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一节课导入是关键。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程中虽然仅仅几分钟,或许只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导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也没有最好的模式,完全取决教学的气氛、对象和目标。在小学数学课中,常见的课堂导入有以下几种:创设情境式导入。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现实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课中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例如,一年级《找规律》,课前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感受间隔排列规律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而后,通过“兔子、蘑菇、篱笆、手帕”为学生创设现实问题情境,在学生随意观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的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增强孩子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的牢固有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开门见山式导入。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就点明本节课所讲的课题以及问题的重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

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这种方式较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例如,四年级下册《梯形的认识》,在导入时,我直接呈现几个生活中常见的梯形实物图,让学生从中找出几个实物图的相同点,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学生很快就认出梯形来,此时,我又问,你们想知道关于梯形的哪些知识呢,学生立马回答说:“平行四边形有底和高,我想知道梯形有没有底和高呢?”,于是我回答说:“当然有啦,不过和平行四边形底与高有一些不同,你们想知道吗?”这种导入法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讲故事式导入法。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但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以免画蛇添足。例如,四年级上册用画表格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其实课本呈现的例题学生早就会做了,但在上课前,我先是给学生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耳熟能详,讲完之后我问学生:“如果是你,你准备怎么喝瓶子里的水?”,这时,教室里热闹了,都在七嘴八舌的说着,有的孩子满脸的疑惑,今天老

师怎么了?数学课竟然给我们讲语文里的故事,孩子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孩子甚至就等不急了,“我会用手拿起瓶子来喝水”,“我会用吸管吸”,“我把它导进杯子里喝”……,方法五花八门,都能喝到瓶里的水。我趁机告诉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

以旧引新式导入。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到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要掌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又不新,难又不十分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五年级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将整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可以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醒学生的内驱动力,也为学生在新的知识的学习中调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设悬念式导入法。课堂上经常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不但会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导入新课,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又可

收到寓教于趣之效。例如,四年级下册在教学三角形特性这节课之前,我们学校正在做教师宿舍,上面的屋梁是人字形的,上课前,先带学生去看看是什么形状的,然后问:“你们知道这屋梁为什么是人字形的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疑问,引起认知冲突,接着让学生交流、猜测原因,随即指出,等你们学习了今天的课之后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这样从学生不太注意的日常生活入手,抓住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记忆深刻,学习效果也很好。小学数学课的导入方式还有很多种,如实物演示、类比迁移、实际操作、做游戏等等,远远不止以上的物种,但是不管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和谐、愉悦教学氛围。艺术的新课导入能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诱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只要我们是教育的有心人,一定都能为学生的发展注入鲜活的能源。

总之,导入方式,既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堂课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课堂导入设计应针对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符合教材的科学性,吻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根据教师的自身素质及教学专长,不可马虎行事。本文来谈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作用、基本要求、原则及导入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入

一、课堂导入的作用。

(一)集中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上课的一开始,小学生都坐不定,精神还沉浸于课间十分钟的玩耍中,这时候教师使用一些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迅速集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二)激发学习兴趣。

扬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在总结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兴趣是人们心理活动只有的特征,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上课的开始,教师要设计好新课的导入,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一旦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之后,就能以积极的热情轻松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认识数学价值。

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的时候,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觉得所学习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四)对新知识的迁移。

系统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实现迁移的基本条件。教师在设计新课的导入应有针对性,为学生学习新的内容作好铺垫,也易于让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分类,建够新的知识网络。

二、导入的基本要求。

(一)小学课堂导入应具有吸引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的成分,所以在上课开始,教师应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注意力吸引过来,通用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思维能跟着老师走。

(二)导入要有趣味性。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爱学。因此,导入新课的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三)导入要有针对性。

新课的导入必需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选择的方法就不同。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故弄玄虚,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他的教学环节。

(四)导入应有相关性。

数学的逻辑性、系统性都很强。不像其他科目的内在联系不大,所以学习数学要循序渐进,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教师有必要把与新知识有关连的旧知识复习一下,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

三、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原则。

(一)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新教材内容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和体验,很好地体现了课标理念。在具体教学与导入语内容的设计中,也应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这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用生活引出数学,既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价值,又可降低一些抽象知识的难度。

(二)形散而神不散,注意课堂的前后呼应。

既然导入的内容源于生活,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身边的点点滴滴和国内外大事都可作为素材,所以导入的表达形式以通俗文体和日常语言为宜,不必过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推理。要形散而神不能散,所举生活实例不能游离于课程目标之外

海阔天空不着边际,这会导致主题的不明确,从而削弱内容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因此,应围绕课程标准并与教材紧密联系,以课文主要知识点为线索,将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并巧妙灵活地将章节标题嵌入到导入问题中,做到既具备数学思想又不乏趣味和生活气息。

(三)个人风格与教材风格相结合。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往往因各自的教育思想、业务水平、教学经验、生活阅历、文化底蕴及性格爱好等不同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不管个人风格如何,都应与教材风格相结合以至相融合。既热情奔放慷慨激昂,又不失生动活泼;既富于哲理,又要通俗易懂;既要轻松自如娓娓道来,也要亲切生动力避平铺直叙。总之,要从小学学生的年龄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特征。

(四)渗透学法指导。

从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会学数学"比"学会数学"更重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以及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学法指导,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在章节导入中应有针对性地提醒学生每一章节的学习将主要用到哪些方法,以让学生首先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尤其是一些重难点部分的方法指导尤为重要。

四、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

(一)直接导入,明确目标。

上课的一开始,教师就直接点明本课所将的课题以及问题的重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个明确的目标导向,只要的导入方法叫做直接导入。凡属学生所熟知的事物一读就可以大致了解的教学内容,都可采取直接导入法。

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的时,一上课就出示课题,让学生自由的说: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你知道了跟它有关的什么事?会在哪里见过它的存在?……经过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对三角形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有的说: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明白为什么很多的大桥和有些房子的房顶会是三角形呢?……这样的新课导入一开始就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明确这堂课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和怎么学,从而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各项学习目标,更好的调空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设疑导入,诱导思考。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巧妙设计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让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中来。如讲"统计初步"这节课时,导入时采用一个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吝啬的财主,叫儿子去买一包火柴,临走时还叮嘱儿子要根根能点着火。儿子把火柴买回来教给财主,财主问是否能

根根点得着,儿子响亮的回答说根根点得着,因为我把每根火柴都点过了。在同学嫩哄堂大笑后,教师就提出问题,如果你办这件事,你又该怎么办呢?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你就知道怎么办了。这样的导入能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设疑导入法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转化为活跃状,有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激发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三)谜语导入,集中注意。

谜语导入就是教师让学生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

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的新课导入设计: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学生猜出后教师拿出一个实物钟。提问:钟表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时钟帮助人们掌握时间,安排一天的工作、学习、休息,它的作用可大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猜谜语"是学生十分喜欢参与的游戏形式,猜谜语导入,很容易形成轻松的课堂氛围。并能很快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了积极的状态中。

(四)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有目的的地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带入典型的环境中,引导学生进入情与境。

如"在认识容量与升"教师利用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设计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寺庙里住着一对师徒,每天着个徒弟都得挑满一缸的水。后来来多了一个和尚,师兄弟两人每天就抬满一缸水就可以了。最后又来了一个小和尚,结果人多了,个个都懒了反而没有水喝了,老师父为了公平"起见就买多了两个水缸。规定每个人每天要挑满一缸的水,结果大师兄就挑了三号水缸,二师兄就挑了个二号水缸,结果小和尚却哭了(三个水缸大小的顺序为1>2>3上课的时候把三个水缸的挂图挂到黑板上)。同学们知道知道小和尚为什么哭了吗?他们的师父真的公平吗?

教师充分地利用了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知道容器是有大小之分的,大的容器装的东西多容量就大,小的容器装的东西少容量就小。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五)应用导入,认识价值。

应用导入就是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在生产实践中有应用价值的事例引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设计为: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去、趣的比吗?例如"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伸平长度的比例大约也是1:1:脚长与身高的比例大约是1:7……z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例有什么用呢?比如: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

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你穿;你如果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了犯罪的脚印就能估计出罪犯身材的大约高度……

这里,际上就是用这些"比"去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去计算的。你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用学生感兴趣的身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联系起来组成比例。用形象直观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情绪下进入新课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

从实际应用导入新课揭示了知识的价值,既让学生从身边的实际事例作为抽象思维的支撑,感到亲近易学,又让学生感到学了有用。从中让学生认识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科学的感情。

(六)类比导入,形成网络。

类比导入是建里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两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存在的相似或相同之处而进行类比推理,得出其他方面也有相似或相同的结论。

如"乘法交换律"新课导入设计,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加法交换律"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口答下列题目:3×6、6×3、3×4、4×3、5×6、6×5……由此引出"乘法交换律"也有类似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乘法交换律"的内容。这样由"加法交换律"类推出"乘法交换律",不但对"乘法交换律"的内容他初步感知,而且参透了"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类比导入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之触类旁通,更好的使新旧知识形成网络,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知识体系,认识、追求、热爱数学的内在美。

(七)尝试导入,大胆创新。

在学习新内容前,先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当学生不能求解时,就会对新授内容产生学习动机,从而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循环小数"导入时,教师写了两个分数:1/3、4/7,把学生分成两组开展竞赛,看哪一组先将分数化为小数。预备、开始……不到两秒钟,就有学生自言自语,1÷3除不尽,而且小数部分的"3"不断出现……教师抓住机遇,引导学生观察:小数部分的"3"不断重复出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一种小数,叫"循环小数"。

这样的的导入,先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然后在师生讨论中,自然地引入新课,并得出结论,把单纯的教师讲解变为师生的双边活动。

尝试导入发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理想象、大胆创新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八)操作导入,手脑并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可以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探索知识,寻找规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养成从探索事物的根源去获得知识的习惯。如:"有余数的除法"。首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把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成一个正方形,学生很快的摆好了两个正方形;9根小棒还是每4根一个正方形。这时,学生发现剩一根小棒不够摆一个正方形。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有剩余的情况,进而揭示这节课的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动手操作,对分的结果有充分的感知,为建立有余数出发的有关概念、掌握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计算基础。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通过动手操作获得鲜明、直观的表象,在操作中思考、探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器官进行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够强有力的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吸收新的知识,并很快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学习状态。同时,促进学生的首脑并用。

总之,新课导入能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能

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诱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一个精心设计的的富有艺术性新课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并闪烁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光华。作为教师必须重视新课导入的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以达到课堂教学水平的最高境界。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十五里沟小学郭占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教学中,“导入”是很重要的一步,它是课堂教学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导入设计得巧妙、合理,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点肤浅的看法,我觉得常见的课堂导入有以下几种: 一、合理有效的情景导入。 创设一定的现实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导入中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如本节课的导入,我就是谈话创设情境,通过和同学们相识的日期2016年4月22日,引出时间单位年、月、日,再进一步探究年月日里的秘密,轻松自然的带领同学走进预设的情境,并通过师生交流进一步感悟情境,深层感知学习内容。 二、借旧知导入新课。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借旧知导入就是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从而引出新的教学课题。教师通过

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温故而知新,连贯自然,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减法,请迅速说出老师手中题卡的答案。 (题卡)47-6 36-4 27-3 生:(分别回答)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张题卡。(出示)23-7,这与刚才算过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被减数23中,个位3不够减7。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将学习的新内容。 三、借助故事或者谜语来导入新课。 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但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以免画蛇添足。 例如,前几天听了我校梁新龙老师的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在上课前,梁老师先是给学生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耳熟能详,讲完之后问学生:“为什么瓶子中放入石子后水面会上升”,学生回答是因为石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案例 一、注重导入的实效性 【案例一】 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倒推策略并应用它解决一些特定问题。 新课标(2011版)明确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新知导入时,从最初的“上放学路线”到“火箭发射的倒计时”,最后我还是选择了一种最为原始的,但在我看来最为实用的有效的复习导入法。 师:你能快速填出上面这四个方框里的数吗? 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能! 师:那你准备先填哪个框呢? 生(争先恐后):第四个、最后一个。 师:为什么呢? 生:倒过来从后往前填容易些。 师:说说吧,你都是怎么填的? 生:把算式倒过来算就行了。 生:80+20=100,100÷5=20,20-15=5,5×3=15 师:“倒过来思考”很好,知道吗,有时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不少问题呢!

评价: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课堂上我并没有多么新颖奇特的引导,只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联系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以较为熟悉的简单计算导入学习(如上图)。这样的导入设计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促进旧知识经验的迁移,同时营造轻松课堂气氛,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整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引出倒推的真谛---倒过来想,真可谓一举多得。所以说:合适的导入才是最精彩的导入,是最有效的导入,也是最好的导入!

二、体现导入的生活气息,注重自然性 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案例二】 曾观摩过浙江省特级教师钟麒生执教《认识平行》一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领会“互相”一词,即让学生先说出a是b的平行线,b也是a的平行线,a和b互相平行。通过这样的说一说体会平行线是两条线之间的关系。 师:今天来了好多老师,我们鼓掌表示一下欢迎。(学生热烈鼓掌。) 师:鼓掌是怎么鼓的?(教师开始埋下伏笔。) 生:两只手互相击掌。(在这里学生不自觉的用上了“互相”一词。) 师:噢。那一只手鼓掌行吗? 生:不行。(好多同学在暗笑。) (谈笑之中第一次领会“互相”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 师:上课! 学生齐刷刷地站起来,等老师喊“同学们好”。老师却不吭声,学生惊奇地看着老师。【注:此处设计之精妙,令人拍手叫绝!此时无声胜似有声。】 师:哦,我们该干什么了?(这里故意给课堂留空白,再一次冲击学生头脑。)部分学生偷笑:师生互相问好! 师:怎么问法? 全班哄堂大笑:您向我们问好,我们向您问好。师生之间互相问好……(谈笑之

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发表时间:2019-11-14T16:47:09.5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4期作者:刘浪文[导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广东省兴宁市新陂中心小学514500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策略。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使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让教学收到良好的效益。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种策略: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因此,导入新课时应充分考虑为学生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我要学”的需求下进入课堂学习,效果则不言而喻。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内容时,我先给学生讲一段简短诙谐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听着听着同学们就开始躁动了,有学生开始喊:“这个故事永远讲不完,不要浪费时间了。”我马上接问:“这个故事为什么永远讲不完?”“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说那几句话。”“说得很好。在数学这个神秘王国里,就有这样一种小数,它的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你们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吗?”这样的情景,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有需求的学习状态,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初步感知了“无限”“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涵义,为概念的形成、新知识的掌握埋下很好的伏笔。 二、设置悬念,探究导入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多媒体在这方面的运用,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我教学“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时,用课件播放2014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比赛现场。歌手唱完歌曲,评委亮分后老师提问:要想公平、公正地评出本次歌手大奖赛的金、银、铜奖,应该怎么计算歌手的得分呢?要解决这个问题,等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之后,大家就知道用什么办法来给这位歌手定分了。这样通过电视上歌手大赛评委评分的情景,使学生兴致高涨,同时在情景中揭示了“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以渴求的心理进入新知的学习。 三、联系生活,吸引导入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科学,对小学生来说,有些知识是难以理解的.而生活是知识的重要来源,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极大地加强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开启数学之门。例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对圆形知识接触频繁但又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导入: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家的水龙头管道,为什么管道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呢?你有没有见过其他形状的自来水管道呢?自来水管道在学生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学生不会感到陌生,所以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会马上充满兴趣地进行思考与讨论. 这样生活化的导入方式,不会很突兀,学生也不会感到很陌生,也会饶有兴趣地参与思考活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得到了极大地激发,从而带着兴趣去学习,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数学学习的基础。 四、温固知新,复习导入 “温故”之所以能够“知新”,是因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为此,教学时需要对知识进行梳理比较,沟通联系。从学生思维角度看,主要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因为步骤复杂,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容易糊涂,这时我们可以帮他们梳理方法,第一步求侧面积,第二步求一个底面积,第三步用一个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求表面积,通过多次反复的强调可以使学生思路清楚,这样就容易记住,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边复习边教授新知识,和等上完全部新课程内容之后再复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即使是程度较差的学生也能累积好基础知识,在进行知识应用时也不会茫然无措,是数学教学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方法。 五、借古开今,思考导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进步一般都来源于疑问的产生,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典型使用者。苏格拉底的思索法,我认为可以形象地将之称为泻药效应,它的原理是减轻学生面对困难、面对难题时的畏缩、恐惧的心理状态,像泻药一样泻掉学生面对困难时的恐惧。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开始一堂有一定难度的新课,例如分数的教学,一般学生在接触新概念的时候除了好奇之外,还带有疑虑和畏惧心理,教师们可以先让学生复述除法的概念,然后通过调换公式的位置引导学生列出分数式,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其实早就已经知道那些他们不了解的事情,只是没有想到这些事情原来是这样子的!这种效应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热情和信心。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和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求知的火花。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分析与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分析与反思 张琳 一、导课的背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设计一个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艺术开头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数学课程本身的局限性,使它不可能像语文课、社会课导入那样形象生动、活泼有趣,因而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正是因为这,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才值得去探索、去研究。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地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纵观目前课堂教学,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导入一般是通过一些教学情境来实现的,“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但是,教学情境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正确利用,锦上添花;利用不当,适得其反。导课应该是简捷、现实、亲切、有趣。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教学质量,而我们有些课的导入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1.繁琐。如一教师在上《人民币的认识》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导入情境,“小熊超市”。好多小动物购物,画面非常漂亮。然后问学生:“你们想买什么呀?”“想不想当售货员?”……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忙得不亦乐乎。十几分钟的课堂黄金时间过去了,却还没有切入正题。看得出来,上课老师是精心设计的,课件也是精心制作的,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这么煞费苦心的设计、制作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

反思:情境导入的创设,要根据需要,切不可为了情境而情境,流于形式上的闹猛和新鲜,而冲淡教学主题,弱化教学重点,更不能让情境干扰学习。情境要有数学味,实实在在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2.烦闷。课伊始,是孩子们精神最饱满、精力最充沛的时光,也是最能接受知识的时机。而有些老师却不善于把握这样的大好时机。一上课,“同学们,我们先来做几道题,看看大家前面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几道三四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唉,又是这样。孩子们象泄了气的皮球,再也提不起精神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了。 反思:课的开始如果没有利用有效的情境活动,明显是苍白无味,“有课无导”怎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欲望? 三、精实巧的导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教师该进行怎样的课堂导入呢?愚以为须因课而异,做到“直白、有趣、快乐、悬疑”。 例如:直白即开门见山,能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展开学习活动。 案例:《年、月、日》的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你已经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那些知识?请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知道一年有365天。 生2:一年有12个月。 生3:一个月有30天。 生4:不一定,有的是31天。

小学数学课堂常用导入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常用的导入方法 社坛镇中心校凌辉 (联系电话:邮编:408203) 新课程改革提倡高效课堂、卓越课堂,那如何做到课堂高效,这是我们每一位基层老师都得想方设法突破的地方。课堂不是老师的课堂,而是学生的课堂,所以学生的课堂学习高效才能真正让课堂高效甚至卓越。那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收获更多呢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当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便会怀着期待、迫切的心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迅速的将兴奋中心集中到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上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从导入应用的意义、导入的常用方法两方面谈谈自己对课堂导入的些许认识。 一、导入应用的意义 课堂为什么必须要有导入作为一名基层数学老师,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认知的重要动力。只有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乐学、爱学,因此导入时运用游戏、谜语、故事等手段,能使教材内容以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铺垫新知 导入一般是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由已知到未知,这也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使新旧知识自然过渡,浑然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知识不是一下被老师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自然而然的吸收。 3.启迪思维 导入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问题就要去思考解决,注意力更加集中,目标更加明确,这便为学生顺利理解新的学习内容创造了前提条件。 4.活跃气氛 导入还能活跃课堂氛围,在课一开始就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兴奋。这也为接下来顺利的进行新内容教学打好精神基础。 二、导入的常用方式 “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内容,都会影响导入方法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初中数学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

初中数学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 现行数学教学中存在重教学内容而忽视导入的现象。教师方面:由于各级各类学校及班级之间互相比较分数来评估教学,更由于升学的压力,迫使教师们继续用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穿新鞋,走老路”,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有些教师也很关注导入,可较多形式单一且呆板,譬如:回顾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从这些预备知识中转入本节课的学习;当然,也有些教师一直都很注重课堂导入,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导入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导入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方面:一、学习负担过重加上数学被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二、学生每天需上七节课,不管从生理还是心理都会产生疲惫感。三、初中生具有好奇心理。因此,学生需要活泼生动的课堂;需要教师用导入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导入吸 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准备状态。只有这样,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数学课堂。因此,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有特色的导入。如何设

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大家普遍认为,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很重要的;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导入要构建学习目标,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全神贯注地有意义地开展学习;导入要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即与学生进行自由交谈,师生彼此互相了解,由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话题,带他们走入课堂的任何内容来进行导课,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既建立友好关系,又自然而然地学习本节课的新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并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从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活动。促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从而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顺理成章的导入新课。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著名学者加涅根把完整的教学过程划分为9个阶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原有知识、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反馈、评估作业和促进保持与迁移。引起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因素。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如果个体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信息未加注意,那么,这些信息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遗忘。知识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要使学生将知识存入长时记忆;因为只有存入长时记忆的知识,学生才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一节课导入是关键。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程中虽然仅仅几分钟,或许只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导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也没有最好的模式,完全取决教学的气氛、对象和目标。在小学数学课中,常见的课堂导入有以下几种: 创设情境式导入。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现实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课中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例如,一年级《找规律》,课前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感受间隔排列规律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而后,通过“兔子、蘑菇、篱笆、手帕” 为学生创设现实问题情境,在学生随意观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的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增强孩子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的牢固有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开门见山式导入。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就点明本节课所讲的课题以及问题的重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这种方式较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例如,四年级下册《梯

形的认识》,在导入时,我直接呈现几个生活中常见的梯形实物图,让学生从中找出几个实物图的相同点,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学生很快就认出梯形来,此时,我又问,你们想知道关于梯形的哪些知识呢,学生立马回答说:“平行四边形有底和高,我想知道梯形有没有底和高呢?”,于是我回答说「'当然有啦,不过和平行四边形底与高有一些不同,你们想知道吗?”这种导入法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讲故事式导入法。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但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以免画蛇添足。例如,四年级上册用画表格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其实课本呈现的例题学生早就会做了,但在上课前,我先是给学生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耳熟能详,讲完之后我问学生:“如果是你,你准备怎么喝瓶子里的水?”,这时,教室里热闹了,都在七嘴八舌的说着,有的孩子满脸的疑惑,今天老师怎么了?数学课竟然给我们讲语文里的故事,孩子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孩子甚至就等不急了,“我会用手拿起瓶子来喝水”,“我会用吸管吸”,“我把它导进杯子里喝方法五花八门,都能喝到瓶里的水。我趁机告诉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案例 一.注重导入的实效性 【案例一】 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倒推策略并应用它解决一些特定问题。 新课标(2011版)明确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新知导入时,从最初的”上放学路线"到 "火箭发射的倒计时",最后我还是选择了一种最为原始的,但在我看来最为实用的有效的复习导入法。 师:你能快速填出上面这四个方框里的数吗? 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能! 师:那你准备先填哪个框呢? 生(争先恐后):第四个、最后一个。 师:为什么呢? 生:倒过来从后往前填容易些。 师:说说吧,你都是怎么填的? 生:把算式倒过来算就行了。 生:80+20=100,100-5=20,20-15=5,5x 3=15 师:"倒过来思考"很好,知道吗,有时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不少问题呢! 评价: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课堂上我并没有多么新颖奇特的引导,只是针对学生

的心理特征联系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以较为熟悉的简单计算导入学习(如上图)。这样的导入设计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促进旧知识经验的迁移,同时营造轻松课堂气氛,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整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引出倒推的真谛…倒过来想,真可谓一举多得。所以说:合适的导入才是最精彩的导入,是最有效的导入,也是最好的导入! 二.体现导入的生活宅息,注重自然性 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案例二】 曾观摩过浙江省特级教师钟麒生执教《认识平行》一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领会"互相"一词,即让学生先说出a是b的平行线,b也是a的平行线,a和b互相平行。通过这样的说一说体会平行线是两条线之间的关系。 师:今天来了好多老师,我们鼓掌表示一下欢迎。(学生热烈鼓掌。)

小学数学实施方案3篇

小学数学实施方案3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堂导入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课堂导入上却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例如: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可形式过于单一且呆板,譬如:回顾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从这些预备知识中转入本节课的学习;还也有些教师一直都很注重课堂导入,但是“事倍功半”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基于对上述情况的分析,本研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数学学科的特点等内容,设计课堂导入,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旨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典型课堂导入案例的分析。 2.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性的导入。 3.探讨多种形式的课堂导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课前的预设能力和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2.通过研究,探索如何从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兴趣、找知识间的连结点、脱出教材制约等方面,来创设有效的探索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3.通过研究,促使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四.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作用在于让学生热爱数学,迫切希望了解数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而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在讲解新知或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节。 理想的导入是老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注重内容美,要能唤起学生的情趣,激发其旺盛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美;引人的导入能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愉悦,从而引起共鸣,使他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中。 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 吴景新 一个有效的、新颖的、精致的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初萌的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之中,还能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那么怎样的导入才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打下基石呢?其实,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直观导入法等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一堂课的开始便被牢牢地吸引住了。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和策略。 一、合理有效地创设导入情境,能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投入学习。 教学情境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情境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顺利开展新授课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导入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情感共鸣,带着疑问与欲望走进课堂内容的学习,并在情境创设中对所学内容在认知上形成知识建构,方法上主要采取谈话的方式,教师通过问答、谈话等,带领同学走进预设的情境,并通过师生交流进一步感悟情境,深层感知学习内容。 二、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爱听故事一直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说有故事可听,再顽皮的孩子也会放下一切,瞪大他的眼珠子,摆出一副也许从来不曾有过的聚精会神的样子,等着你讲故事给他听呢。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三、巧设悬念进行导入,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使学习内容变得更为真实、生动、有趣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中的体验。”所以说以现实生活为原形的课堂教学,正是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相联系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式。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丰富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要把抽象的数学变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所不在。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学好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见,一堂课良好的开头是多么的重要!的确,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导入语,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课堂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因此,合理而新颖地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从目前农村学校调查显示,目前许多小学教师在新课导入语的设计上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不注重导入环节,只是一味地抓课堂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语的设计,但也只是一带而过,流于形式。例如: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可形式过于单一且呆板,譬如:回顾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从这些预备知识中转入本节课的学习;还也有些教师一直都很注重课堂导入,但是“事倍功半”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因此,为了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何合理地、新颖地设计课堂导入语,更好地为新课教学服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成为我们农村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认知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着初级到高级的阶段。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最能吸引学生眼球的地方也就是一节课的开端。 2、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积极提供学习的策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努力创建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整体和谐地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为培养出大批合格的跨世纪人才而努力。 3、教学方法上,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地位。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为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在教学中不注重导入环节,只是一味地抓课堂练习这种现象。让学生能在有趣、有效、有利的课堂导入环节中,激发骑行却、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将数学课堂导入设计,作为自己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内容 灵活设计并巧妙运用导入语;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入情景,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新课引入方式,使学生学习思路清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益。 3、研究方法 ①文献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人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导入案例

案例分析 案例分享:《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1、教学容:教学容:北师大版第二册教材85—86页例1、例2。 2、导入设计: 师:小朋友们,你们逛过商店吗?谁来说一说逛商店的一些经历和体会?(指名学生发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师:这个星期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妈妈一起来到商店买玩具,妈妈给淘气挑了一个标价24元的玩具,淘气自己挑了一个在6元至9元之间的玩具,可以怎样买?请你们同桌合作选一选,看有哪些不同的买法;然后,一个同学扮演售货员,几个同学扮演顾客去买东西,其余同学帮忙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学生按照要求和提示进行合作互动) 案例分享:《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教学容:北师大版教版四年级下册 2、导入设计:故事情境:在数学王国里,有很多很多的数,其中有一对兄弟俩长的非常相似,(板书:257.6、25.76)你能分辨出它们的大小吗?如果这兄弟俩能相互团结,和睦相处那该多好呀。可是257.6依仗自己大,对25.76不仅不爱护,反而经常欺负它,这件事被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数点知道了。小数点决定要为25.76讨回公道,机会终于来了,这天257.6又在耍威风,那神气劲儿就别提了,就在它得意洋洋的时候,小数点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来到了“2”的右下角(教师操作橡皮泥小数点),大家再看这个数(手指2.567)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呢?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小数点位置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那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课堂案例】在教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这堂课时,教师以亲近的谈话交流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愿意。 师:是朋友就应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可以。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非常爱穿我的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1:很大。 生2:非常宽松。 生3:很温暖、很舒服。 生4:很温馨,感觉自己长大了。 ……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个个很惊讶,大多数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的。 生2:爸爸太胖,会把我的衣服涨破。 ……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穿不上,为什么呢?像这样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大家会理解的更清楚。 【课堂案例1】在教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形象、直观、生动的情景抓住孩子们的心。 (教师出示三个角度不同的滑梯,如下图) 师:想滑哪个? 生:第三个,因为刺激。 师:哈哈,三个滑梯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矮一些,最后一个最高。 师:还有不同吗? 生:角有不同。 师:对,这些角有大有小。 师:滑梯的角度到底多大才合适呢?这就需要我们量出角的大小。 【课堂案例1】在教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这堂课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故事来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知识作深一度的思考。 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时引入新课,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兴趣盎然,事半功倍。 【课堂案例1】在教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这堂课时,教师可以用一个疑问来促使学生们思考,做到在玩中学,学中完。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数学课堂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摘要: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我们应当积极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而对课堂导入的优化更是当务之急。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课程,而低效的课堂导入则成为了阻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策略展开一番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 有效的课堂导入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教师要坚持趣味性、简洁性、互动性和直观性的原则,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快速地沉浸到数学知识营造的氛围中,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益。因此,从小学数学的学科特征出发,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结局策略意义深远。 一、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往往会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导入的目标就是拉近学生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和亲近感,然而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讲自演,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导致学生难以提起兴趣,丧失了课堂导入的意义。 其次,忽视了信息技术、教具、导入语等的重要性。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导入环节科学地使用信

息技术或者教具,并且使用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的导入语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效率的关键,需要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 最后,忽视了课堂导入的简洁性。有些教师过于重视形式,使用过长的课堂导入,而过长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产生烦闷感,难以抓住学习的重点,严重降低课堂正式教学的效率,得不偿失。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课堂导入理念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教师落后的学生观是阻碍课堂导入环节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实现课堂导入的真正价值,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首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导入理念,将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这样的课堂导入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并且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决不能点到为止、搞形式主义,而是积极地让学生表达,并回应学生。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探索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提升课堂导入的技术水平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性差异都会成为影响课堂导入环节水平和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我们应当注重自己的语言、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等技术水平,努力为学生构建出有魅力的小学数学课堂。身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多种不同的课堂导入方法,并做到灵活运用。比如,在学习“长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实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我们已经学过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你还记得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生:审题、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最后答题.师:同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一样,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作为反映某些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这一节我们就讨论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索新知 问题情境: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4)能否把方程列得更简单,怎样理解(5)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人患了流感。 于是可列方程:1+x+x(1+x)=121 解方程得x1=10,x2=-12(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思考: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活动方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3)中所列的方程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传播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 (三).当堂训练及分析 1.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如果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 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 则1+x+x2=91,即x2+x-90=0。 解得x1=9,x2=-10(不合题意,舍去) 答:每个支干长出9个小分支。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杜荣兴 长汀县涂坊中心学校,福建龙岩 366312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新课导入是老师的 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在一节课中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不但可以使学生瞬间 聚焦课堂,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动 机进一步加强,进而让学生感受到课堂魅力的所在。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好 的导入就像磁铁,能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每一堂课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特别要 注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温故知新,在“矛盾”中导入新课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旧知识是新 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 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大过程。学生对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 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教师找准新旧 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又不十分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分数的意义”时,先利用课件出示六个苹果、两个小朋友,指名学生到计算 机上把六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他们很快分完,每个小朋友分到三个。这时 课件出示两个苹果,继续让学生把这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他们也很快分完,每个小朋友分到一个。然后再出示一个苹果,继续把这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 小朋友,当学生说出:“每个小朋友分到一半”时,接着再要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 给三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多少呢,如果再平均分给四个人,五个人呢,那每个人可 以分到多少苹果呢,趁势引入“这样分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这样既温习了旧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案例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案例 案例描述: 1、尝试练习:144×15。 (1)、学生尝试练习,板演,说笔算的过程。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引导归纳笔算的一般方法: 4、学习例1: 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明确解答模式 学生尝试列式,师板书:145×12 12×145 (2)、经历计算过程: ①估算:请你估一估145×12的积大概是多少,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②笔算:学生笔算,订正时说说笔算方法。 ③用计算器验算。 5、即时练习:(题目见练习纸) 学生独立练习,板演笔算题,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6、师小结。 7、学生看书P49,质疑。 案例分析:儿童具有好奇心,所以教学中要以疑引思。尝试教学法首先出示尝试题,立即吸引住学生,产生疑问,“教师还没有教,自

己会算吗?”然后有了“试一试”的迫切愿望,为了解决尝试题,学生又需要阅读课本例题。尝试题完成后,学生又产生“自己做得对不对”的疑问,又迫切需要听听教师的讲解。因此,尝试教学法是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从一个阶段自然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它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教学上的逻辑顺序的。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在教师不断地指导下以及学生不断地尝试 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提出问题——>学生尝试——>教师指导——>学生再尝试——>解决问题 尝试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把学生尝试的过程,自觉地放在课堂内完成。这样做,能够促进教师及时发现错误,及时在课堂上订正错误,随时消除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就能保证提高教学质量。一节课下来优生可以吃饱,中下生也能得到训练。达到高效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