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必修课结课考试复习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必修课结课考试复习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必修课结课考试复习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必修课结课考试复习

《水质工程学(2)》排水工程(下册)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必修课期末复习

1.污水: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被污染的降水的总称。

工业废水:生产污水≥60℃

生产废水<60℃

2.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出路有3:

①排放水体;②灌溉田地;③重复使用:直接复用、间接复用(补充地下水)。

3.氧垂曲线(DO和有机物的变化)

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DO,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DO逐步得到恢复。所以耗氧与复氧是同时存在的,河水中的DO与BOD5浓度变化模式见图。污水排入后,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BOD5曲线呈逐步下降状,直至恢复到污水排入前的基值浓度。

氧垂曲线可分为3段:第一段a~o段,耗氧速率>复氧速率,水中DO含量大幅度下降,亏氧量逐渐增加,直至耗氧速率=复氧速率。o点处,DO量最低,亏氧量最大,称o点为临界亏氧点或氧垂点;第二段o~b段,复氧速率开始超过耗氧速率,水中DO量开始回升,亏氧量逐渐减少,直至转折点b;第三段b点以后,DO含量继续回升,亏氧量继续减少,直至恢复到排污口前的状态。

4.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

5.水体自净: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

6.沉砂池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

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倒虹管前,以便减轻无机颗粒对水泵、管道的磨损;也可设于初次沉淀池前,以减轻沉淀池负荷及改善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条件。

常用的沉砂池有:①平流沉砂池;②曝气沉砂池;③多尔沉砂池;④钟式沉砂池。

7.沉淀池

按工艺布置的不同,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是一级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处理构筑物,或作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构筑物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处理的对象是悬浮物质,同时可去除部分BOD5,可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并降低其BOD5负荷。

初次沉淀池中沉淀的物质称为初次沉淀污泥。

二次沉淀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它是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

8.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9.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与活性污泥的增长

△. 增殖曲线

增殖曲线所表示的是在某些关键性的环境因素,如温度一定、DO含量充足等条件下,

营养物质一次充分投加,微生物种群随时间以量表示的增殖和衰减动态。

将活性污泥微生物在污水中接种,并在温度适宜、DO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按时取样计量,即可得出微生物数量与培养时间之间具有的一定规律性的增殖曲线。

整个增长曲线可分为四个阶段(期):适应期;对数增殖期;减速增殖期;内源呼吸(代谢)期。

10.活性污泥反应过程

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有机污染物从污水中去除过程的实质就是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与利用的过程,也就是所谓“活性污泥反应”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污泥得到净化,微生物获得能量合成新的细胞,使活性污泥得到增长。

净化阶段:①初期吸附去除;②微生物的代谢。

11.活性污泥净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①营养物质平衡;②DO含量;③pH值;④水温;⑤有毒物质。

※营养物质比例: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平衡一般以BOD5:N:P的关系来表示。对于生活污水,微生物对氮和磷的需求量可按BOD5:N:P=100:5:1考虑,其具体数量还与污泥负荷和污泥龄有关。

※最适温度:是指在这一温度条件下,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强劲、旺盛,表现在增殖方面则是裂殖速度快,世代时间短。(大肠:37~40℃;活污:10~45℃)

12.表示及控制混合液中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指标:

①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MLSS

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

②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

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

13.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及其评价指标:

①污泥沉降比 SV

又称30min沉降率。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以%表示。

②污泥容积指数 SVI

简称“污泥指数”,表示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 静沉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

14.污泥龄: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VX)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称之为污泥龄。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因之又称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15.BOD-污泥负荷: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

16.BOD-容积负荷:单位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

17.常见氧化沟系统:

①卡罗塞氧化沟;

②交替工作氧化沟系统;

③二次沉淀池交替运行氧化沟系统;

④奥巴勒型氧化沟系统;

⑤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18.莫诺方程式:是描述微生物比增殖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①在高底物浓度下,S>>K s

在高浓度有机底物的条件下,有机底物以最大的速度进行降解,而与有机底物的浓度无关,呈零级反应关系;有机底物的降解速度与污泥浓度有关,并呈一级反应关系。

②在低底物浓度下,S<<K s

有机底物降解遵循一级反应,有机底物的含量已成为有机底物降解的控制因素,因为在此条件下,混合液中有机底物浓度已经不高,微生物增殖处于减速增殖期或内源呼吸期,微

生物酶系统多未饱和。

19.氧化沟

※又称循环曝气池,是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属于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法。

※在流态上,氧化沟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作用,可将其区分为富氧区、缺氧区,用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取得脱氮的效应。

※可考虑不设初沉池,不单设二次沉淀池;BOD负荷低,对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龄较长,污泥产率低,且多已达稳定程度,勿需进行硝化处理。

△氧化沟曝气装置的功能:

①向混合液供氧;

②使混合液中有机污染物、活性污泥、DO三者充分混合、接触;

③推动水流以一定流速沿池长循环流动。

△氧化沟曝气装置分类:

①横轴曝气装置(曝气转刷+曝气转盘)

②纵轴曝气装置

20.AB法污水处理工艺:是吸附-生物降解工艺的简称。

※主要特征:

①全系统共分预处理段、A段、B段等3段。在预处理段只设格栅、沉砂池等简易处理设备,不设初沉池。

②A段由吸附池和中间沉淀池组成,B段则由曝气池及二次沉淀池所组成。

③A段与B段各自拥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两段完全分开,每段能够培育出各自独特的,适于本段水质特征的微生物种群。

A:

①A段连续不断地从排水系统中接受污水,同时也接种在排水系统中存活的微生物种群。

②A段负荷高,为增殖速度快的微生物种群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③A段污泥产率高,并有一定的吸附能力,A段对污染物的去除,主要依靠生物污泥的吸附作用。

④A段对负荷、温度、pH值以及毒性等作用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⑤BOD-污泥负荷:2~6kgBOD/(kgMLSS·d)

污泥龄:0.3~0.5d

水力停留时间:30min

吸附池内DO浓度:0.2~0.7mg/L

B:

①B段的净化功能可以充分发挥。

②去除有机污染物是B段的主要功能。

③B段的污泥龄较长,具有产生硝化反应的条件。

④B段承受的负荷为总负荷的30%~60%。

※B段的各项功能、效应的发挥,都是以A段正常运行为首要条件的。

⑤BOD-污泥负荷:0.15~0.3kgBOD/(kgMLSS·d)

污泥龄:15~20d

水力停留时间:2~3h

曝气池内混合液DO浓度:1~2mg/L

21.曝气理论

氧转移原理公式:

使增加的方法:

①增加K La:增加曝气量;增加液体紊流程度;改善曝气装置使气泡减少。

②增加C s:纯氧曝气,深水、深井曝气。

③减小C:紊流程度上升。

△氧转移的影响因素:①污水水质;②氧分压;③水温。

※污水水质:

※水温:

K La值因T上升而增大,但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却有所降低。水温对氧转移有两种相反的影响,但并不能两相抵消。总的来说,水温降低有利于氧的转移。

在运行正常的曝气池内,当混合液在15~30℃范围内时,混合液DO浓度C能够保持在1.5~2.0mg/L左右。

22.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和保护

运行:

①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验收后正式投产前的首要工作是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

②活性污泥培训成熟后,就开始试运行。

③试运行确定最佳条件后,即可转入正常运行。

维护(异常情况)

①污泥膨胀:为防止污泥膨胀,首先应加强操作管理。如发现不正常现象,就需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当污泥发生膨胀后,解决的办法可针对引起膨胀的原因采取措施:可适当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可投加硝化污泥液或N、P等成分;可投加石灰等调节pH;可投加5~10mg/L FeCl3,帮助絮凝,刺激菌胶团生长等。

②污泥解体:当鉴别出是运行方面的问题时,应对污水量、回流污泥量、空气量和排泥状态以及SV%、MLSS、DO、Ns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查,加以调整。当确定是污水中混入有毒物

质时,应考虑这是新的工业废水混入的结果,需查明来源,责成其按国家排放标准进行局部处理。

③污泥孵化:防止措施有:安设不使污泥外溢的浮渣清楚设备;消除沉淀池的死角地区;加大池底坡度或改进池底刮泥设备,不使污泥滞留于池底。

④污泥上浮:应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污泥,在脱氮之前即将污泥排除;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DO等,使之不进行到硝化阶段。

⑤泡沫问题:分段注水以提高混合液浓度;进行喷水或投加除沫剂等。

23.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过程

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由流动水层传递给附着水层,然后进入生物膜,并通过细菌的代谢活动而被降解。

24.生物膜处理法的主要特征

生物相特征:

①参与净化反应微生物多样化;

②生物的食物链长;

③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

④分段运行与优占种属。

工艺特征:

①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②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宜于固液分离;

③能够处理低浓度的污水;

④易于维护运行、节能。

25.生物滤池:将污水在粗滤料上喷洒进行净化的生物过滤法的处理构筑物。

△进入生物滤池的污水,必须通过预处理。

△生物滤池后应设二沉池予以截留。

※普通生物滤池:

①处理效果良好;

②运行稳定、易于管理、节省能源;

③占地面积大、不适于处理量大的污水;

④滤料易于堵塞;

⑤产生滤池蝇,恶化环境卫生;

⑥喷嘴喷洒污水,散发臭味。

※高负荷生物滤池

①均化与稳定进水水质;

②使生物膜经常保持较高的活性;

③抑制滤池蝇的过度滋长;

④减轻散发的臭味。

※塔式生物滤池

①高负荷率;

②滤层内部有分层。

※曝气生物滤池

①氧的转移率高,动力消耗低;

②勿需设沉淀池,占地面积少;

③比表面积大,微生物附着力强;

④污水处理效果良好;

⑤勿需污泥回流,也无污泥膨胀之虑。

26.生物转盘

①微生物浓度高;

②生物相分级;

③污泥龄大;

④产生的污泥量较少;

⑤耐冲击负荷;

⑥动力消耗低;

⑦便于维护管理;

⑧设计合理、运行正常;

⑨其流态应按完全混合-推流来考虑。

※空气驱动生物转盘

①BOD的去除率较高;

②生物膜较薄,有较强的活性;

③通过调节空气量改变转盘转数,采用气量调节装置,根据槽内DO的变化自动运行;

④易于维修管理。

※与曝气池组合的生物转盘

①提高原有设备的处理效果;

②提高原有设备处理能力,占地面积小,附加设备费用亦低;

③处理效果稳定,菌体密度大,生物量高微生物增殖迅速,活性强;

④污泥量少而且易于沉淀;

⑤动力消耗少,活性污泥装置本身能够提供生物转盘转动的能量;

⑥负荷选择适宜,可取得硝化的效果。

27.生物接触氧化

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生物处理技术,兼具两者的优点。

28.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

稳定塘:是经过人工适当修整的土地,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分类:

①根据塘水中微生物优势群体类型和塘水的溶解氧工况来划分: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

除以上几种类型的稳定塘以外,在应用上还存在一种专门用以处理二级处理后出水的深度处理塘。

②根据处理水的出水方式:连续出水塘、控制出水塘、贮存塘。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

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总复习题 一、人因工程学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怎 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美国的人因工程学 命名多采用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 成本、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人因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 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 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容 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对组织影响生产力 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 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 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 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 的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容 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 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

大学交通工程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期末考试交通工程总论课程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A)卷学年第一学期第1页共4页号 学 名 姓 级 班 2 1 1 、 1 1 1 信 交 级 班 用 适 卷 试 .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审核得分 .阅卷人 得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 分,共 20 分) 得分阅卷人 1、试述时间平均速度与区间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答:时间平均速度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的所有车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2 分) ?????????密????????封???????????????? 1、 PHF: 计算公式为: 1n v i; v t 又称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n i 1 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v t:时间平均车速; v i:第 i 辆车的地点车速; n :单位时间内观测到车辆总数( 3 分) 区间平均速度是指某路段的长度与通过该路段所有车辆平均行程时间之比。 2、道路通行能力:(2分) 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计算公式为: 亦称道路通行能量。 1 v s 1n1 n i 1v i; v s:区间平均车速;其他符号意义同前。(3 分) 3、绝对相位差: 在联动信号中,选定一个标准路口,规定该路口的相位差为零,其他路口相对于 2、简述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以及各阶段的功能。 此路口的相位差,称为绝对相位差。 答:四阶段为交通发生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分配。 (2 分) 4、服务水平: 交通发生预测用于推测规划年交通量;(2 分)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交通分布预测区与区之间交通流量的多少;( 2 分) 度或服务质量。交通方式划分把总的交通量分配给各种交通方式;( 2 分) 期末考试交通工程总论课程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A)卷学年第一学期第 2 页共 4 页 (2 交通分配预测将各小区之间不同交通方式的交通量分配到具体的路网上。 . 分)

人因工程学试卷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0分) 1、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2、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3、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所致。 4、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5、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6、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7、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8、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浓度表示法。 9、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10、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照度(),避免频繁的适应。 二、判断题(10分) 1、工效学研究应注意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结果能一致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是一种借助器械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因此作业均可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 4、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5、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6、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7、不用视觉的情况下,对垂直布置的控制器的操作准确性优于水平布置的。() 8、意识层次模型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5个层次,第0层次表明无意识或神智丧失,注意力为零;第1层次为意识水平低下,注意迟钝。因此,层次越高,意识水平越高,注意范围越广泛()。 9、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10、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三、名词解释(10分) 1.作业能力 2.微气候 3.人机界面 4.作业空间

交通工程学期末试题及总结

《交通工程学》期末试题 专业:道桥99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交通工程学》被称为“五E”科学,“五E”指__工程_______、____执法_______、__教育__________、__环境_________、_能源____________。 2.《交通工程学》的诞生,一般认为以___交通工程师协会____________的成立为标志。 3.交通规划中的“四阶段”模型的四个阶段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 交通分配。 4.反映道路服务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服务交通量________。 二、选择题 1.某双向双车道公路,2001年12月19日星期三测得日交通量为14770辆/日,十二月份月变系数为,星期三的日变系数为,设计小时系数为,方向不均匀系数为,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需修成双向_______。 a.二车道 b. 四车道 c.六车道 d.八车道 2.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间正确的是________。 a.二者相同 b.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 c. 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 3.在交通调查区域中预估到其中几个交通区的交通产生量和吸引量将有大量的变化,此 外,若干现状还未有任何出行的交通区也将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何种交通分布方法较为合适________。 a.重力模型模型c.平均增长率模型模型 4.道路基本通行能力(N 基),可能通行能力(N可),和实用通行能力(N实)的关系为: 基>N可>N实基>N实>N可可>N基>N实可>N实>N基 5.道路交通流中车头时距可用_______来描述。 a.二项分布 b.负二项分布 c.泊松分布 d.负指数分布 三、简答题 1.简述O-D调查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调查方法与步骤。 2.何谓交通密度如何得出有哪些调查方法 3.什么是行驶车速与行程车速二者有何区别各有哪些调查方法 4.简述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内容。 5.简述离散型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 四、计算题 1.设车流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为V= ,如限制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倍,求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密度<最佳密度) 2.在一条车流中有30%的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稳定速度行驶,有30%的车辆以80公里/小时行驶,其余40%则以100公里/小时行驶,一观测车以70公里/小时的稳定 车速随车流行驶5公里时,有17辆车净超越观测车(超越观测车数减去被观测车 超越数)。在观测车以同样速度逆车流行驶5公里时,迎面相遇的有303辆车,试 问:a.车流的平均车速和流量是多少b.试求有多少以100公里/小时行驶的车超越 观测车c.用上述观测法得到的是时间平均车速还是空间平均车速 3.某信号交叉口,其色灯周期为60秒,每周期内可通过3辆左转车辆,若左转弯车流量为200辆/小时,问是否会出现延误若有延误,这种延误占周期中的百分比是 多少(假定车流到达符合泊松分布) 4.车流在一条单向双车道公路上畅通行驶,速度为100Km/h。由于突发交通事故,交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习题及答案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习题 一、选择 1、当资料不全时,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低位水池有效容积按哪一条计算是正确的?(A) A 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25%确定 B 按最高日用水量的35%~40%确定 C 按平均日用水量确定 D 按平均日用水量的60%确定 2、在装设备通透性吊顶的场所,喷头应布置在_____;系统的喷水强度应按_____确定。(C) A 吊顶下常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1.3倍 B 吊顶下常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 C 顶板下常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1.3倍 D 顶板下常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 3、下列哪一个情况排水系统应设环形通气管?(B) A 连接4个及4个以上卫生器具的横支管。 B 连接4个及4个以上卫生器具的横支管的长度大于12m的排水横支管。 C连接7个及7个以上大便器具的污水横支管。 D 对卫生、噪音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内不设环形通气管,仅设器具通气管。 4、给水管网的压力高于配水点允许的最高使用压力是应设减压设施。采用比例式减压阀的减压不宜大于____。(B) A 2 :1 B 3 :1 C 5 :1 D 6 :1 5、某建筑物内的生活给水系统,当卫生器具给水配水处的静水压力超过规定值时,宜采用何种措施?(A) A 减压限流 B 排气阀 C 水泵多功能控制阀 D 水锤吸纳器 6、某中水站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为中水水源是,请回答下列四组中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哪组工艺流程合理?(D) A r r r 中水水源格栅间调节池物化、生化深度处理池中水 u u u u u u u u u u r r 中水水源格栅间调节池物化、生化深度处理池消毒池中水 B r r r r u u u u u u u u u u r r C u u r u u r u u r 中水水源格栅间调节池预处理池中水 u u u u u u u u u u r r 中水水源调节池物化、生化深度处理池消毒池中水 D r r r u u u u u u u u u u r r 注: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水质已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只需经调节池后采用生化或物化结合的深度处理,在经消毒即可作中水使用。 7、在设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配水管道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____;湿式系统、干式系统的喷水头动作后应由____直接连锁自动启动供水泵。(B) A 1.2 MPa 火灾报警信号 B 1.2 MPa 压力开关 C 0.4 MPa 火灾报警信号 D 0.4 MPa 压力开关 8、请指出正确的水泵吸水管的连接方式。(C) A 吸水管设在虹吸管段 B 吸水管向下坡向水泵 C 异径偏心大小头 D 同心异径管 9、下面关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材及连接叙述中,哪一条是正确的?(C) A 系统管道的连接,应采用沟槽式连接件(卡箍),或法兰连接。

人因工程学单元检测2

《人因工程学》单元检测二 一.选择题 1、物体具有一定的亮度,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引起视觉感觉。这种视觉感觉的清楚程度称为()。 A.照度 B.光强 C.视度 D.亮度 2、( )是指不考虑特殊的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被照面积而设置的照明。 A.一般照明 B.局部照明 C.综合照明 D.特殊照明 3、下面不是控制和防止眩光的措施是()。 A.限制光源亮度 B.合理分布光源 C.光线转为射线 D.适当提高亮度,增大亮度对比 4、下列哪个条件要求照度标准值分级提高一级()。 A.进行很短时间的作业时 B.视觉能力低于正常能力时 C.作业精度或速度无关紧要时 D.建筑等级和功能要求较低时 、照度均匀的标志是:场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均匀照度之差小于等于平均照度的()。 A.1/2 B.1/3 C.1/4 D.1/ 1、不属于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的是() A硫氧化物 B氢气 C氮氧化物 D卤化物和有机物质气体 7、悬浮颗粒物又称飘尘,是漂浮在空气中粒径在()以下 A1 B 11 C17 D18 8、以下不属于车空气污染主要来源的是() A新车装饰材料 B 汽车发动机产生的 C 外界污染 D人体自身的污染 9、当儿童体铅含量超过()时,儿童脑发育就会受不良影响,称为铅中毒 A0ug/L B80ug/L C100ug/L D120ug/L 10、以下不属于从建筑物中的天然材料里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是() A镭 B苯 C钍 D钾 1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嗅觉异常、刺激、过敏和肝功能异常及免疫功能异常等 A甲醛 B苯 C丙酮 D氟化氢 12、体能量的产生、转移和消耗称为() A 能量代 B基础代 C 安静代 D 机能代 13()是人在绝对安静下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的能量 A 基础代量 B 安静代量 C能量代量 D 代量 14、基础代量的符号() A R BBCSDM 1、安静代量与基础代量的关系() AR=1.2BBR=BCR=0.8BDR与B无关 11常用()指标衡量劳动强度 A安静代量B能量代量C基础代量D相对代量 17单位时间所需的氧量叫做() A 养需 B养债 C 养耗量 D养耗 18动强度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及紧程度。 A、体力消耗 B、脑力消耗 C、体力活动 D、脑力活动 19、依作业时的相对代率(RMR)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RMR的值为()时可以持续作用。 A、小于4 B、4 C、4到7 D、大于7

交通工程总论重点(2013.12)-推荐下载

交通工程总论重点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快捷舒适的一门科学技术。 2.交通工程学科的外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设计等方面 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型、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3.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①驾驶人的交通特性:驾驶人的职责和要求;驾驶人的反映操作过程;生理心理特性; ②乘客交通特性: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乘车反应;社会影响 ③行人交通特性:行人交通流特性; 4.典型公路网布局: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 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 5.路网密度:该区域内道路总长比上该区域总面积 6.交通量概念: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据 7.特性分析三个方面:①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②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交通量的构 成特性 8.高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呈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 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9.第30位小时最高小时交通量就是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 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的K值十分稳定,分布在12%--18%之间 10.6个行车速度的概念。 ①地点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 ②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 ③运行车速: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人员在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车速 ④行程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之比 ⑤临界车速: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是的车速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期末考试复习必备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 一个给水当量的流量是0.2 L/S,一个排水当量的流量是0.33L/S。 2.根据用户对水质、水压、水量、水温的要求,并结合外部给水系统情况进行划分,给水系统有三种基本给水系统,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 3. 3.建筑排水系统横支管上宜设清扫口,立管上设检查口等清扫设备。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6层的住宅建筑用估算的方法计算给水系统所需压力为( C )MPa。 A、0.20 B、0.24 C、0.28 D、0.32 注:120+4*40=280 2.关于建筑内部给水系统计算中最不利配水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 A.整个系统的最高点即为最不利点 B. 整个系统的最远点即为最不利点 C. 整个系统的最高且最远点即为最不利点 D. 决定整个系统所需最大压力的点即为最不利点 3.建筑内部分流制生活排水系统是指(C) A.生活排水与屋面雨水分别排至建筑物外 B. 生活污水与屋面雨水分别排至建筑物外 C. 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分别排至建筑物外 D. 生活废水与屋面雨水分别排至建筑物外 4、高层建筑中消火栓给水管道系统(? ),且消火栓给水立管管径应(? )。C A、应独立设置;不小于100mm?? B、可与生活给水管道合用;不小于50mm? C、应独立设置;不小于50mm??? D、可与生活给水管道合用;不小于100mm。 5、请指出正确的水泵吸水管的连接方式。(C ) A 吸水管设在虹吸管段 B 吸水管向下坡向水泵 C 异径偏心大小头 D 同心异径管。 6. 下列情况下应设置环形通气管的是( B ) A.在连接有3个大便器且长度为13的排水横支管上 B.在设有器具通气管时 C.在连接有5个大便器的横支管上

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1. 造成人为失误的原因可分成哪大类?而降低人为失误的方法有那三大项? 2. 如何从管理控制上减少工作时骨骼肌肉之伤害? 3. 什么是反应时间?如何控制刺激信号以缩短反应时间? 4. 生活中常见的水表显示装置的形式如下图所示。试分析其是否符合显示装置 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5. 某小型零件装配在线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一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 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 向一字摆开。试分析此工作场地布置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6. 人在操作计算机时易产生眼睛干涩、身体疲劳等现象,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为 了舒适而高效的工作,请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你的一些建议。 7. 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简述这三者的含义。 8. 人因工程学研究的目标有哪些? 9. 一般情况下,人耳对多少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较敏感? 10. 如何进行工作房间的色彩调节? 11. 眩光的危害及控制措施?12. 作业位置与视距的关系? 13. 建立人机系统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14. 开环人机系统的特征是什么?15. 什么叫系统评价?16. 人机系统设计的步骤? 17. 简述工作场所通风的重要性及换气的方法? 18. 描述你所熟悉的一个车间或办公场所的色彩环境,说明其特点和不足之处。 19. 请提出如何才能克服体力劳动中单调感的方法,并举出具体的应用例子。 20. 试比较感觉与知觉。 21.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22. 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有哪些? 23. 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立位操作? 24. 立位工作有哪些缺点? 25. 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坐姿操作? 26. 坐姿操作有哪些缺点? 27. 简述噪声的控制方法。 28. 照明条件与作业效率有何关系?是否照度值越高﹐作业效率越高? 29. 照度与事故有何关系? 30. 简述系统的功能。 31. 功能分配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2. 信号显示有何特点? 33. 信号装置有什么作用? 34. 使用荧光屏显示信息有何优点? 35. 简述目标的视见度与呈现时间之间的关系。 36. 控制器为何要进行编码?常见的控制器编码方式有哪些? 37. 何谓控制–显示相合性? 38. 简述事故的特性。 39. 事故控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对策是什么? 40. 何谓系统安全分析? 41. 简述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内容。 42.对人体有影响的振动因素有哪些? 43.请简述噪声控制方法 44.简述控制与显示系统的设计原则。 45.简述提高机器设备可靠性的方法。 46简述适应域与百分位的关系

交通工程总论考试必备套题及答案

一、单选 1、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主要有三种方式(A)A混合制,损失制,等待制 B 先到先服务、后到先服务 C输入过程、服务方式 D优先服务、随机服务 2、道路交通流中车头时距统计分析可用( B )来描述。 A 二项分布 B 负指数分布 C 泊松分布 D 负二项分布 3、交通标志设计的三要素是( D ) A.颜色、形状、图案 B.相位、周期、绿信比 C.流量、速度、密度 D.颜色、形状、图符 4、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称为(C)A.地点车速 B. 行驶车速 C.行程车速D.临界车速 5、对同一道路交通而言,基本通行能力CB,可能通行能力CP与设计通行能力CD之间 的关系(C) A.CP>CB>CD B.CP>CD>CB C.CB>CP>CD D.CB>CD>CP 6、各种感觉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是(B)。 A.听觉 B. 视觉 C.触觉 D.嗅觉 7、代表小区间所发生的出行,连接个小区形心的直线叫(C)。 A.境界线 B. 核查线 C.期望线 D.形心线 8、设M/M/N系统的利用系数为λ/N,则说法准确的为(D) A.λ/N可以小于0 B.λ/N>1,则系统稳定 C.λ/N<1,则系统不稳定D.λ/N>1,则系统不稳定 9、根据跟车理论,关于非自由行驶状态的车队,正确的说法是(A)。A.前车车速制约后车 车速 B.后车车速制约前车车速 C.前车改变运行状态,后车立即同步改变运行状态 D.后车改变运行状态,前车立即同步改变运行状态 10、在排队论中,M/D/N记号的含义是( C )A.定长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N个 服务台B.泊松输入,爱尔朗分布服务,N个服务台C.泊松输入,定长服务,N个服 务台D.爱尔朗分布输入,定长服务,N个服务台 11、在交通管理上用作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是(D)A.15%位车速 B.50%位车速C.第30位小时车速 D.85%位车速 12、用“停车线法”计算信号灯交叉口通行能力时,本向直行车道通行能力需要折减的情况是(B)A.当本向左转车的实际数量超过允许值时 B.当对向左转车的实际数量超过允 许值时C.当本向右转车的实际数量超过允许值时 D.当对向右转车的实际数量超过允许值时

给排水工程复习题(精华)

建筑给排水工程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建筑给水排水系统是将城镇给水管网中的水引入并满足各类用水对(水量)、(水质)和 (水压)要求的冷水供应系统。 2、建筑给水系统中给水方式的基本类型是(利用外网水压直接给水方式)、(设有增压和贮水 设备的给水方式)、(分区给水方式)和(分质给水方式)。 3、室内给水管道的敷设有(明装)和(暗装)两种形式。室外埋地引入管其管顶覆土厚度 不宜小于(0.7m),并应铺设在冰冻线以下(0.2m )处。 4、在建筑室内消火栓消防系统,低层与高层建筑的高度分界线为(24m)m;高层与超高层 建筑高度分界线为(100m)m。 5、室内排水系统的附件主要是指(检查清扫口);(地漏);(存水弯)、(隔油具)、 (滤毛器)和(吸气阀)。 6、室内排水通气管系统的作用主要是(排除臭气)、(保持气压稳定)、(补充新鲜空气)、 (降低噪音)。 7、室内热水供应方式,根据是否设置循环管网线,如何设置循环管网可分为(全循环)、 (半循环)、(无循环);根据循环管路长度不同可分为(等程)、(异程);根据 循环动力不同可分为(自然循环)、(机械循环)。 8、疏水器的作用是(阻汽排水)。 9、化粪池是一种具有(结构简单)、( 便于管理) 、( 不消耗动力) 和( 造价低)等优 点。局部处理生活污水的构筑物。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特性流量:水流通过水表产生100kpa水头损失时的流量值。 2、充实水柱:消火栓水枪喷嘴喷出的对灭火有效的射流长度,手提式水枪的充实水柱规定为: 从喷嘴出口起至射流90%的水量穿过38cm圆圈为止的一段射流长度。 3、自清流速:不使管道中杂质沉淀的最小流速。 4、间接加热:是利用热媒通过水加热器把热量传递给冷水,把冷水加热到所需热水温度,而热 媒在整个加热过程中与被加热水不直接接触。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消防用水对水质的要求高,但必须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保证供应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2、在水表口径确定中,当用水量均匀时,应按照系统的设计流量不超过水表的额定流量来确定水 表的口径。(√) 3、建筑内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的确定方法有三种,即平方根法、经验法、概率法。(√) 4、消火栓的保护半径是指以消火栓为圆心,消火栓水枪喷射的充实水柱作为半径。(×) 5、建筑内部合流排水是指建筑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污废水合用一套排水管道系统排除(√) 6、建筑消火栓系统能自动进行灭火并进行报警。(×) 7、建筑物的自动喷洒灭火系统的作用面积大小只与建筑物的危险等级有关。(√) 8、室内排水管道均应设置伸顶通气管。(√) 9、雨水内排水系统都宜按重力流排水系统设计。(×) 10、水泵接合器的作用仅仅是向室内消火栓系统加压送水。(×) 四、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单设高位水箱的给水方式中,适用的条件:(ABC) A.用水高峰时段出现不足 B.要求水压稳定 C.具备设置高位水箱的条件 D.水量要求较大时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萌芽时期(20世纪初期) 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 —1940年)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1940 — 1960年)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1960年以后)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 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 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 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 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 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 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 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 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期末复习题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期末复习题 (2013?2014-1学期) 模拟试卷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根据用途一般可分为() ()()三类。 2.进水管一般由侧壁距箱顶()mm处接入水箱。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力计算的方法有()和( )两种。 4.热水供应系统可分为()、()和 ()三类。 5.室内给水施工图一般由设计施工说明、()、 ()、()等四部分组成。 6.给水引入管穿越()、墙体和楼板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孔 洞及()。 7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有管道穿过时应采取防水措施。对有要求的建筑物,必须采用()。 8、蹲式大便器分为()、()和( ___________ )三种。 9、屋面雨水系统按设计流态可分为()、() 、()。 1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平敷设的管道应有()坡度,坡向泄水点。 11、室外排水管道多采用()或(),其接口方式有()和()两种形式。 12.建筑物中水水源可取()和()。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截止阀按连接方式分为()。 A.内(外)螺纹截止阀 B.承插连接截止阀 C法兰截止阀 D.卡套式截止阀 2.( )为喷头常闭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A.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B.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C预作用喷头灭火系统 D.雨淋灭火系统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半容积式水加热器的供热量按设计秒流量计算; B.容积式水加热器的供热量按设计小时耗热量与容积式水加热器的设计小时供热量之差计算; C.快速式水加热器的供热量按设计秒流量计算; D.半即热式水加热器的供热量按设计小时耗热量计算。 4.开水集中制备分散供应系统对管道材质要求较高,常用的管材有 ()。 A.薄壁不锈钢管 B.塑料管 C.薄壁钢管 D.复合管

人因工程学_期末复习

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 1. 造成人为失误的原因可分成哪大类?而降低人为失误的方法有那三大项?答:造成人为失误的原因可分成﹕任务复杂度、环境因素、个人因素三大类。 降低人为失误的方法有﹕选用适当人选、教育训练、设计。 2. 如何从管理控制上减少工作时骨骼肌肉之伤害? 答:工作轮调、工作扩大、人员筛选、教育训练、工程/休息安排 3. 什么是反应时间?如何控制刺激信号以缩短反应时间? 答:反应时间又称为反应潜伏期,它是指刺激和反应的时间间距,由反应知觉时 间和动作时间两部分组成。随着刺激性质和反应内容的复杂化,反应时间也将随之增加。其反应时间有显著的差异,选择反应时间长于简单反应时间。人对各种不同性质刺激的反应时间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性质的刺激,其刺激强度和刺激方式的不同,中等强度刺激信号的反应时间小于阈限强度的刺激信号。刺激信号与背景的对比程度也是影响反应时间的一种因素,信号愈清晰愈易辨认,则反应时间愈短;反之,反应时间延长。当刺激信号持续时间不同时,反应时间随刺激信号的增加而减少。刺激信号的数目对反应时间的影响最为明显,即反应时间随刺激信号数的增加而明显延长。 4. 生活中常见的水表显示装置的形式如下图所示。试分析其是否符合显示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答﹕这两个表盘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正确的读数。此设计主要违反了两个很重要的显示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1)如果仪表是由几个表盘组成的,则每个刻度盘内数字的增加方向应该完全一致;(2)刻度盘的读数应顺时针 5. 某小型零件装配在线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一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向一字摆开。试分析此工作场地布置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答﹕此工作场地不足之处是:(1) 工作台上零件及工具较多,一字摆开在工作台上,看起来整齐、清爽,实际上不方便作业,有些零件、工具可能摆在舒适作业范围之外;(2) 待装件输送带位于作业者侧面,需经常转身,增加能量消耗而容易疲劳,且不易准确观察,影响作业速度。改进建议:(1) 将零件与工具沿弧线设置在最舒适作业范围之内。(2) 工作台面向输送带,减少转身,便于观察和拿取零件。(3) 为了使作业者能方便的拿取前方的零件,工作台设计成凹进去一块,两肘部伸出可以取放零件,而且还可以使肘部得到支撑。 6. 人在操作计算机时易产生眼睛干涩、身体疲劳等现象,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为了舒适而高效的工作,请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你的一些建议。 答﹕长时间地观看显示器屏幕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长时间地操作计算机可能导致身体疲劳,不正确的坐姿、较差的照明环境、使用尺寸不合理的计算机桌及坐椅、长时间久坐而不活动、计算机设备位置摆放不合适、狭窄的作业空间等因素都是造成身体疲劳甚至损伤的重要原因。为了舒适而又高效地工作,在安装和使用计算机时,可遵循以下人机工程学原则:(1) 将显示器和键盘放置在正前方。专用的工作台有助于将键盘摆放在正确的位置。(2) 将显示器放置在可以舒适观看的距离处。(3) 坐在显示器的正前方时,确保显示器屏幕与您的视线等高或略低。(4) 调整显示器的倾斜度、对比度和亮度设置以及照明环境(例如吊灯、台灯以及附近窗户的窗帘或百叶窗),以尽可能减少显示器屏幕的反光和闪烁。(5) 坐在可以对下背部提供良好支撑的椅子上。(6) 在使用键盘或鼠标时,使前臂保持水平,手腕处于自然舒适的位置。(7) 使用键盘或鼠标时,留出枕放手的空间。(8) 使上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9) 坐直,双脚放在地板上,大腿保持水平。(10) 坐在椅子上时,确保腿的重量落在双脚上,而不是座位的前缘。如果有必要,调整椅子的高度或使用脚垫,以保持正确的坐姿。(11) 经常改变工作方式。合理安排您的工作,尽量避免长时间打字。停止打字时,多做一些需要双手并用的活动。

大学交通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期末考试交通工程总论课程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A)卷 学年第一学期第1页共4页 号 学 名 姓 级 班 1 2 信 交 级 班 用 适 卷 试

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 1、试述时间平均速度与区间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答:时间平均速度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的所有车辆 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2分) - 1 n 计算公式为:Vt =—2 V ; n i —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 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2、道路通行能力: 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亦称道路通行能量。 3、绝对相位差: 在联动信号中,选定一个标准路口,规定该路口的相位差为零,其他路口相对于 此路口的相位差, 称为绝对相位差。 4、服务水平: 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 度或服务质量。 期末考试交通工程总论课程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 5、延误: vt :时间平均车速;V i :第i 辆车的地点车速; n :单位时间内观测到车辆总数 (3 分) 区间平均速度是指某路段的长度与通过该路段所有车辆平均行程时间之 比。 (2 分) 计算公式为: - 1 -Z - n i V i . 7 vs :区间平均车速;其他符号意义同前。(3分) 2、简述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以及各阶段的功能。 答:四阶段为交通发生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分配。 (2 分) 交通发生预测用于推测规划年交通量;(2分) 交通分布预测区与区之间交通流量的多少;(2分) 交通方式划分把总的交通量分配给各种交通方式; (2分) (交通分卷预测将各小学年第不同交通方期的交通量分页 到具体的路网 上。 分)

给水排水工程知识点(个人整理)

给水工程 1.给水系统分类:按水源种类分,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按供水方式分,分为自 流系统(或重力供水)、水泵供水系统(或压力供水)和混合供水系统。 2.给水系统的组成:由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渠和管网、调 节构筑物组成。 3.日变化系数的计算方法:日变化系数(Kd)=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一年中平 均日用水量。 4.时变化系数的计算方法:日变化系数(Kh)=最高日内最高时用水量/最高日 内平均时用水量。 5.城市为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25%合并计算。 6.城市给水管网需保持的最小服务水头为:地面1层为 10m ,2层为12m,2 层以上每层增加4m。 7.水泵扬程(Hp)等于静扬程和水头损失之和,静扬程(Ho)需根据抽水条件确 定。水头损失(Σh)包括水泵吸水管、压力管和泵站连接管线的水头损失。 8.给水管网的两种基本形式为:树状网(或枝状网)和环状网。树状网的特点是 造价低、供水可靠性低,环状网的特点是造价高、供水可靠性高。 9.经济流速:在数学上表现为求一定年限t内(称为投资偿还期)内管网造价和 管理费用(主要是电费)之和为最小的流速,以此来确定给水管管径。 10.给水管一般分为金属管和非金属管,其中金属管主要以铸铁管和钢管为主,铸 铁管按材质分可分为灰铸铁管和球墨铸铁管。灰铸铁管的特点是耐腐蚀性较强、抗冲击和抗震能力较差、重量较大、容易发生漏水。球墨铸铁管的特点是耐腐蚀性较强、抗冲击和抗震能力较差、重量较轻、不易漏水。 11.铸铁管接口有两种形式:承插式和法兰式。 12.水厂工艺流程中,地表水常规处理工艺流程为:原水→混合→絮凝沉淀池(或 澄清池)→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 13.给水管最大设计流速不应超过2.5—3m/s,最低流速通常不得小于0.6m/s。 排水工程 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三类。其中工业废水按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习题集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习题集 选择题 1.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值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 ( ) (A) 提高 (B) 减小 (C) 不变 2.一般说来,混凝土内部最薄弱的环节是( ) (A)水泥石的抗拉强度(B)砂浆的抗拉强度(C)砂浆与骨料接触面间的粘结 3.在保持不变的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 ) (A) 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减小 (B) 混凝土及钢筋的压应力均不变 (C) 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减小,钢筋压应力增大 (D) 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增大,钢筋压应力减小 4.软钢钢筋经冷拉后( ) (A) 抗拉强度提高,但塑性降低(B) 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均提高,但塑性降低 (C) 抗拉强度提高,塑性提高 5.轴心受拉构件按强度极限状态是() (A)净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抗拉强度 (B)毛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抗拉强度 (C)净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屈服强度 (D)毛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屈服强度 6.梁的受剪承载力公式是根据何破坏形态建立的() (A)剪压破坏(B)斜压破坏(C)斜拉破坏 7.梁正截面破坏形态主要有() (A)少筋破坏(B)适筋破坏(C)超筋破坏(D)以上三者 8.关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B.钢筋直径的增大而减小; C.随钢筋等级提高而提高;D.条件相同,光面钢筋的锚固长度小于变形钢筋。 9.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 (A)安全度(B)耐久性 (C)可靠性(D)可靠度 10.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表面处的裂缝宽度比构件表面处的裂缝宽度() (A)小(B)大(C)一样 11.下列结构状态中,不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内容的是() A.疲劳破坏 B.裂缝宽度 C.构件挠度 D.最小配筋率 12.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采用()。 A.材料强度设计值及荷载标准值 B.材料强度标准值及荷载设计值 C.材料强度设计值及荷载设计值 D.材料强度标准值及荷载标准值 13. 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A.混凝土的保护作用 B.钢筋抗拉强度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高

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题

1人机工程的发展趋势2 2人眼可见光波长38 3人耳可听声音的频率范围43 4人的听阈和痛阈44 5人体测量学中百分位尺寸的含义20 6人为失误的原因173 7感觉的特征58 8噪音对人体的影响159 9视觉系统工作原理及视错觉现象38 10仪表类型及特点8611作业空间设计、坐姿立姿工作特点128 12控制器编码方式106 13感觉器官的反应时特点 14韦伯定律的含义59 15振动对人的影响164 16产品尺寸设计类型32 17作业场所布置原则141 18作业空间的分类135 19作业空间设计要点135 1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对组织影响生产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范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的特殊作用 2某小型零件装配线上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向一字排开。试分析此工作地布置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答:布置存在的问题:零件盒的摆放成一字型排列,不符合手在水平作业范围的运动轨迹, 应根据零件盒的数量,弧形摆放,并将零件盒放到正常作业范围之内。矩形桌面可考虑中间挖去一定空间,把椅子向里推,以减少手的移动距离。输送带的位置要看在哪侧,若在右侧与桌面垂直方向,则不必调整,否则应调整至此位置。 3.为什么警车、救护车的车灯,均采用较亮的周期变化的灯光,并伴有周期变化的高频报警。。 1)采用灯光(信号灯)及听觉显示装置两类,可提高人们对这两类运行的反应,及时躲开,以利通行;2)灯光周期变化,可提高人的视觉反应速度,吸引人的注意;3)声音采用周期变化且高频,主要是由于变化的信号优于不变的信号,可减少听觉适应性。另外,高频声音是根据人对高频声音的感觉习惯相吻合,如人们感觉“紧急”、“高速”。 4、试分析坐姿作业空间设计内容,需考虑哪些人体尺寸 (1)工作面设计。要考虑人的水平作业范围,垂直作业范围,立体作业范围。工作面高度设计。该设计与人的上臂长、坐姿肘关节高度有关。 (2)座椅及活动余隙设计。座椅设计主要包括椅子高度、深度、椅面宽度及扶手等。其中,椅子高度是主要尺寸。主要依据人的坐姿臀高、宽度。 (3)容膝空间设计。坐姿大腿厚;小腿高与桌面下表面高度之间要有空间。 (4)脚作业空间。小腿长;腿弯曲角度。 5 如果请你进行车间设计,请列出与人因工程有关的设计内容及设计原则?(10分) (1)总体作业空间设计。按照企业生产类型,如流水生产,则按产品加工过程排列设备。如工艺专业化,则将同种设备、同种工人布置在一起。 (2)作业环境设计。车间作业环境设计,包括噪声、微气候环境、色彩环境、空气环境设计等,在环境设计过程中考虑环境对人的生理及心理影响,按照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对各种环境设计。 (3)近身作业空间设计。根据作业特点、人体尺寸、作业姿势等进行设计。 (4) 座位设计设计原则:要根据人体尺寸、尽量使人体保持自然、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牢固、稳定; (5)显示器和操纵控制器布置应按照重要性原则、使用频率原则、功能原则、使用顺序原则进行布置,方便人的操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