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测试题含答案

2021年人教版数学小升初模拟测试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共14小题)

1.一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是6万,这个数最大是.

2.今冬峨眉山有一天的气温是﹣9℃~2℃,峨眉山这一天的温差是℃.

3.3÷=0.75==:24=%=折.

4.一个比的前项是4,如果前项增加8,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就该或者.

5.两个因数的积是2.42,其中一个因数是22,另一个因数是.

6.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是整厘米数,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4厘米和6厘米,它的第三条边最短为厘米,最长为厘米.

7.一个长方体,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这个长方体占地面积最大是平方分米,占地面积最小是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8.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48立方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为,这个圆锥的体积为.

9.如图所示,4个棱长都是15厘米的正方体堆放在墙角处,露在外面的面积是.

10.以新南镇为参照点,确定各地点的位置,填写下表.

地点方向图上距离(cm)实际距离(km)

坪山村 2.8

小电站 1.7

后山村 1.8

11.淘气的爸爸把5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是3.33%到期后淘气的爸爸应得的利息是元.12.在明年(即2014年)出生的1000个孩子中,请你预测:

(1)同月出生的孩子至少有个.

(2)至少有个孩子将来不单独过生日.

13.下面是小明某天从家出发到山区的行车情况统计图.

小明某天外出行车情况统计图

(1)小明共行驶了千米.

(2)小明出发后,经过小时到达了目的地,途中休息了小时.

(3)不算休息,小明平均每小时行驶千米.

14.如图,有一个正六边形点阵,它的中心是一个点,算作第一层,第二层每边2个点,第三层每边3个点,…这个六边形点阵第8层上面共有个点,第n层上面共有个点.

二.选择题(共5小题)

15.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它们的面积()

A.正方形大B.圆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

16.小红的妈妈今年x岁,小红今年(x﹣25)岁,再过10年,她们相差()岁.A.10B.x C.25D.x﹣25

17.一个数的是21,这个数的是多少?列式为()

A.21÷×B.21+×C.21++

18.如图,图中能围成正方体的是()图形.

A.B.

C.

19.王叔叔的小汽车行驶km用了L汽油.平均每千米需要汽油多少升?()A.÷B.÷C.×

三.判断题(共5小题)

20.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判断对错)

21.一个数乘以7的积是210,这个数乘以14的积等于420.(判断对错)

22.团团近几天状态好,练习跳绳的成绩已经连续5天是班级第一,明天跳绳比赛她一定又是第一.(判断对错)

23.图中,共有3个角,其中有1个钝角.(判断对错)

2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成反比例..(判断对错)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5.用竖式计算

6.5×2.14=

4.944×0.48═

26.能简算的要简算.

÷×

×4.4+1.2÷

2.5×(+)

÷(﹣)×

27.解方程.

x﹣7.4=8

+x=

14x+25x=156

2x﹣0.6x=4.2.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8.如图,大圆的半径是4dm,小圆的半径是2dm,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dm2?(π取3.14)

29.在如图每格1平方厘米的方格上画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六.应用题(共5小题)

30.中心粮库要往外地调运一批粮食,第一次运走了这批粮食的,第二次运走了余下粮食的,第三次又运走了余下粮食的,还剩下24吨.这批粮食一共有多少吨?

31.750名学生,40名老师,学生票30元/张,成人票60元/张,团体45元/张(团60人及以上)方案①750名学生买学生票,老师买成人票;

方案②700名学生买学生票,剩下90人买团体票.

(1)算出哪种方案更划算;

(2)自行设计最优方案.

32.在长30厘米,宽20厘米,深14厘米的容器中,倒入3升水,水离这个容器上边的距离是多少?(列方程解答)

33.比4.7的1.5倍多3.05的数是多少?

34.快乐阅读,智慧理解.

例:将一个长60厘米、宽45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铁块锻造成棱长为15厘米的正方体,可以做几个?

同学们,这两位同学的计算方法,哪一种更简单呢?你学会了吗?在解决下面问题时赶紧用上吧!

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面半径是10cm,现将一个底面半径为5cm,高为9cm的圆锥,完成浸没在水中后,水面比原来高了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4小题)

1.【分析】一个数四舍五入后是6万,万位上可能是5,也可能是6.如果万位上是5,则千位上是5或6、

7、8、9,其中5最小,其他各位上都是0时,这个数最小;如果万位上是6,则千位上是0或1、2、3、

4,其中4最大,其他各位上都是9时,这个数最大.

【解答】解:万位上是6,千位上是4,其他各位上都是9时,

这个数最大,即64999;

故答案为:64999.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求近似数.注意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是由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得到的,要想求原来最大是几,“舍”去尾数时大,千位是4,其他各位都是9最大,要想求原来的数最小是几,“入”上时小,千位上是5,其他数位上是0时最小.

2.【分析】这天的温差就是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列式计算.

【解答】解:依题意,这一天温差为:2﹣(﹣9)=2+9=11(℃).

答:峨眉山这一天的温差是11℃.

故答案为:1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温差的概念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这是需要熟记的内容.

3.【分析】把0.75化成分数并化简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都乘4就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4;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3:4,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后项都乘6就是18:24;把0.7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75%;根据折扣的意义75%就是七五折.

【解答】解:3÷4=0.75==18:24=75%=七五折.

故答案为:4,16,18,75,七五.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0.75,根据小数、分数、百分数、除法、比、折扣之间的关系及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即可解答.

4.【分析】根据一个比的前项是4,若前项增加8,可知比的前项由4变成12,相当于前项乘3,根据比的性质,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乘3,也即后项应扩大3倍;据此进行填空.

【解答】解:一个比的前项是4,若前项增加8,可知比的前项由4变成12,相当于前项乘3,

根据比的性质,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乘3或增加后项的2倍;

故答案为:乘3,增加后项的2倍.

【点评】此题考查比的性质的运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才不变.5.【分析】由因数×因数=积可得: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据此代入数据即可求解.【解答】解:2.42÷22=0.11;

答:另一个因数是0.11.

故答案为:0.1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因数、因数和积之间的关系.

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6﹣4<第三边<4+6

所以2<第三边<10

即第三边在2厘米~10厘米之间但不包括2厘米和10厘米,

即第三条边的长最短是:2+1=3(厘米),最长是:10﹣1=9(厘米);

答:第三条边的长最短是3厘米,最长是9厘米.

故答案为:3,9.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7.【分析】根据占地面积=长×宽,可得这个长方体占地面积最大是4×3平方分米,占地面积最小是3×2平方分米,依此进行解答;

根据“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进行解答即可;

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进行解答.

【解答】解:4×3=12(平方分米)

3×2=6(平方分米)

4×3×2=24(立方分米)

(4×3+4×2+3×2)×2

=(12+8+6)×2

=26×2

=52(平方分米)

故答案为:12,6;24;52.

【点评】此题根据长方体的占地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即可.

8.【分析】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因此它们的体积差除以2就是圆锥的体积,用圆锥

的体积乘3就是圆柱的体积.

【解答】解:48÷2=24(立方厘米)

24×3=72(立方厘米)

答:圆柱的体积是72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72立方厘米,24立方厘米.

【点评】本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掌握: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即等底等高的圆柱是圆锥体积的3倍.据此关系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9.【分析】根据图形可知,前面外露4个正方形面,上面外露3个正方形面,右面外露2个正方形面,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每一个面的面积乘总的面数即可.

【解答】解:15×15×(4+3+2)

=225×9

=2025(平方厘米)

答:露在外面的面积是2025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2025平方厘米.

【点评】从图中看出三个方向得出露出外面的总面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0.【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计算各地与新南镇的实际距离,根据图示确定方向的方法,结合图上信息确定各点位置即可.

【解答】解:比例尺1:100000

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千米

所以图上2.8厘米表示实际2.8千米

图上1.7厘米表示实际1.7千米

图上1.8厘米表示实际1.8千米

如表所示:

地点方向图上距离(cm)实际距离(km)

坪山村北偏西45° 2.8 2.8

小电站南偏东60° 1.7 1.7

后山村北 1.8 1.8

故答案为:北偏西45°;2.8;南偏东60°;1.7;北;1.8.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依据方向(角度)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意义.

11.【分析】在本题中,本金是500元,时间是3年,年利率是3.33%,把这些数据代入关系式“利息=本金×年利率×时间”,问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500×3.33%×3

=500×0.0333×3

=16.65×3

=49.95(元)

答:到期可淘气的爸爸应得的利息是49.95元.

故答案为:49.95.

【点评】这种类型属于利息问题,有固定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找清数据与问题,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12.【分析】(1)因为2014年是平年,有12个月,把这12个月看做12个抽屉,1000个小朋友看做1000个元素,这里要考虑最差情况:尽量使1000个小朋友平均分配在12个抽屉里,根据“至少数=商+1”

解答即可;

(2)假如前365人都不在同一天出生,那么,第366人必然跟他们之中的某个人同一天出生,那么,就只有365﹣1=364人单独过生日;所以1000﹣(365﹣1)=636,即至少有636个孩子将来不单独过生日.

【解答】解:(1)1000÷12=83(人)…4(人)

83+1=84(人)

答:同月出生的孩子至少有84个.

(2)1000﹣(365﹣1)

=1000﹣364

=636(人)

答:至少有636个孩子将来不单独过生日.

故答案为:84,636.

【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抽屉原理习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找出把谁看作“抽屉个数”,把谁看作“物体个数”,然后根据抽屉原理解答即可.

13.【分析】(1)根据统计图可以看出,小明一共行驶了360千米.

(2)从图中可以看作,小明经过6小时到达了目的地.图中折线平衡的位置表示小明在休息,所以,一共休息了1小时.

(3)利用公式:速度=路程÷时间,求小明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为:360÷(6﹣1)=75(千米/小时).【解答】解:1)小明共行驶了360千米.

(2)小明出发后,经过6小时到达了目的地,途中休息了1小时.

(3)360÷(6﹣1)

=360÷5

=75(千米/小时)

答:不算休息,小明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

故答案为:360;6;1;7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统计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解决问题.

14.【分析】根据图示:一层点数:1个;二层点数:1+6×1=7(个);三层点数:1+6+6×2=19(个);……;

八层点数:1+6×(1+2+3+……+7)=169(个)……

n层点数:1+6×(1+2+3+……+n﹣1)=(3n2﹣3n+1)个.据此解答.

【解答】解:一层点数:1个

二层点数:1+6×1=7(个)

三层点数:1+6+6×2=19(个)

……

八层点数:

1+6×(1+2+3+ (7)

=1+6×

=1+168

=169(个)

……

n层点数:

1+6×(1+2+3+……+n﹣1)

=1+6×

=(3n2﹣3n+1)个

答:这个六边形点阵第8层上面共有169个点,第n层上面共有(3n2﹣3n+1)个点.

故答案为:169;(3n2﹣3n+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数与形结合的规律,关键根据所给图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做题.

二.选择题(共5小题)

15.【分析】周长相同,正方形的面积小于圆的面积,依此即可作出选择.

【解答】解:同样长的两根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

即正方形和圆的周长相同,正方形的面积小于圆的面积.

故选:B.

【点评】考查了周长相同的图形在所有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是一个经典题型.

16.【分析】因为不管经过多长时间,小红与妈妈的年龄差是不变的,也就是说今年她们相差25岁,那么过10年后她们仍相差25岁.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解:x﹣(x﹣25)=25(岁)

答:再过10年,她们相差25岁.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应抓住年龄差不变来求解,因为不管经过多少年,二人增长的年龄是一样的,故差不变.

17.【分析】由“一个数的是21”,则这个数为21÷,要求这个数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解答】解:21÷×

=28×

=24;

答:一个数的是21,这个数的是24.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数应用题的两种基本类型:(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除法计算;(2)“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用乘法计算.18.【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选项A不属于正方体展开图,不能围成正方体;选项B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型,选项C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3﹣3”型,都能围成正方体.

【解答】解: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选项A不能围成正方体;选项B和选项C都能围成正方体.故选:BC.

【点评】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特征,分四种类型,即:第一种:“1﹣4﹣1”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第二行放4个,第三行放1个;第二种:“2﹣2﹣2”结构,即每一行放2个正方形,此种结构只有一种展开图;第三种:“3﹣3”结构,即每一行放3个正方形,只有一种展开图;第四种:“1﹣3﹣2”结构,

即第一行放1个正方形,第二行放3个正方形,第三行放2个正方形.

19.【分析】根据除法的意义,用所用汽油升数除以所行里程,即得平均每千米用多少升汽油.【解答】解:÷=(升)

答:平均每千米需要汽油升.

故选:B.

【点评】类型的题目关键看谁是单一的量,谁是单一量谁就是除数.

三.判断题(共5小题)

20.【分析】根据互质数的意义,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为互质数的两个数不是没有公因数,而是公因数只有1.

【解答】解: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为互质数的两个数不一定都是质数,如4和5,4是合数.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掌握互质数的概念及意义.

21.【分析】先用210除以7求出这个数,再用这个数乘14,看积是否等于420,由此求解.【解答】解:210÷7×14

=30×14

=420

这个数乘14的积等于420,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解决本题也可以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求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由7变成14,相当于乘2,那么积也乘2,210×2=420,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22.【分析】团团练习跳绳的成绩已经连续5天是班级第一,明天跳绳比赛她一定又是第一,属于不确定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据此判断.

【解答】解:团团近几天状态好,练习跳绳的成绩已经连续5天是班级第一,明天跳绳比赛她一定又是第一.属于确定事件中的可能事件,并不表示一定会是第一.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应明确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结合实际进行正确判断.

23.【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图中单个角是3个,两个小角组成的角是2个,三个小角组成的角是1个,据此加起来一共有6个角,而原题说共有3个角是错误的,据此即可判断.

【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图中角一共有:3+2+1=6(个),

所以原题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计数,要注意分别计数,做到不重不漏.

24.【分析】判断分母与分数值是否成正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比值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不是比值一定或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

【解答】解: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商,故被除数=商×除数,

得出分数值×分母=分子(一定),

所以,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成反比例;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此题属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比值一定,再做出判断.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5.【分析】根据小数乘法运算的计算法则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6.5×2.14=13.91

4.944×0.48═2.37312

【点评】考查了小数乘法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6.【分析】算式①中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按照从左到右进行计算即可;

算式②中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算式③中先把小数转化为分数,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算式④中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再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从左到右计算即可.

【解答】解:①÷×

=××

=×

②×4.4+1.2÷

=×4.4+1.2×

=×(4.4+1.2)

=3.2

③2.5×(+)

=×(+)

=×+×

=+

④÷(﹣)×

=×

=×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

运算律简算.

27.【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7.4求解;

(2)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求解;

(3)先化简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9求解;

(4)先化简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4求解.

【解答】解:(1)x﹣7.4=8

x﹣7.4+7.4=8+7.4

x=15.4;

(2)+x=

+x﹣=

x=;

(3)14x+25x=156

39x=156

39x÷39=156÷39

x=4;

(4)2x﹣0.6x=4.2

1.4x=4.2

1.4x÷1.4=4.2÷1.4

x=3.

【点评】此题考查了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即等式两边同加上、同减去、同乘上或同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相等.同时注意“=”上下要对齐.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8.【分析】大圆的半径是4dm,小圆的半径是2dm,然后根据圆环的面积公式S=π(R2﹣r2);列式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3.14×(42﹣22)

=3.14×12

=37.68(dm2)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7.68dm2.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环的面积公式S=π(R2﹣r2)的灵活运用.

29.【分析】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的长与宽的积是12平方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长与宽可能是:长12厘米,宽1厘米(或者长6厘米宽2厘米、或长4厘米宽3厘米),由此画出这个些图形即可.【解答】解:根据分析作图如下: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方形周长公、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

六.应用题(共5小题)

30.【分析】这批粮食的总数量看作单位“1”,第一次运走了这批粮食的后还剩下总吨数的(1﹣),第二次运走了余下粮食的后还剩下总吨数的(1﹣)×(1﹣),第三次又运走了余下粮食的后还剩下总吨数的(1﹣)×(1﹣)×(1﹣),这时还剩下24吨,即总吨数的(1﹣)×(1﹣)×(1﹣)是24吨,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24除以(1﹣)×(1﹣)×(1﹣)就等于总吨数.

【解答】解:24÷[(1﹣)×(1﹣)×(1﹣)]

=24÷[]

=24×5

=120(吨)

答:这批粮食一共有120吨.

【点评】本题比较难,是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关键是找出单位“1”和24对应的分率.

31.【分析】(1)根据两种方案的购票方式,分别计算两种方案所需钱数,然后进行比较,得出比较便宜的方案.

(2)根据三种票价可知,学生票最便宜,其次是团体票,最贵的是成人票,所以成人尽量买团体票,学

生尽量买学生票.让40名老师和20名学生组成团体,买团体票,剩余学生买学生票,所需钱数为:(40+20)×45+(750﹣20)×30=24600(元).然后和上面的方案所需钱数进行比较,找到最佳方案.

【解答】解:(1)方案一:

30×750+60×40

=22500+2400

=24900(元)

方案二:

30×700+45×90

=21000+4050

=25050(元)

24900<25050

答:方案一比较划算.

(2)让40名老师和20名学生组成团体,买团体票,剩余学生买学生票,所需钱数为:

(40+20)×45+(750﹣20)×30

=2700+21900

=24600(元)

24600<24900<25050

答:最佳方案为:让40名老师和20名学生组成团体,买团体票,剩余学生买学生票,所需钱数最少,为24600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佳方案问题,关键根据三种票件及人数,寻找最佳方案.

32.【分析】根据题意设倒入水后,水面高x厘米,则距离容器上边(14﹣x)厘米,3升=3000立方厘米,根据水的体积不变,利用长方体体积公式列方程为:30×20x=3000,解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解:设把水倒入容器高x厘米,3升=3000立方厘米

30×20x=3000

600x=3000

x=5

14﹣5=9(厘米)

答:水离这个容器上边的距离是9厘米.

【点评】本题考查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基本数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由此列方程解

决问题.

33.【分析】要求比4.7的1.5倍多3.05的数是多少,应先求出4.7的1.5倍是多少,即4.7×1.5,然后加上3.05即可.

【解答】解:4.7×1.5+3.05,

=7.05+3.05,

=10.1;

答:比4.7的1.5倍多3.05的数是10.1.

【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要求什么,必须先求出什么.

34.【分析】先根据:圆锥的体积V=πr2h,求出圆锥的体积,也就是上升的水的体积,然后用上升的水的体积除以圆柱的底面积,即是上升的水的高度.

【解答】解:圆锥的体积是:

×3.14×52×9

=3.14×75

=235.5(立方厘米)

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是: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水面上升了:235.5÷314=0.75(厘米)

简便算法:=0.75(厘米)

答:水面升高了0.75厘米.

【点评】此题的解答思路是:先求出圆锥的体积,再求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用体积除以圆柱的底面积,即为所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