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日期周次课时 / 课题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教材解读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初步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

常规化验数据。

2.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

应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血液循环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学情

《体内物质的运输》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中的第3节,血液本身

就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因此它成为了本章内容的基础。血液对

于每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

识,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中获取到有关血液的信息,但

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

么功能。因此,抓住学生对血液的新鲜感,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生命教育。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和_____,通过______进入_____系统。思考:那么循环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讲述:血液

思考:你了解人体血液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吗?

1、血液的量

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 ~ 8%体重50Kg的人,体内血量3.5 — 4.0升。

活动:在装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抗凝血剂,并静置

一段时间,血液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为什么?

分成上下两层以及中间一白色薄层。

上层的淡黄色半透明液体,下层深红色液体。

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成分,它们的密度不一样。

2、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流动的组织”。

(1)血浆

(2)血细胞

思考: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A、红细胞

形态结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

特性功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血红蛋白容易与氧结合,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血红蛋白又容易与氧分离。

红细胞功能:具有运输氧、一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贫血: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减少

B、白细胞

形态结构: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

种类多: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

白细胞功能:

吞噬病菌;抗传染免疫,对人体起保护作用。

白细胞数目减少:血液病变(如白血病)

白细胞数目增多:有炎症

炎症: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大量增加,并到毛细血管壁做变形运动,在组织内吞噬病菌,自我牺牲,如产生的脓液即白细胞和细菌的遗体。

思考:血从伤口处流出来,过一会儿血会凝结?

C、白小板

形态结构:

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血小板功能:有加速血液凝固和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

3、血液的新陈代谢

人体内的血细胞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衰老、死亡和再生。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思考:你能概括出血液的功能了吗?

4、血液的功能

(1)运输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2)防御保护的功能。

(3)此外,血液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正常成年人在健康状况下,血液中的血细胞含量基本稳定。当人的年龄、生活条件等发生变化或在患病时各种血细胞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医生常会参考病人血液常规检查情况进行诊断。

读图: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当堂检测1.血液的组成是-----------------------------()

A.血浆和红细胞

B.血清和血细胞

C.血清和血浆

D.血浆和血细胞

2.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A.运载血细胞

B.运输废物

C.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D运载血细胞与运输养料和废物

3.红细胞的功能是----------------------------()

A.只运输氧

B.只运输二氧化碳

C.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D.运输氧和全部二氧化碳

4.血小板的功能是----------------------------()

A.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B.运输氧

C.保卫作用

D.运输废物

5.人体的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A.易和氧结合,不易和氧分离

B.氧浓度高时和氧结合,氧浓度低时和氧分离

C.不能运输二氧化碳

D.不易和氧结合,但易分离

6.观察血涂片时,在显微镜视野中最容易看到的血细胞是________;比较难找到的血细胞是_______ ;最小的血细胞是_______。

培优

扶差

作业

1.作业本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板书

设计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教学

反思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分析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分析 一、合理发展和布局中国交通运输业的意义 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基础结构中从事社会化运输的一个重要部门,交通运输业既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又是第三产业中属于流通部门的一个主要行业,它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中国四化建设中的先行官,合理布局生产力的有力杠杆。它的合理发展和布局,对中国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1.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前提。 这主要是因为,一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首先就意味着要在中国发展社会化的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购、销、存、调等环节的有机结合的。要把商品最后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实现商品的最终消费,只有凭借交通所实现的商品位移。所以,发展商品经济无疑是必须以发达的交通运输为前提的。 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意味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国内市场。而统一市场的建立,就要使货品、要素和信息市场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很明显,要做到这一点,也是要以建设、发展起发达的交通运输为重要前提的。 三是社会化的大规模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意味着区际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发达。也就是说要靠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实行地区间优势互补。而要使各地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真正实现地区间优势互补,使各地区优势商品能得以在各地区间顺畅的互相交换、流通,离开了发达的现代交通运输,是很难想象的。

2.是组织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和实行生产地域专业化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组织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实行生产地域专业化,乃是推进中国“四化”进程中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的一条必由之路。而要这样做,一条重要对策就是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协作支持。而拥有发达的交通运输,则是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的必要物质前提。 3.是实现产业布局相对平衡的必要先行条件。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优化产业结构的总目标,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现产业布局的相对平衡。建国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确已有了显著改变,但与产业布局相对平衡的总体目标还相差甚远,大力推进产业布局继续向全国纵深发展,仍将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二,中国交通运输发展与布局特点 1.建国以前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和布局特点。我国古代是世界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但自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 (1)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显著。旧中国的大部分交通运输设备都掌握在外资手中。交通线路成为反动政府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以及镇压人民革命的工具。 (2)数量少。从1876年在中国简称上海——淞沪的第一条铁路起,直到1949年的73年间,我国一共修建铁路2.2万千米,每100平方千米土地面积上仅有铁路0.23千米,是世界大国中拥有铁路甚少的国家之一。 (3)质量差。旧中国的铁路线由于主要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直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3《交通运输业》(第二课时)教案

《交通运输业》(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 (2)了解我国内河航运和远洋航运以及重要的海港; (3)了解我国主要的国际航空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我国各种交通运输的优缺点,并能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教学难点】 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 读图、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发展经济的“先行官”是什么?谁能说说我国铁路干线的“五纵四横”?(学生回答)明确:发展经济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业。我国铁路干线的五纵是:京哈——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四横是: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 师: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除了铁路之外,还有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交通运输业中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二、新课学习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我国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合作,对我国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探究,之后派代表进行发言。对于学生的发

言要给予充分的鼓励。 明确: 1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载量较大,运价较低,可以把旅客或货物送到全国铁路网中的各个车站,是一种适宜于长距离运送客、货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展示图片: 京沪高铁 全长:1318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全程运行时间:约5小时 目前上海到北京的普快列车要运行22小时12分钟 京津城际高铁 全长:120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全程运行时间:30分钟 通过对比,学生感受到高铁的时效性非常高,速度快,时间短。 活动1: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高速铁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收集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高速铁路给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舒适的交通方式,能促进沿线城市经济的发展…… 高速铁路建设投入大,票价也较高,低收入阶层难以接受…… 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可以满足“门对门”的服务要求,把客、货直接送达目的地,因而是我国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在缺少铁路和水运的地区,公路运输往往成为地方运输的“主力军”。 展示高速公路图片,明确:高速公路是供汽车高速、安全、顺畅行驶的现代化公路类型,它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播放视频:我国高速公路铁路网络发展迅速 3.水路运输主要包括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两类。优点是运载量大、投资省、运价低;缺点是速度慢、受自然条件限制。适宜运输量大、距离长、时效性不强的大宗货物的运输方式。 展示我国内河航线及主要港口分布图 提问:我国重要的内河航线有哪些河流?(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2010年底我国内河通航里程超过12.4万千米,居世界第一位。长江、珠江、松花江、淮

第一节交通运输(教案)

第四: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记住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3.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2.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路线。 3.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注意交通安全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名称。 2.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地区分布特点。 3.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路线。 教学方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收集的资料、活动设计的资料、多媒体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这里的路指的是什么呢?(交通)我国的交通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交通运输。 (板书)第一节交通运输 (板书)一、交通运输概念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都借助什么工具呢?(让学生结合实例谈生活中的交通,引起学生探讨兴趣,活跃气氛) (学生回答)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厂里的接送专车等。 (启发思考)各种车除了拉人外,还可以拉什么呢?(拉货)能拉人拉货的工具还有哪些呢?(飞机、轮船等)日常生活中,大家观察哪些活动都要借助这些工具呢? (自由发言)农民收粮食用拖拉机 游长江三峡坐轮船 商店进货用卡车 到外地出差坐火车 外国与中国间运包裹用飞机等 (启发思考)同学们,刚才大家提到的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使人或物发生了一种改变。那么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呢?(人或物的位置随交通工具在变) (归纳总结)像这样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交通运输。 (板书)二、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 (承转过渡)由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们知道了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外出旅行、运送货物等都离不开交通。其实交通运输自古有之,只是不同的时代,运输手段不同而已。同学们都知道我国丝绸闻名世界,早在汉代,我国的丝绸就由联系东西交通、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输往中亚、波斯和罗马等地,促进了古代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教师总结)最早,人们主要利用手提、肩挑、背扛的方式,借助人力运输各种物品;尔后,人们又利用马、牛、骆驼等进行运输;现在的运输则主要利用飞机、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总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形态特点正常值功能病症 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 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男子平均值:5.0*1012个/ 升;女子:4.2*1012个/升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 化碳 贫血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4~10*109个/升吞噬病菌,对人体有 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发炎 血小板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 无细胞核 100~300*109个/升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功能分布结构特点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 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较深或较浅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 静脉瓣,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 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 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 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房、心室与瓣膜的活动关系: 2)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毛细血管 ------------------------------------------------------------------------------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与改革的基本思路

“十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与改革的基本思路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一、“十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方针和目标 (一)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随着以买方市场的形成为标志,我国的产业发展和消费结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业以瓶颈制约的缓解为特征,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总结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改革的成就和经验,展望未来我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的历史任务和国内外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世纪初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坚持和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在我国经济转型,结构升级、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继续强化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2、把提高运输能力与优化运输结构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当前供需大体平衡,瓶颈制约大大缓解的情况下,应坚持综合发展。综合利用的原则,调整发展思路,从我国国情和贯

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把进一步提高运输能力与调整和优化运输结构,改善运输布局紧密结合起来。 3、努力提高交通运输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运输能力,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运输业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来扩大和巩固运输市场。 4、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方针,加大交通运输业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改革力度。“十五”期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各项重大改革措施将陆续出台,一些重要领域必然会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交通运输业必须适应这一需要,破除“特殊论”,加快改革步伐,在付业统一管理和政企分开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二)运输需求和运输能力的增长 1、客货运量:由于经济增氏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与GNP的弹性值将会进一步降低,增速趋缓。但在全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客货运量仍将继续增长。 2、运输能力:由于“八五”、“九五”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九五”后期(1998一2000年)新一轮的投资高潮,

1965.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1课时 交通运输的选择 教案

第一课时交通运输 通过读图分析,边读边画,并通过问题设计强化训练的方式,形成铁路干线网络,同时结合亲身体验,让学生学会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和了解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并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选择出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通过 读图分析能够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运用地图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分布和主要干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成就和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教学难点“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练习本,有条件的同学准备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特点等资料。 教师:中国铁路分布图,我国的交通运输网。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青藏铁路”录像,同时响起歌曲“花儿与少年”。教师提问:刚才看到的是哪一条铁路的建设?这段音乐属于在这一带广为流传的什么歌调?它主要是我国哪个省的民歌? 如今,我们中国人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起了世界最高的铁路,这说明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出示板书】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教师指导】读图4.1了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了解现代运输方式包含哪些。(学生自读,教师总结) 【教师承转】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工具,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然后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出行方式和路线。 【教师引导】客运和货运根据需要在选择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活动】结合P85和图4.3讨论比较 【归纳】学生归纳因素并列表: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交通运输业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综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得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 1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 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万公里,2009年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5461公里、复线铺轨4063公里;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投产复线4129公里、电气化铁路8448公里。 1.1.1铁路路网 干线铁路是铁路网络的关键部分,是铁路发挥骨干作用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共有22条,根据其发挥作用和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能源运输干线、南北铁路干线、华东地区干线、西北地区干线、西南地区干线和东北地区干线。 1.1.2铁路客货运输 200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亿人,同比增加6321万人,增长%。货物发送量完

成亿吨,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6113万吨,增长%;总换算周转量亿吨公里,同比增加亿吨公里,增长%。 公路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公路运输,比起水运和铁路起步晚,直到19世纪末才有了第一批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问世后,在实践中显示出其突出的优越性,即机动、灵活、方便、快速、直达,因此,它的发展速度远快于水运和铁路。截止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万公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发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1公路网络 我国公路网络由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国道为我国公路的主骨架,起着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城市、港口、车站、工农业生产基地等作用。省道和县乡道路是国道的支线,起着省区范围内城乡之间联系和通过国道与省外联系的作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万公里,省道万公里,县道万公里,乡道万公里,专用公路万公里,村道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和%。高速公路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使干线公路在全国公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1.2.2公路客货运输 近些年来,公路客货运输发展较快,特别是公路客运,现已在客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我国公路运输需求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客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3%,增速基本为近5年之最。 水路运输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很快,特别是近30多年来,水路客、货运量均增加16倍以上,目前中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中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水路运输对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1基础设施建设

《四通八达的交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通八达的交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交通运输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发展速度和总体规模大幅度提高,地上、地下、水上、空中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常用的交通工具更是日新月异。交通发展使人们出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也给社会经济活动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从小关注交通,知道常见的交通方式,学会收集交通与人们生活之间关系的数据、信息等,了解家乡交通发展的实际状况,体会交通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作出的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能够从中提高认知,获得发展。作为现代生活中重大的公共基础设施,交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出行体验中感受到交通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在不同情况下,联系交通工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需要老师进一步指导。 学生的生活空间在不断扩大,新式交通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扩大了活动半径。有些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在出行中不懂得遵守规则,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多数学生对常见的交通方式有一定的了解,现存的传统交通方式易被忽略,需要在课堂的交流中,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对交通有整体而深入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本地区交通发展的变化,知道交通改变人们的生活,为家乡发展带来了机遇。 2.感受为了保证交通顺畅、有序、安全,工作在交通战线上的人们的辛苦付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本地区交通发展的变化。 难点:调查交通的变化,知道交通变化为家乡带来了机遇。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调查家乡过去与现在的交通。 2.了解车站普通工作人员的工作情景。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家乡交通的变化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聊了聊自己出行时的难忘经历,还帮宇涵同学设计了一份旅游路线,他还邀请我们暑假去他的家乡南京去玩儿呢,说到家乡,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四通八达的交通》,一起去看看家乡的交通发展变化。 2.播放录音:我们请宇涵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下家乡四十年的交通变化吧!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体会,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和家乡的交通运输状况,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情感,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学会立足现状,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 学会立足现状,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一谈:你都到什么地方旅游过?怎么去的?直达还是中途有停转?引出交通运输,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一)自主学习 1.什么是交通运输方式? 2.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3.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有哪些? 引导、点拨学生归纳交通运输的含义及交通运输方式。

(二)感悟体会 假如没有便捷的运输工具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路,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谈谈交通运输对生活的影响。 教师引导点拨: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承转:你到外地探访亲友或旅游,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一)自主思考: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1.自由发言,交流对各种运输的速度、价格等的直观认识。 2.自主学习:请结合生活经验及课本85页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比较。并把结果填入表格。 学生交流研讨,教师点拨归纳。 承转: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你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吗? (二)课堂练兵 (一)请根据下列情境,为这几位旅客出谋划策(客运)。 1.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2.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台北一位志愿者捐献了自己的骨髓。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从台北送到上海。 3.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学生合作交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帮他们选择这种交通方式?。 学生交流研讨,教师总结归纳。

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

4.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设计思路概述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经循环系统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也要经循环系统才能运离细胞。本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案例(七年级)正是讲述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构成和生理功能,血液循环途径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一些知识,安排了“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流的管道──血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和“输血与血型”四节内容。在课程标准的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下明确列出这一章的具体内容标准,对学生加深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和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概述血液循环。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开展本章的学习。但对其中的具体结构及其功能,尤其是血液循环途径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通过各种的实验和多媒体辅助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才能让学生理解。如:让学生通过完成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区分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通过分组观察和探究心脏结构,了解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 知识和技能目标: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目标: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通过积极参与多种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 的生命的情感,关心他人,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点难点:(1)知识方面: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2)科学方法、能力方面: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3)科学价值观方面: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对应的新课标: “五、生物圈中的人”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日期周次课时 / 课题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教材解读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初步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 常规化验数据。 2.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 应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血液循环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学情 《体内物质的运输》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中的第3节,血液本身 就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因此它成为了本章内容的基础。血液对 于每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 识,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中获取到有关血液的信息,但 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 么功能。因此,抓住学生对血液的新鲜感,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生命教育。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和_____,通过______进入_____系统。思考:那么循环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讲述:血液 思考:你了解人体血液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吗? 1、血液的量 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 ~ 8%体重50Kg的人,体内血量3.5 — 4.0升。 活动:在装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抗凝血剂,并静置 一段时间,血液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为什么? 分成上下两层以及中间一白色薄层。 上层的淡黄色半透明液体,下层深红色液体。 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成分,它们的密度不一样。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特别是在主要运输通道上客货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将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带来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在收入水平很低时,居民家庭将把他们的收入主要花费在食物和住房等一些生活必需品上。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许多食物项目上的开支将增加。人们吃得更多更好。其食物结构将从以廉价的含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为主转向以昂贵的肉类、水果、可口的蔬菜等食品为主。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总支出中用于食物的支出比重将下降。在收入达到很高的水平时,用于衣着、娱乐和一些所谓的奢侈品项目(包括出外旅游)的支出比重将增加。由于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和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出外旅游将成为人们的经常性的消费,人们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信息化时代,每周例行的短途往返(从家里至办公地点,或从家里至超级市场选购生活用品)的次数将相对减少,但是人们参加特定目的的长途旅行的次数可能会比以前任何时候不多。我国交通系统的构造必须满足居民出外旅游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要。 居民出外旅行,要求运输方式快捷、舒适、安全。然而,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高速公路比重不大,高速铁路尚属空白,民用航空业还不发达,运输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等。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不够发达,路网密度不高,布局不够合理,城镇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出行尚有诸多的不便。 3,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只有各地区之间实现了协调发展,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得以保证。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交通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交通比较落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受到了落后的交通运输的严重制约。而中西部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国家安全之所系。 4,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是以较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密不可分关系加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的大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若按照目前的交通运输现状延续发展,势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目前,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污染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居民的生存环境。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严重危害着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化的急速发展使得汽车的使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城市中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汽车排放的。汽车排污也是城市空气中含铅量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交通管理的落后使交通混乱,车辆平均速度低,

第三节体内物质地运输

第三节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系统是由、、组成。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上层的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即),下层深红色部分以及中间的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即)两部分组成。血细胞有、、三种。(含有的红细胞在下层深红色的物质里,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中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中。)血液的作用: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的功能。 二、血浆的成分以及功能 血浆的成分: 血浆的功能: 三、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红 细胞的功能:,在显微镜下最容易找到。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若某人血液中红细胞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偏低,则此人可能患有。 ●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白细胞的功能:在显 微镜下最难找到。若某人血液中白细胞偏多,则此人可能患有。 ●血小板的形态结构:。 血小板的功能:。 一、血管(包括、、)。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去的血管。动脉的特点:动脉的管壁、弹性、管内血流的速度。(它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用手指按在手腕部桡骨的内侧会感到搏动,这就是桡动脉在搏动。)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的血管。静脉的特点:管壁、弹性、管腔、管内血流速度,四肢静脉内有。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与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数量大、分布广、管径小,几乎只允许通过、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交换) ●区别:动脉:流向。静脉:流向。毛细血管:通过 二、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下方,在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有本人拳头大小 心脏是血液流动的) 心壁:主要是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左心房:与肺静脉连通 1、心脏左心室:与主动脉连通

交通运输EDI技术发展

交通运输EDI技术发展 电子数据交换即EDI(ElectronicDateInterchange)技术,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问世以来,因其技术先进,可大大减少贸易文件及文件处理成本,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迅速。现在,EDI 用户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编制电文,以机器可读的方式将结构化的信息(如发票、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经济信息”)按照协议经过通信网络传送。报文接受方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报文实行处理,通过相对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综合的自动交换和处理。EDI遵循一定的国际标准或行业规则,自动地实行数据发送、传送及处理,而不需人工介入,从而实现事务处理或贸易自动化。 联合国欧洲经济理事会(UN/ECE)经过多年来的大量工作,于1987年公布了一套EDI国际标准,命名为UN/EDIFACT,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该标准制定了一套语法规则(SYNTAXRULES,ISO9735), UN/EDIFACT是联合国推荐的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交换标准报文格式。EDI技术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统一报文格式。当前, UN/EDIFACT标准已占据世界EDI标准的主导地位。 集装箱运输是当今世界航运史上最先进的运输方式,而EDI技术是国际贸易、结算通关、数据处理等最佳通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所以,当前国际航运界已广泛地应用了这个先进的科技成果。航运业绝大多数业务需要填制大量的卡片,而采用EDI技术后,带来了如下变化: ·提升处理速度,减少雇员; ·准确水准提升; ·功能趋向多样化。

第九节 交通运输业 第二课时

第九节交通运输业(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三、内河航道 概况:内河航道有11万千米。我国内河航运的重点是“三江两河”,即、、、、。其中是我国内河航道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是沿岸重要港口。 四、海洋运输 1、条件:海岸线,众多,发展海洋运输条件优越 2、分类 (2)远洋航线 我国远洋运输总载重吨位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远洋航线分为、、、、、航线。五、航空运输 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航空运输网,600多条航线联系亚、欧、非、美和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及国内重要城市。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 六、管道运输 1、按其用途管道运输可以分为: 2、线路:

合作探究 1、分析对比我国南、北方航运条件的差异 2、是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说明长江成为我国内河航运大动脉的原因? 3、结合实际,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当的货物运输方式? 第三部分针对检测 题型一: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合理选择 1、(2008.海滨)下列运输方式中,有“从门口到门口”优势的是() A管道 B水路 C铁路 D公路 题型二: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2、(2008.荆州)跨越我国长江干流的铁路干线自西向东排列的是() A京九、京沪、京广、焦柳、成昆 B京沪、京九、京广、焦柳、成昆 C成昆、焦柳、京广、京九、京沪 D京广、京九、京沪、成昆、焦柳 题型三: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3、(2008.黄冈)南北和东西干线交汇的铁路枢纽有() A徐州、株洲 B商丘、兰州 C杭州、郑州 D大同、石家庄 题型四:我国的河港和海港 4、(2008.启东)从重庆乘船到上海,沿途经过的地点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三峡、葛洲坝、武汉、南京 B三峡、鄱阳湖、武汉、南京 C葛洲坝、武汉、洞庭湖、南京 D武汉、洞庭湖、南京、鄱阳湖 5、(2008.四川)从南京到西安区旅游,应选择的最合适的交通工具是() A汽车 B火车 C轮船 D飞机 6、(2008.贵阳)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运量小,运费高,受天气影响最大的是()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内河运输

4.1.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I第一节交通运输 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 ?下列交通运输方式中,最机动灵活,速度较快,可以满足“门对门”服务的是( ) A ?铁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 ?水路运输 D ?航空运输 2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 A ?这里地形平坦,修路成本低 B ?西部以铁路为主,东部以公路为主 C ?经济发达,城市人口集中 D .可供交通建设的土地多 3 ?比较我国主要运输方式运输量和速度的关系,说出图中数字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A.①铁路、②水运、③空运、④公路 B .①公路、②空运、③铁路、④水运 C .①水运、②铁路、③空运、④公路 D .①公路、②空运、③水运、④铁路 4. 读“一带一路”图,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大批商品贸易,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A. 航空和铁路 C. 水运和管道 5. 如果把2吨活鱼从北京郊区的水库运往北京城区,应选择的运输方式 是() A .水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公路运输 D .航空运输 6. 由天津运抵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体积十分庞 大,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 A .铁路运输 B .航空运输 C .水路运输 D .高速公路运输 7. 海峡两岸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长沙的李先生申请台湾个人自由行,从 长沙去台北最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 .公路运输 B .水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铁路运输 8. 下列运输任务与适宜的运输方式搭配正确的是 ( ) A . 40箱玻璃由株洲运往炎陵一一铁路运输 B. 2万吨铁矿石由武汉运往上海 一一水运 C . 1箱急救药由长沙运往拉萨 一一公路运输 D. 5万米3天然气由四川运往湖南 一一河运 9.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既要考虑运输方式的特点,又要考虑货物的特点, 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为下列货物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在相应的运输方 式处打“ V”。 货物及起止点 最佳运输方式 D .公路和航空 B .铁路和水运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特别是在主要运输通道上客货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将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带来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在收入水平很低时,居民家庭将把他们的收入主要花费在食物和住房等一些生活必需品上。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许多食物项目上的开支将增加。人们吃得更多更好。其食物结构将从以廉价的含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为主转向以昂贵的肉类、水果、可口的蔬菜等食品为主。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总支出中用于食物的支出比重将下降。在收入达到很高的水平时,用于衣着、娱乐和一些所谓的奢侈品项目(包括出外旅游)的支出比重将增加。 由于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和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出外旅游将成为人们的经常性的消费,人们对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信息化时代,每周例行的短途往返(从家里至办公地点,或从家里至超级市场选购生活用品)的次数将相对减少,但是人们参加特定目的的长途旅行的次数可能会比以前任何时候不多。我国交通系统的构造必须满足居民出外旅游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要。 居民出外旅行,要求运输方式快捷、舒适、安全。然而,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高速公路比重不大,尚属空白,民用航空业还不发达,运输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等。 不够发达,不高,布局不够合理,城镇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出行尚有诸多的不便。,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我国是,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只有各地区之间实现了协调发展,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得以保证。 目前,我国交通比较发达,而中特别是西部地区交通比较落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受到了落后的交通运输的严重制约。而中西部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国家安全之所系。 ,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是以较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密不可分关系加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的大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若按照目前的交通运输现状延续发展,势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目前,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污染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居民的生存环境。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的主要来源之一,严重危害着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化的急速发展使得汽车的使用量每年以的速度增加,城市中的颗粒物和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汽车排放的。汽车排污也是城市空气中含铅量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交通管理的落后使交通混乱,车辆平均速度低,更加重了破坏性。例如的汽车数量只有的,但是排污量却几乎相当。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课程内容):比较各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1.知识与技能:体会,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和家乡的交通运输状况,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情感,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㈠教学重点: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学会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㈡教学难点: 学会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 1.教法:生本教学法、创设情景法、列表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情景感受法、图表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课前2分钟):地理科代表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P84--85页正方部分;下发“前置作业”。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观看视频(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轮船翻船事故(如果能播放)或谈一谈:你都到什么地方旅游过?怎么去的?直达还是中途有停转?引出交通运输,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节交通运输 讲授新课: 一、交能运输的影响………………………………板书 感悟体会:假如没有便捷的运输工具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路,我们的生活、生产、及经济发展将会是什么样的?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小组引导。 展示研习:讨论后,学生小组回答: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师或引导其他学生质疑,并及时发现学生的给予激励评价。 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变化:………………………………板书 自主学习 1.什么是交通运输方式? 2.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3.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有哪些?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中国交通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转型 周伟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一、我国交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可以从“四个审视”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新时期我国交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交通需求进入了快速变化期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均GDP1000-4000美元的发展阶段,从世界交通发展规律看,这一时期交通运输需求总量仍在快速增长,结构不断升级,服务要求提高,交通需求进入了快速变化期。一是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货运需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大运量、低价值货物运输的需求依然旺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产生的小批量、高价值货物运输的要求更加急迫,经济、可靠、高效的运输需求日趋强烈;人们选择交通模式的观念及行为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安全、快捷、舒适、方便乃至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增强,对交通的服务形式、内容和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二是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人员与物资流动性显著提高,人们出行的距离和次数不断增加,对客运的安全、便捷和货运的经济、可靠等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公众对交通运输服务的均等化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货运输需求升级。四是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降低运输成本已经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增强经济活力的有效途径。这些需求变化表明,交通供给能力需要继续扩大,运输服务水平需要不断提高。 (2)交通发展正处于建设关键期 经过20余年的快速增长,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骨干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但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参照发达国家交通发展历程来判断,我国还要持续15年左右时间,才能完成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形成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才能结束像西方发达国家经历过的快速发展期,进入到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今后一段时期是实施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等具有长远性、全局性的交通发展规划的关键期,仍然需要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根据清华大学、交科院“交通与发展研究”课题的测算,我国公路建设投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