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常用的服装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近代也由于无梭织机的应用,此类面料的织造不用投梭形式,但面料仍归梭织类)。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梭织服装因其款式、工艺、风格等因素的差异在加工流程及工艺手段上有很大的区别,以下介绍的是一般梭织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

(一)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或出运。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见表1-1。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四)裁剪工艺要求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

(1)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

(2)对于不同批染色或砂洗的面料要分批裁剪,防止同件服装上出现色差现象。对于一匹面料中存在色差现象的要进行色差排料。

(3)排料时注意面料的丝绺顺直以及衣片的丝缕方向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对于起绒面料(例如丝绒、天鹅绒、灯芯绒等)不可倒顺排料,否则会影响服装颜色的深浅。

(4)对于条格纹的面料,拖料时要注意各层中条格对准并定位,以保证服装上条格的连贯和对称。

(5)裁剪要求下刀准确,线条顺直流畅。铺型不得过厚,面料上下层不偏刀。

(6)根据样板对位记号剪切刀口。

(7)采用锥孔标记时应注意不要影响成衣的外观。裁剪后要进行清点数量和验片工作,并根据服装规格分堆捆扎,附上票签注明款号、部位、规格等。

(五)缝制缝制是服装加工的中心工序,服装的缝制根据款式、工艺风格等可分为机器缝制和手工缝制两种。在缝制加工过程实行流水作业。

粘合衬在服装加工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其作用在于简化缝制工序,使服装品质均一,防止变形和起皱,并对服装造型起到一定的作用。其种类以无纺布、梭织品、针织品为底布居多,粘合衬的使用要根据服装面料和部位进行选择,并要准确掌握胶着的时间、温度和压力,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梭织服装加工中,缝线按一定规律相互串套联结配置于衣片上形成牢固而美观的线迹。

线迹可基本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链式线迹链式线迹是由一根或二根缝线串套联结而成。单根缝线的称单线链缝。其优点是单位长度内用线量少,缺点是当链线断裂时会发生边锁脱散。双根缝线的线迹称为双线链缝,是由一根针线和钩子线互相串套而成,其弹性和强力都较锁式线迹为好,同时又不易脱散。单线链式线迹常用于上衣下摆、裤口缲缝、西服上衣的扎驳头等。双线链式线迹常用于缝边、省缝的缝合,裤子的后缝和侧缝,松紧带等受拉伸较多,受力较强的部位。

2.锁式线迹亦称穿梭缝迹线,由二根缝线交叉联接于缝料中,缝料的两端呈相同的外形,其拉伸性、弹性较差,但上下缝合较紧密。直线形锁式线迹是最常见的缝合用线迹,由于用线量较少,拉伸性较差,常用于两片缝料的缝合。如缝边、省缝、装袋等。

3.包缝线迹是由若干根缝线相互循环串套在缝料边缘的线迹。根据组成线迹的缝线多少而称呼其名(单线包缝、双线包缝……六缝包缝)。其特点是能使缝料的边缘被包住,起到防止面料边缘脱散的作用。当缝迹受拉伸时,面线、底线之间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相互转移,因而缝迹的弹性较好,故被广泛用于机织物的包边。三线包缝和四线包缝为最常用的机织制品服装的包边。五线包缝和六线包缝又称为“复合线迹”,由一个双线包缝同三线包缝或四线包缝线迹组合而成。其最大特点是强力大,可同时进行合缝和包缝,从而提高缝迹的密度和缝制的生产效率。[/size]

DEDE 2006-8-16 22:49

[size=4]4.绷缝线迹由两根以上针线和一根弯钩线相互穿套而成,有时在正面加上一根或二根装饰线。绷缝线迹的特点是强力大,拉伸性好,缝迹平整,在某些场合(如拼接缝)也可起到防止织物边缘脱散的作用。

基本缝合的形式如图1-13所示,除了基本缝制外,根据款式工艺要求还有抽褶、贴布绣等加工方式。梭织服装缝制中针、线以及针迹密度的选择,都应考虑到服装面料质地及工艺的要求。

缝针可用“型和号”加以分类,根据形状,缝针可分为S、J、B、U、Y型,对应不同的面料,分别采用适宜的针型。

我国使用的缝针的粗细以号数来区别,粗细程度随着号数的增加而越来越粗,服装加工中使用的缝针号型一般从5号~16号,不同的服装面料采用不同粗细的缝针。

缝线的选择原则上应与服装面料同质地、同色彩(特别用于装饰设计的除外)。缝线一般包括丝线、棉线、棉/涤纶线、涤纶线等。在选择缝线时还应注意缝线的质量,例如色牢度、缩水率、牢度租强度等等。各类质地面料应采用的标准缝线。

针迹密度是指针脚的疏密程度,以露在布料表面3cm内的缝合数来判断,也可用3cm布料内针孔数来表示。梭织服装加工中标准的针迹密度。

服装的缝制整体上要求规整美观,不能出现不对称、扭歪、漏缝、错缝等现象。条格面料在缝制中要注意拼接处图案的顺连,条格左右对称。缝线要求均匀顺直,弧线处圆润顺滑;服装表面切线处平服无皱痕、小折;缝线状态良好,无断线、浮线、抽线等情况;重要部位例如领尖不得接线。

(六)锁眼钉扣

服装中的锁眼和钉扣通常由机器加工而成,扣眼根据其形状分为平型和眼型孔两种,俗称为睡孔和鸽眼孔。

睡孔普遍用于衬衣、裙、裤等薄型衣料的产品上。

鸽眼孔多用于上衣、西装等厚型面料的外衣类上。

锁眼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扣眼位置是否正确。

(2)扣眼大小与钮扣大小及厚度是否配套。

(3)扣眼开口是否切好。

(4)有伸缩性(弹性)或非常薄的衣料,要考虑使用锁眼孔时在里层加布补强。钮扣的缝制应与扣眼的位置相对应,否则会因扣位不准造成服装的扭曲和歪斜。钉扣时还应注意钉扣线的用量和强度是否足以防止钮扣脱落,厚型面料服装上钉扣绕线数是否充足。

(七)整烫人们常用“三分缝制七分整烫”来强调整烫是服装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序。

整烫的主要作用有三点:

(1)通过喷雾、熨烫去掉衣料皱痕,平服折缝。

(2)经过热定型处理使服装外型平整,褶裥、线条挺直。

(3)利用“归”与“拔”熨烫技巧适当改变纤维的张缩度与织物经纬组织的密度和方向,塑造服装的立体造型,以适应人体体型与活动状态的要求,使服装达到外形美观穿着舒适的目的。

影响织物整烫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其中熨烫温度是影响熨烫效果的主要因素。掌握好各种织物的熨烫温度是整理成衣的关键问题。熨烫温度过低达不到熨烫效果;熨烫温度过高则会把衣服熨坏造成损失。

各种纤维的熨烫温度,还要受到接触时间、移动速度、熨烫压力、有无垫布、垫布厚度及水分有无种种因素的影响。

整烫中应避免以下现象的发生:

(1)因熨烫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造成服装表面的极光和烫焦现象。

(2)服装表面留下细小的波纹皱折等整烫疵点。

(3)存在漏烫部位。

(八)成衣检验

服装的检验应贯穿于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等整个加工过程之中。在包装入库前还应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成品检验的主要内容有:

(1)款式是否同确认样相同。

(2)尺寸规格是否符合工艺单和样衣的要求。

(3)缝合是否正确,缝制是否规整、平服。

(4)条格面料的服装检查对格对条是否正确。

(5)面料丝缕是否正确,面料上有无疵点,油污存在。

(6)同件服装中是否存在色差问题。

(7)整烫是否良好。

(8)粘合衬是否牢固,有否渗胶现象。

(9)线头是否已修净。

(10)服装辅件是否完整。

(11)服装上的尺寸唛、洗水唛、商标等与实际货物内容是否一致,位置是否正确。

(12)服装整体形态是否良好。

(13)包装是否符合要求。

(九)包装入库

服装的包装可分挂装和箱装两种,箱装一般又有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

内包装指一件或数件服装入一胶袋,服装的款号、尺码应与胶袋上标明的一致,包装要求平整美观。一些特别款式的服装在包装时要进行特殊处理,例如扭皱类服装要以绞卷形式包装,以保持其造型风格。

外包装一般用纸箱包装,根据客户要求或工艺单指令进行尺码、颜色搭配。包装形式一般有混色混码、独色独码,独色混码、混色独码四种。装箱时应注意数量完整,颜色尺寸搭配准确无误。外箱上刷上箱唛,标明客户、指运港、箱号、数量、原产地等,内容与实际货物相符。

绍兴上虞晴朗服饰有限公司

冷轧带钢生产及工艺

贵州师范大学 本专科生作业(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冷轧带钢生产及工艺 课程名称:轧制过程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学院(部、所): 任课教师评分: 评阅意见: 任课教师签名:

冷轧带钢生产及工艺 摘要:本文阐述了冷轧板带钢生产应用及新技术、新工艺,还有冷轧板带钢的生产工艺特点。简要介绍了冷轧薄板带钢的生产工艺流程,根据市场需求和当今板带钢轧制最新设备。 关键词:冷轧带钢;轧制工艺;发展 在相关学科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冷轧技术发展迅速,面貌日新月异,逐渐形成了现代冷轧工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冷轧事业不断地成长壮大,从只能生产建筑用材的产品发展成为能够生产高级汽车外板、高级家电板、高级包装材料和电工钢产品,无论产量,还是产品的规格品种多样化和质量,都有大幅提高。 一、冷轧带钢技术的特点 当今现代冷轧工艺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基本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大力开发高精度轧制技术。 提高冷轧产品的精度,是用户的需要,也是冷轧技术发展的永恒目标。产品的精度主要指产品的外形尺寸精度,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作为产品的最基本条件。 2.以过程冶金理论为基础,以低合金钢为重点,提高产品的冶金质量,扩大品种。 轧制过程是赋予金属一定的尺寸和形状的过程,同时也是赋予金属材料一定组织和性能的过程。轧材的最终组织性能取决于钢的化学

成分、洁净度和均匀度,以及加工过程的热履历。以物理冶金理论为基础,通过材料化学成分的优化和工艺制度的改进,已经大幅度提高了现有钢种的质量,并通过Nb、V、Ti微合金化开发出大批优良的新钢种。 3.提高连铸比,大力推广连铸连轧工艺及短流程技术。 采用连铸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提高成材率,提高轧制产品的质量。近年我国的连铸比大幅度提高,促进了相关轧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连铸和轧制衔接技术的发展。短流程是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向,是目前国外竞相开发的热点。尽管目前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短流程这个大趋势是绝对不会逆转的。此外,半凝固态压力加工和薄带连续铸轧在将来一定会获得大的发展。 4.轧制过程连续化的新进展——无头轧制技术。 轧制过程的连续化是轧制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无头轧制是连续轧制的新发展。冷轧机组通过轧前焊接、轧后切断以及轧制中的动态改变规格,最早实现了无头轧制技术。20世纪80年代又将冷连轧与酸洗机组连接起来,20世纪90年代,又开发成功常规板坯连续化的热轧无头轧制技术和与薄板坯连铸连轧相对应的无头轧制技术。 二、冷轧的主要产品种类 1、汽车板 国内冷轧汽车钢板研发迅速。宝钢、鞍钢等单位对4个关键工艺技术,即超低碳、氮、氧的冶炼控制、钢板的性能稳定化控制、板形控制和表面无缺陷控制进行长期研究,开发出IF钢、高强IF钢

工厂生产管理流程和制度全

工厂生产管理流程及制度 工厂生产管理流程及制度(从原材料进厂(检测)—生产---检测—出厂—技术指导—维修抢修) 一、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 1、原材料进厂后,仓库保管人员应及时把取样通知单及质量证明书,一起送交理化室,通知取样鉴定。 2、理化室接到取样通知后,应立即进行取样鉴定,在付款期内得出鉴定结果。 3、原材料的检查标准,一律按国家标准,以本厂的技术规定和鉴定的合同为依据。 4、材料鉴定后,符合有关标准或合同条文,理化室要根据本厂制定的原材料使用技术标准,确定投用项目,填写材料历史卡,并将鉴定结果通知供销仓库。 5、原材料经检查不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合同条文,理化室要及时上报,由品管部和技术部商定处理意见,同时书面通知财务部,拒绝付款。如果经厂有关部门协商可以代用,并不影响质量的可以入库,但必须办理手续,经使用车间同意并签写材料代用单,送交技术部,品管部研究,总经理批准,否则一律不准代用或入库。 6、原材料进厂,有些检验项目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检查,可以到外单位或有关部门解决,但其结果必须经品管部、技术部签字生效。 7、材料必须专料专用,如需代用,需经有关部门分析、研究,同意后由技术部和品管部联合通知有关部门方可投入生产。 二、生产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重点,是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生产管理包括物流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质量管理、生产安全管理以及生产资源管理等。为合理利用公司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一步规范公司管理,使公司生产持续发展,

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特指定本制度。本制度是公司生产管理的依据,是生产管理的最高准则。 1、生产过程管理是公司各级管理员、一线作业人员都必须遵守的管理制度。 公司各级管理员、操作员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过程管理工作,时刻树立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2、生产过程管理要求公司各级管理员时刻树立持续改进意识,以思促管,防止管而 不化;要求公司所有作业人员树立节能高效意识。 3、生产管理人员在接到客户订单后要仔细分析订单,看清客户的每一点要求,防止 盲目生产。 4、生产管理人员明确客户要求后,应立即通知准备生产资源(包括材料、工具、模 具) 5、生产部门根据客户交期的急缓程度安排领料,暂时不急的产品先不领料,保证生 产车间物流流畅,避免生产资源积压在车间影响车间生产,交期急迫的要马上组织人员立即投入生产。 6、车间主管每天必须如实编写《生产日报表》,记录当天实际完成的生产任务,以 书面形式向厂长汇报。 7、产品经检验合格后要及时送入仓库,以便及时组织发货。 8、车间管理员要及时关注车间物流状况(物料标示状况、物料供应状况、 通道是否顺畅)、机器运转状况(机器或模具运转效率)、员工工作状况(员工精神状态、工作熟练程度),随时指导员工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班组长,再由班组长逐级反映。 9、生产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可能影响交期的都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采取紧急措施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说明

1 9 10 12 2 11 13 3 14 4 15 5 16 17 8 7 6 18 至提升机工艺流程设备编号及名称 编号名称 1 永磁筒 2 圆筒初清筛 3 电动三通 4 锤片粉碎机 5 吸尘罩 6 栅筛 7 下料斗 8 斗式提升机 9 风帽 10 组合脉冲除尘器 11 叶轮式闭风机 12 双轴桨叶混合机 13 自动闸门 14 料位器 15 手动闸门 16 螺旋喂料器 17 电子秤 18 刮板输送机 工艺流程图

19 23 20 24 21 25 22 26 工艺流程设备编号及名称编号名称 19 环模制粒机 20 空压机 21 双层冷却器 22 对辊破碎机 23 振动分级筛 24 离心通风机 25 离心集尘器 26 自动打包机 集尘袋

生产流程图工艺说明 一.原料粉碎 需粉碎原料经栅筛除去较大杂质后,投放到下料斗经吸尘罩吸,其目的是降低粉尘浓度。由提升机送到永磁筒除去磁性铁杂质,再经圆筒初清筛得到合格的原料经粉碎储备仓进入粉碎机粉碎至需要大小粒度的粉料 小学少先队组织机构 少先队组织由少先队大队部及各中队组成,其成员包括少先队辅导员、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少先队员,为了健全完善我校少先队组织,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成员的确定 1、大队长由纪律部门、卫生部门、升旗手、鼓号队四个组织各推荐一名优秀学生担任(共四名),该部门就主要由大队长负责部门内的纪律。 2、中、小队长由各班中队公开、公平选举产生,中队长各班一名(共11名),一般由班长担任,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另行选举。小队长各班各小组先选举出一名(共8个小组,就8名小队长)然后各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小队长几名。 3、在进行班级选举中、小队长时应注意,必须把卫生、纪律部门的检查学生先选举在中、小队长之内,剩余的中、小队长名额由班级其他优秀学生担任。 4、在班级公开、公平选举出中、小队长之后,由班主任老师授予中、小队长标志,大队长由少先队大队部授予大队长标志。 二、成员的职责及任免 1、大、中、小队长属于学校少先队组织,各队长不管是遇见该班的、外班的,不管是否在值勤,只要发现任何人在学校内出现说脏话、乱扔果皮纸屑、追逐打闹、攀爬栏杆、乱写乱画等等一些违纪现象,都可以站出来制止或者报告老师。 2、班主任在各中队要对中、小队长提出具体的责任,如设置管卫生的小队长,管纪律的小队长,管文明礼貌的、管服装整洁的等等,根据你班的需要自行定出若干相应职责,让各位队长清楚自己的职权,有具体可操作的事情去管理,让各位队长成为班主任真正的助手,让学生管理学生。各中队长可以负责全班的任何违纪现象,并负责每天早上检查红领巾与校牌及各小队长标志的佩戴情况。 3、大、中、小队长标志要求各队长必须每天佩戴,以身作则,不得违纪,如有违纪现象,班主任可根据中、小队长的表现撤消该同学中、小队长的职务,另行选举,大队长由纪律、卫生部门及少先队大队部撤消,另行选举。 4、各班中、小队长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负责,表现优秀,期末评为少先队部门优秀干部。

企业管理流程优化方案全解析——最经典管理流程案例分析

企业管理流程优化方案全解析——最经典 管理流程案例分析 引言: 近年来,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能源开发产业呈井喷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矿山开采,矿山机械市场的需求旺盛,不少公司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企业资产和人员规模迅速扩大。然而市场需求的扩大还带来了大量的竞争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但是企业在人工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并没有优化管理流程,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下降,企业效益也顺着下降,那么,企业如何优化自身管理流程,在优化管理流程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注意的。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在管理流程方面有着多年的关注与研究,本文是关于某企业对于优化管理流程的案例分析。 【客户行业】矿山机械销售企业 【客户背景】 A公司是一家专业矿山机械销售企业,近年来,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能源开发产业呈井喷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矿山开采,矿山机械市场的需求旺盛,A公司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企业资产和人员规模迅速扩大。企业职工增加到4000多人,且70%以上的人员是销售人员。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该公司已一跃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矿山机械销售企业。 【现状问题】 A公司扩大销售人员规模,其主要意图是通过加强部署市场力量,以在矿山机械市场上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企业面临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看到中国矿山机械市场的巨大需求,外资企业纷纷染指,意欲分得矿山机械市场的一杯羹。外资企业凭借着系统的企业文化和远远优于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优势,在国内矿山机械市场上获得了迅猛发展,并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其竞争力不容小觑;另一方面,国内的矿山机械制造企业也不甘心将大部分利润让给A公司这种销售企业,他们凭借着专业生产制造等技术

某生产企业管理流程大全

某生产企业全套管理流程 目录 目录 ............................................................................................................................................ I 第一章订单流程 (1) 第二章生产流程 (2) 第三章销售流程 (3) 一、样品库管理流程 (3) 二、定单报价流程 (3) 三、定单签定流程 (5) 四、客户接待流程 (6) 五、定单更改流程 (7) 六、提货流程 (8) 七、商检流程 (9) 第四章采购流程 (10) 一、坯布采购及收料流程 (10) 二、辅料采购及收料流程 (12) 三、应急采购及收料流程 (14) 第五章库存流程 (16) 一、计划内领料流程 (16) 二、计划外领料流程 (17) 三、退料流程 (18) 四、盘存流程 (19) 五、随收随付流程 (20) 六、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22) 第六章人力资源流程 (23)

一、员工档案管理流程 (23) 二、招聘计划制订流程 (24) 三、招聘流程 (25) 四、解聘流程 (26) 五、排班流程 (27) 六、请假流程 (28) 七、出差流程 (29) 八、刷卡流程 (30) 九、员工薪酬管理流程 (31)

第一章订单流程 纺织印染行业,主要运行的是订单生产方式,因此,Enterpoint的主流程设计以订单为主线。

第二章生产流程 一般印染厂的产品主要有印花、染色、染整。主要的加工方式有:平幅、绳状。一般主要以平幅加工为主。

乙烯生产工艺设计论文

摘要: 关键词: 前言 乙烯的生产主要采用蒸汽裂解法,其产量超过总产量的90%,因而,对其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新材料的应用、过程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倍受关注,不断推出原料适应性强、乙烯收率和热效率高的新型蒸汽裂解炉。目前,石脑油裂解温度已提高到840~860℃,单程小直径炉管裂解温度巳提高到900℃,石脑油裂解单程乙烯收率提高到28%~35%。由于蒸汽裂解法技术已日臻完善,可改进的余地并不大,加上该法反应温度高、所用耐高温合金材料昂贵、耗能高、易结焦、以及原料要求苛刻(轻质原料油),所以近年来,催化工作者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用其他新技术生产乙烯的研究,包括催化裂解制乙烯技术、甲烷氧化偶联技术、乙烷氧化脱氢技术、炼厂干气选择氧化技术、天然气经甲醇或二甲醚制低碳烯烃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目的在于优化乙烯原料资源配置,从天然气到重油(渣油)各种烃类都得到充分利用,并节能降耗,降低乙烯成本,提高乙烯收率。 催化裂解制乙烯是在高温蒸汽和酸性催化剂存在下,烃类裂解生成乙烯等低碳烯烃的技术。该过程是以自由基反应为主,伴随着碳正离子反应,因而比蒸汽裂解反应温度低。通过对固体酸催化剂的改性,可选择性地裂解生成以乙烯为主的低碳烯烃,收率在50%以上,从而突破传统的催化裂化生产液相产品为主的技术路线。催化裂解制取低碳烯烃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仅有前苏联半工业化生产试验的报道,以及2000年日本工业化报道。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从80年代中期开始了重油催化裂解制丙烯技术,近年来又开始研究重油催化裂解制乙烯技术,也有相当的进展。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炼制研究所于80年代末开展了对重油直接催化裂化制乙烯工艺和催化剂的研究工作,现已进入工业化试验阶段。 烃类催化裂解制轻烯烃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技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发表了许多研究结果和专利,其研究的目标如下: (1)提高烯烃的选择性以减少原料消耗; (2)降低反应温度,降低烯烃生产的能耗; (3)增加裂解反应产品分布的灵活性,不但可提高乙烯收率,亦可增加丙烯收率; (4)提高乙烯装置对原料的适应性,提供能加工重质烃类馏分生产轻烯烃的技术,因为重烃直接用于管式炉热裂解是很困难的。 催化裂解主要致力于催化剂的开发,此类催化剂应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以及低的氢转移活性,既要保证比热裂解过程中的乙烯等低级不饱和化合物收率更高,甲烷和

冷轧带钢生产线技术解析

冷轧带钢生产工艺中的常见问题 1、冷轧的关键工序:一为酸洗、二为冷轧、三为热处理、四为平整。酸洗是为了去除对冷轧有害的原料钢卷表面上的氧化铁皮;冷轧是生产冷轧板带钢的关键工序;热处理在冷轧工序中有二个作用,一是消除冷轧带钢的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软化金属,改善塑性,以便于进一步进行冷轧或其它加工;二是改善组织结构,产生所需要的晶粒大小和取向;平整是精整工序中十分重要的工序,它可以改善带钢的性能,提高钢板的成形性能,提高钢带的平直度及改善钢板的表面状态。 冷轧工艺的定义:轧制是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对旋转轧辊的间隙(各种形状),因受轧辊的压缩使材料截面减小,长度增加的压力加工方法,这是生产钢材最常用的生产方式,冷轧即是在常温下完成的轧制过程,其所使用的原料为热轧加工成的板带(卷)。 2、酸洗工艺 带钢冷轧前必须酸洗,清洗其表面氧化铁皮,因为氧化铁皮在冷轧时会损坏轧辊表面,而导致带钢表面产生缺陷。通常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通常是3层结构:外层为Fe2O3(三氧化二铁),中层为Fe304(四氧化三铁),内层为Fe0(氧化铁)。 先进的冷轧厂多采用高速运行的连续酸洗机组或推拉式酸洗。以连续酸洗为例,是将带钢连续地通过几个酸洗槽进行酸洗。为使作业线上过程连续,将前一个热轧带钢卷的尾部和后一个钢卷头部焊接起来,酸洗后带钢按需要的卷重、卷径切断带钢并收卷。

连续酸洗机组除完成清除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任务外,还有几个作用: (1) 用圆盘剪将带钢侧边剪齐。 (2) 调节钢卷的质量,根据生产要求将大的热轧钢卷分成小卷,或把几个小钢卷合并成一个大卷,以提高冷轧机的产量。 (3) 检查并剔除对以后各工序有害的带钢表面缺陷。 (4) 在酸洗好的带钢表面上涂上一层油,起防锈和润滑作用。 2.1 连续酸洗机组根据工作性质分成3段: 入口段:上料、拆卷、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破碎、矫正、剪头、剪尾、工整焊接; 酸洗段:酸洗、冷热水洗以及烘干; 出口段:剪切、涂油以及最后卷取(收卷)。 2.2 酸洗工艺 酸洗段可以采用硫酸酸洗、盐酸酸洗两种方式,但由于盐酸酸洗具有更多的优点,所以我们以盐酸的酸洗机理来说明。 盐酸溶液与氧化铁皮的化学反应为: FeO + 2HCl = FeCl2 + H2O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盐酸溶液能较快地溶蚀各种氧化铁皮,酸洗反应可以从外层往里进行。盐酸酸洗是以化学腐蚀为主,盐酸酸洗对金属基体的侵蚀甚弱。因此,盐酸酸洗的效率对带钢氧化铁皮的结构并不敏感,而且酸洗后的板带钢表面银亮洁净。酸洗反应速度与酸洗前带钢氧化铁皮的

业务流程再造案例分析

业务流程再造案例分析————哇哈哈集团 业务流程重组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 和James Champy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戏剧性的改善。近些年我国各大知名企业也纷纷开始自己的业务流程再造,我们熟知的哇哈哈,便是如此。 娃哈哈集团在21世纪初的几次的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陆续上线了财务管理系统、分销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实现了局部的信息化管理。市场的竞争环境和股东的回报要求都迫使企业持续推进管理变革,不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更深入的、整体的业务流程重组已经是企业不得不做的选择。于是在2004年到2005年开始了相关部门的业务流程重组。事实上娃哈哈的业务流程是经过一定程度重组的,信息化程度也很高,得益于此娃哈哈的业务流程的重组变得十分快捷和顺滑,这里以采购方面为例子。 娃哈哈旧的采购业务流程: 1. 采购员向供应商下达订单后,随即传一份定单副本给采购部门; 2. 供应商送来的货物抵达指定的库房时,验货员对货物进行清点,记录,然后将点货清单转给采购部门; 3. 供应商在送进货物的同时将货款发票给采购部门; 4. 对每一批货物的清单和发票核对无误后,采购部门发出货款支票。

旧的业务流程是按专业部门分工设计的,长久以来人们以习惯于按专业职能处理信息,在信息采集、信息共享方面未建立整体的管理规则。企业常常在部门需要某个数据的时候从计算机系统中倒出数据来,重新整理、加工、制表后在进行人工传递,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娃哈哈新的采购业务流程: 1. 采购员通过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生成采购订单; 2. 供应商将货物送到库房; 3. 验货员根据共享系统中的订单验收货物; 4. 验货员将处理结果返回共享系统; 5. 系统自动生产凭证,并开具支票给供应商。 业务流程重组后,采购流程精简,简化了相关票据,人员,物料的管理。可一次性同时采集到采购信息,质量信息,财务信息等共事信息。可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投入解决问题。所需的人员工作量减少,降低了管理费用,成本降低,效益提升,更加提高了企业内部整体的信息化水平。 众所周知。自2004年宗庆作了以娃哈哈面对危机的演讲后,娃哈哈就进入“整修年”在这一年,娃哈哈作出了不少大改变,正是这些个改变才让这个企业没有昙花一现,重新焕发了生机。由此可见合适业务流程重组对于企业重大的推进作用。

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分析(通用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分析(通用 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分析(通用版) 辽阳石化分公司2002年2月23日 按照会议的安排,辽阳石化要对2002年2月23日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案例,进行一次再剖析,再认识,以此来警醒大家,共同汲取以往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强化安全意识,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2.23”事故,对辽阳石化来讲,是一次刻骨铭心、十分惨痛的教训,尽管事过四年之久,但是这次事故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需要我们经常反思,引以为戒。 辽化人一提起“2.23”,至今记忆犹新。我到辽化工作近半年了,每次参加“2.23”反思日活动,大家都经常回忆起那令人惨不忍睹的场景。 事故的经过是这样的:

2002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二,从凌晨3点左右开始,聚乙烯新线工艺参数不正常,降负荷生产,到早上7点负荷降到了40%。7时20分,当班班长发现悬浮液接受罐压力急速上升,反应速度下降,于是安排3名操作工到现场关阀门,进行停车处理。操作工到达现场后发现现场有物料泄漏,立即打电话向装置主控室报告,在班长跑向现场不到1分钟,新线就发生了剧烈爆炸。结果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18人轻伤,事后统计,公司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2.78万元。 整个“2.23”事故调查前后历经半年的时间,而事故善后工作一直持续到2006年。2005年12月,我刚到辽化工作一个月,就组织人员对“2.23”事故中的重伤人员的赔偿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今年才处理完。 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2.23”事故,但今天在这里,给各位领导讲述“2.23”事故时,我的心情仍然非常沉重,思绪万千。想到八位死去的受害者,十九位轻重伤人员及其他们家属,承受巨大的失去亲人的悲痛、饱受病魔的折磨、心灵的创伤,妻子没有了丈夫,

浅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流程

浅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流程 企业是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它以生产和经营商品盈利而存在,在生产和经营中要靠管理来维持正常运营。 “管理”就名词而言,管是指控制,理是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企业管理的概念就是指企业在商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手段。管理好不好,科学不科学,取决于运用控制方法及手段过程中形成的制度和流程是否规范、严密和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并无常形,一百个企业就有一百个管理特点,它跟社会时代背景、企业的基础环境、员工的基本素养等有密切联系。因此,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并不是越高级越好,合适、并不断与时俱进的才是最好的。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管理活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互动来体现:一,人对事的互动,即人要做对的事和把对的事做好;二、人对人的互动,即通过尊重和重视人性特征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在积极因素。两个互动的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做某件事,即这件事有谁去做、做什么、如何做,围绕这一做事的过程必须有一个规范的程序才能确保有效实施和有序进行,这种程序就形成了工作流程,在企业管理的范畴就包括了战略、制度、工艺、标准和流程等等。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我们容易忽视工作流程,易将制度与流程混淆,而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恰恰是依靠流程来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流程与制度的区别,工作流程的内容和它的作用及重要性。 一、流程与制度的区别。制度是保证企业经营过程中纪律、效率、

秩序和积极性,他是防止员工做“错”的事和不让“坏人”做坏事的作用。而工作流程是要求员工做正确的事(也就是对的事),并保证员工将正确的事和对的事做好。所以,国外企业管理者形象的比喻,即使员工是“傻瓜”按照流程工作也能把正确的事和对的事做好。在我国企业战略投资靠拍脑门的比较多,而跨国公司在这方面事前周密调查,花几千万甚至上亿美金请知名咨询公司进行咨询。跨国公司战略投资的失误几率就非常小,而我国企业的拍脑门、长官意志和个人说算的战略投资必然会带来众多失误。 跨国公司来我国寻找合作方,他们是在我国企业里看厕所、看食堂、看集体宿舍再看现场,再谈合作的其他细节。看厕所、看食堂、看集体宿舍几乎是所有跨国公司考核分供方的前期流程。可想而知,厕所和食堂都弄不好的企业其管理水平又会如何?集体宿舍管不好的企业,员工又如何能留得住。看跨国公司的1400多页的分供方管理流程,我们的感觉是既自叹不如,又想到急需在各项流程建设上下功夫,靠流程来保证做好正确的事和对的事。当然,跨国公司有上百年的历史他们在管理的提升中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各项工作流程。我国改革开放仅三十几年,讲管理、讲效率也只有近20年历史。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流程,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提升管理水平最基本的手段。二、工作流程有五大要素组成 工作流程中的主要五大要素为:计划—组织—实施—措施—总结。计划主要是设定做事的目标,制定标的物和工作任务,称之为做事的方向,计划的核心是决策民主和筹划科学。第二步是组织,组织的内容

乙烯的工艺流程

乙烯的生产方法 作者: chenwkz(站内联系TA)发布: 2013-01-17 1.工业制法: 采用的乙烯生产方法有石油烃裂解、乙醇催化脱水、焦炉煤气分离等。由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大规模生产乙烯成本低、质量好。因此,大量乙烯主要用石油裂解法生产; 乙醇催化脱水法只限于为精细化学品提供数量不大的乙烯的场合; (1)乙烯的原料来源 采用裂解法生产乙烯的原料,主要来源于原油直接蒸馏产物、馏分油二次加工,以及天然气和油田气等。以原油直接蒸馏得到的乙烯原料,主要是直馏石脑油(轻油)、直馏轻柴油、直馏减压柴油;还有烯烃生产、芳烃生产的副产乙烷、丙烷、丁烷、芳烃抽余油等,以及油田轻烃和天然气凝析液(NGL)等; 一般则以乙烷、丙烷和石脑油为原料生产乙烯的收率较高; (2)石油烃高温裂解 由石油烃裂解制乙烯,是在隔绝空气和高温条件下,使裂解原料中的大分子烃类发生分解反应而生成小分子烃的过程; 总的裂解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除了脱氢、断链、二烯烃合成、开环分解,以及烷基芳烃脱烷基或脱氢反应外,还有加氢、芳构化、异构化和聚合等反应;最终得到乙烯、丙烯、丁二烯、芳烃以及其他产品,如氢气、甲烷等。 所采用的裂解方法,则主要采用管式炉水蒸气裂解法,蓄热炉法则采用很少; 管式炉裂解工艺过程为:将原料与30%左右的稀释蒸汽混合,在一定压力下进入裂解炉的对流段,被预热到580~600℃后,进入辐射段,达820~840℃,停留s左右;然后进入废热锅炉,通过急冷使裂解气迅速冷却下来,以抑制二次反应,同时回收热量。所得裂解气进入压缩分离系统进行分离,而得乙烯、丙烯等烯烃主产品; (3)焦炉煤气分离 焦炉煤气中约含有2%的乙烯,早期是用硫酸吸收乙烯,经处理后转化成乙醇,再催化脱水释出乙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乙烯含杂质较多。随着合成氨技术的发展,英国克劳德公司发展了焦炉煤气低温分离法,在分离氢氮混合气的同时也分离出乙烯。焦炉煤气经过压缩机压缩至,经水洗、碱洗脱除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后,被来自系统的低温气体预冷至-110℃,此时焦炉气中的乙烯和一部分甲烷等被冷凝为粗乙烯馏分未冷凝的气体在系统中进一步用液氮冷却分离出氢氮混合气。粗乙烯馏分再经乙烯提纯系统,使乙烯纯度提高到97%以上;(4)乙醇催化脱水法 乙醇催化脱水制乙烯是工业上早期采用的方法。脱水所用催化剂为载于焦炭的磷酸、活性氧

业务流程案例分析题

1.案例分析 显示器事业部的采购业务的财务处理流程再造 长城电脑显示器事业部的财务部门应付账款的工作就是接受采购部门送来的采购订单副本、仓库的收货单和供应商的发票,然后将三类票据在一起进行核对,查看其中的12项数据是否相符。部门的绝大部分时间被耗费在检查这12项数据上。 原有的业务处理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原有的业务处理流程图 第一,采购部门向供货商发出订单并将订单的复印件送往财务部门;第二,供货商发货,显示器的验收部门收检,并将验收报告送到财务部门;第三,供货商同时将产品的发票送至财务部门。 业务重新设计后,财务部门不再需要按发票审核数据,需要核实的数据项减少为三项:零部件名称、数量和供货商代码,米购部门和仓库分别将米购订单和收货确认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后,由计算机进行电子数据匹配。 再造后的公司采购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再造后的公司流程 新流程中包含两个工作步骤:第一,采购部门发出订单,同时将订单内容输入计算机数据库;第二,供货商发货,验收部门核查来货是否与数据库中内容相吻合,如吻合就收货,并在终端机用按键通知数据库,计算机会自动按时付款。

问题:比较原有业务流程与再造后业务流程的差异在何处?分析由此改动后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差异: 1、加入了数据库系统。 2、不需开订单以及复印件送往相应部门,只需要对电脑输入数据。 3、供货商发货,验收部门验收后还要将验收报告送往财务部,供应商同时把发票送往财务部,财务部何时所有票面数据属实才能付款。而业务流程再造后,验收部门核查来货属实后直接通知数据库,计算机自动付款。中间减少了发送验收报告,以及发送发票流程,财务部门只需要使用计算机便可付款。 好处:总的来说,再造后的业务流程相比原有业务流程主要是加入了一个数据库系统。 1、加入数据库系统,业务流程机械化,不需要人工,提高效率,提高准确信性。 2、简化业务流程,使业务流程更加清晰。 3、操作方便快捷。

乙烯生产工艺文献综述

乙醇脱水制乙烯研究进展 学生:郭新东:乙烯的性质用途和乙烯的生产方法文献查找 涂吉:乙烯制备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文献查找 陈雪桥:内循环无梯度反应文献查找 匡向伟:归纳整理 指导老师:邹琳玲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摘要: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医学领域,随着下游工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乙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同时由于能源的压力,乙醇脱水制乙烯工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乙烯的生产方法,着重介绍了乙醇脱水制乙烯工艺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乙烯;乙醇;无梯度 [ Abstraction:Ethylene is an important chemical raw material,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nd medic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ownstream industry, the domestic ethylene is in an unfavorable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pressure of energy, ethanol dehydration to ethylene technology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is paper, the production method of ethylene is reviewed,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technology of ethanol dehydration to ethylene is introduced emphatically. Key word:Ethylene; Ethanol; No Gradient 1. 乙烯的性质用途 乙烯理化性质 乙烯是具有碳碳双键(C=C)的最简单的化合物。其物理性质如下表: 表1 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由于含有不饱和双键结构,可以和亲电物质生成一次衍生物,也可以发生自身

零部件及模具的生产及加工工艺流程

零部件及模具的生产及加工工艺流程 一:加工前准备: 1.1认真查看加工图纸及要求,由编程员编写工艺流程图、明确表示程式名、加工材料、加工数量、尺寸及公差, 1.2参考工艺图了解所加工的工件的大致形状、准备加工所需要的刀具及加工材料,进行 装夹. 调机,(注意每把刀具的铣削深度,精光刀具必须测刀摆!)并将工艺图放在机床的 左上方、以便随时查看 二:制作夹具 2.1根据工件加工高度做装夹,尽可能的夹持更大的材料面积,同时也要避免刀具和夹具发生碰撞或铣削冲突的可能! 2.2尽量选择工件的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批量生产多次装夹时,应遵守基准统一原则2.3必须按照工艺图所注明的分中方式进行分中及校表、半成品比须选择分中棒进行分中!分中边不得有毛刺! 三:首件加工注意事项 3.1工件和夹具在装夹前不能有毛刺或脏污 3.2首件加工时应将下刀速率及切削进给调至最慢,并集中精力观察下刀的剩余高度、切削时刀具运动方向和工件坐标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方可调至正常速度进行加工并全程进行监控,避免发生插刀或撞机现象 3.3试切中每一把刀的下刀初期应严格观察,操作员不得离开调试运行中的机床, 3.4对于体积较大,切削量较多的工件开完粗后应再进行校表一次,避免发生位移现象! 3.5初级技术员在不熟练的情况下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更改工件参数或程式参数 3.6调试首件时发生任何异常都应停止加工、检查工件参数是否设定错误,并及时反应编 程员。 四;产品首件自检: 4.1加工完成后.操作员应严格按照工艺图所注明的尺寸,检查所加工的产品尺寸是否在 公差之内,各主要外观是否正常,未达到图纸要求的产品不可拆卸。 4.2下机后:将工件进行清洁后再进行一次尺寸和外观的检查工作,外观是否有过切、崩口、刀纹粗糙等现象 4.3由调机员自检OK后再送QC或编程员进行确认合格后方可批量产加工 五:品质控制: 5.1产品首件必须由调机员填写产品首件报告及品管检测,批量生产必须定期抽检 5.3上机加工时必须将工件和夹具吹洗干净,产品装夹时应注意装夹力度,不允许有压伤,形变等现象。 5.2加工良品必须吹洗干净摆放整齐同一工件箱,避免发生碰撞现象,不良品应分类放好。六;产品异常控制: 6.1操作员不可离开加工机床,注意听机床加工是否有异常声音,看加工产品是否有异常 变化。 6.2批量生产加工注意刀具磨损影响产品尺寸。 6.3加工好的产品必须轻拿轻放以免碰撞。 注:如果没严格按照上述流程加工而出现工件不良品的,后果由操作者自负!

运营管理案例——流程分析

关注流程之“根”,提升组织效率 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开展流程梳理工作,但是仅有10%左右的企业的流程梳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而90%的企业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何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在做流程梳理时,没有把握流程的本质,而是迷失到流程的细节与表象之中,以为流程梳理就是画画流程图、进行流程的岗位分工、制定流程的管理标准及相关制度。 流程繁琐,效率低下,成本过高,交期延误,客户流失,人员流失……诸多的问题困惑着企业,也造成为数不少的企业夭折。因此,如何提高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加强对关键制造环节的监控,将成为许多企业管理的重点,而优化流程则是达到以上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很多企业在开展流程优化时,却常常遇到“劳而无功”的尴尬。 一次企业管理沙龙上,有好几位在企业负责流程梳理工作的经理们抱怨说,我们辛辛苦苦地组织了公司流程梳理工作,各项流程都进行了图示化,并将流程中的职责、权限、相关制度、标准都进行了清晰的界定,但是,公司领导及各部门并不认帐,他们认为该项工作人力、物力花费不少,虽然各项工作界定得很清楚,但似乎并没有为公司带来真正的价值。公司以往虽然没有将各项流程书面化,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已经自我进行了调整,流程整体之间的衔接并没有多少问题。 以上现象是很多开展流程梳理企业的真实写照。权威管理咨询机构的统计数据是:流程优化项目的成功率只有10%,而90%都以失败而告终。主要原因是企业在开展流程梳理项目时,负责流程管理的人员未能有效地把握住流程梳理之“根”——即流程的本质,迷失到流程的细节与表象之中,错把手段当本质,做的都是些花拳绣腿的外围工作,未能触及到流程梳理的核心部分。流程的本质是流程存在的目的、意义与价值,把握了流程梳理的本质,流程设计才有灵魂,才知道流程的方向,才能真正保证流程梳理工作是围绕流程的目的与价值开展的。流程梳理的目的清晰化之后,才能够真正清楚在流程中,哪些环节是增值的,哪些环节是可以删除的。 在开展流程优化时,首先需要识别出组织的关键流程,然后根据流程的本质对这些关键流程进行问题诊断、如此有的放矢地进行优化、改进,才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流程优化工作的价值。 识别关键流程 一个组织中往往存在大量的工作流程,在流程优化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对组织的关键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集中优势资源,快速提升组织绩效的目标。关键业务流程识别有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通过对组织关键成功要素入手,分析关键业务流程。每个企业的成功背后都要有其关键成功因素,伴随着组织的不断发展、组织结构的变化会不断产生影响流程运作效率提升的因素,可以通过对制约组织关键成功要素能力发挥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关键业务流程。 其次,通过与组织绩效的关联密切程度来识别关键流程。提升组织效率,进而提升组织整体绩效是流程优化的根据目标,因而,在思考选择何种流程进行优化这个问题时,就要找到与组织绩效紧密相关的流程。如果流程表现欠佳但对提高组织绩效又非常重要,则该流程就是关键流程。 另外,还可通过与成本控制的关联密切程度来识别关键流程,即对成本效益影响较大、而目前流程不太顺畅或不太高效的那几个流程,就是需要关注的关键流程。 流程问题诊断 绘制流程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流程现状的方法,有利于全面分析流程问题及其与目标绩效流程之间的差距。同时对流程相关岗位人员配以流程调研问卷形式进一步掌握流程的实际运行状况。通过对问卷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这样一些信息:程序文件与实际程序之间的差异、不同员工的方法差异、对流程的改进建议、对流程测评点和测评指标、需要记录的作业、流程改进中的障碍、实际时间和作业时间、优化流程所需要的资源支持及将采取的行动、时机和人员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继续考虑以下问题:流程现状的关键制约因素是什么?流程中的关键控制

冷轧带钢生产线技术解析

冷轧带钢生产工艺中的常见问题1、冷轧的关键工序:一为酸洗、二为冷轧、三为热处理、四为平整。酸洗是为了去除对冷轧有害的原料钢卷表面上的氧化铁皮;冷轧是生产冷轧板带钢的关键工序;热处理在冷轧工序中有二个作用,一是消除冷轧带钢的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软化金属,改善塑性,以便于进一步进行冷轧或其它加工;二是改善组织结构,产生所需要的晶粒大小和取向;平整是精整工序中十分重要的工序,它可以改善带钢的性能,提高钢板的成形性能,提高钢带的平直度及改善钢板的表面状态。冷轧工艺的定义:轧制是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对旋转轧辊的间隙(各种形状),因受轧辊的压缩使材料截面减小,长度增加的压力加工方法,这是生产钢材最常用的生产方式,冷轧即是在常温下完成的轧制过程,其所使用的原料为热轧加工成的板带(卷)。 2、酸洗工艺带钢冷轧前必须酸洗,清洗其表面氧化铁皮,因为氧化铁皮在冷轧时会损坏轧辊表面,而导致带钢表面产生缺陷。通常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通常是 3 层结构:外层为Fe2O3(三氧化二铁),中层为 Fe304(四氧化三铁),内层为FeO(氧化铁)。 先进的冷轧厂多采用高速运行的连续酸洗机组或推拉式酸洗。以连续酸洗为例,是将带钢连续地通过几个酸洗槽进行酸洗。为使作业线上过程连续,将前一个热轧带钢卷的尾部和后一个钢卷头部焊接起来,酸洗后带钢按需要的卷重、卷径切断带钢并收卷。 连续酸洗机组除完成清除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任务外,还有几个作用:(1)用圆盘剪将带钢侧边剪齐。

(2)调节钢卷的质量,根据生产要求将大的热轧钢卷分成小卷,把几个小钢卷合并成一个大卷,以提高冷轧机的产量。 (3)检查并剔除对以后各工序有害的带钢表面缺陷。 (4)在酸洗好的带钢表面上涂上一层油,起防锈和润滑作用。 2.1 连续酸洗机组根据工作性质分成 3 段:入口段:上料、拆卷、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破碎、矫正、剪头、剪尾、工整焊接; 酸洗段:酸洗、冷热水洗以及烘干;出口段:剪切、涂油以及最后卷取(收卷) 。 2.2 酸洗工艺酸洗段可以采用硫酸酸洗、盐酸酸洗两种方式,但由于盐酸酸洗具有更多的优点,所以我们以盐酸的酸洗机理来说明。盐酸溶液和氧化铁皮的化学反应为: FeO + 2HCl = FeCl2 + H2O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盐酸溶液能较快地溶蚀各种氧化铁皮,酸洗反应可以从外层往里进行。盐酸酸洗是以化学腐蚀为主,盐酸酸洗对金属基体的侵蚀甚弱因此,盐酸酸洗的效率对带钢氧化铁皮的结构并不敏感,而且酸洗后的板带钢表面银亮洁净。酸洗反应速度和酸洗前带钢氧化铁皮的 松裂程度密切相关。 带钢连续盐酸酸洗和硫酸酸洗相比较,有下列优点: (1)盐酸能完全溶解3层氧化铁皮,因而不产生酸洗残渣。而用硫酸酸洗时,就必须经常清刷酸槽,并中和这些黏液;硫酸不易除去压入板面的Fe2O3,从而会产生相应的表面缺陷。

业务流程再造案例分析

业务流程再造案例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业务流程再造案例分析————哇哈哈集团 业务流程重组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 和James Champy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戏剧性的改善。近些年我国各大知名企业也纷纷开始自己的业务流程再造,我们熟知的哇哈哈,便是如此。 娃哈哈集团在21世纪初的几次的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陆续上线了财务管理系统、分销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实现了局部的信息化管理。市场的竞争环境和股东的回报要求都迫使企业持续推进管理变革,不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更深入的、整体的业务流程重组已经是企业不得不做的选择。于是在2004年到2005年开始了相关部门的业务流程重组。事实上娃哈哈的业务流程是经过一定程度重组的,信息化程度也很高,得益于此娃哈哈的业务流程的重组变得十分快捷和顺滑,这里以采购方面为例子。 娃哈哈旧的采购业务流程: 1. 采购员向供应商下达订单后,随即传一份定单副本给采购部门; 2. 供应商送来的货物抵达指定的库房时,验货员对货物进行清点,记录,然后将点货清单转给采购部门; 3. 供应商在送进货物的同时将货款发票给采购部门; 4. 对每一批货物的清单和发票核对无误后,采购部门发出货款支票。 2

乙烯的生产工艺介绍

乙烯的生产工艺介绍 生产乙烯的重要核心过程就是分离过程,目前世界乙烯装置分离技术主要分为3大类,即顺序分离技术、前脱乙烷前加氢技术和前脱丙烷前加氢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乙烯装置的分离流程,通过不断改进,已发展出几种不同的分离路线[3]。 1顺序分离技术 深冷分离技术中,顺序分离技术应用的最早也最广泛。在顺序分离技术中,是把关键组分的相对挥发度最接近1的乙烯和乙烷、丙烯和丙烷的分离放到流程的最后,首先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将裂解气中的各个组分进行分离。其典型流程主要包括:裂解气急冷、裂解气压缩、裂解气分离及制冷系统等几个主要部分[3],见图1-2。 图1-2典型的顺序分离流程示意 (1)裂解气急冷 重裂解汽油组分分离出来后,一部分作为急冷油塔的回流,一部分送至汽油汽提塔。急冷油塔底部采出裂解燃料油,经燃料油汽提塔汽提,来控制闪点,并且冷却。裂解气急冷部分还包括稀释蒸汽发生系统,它的作用是为裂解炉提供稀释蒸汽。 (2)裂解气压缩 裂解气从急冷水塔中出来后进入裂解气压缩机一段吸入罐,压缩后经一段后冷器冷却进入压缩机二段吸入罐,然后分别进入压缩机三、四、五段吸入罐

(3)裂解气分离 裂解气经过干燥后依次经过脱乙烷塔进料、乙烯精馏塔、中间再沸器和丙烯冷剂冷却,进入脱甲烷塔,塔顶要控制乙烯损失在0.3%一下。塔釜再沸器用丙烯冷剂回收冷量作为热源,塔釜液送进脱乙烷塔,塔釜控制乙烷含量在0.04%以下,塔顶控制丙烯含量在0.25%以下,乙炔选择加氢生成乙烯和乙烷,塔顶气相经乙烯干燥器后进乙烯精馏塔。 世界上乙烯装置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乙烯分离技术就是顺序分离技术,随着技术进步以及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提高,各个行业也在传统的顺序流程的基础上开发了不少新的分离技术,为乙烯分离技术做了很大的改进。 2前脱乙烷分离技术 图1-3前脱乙烷前加氢技术 前脱乙烷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指分离流程的第一个塔为脱乙烷塔[4]。见图1-3裂解气经急冷、压缩后预冷,首先进人脱乙烷塔系统,C2组分和C3以上组分先分开。C2组分先加氢,然后进入脱甲烷塔。脱甲烷塔底只含C2,然后进入乙烯塔。脱乙烷塔塔底物料进入脱丙烷塔,脱丙烷塔顶的C3组分进行加氢后进人丙烯塔。 前脱乙烷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废热,由急冷油产生的稀释蒸汽大约有百分之70。可以使急冷水废热作为低温热源的利用达到最大限度;裂解气分五段压缩,采用了一段压缩冷却器,压降低,使压缩能耗降低,排出温度较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