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看待我国的人口政策

怎样看待我国的人口政策

怎样看待我国的人口政策
怎样看待我国的人口政策

阳健伟:23号

我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的人口政策内容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其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实现人口的增长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

1、主要的根本的本质的原因:中国人口多低子薄,生产力水平不高,人均

资源占有率低。

2、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国民生产力还不是很发达,如果按照之前的自由

政策,那么,以后咱们国家的人口会无限度地增长,与人口无限增长的趋势相比,经济的发展跟不上,保障不了人们的生活,而且由此带来的教育,住房,就业,福利等等问题一。

3、因为中国人口年龄比例成金字塔形状,计划生育也许可以避免某一阶段人

口过多,导致城市拥挤。

4、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医疗条件改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人口膨胀迅速。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5、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

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的选择。实行计划生育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规律的必然要求。.实行计划生育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四化建设的

需要。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人口素质,保护母亲的健康。

3、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

1、国家推进计划生育实现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实行计划生育,可以对我国人口的结构进行调整,改变不合理的人口结构,

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平稳发展。

3、.实行计划生育一方面可以少生育子女而耽误的精力,可以有更多的学习、

工作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劳动中去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4、有利于国家加速资金积累。实行计划生育,使国家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费减

少,从而加速资金积累。

5、有利于劳动就业。实行计划生育,可以使每年进入劳动适龄人口减少,从

而有利于劳动就业。

6、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国家可以把积累下来的资

金用于教育,使更多的人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和技术训练,从而达到提高

全民族的人口质量的目的。

7、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人均资源水平。实行计划生育,可以缓解人地

矛盾,提高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人均占有粮食的水平。

8、有利于农民少生快富。实行计划生育使每个家庭的人口减少,不仅可以减

少家庭消费,而且使家庭主要成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发展家庭

经济和健康娱乐中,从而保证家庭幸福、社会稳定。

4、我国人口政策的现状

多年来,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确实使人口数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那

种非理性的政策措施虽然对遏制人口增长起到一定作用,但严重侵犯了人

权,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很多地方甚至因执法不当而造成的恶性死伤

案件层出不穷他们对超生户一时没有了办法,对想超生的来说,有很简单

的对策,有关系的花点钱找村干部瞒着,没关系的干脆“三十六计”走为上,外出打工,或者到亲威家躲起来,你见不到、逮不着,等生了想要的孩子,大摇大摆地回来,大张旗鼓地待客。对乡村干部来说,为了应付上面的检

查,不被处理,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弄虚作假”。计划生育是常年抓,抓常年,花费了乡村90%的人力、财力、物力、精力。

5、建议:

1、以人为本,在农村放开二胎生育。不论一孩是男孩还是女孩,准许生

育二胎,但对未经批准生育多胎的,给予更为严厉的处罚(如剥夺其

父母、子女一生享受社会公共福利待遇的权利等等)。

2、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农村老人老有所养,无后顾之忧。

3、加大对农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改变农民的生育观念,有条件的地方组

织其集中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只有经济发达了,农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育观

念,在广大农村所谓“穷生”就是这个道理。

世界级城市人口变迁过去的纽约和未来的北京

世界级城市人口变迁过去的纽约和未来的北京 众所周知,人是城市及其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础,如果能够找到人口变化的规律,那么城市及楼市的发展也就可以预见了。 纽约市是位于美国纽约州东南部大西洋沿岸的一座城市,它占据着很多“第一”和“之最”的头衔,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世界第一大经济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 它拥有世界第一大的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它的地铁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快速交通系统之一…… 从各区人口增速图中可以看到1800年至今的200多年内纽约市各区人口博弈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的变动。 第一阶段(1800-1910年):区位优势、时代背景及产业革命吸引人口聚集 1.移民潮带来城市生命力 19世纪是纽约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纽约市人口激增,由1800年的7.9万人增长到了1910年的476.7万人。 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在美国东部沿海地区蓬勃开展,并于50年代掀起了工业化热潮,有力地推动了美国资本主

义大发展,推动大批欧洲人移民美国。 作为美国最大城市,纽约在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又是移民踏入美国的第一站,自然成为外来移民的聚集地,使得这一时期纽约市迎来接收移民的高峰期。 移民不仅构成了纽约市五彩缤纷的世界,也为这一时期纽约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纽约市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2.交通革命拓展纽约商业贯通力 这一时期,纽约市所在的纽约州政府修筑了长达4000余公里的公路,将纽约市与州内的不同地区连接起来。之后又修筑了伊利运河和与之互补的伊利铁路,使纽约市的腹地得以扩展到北美著名的五大湖水域及其周围广阔富饶的农业区。 交通运输网的逐步完善,使纽约市成为了连接美国东西部地区的商业枢纽,同时为人口流入纽约市提供了交通保障。 3.产业革命提高纽约人口吸引力 纽约市完善的交通体系也促使蒸汽机被引入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纽约市制造业快速发展起来,在19世纪末纽约市已成为美国第一大制造业中心。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史概述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史概述 人口政策,从其狭义的角度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资源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战略利益出发,同时考虑到大多数群众的接受程度,对其人口的生育行为所采取的政府态度。这种态度,或者鼓励生育,以促进人口增长,或者限制生育,以减缓人口增长。在限制生育中,政府还要规定具体的限制要求,这种要求,往往与我们所追求的人口总量目标相联系。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育政策的演变历史,大体上可划分为3大阶段为鼓励生育阶段、生育政策酝酿转变(含反复)阶段和推行限制生育政策阶段。 一、阶段时期 ㈠、鼓励生育政策阶段:1949-1953,鼓励生育政策 ㈡、政策转变酝酿阶段:1954~1959年:政策转变酝酿,上层思想反复。 ㈢、实施限制生育政策阶段: 1960~1970年:实施限制生育政策,但没有全面开展。 1971~1979年:全面推行“晚、稀、少”政策(相当于“二胎化”)。 1980~1984年:生育政策紧缩,全面推行“一胎化”政策。 1984~1991年:在农村实行“一孩半”政策,但在城市继续实行“一胎化” 政策。 1991年至今: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 揭示生育政策演变的历程,是为了运用科学历史主义的方法进行梳理和评价过去,以史为鉴,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免蹈覆辙,指导未来。一句话,就是为未来中国生育政策的继续完善与发展服务。 1、“晚、稀、少”政策创造了生育率下降奇迹的第一个十年。 从1970年到1979年的整个70年代,全国城乡推行的“晚、稀、少”政策,允许有计划地生育子女数是最多两个。1971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商业部、燃化部《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指出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一般城市人口增长率要降到千分之十以下,农村要降到千分之十五以下。1973年12月,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汇报会上,提出计划生育要实行“晚、稀、少”。“晚”是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才结婚;“稀”指两胎要间隔4年左右;“少”是指只生两个孩子。此后在各地的宣传中出现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口号。可以说,七十年代的计划生育相当于“二胎化”。由于其“从紧”,紧的合情,“从严”,严的有理有度,所以经过宣传教育与热忱服务,易受到大多数群众的普遍理解与拥护。加之,适宜的奖罚措施,使“早、密、多”传统落后的生育模式,时过不久便初步形成了“晚、稀、少”式的生育控制模式,最终跻身到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2、紧缩政策导致生育率大幅反弹与完善政策抑制反弹的第二个十年。1981~1982年,全国总和生育率回升为2.63和2.86,第一、二孩出生间隔超常地缩短为2.2年,出生率回升为20.91‰和22.61‰,1980年至1984年初推行的紧缩政策,不仅导致了生育水平急剧回升,而且还使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提前一年多于1986年到来。可见,80年代是紧缩政策酿成欲速则不达之果,是导致人口控制能力大幅滑坡,与完善政策尽最大努力抑制滑坡的十年。 (背景原因:1980年9月召开的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确立了20世纪末将

中国人口与未来发展现状

中国人口与未来发展现状 2012-06-17 自1985年实行计划生育开始,中国人口得到了控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年人的人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相比之下,年轻人相比之下有所减少,随着人们晚婚晚育的意识逐渐的增长,年轻人就业问题,中年人的压力降越来越大,尤其是农村偏远地方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自己不但要养活一家人,夫妻双方的2对老人,再加上还有小孩的问题,平均每个人需要养活4个人,如果正常的夫妻每月工资为4000元,这样的工资平均家庭收入每人每月也只有500,去掉正常日常开支,也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加上农民工外出打工,医疗费和消费水平,面对这样的窘境,辛辛苦苦挣到的血汗钱,也花费殆尽。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提高一线工人的工资,让农民工没有歧视的融入到社会中去。 当前世界处于不稳定,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面对电子行业纷纷裁员下,中国应该加快科技的步伐,构建更加和谐的电子信息社会。各行业均应该从实际出发,从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出发,科学有序的去发展。政府工作,更应该面向每个百姓,应该把服务面向基层群众,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这样有助于政府积极的工作,和化解、减少政府与百姓的矛盾,提高百姓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共同营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可以在手机中增加应用程序的方式,更加合理的搭建政府与百姓心与心的沟通,让百姓有话有地方说,有倾听的对象。 建议国家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合理的改进,由原来的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改为平均一对夫妇生育1.4------1.7个孩子,这样可以控制人口的增长,不至于阶段性的就业潮,婴儿潮,和老龄潮,稳步推进,更加合理稳健的人口控制机制。当人口低于一定的数量时改为改为平均一对夫妇生育1.8------2.3个孩子,有序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资源紧张。人口问题,如果得不到更会的解决,势必在以后25-40年的时间里变得更加突出。希望尽早处理,妥善解决这些关系到中国13亿发展方向中来。 QQ:724814227

人口政策的调整

面对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新增劳动人口逐年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严峻形势,我国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启动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在试点实施的过程预冷,有些地区的生育率不但未升反而持续出现负增长。该政策经过反复论证并不断调整,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全面实施两孩政策。这一政策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的增长,更注重人口技能、质量的增长。这将有利于优化我国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老龄化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人口政策调整蕴含的哲理。(13分) 29、参考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从我国人口变化的严峻形势出发,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 (或者答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亦可) ②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指导人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指导人能动地改造世界。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更注重人口综合素质,有利于优化我国人口结构,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3分) ③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既顺应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又注重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2分) 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对真理的认识。(2分) ⑤认识具有反复性。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过程中预冷并不断调整。(2分) ⑥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中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还注重人口技能和质量,证明了这一点。(2分)

2019年人口增长的预测.doc

人口增长的预测 关键字:人口数平衡点方程模型运动预测曲线稳定增长人口 一题目: 请在人口增长的简单模型的基础上。 " (1)找到现有的描述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增长的模型; " (2)深入分析现有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验证; " (3)选择一个你们认为较好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未来20年的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作出有关预测; " (4)就人口增长模型给报刊写一篇文章,对控制人口的策略进行论述。 二摘要: 本次建模是依照已知普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进行预测。首先假设人口增长符合Logistic模型,即引入常数,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并假设净增长率为,即净增长率随着人口数N(t)增长而减小,当N(t) 时,净增长率趋于零。按照这个假设,。用参数=3.0,r=0.0386, =1908, =14.5。画出N=N(t)的图像,作为人口增长模型的一种近似。 做微分方程解的定性分析,求出N=N(t)的驻点和拐点,按照函数作图方法列出定性分析表,作出相轨迹的运动图。当初始人口<时,方程的解单调递增到地趋向,这意味着如果使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人口增长,则人口发展地总趋势是渐增到最大人口数,因此可作为人口的预测值,也称谓平衡点。 用导数做稳定分析,为判断平衡点是否为稳定,可在平面上绘制f(x)的图象,然后像函数绘图那样,用导数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图看出人口数N(t)按时间是递增的,当人口数未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将逐渐地趋向,这意味着是稳定的平衡点。按该模型,未来人口的数量将随着时间的演化,从初始状态出发达到极限状态,这样就给出了人口的未来预测。 三问题的提出 1.Malthus模型 英国统计学家Malthus(1766-1834)发现人口增长率是一个常数。设t时刻人口为N(t),因为人口总数很大,可近似把N(t)当作连续变量处理。Malthus的假设是:在人口的自然增长过程中,净相对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是常数,即单位时间内人口的增长量与人口总数成正比。根据这个假设有: , (1.1)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可分离变量方程,用符号微分方程求解器desolve容易求得方程的解为:如果人口的增长符合Malthus的模型,则意味着人口数量呈指数级数增长,最终结果是人口爆炸。 2.Logistic模型 1938年,荷兰生物数学家Verhulst引入常数,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并假设净增长率为,即净增长率随着人口数N(t)增长而减小,当N(t) 时,净增长率趋于零。按照这个假设(1.1)式可改为: ,(2.1) 上述方程为可分离变量方程,可直接求解。也可用符号微分方程解题器求它的解: N=dsolve(’DN=r*(1-N/Nm)*N’,’N(t0)=N0’) N=Nm/(1+exp(-r*t)*exp(t0*r)*(Nm-N0)/N0) 化简后得: 四利用数学模型对中国人口的预测

怎样看待我国的人口政策

阳健伟:23号 我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的人口政策内容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其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实现人口的增长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 1、主要的根本的本质的原因:中国人口多低子薄,生产力水平不高,人均 资源占有率低。 2、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国民生产力还不是很发达,如果按照之前的自由 政策,那么,以后咱们国家的人口会无限度地增长,与人口无限增长的趋势相比,经济的发展跟不上,保障不了人们的生活,而且由此带来的教育,住房,就业,福利等等问题一。 3、因为中国人口年龄比例成金字塔形状,计划生育也许可以避免某一阶段人 口过多,导致城市拥挤。 4、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医疗条件改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人口膨胀迅速。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5、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 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的选择。实行计划生育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规律的必然要求。.实行计划生育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四化建设的 需要。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人口素质,保护母亲的健康。 3、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 1、国家推进计划生育实现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实行计划生育,可以对我国人口的结构进行调整,改变不合理的人口结构, 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平稳发展。 3、.实行计划生育一方面可以少生育子女而耽误的精力,可以有更多的学习、 工作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劳动中去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4、有利于国家加速资金积累。实行计划生育,使国家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费减 少,从而加速资金积累。

中国人口质量的现状和未来

中国人口质量的现状和和对策 摘要:人口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我国人口质政策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同时,也在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这其中,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受教育水平出生人口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正文: 一,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的相互关系 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是人口范畴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个是量的方面一,个是质的方面。二者既相互区别又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首先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任何时代的人口数量都是具有一定的质的数量离开一定的人口质量或者说没有人口质量的人口数量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任何时代的人口质量都是具有一定的人口数量的人口质量离开一定的人口数量或者说没有人口数量的人口质量也是不存在的。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现为互相制约的关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口数量的多少和人口质量的高低常常是互相制约的人口数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甚至会阻碍人口质量的正常发展。因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不利于身体素质和文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反之如果控制和调整人口数量使其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必然有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人口质量低下不利于控制和调整人口数量,难以使人口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反之人口质量的不断提高。必然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使它能够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一句话,控制人口数量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前提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现为互相转化互相替代的关系,从微观的角度看在一般情况下当一个家庭的收入资源为既定时,如果它的生育抉择倾向于增加孩子数量时能用于提高孩子素质的资源必然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数量的增加替代了质量的提高反之如果家庭的生育抉择倾向于提高孩子素质时能用于增加孩子数量的资源必然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质量的提高替代了数量的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在数量上的需求相对减少而在质量上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竞争原则的推动下。宏观上存在着促使家庭的生育抉择有以孩子质量替代孩子数量的趋势。 二,人口素质概述 1.人口素质的定义 人口素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日本人口问题审议会1971年对人口素质的定义是:作为集团的人的遗传的素质形质性格智能或教育程度等各种属性,换句话说是对肉体的精神的以及社会的能源的状态等的机能侧面的各种性质的综合。前苏联学者瓦连捷伊等人的定义是:表现人口本质人口特殊性和人口规定性的那些本质特征的总和。人口质量就是使人们的劳动能力同它赖以运用起来并发挥出来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并把这种适应关系保持下去的一种方式,它包括整整一套表明人口及其最重要部分劳动适龄人口的特征,这些特征指的是人口教育水平人口职业构成人口社会构成人口变动以及多民族国家中通晓一种或几种民族语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答: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答:其主要内容有: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答:休息7天33、你认为输卵管结扎应休息几天?答;要落实什么制度?答:一票否决44、人口与计划生育;54、《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公民的晚婚晚育,可;1、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答:计划生育工作的“两个转 1、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什么是计划生育?答:计划生育就是对人口再生产过程进行有计划调节,做到计划地生育子女。 3、什么是计划生育“三有利”?答: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2010年我国人口要控制在几亿以内?答:14亿以内 5、1982年,在什么报告中正式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答:中共十二大 6、计划生育工作的“两个转变”是指什么?答:计划生育工作的“两个转变”是指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由仅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从社会制约机制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 7、什么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三不变”?答:“三不变”即坚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不变,党政一把手亲自、负总责不变。 8 、什么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三为主”方针?答:“三为主”方针即坚持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 9、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各有关

部门要齐抓共管、共同协作,有关部门主要是指哪些部门?答:公安、工商、建委、人事、劳动、交通、民政、卫生、乡镇企业。 10、人口发展必须与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相适应,同什么相协调? 答: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环境保护。 11、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的特征是什么?答: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12、50年初一场围绕人口问题的争论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文章是什么?作者是谁?答:《新人口论》,马寅初。 13、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是计生整体工作一项什么措施?答:抓根治本 14、目前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是什么?答:即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 15、什么是“三三三二一”的计划生育工作思路?答: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实行“两个转变”、达到一个目标。 16、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什么?表现在哪几个问题上? 答: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严重失调;就业、青少年教育、城市交通、住房。 17、目前人口总数居世界前七位的是哪几个国家?答: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巴西、日本。 18、我国基本国情现状如何?答: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资源相对缺乏、人口文化水平相对偏低。 19、妊娠妇女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后终止妊娠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作何处置?答: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根据不同情况,推迟安排其第一胎生育,或不再安排照顾第二胎生育。 20、对计生专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精干高效。 21、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

新中国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新中国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对人口的态度从放任人口增长变为有意识要限制人口增长,再到后来颁发“计划生育”这个稍有点震惊世界的政策,直到2015年实施的普遍二孩政策。这些改变并不是空穴来风,其间夹杂的人民生存生活发展问题、国家经济发展及自然环境的恶化等等问题都十分复杂,所以任何政策的下达都是要经过全方位的考虑及利弊分析的。中国对人口的管理过程一波三折,这都是政府对经济等各方面的统筹结果。 关键词:人口政策,计划生育,二孩政策,老龄化,经济发展。 正文:从不干预人口增长,到计划生育一家一胎,再到2015年的二胎政策,新中国的人口政策可谓一波三折,其中的考虑和牵扯颇多,每一个政策都有其原因和一系列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毛主席说过:“世界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还指出“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人也完全有办法”,“这个办法就是生产”,“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毛泽东唯心史观的破产毛泽东选集第2版)所以政府放纵人口增长,并没有政策对人口增长进行直接干预。另一方面,在当时特定地背景下,苏联鼓励人口增长、奖励多子女母亲的政策和做法,也得到了新中国政府的支持并广为传播。此外,有关部门从维护妇女的健康角度所颁发的限制打胎、节育和人工流产等规定则从侧面鼓励了人口的增长。而事实上我们知道国家的进步和落后、富裕和贫穷,与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不成正比,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富裕强大,以及社会文明程度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政治制度。 1950年4月20日,中央人民卫生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联合发布的《机关部队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以及1952年12月卫生部制定的、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同意实施的《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草案)》,以保障妇女生育安全和保护母亲和婴儿的健康为原则,明令禁止非法打胎,并对妇女打胎、节育及人工流产做出了非常详细的限制性规定。1953年1月12日,卫生部通知海关“查避孕药和用具与国家政策不符,应禁止进口”。(《史海纵横》2009年第一期)建国初期政府关于禁止人民群众进行节育、人工流产和避孕的这些规定,以及对节育用具的严格管制,虽然是着眼于母亲和子女的健康,但却使广大有节育要求的群众失去了节育的可能性。所以直接导致这段时期,全国人口全力增长。 直到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为6.02亿,远远高于当初毛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的:“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不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使得人口大大增长,但同时尤其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并没有与人口等比例增长,人民在吃、穿、住、交通、教育、卫生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困难,也就产生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在这种背景下,1955年3月中共中央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的批示中明确“我们党是赞成适当地节制生育的”。毛泽东也提到“将来要做到完全有计划的生育”。(反复与摇摆:新中国人口政策发展历程社会观察22

对全国总和生育率及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推算与建议

对全国总和生育率及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推算与建议 甘计生 总和生育率(TFR)指假设妇女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数。总和生育率将特定时点上全体妇女的生育率综合起来,以一个数字来表示。实际上,它就是假设一个妇女在整个育龄期都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生育,她所生育孩子的总数。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的总和生育率显著下降,取得了计划生育的重大成就。但是近来,有很多专家学者,担心总和生育率下降远远超出人类自身的更替水平,引起了“人口安全”问题的担忧。《我国人口结构蜕变面临四大严峻挑战》(https://www.doczj.com/doc/174603297.html,/popinfo/pop_docxgzl.nsf/v_gwbc),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震动,激发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而焦虑。此前,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专家教授们关于计划生育政策是否需要调整、何时进行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曾毅、蔡昉、胡鞍钢、穆光宗等,他们认为防止人口负增长是防止中国未来经济衰退的底线,主张2006—2010年之间是实施“二孩晚育软着陆”的最佳时期。以国家计生委和中国人民大学部分教授为代表的教授却主张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应坚持长期不变,如:魏津生、翟振武等,他们的代表文章有,魏津生:力控人口规模中国计生政策应长期保持不变(https://www.doczj.com/doc/174603297.html,/rklt/rkyjhsyyj/t20061008_143042645.html),他们认为,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仅“十一五”不能动摇,“十二五”都不能改变,认为现在提高生育率就是增加将来的老龄化。认为中国的人口压力巨大,放松不得。

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中国人口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中国人口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代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也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三大障碍。“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使中国人口未来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是指:人口继续增长,人口素质低下,就业负担重,年龄结构迅速老化;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因此,要实施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发展战略,缓和与解决过剩人口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要使总体人口与生活资料增长可持续发展;要使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要使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而从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来看,中国首要的任务是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不仅要强调人口文化智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口资源环境素质的提高,而最根本的是要实现中国人口的现代化。 一、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代世界的三大社会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紧缺,环境恶化,也是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三大障碍。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是指中国的发展尚未走出“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困境,中国人口的未来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 第一,人口继续增长,人口素质低下,就业负担沉重,年龄结构迅速老化。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化时起,就处于有史以来基数最大、增长最快的人口倍增的局面。由于人口基数过大,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新的人口生育高峰已经来临,降低人口出生率的难度较大。即使严格执行现行人口政策,稍有松懈就会达到13亿。到21世纪20-40年代将相继进入人口三大高峰:总人口在2020-2030年至少达到15亿;劳动年龄人口在2020年达到10亿;老年人口在2040年也将达到3亿以上。中国人口过多所造成的各种社会压力将长期存在,特别是在住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资源供应等方面的紧张状况将长期化,生态环境也将长期继续维持现状,难以有较大改善。 人口众多,且人力投资微薄,致使中国人口素质低下。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1/5,但文盲半文盲却占世界人口1/4,平均文化程度不足5年。随着中国人口的继续膨胀,文盲半文盲等低素质人口群还在大量增长,仍处于“高生育率-低人口文化素质-低劳动生产率-高生育率”的人口低质量循环模式,这种状况不仅难以发挥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势,而且已成为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沉重包袱。 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使中国的就业压力也十分沉重,且长期存在。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增长势头仍然较快,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300万左右,每年需要安排的城市劳动力1900多万,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向有限,新增农业劳动力又超过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这无疑使就业压力更加加大。数亿潜在的农村失业大军已成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 中国不仅已为过去人口剧增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将为今天的人口控制付出可观的代价,中国在低收入阶段就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上升到6.8%,接近老年型年龄结构,2020年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到2040年达到峰值年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17%,与国民经济发展比较起来人口老龄化具有提前到来和峰值较高的特点。这会使社会承受过重的经济负担。 第二,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中国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这种短缺主要表现为:一是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短缺。如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面积不足1/6,人均草原面积不足1/2,人均矿产资源也只有1/2。二是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总体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如全部资源中除煤炭十分丰富外,其余较丰富

《人口政策分析》

人口政策分析 学校:北京开放大学班级:2016年春行政本学号:16111000190 姓名:冯铁军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大且素质偏低,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缺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不足,人口结构风险加大,人口分布不平衡且流动加快,是现阶段我国人口基本国情。人口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计划生育的广泛深入推进,我国的人口形势、人口问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更长的时期看,过低生育率、性别比失衡、人口老龄化、人口安全等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介绍我国现行人口政策演变入手,试图揭示现行人口政策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从历史的角度还原该政策的拟定过程与出发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访问研究法分析介绍现行人口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事业所造成的影响,以分析政策所产生的问题为主。如实行人口计划生育造成的生育率的超快速下降、过分重视控制人口数量而从客观上导致了对人口素质的忽视、严格限制生育数量而产生的人口性别比失衡、区别对待的民族生育政策显失社会公平、过早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问题,都对我国人口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详细阐述了我国现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地区、民族差异化,有违社会公平原则,甚至有造成我国人口发展逆淘汰的危险。考虑到现有问题,笔者从全局高度、从长远发展

的角度出发,运用适度人口理论和人口优化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和消除男女退休年龄差异化的建议。此外,还提出了逐步放开二胎政策、扭转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局面,稳定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希望能通过对相应问题的分析研究为我国现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及时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也为深化我国人口学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人口政策定义与分类 人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对于调节、指导人口发展变化所持的态度、所指定的法律、条例和所釆取的手段和措施的总和。其按作用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为了实现预定的与人口有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采取的旨在影响生育率、死亡率、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健康素质、文化素质以及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等方面的政策。狭义的人口政策是指政府直接针对人口再生产采取生育、死亡、优生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其按政府调节生育率方向.有鼓励增殖和限制增殖之分。鼓励增殖的人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通过采取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技术的手段来干预生育行为,从而刺激人口较快增长。限制增殖的人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

中国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中国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人口质量;解决策略;完善制度 一、当今中国人口现状分析 (一)人口基数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上,居住着56个民族的中华儿女。中国人口问题,首先是人口数量太大,人口增长过快。2001年底,中国总人口(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为12.7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由于人口基数大,尽管实行计划生育,近几年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300万左右。同时,人口分布极不平衡,94%的人口聚居在占全国总面积43%的东南部,乡村人口约为63%(2001年),城市化水平较低。一个国家的人口超过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总人口(1990 年发达国家总人口为8.16 亿人)。现在虽然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每年仍净增1400 ―1500 万人,即每年增加一个世界大国的人口。 (二)人口质量方面的问题 我国人口质量从总体讲,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有了较大的提高,无论是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或思想道德素质都是如此。但是,同发达国家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比,则有很大的差距。我国人口质量的差距在于人口群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 1、身体素质方面的问题 全国现在约有各类残疾人口5164万人,残疾人口中,各类遗传病患者约有2200多万人,而主要问题是人口的耐力、精力不足,不能坚持较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劳动中的紧张度不够,散漫松弛,精力集中度不够。 2、思想素质方面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人口的思想素质基本上是适应自然、半自然经济旧体制的观念,对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总是适应不好,商品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必要劳动时间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劳动生产率观念也很薄弱。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的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的分析 [摘要] 本文对马尔萨斯公式N(t)=N0er(t-t0) 人口分布函数进行了改进.通 过计算死亡率函数D(o,s,f),计算生育率函数B(o,f),计算迁移率E(o,s,f),使其能够更加适用于我国未来的人口增长问题,同时选用相应的莱斯利矩阵模型分析育龄女性数量,由改进的公式所得的人口增长模型与实际普查人口分布规律接近。可以用来比较准确的描述某段时间内的人口增长规律以及预测未来一段时间 内的人口增长趋势。 [关健词]马尔萨斯公式死亡率生育率迁移率 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都曾做过许多深入的探讨。本文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出发,以《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的部分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 二、模型的建立 (一)模型假设 1.假设死亡人口在死亡当年所生育的人忽略不计,死亡人 口在死亡当年和出生人口在出生当年的迁移忽略不计。 2.假设农村人口0~50 岁年龄档的迁移率为40%,50岁以上1%。其中50%的迁移人口迁向城市,50%的迁移人口迁向城镇。城镇和城市之间没有人口迁移,迁移率保持不变。迁移率 为正是表示迁出,为负时表示迁入。 3.假设男女出生性别比维持118不变。 (二)模型综述 模型:dxdt=(B-D+I-E)X x(t 0)=x 0中,把x(t)看作是t的一个连续的

政策生育率对未来人口数量和老龄化的影响

政策生育率对未来人口的影响 2013年8月

1、预测的基础数据 (1) 每年新出生人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人口统计数据列出1954-2000年现存人口数,2001-2010年人口数由统计局公布数据计算得出,男女比例预估为118:100。其中:1991年至2000年的新出生人口数据按年统计的结果与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相差较大,但是根据第四、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按年统计的出生数是准确的。 (2)各年龄组数据 根据表1中数据进行统计,得出0-59岁年龄区间,每五年为一个样本空间的数据,60-65岁年龄组可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出来,65岁以上年龄组数据可根据全国2005年的抽样调查数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出来。 表2:2010年各年龄组人数 (3)预测用育龄妇女人数 生育数量是由育龄妇女人数决定,并考虑到我国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年龄主要在20-39岁之间。因此,预测需要2010年时0-34周岁各年龄组女性的数据如表3。 2、预测用模型

(1)人口出生模型 考虑到绝大多数女性的生育年龄在20-39周岁之间,因此,根据宜粗不宜细的原则,以20-39周岁妇女作为人口预测的基础。考虑到孕妇平均生育年龄,一胎生育情况选取:20-24岁期间30%生育,25-29期间50%生育,30-34期间20%生育,二胎生育情况选取:20-24岁期间15%生育,25-29期间55%生育,30-34期间20%生育,35-39岁10%。同时考虑到我国的不孕不育率10%的情况,我们假设不孕率为8%,则不孕调整系数为0.92进行计算。 N0-4=(30%*N20-24 +50%*N25-39+20%*N30-34) *R2/(1+R3) +(15%*N20-24 +55%*N25-39+20%*N30-34+10%*N35-39) *(R1-1)*R2/(1+R3) 如果是三胎,则假设25-29期间45%生育,30-34期间35%生育,35-39岁20%。N0-4=(30%*N20-24 +50%*N25-39+20%*N30-34) *R2/(1+R3) +(15%*N20-24 +55%*N25-39+20%*N30-34+10%*N35-39)*R2/(1+R3)+(45%*N25-39 + 35%*N30-34+20%*N35-39) *(R1-2) *R2/(1+R3) N0-4:新出生女孩总数N20-24、N25-39、N30-34、:相应年龄组育龄妇女数 R1:预期生育率R2:不育调整系数R3:新生儿男女比例 新出生人口总数为:N0-4* (1+R3) (2)人口死亡模型 对2001年-2009年人口千分之一(以5年为一个样本区间)抽样条查数据进行分析,对2006-2009年65岁以上样本与2001-2004年相对应的小5岁样本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死亡数据模型。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60岁、65岁以上人数变化情况等,考虑到抽样调查地区一般医疗生活水平较高地区,因此整体对照增加60-65年龄年龄组。 根据2001年-2009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与“五普”、“六普”人口数据进行模拟调整得到以下系数模型。 表6:死亡系数表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的分析

商情 教育经济研究理论研究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的分析 申爱红 本文对马尔萨斯公式N (t)=N 0e r(t -t 0) 人口分布函数进行了改进.通过计算死亡率函数D (o,s,f ),计算生育率函数B (o ,f ),计算迁 移率E (o ,s ,f ),使其能够更加适用于我国未来的人口增长问题,同时选用相应的莱斯利矩阵模型分析育龄女性数量,由改进的公式所得 的人口增长模型与实际普查人口分布规律接近。可以用来比较准确的描述某段时间内的人口增长规律以及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人口增长趋势。 马尔萨斯公式死亡率生育率迁移率 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都曾做过许多深入的探讨。本文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出发,以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的部分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 二、模型的建立(一)模型假设 1.假设死亡人口在死亡当年所生育的人忽略不计,死亡人口在死亡当年和出生人口在出生当年的迁移忽略不计。 2.假设农村人口0~50岁年龄档的迁移率为40%,50岁以上1%。其中50%的迁移人口迁向城市,50%的迁移人口迁向城镇。城镇和城市之间没有人口迁移,迁移率保持不变。迁移率为正是表示迁出,为负时表示迁入。 3.假设男女出生性别比维持118不变。(二)模型综述模型: d x d t =(B -D +I -E )X x (t 0)=x 0 中,把x (t)看作是t 的一个连续的函数,其中B,D,I ,E 分别表示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并且假设它们都是常数。这个模型可以预测人口的总体变化,但是由于它不区分人口在年龄、性别和地域的差异,所以它不能预测性别比例的变化,地域人口的变化。因此,我们要对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加以改进。 本文把x (t ,o ,s ,f)看作是与时间t ,年龄o 、性别s ,地域f 四个变量相关的连续函数。其中o 的取值为{0,1,2,3,4, 88,89, 90+ },s 的取值为{m (男),n (女)},f 的取值为{城市,城镇,乡村},列出函数关系如下: 其中,B (o ,f )是生育率,它是年龄o 和地域f 的函数.R (f)表示性别比,它是地域f 的函数.D (o ,s ,f )是死亡率,它是年龄o 、性别s 和地域f 的函数。E (o,s ,f )是迁移率,它是年龄o 、性别s 和地域f 的函数,当E 为正时,表示迁出,为负时表示迁入。 三、模型的求解1.计算死亡率D (o ,s ,f ) 根据假设,死亡率和时间没有关系。本文用15个91?的矩阵city_dead _2001cit y_dead_2002city_dead _2003cit y_dead _2004city_dead_2005,t own _d ead_2001t ow n_dead _2002to w n_dead _2003to w n_dead_2004to w n_dead _2005,country_dead _2001country _d ead _2002country _d ead _2003country_dead_2004country_dead _2005,来记录2001~2005年城市,城镇和乡村的男 女死亡率,并且加以计算得到平均死亡率city_dead ,to w n _dead ,country _dead 。 2.计算生育率###确定函数B(o ,f) 根据假设,生育率和时间、性别没有关系。我们可以用15个35?1的矩阵city_born _2001cit y_born_2002cit y_born_2003cit y_born_2004cit y_born _2005,t own _born _2001t own _born _2002t own _born _2003t own _born _2004t own _born_2005, coun try_born _2001country _born _2002cou n try _born _2003 country_born_2004cou n try_b orn _2005,来记录2001~2005年城市,城镇和乡村的各年龄女性的生育率。并且加以计算得到平均生育率city_born ,to w n _born ,coun try_born . 3.迁移率的确定###确定函数E (o,s ,f ) 根据假设,迁移率和时间没有关系.根据基本假设列出迁移率矩阵(2?91)。 Move _ra tio = 4. 出生性别比的确定###确定函数R (f ) 根据假设出生性别比不变,根据数据简单计算的出生性别比率矩阵: 四、模型的检验 我们用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口数量,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1 经验证利用此模型公式计算出的我国近几年人口数量与实际人口数 非常接近,误差率很小。此外,该模型引用了较多数据并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例如我国城镇乡人口分布,性别比率对我国人口进行预测,分析比较全面,并且该模型数学原理简单明了,模型方便易于推广。尽管如此,该模型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无法预测先天性疾病与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无法预测极长远人口数目。 参考文献: [1]李大潜.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1. [2]乐经良.数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唐唤文,方道元.数学建模.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