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研究的文献综述

胡云枫M01114234

摘要:20世纪以来,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探究企业并购的动因,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对有关国内外企业并购的动因研究的文献做了总结与综述。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解释促成企业并购发生的影响因素。

1. 经营协同假说( operming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假定存在着规模经济, 并且在并购之前, 企业的经营活动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 包括横向降低成本费用的生产规模经济、纵向降低交易费用的规模经济和特定管理职能方面的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可以对企业规模进行扩充和调整, 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 这可能是对企业并购最经典的经济学答案。

2. 管理协同假说( management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 管理者作为一个团队被转移时, 能够将被收购公司的非效率性的组织资本与收购公司过剩的管理资本结合从而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

3. 财务协同假说( finance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并购是将目标企业所在行业中的投资机会内部化, 将企业外部融资转化为内部融资, 由于内部融资比外部融资成本更低, 从而增加了财务协同,降低了融资风险。

4. 市场力量假说( market power hypothesis)

认为公司间的并购可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首先, 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 以减少竞争者, 扩大了优势企业的规模, 优势企业增加了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从而导致市场垄断。其次, 即使不形成垄断, 由于并购扩大的规模效应也将成为市场进入的壁垒。

5. 战略动机假说( strategy motive hypothesis)

企业并购战略动机在于通过并购活动实现多样化经营,企业并购可以通过实

现业务多样化, 降低经营风险, 保护组织资本和声誉资本。企业并购战略动机另外还可以通过外部获得目标企业的现成资源。Porter 认为纵向并购, 收购方公司保证了关键资源的投入, 降低了外部的不确定性,获取被收购公司的技术优势或知识资本实证研究表明, 并购加速了新技术的扩散和转移; 当企业跨国扩张不具有人力资源优势时, 通过并购获得目标公司的人力资源来实现成长。

6. 控制权市场假说( corporate control market)

认为经理们对公司的控制权的争夺, 收购了公司就获得了控制该公司、经营该公司资源的权利。该假说有三个联系的命题: 其一, 企业并购的动机在于获得控制权增效。其二,控制权增效分为事前增效和事后增效, 其中,事前增效是在控制权获得之前对效率改进和价值增大效果所作的评估;事后增效是在控制权取得之后对效率改进和价值增大所得到的效果。两者比较决定着并购的成败。其三, 控制权增效对整个经济的效率改进有可能带来积极影响, 也可能带来消极影响。由于经营不善的企业很容易受到外部收购的威胁, 经营不善的管理层就有被替换的危险, 当目标公司出现代理问题时, 通过并购获得控制权, 可减少和弱化代理问题。这是企业并购动机对解决代理问题提供的一个答案, 即当报酬安排、监督、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等内外机制都不能解决代理问题时, 并购就成为解决目标企业代理问题的途径, 它可以减缓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所带来的代理问题。

二、国内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消除亏损说”认为企业并购是消除亏损的一种机制, 通过并购机制加大亏损企业的经营压力, 使其努力提高经营效率;

“破产替代说”认为并购是一种破产替代机制, 由于我国承受不了大规模的企业破产, 特别是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破产,对于大多数亏损企业, 通过并购以好带差, 带动劣势企业的发展。仍然要从改革和稳定的大局出发, 给予救助, 而不是轻易让其破产;

“利用优惠政策说”认为, 我国政府为鼓励企业并购, 制定了许多财税、信贷方面的优惠政策, 一些企业出于利用这些优惠政策进行企业并购;

“强壮民族工业说”认为强强联合式的企业并购实际上是强壮民族工业的需要。面对外资以其资本实力上的竞争优势对我国民族工业的攻势, 我国民族工业

只有实行强强联合, 组成能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国家队”, 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资源优化配置说”认为, 通过并购实现国有资产在不同所有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产业之间的流动, 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以上通过比较西方的企业并购动机理论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并购动机理论,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企业并购的特点: 我国并购的动机不仅仅来自于企业内部, 它还来自于政府部门, 甚至有时政府的动机强于企业本身, 政府的推动力在中国企业并购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也注意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行为也日益走向规范, 在并购行为上也越来越多地考虑一些有关自身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魏江( 2002) 对多家企业的并购的调查, 认为我国并购的直接动机有以下几类情况: 完全的政府推动, 企业处于被动状态; 获取资源要素, 最重要的是土地资源;企业构筑企业集团, 实现扩张的需要, 如生产能力的扩张; 获得优惠政策和合理避税; 长远发展考虑, 如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 或为了获取市场机会。蔡宁等( 2002) 将我国企业并购动因归纳为追求规模经济、扩展市场势力、取得关键要素、多元化经营、管理者动机和获取直接的经济利益, 并通过与美国企业并购案例进行比较分析, 认为我国的一些优势企业也开始从提高规模效益、扩大市场势力、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等动机出发来实施并购战略。张新( 2003) 研究认为, 西方的经典并购动机( 协调效应、狂妄假说和代理动机) 理论对我国企业并购有一定的解释力, 并就经典并购动机对中西方市场的解释程度进行了比较, 提出了我国经济转轨条件下的体制因素下的价值转移与再分配0的并购动机假说。可见, 我国的企业并购已经是一种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的企业长远发展机制, 西方比较成熟的企业并购动机理论开始适用于中国。

参考文献

[1]魏江. 企业购并战略新思维[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2] 蔡宁, 何先进. 中美企业兼并动机的比较及启示[ J] . 经济理论与管理研究.

[3]汤文仙, 朱才斌. 2004年:国内外企业并购理论比较研究,经济经纬,2004

年第05期

[4]陈传刚.2007年: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北方经济,2007 年第4 期

[5]Julian Birkinshaw, Henrik Bresman, Lars Hakanson: Managing The Post ) acquisition Integration Process: How The Human Integration And Task Integration Processes Interact TO Foster Value Creation0, [ J] .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7: 3, May 2000, P395) 425.

(完整word版)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作者时间文章名字视角理论方法 实证 结论(应用) 样本期 限 数量所用模型 贺虹吕凡2008.01 对并购协同 效应含义及 计算方法的 认识 协同效应 的含义及 计算方法 规范我国并购协同效应的计 算可以从企业价值评估 和业绩评价的理论方法 着手,例如EVA、BSC、 DCF、股价收益评估、财 务数据等 朱宝宪吴亚君2004.09 企业协同效 应的计算 国内外协 同效应的 实证研究 中的计算 方法 规范协同效应的多种计算方 法发展较成熟的是在异 常累计基础上计算以及 从业绩改变角度着手衡 量,评价新模型和国内 的两种方法在计算的合 理性以及准确性上则需 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1

夏新平宋光耀1999.03 企业并购中 协同效应的 计算 内部、外部 计算模型 对协同效 应的计算 规范两种模型各有利弊,不 能忽视企业的市场价值 及交易成本,必须使用 正确的折现率和恰当的 考察时间点,排除非并 购因素对净增加现金流 和股票交易价格的影 响。另外,对并购前后 的市盈率的变化还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 董运宝2006年并购的协同 效应分析并购协同 效应的概 念、内容 规范并购的协同效应包括 了经营、管理、财务、 无形资产及产业协同。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 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健 全,组织管理方式落后,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并 购中,通过发挥协同效 应的作用加以改善。 2

张秋生周琳2003.06 企业并购协 同效应的研 究与发展 国内外协 同效应理 论研究 规范研究协同效应的微观运 作机理,应用价值评估 的理论与方法量化,结 合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 情况,实证检验若干影 响协同效应实现的关键 因素。 方芳闫晓彤2002年中国上市公 司并购绩效 与思考 上市公司 财务和会 计数据 核心 竞争 理论 实证2000年 发生并 购公司 的1999 年-2001 年的财 务数据 80 横向并 购:46 纵向并 购:10 混合并 购:24 对每个样本3年选 取9个指标:每股 现金流量、每股收 益、资产负债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销 售净利润率、总资 产报酬率、流动比 率、速动比率。 将指标按并购前一 年、并购当年、并 购后一年分别做因 子分析 横向并购的绩效明显优 于纵向和混合并购。并 购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 和产业整合手段正在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但 目前上市公司的并购过 程存在着很多问题 3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和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并对两者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比较。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理论,我国的并购动因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但另一方面,表明国外关于并购动因所提出的理论已逐渐适合中国的企业。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包括兼并和收购,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大发展,实业界的创新活动层出不穷,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正如温斯顿说讲:“传统的主题已经扩展到包括接管以及相关的公司重组、公司控制、企业所有权结构变更等问题上,为简便起见,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并购(M&A)”。 并购在当今世界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施蒂格勒(G. J. Stigler)经过研究认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适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企业并购理论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绩效研究两方面,两者共同成为理解企业并购经济合理性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在该文中,主要总结并购动因方面的文献。 一、国外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难以用一种经济理论解释清楚,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企业并购的产生和发展都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对于不同企业来说,他进行并购活动的原因不同,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并购也有不同的原因。对于并购动因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并购动因理论。Berkovitch 和narayanan(1993)将并购的动因归结于协同效应(synergy),代理问题(agency),管理者自负(hubris),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以协同效应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正的效应,以代理问题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负的效应。Kode ,Ford, Sutherland(2003)认为并购的动因在于协调效应,并提出了评价并购协同效应的模型。K. D. Brouthers等(1998)认为,并购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三类。其中,经济动机包括扩大营销规模、增加利润、降低风险、防御竞争对手等子项目9项,个人动机包括增加管理特权等子项目4项,战略动机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等4项。这些研究都为并购的动因的理论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威斯通等(1998)可以看成是国外对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按照威斯通的理论和其它文献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企业并购的动因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并购赞成论,包括效率理论(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信息与信号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第二类是并购怀疑论,包括管理主义、自负假说、闲置现金流量理论、市场势力理论。 (一)、并购赞成论 1.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 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能够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而且对交易的参与者来说无疑能提高各自的效率。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基本的要点:(1)公司并购活动的发生有利于改进管理层的经营业绩;(2)公司并购将导致某种形式的协同(Synergy)效应。该理论主要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纯粹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5个理论。 (1)管理协同(management synergy)效应理论

企业并购-实验报告

开放实验总结报告 所在院系管理与经济学院专业市场营销开放实验室名称企业并购分析实践 日期2012.10.15---2012.12. 31

实验一:企业并购概述 (一)实验概述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曾说过:“没有一个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企业有两种产品,一种是我们经常看见的生产的产品,比如说这个电脑是联想的产品;另外一个是什么,就是企业的股权,或者直观一点来说,企业本身也是一个可以交易的产品。那兼并收购就是围绕后一种产品来说的。 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 本节实验内容:查找一个近五年内发生的企业并购案例,详述其并购的动因、过程和结果。 (二)实验目的 通过查找企业并购案例及其相关的背景和内容,从而对企业并购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掌握企业并购的含义及类型。 (三)实验工具 通过上网查找相关新闻或通过图书馆查阅企业并购相关书籍和报纸搜索企业并购案例 (四)实验步骤 1、通过上网查找相关新闻、报刊等搜索企业并购案例 2、针对具体案例的具体情况分析并购类型

3、了解企业并购的整个发生过程 4、分析企业并购结果,可从财务、技术等角度分析。 (五)理论要点 1、企业并购按照法人地位可划分为兼并、收购。 (1)兼并(Merger)又称吸收合并,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 (2)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家企业用现金、股票或者债券等支付方式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的行为。 2、按照行业角度可划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 (1)横向并购(即水平并购)指并购双方处于相同或横向相关行业,生产经营相同或相关的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2)纵向并购(即垂直并购)指生产和销售过程处于产业链的上下游、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3)混合并购指即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的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3、按企业并购的付款方式划分,并购可分为以下多种方式: (1)用现金购买资产。是指并购公司使用现款购买目标公司绝大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2)用现金购买股票。是指并购公司以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3)以股票购买资产。是指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发行并购公司自己的股票以交换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资产。 (4)用股票交换股票。此种并购方式又称“换股”。一般是并购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行股票以交换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通常要达到控股的股数。通过这种形式并购,目标公司往往会成为并购公司的子公司。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研究的文献综述 胡云枫M01114234 摘要:20世纪以来,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探究企业并购的动因,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对有关国内外企业并购的动因研究的文献做了总结与综述。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解释促成企业并购发生的影响因素。 1. 经营协同假说( operming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假定存在着规模经济, 并且在并购之前, 企业的经营活动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 包括横向降低成本费用的生产规模经济、纵向降低交易费用的规模经济和特定管理职能方面的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可以对企业规模进行扩充和调整, 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 这可能是对企业并购最经典的经济学答案。 2. 管理协同假说( management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 管理者作为一个团队被转移时, 能够将被收购公司的非效率性的组织资本与收购公司过剩的管理资本结合从而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 3. 财务协同假说( finance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并购是将目标企业所在行业中的投资机会内部化, 将企业外部融资转化为内部融资, 由于内部融资比外部融资成本更低, 从而增加了财务协同,降低了融资风险。 4. 市场力量假说( market power hypothesis) 认为公司间的并购可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首先, 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 以减少竞争者, 扩大了优势企业的规模, 优势企业增加了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从而导致市场垄断。其次, 即使不形成垄断, 由于并购扩大的规模效应也将成为市场进入的壁垒。 5. 战略动机假说( strategy motive hypothesis) 企业并购战略动机在于通过并购活动实现多样化经营,企业并购可以通过实

近两年关于并购绩效研究的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78930972.html, 近两年关于并购绩效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赵利娟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4期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企业逐步开始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并购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因而并购也成为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焦点,本文梳理了近两年我国相关学者的研究,丰富了并购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的是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并购影响因素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程度的提高,我国逐步调整产业政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也推动了我国并购板块的发展,但是并购是否能够实现价值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也成为并购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梳理了近两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等主流杂志中,同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基金支持的研究主题为并购绩效的71篇文章(其中2016年37篇,2015年34篇),可以发现关于并购绩效的研究仍然是目前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问题,重点从以下三个具有一定创新的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关于并购动因的研究 从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角度研究并购动因对并购绩效。并购活动根据并购双方主要经营业务范围上的差异以及并购战略动机划分为横向、纵向和混合并购。基于不同战略目标的企业并购类型,对并购绩效是否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呢?以2007-2012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发生并且已经完成的境内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资产专用性与企业并购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以 2003 - 2013 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评估并购方超额收益。发现国企采用现金支付、进行不同行业的并购可以获得正超额收益,民企采用股权等其它支付方式、进行完全相同行业(或不同行业)的并购可获得显著收益。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法,对东航、上航两家公司横向并购重组活动进行研究,并以并购战略动因的实现情况作为衡量并购绩效的标准,发现横向并购能够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但长期绩效并不显著。 从政府对企业并购干预的视角考察并购动机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另一个研究视角。基于2004-2013年国有上市公司的并购数据,研究发现国企高管受政治晋升因素的影响,会在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支付价格的确定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偏好。,研究发现不同政府控制背景下的企业长短期并购绩效具有一定的差异。 二、关于跨国并购的研究

股份公司收购报告书

第一节释义 盘江煤电、收购人、受让人:指贵州盘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盘江集团、出让人:指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盘江股份、上市公司:指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证监会: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本报告、本报告书:指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 本次股份转让、本次转让:指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持有的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24000万股国有法人股划归贵州盘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之行为 第二节收购人介绍 一、收购人基本情况 1.名称:贵州盘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2.住所:贵州省盘县红果干沟桥 3.法定代表人:张世新 4.注册资本:266,944万元 5.营业执照注册号码:11036 6.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7.经营范围:原煤开采、洗选精煤、特殊加工煤、焦炭、建材、建筑安装及设计、机电修配加工、铁合金冶炼、电力、汽车修理、矿用风筒及橡胶制品、养殖、种植;自营出口:焦炭、金属镁、电解铝;自营进口:焦炭、金属镁、电解铝;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及零配件。

8.经营期限:长期 9.邮政编码:553536 10.电话:(0858)3700638 3700381 11.传真:(0858)3700638 12.股东名称: (1)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3)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4)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13.盘江煤电简介 盘江煤电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经贸产业[2002]862号文件——《关于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1户企业实施债转股的批复》,对盘江集团实施债转股,并根据贵州省经济贸易委员会黔经贸产业[2002]787号文件——《关于成立“贵州盘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由盘江集团以生产经营性净资产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以转股债权,于2002年12月31日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2003年7月1日,国家开发银行所持的盘江煤电股份83,817万元转让给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盘江煤电是以原煤生产、加工为主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截止2003年10月31日,盘江煤电拥有总资产519,547万元(未经审计)、净资产310,741万元(未经审计)。 二、收购人产权架构及控制关系 1.收购人产权架构图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TimesFinance2011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447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62011CumulativetyNO.447企业并购这一 经济现象由来已久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现象随着新技 术的出现、产业的更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制度的变革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并购高潮。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并购已成为各国资本运营的有效方式。我国现已加入WTO 这种经济现象势必对我国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相差很远。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运用并购的手段来增强我国 企业的经营实力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目前相 当迫切的问题。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传统并购理论研究1.效率理论。目标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和并购实践一样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即225。协同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以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多元化协同效应。并狗实际上是寻求一种优势互补。横向、纵向、混合并购都能产生协同效应。2.交易费用理论。科斯1937提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可以替代市场节约交易成本企业的最佳规模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边际组织成本与企 业外部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并购实际上是企业意识到通 过并购可以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

能节约交易费用时自然而然发生的。交易费用理论可较好地解释纵向并购发生的原因。3.代理成本理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 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不再是单独追求利润最大化。代理成本是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的。二企业并购动因研究1.规模经济动机论。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规模经济。即由生产技术所决定的最佳产量规模。二是管理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企业并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销售成本、增强研究开发实力等。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规模经济。2..战略动机论。战略驱动并购的原动力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 值的最大化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稳定上升。新古典经济学从利润最大化的传统假设出发将并购看成是企业追求利润 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行为在现实并购中管理层的并购决 策应该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具体战略动机表现在一是能力转移动机。威斯通等认为兼并是为了转移或获得行业专署管理能力横向兼并或相关兼并转移或获得一般管理能力及财 务协同混合兼并。二是战略重组动机。通过兼并实现分散经营同时扩充管理技能。K.D.Brouthers等1998认为在并购的战略动因中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和获取稳定的利润增长率等。3.协同动机论。一些经济学家 Arrow1975AlchainCrawfordandKlein1978Williamson1975

关于企业并购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并购的文献综述 摘要 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普遍的现象。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企业并购的方方面面,本文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帮助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不断地去发掘和完善。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企业并购的动因。二、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三、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的选择。本文以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动机和原因展开,企业并购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各个文献视角不同,但都包括了企业内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第二部分分析企业并购面临的风险,各文献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风险并试图提出一些防范风险的建议。第三部分围绕企业并购会计方法的选择展开。 关键词:并购动机;风险分析;风险防范;会计方法 引言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目前我国经济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生活中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行业调整、企业洗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中国企业并购活动日趋活跃。事实上自1998年以来,全球企业并购就开始出现新动向,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的反映,也是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国际竞争力加剧、技术进步加决的结果。企业并购对经济运行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人们想了解,企业并购的动因是什么?各个时期的动因相同吗?企业并购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人们该如何防范?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又是如何选择的? 一企业并购的动机因 企业并购动因不尽相同。1997年,吴永林在《企业并购动因和目的析论》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动机和原因。宏观来看:(一)企业并购是我国产业重组的需要(二)企业并购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三)企业并购是我国市场组织的需要(四)企业并购是我国科技进步的需要。微观上看,企业并购也有其内在的动机因素导致企业的并购冲动:(一)壮大企业(二)获得技术(三)强化竞争(四)优势互补。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根据“抓大放小”的方针全面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

2016年医药行业并购分析报告

2016年医药行业并购 分析报告 2016年1月

目录 一、医药行业市场并购2015 年综述 (3) 1、医药行业市场并购热火朝天 (3) 2、医药行业并购特色 (4) (1)制药企业并购独占鳌头 (4) (2)海外并购增加,国内企业冲出国门 (4) (3)并购方式现金收购为主,并购目的主要是横向整合 (6) 二、并购逻辑:宏观政策导向+行业格局分散+门槛提升促使医药行业并购重组盛况空前 (7) 1、经济转型下政策鼓励产业整合 (7) 2、医药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并购重组是必经之路 (10) 3、新版GMP认证到期,中小医药企业面临淘汰出局 (11) 4、多重因素促使医药行业并购风起云涌,2016并购重组依然是主题 (12) 三、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多元化战略各有所长 (12) 1、横向并购,资源整合,追求协同效应 (12) 2、纵向收购,垂直整合,打通产业上下游 (14) 3、医药生物是永远的朝阳行业,传统行业跨界并购,实施多元化战略 (15) 四、并购双方共同助力成功并购 (17) 1、主动并购方清晰的战略定位和强有力的执行能力至关重要 (17) 2、被并购标的质地优良,研发或营销优势突出 (17) 3、新三板典型并购案例解析 (17) (1)新三板首例换股合并案:君实生物换股吸收合并众合医药 (17) (2)天松医疗收购爱普医疗布局医疗器械行业 (19) 五、主要风险 (21)

一、医药行业市场并购2015 年综述 1、医药行业市场并购热火朝天 医药行业近年并购事件频发,自从2013 年开始,到2015 年,并购案例数年年攀升。2012 年医药生物行业共发生并购案例100 件,而到了2015 年,一共发生320 件并购案例,并购案例发生是2012年的3.2 倍。2012 年并购涉及总金额只有595.81 亿元,2015 年并购涉及金额达到1411.01 亿元,并购涉及金额总数是2012 年的2.4 倍。在发生的并购案例中,细分领域里面,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占比最高,在2011-2015 年这五年中,比例均超过60%。

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吕梦成 摘一要:现如今?跨国并购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探讨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具体因素再次引发热议?本文在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回顾后?依据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我国学者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适当展望? 关键词: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经验学习 中图分类号:F273.1一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1-0026-03 一一一二引言 国际化经营是中国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当下?而跨国并购是有效获取战略性资源?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通道?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通过跨国并购交易来提升国际竞争力?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最新研究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正在逐年增加?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容忽视?从全球并购金额来看?2013年是新兴市场国家第一次超过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全球超过一半以上的跨国并购交易是由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发起的?另外?从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金额上?我国企业海外收购活动的历史记录都正在被不断地打破?然而?虽然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并购活动愈演愈烈?但许多研究数据却表明它们的并购绩效并不理想?而这其中?中国企业的表现更为糟糕?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具体影响因素就成了当下学术界和企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跨国并购绩效?扬长避短?对于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至关重要? 二二文献综述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 关于跨国并购概念的界定?各个学者或组织的理解不尽相同?例如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将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为母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并或者是收购的股份比例超过10%?使得母国企业的资产和控制权转移到东道国企业?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认为跨国并购是一国企业通过兼并或收购国外企业或公司的所有资产或足以控制其生产运营活动的相应股权?从而能够获得这个企业的长久利益?尽管目前对跨国并购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本文认为不论如何界定跨国并购?它都应该具备下列三个特征:首先?该活动必须涉及两个主体?即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其次?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必须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或者至少是它们的母公司不在同一国家或地区?最后?收购的股份比例足以控制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二)跨国并购绩效 跨国并购活动是由决定交易是否完成的并购前阶段和并购交易完成后的运营整合阶段共同组成?并购前阶段是指并购交易公告宣布日后至并购交易公告完成日前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潜在并购方会和目标方就私人收购阶段达成的一系列协议意向进行更为细致地磋商二谈判?从而决定此次并购交易的成败?所以并购前阶段绩效就可以理解为并购交易的成败?并购后阶段是指并购交易完成后?并购双方将它们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发挥协同作用?提升企业价值的过程?其中?这些资源既包括有形的实物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比如人力资源二管理技能二规章制度等?因此?并购后阶段绩效则可以看作是并购后运营整合绩效?即并购后企业价值的增加?综上?本文所阐述的跨国并购绩效应由并购前阶段绩效和并购后阶段绩效构成? 就并购前阶段绩效而言?目前学术界是以此次并购交易的成功或者失败来表示?较为简单且直观?而并购后阶段绩效的测量则相对较为复杂?主要有事件研究方法和会计指标研究方法两种?此外?一些学者还会采用问卷调查以及临床诊断等方法评价并购后阶段绩效?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具体哪些因素影响跨国并购绩效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一直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总的来说?那些聚焦于研究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学者们主要来自战略管理领域二组织行为领域以及公司金融领域?其中?大多数与跨国并购绩效相关的文献重点研究的是并购后阶段绩效?组织行为和战略管理领域的学者们主要采用会计指标研究方法来衡量跨国并购后阶段绩效?比如以协同效应二创新绩效二整合程度二知识转移效率等主观指标?或以企业净利润二营业收入二权益净利率二资产周转率等客观财务指标衡量?而公司金融领域对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则集中关注跨国并购后股东财富的变化?主要采用事件分析的研究方法衡量跨国并购绩效? 从许多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国家层面因素二企业层面因素和交易层面因素? 就国家层面因素而言?主要包括:①文化距离?Datta和Puia(1995)以美国公司实施的海外收购活动为样本进行研 究?得出了文化距离会对跨国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的结论?但是?Dikova和Sahib(2013)却发现文化距离有助于促进并购绩效的提升?同时收购方丰富的海外收购经验会增强文化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②国家制度?以往研究认为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越完善?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并购绩效可能就越好?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进一步从母国和东道国的制度差异出发进行研究?发现当母国的制度体系与东道国相比?完善程度越高时?并购方所能获得的绩 62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中国入市以及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日趋活跃。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无疑能给我国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本文对一些学者在此问题的探讨上进行综述,对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现状、影响和应对措施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跨国公司;并购;影响 一.引言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 依照东道国法律取得东道国某些现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1]。外资并购分为跨国兼并与跨国收购两种形式,前者是指将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为一家现有的企业;而后者是指外国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当地企业的股票或股权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而当地企业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2]。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已经取代新建投资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而伴随着入市,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从广度上和深度上也迅速提升[3]。跨国并购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并购,可以吸收更多的外资,弥补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4],另外,它对于加强市场竞争、提高企业效率,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也有一定作用[5]。但同时,在积极的作用外,它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更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对此现象,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并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二.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及特点 据有关资料显示:跨国公司已在彩管、微电机、小汽车、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光纤电缆、橡胶、轮胎、啤酒、造纸、洗涤用品、医药等行业实际上取得垄断或控制地位。在计算机行业中,长城、四通、中环等外商投资或协议投资的项目中,外方均占有控股权。在我国洗涤用品行业中,较大规模的合资企业有15 家,且全部是中国洗涤用品行业中排名前20 位的大企业[6]。一些我们熟知的名族品牌,也早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外国人的囊中物。众多的并购案例,更让我们认识到它对我国经济甚至政治方面的威胁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近年来众多的并购案例,我们对并购的特点也可略探一二。周晓武[7]、李慧、张绍焱[8]、陈佳慧、黄群慧[9]都认为,从产业上来看,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

关于企业并购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并购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内容提要:企业兼并与收购作为一种资本运营方式,公司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大事项,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目标企业分的资产或产权,从而控制、影响被并购的企业,以增全部或部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并购是企业的战略行为,并购成功就是战略性成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将是非常可观的,甚至是巨大的; 反之, 并购失败就是战略性失败,对企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可见企业并购是一把“双刃剑”,既是“馅饼”,也是“陷阱”。从而本文将在分析企业并购国内外相关理论及企业并购的分类、效益的基础上,企业盈余和市场价值等方面,来分析企业并购中的控股并购对并购方、目标公司价格的影响以及探讨其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并购股票价格并购方目标公司 一、企业并购的理论基础 (一)国外关于并购理论的研究和理论 总体来说,国外的企业共经过了六次并购浪潮,并购活动也基本上涵盖了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对企业并购理论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可以从财务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战略管理、产业组织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主要理论有效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协同效应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内部化理论、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等。本文主要介绍其中几个经典理论。这些经典的理论对企业并购活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也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1985)认为竞争优势理论是并购动机理论的出发点,他给出的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并购的动机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并购方在竞争中通过消除或控制对方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第二,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基础,企业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得竞争优势。第三,并购动机的实现过程是竞争优势的双向选择过程,并产生新的竞争优势。并购方在选择目标企业时正是针对自己所需的目标企业的特定优势。

企业并购理论综述

Management经管空间 0882012年12月 https://www.doczj.com/doc/178930972.html, 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综述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文淑惠 熊永莲 摘 要:企业并购作为一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实践内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企业并购实践活动的流程,从并购动因、并购整合及并购绩效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整合梳理。另外结合国内研究现状,突出了不同于国外学者的研究内容。最后综合评价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学者们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综述 整合 绩效 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b)-088-03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然而有些企业并购有一定盲目性,即并购动因不明确;或者是在并购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并购成果并不理想,甚至有些企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这些失败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企业并购发展时间较短,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并购理论发展不完善,不能为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此,从企业并购活动的流程视角,整理了企业并购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找出不足之处,根据实际发展需要,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1 并购动因的研究 国内研究并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形成完善的并购动因理论体系,国内学者更多的研究是基于西方理论对中国的并购现状进行动因分析。 1.1 关于企业并购理论的经典理论 主要包括协同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 (1)协同理论,即1+1>2,协同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以分为经营协同、管理协同及财务协同效应等。Porter(1985)提出企业并购后还存在运作协同或者经营协同[1]。Jensen(1986)提出当并购公司的经理人具有比被并购公司经理人较高的计划、监督和实施能力时,还会产生“管理协同作用”[2]。(2)交易费用理论,科斯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指出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可以替代市场节约交易成本。通过并购可以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节约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理论可较好地解释纵向并购发生的原因。(3)代理成本理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并购可以减少有效减少代理成本。 1.2 经典理论的补充 一些学者在经典并购动因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发展到更多的并购动因,主要有过度自信假说、市场势力假说及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等。Michael(1969)提出追求垄断和规模经济效应是企业并购的两个动机,并进行了实证分析[3]。Berkovitch&Narayana(1993)将并购动因总结为三个方面,协调效应或效率、代理问题和管理者自负[4]。Brouthers et al(1998)认为,并购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三类[5]。Ulrike & Geoffrey (2008)指出管理者过度自信会赚取利润也是并购的动因之一,而且这种过度自信会造成并购目标的价值高估[6]。刘万里(2002)从并购主体的内在动因着手,指出并购活动的动机,主要来自管理者的心理动机和经济方面的动机[7],这也是对国外学者研究的佐证。 1.3 从企业经营、宏观环境等因素出发的并购动因 1.3.1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进行并购动因分析 主要是指并购主体为了获取优势、进行优势转移或者提升核心竞争力等。获取优势也是企业并购的动因,如获取被收购公司的技术优势、知识资本或人力资源优势(Harris&Ravenscrafi,1991;Hennart&Park,1993) [8-9]。梁国勇(1997)指出,企业购并动机是多元化的,主要动机是分享自身的竞争优势,或者学习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10]。魏江(2002)提出来企业并购的动机是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方面通过并购获取被并购主体的核心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并购使其核心能力得以扩展和渗透,同时由于获取了外部资源和知识,使得原有核心能力得以强化[11]。 1.3.2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驱动了企业并购的发生 Andrade et al(2001)发现,行业的冲击会引发企业并购浪潮的出现,从而出现产业集聚现象[12]。Stefano & Paolo(2004)通过研究1990~2002年间49个国家的企业并购案例发现,国家间的法律和制度差异是推动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并且有更好的会计标准和更强的股东的保护的国家,发生的并购数越多[13]。Jarrad(2005)研究发现,经济、管理和技术冲击驱动行业兼并浪潮,即使没有出现行业冲击,这些宏观经济变量也会驱动企业并购的发生[14]。刘主光(2010) [15]指出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企业并购发生的动因之一,这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显得尤为突出。 2 并购整合的研究现状 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并购后整合的研究可以发现,该部分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整合的重要性、关键要素及策略。 2.1 整合的重要性研究 Malekzadeh&Nahavandi(1990)指出,购并与被购并公司间的组织文化整合,是影响公司购并战略与长期经营业绩的关键因素[16]。Paul(2003)在一份报告中也指出,快速整合系统、保持对文化的敏感、保留关键雇员等因素对提高并购的成功率有积极影响[17]。Marc(2004)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发现,战略愿景、战略匹配、交易结构、尽职调查、收购计划、并购后整合和外部环境等七个因素是 作者简介:文淑惠(1970-),女,贵州贵阳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研究; 熊永莲(1990-),女,安徽淮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 产业经济研究。

企业并购开题报告

企业并购开题报告 《企业并购开题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了一下发到。 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为大家分享了企业并购的开题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xx年我国并购市场在经济的强劲发展和产业整合的加速的大环境下,实现了火爆增长的态势,并购活跃度和并购金额创下六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数据显示,在清科研究中心研究范围内,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1157起并购交易,披露价格的985起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669.18亿美元。与xx年完成的622起案例相比,同比增长高达86%,并购金额同比增长92.3%。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大市场占有额、提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然而,企业并购也是一种高的投资活动,由于主并企业对于目标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性,行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上经营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导致了主并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存在许多风险,如经营风险、风险、法律风险、人事风险、文化风险、市场风险等,其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

的重要影响因素。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任务十分艰巨,许多并购案例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解决好并购中的财务问题,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从而对企业的运营状况产生根本影响。当前我国企业并购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对并购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对并购风险的翔实的研究。对于企业而言,并购本身不是目的,并购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才算是成功。因此,企业并购要取得成功,必须要对风险因素进行理性的和识别。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选择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为题,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基本理论出发,首先提出了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然后分析了企业并购过程中主要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具体规避措施。结合以上分析,本文在最后以H公司的并购作为案例,深入分析其并购过程中遇到的财务风险问题,把所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同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我国企业实际并购活动中应该如何识别、防范财务风险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以期能为企业在并购实践中预防、规避和控制财务风险提供有益的借鉴。 2、本选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毕业论文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1.企业并购概述 (2) 1.1企业并购的定义 (3) 1.2企业并购的类型 (3) 1.3企业并购的目的和功能 (4) 2.并购案例的介绍 (4) 2.1案例背景 (4) 2.2并购各方概况 (5) 2.2.1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 (5) 2.2.2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6) 3.并购动因分析 (7) 4.并购过程及结果 (9) 5.并购对双方的影响 (10) 5.1并购对上汽的影响 (11) 5.2并购对南汽的影响 (11) 6.并购的启示与思考 (12) 6.1发挥“双品牌”优势 (12) 6.2资源的整合 (12) 6.3政府的支持作用 (13)

6.3并购模式的创新 (13) 结束语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Analysis on Merger Case of Enterprises 学生:金煜 指导老师:刘进梅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购事件将层出不穷。当这些企业在经济市场上进行并购时,很多问题就随之而来了。从并购的历史数据来看,成功的企业并购并未如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多,有的企业甚至因不成功的并购而陷入了困境。并购充满风险,这一点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并购研究既是目前并购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和完善现有并购理论的客观需求。为了企业的发展前途,企业并购应该引起人们的相当注意。本文就此问题选取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旨在给企业并购与整合以有益的启示。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the events about merger will be more and more.There are many problems when merger in the market of economy . From the historical data, the success of merger was not expect as much, even more some of them fell into difficult because of unsuccessful merger.Merger which is full of risk has been realized.Mergers research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present merger practice,but also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enriching and improving the existing theory. For the future of the development,the merger should be cause people's considerable attention.This paper select a case about the issue,in order to give merger and combine some useful inspire. 关键词:企业并购整合启示与思考 Key words:Enterprise Merger Combine Inspire and think 前言 全球经济的发展刺激并购市场不断扩大,通过并购整合与行业重组,企业可以占有更多的市场资源,从而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并购的一个主要战场。由于中国并购市场在规则管制方面进行的改进,中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已经逐渐习惯了采用并购策略,将并购看成是扩展业务、增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