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_十二五_回顾与_十三五_展望_闫程莉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_十二五_回顾与_十三五_展望_闫程莉

2016年第3期

第32卷(总第271期)

改革与战略

REFORMATION&STRATEGY

NO.3,2016

VOL.32(Cumulatively,NO.271)2016.03.017

“十二五”时期,在四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指引下,我国各地区比较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区域经济布局更

趋合理,经济发展相对差距进一步缩

小。本文在总结回顾“十二五”期间四

大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上,对“十三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十二五”回顾

与“十三五”展望

闫程莉,安树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70)

[摘要]“十二五”期间,我国四大区域经济总量表现为“东部大,中部、西部和东北小”,在全国所占比重是“东部比重下降,中部、西部和东北上升”,增速表现为“东部放慢,中部、西部和东北加快”的态势。总体看来,四大区域相对差距缩小,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要积极抓住机遇,科学应对挑战,构建“4+2”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打造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战略区域,严格环境保护,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规范经济活动调控方式,促进区域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十二五”回顾;“十三五”展望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6)03-0087-06

A Review for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12th Five-year Plan and An Outlook for the13th Five-year Plan

Yan Chengli,An Shuwei

(College of Urban Econom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100070)

Abstract:Since the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China's four major regional economic aggregate is that"Eastern region is large, Central area,Western region and Northeast region are small",the proportion is that"Eastern region is falling,Central area,Western region and Northeast region are rising",the growth performance is that"Eastern region is slowing down,Central area,Western region and Northeast region are accelerating".On the whole,the relative gap between the four regions is reduced,but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imbalance problem still exists.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normal,In the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s faced with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We need to actively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scientifically,and construct"4+2"regional development new pattern,build new regional strategy to support China's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trictly,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regulate the control mode of economic activities,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Key words: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 review for the12th Five-year Plan;an outlook for the13th Five-year Plan

[作者简介]闫程莉(1985-),女,山西沁县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安树伟(1969-),男,山西沁县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

“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地的城镇人口不断上升,

2014年,东部和东北的城镇化水平较

(见图-1),加快中

0.65

0.6

0.55 0.5 0.45 0.4 0.35 0.3 0.25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全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 2005—2014年我国四大区域和全国的城镇化水平比较

(四)人民生活水平

1.城乡差距。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期间

2014年,西(见图-2)。虽然各区域(东北除外)城乡居民收

4

3.8

3.6

3.4

3.2

3

2.8

2.6

2.4

2.2 2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全国

图-22005—2014年我国四大区域及全国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农村居民为1)注:2014年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5—2014年,东部地

54.4%下降到,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提高1.3和1.2个百分

“十二五”期间,四大区域社

度相适应,东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13.8%)最慢,西部增速(16.2%)最快,中部(15.7%)和东北(14.7%)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但是东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仍然最大,超过50%(见表-3)。3.民生改善。国家统计局(2015)采用地区发展与民

生评价指数对全国各地区民生改善进行了评价。“十一五”期间我国四大区域发展与民生指数稳步提升,东部地区最高,东北地区仅次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居第三位和第四位。“十二五”以来这一格局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东部依然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域(见表-4)。

(五)经济外向度

“十二五”期间,四大区域(西部地区除外)对外贸易增速放缓。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期间东部地区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下降,外贸总额年均增速也有所回落,但仍然是进出口总量最大的地区。东北地区在徘徊中发展,“十二五”期间外贸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保持在4.3%左右,外贸总额年均增速下降6.7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上升,外贸总额年均增速显著,高于东部和东北(见表-5)。

(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与“十一五”时期相比,“十二五”期间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所下降,年均增速也较低,分别为15.5%和10.6%,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于投资的依赖下降,经济增长更多依赖消费和进出口的拉动;中部和西部地区占全国的比重持续增加,投资仍然是拉动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见表-6)。

(七)环境问题

2011—2014年,四大区域废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都有所下降,烟(粉)尘的排量有

所增加。从一般固体(工业)废物产生量来看,2012—2014年,东部、西部分别由9.78亿吨、10.98亿吨下降到9.23亿吨、10.95亿吨,中部和东北分别由8.32亿吨、3.83亿吨提高到8.39亿吨、3.99亿吨。目前,颗粒物浓度尤其是PM10.0、PM2.5浓度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2013—2014年,我国主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见表-7)。

表-32005—2014

年我国四大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比重

表-42005—2013年我国四大区域发展与民生指数

单位: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中国发展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版第194至195页。

表-52005—2014

年我国四大区域对外贸易货物进出口总额及比重

表-62005—2014年我国四大区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及占全国的比重

表-72013—2014

年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比较

注:“主要城市”主要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城市。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历年)整理。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一)区域政策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在四大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了体现国土空间开发管制理念的主体功能区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指全国要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

一个总体要求

三个基础环境

四类机制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

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适性的环保规制

问题区

功能区四大板块

合作机制

互助机制扶持机制

市场机制

图-3中国的区域政策框架体系

资料来源:刘世锦《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3—2022)》,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439页。

(二)“西高东低”经济增长态势更加明显,区域发展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

“十一五”以来,中央主要采取了通过优惠政策扶持落后地区的发展,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使这些地区可以享受更多的财政、金融等优惠,而东部地区的增长优势则相对被弱化,我国四大区域增长出现了新的态势。“十二五”期间,西部GDP (现的主要平台。

表-82013年我国十大城市群面积、人口、GDP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4》计算。

(四)区域合作不断推进,但区域间要素流动存在障碍在四大区域发展战略指引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以及跨省市、省内跨市的区域合作与次区域合作广泛开展,合作领域和内容不断拓展,区域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在区域合作和治理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责和权限不清、财税体制不完善、区域合作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政绩考核缺乏针对性等,使得资本、技术、劳动力和人才在地区间的自由流动仍然存在障碍。市场体系、市场准入、市场监管、产权保护、信用体系等制度仍有待健全(肖金成、汪阳红,2015)。

(五)区域政策碎片化明显,调控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的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出台表现为过快、过急、过多。各类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示范区、城市新区等不断涌现,区域规划有一种“遍地开花”的态势。这些密集出台的区域规划往往是以地方政府意图为根本,出现了区域政策碎片化的问题。

我国的区域政策不仅表现为碎片化问题,而且调控手段也比较单一。我国区域政策调控手段仍然是以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法律手段近乎于零,虽然政策出台快,但均以通知、意见、纲要、决定、建议、规划等形式提出(见表-9)。区域政策调控的行政手段可以迅速达到预定目标,短期效果显著,长期可能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多负面作用。经济手段以物质利益为基础,能够有效地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它的效果显现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机制转换,作用领域主要限于经济领域,不能解决社会需求和精神问题。法律手段可以有效规范区域市场主体行为,实施效果稳定、连续,有利于形成稳定预期,维系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安树伟、刘晓蓉,2010),但我国调控区域发展的法律手段基本为“零”。

表-92011

年以来我国新出台的主要区域政策与规划

(六)社会与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与环境问题。一是人口集聚的压力,在人口快速集聚的过程中,将会出现公共服务滞后于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就业困难、治安恶化和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张琦、王昊,2012)。如2014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53万人,相当于许多单个中小国家人口的总数,众多人口集聚的背后,是各类公共资源的紧张和生活成本的上升。二

是环境问题仍然严重,大气污染日益加剧、水环境持续恶化,污染物排放仍然较严重。2014年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好于国家二级标准),占9.9%;14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占90.1%(国家环境保护部,2014)。

三、“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展望

“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将面临全球经济复苏、城镇化推进的战略机遇期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等重大机遇,也将面临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加剧、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等挑战(孙久文,2015)。这就需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构建“4+2”的区域发展格局

“十三五”时期,要继续推进区域合作,构建“4+2”的区域发展格局。这里的“4”就是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2”是要重点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1)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确保西部地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提高资源深加

工、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完善城市功能,使资源型城市向区域性城市、综合性城市或生态型城市转变。(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继续提高粮食、能源、原材料、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稳步推进中部城市群的发展,增强对全国发展的支撑力。(4)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更好辐射带动其他地区。依托自身基础,继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5)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目标,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推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共享,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格局。(6)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共中央,2014)。

有部分学者认为“十三五”应该构建“4+3”的区域发展格局,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三大战略。事实上,“一带一路”是统筹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长远、顶层战略,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网络的倡议,因此,它是一个国家战略,而不是区域战略。当然,由于多重空间性,这个国家战略具有显著的区域影响。但是,如果因为其具有区域影响就将其称作中国的区域战略,将有损这个战略的地位和作用,也会引起沿线参与国家的疑虑(刘卫东,2015)。

(二)打造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战略区域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第一代战略区域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曾支撑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无法继续担当中国经济“区域领跑者”的角色。所以,要把“新战略区域”(第二代战略区域)和“潜在新战略区域”(第三代战略区域)置于不同阶段“区域领跑者”的更替之中,即一方面要着力促进新战略性区域的尽快成长;另一方面要及早培育潜在新战略区域,同时要赋予第一代战略区域新的功能。从而形成“战略区域—新战略区域—潜在新战略区域”梯次推进的格局,把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接力棒”有序地传递下去,以共同支撑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遵循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陆海统筹、战略支撑作用明显,空间连续性和政策延续性强等原则。第一代战略区域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重在转型升级,环渤海地区未来发展要兼顾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第二代战略区域包括成渝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哈(尔滨)长(春)城市群、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城市群等区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重点承载区域,也是我国新一轮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总量扩张的主要区域。这类区域要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率先实现“四化同步”。第三代战略区域包括环北部湾地区、云南沿边地区、新疆及其沿边地区、吉林沿边地区、淮海经济区、晋冀鲁豫交界地区、黄河上中游

2015)。一要寻机结合,各自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安树伟,刘晓蓉.区域政策手段比较与我国区域政策手段完善方向[J].江淮论坛,2010,(3):36-40+52.

[2]安树伟.培育中国经济新战略区域[N].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15-10-01(4).

[3]陈晓春,胡婷,唐姨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1): 49-52.

[4]陈耀,皮亚彬.“十三五”区域政策思考[J].中国经济报告,2015,(10):45-47. [5]国家环境保护部.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2014.

[6]国家统计局.2015中国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194-195.

[7]蒋爱林,钟京涛,张志辉.美、德、日等国城市环境治理措施及经验[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1-46. [8]刘世锦.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3-2022)[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438-439.

[9]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 2015,(5):538-544.

[10]孙久文.新常态下的“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区域经济评论,2015,(1):23-25. [11]肖金成,汪阳红.“十三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N].光明日报, 2015-09-23(15).

[12]张琦,王昊.城市经济学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69.

[13]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2014.

[责任编辑:唐玉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