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百花园二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语文百花园一习作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列简单的提纲,把想象的故事写清楚。
2、从编拟故事的过程中接受自我教育,并通过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给人以启迪。
3、编写故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习作评讲,学习优秀作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回忆《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激发写作兴趣。
1、我们学过《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谁来说说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指名说故事的大意。
3、教师:同学们都有过许多新奇的想法,比如希望能变成什么,或者拥有什么。
读了《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一课,大家不妨想一下:假如你有一只尼尔斯的鹅,将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呢?为了帮助同学们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在神奇美妙的故事里飞翔,让我们也一起试着编写故事,看看谁编的故事有意思。
二、回忆交流,领悟写法。
1、学生默读《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体会写法。
2、小组交流,领悟写法。
3、各小组代表汇报。
出示编写故事的基本规律:(1)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物当作人来写(2)采用夸张的手法,想象大胆有趣(3)故事有一定的顺序,要完整(4)通过故事表达自己的意思三、大胆想象,列出提纲。
1、说说读了《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2、启发想象:假如你有一只尼尔斯的鹅,将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3、列出提纲:(1)你编的故事中有哪些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怎样把这个故事写清楚、完整。
(2)(3)想一想,你要通过你编的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给人什么启发?(4)把想好的故事互相说一说,交流评议。
四、依据提纲,完成初稿。
五、指导修改,完善写作。
六、作业:把自己编的故事读给父母听一听。
第二课时一、提出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要交流、评改自己的作文。
二、指导评改,体验成功。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2、全班交流评赏(1)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他们的作文。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精心整理版语文百花园一习作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列简单的提纲,把想象的故事写清楚。
2、从编拟故事的过程中接受自我教育,并通过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给人以启迪。
3、编写故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习作评讲,学习优秀作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回忆《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激发写作兴趣。
1、我们学过《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谁来说说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指名说故事的大意。
3、教师:同学们都有过许多新奇的想法,比如希望能变成什么,或者拥有什么。
读了《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一课,大家不妨想一下:假如你有一只尼尔斯的鹅,将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呢?为了帮助同学们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在神奇美妙的故事里飞翔,让我们也一起试着编写故事,看看谁编的故事有意思。
二、回忆交流,领悟写法。
1、学生默读《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体会写法。
2、小组交流,领悟写法。
3、各小组代表汇报。
出示编写故事的基本规律:(1)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物当作人来写(2)采用夸张的手法,想象大胆有趣(3)故事有一定的顺序,要完整(4)通过故事表达自己的意思三、大胆想象,列出提纲。
1、说说读了《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2、启发想象:假如你有一只尼尔斯的鹅,将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3、列出提纲:(1)你编的故事中有哪些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怎样把这个故事写清楚、完整。
(2)想一想,你要通过你编的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给人什么启发?(3)把想好的故事互相说一说,交流评议。
四、依据提纲,完成初稿。
五、指导修改,完善写作。
六、作业:把自己编的故事读给父母听一听。
第二课时一、提出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要交流、评改自己的作文。
二、指导评改,体验成功。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2、全班交流评赏(1)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他们的作文。
(2)共同评议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不足?讨论修改。
(3)出示几篇中等程度的习作,请同学比较有哪些不足。
语文(S)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语文百花园二语文(S)教学设计
教课板材:语文(S)一年级上册文:语文百花园二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语文百花园二》有三项内容,一项“语海畅游”,是识字、写字、学词方
面内容,一项是读背诗歌,一项是口语交际。
旨在复习巩固本单元的识字写字,扩大阅读,积累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爱说,会说,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巩固八个生字,掌握“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书写规则。
2.认识“自行车、小汽车”等词语,并认识相对应的事物。
3. 读读背背两首诗歌,感受大自然的可爱。
4.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巩固所学的生字词语,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难点:
借助个体事物认识词语,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语文(S)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过程。
语文百花园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二”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
教学目标: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
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2.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
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习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方式。
5.不限内容范围、文体样式,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
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四课时第一课时总课时:上课时间:备课时间: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理解与运用: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辞方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让学生在比喻句子中体会比喻修辞的作用。
(1)投影:“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比喻)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有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
(形容)”(2)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比喻什么?(3)反馈交流:第1个句子中,采用“海洋”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就像宽广无比的大海:后用“海上的波浪”来比喻天安门广上的红旗也很多以及飘扬翻动的样子,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浪。
第2个句子中,用“雷明”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
(4)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总课时:上课时间:备课时间:1.拓展与交流(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二人的对话。
(2)各自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是产生共鸣的收获,或是与之不同的感受。
(3)教师酌情进行点评。
2.积少成多所选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新风气的人物。
他48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终以父亲老等借口辞官归乡。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彭涛单元教材概貌: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
五篇课文中,《开国大典》、《明天更辉煌》、《山海关》是精读课文,《望大陆》、《太阳与士兵》是略读课文。
《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
《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充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
《山海关》是一位现代作家描写的赞美山海关的散文,表达出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火热情怀。
《太阳与士兵》是描写中国边防军人的动人事迹的一则短文,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赤诚之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本单元中应注意将有声之阅和无声之读结合。
首先把课文生字的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做到正确流利,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文要朗读得有感情,这是“有声阅读”。
同时,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这是“无声之读”。
在安排教学流程时,应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去设计,提出朗读和默读的不同要求。
另外要将理解内容与领悟写法结合。
阅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抓重点语句去理解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要关注不同课文在表达上突出的特点,领悟写作方法,吸收课文语言,以利于在自己的口语交际、书面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达到学习语言的高层次要求。
而且还要将阅读文字与观看插图结合。
要让学生更多地动口、动眼、动脑、动手,去接触课文,在自主阅读中感知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形象,体验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要用好每篇课文中的插图,把它作为阅读材料的一部分,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画面的能力。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二”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
“温故知新”有“理解与运用”“拓展与交流”“积少成多”三项内容。
《语文(S)教学设计
教课板材:语文(S)二年级下册文:语文百花园二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次语文百花园有四项内容,分别是“语海畅游”“背一背”“我的采集本”“能说会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次语文百花园的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充分体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 写出带有指定声旁的字,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变换顺序之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
2. 仿照例句,给人物的话语加提示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
4. 看图,展开想象、编故事。
重难点分析:
仿例给人物语言加提示语,听故事,编故事。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 课件。
教学过程:。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二作文教学设计习作2教案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二作文教学设计习作2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如何区别形近字,能记住它们,正确使用它们。
2.让学生区别带有“静”字的近义词,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
3.熟读诗歌,积累气象谚语、指导写周记。
4.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形近字组词、气象谚语的理解。
教学难点:口语训练——我们都是普通话宣传员。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学习“语海畅游”、“积少成多”。
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提出学习要求二.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落实训练内容(一)比一比,组成词。
1.个人填空。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说出每组词语各自的特点。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6.补充练习。
(二)读句子,选词填空。
1.默读句子,自主填空。
2.学生汇报、交流。
3.找出三个词的相同点和它们在意思或使用上的区别。
4.交流,总结。
三. 积少成多(一)读读背背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自由读,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师生交流。
3.用喜欢的形式读,试背,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齐背。
四、作业:1、形近字组词。
2、积累谚语,与同学课后交流。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学习“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一. 我的采集本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交流,这些气象谚语的意思,教师及时引导。
3.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说给大家听。
4.布置学生把格言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二. 阅读平台《周记一则》1.自由读文,想想《周记一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师生交流。
3.你知道周记的写法吗?4.指导周记的格式。
三.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四、作业:写一篇周记。
第三课时教学要求:学习“语文大课堂”。
教学过程:一. 走进“语文大课堂”1.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2.小组讨论,为推广普通话可做些什么活动,有哪些形式,商定计划。
3.师生交流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小结。
二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二》教案S版_二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二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二》教案S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带有女字旁、虫字旁、提手旁、反犬旁的生字,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
2、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习词语搭配。
3、练习用”非常、保护”造句。
4、让学生读句子,逼供练习加标点的符号。
5、在读背中积累语言。
6、练习看图编故事,写故事。
7、口语交际中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1、通过字、词拓展与交流的学习与积累,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与底蕴2、正确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
3、在读背中积累语言。
4、口语交际中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字、词拓展与交流的学习与积累,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与底蕴教学重点:1、积累带有部首”女、虫、才、“的生字。
2、练习词语搭配。
3、造句。
教学难点:1、编故事。
2、能说会道。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语海畅游。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
2、练习词语搭配。
3、练习用”非常、保护”造句。
4、练习加标点符号。
教学重难点:1、积累带”女、虫、才、“的生字。
2、练习词语搭配和造句。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汉字真有趣。
1、出示偏旁卡片,学习认读女字旁、虫字旁、提手旁、反犬旁2、出示四组字,让学生认读。
3、小组讨论交流这四组字有什么规律?与偏旁部首有什么关系?4、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字带有下面部首?三、读词语,说一说。
1、出示词语,自由认读。
2、指名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3、全班齐读这些词语。
四、读句子,选一个带点的词造句。
1、读句子。
2、说说”非常”和”保护”的意思。
3、指名练习用”非常”和”保护”说话。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复习学过的标点。
2、说说各种标点的用法。
3、学生练习加标点符号。
4、讲评学生的练习。
5、全班齐读句子。
六、作业:1、写出带下面偏旁的字。
亻2、加标点,读句子。
①小马生病了吗②你看这里的花多美啊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背一背,读读背背,看图说话写话。
“语文(S)教学设计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上册文:语文百花园二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次语文百花园里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语海畅游”(“读读绕口令,看谁读得好”“把句子补充完整”)“积少成多”(“读读背背”“我的采集本”)“阅读平台” 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通过这些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本课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到逐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1. 通过说绕口令的练习继续学说普通话;通过补充完整句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知道因果关系句子间的联系,掌握因果关系句子的特点,发展学生语言;2. 继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和按要求积累词语的能力;通过阅读练习,使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3. 通过介绍动物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语海畅游] [积少成多] [阅读平台] [能说会道]教学难点:[笔下生辉]课前准备:1.课件2.补充句子练习3.投影仪1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二、练习说绕口令:1.(展示课件第三屏)出示绕口令。
2.自由练读,圈出难说的字。
3.课件闪烁难读字:平、盆。
4.出示音节进行分析:“平”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5.自由练读。
重点练习这两个字。
6.指名读、比赛读,看谁读得快,读得清楚。
7.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说绕口令有什么好处?(练说普通话、区分易混声母和韵母)8.激发学生收集和练习绕口令的积极性:请同学们课余时间去收集和练习说绕口令,准备绕口令比赛。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1.(展示课件第四屏)两个句子:因为,所以我今天没到公园去游玩。
因为,所以。
2.自由读句子,思考: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因为”和“所以”是什么关系?3.思考横线上缺少的是哪部分?4.填写缺少的部分。
5.指名读填好的语句,评议对错。
6.引导学生拓展练习:你还会说这样的语句吗?试一试。
教学要求1.总结体会作者在写作时运用的表达方法。
2.认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能实际运用。
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3.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重点难点1.认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能实际运用。
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2.自由作文,提高自主写作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1.认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能实际运用。
2.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不限内容范围、文体样式,自由作文,提高自主写作能力。
语文课件。
一温故知新1.理解与运用。
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让学生在比喻句中体会比喻修辞的作用。
2.拓展与交流。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二人的对话。
(2)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是产生共鸣的收获,或是与之不同的感受。
(3)总结体会作者在写作时运用的表达方法。
二积少成多所选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48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终以各种借口辞官归乡。
这首诗是他在回家途中,读陶潜诗有感而做的。
他有力地批判了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抨击朝正,表现他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以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1.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和注解去解决。
2.指导朗读并能背诵。
3.可以让学生搜集、抄写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宋岳飞)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
(明李梦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三语文大课堂1.讨论。
2.调查与采访。
(1)组成小组,走进商店、大街、蔬菜大棚、家庭等地进行调查和采访。
(2)围绕调查对象,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书店,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
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图片或录像等。
(3)以“今日家乡”为题,写一份表格式的调查报告。
(4)交流。
四习作1.审题: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语文百花园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二”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
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2.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
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习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方式。
5.不限内容范围、文体样式,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
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四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上课时间:备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理解与运用: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辞方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让学生在比喻句子中体会比喻修辞的作用。
(1)投影: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比喻)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有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
(形容)”
(2)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反馈交流:
第1个句子中,采用“海洋”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就像宽广无比的大海:后用“海上的波浪”来比喻天安门广上的红旗也很多以及飘扬翻动的样子,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浪。
第2个句子中,用“雷明”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
(4)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课时:上课时间:备课时间:
1.拓展与交流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二人的对话。
(2)各自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是产生共鸣的收获,或是与之不同的感受。
(3)教师酌情进行点评。
2.积少成多
所选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新风气的人物。
他48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终以父亲老等借口辞官归乡。
这首诗是他回家途中,读陶潜诗的有感而发。
他有力地批判了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抗击朝政,表现他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以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1)对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和注解去解决。
(2)指导朗读并能背诵。
(3)可以让学生搜集、抄写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
例如: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宋。
岳飞)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
(明。
李梦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趁之?(清。
林则徐)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清。
秋臻)
人在异域最思念家乡,人在异国最怀念祖国。
(侠名)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总课时:上课时间:备课时间:
二、语文大课堂
1.讨论
2.调查与采访
(1)组成小组,组成小组,走进商店、大街、蔬菜大棚、家庭等地进行调查和采访。
(2)围绕调查对象,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书店,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
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图片、或录像等。
(3)整理与分析
以“今日家乡的……为题,写一份表格式的调查报告。
(4)交流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总课时:上课时间:备课时间:
三、习作
1.审题: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题目要求有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说明这是自由作文:“可以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第一句话);第二层解释“两不限”的具体含义:“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物或物”——这是“不限内容范围”,“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这是“不限文体样式”(第2句话);第三层提出写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题目恰当,自作修改等(第3、4句话)
2.看“平台”,参与习作讨论。
可按“习作讨论平台”的四点,先个体思考,再与同学交流。
3.自动笔,进行初步试写。
根据各人选定的内容、文体动笔的练习,可先列提纲,也可直接写。
4.选例文,组织交流评改。
教师审阅全班学生的初作,从中选择内容、不同的问题理文若干篇,分类与点评,使学生从别人的习作中的优点或不足受到启发。
注意:要让学生也参与点评、发表意见。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