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100题

刑法100题

刑法100题
刑法100题

厚大司考徐州分校

刑法内部练习100题

1.第244条第1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2款规定:“明知他人实施前款行为,为其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强迫他人劳动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根据上述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将强迫劳动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是国民意志的反映,这是人民民主的要求

B司法机关对强迫劳动行为依法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充分体现了执法为民

C将协助强迫劳动行为认定为强迫劳动罪的帮助犯,体现了司法公平与公正

D将以非法拘禁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认定为本罪,违反了依法治国的精神

2.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但行政法律法规不能创设刑罚法则

B事前的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C严格的罪刑法定禁止类推解释和类推适用刑法,但扩大解释的结论一律被允许

D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而增加成立犯罪的可能性,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3.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情形下溯及既往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C对累犯从重处罚,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

D法律主义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之一

4.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立法解释的效力等同于法律,故立法解释可以进行类推解释以完善刑法规定

B如果文理解释的结论公平、合理或者具有唯一性,则没有必要进行论理解释

C同一结论,虽然在学理解释中属于类推解释,但在司法解释中属于扩大解释

D当刑法解释存在不同观点和学说时,应当按照有利于行为人的角度解释刑法

5.关于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的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对同一词语的某种解释结论相对于此条文属于类推解释,但相对于彼条文可能属于扩大解释

B扩大解释得出的结论没有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而类推解释得出的结论超出了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

C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随着语言文字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二者之间可能出现相互转换的情形

D扩大解释的结论仍在国民预测可能性之内,而类推解释则超出了国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

6.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国家工作人员说明巨额财产来源于犯罪行为,但不能查证属实,因其“不能说明合法来源”,故仍然成立犯罪,这是对“不能说明来源”的限制解释

B将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罪中的“绑架”解释为包括绑架罪中的绑架行为与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的绑架行为,属于当然解释

C劫持电车的行为成立劫持汽车罪,因为可以将“汽车”解释为包括电车,属于扩大解释

D将寻衅滋事罪中“公共场所秩序”解释为公共秩序,至少是扩大解释甚至是类推解释

E将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中的“出售”解释成包括以营利为目的的加工利用行为,属于扩大解释

F将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中的“销售”解释为“有偿使用”,属于当然解释

G《刑法》第153条规定:“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成立犯罪;如果一年内因走私被给予一次行政处罚、一次刑事处罚后又走私的,同样成立犯罪。这属于扩大解释

H将洗钱罪上游犯罪中的“贪污贿赂犯罪”解释为刑法分则第八章的“贪污贿赂罪”,

属于当然解释

I将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罪中的“证据”解释为包括证据资料,而不限于狭义的、已经查证属实的、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属于扩大解释

7.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M国人金某乘坐M国民航飞机前往S国。在飞经中国领空时,金某在机上抢劫了一个S国人的财物。我国对此案没有刑事管辖权

BW国人甲开枪杀害邻国人乙,子弹穿越中国领土打死了乙。我国对此案适用属地原则管辖

CA国人甲在A国绑架杀人,次年甲加入我国国籍。即使甲犯罪时不是我国公民,我国对此案也要适用属人原则管辖

DX国人甲与在日本旅游的中国人乙(女,13周岁)自愿发生性关系,即使日本法律不认为甲的行为成立犯罪,我国对此案也要适用保护原则管辖

E美国某跨国集团公司派驻中国区总裁约翰非法获取我国国家秘密,并提供给M国情报部门。对于此案,我国只能适用外交途径解决

F中国公民李某在国外旅游期间贩卖毒品,由于贩卖毒品属于国际社会共同打击的国际犯罪,所以我国刑法适用普遍原则管辖

8.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国公民汤姆从乙国贩卖妇女到丙国后来到中国。对于汤姆的犯罪行为,由于并非在中国发生,汤姆并非中国人,被害人也并非中国人,故不能按照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甲国公民约翰在中国留学期间,暑期外出旅游,途中因与同学丁某(中国人)发生口角,将其打死。对约翰的行为应依据保护管辖原则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C甲国公民皮特乘坐中国民航飞机时,盗窃丙国公民的财物,应依据属地管辖原则适用中国刑法对皮特追究刑事责任

D中国公民赵某(预备役人员)新婚不久,赴甲国学习,在甲国与乙国公民艾利斯邂逅。赵某谎称自己未婚,后两人结婚。虽然重婚罪的刑罚是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由于赵某是军人,故必须追究其刑事责任

9.甲、乙二人共同受雇于丙意图杀死张某。某日,甲、乙二人埋伏在公路两侧,同时向路过的张某开枪,其中一发子弹导致张某死亡,但查不清楚该发子弹是谁射出的。事后发现,死者并非张某,而是李某。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甲、乙、丙三人对李某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共犯,对张某成立未遂

B甲、乙二人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C甲、乙二人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D本案存在具体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对象错误,但不影响故意犯罪的认定

10.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刑法》第241条第2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236条(强奸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其中的“性关系”应解释为仅指性交行为,属于缩小解释

B《刑法》第315条规定:“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有下列破坏监管秩序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的“罪犯”可以解释为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属于扩大解释

C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是协助组织卖淫的行为,将比招募、运送人员的行为性质更为恶劣的行为(如为组织卖淫的人充当打手)认定为“其他”协助组织卖淫的行为,属于当然解释

D将“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适用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属于允许的类推解释

E尽管刑法将伪造货币与变造货币规定为不同的犯罪,但将走私假币罪中的“假币”解释为包含“变造的货币”,属于扩大解释

F犯洗钱罪,需要“没收”实施上游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将其中的“没收”解释为没收或者返还被害人,属于扩大解释

G自然人实施盗窃行为的,成立盗窃罪。由于单位实施盗窃行为也可以评价为自然人实施盗窃行为,因而应当按照自然人实施盗窃罪定罪处罚,属于扩大解释

11.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虽然立法解释的效力高于司法解释,并且等同于法律,但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都不能超出语言文字的含义进行解释

B对同一词语的某种解释结论相对于此条文属于类推解释,但相对于彼条文可能属于扩大解释

C尽管刑法修正案与立法解释都是立法机关制定的,但刑法修正案属于刑法的渊源,立法解释不属于刑法的渊源

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罪状的描述需要根据其他条文加以补充,这种立法体例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12.关于刑法上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误以为是国家机关公文而毁灭,事后发现属于伪造的国家机关公文的,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不属于危害行为

B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属于预备行为;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编造”行为属于实行行为

C为避免他人被意外掉落的砖头砸中头部,将他人推倒而摔成重伤。推倒行为属于危害行为,与重伤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D希望他人被领带勒死而赠送他人领带,即使他人系领带时果真将自己勒死的,也不属于杀人行为

13.关于不作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作为行为对危害结果没有原因力,故不存在因果关系的问题

B甲将婴儿弃于家中饿死,可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乙将婴儿弃于人来人往的路边,婴儿被骑自行车人撞死,可认定为遗弃罪,二者的实质差别是作为义务程度

C不作为是指没有实施有义务实施的行为,而并不等于没有任何举动

D认定不作为行为构成不纯正不作为犯,该不作为应当与作为行为具有等价性

14.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副食商店的店主甲目睹了乙醉酒后打伤人的行为,在乙气势汹汹来买酒,并声称“要干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时,仍然应乙的要求将高度白酒卖给了乙。乙喝下了买的白酒,在副食商店门口残忍地将一行人杀死。副食店店主甲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犯罪人甲盗掘古墓葬时,将他人的农舍挖垮,并将房主埋在瓦砾中,在主人呼救而盗墓者救助又比较容易时,甲为逃避追究而逃离现场,致使房主死亡。甲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和盗掘古墓葬罪,数罪并罚

C行为人甲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珍贵树木,树木倒下时砸着乙头部,甲明知不立即救助乙就会导致死亡的后果,但未予救助独自离去,乙被砸死。甲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和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数罪并罚

D行为人甲交通肇事后,因担心受到法律处罚直接逃走,导致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甲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

15.甲驾车不慎将一老人撞倒,然后开车送老人就医。去医院途中,甲将老人移至一偏僻的地方。为防止老人报警或其他人查出其身份,甲将老人的手机拿走。路人发现该老人并将其送医后,由于联系不上老人的家属而无法签字同意进行手术,老人最终死亡。本案中,甲的行为成立:()

A故意杀人罪B盗窃罪

C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罪D遗弃罪

16.关于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结果的情形,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以暴力方法劫持汽车并致人死亡的,成立劫持汽车罪的结果加重犯

B猥亵儿童,致使儿童重伤的,成立猥亵儿童罪一罪,应当从重处罚

C强奸过程中将阻止者打成重伤的,成立强奸罪与故意伤害罪,应当数罪并罚

D抢夺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成立抢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想象竞合犯

17.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以杀人故意、乙以伤害故意共同对丙实施暴力,造成丙死亡,但丙只有一处致命伤,查不清楚由谁造成。甲、乙二人的行为与丙死亡结果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

B甲持伪造的信用卡到商场刷卡消费,收银员乙识破真相,但未吭声,甲获得价值2万元的商品。甲、乙的行为与商场的损失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

C甲为抢劫而对乙实施暴力行为,发现乙身无分文,遂迫使乙下午交付财物,乙下午如期交付了3000元。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D甲持上膛的手枪意图杀死乙。在厮打时,乙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死亡。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18.下列情形中,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甲在下班途中被人扒窃,于是奋起追赶小偷,小偷慌忙中逃跑时撞向疾驶的汽车后死亡

B甲意欲抢劫,但制服被害人后发现其身上并无财物,于是强迫其三天后交出3万元,不然就废了他。被害人无奈按照要求交付了3万元

C甲遭遇杀手追杀,在紧追之下,不慎陷入沼泽淹死

D甲绑架了乙,并将其捆绑在椅子上,一日甲出去购买食物,乙挣脱开绳索从窗口逃生时不慎踏空摔死

19.某冬日的一个上午,甲与乙在一船上游玩。甲对乙说:我往水里扔100块钱,你要是跳下去捞,钱就是你的了。乙说100太少了。甲说那就200。乙说好,跳下河水去捞200元钱,终因河水太冷而被冻死。本案中,甲的行为成立:()

A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B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

C无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20.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后逃跑,路人随即将被害人乙送往医院,但仍然抢救无效死亡。甲不救助乙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乙将一颗即将爆炸的手雷扔到李某的身边,李某立即将其踢开,将王某炸死。乙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丙进入李某家,将李某卧室房门反锁。在丙搬运财物的过程中,李某醒来但不能走出房间制止丙的行为。丙将李某反锁的行为与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丁为强奸妇女李某,故意实施了足以导致其死亡的暴力行为,并致李某死亡。丁的强奸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1.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在公交车上与素不相识的乙发生争吵,甲推了乙一掌,乙倒地后因诱发脑溢血、心脏病死亡。甲的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虽然存在因果关系,但甲不成立犯罪

B甲故意杀害乙,致其昏迷,甲误以为乙死亡,为毁尸灭迹,将乙扔到水中,导致乙溺水而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属于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C非法行医的甲让身患肺炎的乙到药店购买感冒药治疗疾病,导致乙没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属于非法行医罪的结果加重犯

D甲故意杀害乙,致其重伤。乙在前往医院途中,被丙驾驶的汽车撞死。但甲对此不知情。由于没有甲的行为,乙不会前往医院,故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2.关于犯罪主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脱逃罪与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

B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

C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D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而不能是单位

23.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不同的主体身份对其刑事责任有不同方向以及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方面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不具有特定身份的主体,不构成身份犯,但这只是针对该特定犯罪的实行犯而言的,并不影响成立该特定犯罪的共同犯罪

C聋、哑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因有前科而再次故意犯罪,依法构成累犯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罚

24.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为了单位利益而以单位名义进行贷款诈骗的,尽管刑法没有规定单位构成贷款诈骗罪,但应以贷款诈骗罪追究相关自然人的刑事责任

B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内设机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分支机构或内设机构所有的,即使分支机构或内设机构没有可供执行罚金的财产,也要认定为单位犯罪

C单位犯罪是单位本身作为主体实施的犯罪,而非单位内部自然人之间的共犯,更非单位与单位内自然人之间的共犯

D即使涉嫌犯罪的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只要刑法规定对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就要处罚负责任的自然人,还要对单位适用罚金刑

25.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国有公司五位领导研究决定,私分国有资产500万元,每人获得100万元。该国有公司成立私分国有资产罪

B看守所所长李某要求在押犯罪嫌疑人“赞助”看守所200万元办公费,之后将其释放。该看守所成立单位受贿罪与私放在押人员罪,应当数罪并罚

C张某为了骗保,申请成立某公司后放火焚烧厂房,并向保险公司索赔,获取了50万保险金。张某成立放火罪,该公司成立保险诈骗罪

D王某注册某咨询公司后一直亏损,后发现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盈利,即以此为主要业务。王某成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26.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盗用单位名义进行违法犯罪,所得用于单位员工福利的,以自然人犯罪论处

B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私营的合资企业、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公司,但不包括分支机构、内设机构

C单位犯罪后,该单位分立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外,还需追究单位的责任D单位犯罪可由作为与不作为构成,主观方面为故意或者过失

27.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犯罪既可以由故意构成,又可以由过失构成

B单位犯罪主体不区分所有制性质

C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依照刑法有关单位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D单位犯罪后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对实施犯罪行为的该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不再追诉

28.乙冒充妇女甲的丈夫,在黑暗中上了甲的床,与其发生性关系。二人在嘿咻过程中,甲突然发现对方姿势不对,断定其不是自己的丈夫,怒杀乙。本案中,甲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B特殊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D无罪

29.甲、乙、丙三人在森林里游玩。甲看到远处有一个人,却故意对乙说:前面是个野猪,你赶紧开枪把它打死。乙信以为真,举枪就要射击。丙知道甲在说谎,立即将乙打成重伤,阻止了乙的行为。本案中,丙的行为成立:()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

C过失致人死亡罪D故意毁坏财物罪

30.一妇女丧偶后,曾遭到同村一男子四次强奸。某天,这名男子恶狠狠地对妇女说:今晚不要睡太早,等着我。于是,该妇女在自己做的晚饭中下了毒,等男子来后就哄他说:吃个包子吧,吃了以后更有劲。男子吃了包子后中毒身亡。本案中,该妇女的行为成立:()

A故意杀人罪B事前防卫

C正当防卫D投放危险物质罪

31.关于正当防卫,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不作为的法益侵害行为不属于不法侵害行为,不能对其进行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的,行为人只对其不应有的危害结果而非对全部损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C防卫过当可能成立故意犯罪,但假想防卫属于事实认识错误,不能成立故意犯罪

D将用迷药麻醉他人劫取了财物的不法侵害人打伤后夺回财物的,不成立特殊正当防卫,但成立一般正当防卫

32.下列哪些行为构成间接故意犯罪?()

A甲为杀妻,在其食物中投放毒药,明知孩子可能分食食物,而放任孩子被毒死

B甲为打猎物,不顾可能击中在附近采摘果实的乙,仍然开枪,导致乙被打死的

C甲因犯罪被乙当场抓获,为挣脱逃跑,甲掏出匕首刺向乙,致乙心脏被刺而死

D甲意图杀死乙,得知乙值夜班,即放火烧毁值班室,却将顶替乙值班的丙烧死

33.关于罪过,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意图杀死来访客人乙、丙、丁中的任何一人,向其中一个茶杯投放毒药并提供给客人,结果导致乙死亡。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丙、丁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B甲知道自己的口袋里装的不是数量较大的毒品就是弹药而持有,但客观上是毒品。甲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不成立非法持有弹药罪未遂

C甲在公用电话亭里放置加入了毒药的饮料,导致拾取并饮用了该饮料的李某死亡。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不属于意外事件

D甲遭到乙的辱骂,甲掏出手枪对准乙。在甲还未决定是杀乙伤乙还是吓唬乙时,手枪走火,致乙死亡。甲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不成立故意杀人罪

34.甲守在黑暗处准备杀害将要经过的丁,乙得知甲的行为计划后,为了使自己的仇人

丙死亡,便让丙经过甲的守候地,甲以为丙是丁而杀害了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属于对象错误,无论按照具体符合说还是法定符合说,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B乙利用甲杀害了丙,故乙是间接正犯

C乙唆使甲杀害了丙,故乙是教唆犯

D乙帮助甲杀害了丙,故乙是帮助犯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深夜闯入仓库偷窃,由于光线太暗,甲就用打火机烧开绑麻袋的绳索以寻找财物,结果引燃仓库中物品导致仓库烧毁。在此案例中,应当认定甲为放火罪

B甲对乙非常痛恨,想杀之。某天甲发现乙和丙一起站在五十多米高的脚手架上,甲寻思要砍断脚手架的绳索以摔死乙。甲丙之间素无冤仇,但甲杀乙心切砍断绳索,导致乙丙摔死。在此案例中,甲对丙的死亡应认定为间接故意

C甲打猎时瞄准一野兔,但发现野兔旁有一牧童在睡觉,甲打猎心切开枪射击,不幸打中牧童,当即死亡。此案例中,应当认定甲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D甲是老司机,对自己技术颇为得意。一日,甲发觉汽车刹车失灵,但自恃技术好路况熟,仍旧开车出去,刚出门不久就由于刹车撞死行人乙。在此案例中,应认定甲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本欲杀乙,黑夜里误将丙当作乙进行杀害,甲成立故意杀人罪

B乙出于盗窃财物的故意将一个妇女的提包窃取,窃取后打开提包发现有3万元现金并且包内装有三份国家绝密文件,因为甲行为时并无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故意,不成立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仅成立盗窃罪

C丙在打猎时把同伴误认作野猪而射杀,因为丙根本没有射杀同伴的故意,虽然也存在认识错误,但主要涉及是否成立过失犯罪问题

D丁在拐卖妇女时把男人误认作妇女拐卖,可成立拐卖妇女罪未遂

37.关于犯罪故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误以为乙的提包内装的是枪支,而实施抢夺行为,但取得的只是数额较大的普通财物。甲成立抢夺枪支罪未遂与抢夺罪,属于想象竞合犯

B甲意图盗窃爆炸物,实际上却盗窃了枪支。由于甲只有盗窃爆炸物的故意,所以甲成立盗窃爆炸物罪未遂,而过失盗窃枪支的行为不成立犯罪

C甲误将军用物资当作金融机构资金抢劫的,成立“抢劫军用物资”的加重情形;甲误将军用物资当作普通财物而抢劫的,成立普通抢劫罪,不属于加重情形

D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女实施杀害行为,以为乙女已经死亡而实施了“奸尸”行为。尸检表明,乙女死于甲的“奸尸”行为。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与侮辱尸体罪既遂,并罚

38.关于罪过,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为抽烟而故意划火柴,但因疏忽造成了火灾。甲划火柴的“故意”不是刑法上的犯罪故意,故甲不成立故意犯罪

B甲明知自己的幼女掉入河中,但认为自己没有救助义务而没有实施救助,其女溺亡。甲没有犯罪故意,故不成立故意杀人罪

C甲将乙口袋里的一包餐巾纸(价值1元钱)拿走,回家后发现里面放着5颗钻石(价值10万),事后乙找到甲,甲拒不承认。甲成立侵占罪,而不成立盗窃罪

D甲知道自己患有癫痫病却驾驶汽车,在驾驶过程中癫痫病突发导致交通事故。甲成立过失犯罪

39.关于事实认识错误,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甲基于杀害王某的意思开车将王某撞昏,误以为其已死亡,为毁灭证据而将王某埋于郊外。事后查明,王某不是被撞死而是窒息死亡。这属于事前故意的情形,甲的杀人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一罪

B乙为杀害其夫,准备有毒咖啡打算等丈夫回家后给丈夫喝。随后乙去超市购物,在此期间丈夫偶然提前回家喝了咖啡而死亡。这属于犯罪构成提前实现的情形,乙已经开始实行杀人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C丙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某公司工作人员李某10万元好处费,但丙事后知道李某属于国家工作人员。李某成立受贿罪,丙成立行贿罪,丙与李某之间具有共犯关系

D丁误将13周岁的李某(男)当作16周岁的王某(女),而将其绑架出卖。本案虽然存在事实认识错误的情形,但丁仅成立拐卖儿童罪一罪

40.甲(74周岁)唆使乙(19周岁)、丙(15周岁)抢劫丁的财物。乙、丙在深夜爬进丁的住宅,见床上躺着一人,便认为是丁,乙、丙制服对方后予以搜身,却一无所获。乙、丙为了让丁交出钱财,遂将丁带到附近一间无人住的小屋内,关押了25个小时以后,乙发现绑错人,经盘问才知道是外来打工者戊,只得将戊放回。2年之后案发。对于本案,下列

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乙、丙三人成立抢劫罪共犯,甲是教唆犯,乙、丙是实行犯

B乙、丙关押被害人的行为成立非法拘禁罪的共犯,但丙没有达到刑事法定年龄,不成立非法拘禁罪

C甲、乙、丙的行为不属于入户抢劫,因为戊不是户主

D乙、丙释放戊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甲成立犯罪未遂

E对甲、乙、丙三人都不可能适用死刑

F甲既有可以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又有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

G本案存在对象错误,无论根据具体符合说还是法定符合说,都不会影响故意犯罪的认定

41.甲、乙二人站在山顶,见丙坐在山下,甲对乙说:“你说将这块石头推下去能否砸着丙?”乙说:“能有那么巧?”于是二人合力将一块石头滚下山,结果将丙砸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乙二人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总是具有因果关系

B甲、乙均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共同过失犯罪

C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属于共同犯罪

D甲、乙对丙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其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答案]AC

42.关于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要素是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非法占有目的”是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B骗取出境证件罪中“护照、签证等出境证件”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使用的”是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C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中的“伪造、变造”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但“公文”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D行贿罪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

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国家工作人员”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是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43.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不慎将烟头扔在仓库,具有发生火灾的危险,甲能够及时消除危险,但想通过造成火灾陷害仓库保管员,故意不消除危险,导致火灾发生。甲的行为只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不另成立失火罪

B乙故意伤害李某,导致李某重伤并有死亡的危险,乙站在旁边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李某最终流血过多而死亡。乙不救助李某的行为不仅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还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数罪并罚

C丙的孩子(5岁)不慎落水,丙迅速跳进水中抢救,但河水冰冷而湍急,丙游到中途感觉具有生命危险,只好往回游,在力尽时被岸边的人救上岸。其子后被淹死。丙的行为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D丁是某工厂消毒员。该厂新进一批设备,丁某应当进行消毒,但擅离职守,没有进行消毒,而是直接分发工人们使用。工人们使用后引起病毒感染,死亡多人,但事后发现这种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病毒,按照消毒程序难以发现该病毒。丁的行为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44.关于正当防卫,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发现李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而将李某打成轻伤,致使李某在随后三天内无法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由于甲阻止了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故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B李某持刀抢劫出租车司机甲,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追了200米后将李某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由于李某的不法侵害已经结束,故甲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而属于超法规的自救行为

C甲手持匕首寻找抢劫目标时,突遇精神病人王某持刀袭击。王某追赶甲至一死胡同,甲迫于无奈,与王某搏斗,将其打成重伤。由于精神病人没有责任能力,王某的行为不属于“不法”侵害,所以甲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而属于紧急避险

D甲被张某追杀,在逃跑过程中捡起砖头扔向张某,将张某和附近跑步的丁某砸成重伤。甲砸伤张某属于正当防卫,而砸伤丁某不属于正当防卫

45.关于正当防卫,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防卫不适时、防卫挑拨与防卫过当的情形都可能成立故意犯罪,但假想防卫属于事实认识错误,不可能成立故意犯罪

B乙用迷药将在浴室休息的丙麻醉,劫得丙的手机后准备逃离现场。恰被服务员甲撞见,甲将乙打伤后取回丙的财物。甲的行为不成立特殊正当防卫,属于事后防卫行为

C防卫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行为人只对其不应有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而不对其全部损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D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法益侵害行为,不属于不法侵害行为,不能对其进行正当防卫

46.①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构成犯罪的所有客观违法事实

②任何犯罪的成立都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者过失的罪过心理

③无法确定行为人对致人死亡的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时,不负刑事责任

④对相同的客观违法事实,如果过失成立犯罪,那故意一定也成立犯罪

关于上述4句话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B第②③句正确,第①④句错误

C第①②③句正确,第④句错误D第①②④句正确,第③句错误

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陈某由于对领导不满,告诉朋友小郑要烧掉单位大楼,让小郑帮着搞点汽油。在小郑送来汽油后,陈某又后悔了,把汽油卖给了一司机。陈某成立犯罪中止,小郑则成立犯罪未遂

B邓某教唆丈夫毒死患病在床的婆婆,丈夫想到经济负担就答应了。在丈夫正要将毒药喂给婆婆时,邓某产生悔意,将碗打翻,邓某成立犯罪中止,但丈夫并不必然成立犯罪中止

C宋某基于杀人故意朝仇人肚子捅了一刀,见被害人非常痛苦,宋某又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经查明,宋某的一刀刚好割断被害人发炎的阑尾,即使不被宋某及时送往医院也不会死亡。由于宋某的救助行为与被害人不会死亡的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宋某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未遂

D杨某利用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某客户网上银行的10万元资金转移到自己账户上,后来怕出事又将资金转回。由于杨某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所以杨某成立犯罪中止

48.下列情形中,成立犯罪未遂的是:()

A王某欲绑架邻居家小孩小明,一日王某将小明骗到自家房中,将其反锁在屋中。但门并没有锁好,小明趁王某外出时逃走

B谢某潜入一家单位的财务室意图行窃,正在撬保险柜时听到门外的风声,以为有人上

来,于是放下手中的工具匆匆逃离

C张某对李某实施诈骗行为,被李某识破骗局。但李某觉得张某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5000元钱,张某得款后离开现场

D赵某、郑某共谋抢劫出租车,二人携刀搭乘一辆出租车,但刚上车便因车故障在闹市区抛锚,二人没能抢成

49.甲指使乙(10周岁)进入某办公楼盗窃他人财物,乙正欲进入办公楼时,遇到了丙(10周岁),二人合意后进入办公室共同盗窃,乙窃取了一部手提电脑(价值6000元),丙窃取了一部手机(价值4000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乙、丙虽然没有达到刑事法定年龄,但成立盗窃罪共同正犯(违法层面)

B按照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应将被害人1万元的财产损失归于乙的行为

C甲对被利用者乙的法益侵犯结果承担责任,故甲盗窃罪数额为1万元

D由于甲未引起丙的盗窃行为,故甲不能对丙窃取的手机承担刑事责任

50.关于教唆犯,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为考验帮会新人乙是否是警察,故意将一把没有装上子弹的手枪交给乙,指示乙当场开枪杀害丙,乙接受教唆开枪射击,因没有子弹而未能致丙死亡。甲的行为属于未遂的教唆,不成立犯罪

B甲教唆乙走私普通货物、物品,乙误解了甲教唆的内容,走私了淫秽物品。甲、乙两人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共犯,甲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乙构成走私淫秽物品罪

C甲教唆乙去马路边抢劫,而乙接受教唆后入户抢劫2000元。甲、乙虽然成立抢劫罪的共犯,但甲只对抢劫2000元承担责任,而对“入户抢劫”这一加重情节不承担刑事责任

D甲承诺给乙20万元让乙杀丙,先支付了10万元。在乙杀人前3小时,甲后悔,打电话告诉乙不要杀丙。乙在电话里说了一声“知道了”,就挂断了电话。3小时后,乙杀死了丙。甲对丙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51.关于帮助犯,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雇请乙杀害丙,约定乙杀害丙之后给乙10万元。乙杀害丙之后,甲让事后才知道真相的丁交给乙10万元。丁的行为与丙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具有因果性,故丁不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

B甲凌晨时发现乙要进入丙家盗窃,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为乙望风,但在望风过

程中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乙窃取了丙的1万元现金。甲的望风行为与乙窃取财物之间不具有因果性,甲不成立盗窃罪的帮助犯

C乙在某工厂盗窃时,被该厂工人甲看到,甲见状产生见者有份的念头,故意找借口支开巡逻的保安,使乙的盗窃行为得逞。事后,甲找到乙,与乙共同分赃。甲的帮助行为与乙盗窃财物之间具有因果性,甲成立盗窃罪的帮助犯

D甲误以为妇女乙想杀死其丈夫,便将毒药交给乙。乙虽然给丈夫喂了毒药并且造成了丈夫死亡的结果,但她在行为时却误以为自己喂的是一种治病的药物。乙客观上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故甲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

E甲多次整容,邻居经常嘲笑其女儿不像甲。甲恼怒下决定不抚养女儿,让保姆乙将女儿抱到闹市区抛弃。甲成立遗弃罪的教唆犯,乙成立遗弃罪的实行犯而非帮助犯

F甲邀约乙为自己盗窃汽车望风,在甲盗窃过程中,乙打电话告诉甲自己不再实施望风行为。甲知道乙离开后继续实施盗窃行为,并将汽车盗走。乙成立盗窃罪中止,甲成立盗窃罪既遂

52.下列哪些情形不成立共犯关系?()

A甲明知乙组织他人卖淫,为其招募、运送人员的

B甲明知乙以暴力方法强迫他人劳动,为其招募、运送人员的

C甲向乙提供自己的照片、500元以及个人信息,乙为其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

D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甲徇私舞弊,不征纳税人乙应缴税款100万元的

53.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乙共谋盗窃,甲到里屋盗窃5000元、乙到外屋盗窃1万元,分赃时甲说只盗窃了500元,乙说只盗窃了100元,两人共分了600元后离开。甲、乙两人成立盗窃罪的共犯,盗窃数额均为1 5万元

B甲抢夺李某的电脑(价值5000元人民币),李某随即追赶。乙知道真相后,为了让甲逃跑,躲在角落等甲跑过去之后,阻止李某追赶,并将李某打成重伤。由于甲的不法侵害还在进行之中,所以乙与甲在抢夺罪范围内成立共犯,但乙成立抢劫罪

C甲在某工厂盗窃时,被该厂工人乙看到,乙见状产生见者有份的念头,故意找借口支开在场的丙,使甲的盗窃行为得逞。事后,乙找到甲,与甲共同分赃。由于甲、乙没有共谋,所以甲成立盗窃罪,乙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二人不成立共犯

D甲承诺给乙20万元让乙杀丙,先支付了10万元。在乙杀人前3小时,甲后悔,打电话告诉乙不要杀丙。乙在电话里说了一声“知道了”,就挂断了电话。3小时后,乙杀死了

丙。甲对丙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54.甲、乙事先预谋杀人后勒索钱财。甲、乙将女大学生陈某骗至某镇大沙河边,杀害后掩埋。后以陈女被绑架为由,向其家中索款5万元。之后,甲找到姐姐丙,谎称其和乙绑架了一人,为便于要钱,要求用丙的身份证办理一张银行信用卡。丙便将本人的身份证交给了甲。因银行要求本人亲自办理,丙又亲自去银行办理了信用卡。几天后,甲再次找到丙,让其在信用卡里存一部分钱,以免索要来的钱数额太大存入空白卡上引起怀疑。丙便将自己的6000元存入了此卡。案发后三人被抓获。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乙、丙三人构成绑架罪共犯

B甲、乙、丙三人构成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想象竞合犯

C甲、乙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还构成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想象竞合犯

D丙与甲、乙二人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共犯

55.甲乙二人合谋盗窃,到了现场以后,甲乙各自负责查看不同的区域来寻找盗窃目标。但甲胆子很小,到了现场以后特别担心自己被抓,就跟乙说自己不想干了,之后甲就离开了盗窃现场,乙独自一人实施了盗窃行为。本案中,甲的行为成立:()

A盗窃罪既遂B盗窃罪中止

C盗窃罪预备D盗窃罪未遂

56.下列情形中,应当以共同犯罪论处的是:()

A在甲某的组织卖淫活动中,乙某被其聘请负责保安工作,以协助其组织卖淫活动

B乙某等数人组织了一恐怖活动组织,准备实施恐怖活动,其老乡甲某为其提供了住房、交通工具以及大量物资

C某建筑公司与建材公司合谋,相互串通并利用虚假合同、资信证明等方式,骗取市某中学的信任,在签订和履行学校教学楼工程的承包合同过程中,共骗取该校近百万元的物资

D王某明知张某、重某等人组织了旨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中共领导的“天龙会”集团,而为其提供大量物资资助

57.下列哪些行为不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A甲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乙,因长时间将乙关在箱子里,致使乙呼吸不畅窒息死亡的

B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甲非法行医,误把患者的胃溃疡当作心脏病治疗,导致患者

C监管人员甲指使被监管人员乙殴打、体罚、虐待被监管人员丙,致使丙抢救无效死亡的

D甲暴力干涉其女乙的婚姻自由,乙深感无奈和恐惧,遂跳河自杀的

58.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因上网诱发犯罪而被判处管制的未成年人,可以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内进入网吧等特定场所,并由公安机关执行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无论是否被剥夺政治权利,未经执行机关批准,都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C尽管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不属于剥夺人身自由,但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拘役的,监视居住2日折抵刑期1日

D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被判处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59.甲(生于1936年4月5日)指使乙(女,生于1993年4月4日)在2010年4月6日毒杀被害人丙。次年案发,于2011年5月6日进入侦查阶段,在羁押过程中乙自然流产。后因证据不足,甲、乙二人被释放,但半年后发现新的证据,对甲、乙提起公诉。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按照从旧兼从轻原则,对甲应适用《刑法修正案(八)》中不适用死刑的规定

B甲既有可以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也有从重处罚情节

C对乙的杀人行为不能判处死刑,而且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如果判处甲、乙三年有期徒刑,并且符合缓刑实质条件的,对甲应当宣告缓刑,对乙可以宣告缓刑

60.关于没收财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对于事实上没有任何可供执行财产的犯罪分子,即使法律规定“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也不能对其判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B只有犯罪行为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才应当偿还

C如果犯罪分子通过犯罪行为获利300万元,那么,对其并处没收财产的总额不能低于

D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61.关于自首,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受贿之后,在纪检机关对其调查谈话期间,如实交代纪检部门已经掌握了线索的受贿行为的,甲不成立自首

B甲犯罪后主动报案,虽未表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没有逃离现场,在司法机关询问时交代自己罪行的,甲成立自首

C甲在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后来又自动投案,并如实交待自己的犯罪行为的,甲成立自首,但应当适用“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定刑

D甲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但在二审判决前又如实供述的,成立自首

E甲犯诈骗罪被取保候审,逃跑后又犯盗窃罪,然后向司法机关投案,如实供述盗窃事实的,只成立盗窃罪的自首,不成立诈骗罪的自首

F甲杀人后因形迹可疑,公安人员在其车上发现带血的斧头,对其予以盘问后,甲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甲成立自首

G虽然单位犯罪没有自首行为,但直接责任人员甲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的,甲的行为成立自首

H甲虽未自动投案,但办案机关所掌握线索针对的抢夺事实不成立,在此范围外甲交代其他抢夺罪行的,甲成立自首

62.孕妇甲在2014年5月1日杀人,该案于5月3日被立案,甲随后被羁押。甲因非常害怕而导致自然流产。在侦查期间,公安机关发现甲还曾实施过一爆炸行为,致多人死伤。于是,司法机关将杀人和爆炸两案一并移送起诉并交付审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得对甲适用死刑,因为甲是孕妇,对孕妇不得适用死刑

B不得对甲适用死刑,因为甲已经自然流产,对自然流产的妇女都不得适用死刑

C不得对甲适用死刑,否则将违背刑法对孕妇重点保护的立法目的

D可以对甲适用死刑

63.乙欲赴欧旅游,担心兑换外币受限。找到曾在欧洲做商贸生意的甲,提出兑换欧元

公安基础知识练习题道判断题(含答案)

公安基础知识练习题:130道判断题 (含答案) 1.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聘请律师只能为其提供法律咨询。( ) 2.传唤犯罪嫌疑人持续的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 ) 3.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3人。( ) 4.询问证人是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了解案件情况的诉讼活动。( ) 5.询问不满18周岁的证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 6.询问多个证人时,可同时询问,互相印证。( ) 7.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 8.在现场勘验或者搜查中发现涉及国家的证据,应当严格。( )

9.现场勘验是对现场遗留的与犯罪有关的物品进行提取、保全的活动。( ) 10.人身检查时除紧急情况外,必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 11.公安机关是侦查机关,又是刑罚执行机关。( ) 12.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只对刑事案件的侦查、逮捕予以负责。( ) 13.公安机关能够对部分刑罚进行执行。( ) 14.为了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必须坚持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必要时可互相代替,同时又要互相制约。( ) 15.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和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要平等地适用法律。( )

16.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必须重证据,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经查证后可做为证据使用。( ) 17.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可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询问。( ) 18.侦查机关必要时可连续传唤犯罪嫌疑人。( ) 19.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就可以聘请律师。( ) 20.讯问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教师到场。( ) 21.必要时,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可以进行强制检查。( ) 22.现场勘验需要进行侦查实验时,不得有侮辱人格和有伤风化的行为。( ) 23.搜查时,必须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 )

2019新刑法之盗窃罪怎么处罚

2019新刑法之盗窃罪怎么处罚 盗窃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2018新刑法之盗窃罪怎么处罚 1、法定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盗窃罪量刑标准: 1000元以上不满2500元的,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六个月或单处罚金;2500元以上不满4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4000元以上不满7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7000元以上不满10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二年至三年。 2、盗窃数额巨大,法定刑在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的盗窃罪量刑标准:

10000元以上不满17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三年至四 年;17000元以上不满24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四年至五年;24000元以上不满31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五年至六年;31000元以上不满38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六年至七年;38000元以上不满45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七年至八年;45000以上不满52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八年至九年;52000元以上不满60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九年至十年。 3、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及无期徒刑的盗窃罪量刑标准: 60000元以上不满78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年至十一 年;78000元以上不满96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一年至十二年;96000元以上不满114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至十三年;114000元以上不满132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三年至十四年;132000元以上不满150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四年至十五年;150000元以上的处无期徒刑。 二、犯盗窃罪可以免除刑事责任吗 下列情况可以免除刑事责任,即: 因生活困难所迫,盗窃少量财物或盗窃近亲属、邻居等少量财物,案发后能积极退赔全部或大部分赃物,得到被害人谅解的,基准刑为免予刑事处罚。

2016年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典100题(附答案)

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典100题 试题1: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 提高国民素质 B: 发展科学教育 C: 加强道德建设 D: 培养“四有”新人 答案: D 试题2: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 A: 实事求是原则 B: 伸张正义原则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实力原则 答案: C 试题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指()。 A: 通过发动革命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 当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以推翻统治阶级的社会变革对生产力发展有重大作用 C: 凡当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的时候,就必须发动革命,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 以上均不对 答案: B 试题4: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 A: 根本动力 B: 主题 C: 直接动力 D: 中心 答案: C 试题5:“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A: 指导方针 B: 基本方针 C: 战略方针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 C 试题6:在()的报告中、将“一国两制”的构想作为基本国策。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C: 党的十三大 D: 党的十四大 答案: B 试题7:1955年,()代表党和国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叶剑英 答案: B 试题8: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A: 内容 B: 目标 C: 指导方针 D: 基本方针 答案: B 试题9: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统治,维护世界和平,是()。 A: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C: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D: 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 答案: D 试题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从()开始。 A: 城市 B: 边远地区 C: 农村 D: 北京 答案: C 试题11:改革的实质和目的是()。 A: 否定或取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 C: 实现现代化军事强国的战略目标 D: 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 B 试题1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

公安基础知识 选择题、简答题(100题)

公安基础知识100题 一、判断题(11题) 1.公安部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第三条第一款公安部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2.公安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第四条公安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3.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设置。【答案】错误 【考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设置。 4.设区的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分局。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派出所。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设区的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分局。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派出所。 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警员职务和警务技术职务。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十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警员职务和警务技术职务。 6.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7. 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2 【答案】错误 【考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 8.公安机关从事警务技术工作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 【答案】错误

试题1: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

试题1: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A. 构成犯罪的行为 B. 一切违法行为 C. 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 D. 触犯了刑律的行为 答案: A 试题2: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A. 宪法 B. 民法 C. 行政法 D. 侵权法 答案: A 试题3: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A. 有期徒刑 B. 管制 C. 剥夺政治权利 D. 拘役 答案: C 试题4:刑事诉讼法属于()。 A. 程序法 B. 实体法 C. 特别法 D. 临时法 答案: A 试题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A. 市公安局 B. 区治安联防队 C. 区公安分局 D. 李某 答案: C试题7: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 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 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 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D. 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 答案: C 试题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14周岁 B. 16周岁 C. 18周岁 D. 20周岁 答案: A 试题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被弃了杀害行为。甲的行为属于()。A. 杀人中止 B. 杀人未遂 C. 杀人预备 D. 不构成犯罪 答案: A 试题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加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

刑法学 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刑法学:广义上,是指以刑法的规范与实务为研究对象,研究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及其适用中的问题的科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应用法学的范畴。 狭义上,是指以实体刑法规范为研究对象,对现行刑法进行解释,并阐述其哲学基础,研究其发展历史与立法根据,比较不同刑法的学科。(刑法解释学、刑法哲学或理论刑法学、刑法史学、比较刑法学) 2、刑法学的理论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知识原理、原则,将刑法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加以排列组合,形成有机统一的理论结构形式。 二、简答题 1、刑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具体研究方法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名词解释 1、刑法:(1)指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和在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对犯罪人予以何种刑罚制裁的法律。(内涵) (2)广义上,指所以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等;狭义上,仅指刑法典和刑法修正案。(含义) 2、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3、刑法体系:(1)广义上,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及其相互关系。 (2)狭义上,指刑法典的体系,即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3)我国刑法典的体系,编、章、节、条、款、项、段、但书

4、刑法解释:(1)指对刑法规定含义的说明。对象是刑法规定,目的是为了准确理解和适用刑法。(概念) (2)文字具有多义性和发展性、法律具有抽象性、立法者的思维局限造成的法律缺陷、刑法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为了使刑法规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需要对刑法法条进行规范化解释。(必要性) (3)是连接立法与司法的桥梁纽带,有助于正确把握刑法规定的含义精神,有利于刑法的统一实施,有助于克服刑法自身存在的缺陷促进其发展完善。(重要性) 5、刑法解释: (1)根据效力: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2)根据方法:文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当然解释)【各解释的相关概念】 二、简答题 1、刑法的性质? (1)阶级性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作为统治阶级的专政工具存在。 (2)法律性质:规定内容的特定性、调控范围的广泛性、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处罚范围的不完备性、部门法律的谦抑性。 2、刑法的分类? 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伦理刑法与行政刑法、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 (具体概念) 3、刑法的创制根据? (1)上位法根据:宪法 (2)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 4、刑法立法的目的、任务及功能? (1)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2)惩罚是手段,保护各种法益是目的 (3)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安定的生活局面。 (4)行为规制功能、法益保护功能、自由保障功能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名词解释 1、刑法基本原则:(1)指贯穿整个刑法、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

行政管理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库[含答案]

公共基础训练题---行政管理公共基础知识[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 a. 社会制度的变化 b. 领导集团的变更 c.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 d. 人民群众的一致要求 2. 中国目前正进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 ( ) a. 减少机构和部门的数量 b. 裁减人员的数量 c. 政府职能的转变 d. 行政效率的提高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当然,有经济条件的同学,千万不要吝啬,花点小钱在自己的未来上是最值得的,多少年来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既然势在必得,就不要在乎这一刻。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到这里用这个软件训练速读,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比较厉害的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是给我帮助非常大的一个网站,极力的推荐给大家(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 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工具,一款公务员考试软件,对于我成功它绝对是功不可没的,超猛的一款软件,集成最新题库、大纲资料、模拟、分析、动态等等各种超赞的功能,性价比超高,是绝不可缺的一款必备工具,结合上速读的能力,如虎添翼,让整个备考过程效率倍增。到我推荐的这里搜索“公务员”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目(也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最后,记得好好学习,只有自己帮助自己。祝愿每一位有梦想的同学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大家祈福!加油! 3. 下面()是政府办事机构。 a. 中央办公厅 b. 县工商局 c. 乡工商所 d. 县驻京办事处 4. 我国政府机构与立法机构的关系是 c( )

2019年公务员考试公安基础知识专业练习题包答案解析

2019年公务员考试公安基础知识专业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1.搜查妇女的身体应由( )进行。 A.侦查人员 B.女侦查人员 C. 医师 D.女医师 2.不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的情形是( ) A.有其他见证人在场的 B.有他的家属在场的 C.有邻居在场的 D.可能隐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3.对决定扣押的物证、书证,要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 )份。 A.1 B.2 C.3 D.4 4.( )可以作为鉴定人。 A.具有专门知识的人 B.教授 c.有正常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的人D.科研单位 5.《鉴定书》由( )签名。 A.侦查人员 B.刑事技术部门的领导 C.鉴定人 D.公安局长 6.( )可以发布通缉令。 A.县级以上检察机关 B.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 C.县级以上公安机关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7.下列不属于刑事强制措施的是( ) A.取保候审 B.传唤 C.拘传 D.拘留 8.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是( )小时。 A.8 B.12 C.24 D.48 9.取保候审中的保证方式是( ) A.提出担保人 B.交纳保证金 C.提出担保人和交纳保证金 D.提出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 10.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个月。 A.3 B.6 C.9 D.12 11.下列属于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责的是( ) A.侦查 B.起诉 c.审判D.执行全部刑罚 12.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是( )

A.决定逮捕 B.审查起诉 c.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D.给予行政处理 13.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必须以( )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 A.刑法 B.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C。口供D.犯罪行为 14.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要依法直接接受( )的法律监督。 A.人大常委会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D.本级人民政府 15.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 )收集证据。 A.应依照法定程序 B.可采取必要措施 C.真实的证据可使用必要的非法手段 D.可诱导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16,为了提高办理刑事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各地区( )之间应当互相协作和配合。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人民法院D.公检法 17.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 )人。 A.1 B.2 C.3 D.4 18.传唤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9.询问不满18周岁的证人,可通知( )到场。 A.法定代理人 B.教师C,居委会主任D.派出所所长 20.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 )进行。 A.侦查人员 B.医师 C.女侦查人员和医师 D.女侦查人员或医师 21.取保候审由( )执行。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审判机关 D.人民政府 22.监视居住的执行机关是( ) A. 人民政府 B.公安机关 C.检察机关 D.审判机关 23.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 )个月。 A.3 B.6 C.9 D. 12 24.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 )以内进行讯问。

免予刑事处罚和不追究刑事责任

免予刑事处罚和不追究刑事责任 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关于当事人免于刑事处罚和不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有: 1、不予刑事处罚 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不负刑事责任 (1)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2)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3)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3、免除处罚 (1)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4)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5)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6)刑法第67、68条关于自首和立功中的“免除处罚”。 (7)刑法第164条、第290条、第292条的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4、免于刑事处罚 刑法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由以上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免予刑事处罚”是指在人民法院审理阶段,对被告人定罪但免于刑罚。“不追刑事责任”包括行为人有罪但基于法律的特殊规定而免于刑事处罚和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的无罪情形。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讲解学习

学刑理整点识知法.刑法学 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刑法学:广义上,是指以刑法的规范与实务为研究对象,研究刑法所规定的 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及其适用中的问题的科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 应用法学的范畴。 狭义上,是指以实体刑法规范为研究对象,对现行刑法进行解释,并阐述其哲学 基础,研究其发展历史与立法根据,比较不同刑法的学科。(刑法解释学、刑法 哲学或理论刑法学、刑法史学、比较刑法学) 2、刑法学的理论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知识原理、原则,将刑法学的具体研究 对象加以排列组合,形成有机统一的理论结构形式。

二、简答题 1、刑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具体研究方法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名词解释 1、刑法:(1)指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和在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对犯罪人予以何种刑罚制裁的法律。(内涵) (2)广义上,指所以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等;狭义上,仅指刑法典和刑法修正案。(含义) 2、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3、刑法体系:(1)广义上,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及其相互关系。 (2)狭义上,指刑法典的体系,即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我国刑法典的体系,编、章、节、条、款、项、段、但书3(. 4、刑法解释:(1)指对刑法规定含义的说明。对象是刑法规定,目的是为了准确理解和适用刑法。(概念) (2)文字具有多义性和发展性、法律具有抽象性、立法者的思维局限造成的法律缺陷、刑法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为了使刑法规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需要对刑法法条进行规范化解释。(必要性) (3)是连接立法与司法的桥梁纽带,有助于正确把握刑法规定的含义精神,有利于刑法的统一实施,有助于克服刑法自身存在的缺陷促进其发展完善。(重要性) 5、刑法解释: (1)根据效力: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2)根据方法:文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当然解释) 【各解释的相关概念】 二、简答题 1、刑法的性质? (1)阶级性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作为统治阶级的专政工具存在。 (2)法律性质:规定内容的特定性、调控范围的广泛性、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处罚范围的不完备性、部门法律的谦抑性。

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练习题

科技常识练习题 1. (单选题)以下属于低碳经济的做法是()。 A. 秸秆粉碎沤沼一沼渣肥田一反哺农田作物 B. 发电厂对煤炭燃烧后产生的气体进行脱硫 C. 许多废弃物不填埋或焚烧,而是回收利用 D. 采用空气源热能或者地下水循环调节室温 2. (单选题)低碳经济的起点是()。 A. 技术创新 B. 统计碳源和碳足迹 C. 制度创新 D. 发展观的改变 3. (多选题)下列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是()。 A. 无纸化办公 B.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 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D. 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 E. 开私家车上班 4. (多选题)下列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B. 减少煤炭石油等消耗 C. 寻找新的可利用能源 D. 增加使用天然气能源 5. (单选题)下列生活方式中不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是()。 A. 建筑中使用中空玻璃 B. 电冰箱中保持较多的霜 C. 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 D.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6. (单选题)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B. PM2.5源于一次颗粒物排放,也源于二次颗粒物排放 C. 当前,以臭氧(O3)、PM2.5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D. 我国PM2.5监测的时间表即将正式出台 7. (单选题)霾和雾的区别在于()。 A. 水汽含量的大小 B. 气象现象的颜色 C. 行程消散的时间 D. 细小颗粒物的成分 8. (多选题)下列关于“雾霾”说确的是()。 A. 雾霾天气少开窗 B. 雾和霾没有区别

C.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之一 D.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人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 9.(单选题)2011年11月,环保部发布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由于提出了PM2.5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有 误的一项是()。 A.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B. PM2.5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C.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粗细的1/20 D. PM2.5在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但是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10. (单选题)下列关于雾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 B. 雾霾常出现在城市地区 C.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D. 雾霾即是PM2.5 11. (单选题)下列对世界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成立的是()。 A. 15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大致发生了五次革命 B. 世界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 C. 第五次科技革命包括电子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两个阶段 D. 目前,信息技术革命尚未结束 12. (单选题)下列选项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的是() A. 燃机车 B. 网络购物 C. 按揭消费 D. 潮汐发电 13. (单选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 A. 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 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C. 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D. 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14. (单选题)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导致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兴起的发明是 ()。 A. 蒸汽机 B. 电动机 C. 汽轮机 D. 燃机 15. (单选题)过去5个世纪发生了5次科技革命。这些革命出现的顺序是()。

公安基础知识真题及参考答案

公安基础知识真题与参考答案 (满分100分时限90分钟) 一、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共40题,每题0.5分,共20分) 1. “警察”一词英文为police,它源于希腊语politician,最初的含义是指国家的统治方法或国家行政。(×)最初的含义是指都市的通知方法或都市行政 2. 从氏族公社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氏族武装从全民不脱离生产的武装,逐渐向着职业的、听命于首领或贵族的、不参加生产的独立武装力量转化,氏族武装力量被用于干预本族内部关系的功能逐渐增强,这就意味着警察力量的萌生和逐渐强化。(√) 3. 在当代的一些国家中,比如永久性中立国瑞士,没有设置具有武装性质的专职警察力量。(×)国家与警察同步产生 4.警察和警察机关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5.近代警察机关的建立及其体制和职权,均以宪法或法律为依据。古代警察执法极不严格,私刑普遍存在。(√) 6.社会主义民主主要通过公安机关的作用表现出来。(×) 社会主义民主要通过整个国家机关的作用表现出来,其中包括公安机关。 7.公安机关的职责,是公安机关依法在管辖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8.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 9.管制权的主体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公安机关。(×)县级以上 10.公安机关权力的特殊强制性,是指公安机关权力以暴力为后盾,能够采取行政的、刑事的强制手段和措施,特别是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可以采取人身方面的强制措施,而公安机关权力的实施对象只能服从。(√) 11.纪律严明并不是要求每位民警必须绝对服从领导、严格服从纪律,在有些时候是有条件的。(×)对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不论涉及什么人,都要严肃查处 12.戒严一般是指战时或平时面临重大紧急事件,为了维护政治稳定所采取的非常措施。(√) 13.公安机关的任务是指公安机关在国家法律所确定的管辖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进行的工作内容。(√) 14.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就是保护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不受侵犯。(√)15.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公安机关的任务。(√) 16.维护辖区内的治安秩序,预防和制止治安案件和突发事件是巡逻警察的职责之一。(√) 1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施力量是综合性的。(√) 18.处理好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19.要建立预警制度,通过治安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不断提高对治安危害的预见性,加强超前控制。(√) 20.把公安机关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并发挥其职能作用,也是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

刑法中从轻、减轻、免除、从重处罚的相关规定

刑事处罚 1、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凡是具有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从轻、减轻、免除处罚 《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一是从宽处罚原则,即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是排除死刑的适用,对犯罪时不满18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即使罪行极其严重,也不适用死刑。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所具备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决定和影响自然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有年龄、精神状态、醉酒以及生理疾病等。《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 对于预备犯罪,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自首、立功: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对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重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对立功的处理原则是:有一般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其他

刑法知识点整理

刑法 知识点整理 政 法 大 学 苏 惠 渔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概述: 研究对象:刑法学是以现行刑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广义刑法学:研究有关犯罪与刑事责任的一切问题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实体的刑法规范、犯罪的原因与刑事对策、形式诉讼程序、刑罚执行等等; 狭义刑法学:研究实体性法规范的学科。 我国刑法学研究对象: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刑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论述; 2、我国刑法的本质、任务、制定依据、基本原则、适用范围; 3、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各种犯罪形态以及定罪原则与方法; 4、刑事责任尤其是刑罚的本质、功能、种类、适用原则与方法; 5、各种具体犯罪的概念、特征与刑事责任; 6、有关刑法的立法与司法解释、执行刑法的实践经验与问题以及刑法的适用规律; 刑法学与临近学科: 刑事诉讼学刑事侦查学犯罪学劳动改造学中国刑法史学外国刑法学国际刑法学 研究刑法学的意义: 1、对刑事立法具有指导作用; 2、对刑事司法具有指导作用; 3、对繁荣法学具有促进作用; 刑法学的体系: 刑法学体系的概念与建立依据: 概念:研究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理论学说体系(刑法学体系与刑法体系基本相同); 建立依据: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2、以中国实际为依据; 3、以犯罪、刑事责任、刑罚为主线; 4、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为原则; 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根本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 2、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研究刑法; 3、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研究刑法; 具体方法: 1、注释研究法:对刑法条文进行逐句分析、解释使刑法的意义得以明确的方法。也成分析 研究法; 2、历史研究法:对刑法条文进行历史的分析与未来的展望,弄清刑法的来龙去脉,了解刑 法的动向的方法;

2019辅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

2019辅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 1.下列人员中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 A.母亲 B.外孙女 C.兄弟姐妹 D.堂兄妹 2.行政决策与其他决策相比,其特点是()。 A.具有狭隘性 B.以营利为目的 C.无强制性 D.以国家权力为后盾 3.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属于政府的________职能。 A.社会 B.文化 C.经济 D.政治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第十二条:“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故本题答案为A。 2.【答案】D。解析: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行使政府职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依法拟定并择或选择方案的过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是行政决策与其他决策重要区别。故本题答案选D。 3.【答案】A。解析: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促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提升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故保护生态

环境和自然资源属于政府的社会职能。政府的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主要有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体育职能。政府的经济 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管理的职能,主要有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职能。政治职能是 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 会秩序的职能,主要有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故本 题答案选A。

公安基础知识同步测试卷(五).doc

不予 )处罚。 不予 A. 自然人 B. 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自然人 C. 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日然人 D. 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9. 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处罚。 A. 免予 B.从轻 C.减轻 D. 10.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 A. 免予 B.从轻 C.减轻 D. 11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反治安管理的,( 公安基础知识同步测试卷(五) ——单项选择题 二、 单项选择题 1. 限制财产权利的行政强制措施是( )。 A.强制戒毒 B . 强制治疗 C.约束 D . 查封、扣押、冻结 2. 下列不周于公安行政强制执行的是( )o A.强制划拨,强制拆除 B . 强制扣除 C.代履行,强制金 D . 拘传 3. 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种类的是( ) A.强制拘留 B.遣送出境 C . 警告 D. 4.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处罚,罚款幅度一般情况为 ( )元以上,( A. 1, 200 B . 100, 500 C. 50, 500 D . 200, 1000 5. 拘留时间以天为计算单位,期限为( )LI 以上,( )日以下。 A. 1, 7 B . 3, 10 C. 1, 15 D . 5, 30 6. 拘留适用的对象是( )。 A.自然人和法人 B . 自然人 C.法人 D . 自然人或法人 7.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最木质的特征是( )o A.社会危害性 B . 应受惩罚性 C.违法性 D . 情节轻微性 8. ( )成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 劳动教养 )元以

刑法学基础知识

刑法学(1) 一、填空题 1. 按照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大小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2. 按照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犯罪客体可以分为单一客体和复杂客体。 3. 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4. 按照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5. 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形式责任相适应。 6. 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7.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 8.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9. 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0. 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11.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12.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13. 避险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处罚。 14.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15. 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犯罪的动机、犯罪的手段、犯罪的时间、地点、犯罪侵害的对象、分子的一贯表现、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犯罪后的态度等。 16. 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 17. 对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18.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19. 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0年 20. 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21. 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判处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 1年以上 5年以下。 22. 对行为人所犯数罪除判处主刑,还判处有附加刑的,采取并科原则。 23. 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如果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24. 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如果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 15年以上 20年以下有期徒刑。 25. 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6.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7. 对于结果加重犯,应当按照刑法分则条款所规定的加重法定刑犯罪处罚。 28. 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29. 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30. 对于累犯,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31.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2.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其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3.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4. 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

军队文职公共基础知识100题答案

1、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组建子于何年?( B) A.1929 年 B. 1930 年 C. 1931 年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B) A.《武经七书》的问世 B.《孙子兵法》的诞生 C.《吴子》的出现 3、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于( c)。 A. 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4、中国共产党是何时诞生的?(c) A.1919 年 B.1920 年 C.1921 年 5、红军长征是从 1934 年 10 月开始至少 1935 年 l0 月结束的。起点是江西瑞金和 ( A)最后到达陕北根据地。 A.福建长汀 B.福建龙岩 C. 广西百色。 6、中俄两国目前是( A )关系。 A.战略协作伙伴 B.全面合作伙伴 C.合作伙伴 7、红军三大主力于 1936 年 10 月在(B)地区胜利会师结束了伟大的长征。 A. 宁夏银川 B.甘肃会 C.陕西延安 8、解放战争时期,决定中国命运的三次战略决战是( c)。 A.平型关战役、黄土岭战役、台儿庄战役 B.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潘龙战役 C.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卷人战争的共计(B)国家。 A. 59 个 B.61 个 C.63 个 10、中国的海洋国土面积约为(B)多万平方公里。 A.200 B.300 C.400 11、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C)以上的武器。 A.70% B.60% C.50% 12、我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是( A )。 A. “互信、互利、平等、 协作” B.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平等、互利、不结盟” 13、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于哪一年?(C) A.1934 年 B.1935 年 C.1936 年 1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每一国家专属经济区外部界线至领海基线 不应超过( B) A .120 海里 B.200 海里 C.22O 海里 15、化学武器是一种( C)武器。 A..现代高技术 B.气味难闻的 C.大规模杀伤性 16、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建于何年?( B) A..1930 年 B.1931 年 C.1932 年 17、晋察冀根据地是八路军开辟的( D)敌后抗日根据地。 A .第四块 B. 第三块 C.第二块 D.第一块 18、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是( B)。 A.抗日游击队 B.东北抗日联军 C.东北军 D.地方群众 19、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出发点是(C)。 A.改善国共两党关 系 B.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C.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D.粉碎国民党的分裂党派的企图 20、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是( B)。 A.8 月 15 日 B. 9 月 3 日 C.9 月1 日 D. 11 月 11 日 21、 1942 年 1 月 3 日,为配合盟军进行太平洋作战,经中、美两国政府商 定包括越南、缅甸毛泰国在内的中国战区成立,(C)任中国战区盟军总司令。 A.. 张作霖 B.袁世凯 C.蒋介石 D.张学良 22、我国于( A )中公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A..1964 年 B.1962 年 C. 1960 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