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色金属学总复习

有色金属学总复习

有色金属学总复习
有色金属学总复习

有色金属学总复习

※1.有色金属的分类?(简答题或名词解释)

答:西方分为铁和非金属。中国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主要指钢铁)。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包括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和稀有金属。轻金属密度小于5.0,(5克/立方厘米),共有7种(铝Al、Mg、K、Na、Ca、锶Sr、钡Ba),有很高的化学活性,用熔盐电解、金属热还原法来提取;重金属密度大于5.0,共有11种(铜Cu、铅Pb、锌Zn、镍Ni、锡Sn、钴Co、砷As、铋Bi、锑Sb、镉Cd、汞Hg ),化学活泼;活性较低,用火法冶金或湿法冶金方法来提取。贵金属主要指金银铂族元素,共有8种(银Ag、金Au、铂Pt、铱Ir、锇Os、铼Rh、铑Rd、钯Pd);稀有金属主要为习惯称呼(稀有轻金属、稀有高熔点金属、稀有分散性金属、稀土金属和稀有放射性金属)。

2.主要的有色金属冶金方法有:火法冶金(矿石准备、熔炼、精炼)、湿法冶金(浸取、分离、富集和提取)、电冶金(电炉冶炼、熔盐电解和水溶液电解等)。

※3.有色金属冶金主要单元过程(重点)(名词解释)

(1)焙烧:

将矿石或精矿置于适当的气氛下,加热至低于它们的熔点温度,发生氧化、还原或其它化学变化的过程。其目的是改变原料中提取对象的化学组成,满足熔炼或浸出的要求。

按控制的气氛不同,分为:氧化焙烧;还原焙烧;硫酸化焙烧;氯化焙烧等。

(2)煅烧:

将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的矿物原料在空气中加热分解,除去二氧化碳或水分变成氧化物的过程。

3)烧结和球团:

将粉矿或精矿经加热焙烧,固结成多孔状或球状的物料,以适应下一工序熔炼的要求。(4)熔炼:

是指将处理好的矿石、精矿或其他原料,在高温下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矿物原料中有色金属组分与脉石和杂质分离为两个液相层即金属(或金属锍)液和熔渣的过程,也叫冶炼。分为:还原熔炼;造锍熔炼;氧化吹炼。

(5)精炼:

进一步处理由冶炼得到的含有少量杂质的金属,以提高其纯度。

如:炼钢是对生铁的精炼,在炼钢过程中去气、脱氧,并除去非金属夹杂物,或进一步脱硫等;对粗铜则在精炼反射炉内进行氧化精炼,然后铸成阳极进行电解精炼;对粗铅用氧化精炼除去所含的砷、锑、锡、铁等,并可用特殊方法如派克司法以回收粗铅中所含的金及银。对高纯金属则可用区域熔炼等方法进一步提炼。

(6)浸出:

选择适当的溶剂(如酸、碱、氨、氰化物、氯化物、有机溶剂等)把经处理过的矿石中的常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选择性地溶解,以便使其与其它不溶的物质分离的过程。

浸取过程常涉及到置换和氧化还原反应,为得到所需要的产物,对浸取剂的酸碱度要加以控制。此外,凡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都对浸取过程产生影响,一般加温和加压可都加速浸取过程。还可以利用细菌把一些不溶性的矿物变成可溶性盐,称为微生物冶金或细菌采矿。(7)液固分离:

该过程是将矿物原料经过酸、碱等溶液处理后的残渣与浸出液组成的悬浮液分离成液相与固相的湿法冶金单元过程。

主要有物理方法和机械方法:重力沉降、离心分离、过滤等。

(8)溶液净化:

将矿物原料中与欲提取的有色金属一道溶解进入浸出液的杂质金属除去的湿法冶金单元过程。净液的目的是使杂质不至于危害下一工序对主金属的提取。

方法主要有:结晶、蒸馏、沉淀、置换、溶剂萃取、离子交换、膜分离等。

(9)水溶液电解:

利用电能转化的化学能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而析出,或使粗金属阳极经由溶液精炼沉积于阴极。

前者称为电解提取或电解沉积(简称电积),也称不溶阳极电解,如铜电积;

后者以粗金属为原料进行精炼,称为电解精炼或可溶阳极电解,如粗铜、粗铅的电解精炼。(10)熔盐电解:

以高导电率、低熔点的金属熔盐作为电解质,使金属离子在阴极析出的过程。主要用于不溶于水的金属盐类,如铝、镁、钠等活泼金属。

由于金属能溶于熔盐,或者与高价氧化物反应生成低价化合物重新溶入熔盐,熔盐电解的电流效率要低于水溶液电解。

总结:有色冶金主要单元过程:焙烧、煅烧、烧结和球团、熔炼、精炼、浸出、液固分离、溶液净化、水溶液电解、熔盐电解

※4.铝土矿的类型以及我国铝土矿的特点?(简答题)

类型: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刚玉。

中国铝土矿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资源分布高度集中;

②矿床类型以沉积型为主,坑采储量比重较大;

③矿床规模以大中型为主;

④一水硬铝石型矿石占绝对优势;

⑤共(伴)生组分多;

⑥品位偏低,A/S小;

⑦适合经济开发和利用的铝土矿资源少;

⑧适合于露采的比例偏小,占38.1%。

※5.判断铝土矿质量高低的指标是什么?该指标的定义?(名词解释)

铝硅比

铝硅比是指矿石中Al2O3含量与SiO2含量的重量比、一般用A/S表示。

※6.什么叫苛性比?(名词解释)

铝酸钠溶液的苛性比是指溶液中的苛性碱与氧化铝的摩尔比,用αk表示:

苛性比(αk)=苛性碱(Na2O)(mol)/氧化铝(Al2O3)(mol)

Na2O-Al2O3-H2O系的Na2O与Al2O3的比值反映了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的饱和程度、溶液的稳定性,是氧化铝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称为苛性比。国际上有两种通用的表示方法:

(1)αK :即铝酸钠溶液中苛性Na2O与Al2O3的摩尔比

(2)A/C:即铝酸钠溶液中Na2O与Al2O3的质量比,Na与Al无论存在形式均化为Na2CO3与Al2O3,并以质量计

※7.目前氧化铝的生产方?碱法又分为哪几种?烧结和拜耳怎样选择两者?(决定碱法生产氧化铝方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具体指出来。)(简答)

氧化铝生产方法大致可分为四类,即碱法、酸法、酸碱联合法和热法。碱法可分为烧结法和拜耳法两种基本方法。生产方法由铝矿石中的铝硅比决定,当铝硅比A/S ≥ 7时,该矿石可以采用拜耳法处理,当然也可以采用烧结法处理;当3.5 ≤A/S < 7时,就不宜用拜耳法处理,但可以采用烧结法处理;当A/S < 3.5时,可以采用烧结法处理,但这时已无实际

意义。

※8.现代铝工业三个主要生产环节:(简答)

(1)从铝土矿提取纯氧化铝

(2)用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法生产铝

(3)铝加工

辅助环节:(1)炭素电极制造(2)氟盐生产

※※9.减法生产氧化铝,拜耳法的原理,特点,实质,步骤。(简述拜耳法生产Al2O3的基本原理、关键流程及主要反应,并说明拜耳法循环的实质及特点)(问答题)

拜耳法的基本原理(重点):

(l)用NaOH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将铝土矿中的各种氧化铝水合物溶解出来,生成铝酸钠溶液。再将所得到的铝酸钠溶液在添加晶种、不断搅拌和冷却的条件下,分解析出纯的氢氧化铝,即晶种分解过程。

(2)分解得到的母液,经蒸发浓缩后在高温下可用来溶出新的铝土矿,即溶出过程。

交替使用这两个过程,就能够每处理一批矿石便得到一批氢氧化铝,构成所谓的拜耳法循环。

最重要的是在不同的工序控制一定的溶液组成和温度,使溶液具有适当的稳定性(即拜耳循环实质)。

特点:用于处理高铝硅比铝土矿,特别是三水铝石型铝土矿,流程简单,产品质量好,得以广泛应用

步骤:(1)铝土矿的溶出:指把铝土矿中的氧化铝水合物(Al2O3·xH2O)溶解在苛性钠

(NaOH)中,生成铝酸钠溶液,使氧化铝与杂质分离。

Al2O3·xH2O + 2 NaOH = 2NaAlO2 + (x+1)H2O

(2)铝酸钠溶液的稀释:降低铝酸钠溶液的浓度,便于晶种分解,便于赤泥分离。

(3)晶种分解:使铝酸钠溶液中的氧化铝以氢氧化铝的形式析出

2NaAlO2 +(1+x)H2O = 2NaOH+Al2O3·xH2O

(4)分解母液蒸发:排出多余的水分,保持水量平衡,使蒸发母液达到浓度要求

(5).煅烧:除去氢氧化铝的附着水和结晶水,并得到吸湿性较差的氧化铝以满足电解需求。煅烧:Al2O3·3H2O = Al2O3 + 3H2O

※※10.烧结法的原理,工序,烧结产物的组成以及特性?(简答)

烧结法的原理:

将铝土矿与一定数量的苏打(Na2CO3)、石灰(CaO)、循环母液配成炉料,在回转窑内进行高温烧结,炉料中的Al2O3与Na2CO3反应生成易溶于水或稀碱溶液的铝酸钠(Na2O?Al2O3),杂质氧化铁生成易水解的铁酸钠(Na2O?Fe2O3),二氧化硅和氧化钛分别生成不溶性的原硅酸钙(2CaO?SiO2)和钛酸钙(CaO?TiO2) 。

将烧结产物(熟料)用稀碱溶液溶出时Na2O·Al2O3便进入溶液,Na2O·Fe2O3水解放出碱,原硅酸钙(2CaO?SiO2)和钛酸钙(CaO?TiO2)不溶进入赤泥。

得到的铝酸钠溶液经净化后分解析出氢氧化铝,再经过焙烧后产出氧化铝。分离氢氧化铝后的母液成为碳分母液(主要成分为Na2CO3),经蒸发后返回配料。循环使用。

碱石灰烧结法主要工序:

生料浆的制备(原料准备)

熟料烧结

熟料溶出

铝酸钠溶液脱硅

晶种分解

氢氧化铝分离、洗涤

氢氧化铝焙烧

母液蒸发

烧结产物的组成及特性:铝酸钠Na2O·Al2O3,铁酸钠Na2O·Fe2O3,2 CaO·SiO2(原硅酸钙),CaO·TiO2(钙钛矿),

11.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

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是指铝土矿溶出液经赤泥分离洗涤后获得的净铝酸钠溶液分解析出Al(OH)3所需时间的长短。

※12.为什么要预脱硅?(铝土矿中二氧化硅有什么危害?如何避免其危害。)(问答或简答)含硅矿物所造成的危害

?引起Al2O3和Na2O的损失。

?钠硅渣进入氢氧化铝后,降低产品质量

?钠硅渣在生产设备和管道上,特别是在换热表面上析出成为结疤,使传热系数大大降低,增加能耗和清理工作量

?大量钠硅渣的生产增大赤泥量,并且可能成为极分散的细悬浮体,极不利于赤泥的分离洗涤

预脱硅的目的:矿浆预热(溶出前)过程中硅矿物与碱液作用,造成硅渣(水合铝硅酸钠)的析出,并在预热器表面形成结疤,影响溶出效果。故在原矿浆进入溶出之前进行预脱硅,是减轻结疤(预热器表面形成水合铝硅酸钠)的有效途径。

?预脱硅就是在矿浆进入预热器进行高压溶出之前,将原矿浆在90℃以上搅拌6-8h,添加钠硅渣晶种,使硅矿物尽可能转变为硅渣,该过程称为预脱硅。

?预脱硅过程并不是所有的硅矿物都能参加反应,只有高岭石(Al4(OH)8·Si4O8)和多水高岭石这些活性的硅矿物才能反应生成钠硅渣,保持较长时间,可以使生成钠硅渣的反应进行得更充分。

※13.拜耳法溶出时添加石灰的作用?(拜尔法中加入氧化钙的作用?)

(1)消除铝土矿TiO2的不良影响,避免了钛酸钠的生成,提高氧化铝的溶出率溶出一水硬铝石过程中杂质TiO2由于生成钛酸钠坚硬薄膜,严重妨碍铝矿的进一步溶解浸出。添加石灰,使TiO2与CaO作用生成不溶解的钛酸钙:2CaO+TiO2=2CaO·TiO2,由于钛酸钙结晶粗大松脆,易脱落,所以氧化铝溶出不受影响,并且消除了生成钛酸钠所造成的碱损失。

(2)添加石灰生成水化石榴石,起到溶出过程的强化作用,提高氧化铝的溶出速率

含硅矿物在溶出过程中与母液作用生成的含水铝硅酸钠矿物包裹在铝土矿表面,阻止溶液与Al2O3的作用,加入CaO后,使硅酸根离子进入溶液转化为水化石榴石3CaO·Al2O3 ·xSiO2 ·(6-2x)H2O 。它比钠硅渣更易从矿粒表面脱离,加速了溶出过程反应,从而起到溶出过程的强化作用。

(3)促进针铁矿转变为赤铁矿,改善赤泥沉降性能

CaO会促使铝针铁矿向赤铁矿转变,使赤泥的粒度从2-6μm增大到10-25 μm,大大改进了赤泥的沉降性能,同时由同晶置换进入针铁矿晶格中的铝也可以被溶出,提高氧化铝溶出率。

(4)降低碱耗

铝土矿中SiO2在溶出的过程中与铝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不溶性的含水铝硅酸钠,引起碱及氧化铝的损失,加入CaO后,一部分SiO2转变为水化石榴石,这样以水合铝硅酸钠存在的SiO2减少,就使赤泥中Na2O/SiO2降低。(水和铝硅酸钠Na2O?Al2O3?xSiO2?nH2O;水化

石榴石3CaO?Al2O3?xSiO2?yH2O)但石灰添加量过大时,会增加Al203损失。在高压溶出中,水化石榴石和水合铝硅酸钠是会保持一定平衡的,水合铝硅酸钠并不完全消失。添加石灰时,赤泥中水化石榴石和水合铝硅酸钠的比值、水化石榴石中Si02的饱和程度都与实际生产条件有关。

(5)清除杂质

添加CaO后,使铝酸钠溶液中的钒酸根、铬酸根、氟离子及溶液中的磷转变为相应的钙盐进入赤泥,CaO还可以吸附有机物,使溶液净化。

※14.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的目的是什么(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的目的)?(简答)

晶种分解(简称种分)就是在降温、加晶种、搅拌的条件下,使铝酸钠溶液分解,获得具有一定性能的氢氧化铝产品,同时得到分子比较高的种分母液,作为溶出铝土矿的循环母液。从而构成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闭路循环。

※15.熟料烧结的目的及要求?

就是要使调配合格后的生料浆在回转窑中高温烧结,使生料各成分互相反应。使其中的Al2O3尽可能转变成易溶于水或稀碱溶液的Na2O·Al2O3,而使Fe2O3转变成易水解的Na2O·Fe2O3,SiO2等杂质转变为不溶于水或稀碱溶液的2CaO·SiO2。

并形成具有一定容积密度和孔隙率、可磨性好的熟料,以便在溶出过程中将有用成份与有害杂质较好的进行分离,最大限度提取氧化铝和回收碱。

熟料烧结的4个要求

熟料中Al2O3含量高,生产一吨氧化铝的熟料量少

Al2O3与Na2O必须是可溶性的物相,其余杂质则要成为不溶性物相

原硅酸钙2CaO·SiO2还应尽可能转变为活性最小,在铝酸钠溶液中最稳定的形态,结晶应该粗大

熟料应有一定的强度和气孔率

※16.硫对烧结的危害?一般采用的方法?(问答或简答)

硫对熟料烧结造成的危害(重点)

生料中含有的硫能使碱耗增加。进入生产流程中的硫与Na2CO3反应生成Na2SO4。

而Na2SO4不能与Al2O3起反应,称为中性碱,增加碱耗。1Kg硫大约损失Na2CO33.4Kg。

熟料中的Na2SO4升高对烧结窑操作带来困难。Na2SO4的熔点为884℃,使炉料在烧结期间就出现液相。Na2SO4熔体的粘度较大,易使炉料粘挂在窑壁上,结成厚的副窑皮和结圈;

母液中Na2SO4含量升高给蒸发操作带来困难,并且增加汽耗。分解母液在蒸发时若有大量Na2SO4在蒸发器加热管壁上结晶析出,则会降低管壁的传热系数,使蒸发器能力显著下降,增加汽耗。并且蒸发器结疤严重,则清洗次数也随之增加。

拜耳精液中Na2SO4含量的增加,将使分解率有所下降(补充)。

生料加煤:是碱石灰烧结法中消除硫危害的主要措施

生料加煤的优点:

将熟料中的Na2SO4含量控制在2%以下,稳定熟料窑的操作。

一部分Fe2O3被还原为FeO或FeS,降低碱耗。

强化熟料烧结过程,提高窑的产能。

烧制的熟料S2->0.32%,黑心多孔,粒度均为、可磨性好。

提高氧化铝溶出率,改善赤泥沉降性能。

17.什么是二次危害?如何减少二次危害?(烧结法中怎样减少或控制二次反应的发生?)(简答)

二次反应:在熟料溶出过程中,由于原硅酸钙的分解而与铝酸钠溶液发生一系列的

化学反应,使已经溶出来的Al2O3,Na2O又有一部分重新转为赤泥,这些反应称为二次反应或副反应。

二次反应损失:由二次反应所造成的Al2O3和Na2O的损失。

O3和Na2O进入溶液的反应。也叫主反

一次反应:在熟料溶出过程中,熟料中Al

应。

一次反应损失:在熟料烧结过程中,由于Al2O3和Na2O没有完全化合成铝酸钠和铁酸钠而引起的损失。

熟料溶出时产生二次反应损失的根本原因是硅酸二钙的分解。

为减少二次反应损失,采用的溶出条件(溶出用调整液的组成、温度、时间等)必须是能最大限度地阻止硅酸二钙的分解。

我国烧结法厂采用熟料溶出、沉降分离的溶出流程,在防止溶出二次反应损失,提高Na2O 和Al2O3的溶出率方面有成功的经验

减少二次反应损失的措施(根本:硅酸二钙的分解)

低分子比(即低岢性比值)。岢性比高低是影响二次反应损失的主要因素。溶出后铝酸钠溶液的分子比控制在1.25左右,以减小溶液中游离苛性碱浓度。

高碳酸碱浓度。溶液中Na2Oc浓度保持不大于30g/L,是溶液组成位于苛化曲线上部CaCO3平衡区。

低温度溶出。在不显著影响赤泥沉降速度的条件下采取偏低的溶出温度78-82℃。

二段磨溶出工艺。采用两段湿磨溶出,快速分离赤泥,缩短赤泥与溶液的接触时间,以减少原硅酸钙的分解。

我国碱石灰烧结法熟料独特的溶出工艺:两段磨、低分子比、高碳酸碱浓度的溶出工艺。这种溶出工艺有效地防止了溶出和赤泥分离过程中的副反应损失,Al2O3和Na2O进入净溶出率分别达到93%和96%,处于先进水平

※※18.拜尔法和烧结法的优缺点?(问答)

烧结法与拜耳法相比较,前者能耗高约6倍以上,而且拜耳法的产品质量明显优于烧结法。

拜耳法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其应用有严格的限制条件,主要限制条件是铝硅比,拜耳法要求铝硅比大于7的矿石;

而对烧结法来讲,原则上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矿石,但从经济角度考虑,一般只处理铝硅比大于3.5以上的矿石。

铝土矿质量与铝土矿处理方法的关系

当铝硅比A/S ≥ 7时,该矿石可以采用拜耳法处理,当然也可以采用烧结法处理;

当3.5 ≤A/S < 7时,就不宜用拜耳法处理,但可以采用烧结法处理;

当A/S < 3.5时,可以采用烧结法处理,但这时已无实际意义。

我国的一水硬铝石矿属高硅矿,铝硅比一般在4 ~ 7之间,不适合单独采用拜尔法处理,只能采用烧结法等。

※19.烧结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铝酸钠粗液为什么要先进行一次压煮脱硅后再进行添加石灰的二次脱硅?(问答)

“两段脱硅流程”(目的:提高产品质量)

一段脱硅:不添加石灰,使溶液中SiO2成为水合铝硅酸钠结晶析出,脱硅后溶液A/S为400左右

二段脱硅:添加石灰,使溶液中SiO2成为水化石榴石结晶析出,脱硅后溶液A/S 达到1000-1500左右

铝酸钠溶液不添加石灰脱硅(即一次脱硅)是在脱硅前往粗液中加种分母液,加压脱硅,使溶液呈过饱和状态存在的SiO2转变为固相,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2Na2SiO3+2NaAl(OH)4+aq=Na2O·Al2O3·2SiO2·nH2O+4NaOH+aq ?为了加快脱硅反应速度,一次脱硅是在高温高压和添

?加晶种的条件下进行的,称为压煮脱硅。脱硅程度取决于

?水合铝硅酸钠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添加石灰的脱硅目的

对于中等浓度的工业铝酸纳溶液(A12O3 100-120 g/L, αk 1.6, SiO2 3-4 g/L)来说,未添加石灰时,不论是高压还是常压脱硅,其精液的硅量指数一般只能达到350-450, 满足不了碳分过程生产优质高产的要求。

当脱硅添加一定数量的石灰时,SiO2以溶解度更小的水化石榴石固溶体析出,精液硅量指数可提高到1000以上。

脱硅反应:铝酸钠溶液添加石灰脱硅时可生成溶解度更小的水化石榴石使溶液得到

深度脱硅,其反应如下:

3Ca (OH )2+2NaAl(OH)4+xNa2SiO3+aq =

3CaO·Al2O3·xSiO2·yH2O+2(1-x)NaOH+aq

在深度脱硅的条件下,SiO2饱和度(x)约为0.1~0.2,即析出的水化石榴石中,CaO与SiO2的摩尔比为15~30,而A12O3与SiO2的摩尔比为5~10。

为了减少CaO的消耗和Al2O3的损失,通常是在一段脱硅将大部分的SiO2成为水合铝硅酸钠分离后,再添加石灰进行深度脱硅。

※※20.简述并联,串联,混联(问答)

并联法:拜耳法处理低硅优质铝土矿为主,烧结法处理高硅铝土矿为辅。串联法:适于处理中等品位的铝土矿和低品位三水铝石型铝土矿。

混联法:兼有串联法和并联法的特点。

※21铝电解的基本原理(简答)

※※22.铝电解生产流程图(问答)

※※.23.铝电解的主要原料(简答)

? 氧化铝 冰晶石 氟化铝 铝电解用其它氟化盐 铝电解用炭素材料

※※24.铝电解的分类及特征(简答)

分类:传统电解质,弱酸电解质,酸性电解质,碱性电解质

主要差别为氟化钠和氟化铝的摩尔数和添加剂不同,摩尔数大于3为碱性电解质,小于3为酸性电解质。

※25.炭阳极的生产流程(简答) 炭阳极的生产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混捏、成型、焙烧、阳极组装等步骤。

铝用阳极分两种:预焙阳极和自焙阳极。

※26.铝电流效率的定义,如何计算?意义?影响因素?(简答)

定义:

引起电流效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铝的物理或化学溶解损失,并被阳极气体氧化

铝的不完全放电所引起的电流空耗损失

其它离子放电所引起的电流效率损失

3100%=10()g p P CI kg p C h ηττ-=??-?实理理,铝的电化当量,C=0.3356/(A );

I-电解槽系列平均电流,A;

-电解时间,h

电解槽漏电,或局部极间短路

影响电流效率的因素主要有电解温度、电解质组成、极距、电流密度以及铝液的高度等。※※27.极距(名词解释)

极距:是指阴,阳两极之间的距离。

槽电压: 阳极母线至阴极母线之间的电压降,它由与电解槽并联的直流电压表来表示。

※※28.炼镁的主要原料?主要方法?

方法:电解法和热还原法。

原料:钾光卤石(MgCl2·KCl·6H2O ),水氯镁石(MgCl2·6H2O),菱镁矿(MgCO3),白云石(CaCO3·MgCO3),水镁石(Mg(OH)2),其他。

※29菱镁矿和白云石那个炼镁更好及原因?

白云石好。(1)用铝土矿和白云石作原料,硅铁为还原剂,在真空电炉进行还原反应,反应温度1600~1700 ℃,真空度0.226~13.332kPa;

(2)炉料不需要进行粉磨和纸团处理,便可入炉还原,以颗粒形式加入炉内,无需成团,简化炉料制备过程;并能连续加料。

(3)所有炉料呈液态,产品为液态镁,炉渣也为液态。

(4)还原炉为内热式,反应温度高,热效率高,液态炉渣可直接抽出而不破坏设备内的真空。

(5)生产设备产能大,具有生产半连续化、不产生污染环境的气体。

缺点:产品质量较差,粗镁中含硅量较高,对白云石的理化性能要求较高。

※30.皮江法炼镁的流程,原料及工艺参数?

目前国内的镁冶炼厂家大都采用硅热还原法中的皮江法,此法相对比较成熟。(1).皮江法生产金属镁工艺:

以煅烧白云石或菱镁矿石为原料、硅铁为还原剂、萤石为催化剂,进行计量配料。粉磨后压制成球,称为球团。将球团装入还原罐中,加热到1200℃,内部抽真空至13.3Pa 或更高,则产生镁蒸气。镁蒸气在还原罐前端的冷凝器中形成结晶镁,亦称粗镁。再经加熔剂精炼,产出商品镁锭,即精镁。

2(CaO·MgO)(s)+ Si(Si –Fe)(s)= 2Mg(g气)+ 2 CaO·SiO2(s)(2).皮江法炼镁生产工序:

(1)白云石煅烧:将白云石在回转窑或竖窑中加热至1100~1250℃,烧成煅白(MgO+CaO)。

(2)配料制球:将煅白、硅铁粉和萤石粉计量配料、粉磨,然后压制成球。

(3)还原:将料球在还原罐中加热至(1200+10)℃,在13.3Pa或更高真空条件下,保持8~10小时,氧化镁还原成镁蒸气,冷凝后成为粗镁。

(4)精炼铸锭:将粗镁加热熔化,在约710℃高温下,用熔剂精炼后,铸成镁锭,亦称精镁。

(5)酸洗:将镁锭用硫酸或硝酸清洗表面,除去表面夹杂,使表面美观。

?原料与工艺参数

白云石(Mg 不低于30%,在回转窑内煅烧,1250 ℃ ),硅铁(Si75%), CaF2 (质量分数2.5%)

?设备

蒸馏罐用无缝钢管制成, 卧式.操作温度1200 ℃, 外部加热. 罐长3米, 内径28厘米,装料160kg。

※31.简要叙述海水和白云石为原料炼镁的流程?

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

这里面,沉淀Mg(OH)2的过程是关键,合理控制好各项条件才能获得过滤性能良好的沉淀。这些条件包括:白云石的煅烧温度、浓度、氢氧化镁煅烧温度、pH值、是否添加晶种和加料方式等。

管理经济学期末试卷三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期末试卷三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需求交叉弹性的三种情况是替代关系、互补关系和。 2. 影响企业定价的因素主要有、市场、。 3. 市场结构模式包括、、、和。 4. 风险具有、、、损失与收益的对称性。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定量预测法 2. 边际成本 3. 撇脂定价 4. 风险损失 5. 货币的现值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恩格尔定律。 2. 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3. 企业的定价目标最主要的有哪些? 4. 简述风险决策的过程。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卡特尔式决策为什么不稳定? 2. 试述投资的特点。 五、计算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某啤酒公司的生产管理部门估计在目前的生产状态下增加一个工人可以增加400瓶的产量,如果不增加工人而增加一台设备则每天可以增加1 200瓶的产量。设备每天的租金为400元,工人的每天工资为35元。 (1)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各为多少? (2)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多少? (3)目前劳动与资本的组合是否达到最佳状态?如果不是,应该怎样进行

调整?

试卷三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物流效用增长率。 2. 成本、产品属性 3.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4. 突发性、可测定性、多变性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定量预测法是根据统计数据,运用数学分析技术,建立表现变量间数量关系的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具体来说,定量预测法又包括趋势外推法和因果预测法两类。 2. 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产生的总成本的增量。 3. 所谓“撇脂定价策略”,又称高价法,即在产品投放市场初期,将新产品的价格定在高于老产品价格多倍的价位上,并且抢占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出售,突出“新”给顾客带来的更多效用,以便尽快收回投资,取得相当的利润。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再逐步降低价格,使新产品进入弹性大的市场。这实质上是先高价后低价,尽快收回投资和利润的做法。 4. 风险损失是由风险事件引起的非意愿、非预期的利益减少,包括直接风险损失和间接风险损失两种形态。直接风险损失是指由风险事件导致的有形、可准确计量的损失;间接风险损失是指由风险事件导致的无形、不能准确计量的损失。 5. 货币的现值表示资金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序列的起始时刻的现金流量,即相对于某个特定时间序列的起始点开始的将来的任何较早的时间价值。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即一个家庭收入越少,这个家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反之,家庭收入越高,家庭用于食物消费所占的比例则越小。这是因为食品缺乏弹性,收入增加几乎不增加食物的购买,收入增加后增加的几乎都是弹性大的商品。家庭用以购买食物的支出与这个家庭的总收入之比,就叫恩格尔系数。

管理经济学详细复习资料

绪论 1、管理经济学的定义(名词解释) 管理经济学从微观经济理论中吸取概念和方法,运用经济分析工具和技术来解决管理的问题,使决策者高效率地配置组织资源。 2、管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选择/判断)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它们都是以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及其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 管理经济学承袭了微观经济学的诸多假设和前提。 2、区别 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是抽象的企业,管理经济学的是现实的企业。 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微观经济学的是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学的是短期目标多样化,长期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对企业环境的假设: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外部环境消息已知,管理经济学假设企业消息,特别是环境消息不确定。 研究目的:微观经济学研究目的是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企业决策。 3、边际思想、“无约束最优化的决策准则”以及“有约束最优化的决策准则”,请结合后面的章节学习(计算) 用边际分析法来衡量一个方案或一个项目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比较。 借助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存在的某一因变量依存于一个或几个自变量的函数关系,研究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说得通俗点,就是指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变化情况。 ? 边际产量=总产量变化量/某投入要素变化量 ? 边际收入=总收入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 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 边际利润=总利润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边际收入—边际成本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 解决无约束最优行动决策准则是: 边际利润﹦0 或 边际收入﹦边际成本 MRA=MCA, MRB=MCB, MRC=MCC, … 对于有约束情形可以获得如下最优化法则 法则1:边际效益相等 (当各种使用方向上每增加一单位业务量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都相等时,业务量的分配能使总效益最大) ( ) ( ) ( ) 边际成本 边际收入 产量变化量 总利润变化量 边际利润 - = ? ? = Q TR TR ()()()X TP MP ??=某投入要素变化量总产量变化量边际产量()()() Q TR MR ??=产量变化量总收入变化量边际收入()()() Q TC MC ??=产量变化量总成本变化量边际成本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五、简答题 1、细胞学说的主要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答:细胞学说的主要容包括: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细胞学说的创立参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其意义在于:明确了整个自然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即动、植物的各种细胞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基本特性,按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推进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进步。 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细胞质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细胞生物学时期。 3、为什么说19世纪最后25年是细胞学发展的经典时期? 答:因为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主要完成了如下的工作: ⑴原生质理论的提出;⑵细胞分裂的研究;⑶重要细胞器的发现。这些工作大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1、病毒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⑴病毒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但却具备生命的基本特征(复制与遗传),其主要的生命活动必需在细胞才能表现。⑵病毒是彻底的寄生物。病毒没有独立的代和能量系统,必需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进行病毒蛋白质和病毒核酸的合成。⑶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⑷病毒的繁殖方式特殊称为复制。 2、为什么说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能独立生活的细胞生物? 答:支原体的的结构和机能极为简单:细胞膜、遗传信息载体DNA与RNA、进行蛋白质合成的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要的酶。这些结构及其功能活动所需空间不可能小于100nm。因此作为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细胞,又要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要求,似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1、超薄切片的样品制片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答案要点:固定,包埋,切片,染色。 2、荧光显微镜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有什么应用? 答案要点: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线为光源,照射被检物体发出荧光,在显微镜下观察形状及所在位置,图像清晰,色彩逼真。 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天然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后发荧光的物质(如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发出血红色荧光);也可观察诱发荧光物质(如用丫啶橙染色后,细胞中RNA发红色荧光,DNA发绿色荧光),根据发光部位,可以定位研究某些物质在细胞的变化情况。 3、比较差速离心与密度梯度离心的异同。 答案要点:二者都是依靠离心力对细胞匀浆悬浮液中的颗粒进行分离的技术。差速离心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分离法,常用于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分离。因为在密度均一的介质中,颗粒越大沉降越快,反之则沉降较慢。这种离心方法只能将那些大小有显著差异的组分分开,而且所获得的分离组分往往不很纯;而密度梯度离心则是较为精细的分离手段,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先在离心管中制备出蔗糖或氯化铯等介质的浓度梯度并将细胞匀浆装在最上层,密度梯度的介质可以稳定沉淀成分,防止对流混合,在此条件下离心,细胞不同组分将以不同速率沉降并形成不同沉降带。 4、为什么电子显微镜不能完全替代光学显微镜? 答案要点:电子显微镜用电子束代替了光束,大大提高了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相对光学显微镜是个飞跃。

有色金属冶金学复习资料要点

名词解释 1、冰铜:冰铜是在熔炼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硫化物为主的共熔体,是熔炼过程的主要产物之一,是以Cu2S-FeS系为主并溶解少量其它金属硫化物、贵金属、铂族金属、Se、Te、As、Sb、Bi等元素及微量脉石成分的多元系混合物。 2、闪速熔炼:闪速熔炼是将经过深度脱水的粉状精矿,在喷嘴中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以高速度从反应塔顶部喷入高温反应塔内进行熔炼的方法。 3、碱性精炼:是加碱于熔融粗金属中,使氧化后的杂质与碱结合成盐而除去的火法精炼方法。 4、碱性炉渣: 5、酸性炉渣: 6、直接炼铅:利用硫化铅精矿粉料在迅速氧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将炉料 迅速熔化,产出液态铅和熔渣,同时产出少量的高So2浓度的烟气,使硫得以回收的冶金过程。 7、槽电压:阳极压降、阴极压降、母线压降、分解和极化压降、电解质压降的总和。 8、电流效率:是指在电解槽通过一定电量时,阴极实际析出的金属 实际沉积铜量??100?%量与理论应析出的金属量的百分比,理论沉积铜量9、沸腾焙烧:沸腾焙烧是强化焙烧过程的新方法,是使空气以一定速度自下而上地吹过固体炉料层,固体炉料

粒子被风吹动互相分离,其状态如同水的沸运动的粒子处于悬浮状态,并作不停的复杂运动, 腾,因此称为沸腾焙烧。 10、冰镍:熔有金属的硫化物熔体。 11、还原硫化熔炼:冰镍和冰铜相似,也是硫化物的熔体。由于这种熔炼方法是将矿石中的镍、钴和部分铁还原并使其硫化为金属硫化物与熔渣分开,故称还原硫化熔炼。 12、硬头:在还原熔炼时,少量的铁与锡一道被还原,生成各种成分的合金,称为硬头。 13、灰吹:将贵铅进行氧化熔炼 14、贵铅:工业上称Ag-Pb合金为贵铅。 15、氰化法:用含氧的氰化物溶液,浸出矿石或精矿中的金银,再从浸出液中回收金银的方法称为氰化法。 16、汞齐化:将汞与含金矿粉混合,磨细,使汞首先对金湿润,继而溶解金形成汞膏,汞膏组成由不均匀至均匀直至接近Au2Hg成分的 过程称为汞齐化,将金从含金矿石中提取出来的方法,称为混汞法。 17、炭浆法:用活性炭直接从氰化浸出矿浆中吸附金银的方法,称为炭浆法,该法不仅可省去传统氰化法中的液固分离工序,还有利于氰化浸出率的提高。 18、直接熔炼:金属硫化物精矿不经焙烧或烧结焙烧直接生产出金属的熔炼方法称为直接熔炼。 铜冶炼

南开2020年秋季考试《管理经济学》期末“作业考核(线上)99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管理经济学》 企业的定价方法与实践 摘要:实物期权方法是当今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对于不确定环境中的战略投资决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小微企业在网络信息化及时便利、网络数据传导准确安全、企业成本低廉的环境下发展迅速,已俨然成为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通过对小微企业的了解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概述,分析基于实物期权的小微企业的价值评估及其案例,对实物期权法与小微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行相关阐述并论证。 关键词:小微企业;实物期权;定价 引言 小微企业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也是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转型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存在企业数量较多,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帮助和引导。在此情况下,对小微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有明确的认识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小微企业的发展水平。所以,本文中研究的是如何通过实物期权定价评估使小微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社会的经济活力和国家的整体进步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小微企业特征与发展现状

(一)小微企业的经营特征 对于小微企业的定义一般认为有两种:其一,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的,认为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其二,可以定义为“小型微利企业”。 小微企业的产量较少,由于资金比较节省,管理的周期低,收益效率比较快。企业的模式小,管理决策的权力极度集中,但凡是小型企业,基本上都是独立自主管理经营,所有权和经营治理权合二为一,既可以节约所有人的观察资本,又对公司加快速度决定策略有帮助。 小微企业对市场改变的适应能力强、制度灵敏,能充分发扬“小却专,小而活”的特点。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结构小,在自身的财力方面有限的情况下,在同一種商品中,无法和批量生产的大型企业竞争。所以,更多的情况是将小微企业有限的财力和资本投入到大型企业所忽略的狭缝市场中,通过对这些狭缝市场的占领,不断强化自身实力和商品质量,进一步获得企业竞争力。 小微企业抵挡管理危险的能力低下,本钱单薄,聚资能力差。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采用了向银行借贷的方式,可是银行在借贷的时候往往会考虑这个企业的实力,所以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到大型公司,很多小型企业就很难通过银行贷款让自己得到发展,中小型企业的被拒绝率可以说是高达一半以上。 (二)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管理经济学复习资料版终极

管理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第一章市场供求理论 1、什么是需求/供给,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需求 demand: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影响因素:(4条即可满分) ①该商品的价格 (price, P) ②消费者的收入 (income,I)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Pr) ④消费者的偏好(preference,Pf) ⑤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Pe) ⑥消费者数量(N) ⑦广告费用(A) 供给supply: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影响厂商供给量的因素:(4条即可满分) ①商品自身的价格(price, P) ②厂商的生产成本(C, cost)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Pr) ④生产的技术水平(T,生产函数) ⑤生产者对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期(Pe) ⑥行业内厂商的数量(N) 2、市场均衡是如何形成的?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在当前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所有商品,即 此时,市场上此类商品的价格为“均衡价格”,销售量(产量)为“均衡产量”,Qd=Qs. 第二章需求理论 1、三种弹性的定义、计算公式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Ep=(dQ/dP).(P/Q) 需求的收入弹性 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收入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程度,即需求量变化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Ei= =(dQ/dM).(M/Q) 需求的交叉弹性 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 xy=(dQ x/dP y)(P y/Q x) ※2、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①商品对消费者的必要程度 ②替代品的可获得性:食盐与食糖 ③消费预算在总收入中的份额:火柴与汽车 ④所考察的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 ※3、需求价格弹性对销售收入的影响 总收益与其主导作用(占优)的变量(价格或产量)有着相同的变化方向。需求的价格弹性决定了价格变化对总收益的影响。 当Ep>1时,产量效应占优势,价格提高,销量减少,总收益减少 价格降低,销量增加,总收益增加 当Ep<1时,价格效应占优势,价格提高,销量减少,总收益增加 价格降低,销量增加,总收益减少 当Ep=1时,没有效应占优,价格变化对总收益没有影响 第四章生产函数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整理

春2周细胞膜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膜脂;膜蛋白;膜糖。 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脂筏模型。 3.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不对称性;流动性(膜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1.脂质体(liposome):当脂质分子被水环境包围时,自发聚集,疏水尾在,亲水 头在外,出现两种存在形式:球状分子团、形成双分子层,为防止两端尾部与水接触,游离端自动闭合,形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 2.细胞外被(cell coat)或糖萼(glycocalyx):质膜中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表面延 伸出的寡糖链构成的糖类物质。 3.脂筏(lipid raft):膜双层含有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微区,微区中富含胆固 醇和鞘脂,其中聚集一些的特定种类的膜蛋白。由于鞘脂的脂肪酸尾部比较长,这一区域比膜的其他部分厚,更有秩序且较少流动,称脂筏。 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特征与生理功能? 1)脂类:包括磷脂、胆固醇、糖脂,构成细胞膜主体,与膜流动性有关。 2)蛋白质:可分为在蛋白和外在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如物质运输、信 号转导等。 3)糖类:包括糖脂和糖蛋白,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在细胞识别起作用。 2.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1)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不饱和流动性大)。 2)脂肪酸链的长短(短链流动性大)。 3)胆固醇的双重调节(相变温度以上降低,相变温度以下提高)。 4)卵磷脂和鞘磷脂的比值(比值高的流动性大)。 5)膜蛋白的影响(膜蛋白越多,流动性越差)。 6)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离子强度。 春3、4周细胞膜系统、囊泡转运 1.细胞膜系统的概念、组成。 2.粗面质网功能: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折叠装配;蛋白质的糖基化;蛋白质 的胞运输。 3.滑面质网的功能:参与脂质物质的合成运输;参与糖原代谢;参与解毒;参与 储存和调节Ca2+;参与胃酸、胆汁的合成分泌(质网以葡萄糖-6-磷酸酶为标志酶)。 4.信号肽假说:新生肽链N端有独特序列称为信号肽,细胞基质中存在SRP能 识别并结合信号肽,SRP另一端与核糖体结合,形成复合结构,然后向质网膜移动,与质网膜上SRP-R识别结合,并附着于移位子上,然后SRP解离,肽链延伸。当肽链进入质网腔时,信号肽序列会被质网腔信号肽酶切除,肽链继续延伸至终止。 5.高尔基体是高度动态、具有极性的细胞器,以糖基转移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 有:糖蛋白合成;参与脂质代谢;是大分子转运枢纽;加工成熟蛋白。 6.溶酶体酶的形成:①在质网中合成、折叠和N-连接糖基化修饰,形成N-连接 的甘露糖糖蛋白,运送至高尔基体;②溶酶体酶蛋白在高尔基体中加工时甘露糖残基磷酸化为甘露糖-6-磷酸(M-6-P),为分选重要信号;③溶酶体酶分选并以出芽方式转运到前溶酶体。 7.溶酶体以酸性磷酸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为:细胞的消化作用;细胞营养功能; 机体防御和保护;激素分泌的调控;个体发生和发育的调控。 8.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又称微体,特点:①有尿酸氧化酶结晶,称作类 核体;②模表面界面可见一条称为边缘板的高电子致密度条带状结构。以过氧化物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清除细胞代谢所产生的H2O2及其他毒物;对细胞氧力的调节作用;参与脂肪酸等高能分子物质的代谢。 9.三种了解最多的囊泡:①网格蛋白有被囊泡:来源于反面高尔基体网状结构和 细胞膜,介导蛋白质从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向胞体、溶酶体和细胞膜运输;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过程中,介导物质从细胞膜向细胞质或从胞体向从溶酶体运输;②COP Ⅰ有被囊泡:主要产生于高尔基体顺面膜囊,主要负责回收、转运质网逃逸蛋白返回质网及高尔基体膜蛋白的逆向运输;③COP Ⅰ有被囊泡:产生于粗面质网,主要介导从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转运。

1452609701管理经济学期末考试题B卷

试卷代码:座位号□□ 2010-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 《管理经济学》试题(B卷) 姓名:班级:学号: 2009年06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随着收入和价格的变化,消费者均衡也发生了变化。假如在新均衡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这意味着()。 A消费者生活状况有了改善;B消费者生活状况恶化了; C消费者生活状况没有发生变化;D无法判断是否改善。 2.在做管理决策时( ) A.应尽量使用机会成本 B.必须使用机会成本

C.在能确定机会成本的地方,最好使用机会成本 D.因机会成本很难确定,不使用也可以 3.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原因是( ) A.因价格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B.因供给曲线发生位移,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C.因影响需求量的非价格因素改变,从而引起需求的变动 D.因社会经济因素发生变动引起产品价格的变动 4.短期生产函数的概念是( ) A.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B.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 C.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有的固定不变 D.生产函数中仅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 5.假定生产一种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 600元,产品价格为11元/件,变动成本为6元,要求利润为400元,产量至少应达到( ) A.400件 B.500件 C.600件 D.800件 6.垄断性竞争市场结构的特征是( ) A.几家企业出售同质的产品 B.几家企业出售有差别的产品 C.许多企业出售同质的产品 D.许多企业出售有差别的产品

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出现以下哪种情况时,企业将停产。 () A 价格高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B 价格等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C 价格低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D 价格曲线相切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8. 企业定价的一般策略中,不以下述哪种作为基础?() A 质量 B 竞争 C 成本 D 需求 9.下列产品中,( )的收入弹性最大。 A.大米 B.棉布 C.高级工艺品 D.食盐 10.等产量曲线()。 A.说明为生产一个给定的产出量而可能的各种投入要素的组合 B.除非得到所有要素的价格,否则不能划出该曲线 C.表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表示无论投入数量怎样变化,产出量都是一定的 11.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内能通过何种手段来获得非正常利润( )。 A.制定一个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175584093.html,/view/c0fbc64cc850ad02de804164.html 绪论复习题 1,以下哪一个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C) (1)自然资源(2)资金 (3)劳动力(4)政府 2,能全面概括管理经济学主旨的一句话是(A) (1)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理性决策思路和管理决策的思维框架(2)研究企业生产什么的问题 (3)货币、银行和资本的关系 (4)研究怎样用数学模型分析经济问题 3,在市场经济中,调节资源和货币流动的信号是(C) (1)政府的指令(2)企业领导者的决策 (3)价格(4)个人的决策 4,在市场经济中,作为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和企业的关系是(B) (1)个人和企业相互矛盾 (2)个人和企业相互依存 (3)个人和企业相互欺骗 (4)个人和企业没有关系 5,企业经营的目标是(C) (1)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 (2)职工工资福利的的最大化 (3)预期利润收入现值总和的最大化 (4)上缴国家财政税收的最大化 6,企业存在的理由是哪个?(B) (1)赚取利润 (2)节约交易成本 (3)集中资源 (4)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交易成本的是(B) (1)企业对外收集有关产品价格、供求关系变化信息的成本 (2)企业购买原材料的费用 (3)谈判费用 (4)保障契约实施的监控费用 8,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条件下,不属于所有者对经理人的约束办法的是(D)(1)董事会监督 (2)所有者利益与经理人收入挂钩 (3)经理人市场 (4)职代会的监督 第1章需求理论练习题 1.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B)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重点

三、名词解释 1.常/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 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早期或中、晚期,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的某些部分的固缩常较其他的染色质早些或晚些,其染色较深或较浅,具有这种固缩特性的染色体称为异染色质。具有强嗜碱性,染色深,染色质丝包装折叠紧密,与常染色质相比,异染色质是转录不活跃部分,多在晚S期复制。 2. 细胞融合: 是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 3. 膜泡(囊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 4. 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类动物的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干细胞在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核多为常染色质,并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5.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6. 胞间连丝:在初生纹孔场上集中分布着许多小孔,细胞的原生质细丝通过这些小孔,与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相连。这种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 7. 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DNA和组蛋白(histone)构成,是染色质(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每一种组蛋白各二个分子,形成一个组蛋白八聚体,约200 bp的DNA分子盘绕在组蛋白八聚体构成的核心结构外面,形成了一个核小体。 8. 天线色素:天线色素是能够吸收光的色素,又称捕光色素或光吸收色素,位于类囊体膜上,只具有吸收聚集光能的作用,而无化学活性。 9、第二信使:细胞可通过两个途径将细胞外的激素类信号转换成细胞内信号,然后通过级联放大作用引起细胞的应答。这种由细胞表面受体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通常称为第二信使。 10、蛋白质分选: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被转运至细胞特定部位的过程。 11、半自主性细胞器: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12、蛋白质寻靶: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定位是由前体蛋白本身具有的导向信号决定,故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在合成释放后需要寻找自己的目的地称为蛋白质寻靶。 13、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而形成不同细胞类型的过程。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你认为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企业”这种东西?是因为企业的存在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企业的规模为什么不能无限扩大?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就会上升。 什么是交易成本,它包括哪些成本? 完成一项市场交易的成本,它包括信息搜寻的费用、签订合约的费用和保证合同履行的费用。 某企业在未来4年的收益分别为10、12、15、16万元,第4年的残差预计为20万元。若年贴现率为8%,则请: (1)列出企业价值的计算公式 (2)若 、 、 则企业价值为多少? 解:(1)根据价值公式pv=n n r j r r )1()1(122 1 +++++++πππΛ得, 该企业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pv=4 32%)81(2016%)81(15%)81(12%8110++++++++ (2) ∵ ∴pv=10*0.93+12*0.86+15*0.79+36*0.74 =58.11(万元) 某人用银行贷款购买了一辆小轿车:贷款年利率为12%,约定3年还清,每月归还2000元。请问该小轿车的销售价格是多少? 销售价格= 解:∵贷款年利率为12%, ∴月利率为12%/12=1% 根据价值公式pv=n n r j r r )1()1(1221 +++++++πππΛ得, 该小轿车的销售价格=362%) 11(2000%)11(2000%112000++++++Λ = =2000*30.103 =60206(元) 举例说明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场购买商品:自身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收入、偏好) 什么是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当价格变化1%时,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为什么需求价格弹性一般为负数 因为需求量与价格变化方向相反。 什么是需求法则? 一般地说,不考虑其他因素,商品自身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价格越高,买的人越少;价格越低,买的人越多 以下对“薄利多销”的看法正确的是:D A 薄利多销适合于所有商品; B 薄利多销适合于所有消费者; C 对同一商品任何价位都可以搞薄利多销; D 以上都不对。 74.0)08.11(4=93.008.11=86.0)08 .11(2=79.0)08.11(3=93.008.11=86.0)08.11(2=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复习资料全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细胞生物学定义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 / 超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史(代表人物及其发现) 1、细胞的发现。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2、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 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4、实验细胞学时期。摩尔根建立基因学说。 5、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除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生命体外),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二)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活动以物质代谢为基础;以能量代谢(ATP)为动力;以信息调控为机制。 (三)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四)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五)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病毒也适合)。结构破坏的细胞不能生存;单独的细胞器不能长期培养。 二、细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 2)所有细胞表面均有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 + 镶嵌蛋白质) 3)均含有 DNA 与 RNA 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4)均含有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5)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三、原核细胞的基本特征 1、遗传的信息量小,一个环状 DNA 构成; 2、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和细胞核膜。 原核生物的代表: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放线菌、蓝藻等

管理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是( A ) A.解决企业决策问题 B.发现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 C.谋取企业短期赢利最大化D.揭示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用作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的成本概念是(B A.会计成本B.机会成本 C.固定成本 D.沉没成本 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C )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4、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B ) A.正数 B.负数 C.0 D.1 5、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应该( C ) A.停止增加可变生产要素 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减少固定生产要素 6、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生产处于( C ) A.劳动投入的第一阶段 B.劳动投入的第二阶段 C.劳动投入的第三阶段 D.资本投入的第二阶段 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D ) 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 C.一直趋于上升 D.一直趋于下降 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 A ) A.等于AC的最低值 B.大于MC C.等于AVC的最高值 D.等于AFC的最低值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C ) A.P=AR B.P=MR C.P=MC D.P=AC

最新0609管理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论述题(每题12分) 1. 试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推导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的关系。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2. 论述并推导需求价格弹性与边际收益的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值。用E代表需求弧价格弹性,Q代表需求量,P代表价格,则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E= / / Q Q Q P P P ?? = ?? · P Q 接文字(手写版) 由上式可得以下三种情况: 当|εp |>1,有MR>0。此时,TR曲线斜率为正,表示厂商总收益TR随销售量Q的增加而增加。 当|εp |<1时,有MR<0。此时,TR曲线斜率为负,表示厂商总收益TR随销售量Q的增加而减少。 当|εp |=1时,有MR=0。此时,TR曲线斜率为零,表示厂商的总收益TR达极大值点。 3. 试述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图手写版上画完图接着写文字 设平均产量最高时,可变要素投入量为OA;总产量最高时,可变要素投入量为OB。则A、B 两点把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OA。在这一阶段,总产量、平均产量都呈上升趋势;边际产量先升后降,但始终高于平均产量。 第二阶段,可变要素投入数量在OA和OB之间。在这一阶段,总产量继续上升,但平均产量开始下降;边际产量下降到平均产量以下,且继续下降。

《细胞生物学》总复习-问答题

问答题 1、为什么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简述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3、真核细胞质膜上的离子通道(ion channel)有哪几种类型?与载体蛋白相比,离子通道运输离子时具有哪三个主要特征? 4、真核细胞质膜上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的膜蛋白?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功能? 5、举例说明按细胞分裂潜力划分的几种细胞类型。 6、蛋白质的分选大体可分为哪两条途径?请你说说分泌性蛋白质是如何一边合成一边转运的? 7、溶酶体膜不同于一般生物膜的地方有哪些?溶酶体主要有哪些功能? 8、为什么凋亡细胞的核DNA电泳图谱呈梯状分布带? 9、目前已发现的三种有被小泡(coated vesicle)分别是什么?这三种有被小泡分别起什么运输作用? 10、概述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主要功能。 11、细胞表面受体有哪几种类型?G蛋白藕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主要包括哪两条通路,这两条通路中G蛋白的效应酶分别是什么? 12、什么是亲核蛋白(karyophilic protein)?常见的亲核蛋白有哪些?什么是亲核蛋白的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NLS)?亲核蛋白的核定位信号与分泌性蛋白的信号肽(signal peptide)之间有什么主要区别? 13、为什么凡是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都明显偏大? 14、减数分裂的中期I和有丝分裂中期有何相同与不同? 15、细胞信号是如何从细胞外传递到细胞内的? 16、真核细胞中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有哪些方式? 17、什么是细胞学说(cell theory)?主要有哪些科学家参与提出了细胞学说,他们各自对细胞学说的贡献是什么? 18、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又是如何进行跨膜转运的? 19、什么是真核细胞的内膜系统? 内膜系统中的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分别起什么主要作用?

管理经济学期末考试题

P47 8. 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曲线如下: 需求:Q D =200-2P 供给:Q S =40-2P (1)该产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销售量是多少? 解:均衡时条件为Q D =Q S , 200-2P=40+2P , P=40,Q=120 故该产品的均衡价格是40,均衡销售量为120。 (2)如果政府限定该产品的最高价格是30元,此时会产生多大的过度需求(或过度供给)? 解:如果政府限定该产品的最高价格为30元,则: Q D =200-20×30=140 Q S =40+2×30=100 Q D –Q S =140-100=40 故产生过度需求数量为40。 P75 1. 市场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市场上汽车的价格弹性为1.2,收入弹性为3 (1)如汽车价格下降3%,市场上的汽车销售量会出现什么变化? 解:∑p=△Q/Q/3%=1.2,△Q/Q=3.6% 所以市场上汽车销售量上升3.6% (2)如居民收入提高2%,市场上的汽车销售量会出现什么变化? 解:∑2=△Q/Q/2%=3,△Q/Q=6% 所以市场上汽车销售量上升6%。 P141 9. 假定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10L 0.5+K 20.5,其中劳动力(L )的价格为50元,资本(K )的价格为80元。 (1)如果企业希望生产400单位的产品,应投入L 和K 各多少才能使成本最低?此时成本是多少 解:∵M P L =Q L = 10L 0.5K 0.5L = 10K 0.5L P L =50 M P K =Q K = 10L 0.5K 0.5K = 10L 0.5 K 0.5 P K =80 ∵成本量最低的条件MP L P L =MP K P K 即 10K 0.5L 0.5 50 = 10L 0.5 K 0.5 80 得出8K=5L

自考管理经济学复习重点

应考指导 一、考试相关情况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管理经济学》是财经和管理类专业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就其学科门类归属而言,管理经济学属于经济 学的范畴。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学习管理经济学,要求学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和数学基础。 本课程的指定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吴德庆主编:《管理经济学》,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1999年版。 (二)题型与分值 (三)重难点分布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本课程试题覆盖了教材10章的全部内容。从整体来看,教材10章内容知识点分布不均匀,重点章节主要是第1章,第2章,第3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绪论、第4章、第八章和第9章是知识点考查最少的四章,并且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四)试题难度 从试题难度来看,试题绝大部分属于大面知识。对于重点知识每年都会重复出现,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或者考查不同的内容。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为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就不会再考。虽然每年均有偏题出现,一般是属于课程涉及的较细的内容,但所占比例较低,属于正常情况。总体而言,试题较为容易。 二、学习建议及复习方法/技巧 针对本课程性质,结合历年考试情况,在此向学员提出以下四点学习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希望大家温习之前所学的微观经济学和数学(微积分)。微观经济学是本课程 的主要理论支点和基础,数学是本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以考试大纲为依据,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知识点。从历年考试情况看,本课 程考试命题重基础、宽覆盖。因此,建议学员认真阅读教材,尤其是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部分,切忌 任意删减章节,采取猜题、押题方式。 (三)管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利用

细胞生物学复习重点修订稿

细胞生物学复习重点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四章细胞膜和细胞表面 1.组成细胞膜的组要化学成分是什么这些分子是如何排列的 2. 膜脂、膜蛋白、膜糖类。膜脂排列成双分子层,极性头部朝向内外两侧,非极性尾部相对排列位于膜的内部;整合膜蛋白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中,外在膜蛋白主要分布于膜的内表面;膜糖类是分布与细胞膜外表面的一层寡糖侧链。 3.生物膜的两个显着性特征是什么? ①流动性:膜脂和膜蛋白都是可运动的。②不对称性:膜的内外两层的膜脂种类、分布不同;整合膜蛋白不对称镶嵌,外在膜蛋白在内表面;膜糖类分布在外表面。 3.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4. (1)被动运输其转运方向为顺浓度梯度,不消化代谢能。 (2)主动运输需要消化细胞的代谢能,但可以逆浓度梯度转运;包括离子泵和协同运输。①离子泵本身具有ATPase活性,在分解ATP放能的同时实现离子的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协同运输在动物细胞是借助顺浓度转运Na+,即消耗Na+梯度的同时实现溶质的逆浓度转运,是间接地消耗ATP。 5.以钠钾泵为例,简述细胞膜的主动运输过程 ①在胞质侧结合3个钠离子;②水解ATP,本身磷酸化;③构象变化,钠离子转移到胞外侧,释放钠离子;④结合胞外2个钾离子;⑤去磷酸化;⑥构象变化,钾离子转移到胞质侧,释放钾离子。 6.以低密度脂蛋白(LDL)为例,简述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的主要过程

①膜外侧LDL受体与LDL结合;②膜内陷形成有被小凹;③内陷进一步形成有被小泡;④有被小泡脱衣被,与内体融合;⑤内体酸性环境下受体与LDL分离,返回膜上。、 第五章细胞信号传导 1.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是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主要2条信号转导通路。信号通路的前半段是相同的:G 蛋白偶联受体识别结合胞外信号分子,导致G蛋白三聚体解离,并发生GDP与GTP 交换,游离的Gα-GTP处于活化状态,导致结合并激活效应器蛋白。但两条通路的效应器并不相同,因此通路后半段组成及产生的细胞效应存在差别:(1)cAMP 信号通路:第一个效应器是腺苷酸环化酶(AC),活化后产生第二信使cAMP,进而活化蛋白激酶A(PKA),导致靶蛋白磷酸化及一系列级联反应;(2)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第一个效应器是磷脂酶C(PLC),活化后产生第二信使IP3和DAG,DAG锚定于质膜内侧,IP3扩散至内质网,刺激内质网释放Ca2+,至胞质Ca2+浓度升高,DAG和Ca2+活化蛋白激酶C(PKC),并进一步使底物蛋白磷酸化。 2.试述细胞内Ca2+浓度的调控机制 细胞膜和内质网膜上均有Ca2+泵和Ca2+通道,①Ca2+泵以主动运输方式将胞质中的Ca2+转运至胞外或内质网腔,使静息状态下胞质Ca2+浓度极低(10-7摩尔浓度);②当信号分子与Ca2+通道蛋白特异结合(如内质网上的Ca2+通道蛋白与IP3结合、突触后膜上的Ca2+通道蛋白与乙酰胆碱结合),会引起Ca2+通道瞬间开放,使胞质Ca2+浓度迅速升高,产生细胞效应。 3.总结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组成与基本特征 组成:①配体即胞外信号分子;②受体: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③第二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