分为回顾性环境评价、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按评价阶段分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四、简答题: 1、中国环境影响影响评价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建设项目。(4)分类管理。(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2、简述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1)总则 (2)建设项目概况 (3)工程分析(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5)环境影响预测 (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 (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预测范围与预测时段 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调查评价范围保持一致,预测层位为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段要求,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和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为污染发生后的100d 、1000d 和14a 。 2)情景设置 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拆解车间地面按照相应要求做好防渗要求,正常状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故项目仅对事故工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 以保守为原则,取废矿物油产生量的5%泄漏,经由包气带渗入地下。根据前述分析,汇水面积15000m 2,根据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可知,项目场地包气带底层岩性为碎石及层块石,渗透系数可达 2.0m/d ,属于强透水性。故认为车间地面一旦破损,废矿物油将随初期雨水全部进入含水层,渗漏量为65.8m 3/a 。 3)预测方法及参数选取 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预测层位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上层碎砾石层,透水不含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采用一维半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一端为定浓度边界和一维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示踪剂瞬时注入的解析法对拆解车间事故工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具体方法如下: ??? ? ??++???? ??-=t D ut x erfc e t D ut x erfc C C L D ux L L 2212210 式中:x —距注入点的距离,m ; t —时间,d ; ()t x C ,—t 时刻x 处的示踪剂浓度,g/L ;

环境影响评价——第六章固体废弃物-河海大学

第六章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主要内容 ●固体废弃物来源及分类(**) ●固体废弃物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方式(**)●固体废弃物环评主要内容(*)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和防治措施(**)

第六章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固体废弃物来源及分类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们在开发建设、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活动中向环境排出的固体和泥状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不适当堆置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扬尘,污染周围大气;经雨水淋溶或地下水浸泡,有毒有害物质随淋滤水迁移,污染附近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同时淋滤水的渗透、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和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大量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又是病原菌的孳生地。

第六章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固体废弃物来源及分类 ●固体废弃物就其来源可分成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和农业固体废物。 ●按污染特性可分为一般废物和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泛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

第二节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和迁移转化(1)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对大气 ●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从而对大气造成污染。 ●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有害气体,可不同程度上产生毒气和恶臭,造成地区性空气污染。 ●采用焚烧法处理固体废物,排出粉尘、HCl、Cl甚至二噁英等污染物,已成为一些国家的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第二节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和迁移转化(1)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对水 ●固体废物弃置于水体,将使水质直接受到污染,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 ●向水体倾倒固体废物,将缩减江河湖面有效面积,降低其排洪和灌溉能力。 ●在陆地堆积或简单填埋的固体废物,经雨水的浸渍和废物本身的分解,将会产生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渗滤液,对附近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危害。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和方法研究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和方法研究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区 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首要任务是基于当地的环境变化情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 核心,通过对各类影响因素的研究和分析以及评价指标和体系构建,指导区域的 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分析区域环境影响 评价的现状与局限性,提出区域环境影响的评价原则及方法,为推动区域环境影 响评价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方法 引言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开展比较早,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IA)的开展可 为战略环境评价(SEA)的进行提供更为充分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根据我国多 年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实践以及借鉴国外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与经验,初步提出一个区域环境评价的原则和方法,为促进SEA的开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1区域环境评价概述 1.1区域环境评价的基本内涵 区域环评(Regional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简称REIA),全称为区 域环境影响评价。它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区域发展规划为 依据,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 上制定和选择相关环保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 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该区域内所有建 设项目的行为,包括开发和改建项目。评价的重点是为区域内未来建设项目的布局、产业结构等提出理论式整体优化方案和综合防治对策,同时协调人文环境与 区域项目开发建设行为之间的矛盾,为制定区域环境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1.2区域环境评价工作的意义 区域环境评价为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实现人与自然环 境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①有利于区域形象定位。区域环评工作有助于了解区域环境状况和预测建设项目在区域带来的环境问题,以此 来展开整体区域宏观规划的工作,对区域的形象定位做出科学判断,避免规划决 策中产生失误。②对建设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从源头提出预防的对策和措施,有利于规范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区域开发活动对区域内自然生 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③有利于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区域开发活动中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是环评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公众参与意味着环境保护 问题的扩大化和大众化,这在一定程度宣传了环保知识,增强了民众的环保意识,民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后反过来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加了公众对区域规划、建设项目投产的参与度,推动区域环评的快速发展。 2区域环境评价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现状 中国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拓展,具有环境管理建设的指 导意义,在城市改建与扩建、建设项目开发、资源整治与运用方面意义重大,相 关研究单位从程序与方法的研究角度分析,采用总量控制与环境承载分析相结合 的方式,强调规划管理的重要意义,以规划管理控制为核心。不过与之相比,环 境影响分析技术的运用分析能力较弱,仍然以多项活动简单地叠加为主。同时, 环境影响评价忽视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难以实现全民监督。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评价(P2)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2.环境质量参数 为表示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和变化趋势的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测定值或评定值。根据环境的客观属性提出的,用以表现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指示性变量。 3.熏烟型烟羽 即漫烟型烟羽,多出现在日出后辐射逆温被破坏时。此时,烟轴之上有逆温层,而烟轴之下至地面间气层不稳定,因而烟羽上升扩散到一定程度就受到逆温层的阻挡,使垂直扩散空间仅局限于地面至逆温层底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低层风小,则大气稀释能力就更低,高浓度的烟羽会迅速扩展到地面,造成地面的严重污染。烟雾事件大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4.氧亏 亦称“缺氧量”,指水体中饱和溶解氧和现存溶解氧之差,计量单位mg/L。耗氧愈多,氧亏愈

大,同时由大气补充水中的氧量也愈多。 5.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质量(P1) 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程度)的表示,是在某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其中的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是因人对环境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评定环境的一种概念。 7.环境容量(P1) 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未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8.辐射逆温 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9.土壤背景值(P131) 指一定时期内某一指定区域中未受污染破坏的

第四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 主要内容 水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法规 工程分析和环境调查 影响预测 影响评价 实例分析 第一节 水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法规 一 技术工作程序 1 准备阶段 2 调查、监测 3 预测、评价、对策 4 编写报告 二 评价等级的划分 (一)地表水评价等级划分 1 建设项目的排污量 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它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 2 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3 地面水域规模的确定原则

河流与河口,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为: 大河:≥150m3/s; 中河:15-150m3/s; 小河:<15m3/s。 湖泊和水库,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划分为: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25km2;中湖(库):2.5-25km2 小湖(库):<2.5km2。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50km2;中湖(库):5-50km2; 小湖(库):<5km2。 4 地表水水质要求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为依据 (二)地下水评价等级的划分 划分地下水评价等级尚无标准。通常依据的条件有: ①工程特点;②地下水埋藏条件;③工程所处地理位置。 (三)评价范围 与监测调查范围一致 三、水环境法规、标准和规划 (一)水环境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 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另由法律规定,不适用本法。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考试整理稿)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1、总则 (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2)熟悉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①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②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③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④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3)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开发区规划简介 b)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c)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d)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e)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指标) f)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 (2)环境影响识别的要求与方法 ①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②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③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 ④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如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 ⑤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3)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的内容与要求 ①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开发区生产力配置一般有十二个基本要素,即土地、水资源、矿产或原材料资源、能源、人力资源、运输条件、市场需求、气候条件、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启动资金。 ②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a、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包括区域总体规划对该开发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开发区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给排水设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开发区规划中制定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等。 b、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 (4)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的设置 ①评价专题的设置要体现区域环评的特点,突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和规划布局论证、排污口优化、能源清洁化和集中供热(汽)、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内容。 ②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设置以下专题: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c)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d)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e)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 f)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1.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施工期大气主要污染因子为施工粉尘,施工粉尘主要来自晴天时挖掘土方、粉状物料的运输和使用、施工现场内运输车辆的行驶所产生的二次扬尘。扬尘点分散,源高一般在15m以下,属无组织排放。有关资料表明,粉尘的扩散一般在呼吸层进行,特别是输送物料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扬尘尤为突出。鉴于施工场地内扬尘点分散,且波动性较大,难以确定排放源强,本评价利用某典型施工现场及其周边的粉尘监测资料,以说明施工期各类粉尘源对环境的综合作用与影响。 根据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的石家庄城市交通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1998年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某施工现场进行了监测,距施工场地不同距离处空气中TSP 浓度值见表5-1及图5-1。 表5-1 施工近场大气中TSP浓度变化表(春季) *:表中所列标准值为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1中TSP日平均二级标准 由表5-1和图5-1的监测结果可看出,按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1中TSP 日平均二级标准评价,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可达周围50m左右。 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还对该施工现场洒水与否的施工扬尘影响进行了类比监测,具体监测结果对比见表5-2及图5-2。

表5-2 施工场地扬尘污染状况对比分析表 监测结果表明,施工场地洒水与否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差异很大,采取洒水措施后,距施工现场30m处的TSP浓度值即可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1中TSP日平均二级标准。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项目施工期间施工粉尘将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大气环境产生影响,影响范围可至距施工现场约50m处,而洒水、围挡等污染缓解措施可有效减小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5.1.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有基础施工中泥浆水,建材冲洗水,车辆出入冲洗水等生产污水和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等。生活污水中主要含有COD、NH3-N类等污染物,生产污水中主要含有泥砂,石油类等污染物。 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量约13.68m3/d,污水中各污染物浓度约为:BOD5120-150mg/l,CODCr250-350mg/l,动植物油类50-90mg/l,均超过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对于施工期的生活污水,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后排放。一般简便易行的措施是利用化粪池进行处理,化粪池的综合处理效果约为30%,经过处理后,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均可降低30%左右,对环境的污染有所减轻。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答案

'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 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4、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5、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 7、环境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会 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 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10、环境影响报告书: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2、大气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 13、大气稳定度:是表示气团是否易于发生垂直运动的判别。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11、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 14、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计算式p i=m i/c i … 15、土壤:是位于地球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6、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 17、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是指土壤受纳污染物而不产生明显的不良生态效应的最大数量。 18、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19、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的声音。 20、等效连续A声级:即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 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 21、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2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 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 23、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 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的分配,最 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24、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域值。 25、环境敏感区:泛指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潜在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 发活动导致负面的环境效益。 26、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希望达到)的境地(结果)或 标准。

(推荐)我对环评的理解和建议

我的理解和建议 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方法,确定、说明和预测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简而言之,环境质量评价就是对环境素质优劣的定量评述。这种定量评述往往以国家规定的环境标准或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本底 值作为依据,将环境素质的优劣转化为定量的可比数值,最终以标明环境受污染的程度。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预断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推行,收到了明显效果。 第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新污染的两项主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特别在保证建设项目选址的合理性上起了突出作用。因为,评价结果证明虽然投资效果好,但由于布局不合理,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而影响长远发展的项目,就不能同意建设,必须另选地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还可以对开发建设项目提出防治污染的措施,控制新污染。 第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步骤和程序都贯穿在基本建设各个阶段,使计划管理、经济管理、建设管理都包含环境保护的内容,从而把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纳入国民经济计划轨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第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调动社会各方面保护环境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如,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由于具备较齐全的实验测试条件,容易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工程设计单位由于熟悉国内外该类工程项目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治理对策,做到技术、经济上的可行、合理;而管理单位则熟悉各种法规,就便于组织协调和监督。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目前,我国在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过程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时间滞后。往往由于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等背景资料欠缺,需要做大量的调查、收集和测试工作,就得花费较长时间。 (2)由于工程建设进度快,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得不到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失去了指导作用。 (3)由于许多地方城市功能分区不明确或没有功能分区,合理布局问题得不到落实。 (4)由于一些项目的评价质量不高,常常带来不应有的纠纷或损失,使提高评价质量成为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关键环节。 (5)让公众参与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这一问题尚未引起各地的充分重视。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性质和作用。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在于控制新污染,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名词解释 1、环境 2、环境影响 3、环境影响评价 4、筛选 5、水体污染 6、水体自净的含义 7、大气污染 8、大气湍流 9、土壤 10、土壤环境背景值 11、土壤临界含量 12、土壤的轻度污染标准13、土壤环境容量 14、固体废物 15、环境噪声 二、简答题 1.大气稳定度分级 2.在选择大气预测方法程序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3.影响大气预测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 4.写出高斯公式的标准形式,及其公式成立的几条假设。 5.简述熏烟型扩散模式形成的原因。 6.简述长期评价浓度计算的方法。 7.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因子、监测布点原则 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9.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网格点的设置方法 10.土壤的主要特征 11.土壤环境影响类型 12.保护土壤环境采取哪些主要对策措施 13.请列出固体废物污染物的主要释放方式。

14.噪声的衰减有哪些 15. 环境噪声评价量主要包括哪些,并写出其基本定义。 三、计算题 1.某工厂烟囱有效源高50m ,SO 2排放量120kg/h ,排口风速s ,求SO 2最大落地浓度(P 1=40)若使最大落地浓度下降至m 3,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效源高应为多少 2. 某厂使用硫含量的煤,其年用量为2000 t ,烟囱的有效高度为25米,烟囱的出口处风速为s ,烟气排放量为760万 a ,试问计算在D 稳定度下,距离该厂烟囱1000米的某一环境敏感点SO 2的地面轴线浓度(已知在D 稳定度下1000米处的水平方向扩散参数为156,垂直方向扩散参数为109) 3、城市某工厂锅炉耗煤量6000kg/h ,煤的硫分1%,水膜除尘脱硫效率15%,烟囱几何高度100m ,求在大气稳定度为强不稳定类,10m 高度处风速s 。烟囱抬升高度为50m 情况下,SO 2最大落地浓度(P 1=) 【转化率按80%计算。风随高度换算的指数率公式可表示为: )17.0()( 1 1==αα Z Z V V 】 4. 某工厂烟囱高45m ,内径,烟温100℃,烟速s ,耗煤量180kg/h ,硫分1%,水膜除尘脱硫效率取10%,试求气温20℃,风速s ,中性条件下,距源450m 轴线上SO 2小时浓度。(平坦地形、工业区、Pa=1010hPa )【转化率按80%计算。风随高度换算的指数率公式可表示为: )2.0()( 1 1==αα Z Z V V 】 5.计算如下几个噪声之和:52dB ,61 dB ,58 dB ,55 dB ,52 dB ,64 dB ,57 dB 。

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本项目位于信阳工业城312国道与工二十路交叉口东北部,根据项目特点,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体现在施工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其次为运营期物流仓储活动、酒店运行、配套的汽配汽修厂、加油站运行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分为施工前期准备阶段、主体工程建设阶段以及扫尾工程阶段。施工期的污染因子主要为扬尘和噪声;另外还有施工废水(工人生活废水和工程用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固废)等。 5.1.1施工期扬尘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各种燃油动力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施工活动产生扬尘、各种油品的泄露等都会对施工现场及周围产生一定的污染,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2、CO、SO2、粉尘及房屋装修废气,其中以粉尘污染最为严重。 施工扬尘的产生环节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建材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建材堆置和施工等,可分为施工场地扬尘和交通运输扬尘。 (1)施工场地扬尘 施工场地上的植被破坏、地表开挖,如遇干燥大风天气,会产生施工扬尘;另外,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如装卸、堆放方式不当,也会产生扬尘污染。据有关资料介绍,能产生扬尘的颗粒物粒径分布为:<5μm的占8%,5~20μm的占24%,>20μm 的占68%。施工期扬尘污染与具体施工活动、施工区作业面积、施工方式、气候气象等因素密切相关;另外,施工管理水平和相应扬尘污染控制措施是否得当,对施工期扬尘污染产生源强具有决定作用。施工起尘量多少随风力的大小、物料干湿程度、作业文明程度等因素而变化,影响可达150~300m。根据相关资料,在4.5m/s 风速情况下,对施工扬尘下风向影响程度和强度见表5-1。在此条件下,距施工点下风向200m处的TSP浓度仍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日均标准。可见,如单一风向下长时间施工,施工期扬尘可能对周边堆子塘村民组、牌坊村高岗村民组等近距离的大气环境敏感点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短期影响,该影响是短期不良影响,随着施工完成而结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