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社区收看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先锋之歌》节目记录(截止到2011年8月7日)
- 格式:doc
- 大小:236.00 KB
- 文档页数:39
《先锋之歌》观后感
《先锋之歌》观后感
《先锋之歌》栏目观后感利用暑假时间,看了好多期的《先锋之歌》,每一期的节目都向我们介绍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先进人物。
从时时事事都为家乡的穷乡亲们着想,带着他们致富的朱金喜。
到"视群众如父母,把群众当靠山"的吴金印,再到爱学校和学生的好校长刘长水。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他们生活在我们周围,平凡而又伟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了一个____人的修为和奉献。
在这么多期节目中,给我留下深入印象的是和我同在教育战线上奋斗的刘长水校长,他用的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教育人树立了一面光芒的旗帜。
他是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空山洞小学的第一位教师,从十八岁高中毕业的'时候开场,本来要去参军的刘长水,听说空山洞小学没有教师就来当了教师,他在这所学校已经有几十年了,他为了这一所学校连家里都不顾了,有一次下大雨,家家都忙着收庄稼,但刘长水却在忙着管理学校,全家指望的麦子都已所剩无几。
正是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使我感动。
从刘长水这位平凡校长不平凡的事迹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____员全心全意做教育,时时刻刻把学校、学生放心间的高尚品格,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在党旗下的誓言:对党忠诚,时刻为党为人民牺牲一切!
同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试问自己做到了多少?今后,我会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我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不图名,不图利,脚踏实地无私奉献,默默工作,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自己的明天更加辉煌。
港湾路小学收看《先锋之歌》内容记录9月11日下午,港湾路小学全体教师收看了《先锋之歌》节目。
《创新利益分配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讲的是平顶山市新华区曙光街街道李庄村是个典型的都市村庄,村党委团结实干,勇于创新,注重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走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之路,成为全市闻名的小康村。
先后获得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创先争优流动红旗”基层党组织,市级“综合发展百强村”、“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抓班子,促党建,形成核心;抓经济,促发展,凝聚人心;抓和谐,促稳定,赢得民心。
16年来,李庄村大面积拆迁改造,也发生过许多矛盾,但没有发生一起村民出区上访案件,村党委把矛盾全部化解在基层。
村党委公平、公正、公开处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在处理矛盾纠纷时,群众自然也就相信村干部。
村里发展了,集体收入增加了,村党委注重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全村还实行“四大民心工程”,成立娱乐活动中心,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全方位的服务举措,真心实意的工作,促进了全村的和谐稳定,村党委也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
《安阳水务党员英雄本色》讲的是赵金平的先进事迹。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山崩地裂,举国同殇。
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建队伍发扬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为四川建设献上了一片深情。
充分体现了在援建工作中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保障灾区人民的生活饮用水,优秀共产党员赵金平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使命,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守纪,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积极投身到灾区的工程建设中去,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他们中有的是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共产党员,有的是来自一线的技术骨干,他们岗位不同,姓名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安阳水务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在这场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恪尽安阳水务人的职责。
“先锋之歌”观后感——优秀党员李志平按照党总支的布置要求,我于周日下午收看了河南法制频道播放的“先锋之歌”节目。
看后,十分感动。
李志平,一个50多岁的女人,20多年来从事慈善公益事业,她用奉献谱写生命乐章,在平凡中创造着许多感动。
2004年创办了首家文明市民爱心热线,走进四万多个家庭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安排下岗职工3000人,走进社区、学校、军营、少管所等地做巡回报告近百场,开展近百次大型爱心救助活动,成为社会上300多名孤残孩子的爱心妈妈。
她带领心理专家3次赶赴抗震救灾前线,捐款几十万元,搭建了灾区第一个帐篷课堂。
在她的爱心感召下,已有近万名志愿者加入到她的爱心团队,奉献社会。
李志平已成为中原大地爱的化身,她走到哪里,把爱播撒到哪里,曾入选“全国慈善爱心大使”、“全国杰出十佳母亲”、中国优秀志愿者、河南省“双60”人物、“河南十大爱心人物”,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巾帼拥军模范”、“河南省助残模范”、“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等称号。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是啊,一个人活一辈子怎么才算有意义呢?小时候,我们受过很多正面的教育,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理想观念和生活目标有了很大的改变,用比较书面的说法是,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人民服务,成了一种过时的思想,甚至很多时候成为被人讥笑的老土的思想。
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李志平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我们上了很有教育意义的一课。
李志平的事迹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人都掉到了物质与享受中,不是所有的人都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过时的思想扔得远远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把人生的理想和做人做事的目标都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
另外,节目还讲述了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党委以“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业务、学技术、学理念”为重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事迹。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本省,放眼全国,走向世界。
河南电视台法治频道《先锋之歌》栏目学习心得今天看了法治频道第四期《先锋之歌》节目,这期节目介绍了“河南省长葛市石象乡坡李王村党支部书记李福成”和“河南省漯河市北徐庄村党委书记徐德全”这两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
一、村支书的榜样——李福成李福成是一位干了28年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普通农民,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算得上是一个“文化人”。
读文件、听广播、看报纸、看电视,是他每天必修的“功课”。
一有空闲,他还会把国家大事和党的农村政策以诗歌的形式书写在村务公开栏里。
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民却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称赞。
温总理说:“如果全国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干部都像李福成这样做,我就放心了。
”看完节目后我觉得李福成当之无愧成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榜样。
因为我觉得他的朴实就像地里的庄稼,并且他“肯干事、干成事、一心为民”的经历和业绩在平凡中显得是那样的不平凡。
在长期的农村工作实践中,李福成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当干部要公道正派,做工作要公平公正。
没有不讲道理的群众,只有不会做工作的干部。
在李福成的影响带动下,坡李王村干部坚持原则,一心为公,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
近30年来,坡李王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乡级以上信访事件。
而今,在坡李王村党支部一直有这样一条规定:“是党员就要事事走在群众前头,是干部就要处处比群众先走一步。
”正是有了这朴素的信条,坡李王村的党员干部人人创先争优、乐于奉献、不辞劳苦地为群众谋利益、办好事。
“七坑加八洼,晴天下雨都害怕。
雨天趟泥水,天晴刮风一身沙。
”这是坡李王村群众对以前村里道路的形象描述。
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2008年,李福成和其他村干部一起跑项目、筹资金,在他们的努力下,终于筹得了修路所需的大部分资金,但还有近3万元的资金缺口。
在一次村“两委”会议上,李福成主动捐出2000元,并发动儿子捐献3000元、弟弟捐献1500元。
大家被他的义举所感动,纷纷慷慨解囊:村委会主任王文献捐2000元,班子其他成员每人捐1000元。
港湾路小学收看《先锋之歌》内容记录10月16日下午,港湾路小学全体教师收看了《先锋之歌》节目。
《永远的忠诚》讲的是隐功埋名50载的89岁老战斗英雄王金山。
他是一名革命老兵,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和大别山战役、徐州战役、成都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著名战役,还被彭德怀同志授予中尉军衔;他是一名战斗英雄,几经出生入死,身负八级伤残,至今身上还有未取出的弹片和5厘米长的刀痕,荣获战斗奖章17枚;他是一名地道的农民,放弃当国家干部的岗位,复员回乡当了农民,在村子里自告奋勇当起了民兵营长和生产队公安员,任村干部期间,他组织人马指导修建的潦河坡大桥、罗庄水渠速度最快,质量最高,如今都还发挥着作用;他是一名优秀的党员,曾放弃3次给大儿子工作的机会,退休后虽然生活清贫身患疾病,却从不忘亲自拄着拐杖到村支部缴纳党费。
隐功埋名53年,坚守清贫,身患重病无钱医治也不向国家伸手,用军人特有的风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炽热之心。
《创新之路》讲的是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从酒精到燃料乙醇,从二氧化碳到燃料发电,科技的不断创新形成了企业集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从企业党委到生产班子,从普通党员到决策高管,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成了助推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于1939年由中共地下党组织创建,从原来的酒精作坊到现在的国内外生物能源开发的佼佼者,集团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科技创新始终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大部分酒精生产厂家由于产品单一,相继倒闭或改产,天冠集团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大胆创新,走清洁能源之路,在酒精生产的许多环节,实现变废为宝,获得了生机。
上世纪末,天冠集团抓住国家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燃料乙醇的科技开发和生产,如今实现了年产值54亿元跨越式发展。
随着企业的发展,天冠企业还研究了利用农作物秸秆代替粮食加工生产乙醇燃料的技术开发并获得了成功,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生物能源领域开发的话语权。
第二十六期“先锋之歌”系列电视节目情况第二十六期主要内容是:优秀共产党员——漯河市郾城区司法局孟庙司法所长优秀共产党员高家斌;先进基层党组织——济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
一、无悔的追求高家斌是一个调解员,但他却被调到了漯河,他很失落,准备以后混日子。
有人来咨询他也不在意,总是把别人打发出去,他对调节也没有了信心。
但一次赡养纠纷却让他改变了态度。
原本两个儿子都不愿赡养自己的母亲但却被他说动了,就这样他拯救了一位母亲。
看着老人感激的表情,看着老人对自己的信任,高家斌被感染了,他重新捡回了信心。
于是他开始认真工作,学习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
为了让人们听懂他的话,他放慢自己的语速,并且还多次重复一句话。
就这样经过他的努力,他成功调解了上百件纠纷案。
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多,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现在他用自己的真情,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美感激之情。
当然,他也被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这个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高家斌同志2001年转业后一直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和人民调解工作,他10余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心系当地社会大局的稳定,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党委政府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调解处理群众间的矛盾纠纷,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是老百姓的贴心人,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高司法”。
为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镇的村村组组、家家户户,在每一起矛盾纠纷的调解中,他总是情法并用,运用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将法律条文与民间习俗相结合,用浅显易懂的谚语向当事人讲解法律,宣讲政策,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的工作,在他近年排查出的230余起矛盾纠纷中,有220余件经调处调处达成了协议。
高家斌同志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被评为“区劳动模范”、“市十佳市民”、“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
二、擦亮服务“窗口”济源住建局在推行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以推动工作作风转变为出发点,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着力点,推行“三亮三创三评”,着力突破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中存在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和体制机制等瓶颈制约,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港湾路小学收看《先锋之歌》内容记录10月9日下午,港湾路小学全体教师收看了《先锋之歌》节目。
《为了一个目标》讲的是平煤股份一矿党委书记程同军的先进事迹。
平煤股份一矿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1957年动工兴建,1959年投产,年产量由最初的150万吨上升到80年代的400万吨,平煤股份一矿用硬邦邦的业绩赢得了中原第一矿的美誉。
然而程同军和班子成员并没有满足,他们研究决定,将一矿已有的400万吨的产量提升到500万吨,然而消息传开全矿上下一片哗然。
为了扭转员工的思路,党委在全矿开展了“实现500万,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
领导班子成员分头深入井下、车间、班组、家属区,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
同时,该矿组织由区队长代表、班组长代表、科技人员代表、职工代表、老干部代表、老工人代表、机关人员代表参加的7个座谈会,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的建议。
针对征集到的意见,平煤一矿领导班子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最终制定了向年产原煤500万吨进军的具体方案。
围绕年产500万吨的新目标,该矿的多项技术改造如斜井工程、动态车间都极大地提升了煤炭的提升能力,最大可达到700万吨。
程同军还经常跟企业员工强调,提高产量固然重要,但必须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使产能提高始终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
一矿党组织一方面做引导,另一方面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领导班子轮流下矿井,用实际行动来实现年产500万吨的目标。
《我是志愿者》讲的是漯河市巾帼党员服务队。
3年时间他们中的400名党员已经义务为数万群众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服务。
养老助老,关爱留守儿童,关爱贫困家庭,贫困儿童的救助,妇女权益的保障和家庭暴力的发对都是他们的服务范围。
这些党员志愿者还自愿组织到一些公共场所服务,如捡拾垃圾,监督不文明行为等。
2008年漯河市委组织部成立了漯河市党员志愿服务团,按区域将8000名党员划分为7个分团,各分团成立农业教育医疗法律文化等志愿服务队,并明确规定每年的6月份为党员志愿服务月,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为党员志愿服务日。
港湾路小学收看《先锋之歌》内容记录10月30日下午,港湾路小学全体教师收看了《先锋之歌》节目。
《居高声自远》讲的是南阳市桐柏县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修记。
王修记虽然身患胃癌,依然坚持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带病工作十年,而且各项工作都干得非常好,全都源于他心中的一个信念: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1985年王修记调入桐柏县委组织部,负责部门文字材料工作,当时桐柏县委组织部的宣传工作在南阳市排名倒数,王修记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争取把桐柏县的好方法好经验推荐出去。
为了提高写作水平,王修记开始夜以继日的学习,经过半年多的学习,王修记的写作水平慢慢开始提高。
1994年王修记发表的一篇《如何走出整顿滑坡在整顿这个怪圈》引起了省委和省委组织部的高度重视。
走上领导岗位后的王修记,要求部里的每一位同事必须具备两项基本功:一是办文,把材料写好;二是办事,把材料写好。
写材料是组织部门最常规的工作,也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王修记从青年写到中年,从健康写到身患癌症,从科员写到了组织部的副部长,然而工作中王修记并不是对所有事情都如此坚持:王修记两次都把本该属于自己的职位让给比自己年轻的同事,并且从来不给自己的亲戚儿女走后门托关系。
这种默默无闻工作、不求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境界,正应该用“居高声自远”这句话来表达!商丘永城市委组织部变被动为主动,变上访为下访,最大程度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永城市委组织部全体党员不变的追求。
在陈集村中心村建设的过程中,他们亲自去做村民的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陈集村全部拆迁完毕。
每月的25日他们就会派两名组工干部到市信访局接纳听轮流解放,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化解各类矛盾,从而拉近组工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平凡岗位,一样精彩《先锋之歌》第二期观后感2011年3月6日,按照创先争优活动部署,我园教职工收看了《先锋之歌》第二期节目,报道的是河南日报摄影记者王天定的事迹这一次收看王天定的事迹则让老师们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触。
特别是他不顾60多岁的年龄,坚持一年200多天在基层奔波,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和社会生活中报道和捕捉新闻镜头而震撼;更为他为了一个题材几次甚至几十次反复深入现场拍摄的探究精神所鼓舞。
他用永不疲倦的相机,记录着一个伟大的时代,也记录着新闻记者的顽强心路。
他以永不磨灭的理想,展现了一个充实的人生,也展现了新闻职业的神圣使命教师们纷纷说:王天定的事迹虽然称不上令人感佩,使人感动不已,但是正是他那种平凡而朴素、服务群众的务实精神和对事业执着追求,使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崇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服务人民的朴素情怀和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的工作作风,将共产党员的形象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他这种精神必将激励着每一名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作为教师,特别是早期教育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更应该以他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为提高我县幼儿整体素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透过这两期的《先锋之歌》三个先进人物典型,教师们观看后纷纷表示,这种方式最直观、最具说服力、最具教育意义,通过观看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升华,激励了奋发进取的精神,增强了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为民务实,构建和谐,是当代时代的最强音,这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各单位和组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团结拼搏。
同时,更需要全社会乃至每个共产党员、每个公民,为了和谐幸福美好生活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只有人人都奉献出一份爱,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