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化风险管理实务探究

数字化风险管理实务探究

数字化风险管理实务探究
数字化风险管理实务探究

数字化风险管理实务探究

一、困境与挑战

现如今,我们正面临一个巨大的变革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叠加此次疫情的影响,让生活未来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金融业也正面临着各类新型冲击,从渠道分布、产品形态、经营环境等各个方面。

在此背景下,财产保险行业正感受着各类风险形态的转变:信用保证险兜底各类金融违约、营销活动遭遇了羊毛党、黑产盛行于补偿类航延险、财产险扩大特别约定以变相担保底层信用风险等等。

保险公司经营的是补贴经济,基于大数法则的科学性,以保证标的物不会同时发生损失,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承保的标的风险必须是独立的,不存在强关联性,补贴经济才能在分散性的风险下奏效。而如今,随着宏观形式多变,金融套利的道德风险凸显,各类金融机构或者资本市场参与者希望通过保险,特别是类似保证保险、责任保险、财产保险进行信用/流动性风险转移,风险独立性受到极大制约。

所以从业务经营来看,目前市场的复杂环境已经在逐渐倒逼保险业核保及核赔端改变被动管理,主动介入,特别是提升对风险识别和保后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以尽早发现及化解高相关性的风险聚集。

二、如何破局?

答案就是风险管理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最佳时点是如果能够及时事先预警,风险标的就有大概率机会被挡在了核保线外;退一步,如果事先没有被识别出,能够定期做事中的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置,也可以及时止损,解决存

量风险;最后一步,就是事后(理赔)做好相应的处置,并总结经验,给到核保形成新的内控规则。

那这些工作谁来做?从风险管理的功能性来说,其天然的与业务发展和规模提升相悖,所以业务部门在权衡发展和控制风险的时候会往前者倾斜,所以最合适来监督全流程管理的就是风险管理二道防线部门。叠加此次疫情带给行业各种不确定性,一方面给到了业务敲响警钟,对风险产生了新的敬畏,形成了较好的风险管理氛围,另一方面也是极大的丰富了风险素材,给到风险管理部门新的定位思考,或许可以从风险管理工具数字化、线上化来走向主动管理,更好更快地服务于业务发展。

当解决了属主问题之后,也许会产生下一个问题,其实每家保险公司都已建立起了自己的内控体系,那为何还要强调全流程闭环管理呢?因为传统的内控体系效率不高,管理频度太低,同时传统意义理解的保险风险都是独立分散的,所以一年做一次回溯分析就够了。但我们正面临着外部市场的瞬息万变,风险聚集太快,变化得更快,亟需监控及管理体系做实时的动态调整,而数字化转型就是一个可探索的模式方向。

从闭环管理角度,数字化概念又可以细分为:数据集中化-信息标签化-过程可视化-追踪线上化。

那第一步就是数据的收集。风险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数据,一切信息均来源于业务,所以首要任务是打通数据的壁垒,获取实时的业务数据:包括承保,理赔,客户,标的,资产,负债等等信息。而从全面风险管理角度出发,获取的数据不应该只局限在风险对象本身,更多的外围数据,市场资讯,同业情况;过程类数据,系统类数据也应该纳入以寻找潜在的分析维度。

有了数据,第二步就可以开始进行分析,并且对数据进行打标签。而标签的划分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风险类别来区分,比如保费,赔付,产品,渠道等等都是保险风险的主要属性范畴;资管产品,权益资产比例,债券评级等等信息和资产安全相关;舆情健康度,大V转发量等等是声誉风险相关的标签,等等。

更多时候,风险标签的确定需要和实际风险管理目标相结合。比如自上而下来看,如果目标是确保公司总量风险可控,经营平稳,那就需要关注在所有风险敞口和经营的指标;如果是偿付能力目标,那除了敞口和风险因子,还要加上资本类和利润信息;如果目标在严控某一类业务的品质,那就需要聚焦在业务全流程,从产品设计、开发、销售、渠道、核保、理赔、投诉和案件等方面来挖掘信息。

当找到了风险标签,也确定了风险指标,那下一步就可以开始对其从信息产生,系统内加工,再到结果生成进行全周期监控,做到每一个环节可见、可重现,那异常值的归因分析就会变得一目了然,也能更从容的找到哪个业务板块需要检视,哪个流程断点出现问题。

最终,当把问题落实到整改条线/部门的时候,线上化留痕的机制可以帮助形成留存文档,逐步完善管理依据,同时提炼规则变成新的风险标签以服务于业务前线。

三、文化的重塑

以上简要的介绍了风险管理流程数字化的过程及方法论,真正实践则需要风险管理部门与前线部门不断磨合。因为风险的发生都是非预期,所以其频率并不高,所以风险管理部门输出的体验感并不强烈。不妨转换思路,从互联网

思维出发,数字化转型中,是否也可以借鉴互联网产品的特性,把风险管理价值输出产品化,以期获得更好体验,重塑业务部门对风险管理的认知,在公司内部和行业内形成良好新生态?

先来看互联网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高效率,从产品设计来讲,功能性,实用性是无时无刻不在完善迭代;

高精准度,力争实现千人千面,根据每个人的喜好形成不同的精准匹配,以吸引每一个人;

实时便捷,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产品的存在,并且操作简单,结果一目了然;

互动联系,好的互联网产品可以在社交圈内相互沟通交流,获得资讯,提升认知。

以此四个维度为基础,我们尝试将风险管理工具进行产品化设计。

高效率。最有效率的风险管理必然是闭环的。很多时候,风险管理从业者觉得我们能做的就是提示风险,让业务部门去解决。那其实就是不负责任的。风险管理的闭环,不只是发现问题,更需要提供解决方案和追踪落地效果。而从闭环角度看,最好的风险管理手段是提前预警,内部的指标体系、外部的舆情、市场及同业都是提前发现问题,及时预警的很好信源,然后运用上述的数字化改造,追根溯源,不难找到风险成因及解决办法。

精准。提到精准,就必须谈到信息的对称性。后台部门是否已经获取到了必要和充分的数据权限,是否和业务部门达成了充分的沟通和理解,也是风险管理部门及其产品需要深入业务了解的必经之路。和业务部门说同一种语言,才能了解清晰对方的需求,才能提供精准匹配的产品支持和赋能前线。

实时便捷。可以标签化的不仅仅是量化风险指标及各类解释风险的维度标签,也可以是核保规则,甚至制度要求,通过埋点在日常操作的系统中,就不用人为的翻阅各种条条框框,而是直接通过系统内或者APP上简单点击,既便捷,也降低了合规操作风险。

互联互动。尽管从木桶理论来说,短板会成为发展的最大阻碍,但是在风险管理找短板的角度看来,有任何一个长处都是分享给其他的榜样,找到任何一个短板都是最大的价值体现。而通过学习平台的搭建,既能给各分支机构形成差异化分享,也可以查缺补漏,互联互补,形成良好互动氛围。

相信在风险管理赋能前线的时候,能够从上述几个维度着重思考我们工作输出的意义,那风险管理的文化自然会被重塑,而良好的重视风险和敬畏风险的生态必会建立起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