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8
图5-1 桃缩叶病 1、症状 2、子囊及子囊孢子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在自然情况下,每种园林植物都会遭受这样或那样的病害的危害,尤其以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种类为多。
据报道,有60-70%的园林植物病害属于叶、花、果病害。
叶、花、果病害一般情况下,很少能引起园林植物的死亡,但叶片的斑驳、枯死、变形,花的提前脱落等,却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尤其是对观叶植物的影响更甚。
叶部病害还常常导致园林植物提早落叶,减少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削弱花木的生长势,并诱发其他病虫害的发生。
引起园林植物的叶花果病害的病原既有侵染性病原(寄生性种子植物除外),也有非侵染性病原,但大多数是由侵染性病原引起的。
侵染性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线虫等都能引起植物叶部病害,以真菌为主,并且有些叶部病害(如病毒病等),往往发病比较重,危害比较大。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症状类型很多,主要有:灰霉、白粉、锈粉、煤污、斑点、毛毡、变形、变色等。
园林叶花果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1.初侵染的主要来源是病落叶、被害枝条、冬芽等器官上越冬的病菌菌丝体、子实体、休眠体。
2.潜育期一般较短,大都在7~15天左右,整个生长季节中再侵染次数多。
再侵染来源单纯,均来自于初侵染所形成的病部。
3.病原物主要通过被动传播方式到达新的侵染点。
传播的动力和媒介包括风、雨、昆虫、人类活动等,多数叶部病害的病原物是通过气流传播的。
4.侵入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几种。
园林叶花果病害的防治原则:集中清除侵染来源和喷药保护是防治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主要措施,改善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是控制病害发生的根本措施。
一、叶变形类叶变形病主要是由子囊菌亚门的外子囊菌和担子菌亚门的外担子菌引起的。
寄主受病菌侵害后组织增生,使叶片肿大、皱缩、加厚,果实肿大、中空成囊状,引起落叶、落果,严重的引起枝条枯死,影响观赏效果。
(一)桃缩叶病1.分布与为害 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浙江地区发生较重。
第一章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种类繁多,占了病害总数的60%以上,超过茎部和根部病害总和。
叶、花、果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1)初侵染源主要是染病落叶上越冬的菌丝体、子实体或休眠体(2)再侵染来源单纯,均来自于初侵染所形成的病部。
叶部病害有多次再侵染。
(3)潜预期一般较短,大都在7-15天左右。
(4)病原物主要通过被动传播方式到达新的侵染点。
传播的动力和媒介包括风、鱼、气流和人类活动。
(5)侵入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
A、仙客来灰霉病1.症状仙客来的叶片、叶柄和花瓣均可被病害浸染。
叶片受害成暗绿色水渍斑点,病斑逐渐扩大,使叶片成褐色,之一干枯。
叶柄和花梗受害后成水渍状腐烂,之后下垂。
花瓣感病后产生水渍斑并褐色。
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均可出现灰色霉层。
病害严重时植株枯死。
2、病原及发病现状:病原为真菌,有性阶段为子囊菌的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 (de Bary) Whezel.],段为半知菌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paeoniae Oudem.)。
在湿度大的温室内该闰易发生。
每年的6-7月霉雨季节及10月的开花斯发病较重。
病菌从伤口侵入,室内花盆摆放过密使植株接触摩擦叶面出现伤口,有利于发病。
病情随湿度和湿度的加大而严重。
3.仙客来灰霉病的防治方法:(1)温室内要加强通风和光照,降低湿度。
(2)及时清除病花病叶,集中销毁。
(3)对栽培土进行土壤消毒。
(4)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的农利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
B.白粉病1.分布与为害:月季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
我国各地都有发生。
白粉病对月季为害较大,病重引起早落叶、枯梢、花蕾畸形或完全不能开放,降低切花产量及观赏性。
连年发生则严重地削弱月季的生长,植株矮小。
一般来说,温室发病比露地重。
该病也侵染玫瑰、蔷薇等植物。
掌握园林植物病害的主要概念,掌握病原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园林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牢记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体系。
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a爱尔兰饥谨(马铃薯晚疫病)b孟加拉饥荒(水稻胡麻斑病)植物病理学:研究经济植物发病的现象、原因、原理、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科学。
1.病原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植物病理学以研究生物因素为主。
2.病理学:主要研究植物病害发展过程中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外的生长发育及其致病作用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一、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株死亡,从而降低产量及质量,造成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病原: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指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
a生物性病原:真菌等b非生物性病原:除了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等。
*病理程序:病害的发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当植物遭受到病原物侵袭和不适宜环境因素影响后,首先表现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调,继而出现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的各种不正常变化,使生长发育受到阻碍,这种逐渐加深和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病害三角:植物侵染性病害形成的过程,是寄主和病原物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寄主、病原物与外界环境条件3个基本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之间的这种三元关系,称为“病害三角”第二节病害症状类型症状:植物感病后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包括病状和病症病状:植物感病后由寄主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
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病症:植物感病后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
包括病原物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常见类型有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等1.花叶:植物感病后,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不能正常形成,或其他色素(花青素等)形成过多,而使植物的发病部位出现不正常的颜色。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温度并增加人们的生活舒适度。
园林植物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威胁,给城市绿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对于促进城市绿化工作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虫害种类及其特点1. 病害(1)叶斑病:叶斑病是园林植物常见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主要有细菌、真菌等。
受害植物叶片上出现不规则形状的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
(2)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树枝和果实上出现黑色病斑,严重时造成植物凋谢。
(3)霉病:霉病是由霉菌引起的病害,叶片上会出现白色或灰色的霉斑,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2. 害虫(1)蚜虫:蚜虫是园林植物的一种常见害虫,会在叶片和茎部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叶片卷曲、干枯甚至死亡。
(2)蛾类:蛾类幼虫以植物叶片为食,严重时会造成植物叶片被啃食,影响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生长发育。
(3)螨类:螨类害虫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化、卷曲等现象,严重时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1. 季节性规律(1)春季:春季气温回暖,适宜病菌和虫类的生长繁殖,易发生霉病、蚜虫等害虫。
(2)夏季:夏季高温多雨,适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的发生。
(3)秋季:秋季气温适宜,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叶斑病、蚜虫等害虫易发生。
(4)冬季:冬季气温低,病菌和虫类活动减缓,害虫发生相对较少。
2. 空间分布规律(1)外来携带:部分病害和害虫通过外来携带的方式进入城市,如运输、贸易等活动带来的病原菌和虫类。
(2)密集分布:园林植物密集分布的地区更容易引发病虫害,因为病害和害虫能够在植物之间迅速传播。
三、病虫害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1)引入天敌: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如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蚜虫数量。
(2)利用微生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来控制植物真菌病害。
海棠-圆柏锈病
梨-圆柏锈病
玫瑰锈病草坪锈病
月季白粉病
黄栌白粉病
紫薇白粉病
●白粉病类●叶锈病类
兰花炭疽病牡丹(芍药)炭疽病山茶炭疽病龙舌兰炭疽病●炭疽病类鸡冠花炭疽病
茉莉炭疽病
君子兰炭疽病
月季黑斑病芍药褐斑病菊花褐斑病鸡冠花褐斑病●叶斑及叶枯病类鸢尾叶斑病百日草黑斑病苏铁斑点病
杜鹃褐斑病
芍药轮纹病
兰花叶斑病菊花叶斑病非洲菊叶斑病
仙客来灰霉病月季灰霉病石竹灰霉病
百合灰霉病芍药灰霉病
●灰霉病类栀子花煤污病金边瑞香煤污病米兰煤污病
鸢尾细菌性疫病
李细菌性疫病
●其他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
郁金香碎锦病金鸡菊花叶病矮牵牛黄斑驳病
菊花线虫叶枯病
●病毒病害●线虫病害●藻类病害山茶藻斑病●植原体病害泡桐丛枝病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第2版)●目录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
园林病虫害园林病虫害引言园林病虫害是指在园林景观环境中经常发生的植物疾病和害虫,它们给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健康带来了威胁。
园林病虫害的防治是园林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的防治手段,可以减轻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从而保证园林景观的美观和长期稳定。
常见园林病害花叶病害花叶病害是指园林植物叶片上发生的病害,其中常见的有黑斑病、白粉病和霜霉病等。
这些病害会对植物的叶片造成损害,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和凋落。
防治花叶病害的措施包括合理的植物布局,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叶片,以及适时进行病害防治药物喷洒。
树干病害树干病害是指园林植物树干部位发生的病害,常见的有溃疡病、腐烂病和裂伤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植物树干腐烂、变形和破损,严重时会引发植物死亡。
防治树干病害的方法包括定期巡查和修剪植物,及时清除病害部分,同时采用适当的植物保护措施。
根腐病害根腐病害是指园林植物根部发生的病害,主要是由于土壤湿度过高导致植物根部缺氧,从而引发病害。
常见的根腐病害包括腐霉病和黑根病等。
防治根腐病害的方法主要是改善土壤排水情况,避免土壤过湿和积水,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适时施用有机肥料,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常见园林害虫蚜虫蚜虫是园林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对植物造成严重危害。
蚜虫的繁殖速度快,吸食植物汁液,使植物叶片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和枯萎。
防治蚜虫的方法包括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及时清除虫害植物部分,以及适时进行无毒的杀虫剂喷洒。
螨虫螨虫是园林中常见的微小害虫,常见的有红螨和白螨等。
它们寄生在植物叶片上,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叶片干枯和凋落。
防治螨虫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植物叶片,如发现虫害部分,可采用有针对性的杀虫剂喷洒,同时保持植物周围环境清洁和通风。
蚧虫蚧虫是园林中常见的盾形害虫,寄生在植物茎、叶和果实上。
蚧虫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对植物汁液的吸取,使植物叶片变黄、干枯和脱落。
防治蚧虫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植物部位,如发现虫害,可采用物理和化学手段进行清除和防治。
叶、花、果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A、仙客来灰霉病(1)温室内要加强通风和光照,降低湿度。
1.分布与为害:月季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
我国各地都有发生。
白2.症状叶片病害的症状类型很多,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灰霉病、煤污病、3.病原及其发病规律病原:病原菌是蔷薇单囊壳菌((Wallr.)Lev.)属子囊菌亚门、核菌多施氮肥,栽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都加重该病的发生;灌品种与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一般来说,小叶、无毛的蔓生减少侵染来源,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
休眠期喷洒波防治白粉病的药剂较多。
在月季上常用的有25%的粉锈宁可湿性近年来生物农药发展较快,BO-10,抗霉菌素120对白粉病也有良锈病是园林植物病害中又一类常见病害,据统计,花木上有80余1.症状:初期,叶上出现针头大的黄色小点,后小点逐渐隆起成黄2.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的锈菌[Puccinia sp.]。
病菌主3.防治方法:选无病苗栽植;冬春季结合清园全面喷洒0.5~1波美硫磺悬浮剂200~300倍液,交替喷施3~4次。
炭疽病类是园林植物中常见的一大类病害。
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兰花炭疽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病害,对兰花素来有观叶如观花的评1.症状:主要为害兰花叶片,也为害果实。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2. 病原:兰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chidaerum Allesoh.)是兰花炭4.防治措施:减少侵染来源。
清除病残体,尤其是假鳞茎上的病叶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生。
兰室要通风透光良病斑出现时开始喷药,生长季节喷3~4次基本上能控制病害的发生。
1.症状:主要侵害月季的叶片,也侵害叶柄、叶脉、嫩梢等部位。
分生孢子的萌发适温是20~25,温度范围是10~35℃。
在适温下萌月季黑斑病每年发生的早晚及危害程度,与当年降雨的早晚、降雨所有的月季品种均可受侵染,但抗病性差异明显。
多雨、多雾、多露,雨后闷热,通风透气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种类和防治措施一、病毒性病害(1)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发病部位会出现褪绿,并逐渐呈黄、绿相间的斑驳,严重时叶片畸形(扭曲、线叶),植株长势变弱,例如菊花花叶病。
(2)发病规律由病毒汁液或是蚜虫等昆虫传毒,在干燥的天气条件下病害易发生。
(3)防治措施①要加强检疫,采用无病繁殖材料或是无病苗。
②要及时防治传毒昆虫,主要是防治刺吸式害虫,可用八方尚猛、冠呀、快彪、三彪等。
③要及时清除病株,发生时可用光合素+绿展喷雾,间隔5天,连续2-3次。
二、真菌性病害(1)炭疽病类病害①症状:炭疽病是植物中最常见的一类病害。
其主要危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也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
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会呈暗绿色,好似开水烫伤状,后期会呈褐色至黑褐色,然后病部会腐烂。
慢性型的典型症状则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颗粒。
②发病规律。
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是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进行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
在通风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下容易发病。
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也有差异。
③防治措施:在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光合素+炭科800倍液。
(2)叶斑病类病害①症状:叶斑病是植物病害中最为庞杂的一个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以称为叶斑病。
其主要症状就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和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是斑块。
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黑色小点,例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都属于此类。
②发病规律。
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是土中越冬,会随风雨传播,多数会在高温条件下发病。
在多雨、多雾、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长势弱等条件下也均易发病。
③防治措施a.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
b.加强栽植管理,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以采用滴灌,要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浇;并需要保持通风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