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⒈无限制潜艇战:所谓“无限制潜艇战”、是德国海军部为打破因战争僵局而引起的经济困难于1917年2月宣布的一种潜艇作战方法,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给英国商船和战舰造成重大打击。为维护海上交通线,英国和协约国采取了“船队护航体系”的紧急措施,抵制德国的海上封锁。

无限制潜艇战:所谓“无限制潜艇战”、是德国海军部于1917年2月宣布的一种潜艇作战方法,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德国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就对协约国实施潜艇战,给英国商船和战舰以重大打击,后因担心美国等中立国的反对,不得不采取“有限制潜艇战”。但到1917年2月4日,德国海军部为打破因战争僵局而引起的经济困难,正式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为维护海上交通线,英国和协约国采取了“船队护航体系”的紧急措施,抵制德国的海上封锁。

⒉布列斯特和约: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为了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于1918年3月在布列斯特签订的一个苛刻和约。苏俄在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后,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苏俄政府立即宣布废除此条约。它使新生的苏俄有了的巩固政权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⒊墨索里尼: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国家法西斯党党魁,首相(1922~1943),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犯。1921年11月正式成立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自称领袖。1922年10月纠集5万名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迫使国王任命他为首相,攫取了国家的最高领导权。1实行法西斯极权统治,集一切大权于一身,自称政府首脑。

⒋魏玛共和国:德意志第一个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共和国。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德意志帝国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多数派与旧军人兴登堡妥协,于1919年2月6日在魏玛召开国民议会,同年7月31日通过《魏玛宪法》,正式宣告废除帝制,成立共和国。希特勒掌权后,于1933年3月以法西斯手段停止实施《魏玛宪法》,共和国解体。

⒌《田中奏折》:是指在1929年曝光,据称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奏折中,田中认为日本如要称霸世界,必须先征服支那(即中国);而若要征服支那,必须先征服满蒙。他成为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及亚洲的战略方针。

《田中奏折》:是指在1929年曝光,据称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1931年9月18日,日本强占了中国东北三省(满洲),事为九?一八事变。根据消息,当事首相田中义一在1929年曾向天皇献呈秘密奏折。奏折中,田中认为日本如要称霸世界,必须先征服支那(即中国);而若要征服支那,必须先征服满蒙。1930年,日本的外务省向中国国民政府抗议,称田中奏折是伪造。《田中奏折》的曝光造成日本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恶化,它被认为是反日情绪的根源之一。

⒍东方会议:东方会议是指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总方针而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所谓“满蒙政策”,田中在会议上,以“训示”的形式提出了明确的《对华政策纲领》。它勾画出田中内阁企图攫取“满蒙”和武力侵华的“积极政策”的基本轮廓,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决定攫取整个东北,加快实现大陆政策。东方会议是一次决定“国策”的重要会议,它预示着一系列重大的武力侵华行动即将展开。

⒎日本“二二六”事件:20世纪30年代,日本国内政局愈加动荡不安,政府和军部的对立日趋激化,而军部分裂为更为激进的皇道派和较为持重的统制派,双方矛盾日益激化。1936年2月26日拂晓,皇道派军官纠集1400余名官兵发动兵变,迅即占领陆军省、参谋本部、国会和首相官邸等政府中枢机关,发动兵变。事后统制派以“肃军”为名,清除皇道派势力,胁迫政府接受军部的各种要求,扩大军部的政治发言权,使日本政治迅速滑向天皇、军部法西斯体制。

⒏国会纵火案:德国纳粹党于1933年2月27日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藉以陷害德国共产党和欺骗群众,制造舆论的阴谋事件。纳粹党以此为借口逮捕德共党员和反法西斯人士,查禁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报刊,封闭德共办事处,进而取缔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希特勒以此为契机建立起纳粹党的法西斯独裁政权。

⒐"啤酒馆暴动":希特勒取得了纳粹党领导权后,公开进行反对德国政府的活动。1923年的鲁尔危机导致德国经济崩溃、政局动荡,巴伐利亚邦与中央政府矛盾尖锐,希特勒企图乘机夺取政权。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决定趁巴伐利亚邦长官卡尔在慕尼黑一家啤酒店发表施政演说带领一批冲锋队员绑架他们,企图胁迫他们发动暴动。暴动失败后,希特勒被德国当局投入监狱。

⒑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美等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对法西斯国家采取姑息纵容,退让屈服的妥协政策,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绥靖政

策”不仅没有避免二战的爆发,反而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使英国乃至世界人民深受灾难。

⒒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政府在德国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它是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产物,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进一步刺激了希特勒加紧实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动,增强了德国军事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慕尼黑阴谋后,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为了维护自身安全,苏联便在1939年8月23日和德国在莫斯科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确定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该条约的签订使苏联不致首先遭到德国攻击,赢得备战时间,但也使得德国侵略波兰德计划得逞。秘密协定有损社会主义苏联形象。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确定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该条约的签订虽使苏联得以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但实际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在西线得手后,于1941年6月22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⒔道威斯计划Dawes Plan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的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财力枯竭无力偿还赔款,协约国赔款委员会遂于1923年11月增设以道威斯为主席的国际专家委员会,研究德国赔款问题。该计划实际上结束了法国及其由它控制的赔委会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支配作用,确立了以美国为主的多国支配机制;它事实上从经济上扶持了德国,对战后德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⒕杨格计划Young Plan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为代替道威斯计划而实施的德国支付赔款计划。1929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临崩溃,无力实行道威斯计划。协约国重新规定德国赔款问题的计划,因由美国银行家杨格主持制定,故名。但随着经济危机的扩大,计划夭折。

⒖鲁尔危机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造成德国国内形势动荡。英美两国害怕德国经济陷于崩溃导致社会危机甚至引起革命,要求尽快结束鲁尔危机。德、法双方也都难以坚持原来的政策。鲁尔危机导致法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优势丧失,领导权转向英美手中。

鲁尔危机: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对此,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德国出现了企业停工,工业生产下降,资金大量外流,失业工人激增,通货膨胀达到天文数字;柏林工人罢工,德国政局动荡不安。这就是鲁尔危机。危机对德国的打击是惨重的。英美两国害怕德国经济陷于崩溃导致社会危机甚至引起革命,要求尽快结束鲁尔危机。此时,德、法双方也都难以坚持原来的政策。鲁尔冒险的失败导致法国“得不偿失”,在德国赔款问题上丧失优势,最终导致德国的赔款问题的领导权转向英美手中,开始受英美的摆布。

⒗洛迦诺公约1924年以后,由于道威斯计划的援助,德国实力日增。法国深感威胁,要求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和边界现状。德国亦试图调整对法关系,争取恢复大国地位。英、法、德等七国在美国支持下举行洛迦诺会议。公约保证德国与西部邻国的边界现状,对改善法、德关系,稳定欧洲但局势有积极意义。

17.西班牙内战: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成立了共和国政府,并进行一系列改革,打击了法西斯势力。1936年夏佛朗哥等法西斯军官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开始。最终佛朗哥军队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占领了西班牙大部分土地,共和国政府被推翻,佛朗哥建立了军国主义独裁政权。它是二战爆发前欧洲发生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民主力量同法西斯侵略势力的重大较量。战争的结局对西班牙和整个欧洲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简答题

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实质、内部矛盾及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1919年1 月18日~1920年1月2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与战败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其间,协约国同德国于1919年6 月28日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此外,协约国还同德国的盟国分别签订了和约。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缔结的上述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巴黎和会未能解决远东及太平洋问题,美国为打击日本独霸中国的政策,削弱英国的海上霸权并拆散英日同盟,于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举行华盛顿会议,美、英、日、中、法、意、比、葡、荷9 国出席。美、英、法、日签订了《四国条约》,以取代英日同盟。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美国获得与英国相同的海军实力,而《九国公约》确定了美国提出的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政策的原则华

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帝国主义战胜国占支配地位,非欧洲大国美、日第一次参与主宰世界事务,以侵犯中国权益,最后完成了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的重新瓜分,从而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多极结构,即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性质:它是战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体系内部矛盾:

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美英矛盾(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英法矛盾(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美日矛盾(争夺亚太霸权的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法德矛盾(宰割战败国)

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瓜分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

积极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西方的矛盾,为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和平和繁荣局面创造了条件。

消极影响:它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基础上,隐含了许多矛盾,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危机的发展,以及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自30年代起,该体系被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一系列侵略行径所打破。1939年9 月,德国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2、简述20年代英、法、德、意、美、日等国经济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英:丧失了海上霸权的地位,英镑的地位动摇,国内经济结构面临严重问题,传统产业衰落。经济萧条、衰落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法:长时间面临财政困难,通过法郎的贬值,稳定了财政。政府频繁更换,造成政局不稳,削弱了国家的力量。

德:建立魏玛共和国,依靠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和实行产业合理化,是德国垄断资本势力大大加强,经济迅速发展。意:意大利在战后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引起通货膨胀和贸易入超,从而导致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数日益增长,各地罢工不断。法西斯势力正是利用这一时机,一步步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美:由于技术革命刺激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美国经过经济萧条后,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汽车工业、电气工业和建筑业成为二十年代美国的经济支柱。但是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深刻的危机,投机活动盛行,社会物质化日益严重,垄断迅速发展,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日:一战后不久,战争期间畸形繁荣的日本经济便陷入危机,整个二十年代,日本经济基本上呈现萧条。政治上出现了“政党内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但是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势力最终掌握了政权,使日本走上了法西斯扩张的道路。

3、试析鲁尔事件、道威斯计划和洛加诺公约对欧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洛迦诺公约

1924年以后,由于道威斯计划的援助,德国实力日增。法国深感威胁,要求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和边界现状。德国亦试图调整对法关系,争取恢复大国地位。英、法、德等七国在美国支持下举行洛迦诺会议。公约于1925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其主要内容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意、英《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公约保证德国与西部邻国的边界现状,对改善法、德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但未给予德国与其东部邻国的边界以保证,即不约束德国向东扩张。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又一次较大调整。它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同德国的关系,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并为道威斯计划的继续实行和20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个公约是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成为德国摆脱战败国地位,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公约签订的结果,使法国受到削弱,丧失作为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权,自身安全需要英、意的保证。德国是主要受益者,取得与法国平等的地位,为其恢复政治大国奠定基础。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失败,以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沉重的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了一国的范围,社会主义的力量壮大;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大大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5、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

德黑兰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国际会议。1943年反法西斯国家开始反攻,法西斯国家转为防御和退却,但仍在负隅顽抗。苏联政府希望美、英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早日结束战争。美国则期待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以减轻它在太平洋战场的损失。英国更多地关心它在欧洲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利益。为了加强合作和协调对德、日作战问题。会议着重研究在西欧早日开辟第二战场。苏联要求优先讨论并落实第二战场的具体实施。丘吉尔却坚持其“地中海战略”,后又提出从西路进入西欧的新方案。罗斯福不赞成英国方案,主张实施西欧登陆。最后会议决定苏美英三国从东、西、南三面向德国发起进攻。为此,美、英军队将于1944年5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而苏军将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发动攻势,以便阻止德军从东战场调到西战场。关于战后波兰的边界问题,会议同意波兰国土应向西移,即将德国东部的一些地区并入波兰。三国首脑就战后德国问题交换了意见,决定设立欧洲咨询委员会研究欧洲问题,同意战败后的德国由盟军分区占领。罗斯福介绍了战后建立维持和平机构(即后来的联合国组织)的设想。斯大林表示,打败德国后苏联愿参加对日作战。《德黑兰宣言》宣布三国决心在战争方面,以及在战后的和平方面,进行合作,声明三国已就从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达成完全的协议。

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国际会议,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产生了巨大作用和影响。它是反法西斯同盟团结和壮大的重要标志,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3国政府首脑在苏联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的国际会议。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后期,苏联和英、美等国军队从东西两线向德国本土推进,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日本法西斯军队尚在负隅顽抗。为了协调盟国关系,商讨最后打败德、日的计划及研究处置战败的德国,安排欧洲事务和战后和平等重大事项,举行了此次会议。

会议内容:会议讨论的问题范围广泛,主要问题为:①处置德国问题。3国制定了最后击败德国迫其无条件投降的计划。德国投降后,3国将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设立盟国中央管制委员会进行协调管理。会议决定德国必须解除武装,解散总参谋部,拆除军事设施和军事工业,惩办战犯,并在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消除一切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势力与影响。②波兰问题。波兰必须在北方和西方获得广大的领土上的让予,即波兰将从德国获得领土的补偿,补偿范围应征询新的波兰临时民族统一政府的意见。波兰西部的最后疆域定界,待后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问题,会议达成原则协议。③远东问题。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3国政府首脑秘密签订《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即《雅尔塔协定》。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作战。为此,美、英两国答应苏联提出的下列条件:(见书上)苏联还表示同意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友好同盟条约。④联合国问题,就安全理事会的投票问题的折衷方案达成了协议。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以便成立联合国。

会议的评价:该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以同盟国的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制裁德国和维护战后的世界和平。但《雅尔塔协定》有关中国的条款,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会议反映出苏、美、英三国对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上的不同意图和矛盾,对战后国际关系的格局有着重大影响。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的国际会议。在远东日本法西斯负隅顽抗的同时,开始酝酿媾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分享战争胜利果实,如何安排战后格局,成为苏、美、英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研究处置德国,商讨对日本作战和解决欧洲其他问题,苏、美、英三国举行了波茨坦会议。

《波茨坦协定》内容协定决定:协定确定了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政治原则是: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为此规定德国境内的最高权力由美、英、苏、法四国占领军总司令遵照本国政府的指令,分别在其各自的占领区内实行。解除德国全部武装,废除一切军事机构,解散一切纳粹组织,废止一切纳粹法律,逮捕并审判战争罪犯,永远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及纳粹主义的复活或改组。处理德国的经济原则是:消灭德国作战潜力,禁止军事生产,铲除或控制可用作军事生产的一切工业。消灭垄断造成的过分集中,发展和平经济,并把德国视为一个经济单位。关于德国赔偿问题,苏、美、英向德国所提的赔偿要求,将以德国境内的物资及适当的德国国外资产予以满足,苏联并可由西方占领区获得赔偿。在波茨坦会议期间,7月26日,苏、美、英三国首脑讨论了结束对日本作战的条件和战后处置日本的方针,并通过一项决议,即《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亦称《波茨坦宣言》,日本军队必须完全解除武装,永久消除日本军国主义,战犯交付审判。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的所有障碍必须消除。不准日本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之工业。

会议评价波茨坦会议是战时苏、美、英三国首脑最后一次会议,对迫使日本早日投降,巩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维护战后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会上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在国际事务中的分歧和矛盾已有明显表现,这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6、试析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形成的主要原因、表现和内在矛盾。

原因1从总体上说,一次大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基础依然存在2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人民蒙受了深重的苦难,浩劫过后,惊魂未定,民心向往和平,厌恶战争

表现在经济上,资产阶级暂时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破坏和混乱状态,资本主义经济生产与贸易得到恢复和发展。

在政治上,1923年欧洲革命高潮之后,无产阶级革命暂时转入低潮,资产阶级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倾向有所加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在国际关系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和西方的关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基本上处于和平共处的状态。

内在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宗主国与殖民地战胜国与战败国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法西斯与反法西斯7、简述美国柯立芝繁荣的前提、进程和主要表现

前提1美国得天独厚的自然经济条件为期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220年代技术革命刺激了生产率的提高,实行生产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战后又利用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加强对其他国家的掠夺;4生产社会化的形式和内容的扩大以及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进程略

表现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的膨胀,特别是汽车电力建筑业和钢铁工业生产的高涨;美国经济大规模向海外扩张;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发生变化城市人口增长,妇女地位变化,外来移民涌入等

8、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国际的影响。

洛迦洛公约

背景1924年以后,由于道威斯计划的援助,德国实力日增。法国深感威胁,要求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和边界现状。德国亦试图调整对法关系,争取恢复大国地位。英国企图通过扶德抑法来维持欧洲均势,英、法、德等七国在美国支持下举行洛迦诺会议。

内容缔结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允许德国家加入国联,并担任国联理事会常任理事;德国分别与法比波捷签订仲裁协定,规定双方争端不能和平解决时,提交仲裁法庭和国际常设法庭裁决;法国分别与波捷签订相互保证条约,规定一方遭到德国侵略,彼此给予帮助

影响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又一次较大调整。它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同德国的关系,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并为道威斯计划的继续实行和20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个公约成为德国摆脱战败国地位,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洛迦诺公约签订后,德国的国际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法国受到削弱,丧失作为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权,自身安全需要英、意的保证。但是它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非战公约

背景1927年,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并把美国拉入某种防御同盟中,美国为避免卷入欧洲纠纷,树立美国“和平”形象 .在法国外长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倡议下,于1928年8月27日由法、德、日、意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的公约。全称《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内容公约规定缔结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各方之间可能发生的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解决;其他各国都可以加入本公约。

影响公约具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作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准则的积极意义,第一次正式在国际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互不侵犯的法律原则,具有反战号召力。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反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由于帝国主义各

国持有保留条件,公约本身未规定对违犯者的制裁办法,明确区分侵略战争与自卫战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结果实际上只是一纸空文。

三、材料分析题

⒈试析1929 ——1933 年经济危机冲击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

危机的特点:首先,持续的时间特别长。长达五个年头。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并没有出现通常的萧条、复苏和繁荣的发展阶段,而是陷人特种萧条,直至1936年才稍有好转,恢复到1928年的水平。可是从1937年下半年起,美、英、法等国家又爆发了新的为危机。

其次,发生的范围特别广。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相互交织,生产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相互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逐渐蔓延到殖民地附属国,互相加深

最后,破坏性特别大。各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各国的工业产量倒退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企业大量破产,工人失业人数急剧增长。

危机的根源:首先,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0年代的繁荣并未带来共同富裕,相反加剧了贫富差距,限制了社会购买力。其次,即使在繁荣时期,工业部门的开工也严重不足大批工人失业,降低了社会购买力,为危机准备了条件。第三,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和初级工业产品越积越多,富裕国家增加的收人并未用来购买大批量的基本食粮,需要粮食的国家又无钱购买,导致许多国家的农业处于慢性危机之中。第四,20年代经济繁荣时出现的股票和地产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猖撅的金融投机活动为货币信贷系统突然崩溃提供了条件。第五,道威斯计划实施后美英两国给德国的贷款,德国以此向其他国家支付战争赔款,这一债务圈的源头在美国,不仅强化了作为中间环节的国家向德国索要赔款的决心,而且使各国的经济严重依赖美国,迅速感应美国的震荡,并引发谐震。正是上述种种原因综合作用的下,世界经济大危机不可避免。

危机的后果:

①严重的经济危机大大破坏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②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也尖锐起来;③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④危机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⑤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

⒉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的异同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动荡,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权。②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欺骗宣传。

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总理,欧洲社会策源地形成。

内外政策:政治上:实行一党独裁专政,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经济上:国民经济军事化;文化上:控制文化教育,钳制思想;军事上:废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外交上:退出国联;占领莱茵不设防区,破坏凡华体系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

直接原因:军部中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

内外政策:内政:①独裁,如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自由;②扩军,如军费开支扩大。外交:制定了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相同点:

①历史原因相同。两国长期以来是君主专制的国家,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统;一战后,受到繁华体系限制,两国的海外市场都受到制约,德国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日本在东亚的市场亦受到压制。。

②利用时机相同。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两国法西斯势力扩张提供了条件。两国法西斯都利用经济、政治危机,乘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

③法西斯专政的本质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极端反动的公开恐怖独裁,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使世界大战的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把世界引向战争。

不同点:

①法西斯政权建立方式不同。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的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使势力大增。然后通过合法的形式,竞选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日本不是依靠法西斯党自下而上地掌握政权后,立即建立法西斯专政,而是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以及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自上而下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②日本法西斯势力军部内部存在着派系斗争,故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较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长。

⒊各国反危机的措施及启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危机的措施一般分四类:

(1)美国一类:采用罗斯福新政(1933-1939)强化国家干预,同时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2)英法一类:英国实行保护关税,协调帝国内部关系,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实行帝国特惠制;法国调整劳资关系,改革税收制度等。(3)北欧国家一类:普遍出现社会民主党、工党掌权的政府,实行被称为中间道路的福利国家政策,实行保障就业,调整扩大社会保险,多种合作。(4)德意日一类: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实施法西斯管理,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30年代大危机得出的启示:

(1)危机与繁荣相关,居安思危(2)国际经济关系协调极为重要,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3)危机具有两重性:一是表明资本主义末日加速来临;二是迫使政府改革调整的信号。

⒋“大萧条”下的美、德、日走向简评

选择: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原因:美国:①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具有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传统。②美国国内市场大,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强,缓和余力大,国家干预经济可行。③美国虽有阶级矛盾,但左右两翼的力量不足以危及到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罗斯福的个人作用

德国:①德国具有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历史。②德国经济危机后,垄断资产阶级唯一的办法依靠军事化复苏。③德国整个社会不满一战后的失败,对《凡尔赛和约》不满,希特勒借助了“民族主义”和复仇心理。④德国阶级矛盾尖锐,革命迫在眉睫,纳粹党正好充当垄断资本家镇压革命、发动战争的工具。⑤希特勒的个人作用适应德国当时社会的“土壤”。

日本:①日本具有浓厚封建军国主义历史,标榜“武士道精神”。②日本早已对中国、朝鲜、东南亚实施过侵略扩张,为转嫁国内危机,借经济危机之机,在更大范围内扩大战争。③日本的阶级矛盾尖锐,利用法西斯力量镇压革命是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愿望。④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左右了日本社会。

影响:美国缓和了经济危机,保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影响

主要措施:1、整顿银行,迅速恢复银行的信用,稳定金融;2、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3、调整农业政策: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4、推行“以工代赈”;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减少失业;6、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新政实质:①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②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它在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效果和影响:①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②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③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④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⑤大胆借鉴社会主义的长处,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资本主义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⑦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或者:①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

②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③深远影响:新政采用的国家出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仅成为现代美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纯粹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⒍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的原因、过程及作用

原因德日意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了最大的威胁.这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基础

建立过程

德意日轴心国家的侵略,促进了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波兰灭亡后,美国担心希特勒的过分强大会成为自己的危险对手,决心帮助英国。1939年11 月,美国国会修改中立法,取消禁止向交战国出售武器的决定,允许外国在付现款和自运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

法国投降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0年12月发表谈话,表示要进一步支援英国。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授权总统用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的方式把军用品提供给“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国家。这样,美国虽未参战,实际已同英国结成同盟。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后,英美宣布支持苏联。7月,苏联同英国签订了关于在对德战争中共同行动的协定。接着,又和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流亡政府签订了类似协定。

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举行会谈,发表《大西洋宪章》。宣言声称,两国不谋求别国领土,尊重各国人民选举自己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主权,在平等基础上实现合作等。9月,苏联发表声明,支持宪章的精神。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等国家正式参加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线上不断扩大。1942年1月,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布签字国保证在战争中互相合作,不与轴心国单独媾和。这一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作用: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了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为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7.关于各战场的转折点太平洋战场: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苏德战场: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南欧战场:1943年8月,西西里岛登陆;西欧战场: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中国战场:1945年春季,大反攻。

8.德黑兰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各主要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盟国已经取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为商讨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美、英、苏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兰举行会晤。

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容有: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决定于1944年5月在法国南部开辟第二战场;②就战后成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问题交换了意见;③就战后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三国提出不同的分割方案;④波兰问题。三国一致赞成战后重建独立的波兰,其边界西移,将德国东部的部分地区并入波兰;⑤苏联对日作战问题。苏联表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并提出归还整个库页岛等条件。

会议签署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协定》,此次会议是反法西斯联盟三大盟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直接会晤,对维护和加强盟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协调军事战略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三国在会议期间为自身利益达成的一些损害他国利益的妥协和默契,又给战后的国际关系造成了不良影响。

关于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正当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法西斯不断溃败情况下,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会议。

其主要内容有:关于德国,决定德国投降后,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并在柏林设立管制委员会;关于波兰的边界和政府的组成;关于联合国,并决定在4月25日于美国旧金山召开制定联合国宪章会议;关于对德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苏联对日作战;

作用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期间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协调了盟国在最后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使得胜利早日到来,以及对联合国的建立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三国首脑还背着中国政府,签订了秘密协定,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是美苏划分势力范围两分天下的产物,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波茨坦会议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国波茨坦举行的会议。1945年5月欧洲战争结束后,反法西斯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美、英、苏三国赖以结盟的基础逐渐削弱,矛盾日益尖锐。但日本尚未打败,三国仍需协调行动继续保持合作。三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后期为艾德礼)和斯大林遂于1945年7月17日8月2日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晤。会上斗争激烈,杜鲁门将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告之斯大林以向苏联示威。经过妥协,会议取得如下成果:讨论了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规定解除德国武装,解散纳粹组织,分散德国经济,消灭德国作战潜力,在民主的基础上重建德国的政治生活,并确定了赔偿办法;承认波兰临时统一政府,初步确定波兰西部边界为奥得—尼斯河,但泽和东普鲁士南部划归波兰;东普鲁士北部和哥尼斯堡划入苏联;苏联重申对日作战的承诺。此外,会议还就成立外长会议,准备对意、匈、保、罗、芬的和约达成一致协议。会议最后通过了《苏、美、英三国柏林会议议定书》和《柏林会议公报》。此次会议及时调整了三大盟国的关系,维持了英、美、苏的同盟,解决了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一系列迫切问题,巩固了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有利于加速对日战争的结束。为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奠定了基础。会后美、英与苏联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四、论述题

⒈如何认识两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在十月革命和一战影响下,亚非许多地区兴起了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自决的运动。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支援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30年代至二战期间,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各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指导下,进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

民族民主运动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域辽阔,社会经济结构人口民族宗教的复杂性,决定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多样性和多类型性。生产关系上,在中国印度埃及和拉美一些国家中,资本主义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形成了他们的政治组织。而在另一些国家中,资本主义关系比较薄弱,资产阶级有较多政治经验,无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甚至一些国家尚未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历史传统方面,亚非拉三洲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亚非拉三洲所处宗教及文化圈不同,有各自的风俗和信仰,表现出区域文化的特点。亚非拉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都带有本国各自的特色,呈现出多种类型和多种发展道路。从领导权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朝鲜和中国,二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亚非拉多数国家都属于这种用类型,三,封建主部落酋长及王公贵族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这在非洲最为普遍。同时,地域性特征的改革运动蓬勃发展如中东北非改革运动,形态各异的民族主义思潮普遍兴起包括革命民主型的民族主义,苏加诺综合型民族主义,阿拉伯民主主义,拉美大陆民族主义。

统一性: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在帝国主义压迫下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社会,即使是取得独立的国家,并没有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结构性变革。表现各异的区域文化都面临着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艰难的寻找着出路。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仍是许多国家存在的基本矛盾,这就决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因国情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同时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一,地位作用增强,二革命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深入,三,民族解放运动品尼高更加广泛,具有持续发展的特点。

⒉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根源内容影响

根源:①英国长期的殖民压榨、剥削,使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种种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和英国殖民统治者之间,印度民族和宗主国英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②一战中英国又对印度进行大规模的掠夺,给印度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导致英印矛盾激化;同时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发展和壮大,印度民族自觉意识的不断增强,逐步要求民族自治。③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潮,英国殖民当局采取镇压政策,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成为导火线。不合作运动的措施包括: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和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斗争

影响非暴力与不合作主要原则是非暴力,反对以暴制暴,主张依靠精神的力量和爱来感化,开展不合作运动。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者,迫使殖民当局作出有利于印度资产阶级的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内。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⒊凯末尔革命和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①凯末尔革命

原因一战对土耳其政治经济的影响;十月革命的影响;土耳其民族矛盾尖锐化,决定性因素是《色佛尔条约》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影响凯末尔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1908至1909年青年土耳其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凯末尔革命后,把君主立宪制变为共和政体,废黜了封建社会的总头目素丹及他代表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凯末尔革命的胜利,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建立民族国家体系,是20世纪亚洲非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趋势。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这一趋势的先声。

建立民族国家后,进行现代化改革成为落后国家的当务之急,也是以后独立民族国家走向富强的道路。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以世俗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②土耳其改革

土耳其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之后,为了将土耳其社会从封建和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凯末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深刻的世俗化改革运动,凯末尔政府立即制定新宪法,废除政教合一的制度,确立了国家的共和体制。

主要内容包括:

政治改革。先后废除苏丹制度和哈里发制度,颁布新宪法,宣布土耳其为共和国。

经济改革。以国家主义为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采取一系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提出了复兴国家经济,重建金融机构和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思想。

法制改革。颁布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律为蓝本的各种法规;实行法律与宗教分离原则

社会生活和习俗改革。凯末尔进行了破除封建、宗教旧习俗,实行现代新风尚的改革法制改革。提高妇女地位。

文化和教育改革。凯末尔实行教育与宗教分离,发展民族文化和现代教育的方针。进行文字改革,用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普及义务教育,发展和推广民族文化。

影响凯末尔推动和引导的改革运动是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革命,它在很大程度上清除了封建思想,尤其是宗教神权思想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控制,在土耳其树立起现代生活观念。从而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为土耳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整个土耳其社会仍然具有的浓厚封建和宗教习俗,土耳其社会进步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⒋埃及华夫脱运动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加强控制和奴役埃及,英国宣布埃及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埃及的保护国地位,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得到人民的支持

经过1918年冬,埃及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袖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英军撤离埃及、准许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并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还要求到巴黎和会申诉。1919年春,英国殖民当局断然拒绝这一合理要求,并逮捕了华夫脱党领导人,引发了埃及人民的反英大起义。

1919年3月,以开罗学生的反英示威为起点,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风潮,迅速席卷全国。后来,和平示威又转变为自发性的武装起义,开罗等大城市发生了激烈的巷战。农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西集英俊,破坏铁路。起义发展到很大规模。

在埃及人民的强大压力下,1922年2月,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埃及人民为取消英国在埃及的特权和争取国家的彻底独立,继续坚持斗争。

影响华夫脱运动是一个持续了近30年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柴鲁尔和他领导的华夫脱党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促成了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加快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⒌朝鲜三一运动

原因:朝鲜虽被日本强行吞并,然而朝鲜人民并没有屈从于殖民者的淫威,抗日复国的情绪在整个朝鲜半岛上不断蔓延。1919年1月22日凌晨,国王李熙神秘暴毙,抗日情绪高涨。

经过:1919年3月1日上午10时,数万名朝鲜民众来到汉城塔洞公园,学生代表宣读了《独立宣言书》。顿时,数万群众情绪激昂,高呼“独立万岁”等口号,以排山倒海之势,拥向停放李熙灵枢的德寿宫前祭奠,抗日起义迅速蔓延整个朝鲜半岛,形势高涨。由于日本侵略者还采取种种卑劣手段,收买亲日派,从内部分化瓦解朝鲜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到1919年底,在日军疯狂镇压下,“三一运动”失败了。

影响①“三一运动”是朝鲜被日本吞并后爆发的伟大独立运动,显示了朝鲜人民光复祖国的坚强决心,沉重地打击了

日本在朝鲜的殖民统治。朝鲜志士留下的鲜血也为以后的朝鲜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②“三一运动”使日本在国际上陷入了被动的境地,它虽然失败了,但在其精神的激励下,朝鲜人民不断团结抗争,终于在二战中击败了日本侵略者,迎来了真正的独立。

⒍卡的纳斯改革

改革原因①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严重影响了墨西哥社会经济,原料生产因世界市场萎缩大量减产,国家财政极其困难,失业剧增,农产品价格大跌,社会矛盾尖锐。

②为了在工业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国家的作用,国家政权必须是强有力的、有权威的。在墨西哥革命爆发后的最初十几年中,由于地方考迪罗势力的重崛起,墨西哥曾再度陷入军阀混战的政治危机之中,摆在墨西哥革命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彻底摧毁考迪罗主义政治传统,实现政治现代化,为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

为此,墨西哥著名总统卡德纳斯提出“六年计划”的竞选纲领,得到广泛拥护。1934年7月当选为总统后,他依靠工农革命力量,在墨西哥进行了深入的政治改革,建立起了一个新的、与自主型的经济现代化模式相适应的政治模式。

改革内容:

①土地改革。政府没收本国和外国人拥有的大地产,分配给农民。同时设立国家农贷银行帮助农民,并鼓励和扶持农民组织合作农场。②实行国有化。包括服务业和若干企业的国有化;外国公司所属铁路的国有化;外国石油公司的国有化。③鼓励工会的发展,修订全国劳工法,把分散的劳工组织合并成墨西哥劳工联合会。④教育改革。1934年12月开始在全国推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扩大和普及教育,并专设印第安人事务司,加强印第安人教育事业的发展。⑤巩固民主政体,打击军事寡头势力。1938年3月把执政的国民革命党改组为墨西哥革命党,容纳工会、农民和其他群众组织参加。

历史地位:

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它有以下意义:

①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并使民族资本取代外国资本掌握了全国最主要的经济命脉,促进了墨西哥经济的发展;②卡德纳斯实行的土地改革使墨西哥的土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③基本上完成1910——1917年墨西哥革命以来由半封建社会过渡到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任务,是一系列护宪运动的最高峰;④卡德纳斯的民族民主思想及其实践,使他成为30年代拉丁美洲社会思潮的代表者之一。

⒎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

1926年的立宪战争1926年8月,自由党首领萨卡沙和蒙卡达联合起义,占领卡维萨斯港,在这里成立了立宪政府,后由于迪亚斯政府日益失去人心和立宪战争中人民的激烈反抗,美国决定转而支持萨卡沙立宪政府。1927年5月,美国政府派同蒙卡达签订了关于交出武器、以换取美国承认的《埃斯皮诺·内格拉协议》。在开始阶段,具有反帝性质,但以接受屈辱条件告终。战争中形成的桑地诺军队,是一个革命性的结果。

1927年5月12日,桑地诺发表了《致尼加拉瓜各地方政府宣言》,并提出用革命武装把美国侵略者驱逐出尼加拉瓜的明确任务。

战争进程

第一阶段从1927年5月到1929年5月,是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的第一阶段。它标志着桑地诺依靠工农、独立进行抗战的开始。同1926年至1927年5月序幕阶段在战略战术上不同之点在于从正规战、运动战和阵地战转为分散而长期的游击战。

第二阶段1930年5月,桑地诺回国。6月,游击队攻占埃萨拉拉克,并同配有飞机的美军和国民警卫队进行了激战。此后,桑地诺通过多次战斗,发展和壮大了队伍。1931年,桑地诺已拥有经过训练和精良武装的正规军,控制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地区。

1932年11月23日,萨卡沙向桑地诺建议进行停止武装斗争的谈判,双方开始了接触。

1933年2月2日,桑地诺冒着生命危险到达马那瓜,同萨卡沙总统直接谈判。1934年2月,再次谈判。从2月17日到21日,桑地诺同萨卡沙讨论了所有争议问题。在同时,索莫查同美国驻尼加拉瓜大使阿尔杜尔·波里斯·列恩策划了杀害桑地诺的阴谋。21日,当桑地诺从总统府坐车返回的路上,国民警卫队逮捕并在首都东郊杀害了桑地诺,运动最终失败。

评价:①桑地诺领导的抗美游击战争是一次持续了6年之久的人民反帝革命战争。

②桑地诺可贵之处,在于他用革命的民族解放战争来反对美国的侵略和占领。他举起了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两色旗

帜,建立了有严格纪律的民族军队。在长期的战斗中,形成了游击战的战略与作战艺术。

③反帝的爱国主义是这次战争的主导思想。桑地诺看到了尼加拉瓜的反帝斗争同拉丁美洲、同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联系。

④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进步民族主义者中间,桑地诺作为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是最接近马克思主义的。但桑地诺对根本的社会改革问题,没有认识。他没有民族主义的系统理论,对美国帝国主义虽有认识,但只是从政策上而不是从理论实质上进行分析。他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因而付出高昂的代价,但他所领导的民族革命战争的精神却激励着后来的尼加拉瓜革命者,并为他们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世界现代史笔记大全

机密第1 页共31 页作者:天涯2013-4-4 第一章20世纪初的世界 20世纪初,欧洲仍然保持世界优势地位,但不久美洲的美国和东亚的日本迅速崛起,开始挑战欧洲的优势地位,改变了欧洲称霸世界的局面。 第一节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一)、英国──殖民帝国主义 ●(二)、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 ●(三)、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四)、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 ●(五)、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六)、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一、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1、欧洲列强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已将世界基本瓜分完毕 非洲除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外,全部变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亚洲广大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都已欧化 2、欧洲的经济优势 20世纪初欧洲是世界的银行家,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和国际贸易都占优势 3、欧洲的军事优势 20世纪初,俄、法、英、德陆海军人数占绝对优势 欧洲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对比表 二、美国和日本的兴起 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 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所奉行的“帝国主义政策”,使美国迅速膨胀为世界级的强国 ●美国崛起的原因 ●日本崛起的原因 2.美西战争 原因:美国垄断资本家需要寻找国外市场,企图取得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两块较大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 导火线:1898年2月发生的“缅因号”事件 经过及结果:战争仅进行了3个月,美国海军先后在菲律宾和古巴歼灭了西班牙舰队。双方签定巴黎和约:古巴由美军占领;将菲律宾、关岛等让于美国 影响:它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美国开始向远东和太平洋扩张;古巴成为美国“统而不并”的殖民地;西班牙退出争夺殖民地的舞台 3、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 20世纪初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使用暴力或进行经济渗透 (1)大棒政策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提出,主要运用于拉丁美洲,把“门罗主义”的不准干涉美洲发展为美国管理美洲 (2)金元外交 世界现代史笔记

世界现代历史知识结构(挖空)

姓名:班别: 评价: 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 天文学—— 定律 成就:力学:三定律 数学:微积分 成就:《》进化论打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说 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出 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 法国思想家 主张: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强调资产阶级的和;将教皇比作“两 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是“”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策 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世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实现了社会主 ) 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 签订时间:1919年6月(操纵国:英、法、美) 实质:帝国主义性质的分赃会议 影响:《》和其他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 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经济和政治实力受到极大削弱,过分的惩罚注定了德国必然走上军事扩张道路,新的世界 大战不可避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 召开时间和地点:1921—1922年(操纵国:美、英、日)华盛顿——华盛顿会议 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的原则。 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公约打击了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中国重新变为列强 的半殖民地。根本的就是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中国是此会议的最大受害国。 影响:构成了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确立的国际秩序。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体系” 背景: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危机(1924年——1929年首先在爆发) 新政实施时间:1933年目的:为了消除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和 (“新”的地方) 财政: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 农业: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对的调整。制定《》(,是新政的和基础) 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 、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罗马()——————————东京() “九一八”事变、731部队等 》标志着英法等国实行的达到了顶峰。 发动突然袭击(方案) 6月22日 月7日凌晨 爆发标志:日本偷袭美军基地(成功代号:虎!虎!虎!) 影响: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 26国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 地点:苏联的 内容:①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②战后成立; ②实际上也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使战后出现的格局, 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陆登陆作战行动,行动代号为“” 9月2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世界近现代史归类知识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归类复习 一、最早、第一、最多类集锦 世界近代史(九年级上册) 1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一一14世纪的意大利 2 ?文艺复兴的先驱一一但丁 3?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的是一一但丁4?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两个国家一一葡萄牙和西班牙 5?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一一华盛顿(1787年) 6.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的时间——1792年7?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的时间一一1804拿破仑 &工业革命最早兴起于一一英国 9. 第一辆火车机车的名字及发明者一一旅行者号1825年由史蒂芬孙发明 10?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一一英国宪章运动 11.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一一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 12.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国家---------------- 美国和德国 13?在电器发明领域,最为著名的是一一美国科学家爱迪生 14. 汽车最早发明是在一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由卡尔?本茨试制成功15. 飞机最早发明是在一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制成功1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是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1914~1918年 18?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一一英国科学家牛顿 19?最早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一一英国科学家牛顿 20.牛顿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一一创建微积分 21 ?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一一牛顿提出的“牛顿三定律”。 22.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是- 学家达尔文 23?爱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一一20世纪提出相对论。 24. 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一一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现代史(九年级下册) 1 ?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一一人民委员会 2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一一苏俄 3.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一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4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一苏俄 (1836~1848) 英国科 日本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1640-1917)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1640-1917年) 1.什么是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时期: 时限:14-16C 特征: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主要历史事件: ②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时限:16中-18C末 特征:封建制度的衰亡,资本主义的成长 主要历史现象: ③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 时限:18末-19C后半期 特征: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主要历史现象: 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时期) 时限:19C后半期-20C初 特征: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 主要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际工运组织性增强,以合法斗争为主、民族解放运动卷席亚非拉三大洲、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2.时限及特点: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3.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本质区别: ①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②公民取代臣民; ③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16世纪前后,世界进入由古代到近代的转型期,即由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应在掌握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前资本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的生产目标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带有闭塞性,发展滞缓。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实现利润、增殖资本为目的的经济,面向市场,具有开放性特征,充满活力。它必然会不断地侵蚀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不断占有农本经济的阵地,突破地理的自然界限和国家疆域,几乎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各个角落扩展,最大限度地为销售其商品而开拓市场。它要求自由,要求无条件的绝对私有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天赋人权”等口号,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适应时代要求提出的,是鲜明的反封建口号。 第二,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利取代以出身血统为依据的贵族特权。即以法治取代人治。商品经济要求自由,要求人的自然权利,那就必然与封建制度下的王权、神权、特权形成尖锐的对立,因而也就不能容许专制与特权。以法律的权威取代特权,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第三,公民取代臣民。近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以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实行代议制度,执政者必须由公民选举产生。这样,原来只对国王、领主效忠的臣民,也就转变为参与国事的公民,拥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4.近代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矛盾;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矛盾; 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矛盾。 5.三条线索(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全面、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主导)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侵略反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前资本主义时期) (14~~~15世纪) 1、总体特征: 16世纪前后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人类历史向近代迈

世界现代设计史(考研重点笔记整理)

世界现代设计史(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1、现代设计的概念(*名词解释) 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计划、构思的形成;视觉传达方式;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 2、现代设计的范畴(*名词解释) (1)现代建筑设计(2)现代产品设计(3)现代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服装设计(6)纺织品设计(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 3、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简答题) (1)从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设计产生的历史比艺术要早,艺术是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并且将艺术与之结合,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 (2)设计的本质在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艺术性是为实用服务的。即使是精神性的艺术作品,它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风格、含义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设计风格才能得以体现。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Art 1、水晶宫(*名词解释) 1851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英国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运用钢铁与玻璃建造温室的设计原理,大胆的把温室结构应用在这次博览会的展厅设计中,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铁与玻璃结构,被称为“水晶宫”。它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与建造的先河。 2、工艺美术运动 (1)定义(*名词解释:2015、2016) 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企图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从自然形态中吸取借鉴,提倡哥特风格,从而提高设计的品位。由约翰·拉斯金提供理论指导,由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和身体力行。 (2)风格特征(*简答题:2015、2016) a.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b.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c.提倡哥特风格和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 d.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势; e.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 (3)影响:(*论述题) a.工艺美术运动是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运动,虽然范围较小,但是影响深远,在美国影响力芝加哥学派,在欧洲促使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试验程度更加深刻的“新艺术”运动。虽然工艺美术运动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 b.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与,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

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知识点整理

世界现代设计史知识点整理 1.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核心内容是: 1) .计划、构思的形成 ; 2) .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3) .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2. 3.英国“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mt )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 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知道是作家约翰·拉斯金(Jhon Ruskin ),而运动 的主要人物则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斯金( William Morris )。他们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同时也受到刚 刚引入欧洲的日本艺术的影响,主要是回复手工艺传统。他们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纺织品、墙纸、家具和其他的用品上。 4.“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新艺术”运动与1860年到1890年左右在英国和美国产生的“工艺美术”运动 相似的地方: 它们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 它们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 它们搜旨 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它们也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不同的地方: 英国和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歌德风格,把歌德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与自然形态。 5.法国是新艺术的发源地,这场运动在法国的发展具有两个中心,一个是首都巴黎,另一个是南斯市( Nancy )。 6.“装饰艺术”运动 从思想和意识形态方面来看, “装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一种反动。 “新艺术”强调中 世纪的、哥德式的、自然风格的装饰,强调手工艺的美,否定机械化时代特征:而“装饰艺术”运动恰恰是要反对古典主义的、自然(特别是有机形态)的、单纯手工艺的趋向,主张机械化的美。7.现代主义的设计形式的形成特点 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是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 重视设计实施时的科学性、方便性、经济效益性和效率。 美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创始人威 廉·莫里斯.照片大约是在 1890年前后拍摄的。 美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 奠基人,美国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

济宁学院 世界现代史试C 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装。。。。。。。。。。。。。。。。。。。。。。。。。。。。。。。。订。。。。。。。。。。。。。。。。。。。。。。。。。线。。。。。。。。。。。。。。。。。。。。。。。。。。。。 卷号:()机密 济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世界现代史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共20分) 1、1908年6月,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导致了印度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2、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出现持续的增长和繁荣,被称为。 4、为解决一战后德国赔款问题而形成的计划有和。 5、新经济政策初期,在工业领域中,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远东,、两国成为争霸的主角。 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在甘地的领导下,掀起了,埃及人民在的领导下,开始了反 英大起义,尼加拉瓜在的领导下,进行了反美游击战争。 8、20世纪20年代,由于在经济上有求于英美两国的资助,日本在外交上不得不相应地作出妥协,实行了。 9、1932年2月,英国正式颁布了,保护了英国的国内市场,改善了英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的状况。 10、美国颁布的,实质上就是美国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 11、的制定,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2、是苏德战争中历时最长、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13、1943年11 月 28 日至 12 月 1 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举行战时第一次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即, 会议最后通过了,表示三国将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并在战后继续合作。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总统塔夫脱在拉丁美洲推行的政策是()。 A.门罗主义 B.大棒政策 C. 门户开放 D.金元外交 2、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和“屠场”的战役是()。 A.索姆河战役 B.勃鲁西洛夫攻势 C.凡尔登战役 D.马恩河战役 3、下列对余粮收集制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农民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B.农民把自己的全部剩余粮食交售给国家 C.农民把自己的全部剩余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交售给国家 D.农民把自己剩余粮食的一部分交售给国家 4、下列条约中涉及中国问题的是()。 A.《色佛尔条约》 B.《五国条约》 C.《四国条约》 D.《九国公约》 5、1920年1月20日国联成立时包括下列国家。() 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日本⑤德国⑥苏联⑦中国 A.①②④ B.①②④⑦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⑤⑦ 6、非洲现代史上第一个民族独立国家是()。 A.埃及 B.埃塞俄比亚 C.利比亚 D.阿尔及利亚 7、指出下列有关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正确的事件排列顺序。() ①阿姆利则惨案②食盐进军③乔里乔拉事件④退出印度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

世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部分 (八年级下四、五单元及九年级上) 一、上古人类文明 【考试说明】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北:八下P90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北:八下P91《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北:八下P92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 4.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北八下P90:第17课课题: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5.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北:八下P95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在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6.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八:下P94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 二、中古亚欧文明 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北:八下P101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制 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八:下P102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逐渐成为一面 团结阿拉 伯人的旗帜,穆罕默德率领信徒,打败了麦加贵族,建成历史 上第一个阿 拉伯国家。三、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 北:八下P120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随叔父来到中国元 朝的上都,在中国当了17年的官,马可·波罗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作《东方见闻录》(又译《马可·波罗行记》) 北:八下P120 阿拉伯数字原本是印度人发明的,经过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2.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往的方式。

近现代史期末考试答案

近代史客观题答案 单选题 1~5 D C D D C 6~10 B C A B A 11~15 D C B B C 16~20 C B A A D 多选题 1 ABCD 2 BCD 3 ABD 4 AB 5 ABCD 6 BC 7 ACD 8 ABCD 9 ACD 10 ACD 1,材料: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 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星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回答问题: (1) 材料中所提的"解体"是指什么? (2) 分析西方列强入侵给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3) 驳斥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谬论. (1) "解体"是指中国封建制度(自然经济)的解体 (2) 西方列强入侵,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独立的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 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封建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中国. (3) 第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第二, 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第三,尽管鸦片战争在客观上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促进了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正如毛泽东指出:这种"新变化,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所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 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阻碍这个变化的另一个方面, 这就是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 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 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总而言之, 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反而是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第二道题目的问题有两个版本,不过答案是差不多的~应该是第二个版本那个比较正确,安全起见就全部都看吧~(材料太长以省略号取代部分内容) 材料1: 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材料2: 目前所应注意者,还不是什么占领大的城市,......而企图立刻占领中心工商业的城市. 材料3: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所以忽视准备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不只是策略上的严重的错误,而且会造成不可饶恕的罪过. 材料4: 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 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1)上述材料反映党在探索革命新道路过程中存在不同观点与分歧的实质是什么? (2)产生上述不同观点与分歧的原因是什么? (3)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不同观点:1,3是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4是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原因:有没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3)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无独立,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

世界近代史笔记复习重点

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革命前的英国(重点) (一)近代以前英国的社会状况:——特有前提。 1、经济领域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领域有利于反对封建制度: (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社会经济基础 1、圈地运动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2、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制度有很大的瓦解作用 (三)经济变动下的阶级结构的变化:——阶级基础 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平民 (四)清教运动的发展:——思想基础 (五)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直接因素 1、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与议会反专制统治的斗争。 (1)、詹姆士父子的专制统治 (2)、议会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权利情愿书》 2、英国革命的爆发: (1)苏格兰反英起义成为英国革命的导火索。(1637) (2)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1640) 二、革命的过程 第一时期——是革命战争时期(1640-1660) (一)革命的开始——长期国会召开及初期活动:议会斗争(1640-1642)(二)第一次内战(1642-1646) (三)两次内战间隙阶段(1646-1648) 一)长期国会改造国家的政策(政治、经济、宗教) 二)两次内战之间革命阵营内部的政治斗争(1646—1648 年)(四)第二次内战阶段(1648-1649) (五)共和国政府时期(1649-1653)(革命最高峰) 1、对内政策、 2、对外政策:侵略扩张 (六)、护国政府时期(1653-1660)(护国主军事独裁统治) 第二时期——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 1、复辟的原因 2、复辟王朝的统治 第三时期——是光荣革命时期(1688-1689) (一)詹姆斯二世的反动统治及影响 (二)“光荣革命”(1688) (三)《权利法案》(1689)(意义) (四)君主立宪制(评价)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重点) 1、摧毁了英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政权,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奠定了在英国后来资本主义海外扩张中的霸权基础。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史上资产阶级代替封建统治的新时代,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结构图(附)

民族关系 跨入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社会②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主义社会 社会③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各民①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 族共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民族地区的农村也推广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同繁民族经济 荣③民族地区的工业建设发展很快,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外交事业 国际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地削弱了 环境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了一个世界体系 新的亚、非、拉美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格局中国人民革命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世界人民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另起炉灶” 独立自主外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政策基本方针“一边倒”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成就参加亚非会议(1954年)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 20世纪60 美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 年代外交环境恶化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大国沙文主义使中苏关系恶化 20世纪外交有重大突破和转机,转变的关键是中中美关系的逐渐缓和 70年代1971年10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外交发展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 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友好互助关系 ①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十一届三中②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全会后外交③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政策的调整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⑤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

世界现代史读书笔记

世界史读书笔记 书名:《发现——二战中的谜团真相》 学生姓名:易丹 年级:2010级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教育 班级:2班 学号:2010030238

读书笔记 ——《发现——二战中的谜团真相》 秦叔宝(原名陈孝威著章节大意: 第一章:天上的会议室——决战秘闻 揭秘协约国主要领导人在会议桌上的决策,一个个决定着千万人生死的决议从他们手上悄无声息的发出。这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是智慧的较量。 第二章:地下的发报机——间谍秘史 讲诉二战时期各国间谍的英雄史诗,他们的身份、任务、贡献大揭密。第三章:幕布后面的枪声——战役内幕 揭秘二战中几大著名事件的历史真相,抛开人们惯常所知的,展现给你不为人知的一面。 第四章:铁甲威龙——武器揭秘 揭秘二战中各种特种武器大揭密,高科技、高威力、高价值的新型武器,从核潜艇到航母再到超级密码、电子对抗等等,讲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核武器的故事。 第五章:将帅终结者——将帅之死

讲诉二战中主要的战争罪犯、日德意领导人以及主要将领的死亡秘密,揭秘他们最后生命的内幕。 第六章:谁动了我的黄金——藏金之谜 揭秘二战中同盟国大量的财富的来源以及去处。 第七章:加里森赶死队——特种部队 揭秘二战中各种特种兵作战情况,他们对战争的贡献以及他们的最终归宿。 第八章:爱因斯坦的沉默——核秘闻 讲诉二战中核研究的各种秘闻,揭秘美国“曼哈顿工程”、爱因斯坦的功过以及美对日广岛、长崎投原子弹的最终原因。 第九章:枪炮上的玫瑰——花边故事 揭秘二战中各国领导人的绯闻趣事。 文章线索: 本书以谜团为线索,对二战中的秘密进行描述,本书强调谜团更强调真相。本书从九个方面对涉及二战中的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以记录的方式呈现了二战中的谜团极其真相。 观感: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三条基本线索: 1.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西方) 2.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东方) 3.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三世界兴起(中间地带) 二.世界两大主要矛盾: 1.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西方与东方) 2.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西方国家之间) 三.阶段划分 1917 1929 1945 1992 西方:资本主义调整(战—————和—————战)‖两极格局(冷战时期)多极化东方:苏联革命主义革命的成功和建设的蓬勃发展 苏联的兴衰 苏联历史的阶段划分 1、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渡1917.2 1917.11 2、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17___1921____1927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27 1937 4、备战和卫国战争时期19371945 5、经济恢复和两极对峙1946 1955 6、苏美争霸50末80末 7、苏联解体、俄国时期1992 现在 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17.2 1917.11 1、二月革命: 性质:新民主义革命(对象、领导) 2、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革命对象——反沙皇专制转变为反资产阶级(《四月提纲》类似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革命方法——和平方式转变成为武装起义(七月事件) 3、十月革命: 原因:进入帝国主义、矛盾尖锐、无产阶级成熟、一战。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措施:(完全正确) 政治: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苏维埃国家制度(巴黎公社的经验)。 经济:大工业国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土地农民私有; 外交:《布雷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建立共产国际(特点:高度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 意义:世界现代史开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17______1921 1927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核心是巩固政权) (1)、原因: 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形势严峻。

2012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考点

201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考点 专题一 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起止时间。 2.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阶段。 3.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个选择”。 专题二 1.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是近代中国落后和贫困的根源。 2.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 3.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4.掌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注意区别两大历史任务 和民主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 5.了解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6.了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7.了解1840-1919年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专题三 1.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中心内容。 2.掌握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3.了解农民阶级的历史地位及其阶级局限性。 4.掌握洋务运动的概念(时间、代表人物、指导思想、性质和目的、主要内容等)。 5.了解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6.掌握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专题四 1.了解孙中山是中国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人。 2.了解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掌握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4.了解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内容。 5.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6.了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7.掌握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 8.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 9.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专题五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倡导者、阵地和口号,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前后两 个阶段宣传内容的不同。 2.了解李大钊是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3.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4.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5.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6.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7.结合20世纪初发生在世界和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理解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

世界近现代史笔记

世界现代史 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俄国 ·时间:1917年-1920年 1、历史背景 ~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物质和政治的客观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前提的成熟(触发) 2、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理论和策略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制订了符合俄国革命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 ~汇集了各种革命力量,夺取胜利 3、捍卫和巩固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 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新国家政权、镇压反革命叛乱、剥夺剥夺者、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土地改革、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的国际关系 1、战败国失去继续争霸的资格,新的争霸斗争在协约国五强中展开——英、法、美、意、日 2、战胜国面临的三大问题:分赃、反苏、建立国际新秩序 3、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建立带有全局性的凡尔赛体系,筹建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工具——国际联盟 4、美、日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为解决争霸矛盾,战胜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建立起与凡尔赛体系相联系的华盛顿体系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次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性的“和平”体系,成了维护战胜国列强既得利益的政治工具 6、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之间的矛盾,构成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章: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 1、德国十一月革命 十一月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爆发的第一次革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但由于革命性质复杂,最终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没有进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丰富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 2、匈牙利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共和国。 在民族危机和资产阶级不掌握武装的条件下,以暴力为后盾,通过非暴力途径取得政权的革命,具有独特性。 3、共产国际 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产物,曾经发挥了无产阶级国际司令部的领导作用,总结这一时期共产国际革命活动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理论的现实意义 初期虽然存在不少缺点和失误,但它继承了第一国际的革命传统,在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各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成长,促进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和世界反帝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章: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1、一战和十月革命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涨,各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历史背景 ~一战期间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是内部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和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战后国际帝国主义遭到严重削弱以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新掠夺是外部因素 ~十月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形势 3、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世界现代设计史 梁梅 自学考试笔记

世界现代设计史梁梅笔记 现代设计的概念: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它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内容,受现代市场营销、一般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约束,具有高度应用性的设计活动。 内容包括: 1、现代建筑设计 2、现代产品设计 3、现代平面设计 4、广告设计 5、服装设计 6、纺织品设计 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现代设计不仅仅提供人类以良好的人机关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人类以方便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方便自然交流的重要活动。现代设计是一个不太准确的称谓,与其说是一个设计风格概念,还不如说是一个时间概念来得准确。应该说是它是现代建筑、现代工业产品、现代平面设计的总称。 工业设计史(没有现代工业设计史,因为工业设计本身就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的新事物,本身就是现代的) 大多数设计史都是以建筑为主线,兼顾一些家具而成书的。 现代主义的定义: 时间上定义:20世纪初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运动。 意识形态上: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都非常典型和鲜明。 现代主义是一个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几乎意识形态的所有范畴,从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等都被涉及。

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形成,它的组成非常庞杂,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内容,也有乌托邦主义的成分,重要人物:勒·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奠定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基础,影响到全世界设计的发展。 勒·科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1917年定居巴黎,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大师中著书立说最丰富的一个。他的现代主义思想理论集中反映在它的重要论文集《走向新建筑》中代表了他的总体设计思想。这本著作的文章,前后跨越几十年,因此难免有些前后矛盾之处,内容也比较庞杂,但是在否定设计上的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在强调设计的功能至上方面,他的观点与格罗佩斯基本是一致的。 柯布西耶强调机械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和轮船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它们只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通过强调机械的重要,柯布西耶成为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的美学立场和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纪新时代的机械美学,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 1、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萨瓦伊别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腾空于地面之上; 2、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朗香小教堂以其富有表现力的雕塑感和它独特的形式使建筑界为之震惊,完全背离了早期古典的语汇,这是现代人所建造的最令人难忘的建筑之一。在家具设计中,勒·柯布西耶则以豪华而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著称于世,几乎成为20年代优雅生活的象征。 柯布西耶本人是非常矛盾的,他的观念和它的实践中存在大量的知识分子理性主义的成分,甚至是空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但他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刚刚萌芽时提出的这些重要见解,对于推动运动的整体发展,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知识分享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 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