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2.3 水圈和水循环 第1课时学案 鲁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2.3 水圈和水循环 第1课时学案 鲁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2.3 水圈和水循环 第1课时学案 鲁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2.3 水圈和水循环 第1课时学案 鲁

课时1 水圈的组成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水圈的组成

1.水圈的特点: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体的类型

地球上的水体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在地球全部的水储量中,海洋水占96.538%,陆地淡水仅占2.526%,而且绝大多数又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3.地理意义

(1)实现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

(2)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调节圈层间的热量传输,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

(4)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发生迁移。

判断

1.目前,人类只能利用海水淡化来缓解陆地淡水资源不足的局面。( × )

2.外流区只发生海陆间循环。( × )

探究点一水循环

发现水在自然界中的运动轨迹,隐有水循环的内涵。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图中水循环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案海洋和陆地之间的为海陆间循环;陆地上的为陆上内循环;海洋上的为海上内循环。

2.描述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分析这些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哪些圈层?

答案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这些环节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3.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

答案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

4.从水循环的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严谨吗,为什么?

答案不严谨。“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落差之大,似从天而降,但是,黄河水东流入

海后,经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又可以补给黄河,并非“奔流到海不复回”。

5.举例说明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到水循环的什么环节?

答案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水循环的径流环节。如兴修水利工程,可以对径流中的水资源进

行时空调配;大量砍伐树木造成蒸腾减小,水循环减弱,气候变得干旱,失去植被覆盖,下

渗减弱,使得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弱。

1.水循环类型及特点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D.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① B.④ C.⑤ D.⑥

3.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有关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1.C 2.C 3.A

解析第1题,①表示通过大气运动把海洋上空的水汽带到陆地上空,即水汽输送环节,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而实现水汽输送。第2题,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径流输送环节施加影响,图中⑤表示地表径流。第3题,水循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联系调节作用;迁移交换作用;平衡更新作用;塑造地貌作用等。

探究点二河流补给类型及水文特征

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一般可分为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类型。

1.图1中河流径流量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案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随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大的季节,径流量大;降水量小的季节,径流量随之减小。

2.图2中河流径流量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与气温的高低有什么关系?

答案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高的季节,径流量大;气温低的季节,径流量随之减小。

3.两条河流径流量变化特点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原因:两条河流径流的补给类型不同。

A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河流水的补给来源还有哪些?

答案湖泊水、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5.河水与湖泊水之间是怎样互相补给的?画出示意图。

答案当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水位时,河水补给湖泊水;当河水水位低于湖泊水水位时,湖泊水补给河水。

6.画图表示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互相补给关系。

答案当河水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时,河水补给地下水;当河水水位低于地下水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1.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东北地区

2.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1)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①丰水期:河流处于丰水期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及湖泊水位,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及湖泊水。如下图所示:

②枯水期:河流处于枯水期时,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及湖泊水位,地下水及湖泊水补给河流。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示 黄河下游、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为“悬河”,由于地势较高,在这两个河段,只能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 3.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一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水文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B 、C 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的补给形式,A 是________补给,B 是________补给,C 是________补给。

(2)图中①②两曲线,哪一条是在修坝前测到的?________,判断理由是什么? (3)这条河流最有可能位于我国________地区,判断理由是什么? (4)A 的补给量在汛期时比枯水期时________,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地下水 雨水 积雪融水

(2)② 全年流量很不稳定,径流量年际变化很大,显然没有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 (3)东北 有春汛和夏汛。

(4)少 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水位较低,地下水补给减少,并且有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 解析 由题干可知:①该处河流有三种补给形式,且A 种补给较平稳,B 种补给量最多时发生在夏季,C 种补给量最多时发生在春季。②两条全年流量曲线中一条比较平稳,一条变化较大,由水库具有调节作用即可判断出变化平稳的是修建水库之后的。③图中河流有两个汛期,可判断是在我国东北地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河流补给的五大类型: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如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本图图名为“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1.读纵横坐标代表的名称单位及数

(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

(2018·济南高一月考)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 .降水 B .湖泊水 C .地下水

D .冰川积雪融水

(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 A .西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东南地区

(3)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早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①早于②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①晚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①晚于②流域内开荒种田规模扩大

答案(1)A (2)D (3)C

解析第(1)题,结合降雨量与径流量变化的关系判断最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所以A正确。第(2)题,结合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5月~10月),推断为东南地区的河流,所以D 正确。第(3)题,结合选项,如果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②曲线,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流量变化加剧。如果②早于①,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流量得到调节,所以C正确。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2.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的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海陆间循环应包括海洋和陆地间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第2题,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环节为蒸发。

读下图,回答3~4题。

3.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4.该河所在地区可能是( )

A.东北三江平原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D.青藏高原

答案 3.A 4.B

解析第3题,将图中河流径流量与该地降水量进行比较,可看出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降水量较少的时段,河流径流仍存在且较稳定,故河流补给来源为降水和地下水。第4题,结合降水的特点,雨季开始时间早,雨季时间长,确定为浙江南部地区。

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5~6题。

5.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

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6.图中显示冬季b项很少,其原因是( )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答案 5.C 6.B

解析第5题,a是长江一年中补给量最多的类型,应为雨水补给;b冬季补给很少,是冰雪融水补给;c在四季中都有补给且数量稳定,应为地下水补给。第6题,由上题可知,b为冰

雪融水补给,冬季气温低,冰雪不会融化。

7.读“温带地区两区域的河流图”,图中河流AB段为地上河,回答问题。

(1)图中三个湖泊中,对河流补给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____,主要由河流提供补给水源的是________。

(2)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通常是:丰水期___________________,枯水期______________。而甲图中河流AB段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否如此?为什么?

(3)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可能是______________,该种补给形式在我国分布较普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地区)。

(4)甲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乙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能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答案(1)①②③

(2)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河水否。甲图中AB段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因为地上河的水位始终比地下水水位要高。

(3)冰雪融水西北地区

(4)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

解析第(1)题,湖泊①位于河流的源头,是河流上游水源的主要来源,湖泊②位于中游与河流互相补给,能有效调节河流径流;湖泊③的水源来自于河流。第(2)题,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水位的变化,水流总是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第(3)题,乙图中河流为内流河,其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广泛存在于我国西北地区。第(4)题,根据河流水的最后流入地来确定循环类型,甲图河流为外流河,主要是海陆间循环,乙图为内流河,主要为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能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e分别表示( )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2.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C 2.D

解析第1题,结合图分析,a为水汽输送,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d为地下径流,e为蒸发。第2题,水循环的过程在不断地产生淡水,维持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水循环使得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下图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读图回答3~4题。

3.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湖泊水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D.地下水

4.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冬季降雪量过大

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异常偏多

D.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

答案 3.C 4.A

解析第3题,该河位于新疆,河流汛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可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在气温高的夏季水量最大;地下水补给常年比较稳定;湖泊水补给不一定是春季水量大。第4题,从图可知,汛期主要处于春季,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应该是上一年冬季降雪量过大,春季融水过多。

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降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

A.8月1日6时至12时

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

C.8月2日6时和8月3日3时

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

6.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规模退耕还湖

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答案 5.D 6.C

解析第5题,河流水位超过流量警戒水位时易出现险情,图中显示8月1日15时左右雨停,8月2日6时至3日3时河流流量超过流量警戒水位。第6题,若洪峰点向右偏移,说明洪峰出现的时间滞后,则反映地表径流汇入河流速度变慢,可能是上游植被恢复较好的结果(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洪峰水位升高反映上游调节作用减弱,可能与围湖造田有关;洪峰水位降低说明上游的调节作用增强,可能是上游修建了水库。

(2017·安阳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B.径流

C.蒸发D.水汽输送

8.该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9.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可能是( )

A.拉萨B.吐鲁番

C.北京D.呼和浩特

答案7.B 8.C 9.C

解析第7题,图中所示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然后顺下水道流走,直接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第8题,该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据题干可知,收集到的雨水没有直接回灌地下,而是使用后作为污水排放。收集雨水对减缓城市内涝作用较小。该雨水处理方式与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关系不大。第9题,吐鲁番位于干旱地区,降水少,推广该类房屋的意义不大;拉萨、呼和浩特位于半干旱区,降水也较少,推广该房屋的意义也不大;北京人口密集,需水量大,水资源供应紧张,该雨水处理方式可以缓解北京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2017·安庆高一期末)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11.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

②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

③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

④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0.B 11.D

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降水,排除A、C选项;丙为蒸发,排除D选项。第11题,内涝严重主要是因为下渗量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排水能力不足。四个选项中与这两个环节有联系的是②和④。

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用水终端、污水处理厂、大气水、自来水厂。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甲表示( )

A.用水终端B.污水处理厂

C.大气水D.自来水厂

13.下列关于图示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多少不因城市地面性质的改变而改变

B.②的增多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C.③的水质不受农业生产活动影响

D.④的水质不受科技水平影响

答案12.C 13.B

解析第12题,根据水循环原理,再结合城市水的利用可知,与地表水体相互交换的甲应表示大气水,来自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乙表示自来水厂,由输水管道供水的丙表示用水终端,

用水终端指向的丁表示污水处理厂。第13题,据图可知,②表示自来水厂抽取地下水,如果抽取量过多,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

14.读“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河流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月份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该河流流量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乙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___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____补给形成的。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________种补给类型。

(3)根据其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甲、乙所处的地区分别是( )

A.西北、东北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D.东北、西北

答案(1)8 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1~2 气温低于0℃,冰雪不再融化,河流没有补给水源蒸发旺盛和农业引水灌溉,使河流径流量减小气温(2)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3 (3)A

解析结合甲、乙两图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特点知甲河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受冰川融水补给因素影响,影响河流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乙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受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量。

15.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拥有奇特的水体景观。但近年来湖泊水位显著下降,严重影响了其独特的景观和生态环境。读下列材料,运用水循环原理等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九寨沟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统计图。

材料二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①②④⑥⑦⑧⑨⑩分别代表水循环的什么环节?

(2)九寨沟湖泊1~4月份为枯水期,各湖泊水位多在4月份达到年内最小值;5月份各湖泊水位明显升高。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析九寨沟湖泊水位这种变化特征的成因。

(3)6~10月份为九寨沟湖泊的丰水期,请结合材料二简析这种水位变化特征是通过哪些水循环过程形成的。

答案(1)①—植物蒸腾、②—大气降水、④—地表水蒸发、⑥—海水蒸发、⑦—水汽输送、

⑧—地表径流、⑨—下渗、⑩—地下径流。

(2)1~4月份气温低,高山冰雪融水量极少,九寨沟区域降水较少,导致补给湖泊的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10)小于湖泊的蒸发(③或④)和下渗(⑨)。4月份这种损失累积至最大,湖泊水位达年内最小值。5月份降水明显增加,气温回升致使冰雪融化,流入湖泊的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10)补给量增加,水位明显升高。

(3)6~10月份为夏季,海水蒸发(⑥)旺盛,大量水汽通过夏季风(⑦)输送到九寨沟地区,形成大量降水(②),通过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大量补给湖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