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中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付娟班级:姓名
使用时间:审核人:刘永惠
课题:《开学的日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并识记本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感受沦陷区的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瑞宣在“开学第一课”时的思想感情变化。
[学习难点]: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热身活动(诵读名言)1分钟
1、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2、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3、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4、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内容导航(2分钟)(投影《卢沟桥之歌》歌词)
知识链接(2分钟)
简介作者及《四世同堂》的主要情节。
1、老舍及作品简介。
老舍(1899年一1966年),我国现当代着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多部长篇小说。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全家福》第二十多个剧本。其中《龙须沟》是建国初期我国剧坛最有影响的话剧之一;《茶馆》则显示了老舍戏剧创作的纯熟的艺术风格,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优秀杰作。
2.《四世同堂》:
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共百万言,小说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活动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全书如一幅巨大生活画卷,气度恢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
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
《开学的日子》的主人公祁瑞宣是祁家的长孙,本是一位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中学英语教师,亡国的耻辱使他极度悲愤又极度痛苦,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也不为日寇做事,同贤妻韵梅维持一家老小生计。后来他最终还是从矛盾、苦闷中得到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本文通过瑞宣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表现他的强烈的爱国情。
3.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
一、自主学习与验收(温馨提示:请独立完成,不要交流,限时8分钟,每组出1-2人到黑板书写)
1.熟记下列词语中下划线字的读音和写法:
觍着脸聘请点名簿绑赴沦陷
夭折搭讪管辖愣磕磕拘谨
发颤眼眶摔跤刮风
2. 学生自己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装腔作势:
不期而遇:
拘谨:
夭折:
搭讪: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0分钟)(温馨提示:先自己学习,如果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求助互学伙伴帮忙!)
①请学生初读课文,明确:文章叙述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②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和线索在叙述?主要表现了哪几个场景?(这些场景有自然环
境也有社会环境,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使人景都染上一层感情色彩,也使整篇课文的色彩凝重。)
③这个开学的日子与往日有什么不同? 原因是什么?
三、小组合作学习(温馨提示:我参与,我快乐!)10分钟
课文中这种亡国之痛像一股潜流贯穿始终,这种亡国奴的奇耻大辱与深刻痛苦咬啮着这个学校里师生的良知,而对于教员瑞宣来说尤其如此。
⑴、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更准确地表达了瑞宣的爱国情?把它找出来细细品味,谈谈你的感受。(温馨提示:同学们可以从文中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自己理解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然后课堂交流。)
⑵综合以上分析和全文来看,你认为瑞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⑶.本文重点描写了瑞轩的这种痛苦和矛盾的心理,请结合文中的句子分析他的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温馨提示:同学们结合文章第二、三段的描写理解这一人物
的悲剧性格所产生的根源及作者塑造这一典型形象的时代意义,将问题引向深入。)
⑷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既有自然环境描写,又有社会环境描写。结合具体句子谈谈它的作用。
四、展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并板书(我展示,我提升!)5分钟
师总结:本文成功地把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心理描写融为一体。环境描写既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使得景物人物都笼罩上一层感情色彩,又能生动地提示时代背景,避免了生硬枯燥。
板书设计:
开学的日子
路上不愿上课,不和学生打招呼亡国
休息室无言压抑
课堂上逃离之痛
五、拓展迁移学生讨论:3分钟
什么是爱国?身处在和平年代我们怎样爱国?
课后作业:比较《最后一课》两文在主题、表现手法及人物塑造的异同。
六、当堂检测(4分钟)
1、听写生字、生词。
2、解释词语意思并用加点词语各说一句话。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