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战略走向

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战略走向

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战略走向
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战略走向

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战

略走向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所长专栏

着眼于市场化、民营化

当前世界能源已经进入了石油天然气时代,但石油供应紧张和化石能源的污染使得世界能源正朝着一个多元化的能源时代演进。天然气时代正在来临,多种新的能源在各国得到迅速发展。而中国能源还处于以煤为主的煤炭时代,燃煤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中国制造”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对中国能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旧模式的中国能源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位能源需求。中国能源产业正在加快步伐,进入一个全新的能源时代。

在此背景下,围绕以煤气油为主的能源产业价值链活动,能源产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围绕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各种企业之间,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都在展开多方位的竞争与合作。能源结构趋向多元化,能源渠道趋于多样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营日渐规范。在变革面前,能源企业的领导者、政府的能源决策者,都需具备洞察先机的战略远见。

当前能源产业的某些领域之中,还实行着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落后机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石化、电力等行业还存在寡头垄断现象,市场化竞争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油价定价机制的不合理,电力建设规划的不合理等,导致中国经济为此支付了大量额外的成本。走向市场化、民营化,将是能源产业重要的解决之道。

王德禄

2004年6月28日

目录

1.能源利用走向多元化

经过几千年的文明进步,人类用能已经进入化石能源时代。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普遍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中国则以煤为主。但石油危机和化石能源造成的严重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其他能源迅速发展,新能源正在兴起,能源多元化的时代正在来临。能源的石油天然气时代

人类社会的用能方式始于机械动力时代。早期人类主要靠利用自然能和人畜力来获取所需的热、光和动力。机械动力主要来自于畜力、风能和水能,唯一的能源转换形式是将薪柴、秸秆等物体燃烧转换为热能和光能,供炊事、取暖和照明。在这一时期,人类的人均年能源消费量不超过油当量。

煤炭的发现利用和工业革命带来煤炭时代。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机的出现,使矿物能源开始转变为动力。煤炭最早被利用是在公元前5世纪,但大规模利用是在18世纪20年代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从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经过150~160年,到1920年煤炭占世界商品能源的87%,基本替代了非矿物质能源,造就了“蒸汽时代”。这一时期,人均年能源消费量达到20t油当量。

电能、内燃机的出现和石油天然气的发现利用带来石油天然气时代。一是随着电能的出现,各种能源可方便地转换成电,而电又可方便地转变为光、热和动力;二是内燃机出现带动汽车和飞机的诞生。

从1859年美国人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第1口21米多深的油井作为现代石油工业起始的标记,到1959年世界石油消费比重提高到50%(1920年时为11%),而煤炭消费的比重下降到48%(1920年时为87%),石油、天然气成为全球的主导能源。世界和中国能源现状

当前石油是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图1-1)。但世界石油储量有限,剩余可开采年限只有几十年(表1-1)。而且石油资源主要富集在中东、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和地区,以沙特、伊朗为首的OPEC组织11个成员国就拥有世界75%的石油储量,供应世界40%的石油需求。发达国家自身石油储量普遍不足,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美国、日本的能源利用均以石油为主,而石油进口依赖度均超过50%。近年来,中东和里海地区的石油资源争夺也愈演愈烈。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石油消耗,进一步加大了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伊拉克战争和俄罗斯尤斯科公司被迫停产等一系列变故,加剧了石油供需的矛盾,世界油价持续上升,连创新高,使世界经济可能受到重大的冲击。

图1-1 2003年世界能源结构

表1-1 2002年世界化石能源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和可采年限

图1-2 1977~2002年世界能源结构

除了石油之外,天然气几十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超越煤炭成为第二重要的能源。同时核能和水电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也有所上升,煤炭在能源利用中的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图1-2)。

中国的能源利用以煤为主(图1-3),主要是因为中国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表1-2)和能源利用方式较为落后。但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与日俱增,进口量逐年增加,石油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快速上升(图1-4)。天然气、核能、水电近年的增长也较为迅速,但天然气仅占不到3%,核电更是小于1%,只有水电占据了将近8%的较大份额。2000年前,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持续下降,但近来由于能源需求紧张带动了煤炭消费,导致煤炭的比例有少许反弹。

图1-3 2002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图1-4 1978~2001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单位为万吨标准煤,核能不足1%)表1-2 中国化石能源储量和可开采年限

能源走向“多元化时代”

天然气时代即将来临

虽然目前石油仍是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但天然气的时代正在到来。按热值计算,已探明的世界天然气储量与石油储量相当(图1-5),而且天然气热值高、使用清洁,又是用途广泛的优质化工原料。因此,近几十年来,天然气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许多领域迅速替代煤炭和石油,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长速度远高于煤炭和石油。20年来,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以每年%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10年的增长速度为每年%。2020年前后,天然气有可能超过石油成为最重要的能源。

图1-5 煤气油储量结构

而就中国而言,当前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构成中不到3%。据专家预测,202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12%以上,从而在能源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

核能、水电的发展

核能、水电是当前除化石能源外最重要的能源。目前发达国家水电的平均开发度已经在60%以上,已经没有多少开发潜力。中国水力资源世界第一,拥有万亿度的可开发储量,而且当前开发度仅为23%,潜力还较大。但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是个投入巨大的浩大工程,水力资源偏远、移民问题、生态破坏,都将影响水电的进一步开发。

核能虽然潜力巨大,但由于核电站安全问题和核废料难于处理,

各国在发展上大多持谨慎态度。苏联和日本均发生过严重的核电站事故,尤其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给世界核电事业带来难以抹去的阴影。但核能的发展也有乐观的一面,法国就是一个以核能为主的国家。

新能源的兴起

化石能源的使用在全球范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石油、煤炭的燃烧排放大量的硫化物、氮化物和固体粉尘,转化利用过程中还带来其他的有害废弃物。天然气虽然相对清洁,但同样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而且,几十年后,石油、天然气都将面临资源的枯竭,煤炭也只能维持数百年的时间,人类需要更先进的能源利用方式。而水电储量有限,人类又不能把所有的砝码押到核能上。

因此,长久以来,新能源利用方式一直倍受关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由于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优点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区别于传统低效直接燃烧的,新型的清洁高效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如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固化成形制取燃料,生物质气化、液化制取清洁燃料等,以及通过生物化工制取大宗化学品和能源,都成为国内外的热点。据IEA统计,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已经占到%(不含水电),还在进一步扩大,是发展最快的能源。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仅为%,基础较为薄

弱。但近年来以风能为龙头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已经得到了开发,过去10年中国风力发电以年均55%的高速增长。十五规划中2015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是在能源构成中占到%。

能源进入多元化时代

由于煤炭的污染将导致其在世界能源构成中的比例持续下降,同时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都将在今后几十年中相继达到顶峰。因此,未来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有望在能源构成中占据主要的地位。图1-6勾画了这样的情景:百年以后,世界能源利用将以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为主。虽然这样的预测不一定准确,但能源利用结构由煤气油占据主导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世界能源利用将进入多元化的时期。

类似的情形也会发生在中国能源领域:石油、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必然上升;核能、水电得到大力开发;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为核心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得到大力推广,从而使能源结构从以煤为主过渡到一个新的多元化的结构。

图1-6 百年内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2.能源产业价值链分析

能源产业涵盖众多,包含庞大的业务集群。能源产业价值链的分析,是分析能源产业格局和变革走向的重要手段。对以煤气油为主的能源产业价值链的分析表明,各种能源在产业价值链上存在相当程度

的融合,为能源之间相互替代,形成多元化的局面提供了可能。

能源产业价值链基本特点

围绕能源利用,形成能源和化工两大行业,如图2-1。能源经过转化与加工,面对能源和化工两大市场:一方面可以生产电/热/冷、油品、燃气等各种能源产品,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供化工原材料以及塑料、橡胶、纺织、化肥、药品等各类化工产品。能源化工行业是国家的命脉,能源利用创造了大量的价值,支撑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图2-1能源产业链基本构成

能源产业具有鲜明的“上中下游”格局:上游为能源的勘探开采和资源的初步加工,如煤矿的勘探开采、油气田的勘探开采和天然气液化等;中游是能源的转化与加工,如电力生产、石油炼制与化工、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等;下游是基础化工原料的精细加工与能源产品的终端市场分销,如化工市场的精细化工生产、合成材料生产、化肥农药生产等,能源市场的供电、供热、供冷、供气以及油品供应等等。

围绕上中下游产业,形成三类辅助业务:金融贸易、仓储物流、工程技术与装备业务。金融贸易业务包括如勘探开采权的权益投资、能源利用产业的股权投资、能源化工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期货交易等;仓储物流包括油气管输、港口码头、能源化工产品的仓储与公路、铁路、海洋运输等;工程技术

与装备包括各种相关能源利用产业的工程咨询、技术服务、装备制造等。所有这些辅助型的业务与能源利用的上中下游产业的诸多业务一起,共同构成完整的能源利用产业价值链。

煤炭产业价值链

煤炭上游产业即煤炭的勘探开采,煤层气的开采在我国刚刚兴起,尚未得到规模化的利用。煤主要有直接燃烧和化学加工两种利用方式(图2-2)。煤直接燃烧是主要的利用方式,广泛用于发电和工业、民用各种用途。而煤通过炼焦、气化、液化、电石化等多种路径,又可以生产多种化工基础原料,衍生出丰富的下游化学产品。

图2-2 煤炭利用方式和产品

围绕煤炭利用主要形成中游煤发电和煤化工两大业务板块(图2-3)。煤化工又可分为传统煤化工业务和新型煤化工业务:传统煤化工包括炼焦和化肥生产两大业务;新型煤化工包括所有将煤转化为清洁燃料和基础化工原料的业务,如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油、煤制氢、煤制烯烃、煤化电多联产等等。

与中游产业对应,电网、焦炭贸易分销和化工产品的贸易分销是下游最主要的产业。炼焦副产的焦炉气可做为城市煤气使用,煤化电多联产可同时生产电力和化学品。煤制油和煤制烯烃属于石油炼制化工的替代业务,延伸出其他与石

油、天然气产业价值链对接的部分。

图2-3煤炭产业价值链

石油产业价值链

勘探开采得到的原油不能直接利用,必须经过炼制,才能加工生产成品油和化工基础原料。炼制除了可以得到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料油等用途广泛的成品油之外,还可以得到润滑油、石蜡、沥青、LPG等产品,通过石脑油的裂解可以进一步生产乙烯、丙稀、丁二烯等石油化工基础原料(图2-4)。

石油炼制和化工是中游最重要的业务,炼化厂有以炼油为主,也有以化工生产为主。石油化工衍生出庞大的业务链,已经成为有机化工领域的支柱性产业,其中润滑油精加工已经形成一个较为独立的业务(图2-5)。除用于交通运输燃料和化工生产之外,柴油、燃料油等也可以作为发电的燃料,渣油和重油气化同样可以合成氨生产化肥。然而相比成品油和化工生产,它们并不是石油的主要用途。

图2-4 石油炼制产品路线

成品油的贸易、批发和加油站零售,以及成品油的仓储物流,是下游极为重要的业务。石油产业的下游业务极为庞杂,还包括如化工品的进出口贸易、化工品的仓储物

流、LPG的批发零售等等,这里不能一一罗列。

图2-5 石油产业价值链

天然气产业价值链

图2-6 天然气的利用方式

天然气是优质的燃料和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发电、城市燃气和化工生产(图2-6)。传统的天然气输送方式是铺设管道,但将天然气冷却压缩之后形成液体(液化天然气LNG),体积降为原来的

1/600,可以方便地用LNG船或槽车进行运输,因此形成管道输送和LNG输送接受两大业务(图2-7)。

天然气转化加工的中游产业主要包括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天然气化工的生产路线与煤化工类似,与石油产业链也在下游市场形成融合。

天然气的城市燃气运营属能源分销业务,是下游最主要的产业。同属下游的还有加气站,以及和石油、煤炭产业价值链相重叠的众多下游业务。

煤气油产业下游价值链融合

比较煤气油产业价值链,除了具备基本的能源产业价值链特征外,它们还具备更多的共性。

图2-7 天然气产业价值链

煤气油产业价值链在下游能源化工市场相互融合,众多产品重叠。也就是说,煤气油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比较典型的是化肥生产,中国化肥生产历经小氮肥、中氮肥、大氮肥的发展而形成目前以煤头化肥为主,气头、油头化肥为辅的“三分天下”的局面。

图2-8中国化肥原料构成

除化肥外,另一个焦点就是近年来由于油价高涨而兴起的,以煤、天然气合成油和生产基础石化原料(乙烯、丙稀及衍生品)为核心的,替代石油的热潮。煤制油始于二战时的德国和英国,上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美、日等各国都有过煤制油的研究,但主要作为技术储备,仅在南非Sasol集团建成了大型的煤制油商业装置。目前中国的神华集团正积极尝试将煤制油推向产业化的探索。相比煤制油,天然气合成油更被各国看好,壳牌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已经开发成功天然气合成油的商业装置。天然气合成烯烃近年来也一直是化工产业界的焦点,技术已经完成中试阶段,但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产业化。

煤和天然气的产业价值链在中下游领域的类似性更强,除炼焦之外,天然气几乎可以替代任何煤炭的大宗用途:发电、化工、工业民用燃料等。因此天然气的发展对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意义较大。但发展的局限在于中国的资源

有限,管网、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提高了进口天然气的成本。

其他能源的价值链

发电、供暖是其他能源的主要利用方式。煤气油之外最主要的能源如核能、水能,以及新能源中的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都主要用于发电、供暖。只有生物质能的产业价值链与煤气油类似,生物质不仅可用于发电、炊事、供暖,也可用于生产柴油以及甲醇、乙醇、二甲醚等液体燃料,以及将来在生化科技的推动下,可以广泛用于农药化肥、医药、食品、大宗化学品,乃至柴油的生产,如图2-9。

总之,其他能源的产业价值链相对简单,利用领域有待开发,主要在电力生产与供暖上与煤气油的产业价值链形成竞争替代关系。若从全面替代化石能源的角度,生物质能的利用最具潜力。

图2-9 煤气油之外其他能源的产业价值链示意图

3.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格局虽然煤气油产业价值链存在很大程度的融合,但实际上由于煤气油利用方式的区别,具体产业格局差别较大。煤炭利用以发电、直燃和炼焦为主,石油以成品油生产和基础化工原料为主,天然气以燃气、发电和化工为主(图3-1)。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和行业特点。但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煤气油产业也正在发生调整,核能、水电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利用产业正在兴起。

图3-1 2002年中国煤气油消费结构

煤炭战略地位凸显

煤炭产业基本格局

发电、直接燃烧和炼焦是当前煤炭利用最主要的用途:2002年,中国的煤炭54%用于发电,25%用于工业民用的直接燃烧,13%用于炼焦,6%用于城市民用的供热制气,2%用于合成氨化肥生产,用于其他新型煤化工利用的微乎其微(图3-2)。

煤炭产业的主要业务按市场规模排序,分别为煤电、煤炭开采、煤炼焦、煤制化肥、煤制甲醇(表3-1)。

图3-2 2002年中国煤炭利用结构表3-1 煤炭产业主要业务的业务规模

除发电业务之外,煤炭产业的集中度普遍不高,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在从事煤炭开采的煤矿企业中,国营、地方、乡镇企业三分天下,行业集中度低,前4位的神华、兖矿、山西焦煤和大同煤矿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4%。而发电行业的华能、大唐、中电投、华电、国电五大国有发电集团的占据总发电量的45%(图3-3)。炼焦行业的主体除联合钢铁企业、大型商品机焦联合企体外,还存在大量具备相当规模的个体机焦、土焦企业,行业集中也比较低。

发电和炼焦是煤炭产业价值链上利润最为集中的行业。由于电荒引起的电煤涨价,极大提升了煤炭开采的利润率,但煤炭企业总的来说利润偏低。煤制化肥是利润微薄的成熟行业。煤制甲醇的利润也由于甲醇价格的快速上涨而受益,但由于规模较小,总的利润很小。

图3-3 煤矿和煤电企业的市场份额

相比石油产业,煤炭产业相关的进出口贸易业务并不发达,而且煤炭、焦炭等产品的出口受到政策限制。由于国内产量较大,化肥仅少部分需要进口,甲醇的进口额更小。

煤炭产业的发展形势

煤炭的战略地位显着提高。以煤矿为代表,煤炭产业一直给人“脏、乱、差、穷”的印象。但近年来由于能源供应紧张,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煤炭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电力紧张导致煤电形势一片大好,“圈地”建厂成为电力行业的一大景象。原本在煤、电企业博弈中处于劣势的煤矿企业,成为各发电集团竞相争取的合作对象。地方电厂上煤矿排队购煤,甚至出动地方政府高官进行煤炭公关,已成为2004年煤炭市场的一大景象。而焦炭需求快速增长,焦炭价格一路暴涨,使得炼焦产业的规模和利润率都大幅上升。焦煤资源的争夺,也已经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煤的清洁利用成为产业中的一大热点。我国石油缺口不断扩大,而过于依赖石油会带来能源安全的问题,因此依靠资源相对丰富的煤取代部分石油就成为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具备实力的煤矿企业纷纷走上坑口煤转化、煤清洁利用的道路,如神华集团制定了“煤、电、油”并举的发展规划(图3-4)。目前神华的第一条百万吨的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已经开始建设,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的化工基地也正在筹建中。山东兖州矿业集团90年代就开始进入煤转化加工领域,并于1999年兼并鲁南化肥厂,目前设计了“新、老、水煤浆”三个煤化工基地的宏伟规划(图3-5)。此外,在煤炭产业领域,还有众多坑口煤转化制甲醇、二甲醚的项目正在上马。

图3-4 神华集团“煤、电、油”并举的发展规划图3-5 兖矿集团“三个煤化工基地”的发展规划

煤炭产业亟需有序的竞争结构。虽然目前煤炭行业形势大好,但据预测2006年电力市场就将饱和,焦炭市场也将在几年后陷入低谷。在此之前,煤炭产业亟需结束目前的分散、无序的状态,形成有序的竞争结构。在国家政策调控之下,小型乡镇煤矿面临关停,煤矿行业亟需大型的联合

企业集团。2003年电力改革之后,电力企业和电网分开,形成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电力机制改革还将进一步深入。目前电、煤企业在利益分配上争夺激烈,但长远来看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是大势所趋。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土焦将被逐步取缔,未来炼焦企业将朝大型化、联合化和综合加工利用方向发展。

石油天然气产业进一步开放市场

石油产业基本格局

成品油生产和有机化工原料生产是石油最主要的用途,石油经过炼制,部分用于生产汽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等成品油,部分用于以乙烯、丙稀等为龙头的有机化工原料生产。

石油开采、石油炼制化工(包括成品油加工和化工生产)、油品贸易、化工产品贸易是石油产业链

图3-6 石油炼制主要利用结构

上的主要业务。石油产业主要业务按市场规模排序,依次为石油炼制化工、石油开采、油品贸易和化工产品贸易。其中成品油加工高达5000亿元,基础化工原料生产有900亿元(包括后续基础加工);石油开采2500亿元;原油进口高达1780亿元,成品油进口也高达800亿元;化工品中,仅聚丙烯和聚乙烯的进口额就高达900亿元。

表3-2 石油产业主要业务的业务规模

目前国内石油产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垄断现象,上游的石油开采几乎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国有企业完全垄断,而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其余中下游产业的大部分环节都处于垄断地位。只有三巨头以及中化集团、珠海振戎少数几个国企享有油品进出口贸易的特权。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走向全面开放,外资已经在合成材料加工、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工、石化仓储物流等多个领域获得技术领先的地位,而民营企业则在合成纤维及其原料、石油化工下游的材料加工、成品油销售、润滑油、石油沥青等领域占据一定的优势。随着今后几年成品油零售和批发市场的全面开放,现有石油产业的寡头垄断局面有望发生变化。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对xx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xx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立足全市、全省、全国实际,调整和完善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定位,初步形成了合理的产业布局,推进了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一)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以工业园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突出主导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聚集度,真正发挥了园区培育企业集群、打造工业增长极的平台作用。xx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xx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明显突破。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资源评价报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初步配套。已引进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企业15家,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xx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的优势,以打造新能源

装备(光伏装备、光热装备、风能装备和绿色照明装备)为核心,重点构筑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发展光能、风电上下游关联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和产业资本,已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5项,总投资46亿元。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积极探索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集聚区承载吸纳能力,一批国字号能源巨头和制造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共引进项目20多项,总投资达xx亿元。 (二)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甘电投1mw示范电站项目、甘电投10mw光伏发电项目、中节能一期10mw光伏、中节能二期20mw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投产。甘肃昱源矿业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氟化氢一期2万吨生产线项目、中国风电集团武威9mw光伏发电项目、中电国际特许权招标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华电红沙岗1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红沙岗9mw光伏发电等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浙江正泰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常州天合红沙岗50mw光伏发电项目、华电三期40mw光伏发电项目、甘肃汇能红沙岗二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北京能源5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电力武威30mw光伏发电项目、中国国际能源50mw光伏发电项目、四川光量新能源有效公司50mw高倍聚光及光伏发电、100mw光伏制造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2019年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

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简介 “十一五”期间,中国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率高达123%;风电装机年均增长率高达133%。在经历“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后,中国新能源产业将进入平稳发展期,太阳能电池容量的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50%左右;新增风电装机增长率保持在40%左右。 国务院20XX年7月正式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技术成熟、市场竞争力强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页岩气、生物质发电、地热和地温能、沼气等新能源”。核电方面,规划提出“加快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到20XX年,核电运行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包括三代在内的核电装备制造能力稳定在1000万千瓦以上”。 根据《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期(20XX-2020年)内累计将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重点支持的领域集中在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水能、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智能电网等七大方面。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 不过由于技术及装备水平相对滞后,中国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的发展受到较大程度的制约。据国家能源局介绍,“十二五”期间,中

国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投资大规模扩张,清洁能源装机将达%,为实现中国非化石能源在2020年达到%的目标奠定基础。在新能源投资大规模扩张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高峰。 报告用途及价值 本行业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 本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发展的政策与经济环境;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中国太阳能技术装备行业发展情况;中国风能技术装备行业发展情况;中国核能技术装备行业发展情况;中国生物质能技术装备行业发展情况;中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技术装备行业发展情况。报告对新能源技术装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报告目录 第一章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的定义 第二节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发展环境 一、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政策环境

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报告定稿版

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报告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2018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发展替代能源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十一五期间,在现有的能源和资源边界的约束下,能源替代这一有助于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的产业,孕育着重大投资机会。 在我国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我国面临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能源自给安全压力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格局中,决定不同形式能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的决定因素有两点,一是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内外部成本,二是后继储量以及是否可再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可再生能源再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6%。 一、各种能源形式发电成本比较 风电是目前最具成本优势的可再生能源,风力资源较好的地区的风力发电成本与燃油发电或燃气发电相比,已经具备成本竞争力。目前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占我国可利用风力资源0.1%风电到2020年很可能超越核电,成为我国第三大发电形式。2006年到2015年风机设备市场容量总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风机设备的国产化率仅有25%,目前对风电场招标有70%国产化率的要求,本土风机制造商面临巨大市场空间。

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是所有化石能源及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源头。多晶硅价格上涨对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影响并非完全负面,行业内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厂商的电池片产能和组件产能成为无效产能,避免了电池片和组件价格的恶性竞争,行业优胜劣汰得以更快的实现。高价多晶硅的压力下,优势企业也会有极强的动力削减成本,比如应用更先进的硅片切割技术,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等,以求获得成本优势和竞争力。,多晶硅太阳能行业有可能08-09年重新进入黄金发展期。 在我国能源消费新格局中,中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禀赋格局决定了煤变油,煤代油具备比较成优势。生物质能油品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的特点,中长期将成为重要的交通用能源。十一五期间,在现有的能源和资源边界的约束下,能源替代这一有助于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的产业,孕育着重大投资机会。 二、实施能源替代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发展替代能源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我国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我国面临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能源自给安全压力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我国能源的供给矛盾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石油和天然气可采年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是人均能源占有量较低。我国石油的可采储备年限只有15年,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仅能维持81年。人均石油,煤炭,然气,以及水电资源的占有量分别为世界的6.8%,63%,6.0%,75%。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6的数据,世界2005年的能源消耗增量中,中国的贡献率超过了50%。按照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增速,我国传统能源储量不足的问题将会愈加突出,能源供给构成中长期内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

2020年新材料行业投资研究报告

2020年新材料行业投资研究报告 一、5G 商用进入快车道 (一) 5G概述 4G到5G不单单是网速提高,而是一次质的飞跃。正如人们常提起的那句“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所言,4G实现了技术创新,加快了我们的生活节奏;而 5G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技术革新,将打造全新的产业生态,甚至最终将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部分行业或企业的商业模式。 (二)5G产业链梳理 5G产业所涉及的链条十分广泛,可大致划分为上游 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下游应用产业及运营商两大板块。在5G技术研发和发展初期,最重要的环节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即5G基建,主要指负责接入网的5G基站及其配套设备的建设,包括铁塔、有源天线、射频器件、PCB (印制电路板)、芯片、光纤光缆以及光模块等。 5G基站的建设在5G技术普及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的主要原因在于,5G为实现超高的传输速率和超大带宽,所使用的主频谱以3.5GHz为主,扩展频段更是达到了毫米波(mmWave)的级别,即电磁波的波长以毫米为单位。远高于4G在700MHz-2600MHz 之间的频谱范围,频谱越

高,则波长越短,穿过障碍物的能力也大大减弱,因此在覆盖相同的区域情况下,5G所需的基站数量远高于4G。5G技术的下游应用产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环节,首先享受5G红利的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行业,为适配于5G网络的高频段及其特性,相应零配件及设备必将引来一波“换新潮”。未来5G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及其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将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应运而生,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VR/AR、无人驾驶、智慧医疗等,受益于5G技术的行业将不胜枚举,也将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5G技术及其产业链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推动经济增长。美国高通公司委托 HIS Markit 于2019年更新的《5G经济》研究报告中表明,预计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3.2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5G全产业链将创造2230万个工作岗位,是目前同等经济产出水平所支持的工作岗位数量的3倍有余。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也显示,预计到2030年 5G技术及其产业链将为我国带来6.35万亿元的直接经济产出、10.63万亿元的间接经济产出,同时直接创造800万个就业岗位、间接创造1150万个就业岗位,届时5G对我国GDP的直接贡献将达到2.93万元。 (三)我国5G商用进程加速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汤 倩 金银亮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18) 摘 要:结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概括了解我国能源开发政策,就我国新能源市场现状及前景展开分析,并结合国外新能源发展经验对我国新能源市场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可持续发展;政策助力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198(2010)17 0014 01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蕴藏能源的支撑。作为位列世界第二的能源生产国,中国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与之相悖的能源短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也相继出现。开发新型能源已是当务之急。 1 发展新能源是科学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构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物质乃至精神追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必须着眼于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全面思考。目前,我国在能源利用上与科学发展战略有所出入。其一、经济发展对于化石燃料高度依赖,中国将面临能源!赤字?。从国家发改委提供的资料(表一)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从1980年至2006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高居不下,煤炭、石油的消费总比例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0%。但据09年最新预测,我国煤炭剩余可采储量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32年。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吃老本?策略势必会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其二、由有机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以及大量的悬浮颗粒物和固体废物,对环境,对人类造成严重伤害。以煤炭燃烧为例,世界银行曾预计,2020年中国燃煤污染导致的疾病将需付出经济代价达39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这个数据可观更可怕,中国经济发展不应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更不能以牺牲为代价,发展是为了营造更好的人居环境。这种畸形的发展并不能取得持续且良好成效。我们必须综合经济、资源、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找寻清洁的替代品。在这种宏观环境的影响下,发展新能源的革命性命题应运而生。 表1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年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风能 198072.220.7 3.1 4.0 199076.226.6 2.1 5.1 200067.923.2 2.4 6.7 200468.022.3 2.67.1 200569.121.0 2.97.1 200669.420.4 3.07.2 200776.611.3 3.98.2 200876.710.4 3.49.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表一 2 新能源的政府助力与发展现状 中国作为能源的消耗大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上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2005年颁布了 中国新能源法,2007年发布了 中国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年实施了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9年出台 中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并且已明确了新能源的战略定位:2010年前后,新能源争取占到能源消费的10%左右,战略定位补充能源;202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15%左右,战略定位替代能源;203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25%左右,战略定位主流能源;205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40%左右,战略定位是主导能源。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在政府政策的助力下,中国的能源革命已然到来。 当前,全世界都极为关注新能源的开与发利用问题。新能源的领域的刚刚起步对于中国更是一个发展契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占有成本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占有产业优势。目前,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品品种已发展到100多种,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迅速发展,风电、光伏产业的发展条件逐渐成熟,技术水平提高迅速,现已成为世界风电装机第二大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然而,与新能源领域!制造环节过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新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研发、终端应用环节的投入与政策安排明显滞后,出现了!两头冷、中间热?的不协调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在四点:其一、关键技术处于瓶颈。核心技术空心化的问题,在我国新能源产能的快速膨胀中,正越来越突出。行业进入者不在少数,但对于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处理,几乎走清一色引进路线,自主研发企业数量少、投入少,既有的成果实际推广应用成效甚微。难以走上自主技术道路。其二、市场培育严重滞后。尽管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但整体上看,力度不足,政策体系安排滞后,以市场激励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机制没有形成。其三、!产能过剩?。中国的新能源生产不具核心技术的支撑,竞争上不具优势。一旦市场供大于求、竞争加剧,这些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的落后产能势必面临出局的命运。其四、产品品质问题。由于引进欧洲次级以及面对环境差异的不加变通使得产品问题频发。例如,2009年5月,国内一家风电巨头在内蒙古一家风场出现的叶片质量事故,刚吊装的叶片折损数套,被迫召回30多套,直接损失上亿元。综上可见,新能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小觑。 3 国外政策经验 工业发达国家在新能源和节能政策的制订方面起到了领先示范作用,他们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已成体系。特别指出的是,在管理政策上国外建立了包括政府、厂商及其它第三方中介机构在内的管理体系,及时把握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运行态势并及时调整。节能管理方面,以日本较为典型,它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专门研究节能问题。此外,日本还普遍建立民 # 14 #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供应紧、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在一次能源供给中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比例。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连续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据测算,中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同时随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城镇燃气行业改革加速,燃气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将长时间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的美国的1/11。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将有十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来汽车保量的快速增加即是例证。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储存量不断减少,而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仍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努力的方向,“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新能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2 新能源的利用现状 2.1 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新能源

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程度高、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发电两种途径。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土地紧以及政策、规划和设计等因素,太阳能的热利用在城市属于个案,如位于市龙岗区的振业城是华南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社区,整个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采用的是联集式全玻璃真空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板和屋顶结合,与保温水箱分离,这种安装方式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建筑较为完美的结合,这些太阳能热水器还设置了电辅助加热设施,即使在阴雨天也可正常使用,能提供适宜身体的水温。而集中利用则较少。 另一种主要的途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虽然近些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常规发电方式和核发电相比太贵了,经济性不强。 2.3 风能 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一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300W/㎡以上,有的可达500 W/㎡,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二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以上,可利用小时数在7000h~8000h。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 《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和风电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截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9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4)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5) 二、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 (7) 1、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概况 (7) 2、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概况 (9) 三、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与市场化程度 (11) 四、行业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 (13) 1、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13) 2、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4) 3、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14) 4、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14) 5、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5) 6、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5) 五、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5) 六、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17)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8) 1、有利因素 (18) (1)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18) (2)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18) (3)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资源优势 (20)

2、不利因素 (20) (1)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20)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补贴将逐步退坡 (21) 八、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21) 1、生产资质壁垒 (21) 2、资金壁垒 (22) 3、技术壁垒 (23) 4、规模壁垒 (23) 九、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4) 十、行业经营模式及特征 (25) 1、行业经营模式 (25) 2、周期性 (27) 3、季节性 (27) 4、地域性 (28) 十一、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28) 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 (29) (1)与动力电池行业的关联性 (29) (2)与驱动电机行业的关联性 (30) (3)与其他零部件行业的关联性 (31) 2、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31) (1)与公共交通系统的关联性 (31) (2)与充电设施的关联性 (33)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总结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能源汽车是全世界正在进行研究的热点项目,世界汽车大国如中国、日本、美国、 德国等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推广。在当今社会,汽车已经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国内外科技实力竞争的一个关键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严峻问题的必由之路,是汽车行业技术和产业革新的必然趋势。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解决能源和环境系统问题以及提高国家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一方面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全球汽车行业面对的共同问题。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国内汽车保有量呈递增趋势。预计2015年的汽车保 有量将达到1.5亿辆,202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更是将达到2亿辆以上。传统汽车在 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的污染物有碳氢化合物、氮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类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此外,传统汽车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现有的车用内燃机的动力技术的改进处于一种渐进式的状态,进展缓慢,已经不能应对环境、能源系统的挑战,汽车行业亟待一场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带动钢铁、机械加 工、电子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容易形成产业集群,是提升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一直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原始创新的技术,没有形成自己的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方面,世界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国家只有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才能在汽车工业上实现“弯道超车”,才能有机会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汽车工业上一较高下。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种类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新能 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后文简称《规则》),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概念。实用非常规车用燃料来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便是新能源汽车,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汽车拥有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结构也较为新颖。《规则》还指出: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出现以来,动力形式主要有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主要的研究方向。 混合动力汽车在汽车上配置了两种动力系统,一般是在传统燃料的动力系统基础上 再匹配发电机、电动机等以电能为动力的系统。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电能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采用外部充电,即通过充电桩直接给汽车中的蓄电池充电。二是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将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回收,转换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三是采用前述两种方式的组合,既可以直接给蓄电池充电,也配有能量回收装置。 纯电动汽车,从字面就可以看出,该类汽车采用电能为唯一的动力来源,无需内燃机或其它动力装置。纯电动汽车只有电能一种动力来源,在行驶过程中没有尾气排放,也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是一种“干净”的汽车。纯电动汽车由于受续航里程、充电桩的数量及位置的影响,目前主

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以下是关于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一、新材料趋势 1、新材料企业总体效益状况较好,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较强,由于每个企业所从事的领域不同,具体情况又有较大差别,个别企业出现了负增长。皖维高新和稀土高科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分别达到了63%和65%,而浙大海纳主营业务收入却为-16%。 2、新材料企业的规模得到较快发展,在所统计的52家企业中,铜都铜业的规模最大,总资产达50亿元,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有13家,10-20亿元的有25家。总体说来,新材料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3、在所统计的52家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铜都铜业(34.03亿元)、万杰高科(21.2亿元)、大连金牛(17.84亿元);净利润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烟台万华(2.3亿元)、铜都铜业(1.62亿元)、生益科技(1.31亿元);净资产收益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红星发展(14.7%)、 ·

中科三环(14%)、长园新材(13%)。 二、虽然新材料上市公司近年发展较快,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新材料企业中的大型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科研院所转制而来,企业的科研实力相对中小企业而言较有优势,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大企业的经营显得过于保守,没有中小企业灵活。 2、市场关联度小。市场上认同的新材料企业分别涉及化工、电子信息、金属和建筑等多个行业,无论是在设备、技术和市场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开展多元经营比其它企业有更大的困难,由此很难规避主业单一风险。而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如北新建材、宁波韵升等,公司近几年均得到较大发展。 3、中低档产品过剩和高档产品短缺仍然是我国新材料行业的主要特征,除了部分企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可以生产附加值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外,其余企业在深加工能力方面仍然不足,面临较大的技术升级压力。 4、价格协调能力新材料行业的弱。新材料大多是原材料,由于原料远离成品,价格协商能力比较弱,特别是缺乏技术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利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 三、信息材料和化工材料发展迅猛 这些公司的产品集中在电子信息材料(28家)、化工新材 ·

国内分布式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分布式能源进展战略探讨 1 分布式能源在中国进展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分布式能源是以热电冷联产技术为基础,与大电网和天然气管网相联结的,向一 定区域内的用户同时提供电力、蒸汽、热水和空调冷水(或风)等的能源服务系统。 它采纳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国外进展起来的,洁净高效、小型分散为要紧特征的第 二代能源技术,目前要紧以天然气为燃料,使燃气轮机或内燃机首先做功,通过各种 方式按照不同的温位逐级利用400~600多度的排出烟气,最终实现80%以上的能源利 用效率。 在我国过去二十几年的经济快速进展中,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和生态问题差不多对我国的可持续进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我国政府最近开始考虑对能

源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先后做出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加快引进天然气的决定。国 民经济的持续快速进展要求能源供应的保障和电力的超前进展,加上能效需要提高和 环境、生态爱护方面的压力,这些都对热电冷联产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产生了巨大的需 求。据可能,在今后的十几年内,在中国将需要兴建成千上万个分布式能源站,这是 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当前,正是处于那个历史时期的开端。然而,假如讲从现在开 始,分布式能源站会以每年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的速度进展,那么,立即便有一系列 的问题产生:资金从哪来,技术依托何在,用户端的市场如何开拓和将会如何样进展, 目前政府的政策法规是否适应那个进展趋势,谁来做分布式能源建设开发主体,如何 协调分布式能源站同电网公司和天然气公司的关系。这些问题关于分布式能源站的发 展是极为现实而又严峻的挑战。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正

在策划兴建的分布式 能源站差不多遇到了这些方面重重的障碍和挑战。认为分布式能源会自然而然地顺利发 展起来,或者认为全然没方法克服目前的障碍和挑战、因而它不可能进展起来的这两 种看法,差不多上不符合实际的。我们必须认真地面对当前分布式能源进展中的机遇和挑 战,研究、制订好它在中国快速进展的战略。 2 制订进展战略的重要观念和原则 2.1 市场观念。我国通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差不多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深入进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我国差不多加入了WTO,最近又出台了公用事业市场准入 的法律。分布式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必须同意多种所有制 进入分布式能源市场领域,改变只依靠政府来进展分布式能源的观念。分布式能源站 的建设、运营、治理都要按照市场机制来运作,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观念。

新能源发展背景,现状,前景,国家政策

新能源发展背景,现状,前景,国家政策 新能源行业发展背景 近年来,面对能源危机、金融危机以及人类对气候危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出现超常规发展的态势。各国对新能源的投资大幅度增长,新能源产能也急剧扩大。 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风电是在技术和成本上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形式。尽管短期内新能源还无法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供需紧张以及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对温室气体排放所做的限制为新能源发展铺就了宽广的道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超乎想象,许多可再生能源资源将逐渐变成商业项目。可以预见,不同能源形式的逐渐替代将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版图以及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头了,石油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油了。 ——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Ahmed Zaki Yamani)新能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太阳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的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正在起步,2009年科技部成立“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始发动一轮光热攻坚战。目前,我国已完成建设的光热发电项目只有少数几个,且装机容量均在1MW以下。但我国在建和拟建项目较多,这意味着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将呈现突破式增长。据统计,如果所有已公布项目均能实施,2015年前,我国的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容量将达3GW左右规模,市场总量达450亿元人民币。 (二)风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2年,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安装风电机组7872台,装机容量12960MW,同比下降26.5%;累计安装风电机组53764台,装机容量75324.2MW,同比增长20.8%。2012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46台,容量达到127MW,其中潮间带装机量为113MW,占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量的89%。

中国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 在如今众多的行业迅猛发展的时代一个新的行业诞生了它代表着环保无污染清洁这就是新 能源行业他的诞生是具有标志性的。在当今世界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已经不能满足人均需求而且传统的能源具有消耗发污染严重不环保是在全球环境 日益恶化的今天已经不能胜任了。人们必须要开发出新的能源来代替过去的不可再生的能源。说道新能源它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而现在主要使用的能源有:燃烧石化燃料,比如煤炭这是火力发电,还有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尤其以燃烧煤炭等化学染料污染最为严重产生大料的废气污染空气是全球气候变暖。 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市场潜力 按人口计算,我国能源资源相对匾乏,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十分之一。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1996年, 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消费量逾13亿吨标准煤,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1.14吨标准煤,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2.4吨标准煤的一半,居世界第89位;我国年人均电力消费仅882 千瓦时,世界年人均消费为2220千瓦时,我国不到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4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年人均能源消费量将逐年增加,到2050年将逾2吨标准煤,相当于目前世界平均值,仍远低于目前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要解决能源匮乏的问题,同时又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开发我国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最有效的途径。 (一)太阳能资源 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辐射总量在 3.3×103~8.4×106千焦/米2·年之间。全 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我国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原的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均为全国最高,属世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之一;四川盆地、两湖地区、秦巴山地是太阳能资源低值区;我国东部、南部及东北为资源中等区。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是所有化石能源及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源头。多晶硅价格上涨对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影响并非完全负面,行业内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厂商的电池片产能和组件产能成为无效产能,避免了电池片和组件价格的恶性竞争,行业优胜劣汰得以更快的实现。高价多晶硅的压力下,优势企业也会有极强的动力削减成本。

新材料行业研究报告2012

新材料行业研究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178317826.html,/clcz2012 2012年10月

目录 一、新材料概述 (4) 1、新材料整体定义 (4) 2、新材料行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 (5) 3、新材料的分类方法 (7) 二、金属结构材料 (8) 1、高品质特殊钢 (8) 2、钛合金类 (15) 3、锆合金类 (19) 4、镁铝轻质合金 (21) 5、硬质合金 (26) 三、金属功能材料 (27) 1、稀土永磁材料 (27) 2、金属能源材料 (30) 3、其他金属功能材料 (32) 四、无机非金属材料 (33) 1、新型陶瓷材料 (33) 2、光导纤维 (34) 3、特种玻璃 (34) 五、有机高分子材料 (35) 1、高分子分离膜 (36) 2、特种橡胶 (36) 3、工程塑料 (37)

六、复合材料 (37) 1、树脂基复合材料 (37) 2、金属基复合材料 (40) 3、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42) 4、碳碳复合材料 (43) 七、生物医疗材料 (44) 1、医用金属材料 (45) 2、医用高分子材料 (46) 3、医用无机材料 (46) 4、医用复合材料 (47)

一、新材料概述 1、新材料整体定义 新材料,是指使用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生产加工或合成出的具备优于传统材料性能的新型材料。按照工业与信息化部《新材料十二五规划》文件定义,新材料是一个内涵丰富、且不断发展的概念: 新材料涉及领域广泛,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其范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 而新材料行业,则指的是新材料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应用有关的产业集合,对其他多个领域的发展具备引领、支撑和相互促进的作用,在能源、信息、装备制造、交通等多个下游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是最具推动力的共性基础产业: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 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中国能源行业分析报告

太阳能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行业现状 (4) 1 ?行业术语及基本知识 (4) 1. 1太阳能发展历史 (5) 1. 2太阳能资源状况分析 (11) 1. 3行业特点及经济特征 (15) 1. 4太阳能技术应用 (17) 第二章行业市场分析 (20) 2. 太阳能热水器的市场发展状况 (20) 2. 1太阳能热水器与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比较 (20) 2. (2) 太阳能热水器市场销售状况 (26) 第三章行业营销能力状况分析 (30) 3. 太阳能热水器行业营销状况分析 (30) 3. 1太阳能热水器行业营销环境分析 (30) 3. 2区域行业市场状况分析 (32) 3. 3太阳能产业营销现状 (34) 3. 4行业销售模式及渠道特点 (36) 第四章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按重要性依次排列) (38) 4. 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未来 (38) 4. 1制约太阳热水器市场的几个障碍因素 (39) 4. 2我国政府对太阳热水器行业的支持 (40) 4. 3未来发展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42) 4. 4 政策建议 (43) 第五章行业知名企业简介 (44) 5. 1北京太阳能研究所(桑普) (44) 5. 2北京天普太阳能工业有限公司 (45) 5. 3浙江美大 (46) 5. 4淮阴辉煌 (47) 5. 5山东力诺新能源集团 (48) 5. 6北京清华阳光公司 (48) 5. 7华扬太阳能热水器有限公司 (49) 5. 8北京桑宝金太阳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50) 5. 9山东亿家太阳能有限公司 (51) 5. 10北京天鸣阳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52) 第六章未来 3 年行业市场发展预测 (52) 6. 1整体行业发展趋势 (52)

成都新材料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新材料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焊接材料是指焊接时所消耗材料的通称,例如焊条、焊丝、金属粉末、焊剂、气体等。焊接材料是国民经济的易耗品,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装备制造、石油石化、钢铁等各行业。焊接材料自20世纪初开 始起步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薄药皮焊条阶段;(2)厚药皮 焊条阶段;(3)实芯焊丝阶段;(4)药芯焊丝阶段,即第四代焊材。 我国焊接材料总产量从2006年的320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568万吨,当中焊条产量占比为44.2%;实心焊丝产量占比为35.3%;药芯焊丝产量占比 为10.0%;埋弧焊材产量占比为10.5%。2018-2023年焊接材料与附件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表明,2015年我国焊接材料行业产量约570万吨,同比2014年的568万吨增长了0.35%,2015年我国焊接材料行 业进口约3.7万吨,出口约41.4万吨,国内焊接材料行业表观消费量约532.3万吨,未来中国焊接材料产品的发展战略逐步转移,由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高效优质产品逐步替代手工型产品,手工焊条产品逐步向高强、高韧、低氢、环保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品种、不同焊接结构、不同服役条件下 不同焊接技术要求。 该焊接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2525.8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70.5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97%;流动资金455.35万元,占项 目总投资的18.03%。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3490.00万元,总成本费用2631.15万元,税金及附加45.27万元,利润总额858.85万元,利税总额 1022.58万元,税后净利润644.1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78.4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4.00%,投资利税率40.48%,投资回报率25.50%,全部投资回收期5.42年,提供就业职位60个。 焊接材料是指焊接时所消耗材料的通称,例如焊条、焊丝、金属粉末、焊剂、气体等。焊接材料是国民经济的易耗品,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装备制造、石油石化、钢铁等各行业。 焊接也称熔接是经过高温加热后与金属或塑性材料制造技术,焊接材 料包括焊丝、焊剂与气体、焊条等。焊接可应用于工厂也可以应用在多种 环境下进行,包括水下、野外、太空(无论在何种环境,焊接都会给操作人 员带来一定危险)。

中国新能源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精)

中国新能源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https://www.doczj.com/doc/178317826.html,2011年12月12日09:52电源在线网 导读:中国风电资源主要是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煤电资源主要在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甘肃西北等地。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川渝云贵以及两湖两广地区。但是电力消费的中心却是在沿海地区,所以说我国能源的产生地区和电力消费中心是不匹配的,这对电网搭设和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考验。 一、中国经济整体概况 1.中国经济现状 目前世界经济危机并没有改变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趋势。中国未来经济依然表现为高储蓄、高投资、高资本与高速度,如表1所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主要从出口、房地产、内需三个部分剖析,这三个部分被称为中国的三驾马车,同时日益和国外接轨是中国经济的主流趋势。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平滑增长的过程,它和消费能力、需求能力紧密相关。产业弥补式的增长特性使得在对待一个产业时需要有收放自如的控制力,不能过分的打压。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轨迹的变化将被缓慢启动,调整的模式具有明显的需求先导型、产业内部深化等特点。此外,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较长时期的“次高速经济增长时期”,人们原来所想象的各种增长模式大转变并非想象得那么迅猛。 表1 2009年~2013年我国GDP的增长情况(数据来源:ICTresearch,2011.08

2.重点关注的新兴战略产业领域 1新能源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和新能源汽车。此外,核电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也颇受关注。 2新材料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 3信息通信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传感网、物联网,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成套工艺等专项。 4生命科学领域:关注的对象包括转基因育种、干细胞研究,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新、重大传染病防治。 二、新能源分类与特征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新能源定义为: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具体来说,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所以概括的说新能源的两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新技术和可再生。 世界新能源的分类可以分为三类:传统生物质能,大中型水电和新可再生能源。其中新可再生能源具体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