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机依赖症:悄悄吞噬你的身心健康 玩手机的注意了, 太可怕了!

手机依赖症:悄悄吞噬你的身心健康 玩手机的注意了, 太可怕了!

手机依赖症:悄悄吞噬你的身心健康! 玩手机的注意了, 太

可怕了![转]

出门忘带手机便“惴惴不安”,好像丢了魂一样;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没响,就感到异常失落;刷微博、玩游戏是睡觉前的必修课,否则怎么也睡不着;公车上、饭局上、朋友聚会上,总是低头玩手机……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而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也显示,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在中国近1.6亿的手机拥有者中,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数正在与日俱增。心理专家指出,这种对使用手机的失控行为,会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智能手机等设备正将使用者变成“屏幕奴隶”,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由此导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隐患。专家建议,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找到生活重心,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

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每天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你的QQ头像,24小时亮着,永远显示为“手机在线”;你和朋友聚餐,偌大的饭桌前,大家沉默不言,每个人抱着一部手机在刷屏……你是不是这样的“手机控”呢?

控,出自日语,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的人。“手机控”就是有手机情结的人。心理医生对这种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称为“手机依赖症”。作为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在中国近1.6亿的手机拥有者中,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数正在与日俱增。

超九成人离不开手机,超六成人睡前玩手机

有网站做了一项关于“你是否离不开手机”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其中,学生族和上班族是对手机最依赖的人群。而如果必须要在手机和钱包之间作出选择,选择手机的人占压倒性的多数。

美国马里兰大学曾对10个国家的1000名学生做了一项名叫“无设备世界”的调查,让他们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结果显示,离开了手机让他们“坐立难安”。

“手机,让很多人萌发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陈祖辉表示,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机无形中在这些人的心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而此前发布的一份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中提到,人们玩手机主要是在浏览网页、用即时通讯工具聊天、使用社交网站等,而在一天中划分的11个时间碎片中,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非语音业务),此外,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

智能手机就像在使用者的身上套了一个气泡,让其和外界隔绝开。这样的画面也许你并不陌生:在饭桌前,十几个朋友围坐着,他们没有海阔天空地聊天,而是都在玩手机。很明显,这表现出来的是现实社交的障碍:要么可能朋友平时就没怎么沟通;要么就是过分使用手机,导致现实社交功能的退化;还有一种就是借助手机来逃避现实面对面交流的尴尬。

惠州市蓝天心理科学普及中心主任、首席心理专家肖永柏表示,如果这种对手机的依赖行为不及时调整,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心理状况和正常社交。

刷手机成睡眠杀手,睡前拖延易致抑郁

小林睡觉前一定要把手机放在枕头旁边,房间灯一关,手机屏就要亮,否则她就不知道怎么睡觉。那睡前拿着手机干啥呢?“刷微博,至少刷几十页,不刷不满足。聊QQ,在Q 群窥屏,要么看网络小说,要是碰到特别好看的,能一直看到凌晨三点。”因为天天夜里看手机,小林第二天眼睛总是很干燥,风一吹还会流眼泪,但她就是放不下手机,早上醒来,手机常常压在她身体底下。

南京阳光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李培忠认为,睡觉前总是忍不住刷电脑、刷手机上瘾,是一种自控能力的丧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会对自己失望、自责,处在一种“应该睡觉”和“不能放下手机、电脑”的冲突矛盾中,会造成内心的搅动。时间长了会形成一定的情绪影响,易导致抑郁。

陈祖辉介绍,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会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无意识甘当“屏幕奴隶”,身心都埋藏健康隐患

专家介绍,手机不仅使人易患上睡眠障碍,人们在玩手机的

过程中还往往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事实上,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智能手机偷偷延长了工作时间。英国特需理疗师协会日前专门发布报告称,智能手机在不知不觉中延长了使用者的工作时间,“无意识加班”时间平均达到2小时18分钟。该协会警告,智能手机等设备正将使用者变成“屏幕奴隶”。超时工作的不良后果,除更易导致颈椎和背部疾病外,还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由此导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隐患。

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据介绍,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

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表示:“即使是在休假的时间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丰富充实生活,为自己找到生活重心

专家介绍,和其他类型的“上瘾”相比,手机上瘾的纠正更为容易些,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并删除一些“非必要”的软件。必须要明白,手机只是一个工具,人是否被其奴役,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和选择权。

“中小学生自制力不强,家长应该加强监管。”陈祖辉表示,对于初中以下的孩子,家长最好不要给其配备手机;如果给孩子配了手机,应该严格控制其手机上网流量,并约法三章,如上课时间不许玩手机等。

对于成年人,陈祖辉则建议应注意不要沉溺其中,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尝试着离手机远一点。“很多人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来玩,其实完全可以静下心来,看看车外,放松一下身心。”

潘集阳表示,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找到生活重心,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要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流,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郊游、

健身等。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预防过度依赖手机,还有网友支招道:“拿在手上会让人时刻意识到手机的存在,不妨放在包里,调一个响亮些的铃声,这样既可以避免漏接电话,也可以减轻对手机的依赖。”类似的方法如尝试断网,换一个功能单一的非智能手机等,迫使自己减少花在手机上的时间等。(赵兵辉禹建)

相关链接; 你是否患上了“手机依赖症”?

如果以下问题有一半以上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有“手机依赖症”。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你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6.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7.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8.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晓建)

晚上玩手机的注意了, 太可怕了![转]

太可怕了!晚上要关手机,要关wifi睡觉!wifi居然能杀死植物。五个来自丹麦的初中女生,做了一项震惊整个科学界的实验。如果你知道了这个实验结果一定会大吃一惊,或许你就不会天天开着你的WiFi睡觉了。她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发现,如果晚上不关手机,并且将手机放在离自己很近的位置睡觉,那么第二天早上就无法集中精神上课。这让她们怀疑手机辐射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她们因此决定进行测试,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校方丹麦亚勒鲁普学校没有相关的设备,无法进行该实验,所以她们只有将研究方向转向手机辐射对植物生长方面的实验。她们在一个房间里放置了两台路由器,不间断的运行,而另一个房间则远离WiFi信号,唯一相同的是两个房间里都有六个培养皿,里面放着水芹和豌豆种子。在经过12天的实验时间后,女孩们通过不断观察并记录他们的生长情况,发现结果非常的惊人——两个房间的种子差别很大。在没有路由器的房间里,种子经过12天的时间都萌芽并且茁壮的生长,而在有路由器的房间里,水芹和豌豆的种子不仅没有生长,

甚至大多数都死了!这个实验不仅让五位女孩获得了该地区的最高科学类奖项,还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兴趣,纷纷表示了对这个实验结果的兴趣。这样的一个实验结果,或许会让不少24小时开机的商务人士开始犯愁了。公司不准关机,但是不关机又会对自己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如何是好呢?晚上的时候可以将手机放置到离卧室最远的客厅,远离辐射源,就能避免更多的伤害,而且晚上周围环境都很安静,所以也不用担心听不到铃声漏接电话。

手机再也不能给孩子玩了,太可怕了!习惯睡觉前,手机滑一下,就会滑出大问题,最近有越来越多30到40岁患者上门求诊,因为在就寝关灯后,还使用智能型手机. 手机强光直射眼睛30分钟以上,造成眼睛黄斑部病变,导致视力急速恶化,特别不可逆的黄斑病。一旦得了黄斑病,就等于眼睛癌症,只有等着失明,因为现代医学无法治疗,更谈不上治愈。关灯后看手机屏幕在黑暗中特别明亮,近距离观看,高能量直射眼睛,直接伤害眼睛的黄斑部。

30岁的张小姐是一家公司的文员。睡觉前,她习惯性的关掉灯,在黑暗的环境中玩手机游戏和看新闻,结果竟然真的“中招”了。

关灯玩手机的情况大约持续了一个多月,有一天早上,张小姐的眼睛突然刺痛难忍。后来她来到医院检查时,被诊断为黄斑病。医师表示,黄斑部病变多半是老年人出现的症状,

但最近患者却有年轻化趋势。其中30到40岁患者增加3成,大多都是智能型手机重度使用者。然而熄灯后,不管是看手机,还是滑平板,不只黄斑部病变,初期会引发干眼症,严重则让白内障提早报到,甚至让视力丧失,变成失明。病变初期,得接受雷射或注射类固醇,才有机会治愈。医师建议,除了多补充叶黄素,最重要的是戒除使用手机的不良习惯。因为睡前忍不住玩一下,造成的恐怕是一辈子的伤害。不要忘了告诉你身边的朋友们:为了自己和家人以后切记关灯后不玩手机。

为了大家的健康!从今晚开始睡觉前关掉手机,关掉wifi,还要关掉路由器。

以后手机充电的时候注意点吧。玩的惊险必以惊险回报! “这是一件真事,伊犁州新华医院接收到这样一个患者,他边给手机充电边玩,导致手机爆炸……”近日,微信、微博上流传着这样一则信息,并图文并茂上传了一张血肉模糊的手部被炸照片。这条信息引起诸多网民关注,并不断被网民转载、转发,很多网民唏嘘以后再也不敢充电时玩手机了。记者电话联系到位于伊宁市的伊犁州新华医院,医院党办一

名工作人员称,11月18日晚,医院确实收治了一名因爆炸受伤的患者,但爆炸原因并不是充电时玩手机所致,而是患者出于好奇,将裸露的电线与拆卸下来的手机电池的正负极进行对接,并接通电源,意图给电池充电,造成爆炸,导致受伤。

【小心!“杀熟”病毒专挑家人群发短信】

近日,国内出现一种专挑亲友关系为诈骗对象的手机病毒——“杀熟”病毒。一旦误点短信中的链接,手机会自动下载“杀熟”手机病毒,读取通讯录中的“爸”、“妈”、“老公”等关键字,匹配联系人群发诈骗短信。扩散提醒:保存亲友号码慎用“爸”“妈”等称谓!

(资源图片来自网络)

手机依赖

关于手机依赖的定义,学术研究还没有明确的解释,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阶段。以上及的课题组也只是给出了一个宽泛的定义,即手机依赖是指将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所存在的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行为。该课题组将这种现象视为一种正常的社会心理活动,它与学生社交欲的强烈程度成正比,即社交欲望强、外向型的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较之内向型的学生更强烈。这与另一种将这种现象视为一种病态、一种心理疾病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它是否是病态的,因为任何现象的存都是有理由的,我们只是对它形成的原因与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目前,这种现象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校园问题,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现象[2],然而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却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值得我们去认真分析探讨。 将其命名为手机依赖症,指使用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 (二)大学生心理需要的外在诉求 1.缓解学生日益繁重的学习压力的需要。在大学校园中,学习对于大学生们来说,虽不是现阶段的唯一要务,但是迫于当前日益紧张的就业、考学压力,他们不得不时刻为自己充电,学习成为他们的重要任务。他们不仅要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领域,学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对将来就业、考学有用的知识。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习压力,学生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适合他们身份和经济承受能力的休闲放松方式,而手机短信便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大学生们缓解压力的首选。 2.满足学生强烈交往欲的需要。人际交往是确立价值感和归属感的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个渴望成功的人成长发展的基本条件。大学阶段是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他们在中学阶段被压抑已久的情感需要、社交需要,此时爆发出来,产生了强烈的交往欲求。他们渴望与同学交往,与老师交往,与社会交往。同时,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大学校园中社会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些既激发了大学生的各种交往欲,又为满足这些需要提供了可能。手机的出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实现了形式上的天涯若比邻,频繁地查看手机是确认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地位、试图消除对人际的不安、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的行为体现。手机短信作为一种通讯媒介,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沟通感情,增进友谊,这正迎合了青年大学生进行交往的心理欲求。 3.满足学生攀比心理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需要去消费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更注重去消费物品的象征价值。消费方式已成为体现社会群体差异或层次的一种方式。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时尚风潮,已成为大学生展现个性、表达前卫甚至吸引异性的一种工具。在一个别人都短信而自己不短信的新时代,不短信不仅意味着你的落伍,而且长时间下去也会使你丧失交际圈内的认同。1.成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包括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内因与外在社会因素的外因两个方面。从外因上看有:(1)社会环境因素:在广告媒体的宣传下,大学生追求新潮并且对新生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追求使用高档手机在大学生中流行。方便的手机短信交流方式以及电信部门提供的多种手机套餐,使学生间很快就建立起交流的网络。(2)管理因素:家长对子女上学期间的生活费用开支没有限制,造成学生在手机购买以及电话费的使用上没有克制。在学校管理方面,对学生在避免手机依赖症上的认识还不够,认为是学生的私事,缺少必要的教育。内因是产生手机依赖症的主要原因,包括:(1)自制力弱:手机情结是一种心理上的情愫,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存在差异,手机情结对每个个体的影响也就不尽相同。很多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对手机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身自制力与自律能力较弱所致,但也要看到,手机依赖症犹如网瘾,也是一种精神上的瘾,如果在早期不能控制,就会越陷越深,导致症状加重而难以自拔。(2)虚荣心与群体效应:市场上的手机更新换代迅速,新款手机的外观和功能对追求新鲜的大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力,同学中的手机攀比更加重这种现象。2.对策与建议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应当明白手机依赖症严重的话已经成为一种心理疾病,要认识到其危害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2021关于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2021关于手机依赖症调查 报告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2021关于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调查意义:在生活中我们发现, 手机的使用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进一步了解该现象, 分析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 希望能够通过本次调查给予大学生适当的引导。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存在问题:由于时间和个人精力的限制, 问卷发放范围过窄, 数量过少, 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大三在校学生, 其他年级学生只占少数, 且参与人数有限, 收集到的有效问卷30份, 得到的结果说服力不强, 只适用于类似的小群体。 二、方法 1、文献回顾 随着手机的广泛应用, 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也越来 越多。很多调查结果显示, 科技进步使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 也使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 且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 消极影响, 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2、基本概念 手机依赖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

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 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手机幻听大致表现为担心手机会响, 每半小时看一次手机;手机无来电, 却能听到手机铃声;无论手机放在哪里, 都觉得手机在响铃或振动;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 甚至心跳加速。3、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一定程度上患有手机依赖症。 基本依据:一是作为一名大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二是大量的调查结果已经显示大学生群体患有手机依赖症。4、研究方法 首先自主设计问卷, 然后将其上传至问卷星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 并 将链接广泛发送给各位同学, 收集数据, 并进行深入分析。5、样本及抽样以我校全体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为研究总体, 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 最后获得30份有效问卷。 三、结果 现象分析:根据数据显示, 几乎每个同学都有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经历。课堂是同学们学习的场所, 然而仍有80%的同学因为感到课程无聊而选择玩手机, 20%的同学迷恋手机游戏或小说, 13.33%的同学沉迷于网络聊天, 只有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性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性的调查报告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人员: (二)问卷调查方法 .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年月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世纪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研究假设

初中生议论文作文: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 如今手机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虽然它只是个小小的铁疙瘩,却有好大的神通,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网上,有人亲切地把它比作了“磨人的小妖精”,我一瞧,这各项指标都符合嘛!当今社会,好多人都把手机彩宠上了天,捧上了天,恨不得把它放在枕边,早上起来方便使用,那关系,亲密无间。但手机毕竟不是人啊,总不得把它放被窝里和你同床共枕吧?小心捂坏了,心疼得不得了。 大街上,行人很多,一场低温冰冻天气过后,大雪将城市清洗得分外洁净。这个光亮、圣洁的小城,却隐藏了一些不光彩的事情,这些都源于人们。街道是走路的地方,可一些人没在道上干走路的正事,而是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这在平常还好,要是遇到雨雪天气,那估计得摔个“狗啃泥”,闹出笑话。所以,请不要在走路时玩手机,小心让别人笑掉大牙,还管你要医药费,得不偿失啊。 那么,人们究竟在手机上鼓捣些什么呢?手机上有那么多软件,各有各的功能,都具有着强力磁场,像绳索一样把你牵拉过去,一点也不牵强。人们在打开应用软件的时候,心情反而是愉悦的,欢畅的。他们往往会在上面玩些幼稚的游戏,为通关,得高分而兴高采烈;为看些黄色网站,浏览不良信息蓄势已久;为几个搞笑视频、段子而捧腹大笑;为聊天,玩暧昧心里偷着乐;为大家的朋友圈发表评论、观点。这些事情,大都是无意义的,人们却热衷于这些。不过,针对这些问题,我想说如果不是有那么多人同步上网,成天泡在互联网上,也就聊不成天,发不了评论,各自都能投入到日常生活中,有规划地生活,保持良好作息,那多好!可是人们就愿意宅在家里,或到别处去蹭网,或在路上开流量上网。流量是金钱换来的,可他们竟然能置之不顾!看来,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甚过于对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含图表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含图表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一组:拓梦团

日期:2012-6 目录 一、选题原因 二、组内任务分配 三、调查内容 3.1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3.2手机依赖症产生的原因 3.3透过调查问卷数据看我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情况 3.4克服手机依赖症的方法 四、附页:《手机依赖症调查问卷》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一、选题原因 大学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辛苦的讲课,而学生们在下面旁若无人,心无旁骛的玩手机的现象,无论对老师和还是学生,似乎都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而在我们学校这样的现 象也有愈演愈烈之势。每到上课时候,环顾周围,总会发现一 群拿着手机、埋头苦干的学子们,当然我们有时候也是其中之 一,并不否认大部分同学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认真听讲的,可是 为什么,上课玩手机的同学会越来越多呢? 对此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决定选择手机依赖症作为我们的调查题目,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调查认识,为大家解疑答惑, 为同学们更健康地使用手机,戒除手机依赖症,提供一定的建 议。 二、组内任务分配 一组成员名单: 组长:石会龙 组员:封岳、戴久钧、韩冀凌、温晓、张雪艳、阿依帕尔、金 露姬、郑建平 考虑到各人的特长和时间经过组内讨论,作出如下任务分配: 石会龙负责调查问卷,书面报告,PPT讲解、以及联系、统 筹、督促任务。 戴久军负责制作PPT。 温晓负责调查问卷数据处理。

其他同学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并拍摄一段有关手机依赖症的小视频。 三、调查内容 3.1手机依赖症是什么 从字面上直观理解,手机依赖症就是指,我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过大,这种依赖性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正 常生活。而几乎每个有手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我们会时不时的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看时间或者看有没 有短信或未接电话;我们一空闲下来不管喜不喜欢,总 习惯用手机上网,浏览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信息;我们 在公共场合听到手机铃声时,总会下意识的摸一摸我们 自己的手机··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症的前兆或症状。 而百度百科上给手机依赖症下的定义是:手机依赖症是一 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 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 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 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 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 显然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也不 能忽视手机带给我们的危害,我们应该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 赖,让手机服务于我们的同时,避免我们正常的生活受到手 机的影响。

手机依赖症 论文

依赖手机是种病,得治! 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有“手机依赖症”。 那么,什么是“手机依赖症”呢?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半天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这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 谁都无法否认,手机的“进化”速度,超过了史上任何一种生物。当它从最开始出现时的通信工具变成了集通信、娱乐、交际等为一体的“个人终端”,在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莫大便利的同时,也隐隐暴露出令人不安的一面。“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拿今年春节期间来说,许多亲戚朋友在串门时,第一句通常是传统拜年的话,而第二句则往往是问:“你们家无线网密码是多少”。而且,无论是在家吃团年饭,还是在餐馆包席团年,菜一上桌,人们先动的不是筷子,而是手机,迅速拍下餐桌上的菜式,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席间也有人不时拿着手机向旁人展示别人从远方发来的照片。春节本应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叙亲情的节日,但时下,这手机仿佛比亲人还要亲,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已可见一斑。 这种症状更多地表现在青年学生身上,整个生活简直都被手机绑架了。使用手机网聊玩游戏就像是药物成瘾,一旦产生了心理上的依赖,就会沉浸在自己用拇指建造的封闭世界里,从而漠视了周围的亲情,以这样的状态回家,怎会不伤父母的心呢?过年对你是七天假期,对父母而言却是一年的等待。哪个父母不希望儿孙环绕膝前,唠唠家常、说说工作、谈谈亲情,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了这一刻老人等了一年,而最终的结果却和他们的期望大相径庭,自然会让老人极度失望了。 人们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而发短信、微信却接连不断;有限的空闲时间都被刷屏填满,我们在逐步失去自主思想的空间。前段时间,网络上的一句调侃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刷屏’”,道出了许多人的无奈。 那么,过度依赖手机有什么危害呢? 因为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所以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而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如果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

关于手机依赖性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

目录 前言 (1) 一、手机依赖症的介绍 (1) 二、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2) 三、调查时间、地点、对象和方法 (2) 四、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2) (一)每题问卷问题结果析 (2) (二)针对个别问题进行析 (9) 五、手机依赖症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12) (一)手机依赖症产生的原因 (12) (二)手机依赖症的特点 (13) 六、总结与建议 (14) 七、参考文献 (16) 八、附录 (16) 附录一:调查问卷 (16) 附录二:组员分工 (17)

关于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调查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改善,消费水平也随之日益提高。走进大学校园,随处可见拿着手机在煲电话粥或发短信的人。目前大学生拥有手机已很普遍。 本文以三明学院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了三明学院学生手机依赖的状况。基于以前学者的研究———大学生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的观点,本文通过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的依赖,但这种依赖是对其功能的依赖,并没有排除与外界社会的接触而患上“手机依赖症”。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策建议 前言 在科技和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早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及,成为我们的生活必须品。但随着手机功能的进一步完善,手机充当的不仅仅是通信工具这么简单,而我们对手机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加。人们玩着手机入睡,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也是打开手机或是一群人坐在一起却各玩各自的手机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对手机的极大地依赖导致我们开始丧失与人沟通的能力。而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做了这个对手机依赖性的调查,下面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手机依赖症的介绍 手机依赖症(Mobile Phone Dependence,MPD)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半天儿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手机依赖也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手机幻听

《手机依赖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出门不带手机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槽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这些数据表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愈发不可或缺的角色。 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的说法甚器尘上,认为频繁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反映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争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往往被搁置一边。 其实,“手机依赖”不一定是人们“离不开”手机,比如有的人出于工作需要需实时关注讯息;有的人因消费支付不得不“机不离手”;有时候,手机还承担着某种象征性功能——如果在社交场合中,你不太想和别人说话,那装作玩手机不失为一个避免尴尬的借口。 (摘编自《别把“手机依赖症”太当回事儿》《广州日报》2018年9月26日) 材料二: 图一:消费者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频率 图二:智能手机使用轻度使用者与重度使用者占比

图三: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年龄段分布 (资料来源于“德勤咨询”)材料三: 近年来,呼吁警惕“手机依赖”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大。这种呼吁的初衷不难理解,但“手机依赖”真的有那么可怕,值得如此忧心忡忡吗?到底何为“手机依赖”,从来就缺乏一种准确的定义。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对日常生活的介入越来越深,与人的紧密性越来越强。 当然,当“手机依赖”被作为一种问题看待时,它往往被默认为是一种需要干预的“心理疾病”,比如使用手机在一些人那里成了下意识的行为,空闲时间被完全用手机来打发。这种倾向确实不值得提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要防“沉迷”。它对应的可能是时间的浪费,甚至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异化”。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含图表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一组:拓梦团 日期:2012-6

目录 一、选题原因 二、组内任务分配 三、调查内容 3.1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3.2手机依赖症产生的原因 3.3透过调查问卷数据看我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情况 3.4克服手机依赖症的方法 四、附页:《手机依赖症调查问卷》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一、选题原因 大学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辛苦的讲课,而学生们在下面旁若无人,心无旁骛的玩手机的现象,无论对老师和还是学生,似乎都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而在我们学校这样的现 象也有愈演愈烈之势。每到上课时候,环顾周围,总会发现一 群拿着手机、埋头苦干的学子们,当然我们有时候也是其中之 一,并不否认大部分同学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认真听讲的,可是 为什么,上课玩手机的同学会越来越多呢? 对此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决定选择手机依赖症作为我们的调查题目,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调查认识,为大家解疑答惑, 为同学们更健康地使用手机,戒除手机依赖症,提供一定的建 议。 二、组内任务分配 一组成员名单: 组长:石会龙 组员:封岳、戴久钧、韩冀凌、温晓、张雪艳、阿依帕尔、金 露姬、郑建平 考虑到各人的特长和时间经过组内讨论,作出如下任务分配: 石会龙负责调查问卷,书面报告,PPT讲解、以及联系、统筹、督促任务。 戴久军负责制作PPT。

温晓负责调查问卷数据处理。 其他同学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并拍摄一段有关手机依赖症的小 视频。 三、调查内容 3.1手机依赖症是什么 从字面上直观理解,手机依赖症就是指,我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过大,这种依赖性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 而几乎每个有手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会时不时的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看时间或者看有没有短信或未接电话; 我们一空闲下来不管喜不喜欢,总习惯用手机上网,浏览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信息;我们在公共场合听到手机铃声时,总会下意识的摸一摸我们自己的手机〃〃〃〃〃〃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症的前兆或症状。 而百度百科上给手机依赖症下的定义是: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 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 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 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 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 显然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手机带给我们的危害,我们应该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 赖,让手机服务于我们的同时,避免我们正常的生活受到手

手机依赖症社会调查报告理论背景

手机依赖症( mobile phone dependence,MPD) ,又称手机综合症、手机焦虑症、手机瘾等,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手机做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越来越受人们青睐,但也有部分人群对手机形成了一种病态依赖。手机过度依赖不仅对身体造成危害,还对日常生活、学习造成一定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本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泰安550 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参考文献:陆润泽,孔青, 薛晓嘉,郑路路,张慧,尹贻蒙, 张钦凤.泰安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 信息化时代,手机凭借其小巧、便携、无线移动等特点和不断完善的上网、阅读、音乐、游戏等功能,日益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通讯和娱乐工具。近年来,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手机依赖率为17.0%[1]~26.1%[2],一些大学生患上了被心理专家定义为“手机依赖症”的心理疾病,并且已经影响到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亟需研究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危害 手机依赖症,又称“手机依赖综合症、手机综合症、手机焦虑症、手机瘾”,“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3]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郑毅主任认为“, 手机依赖症表现为对手机过分依赖”[4],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4]目前,上述症状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多方面体现,据对广州市8 所高校的600 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43.3%的学生曾因为发过多短信导致手指酸软不灵活,有35.8%的学生曾因为打太久电话导致耳朵嗡嗡作响,有41.4%的学生曾因为手机而影响睡眠,有23.5%的学生曾因为使用手机导致头晕头痛。”[2] 参考文献: [1 ]邹云飞,邹云青,姚应水.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与手机依赖症 的横断面调查[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 1 ,30,(1 ). [2]黄时华,余丹.广州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J].卫生 软科学.201 0,24,(3). [3]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症[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 9,(2): 1 38- 1 39. [4]王纯.关注手机依赖综合征[N].健康时报,2005- 01 - 27. 徐成芳,顾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对策.学理论,2011(32).

关于手机依赖症的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关于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年级:09级 姓名: 专业:

学院:xxxx学院 学校:XXXX大学 目录 一、导言 (3) 二、方法 1、文献回顾 (3) 2、基本概念 (3) 3、研究假设 (3) 4、研究方法 (3) 5、样本及抽样 (3)

三、结果 (4) 四、讨论 1、关于“手机依赖症” (8) 2、现状分析 (9) 3、原因分析 (9) 4、解决对策 (10) 五、小结 (10) 六、参考文献 (10) 七、附录:关于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问卷 (11) 关于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调查意义: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手机的使用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进一步了解该现象,分析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通过本次调查给予大学生适当的引导。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存在问题:由于时间和个人精力的限制,问卷发放范围过窄,数量过少,调查对象主要集 中于大三在校学生,其他年级学生只占少数,且参与人数有限,收集到的有效问卷30份,得到的结果说服力不强,只适用于类似的小群体。 二、方法 1、文献回顾 随着手机的广泛应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也越来越多。很多调查 结果显示,科技进步使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也使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且对手 机的过度依赖,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 2、基本概念 手机依赖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 适应的一种现象。有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 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 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手机幻听大致表现为担心手机会响,每半小时看一次手机;手机无来电,却能“听”到 手机铃声;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觉得手机在响铃或振动;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 跳加速。 3、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一定程度上患有手机依赖症。 基本依据:一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 高;二是大量的调查结果已经显示大学生群体患有手机依赖症。 4、研究方法 首先自主设计问卷,然后将其上传至“问卷星”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并将链接广泛发 送给各位同学,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5、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全体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为研究总体,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获得30份有效问卷。 三、结果 第1题您常使用的手机功能?(最多选四项)[多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打电话2893.33%发短信2583.33%

关于手机依赖症的文章

篇一:《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 今天你用手机了吗?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危害。手机依赖症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内因是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如何让大学生远离手机依赖症?我认为,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让患者找到生活重心,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短信中,应该适当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同时,可利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引导,帮助大学生摆脱手机成瘾状态。此外,还可采用系统脱敏治疗,即减少不必要发手机短信的次数将生活重心从手机上转移,控制和转移自己的思维。手机依赖一定程度上是缺乏自信的表现。面对手机依赖导致的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障碍,大学生要调整生活方式或生活状态,多参与面对面的社交活动,增加自信。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同学,克服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尽量不要去想有关手机的事情。可在生活和学习中重建自己的交际圈子。如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定时和几个固定好友小聚谈天来排解抑郁的情绪等。学校还可以在课程中添加“手机成瘾”的内容,发现学生有手机成瘾的苗头,老师和家长就要及时疏导,如果情节严重,就必须带孩子去专业人士那里戒除;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免疫力,培养在信息时代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识别信息、选择信息、运用媒介的能力,自觉传播社会主流文化,成为媒介的主人,而不是手机媒介的奴隶。

篇二:《【关注手机依赖症】》 【关注手机依赖症】{关于手机依赖症的文章}. 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心烦意乱,就会感到不适应;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手机,不时查看;总有“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当手机无法连线网络、收不到信号时,脾气也变得急躁。如果你有以上症状,多半就是手机依赖症了。千万别当笑话,手机依赖症疏远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使人变焦躁,安全感和幸福感降低现代社会中,这是种病,得治! 每6 . 5分钟看一次手机,一天要看150次 手机控就是有手机情结的人,他们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心烦意乱,就会感到不适应;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手机,不时查看;总有“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当手机无法连线网络、收不到信号时,脾气也变得急躁。 一个新型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或许能解释手机控们的以上症状。手机依赖症如何破解?记者采访了山东省中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建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王旭,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理科郭公社,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师陈旭清等医生。手机控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心理疾病,这种症状多见于比

初中生使用手机的八大危害

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八大危害 同学们: 在开学的第一天,学校就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而并且也签了保证书,家长也签了字;但少数学生总是不自觉,仍带手机到校园,当然学校也相应的采取了一些严控措施。但措施是强制的、客观的;要想从源头解决问题、彻底杜绝手机进校园,还得提高同学们的主观自觉意识,进一步让同学们真正认识到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危害性、严重性!自觉养成进校园坚决不带手机的好习惯! 一、严重影响同学们的身体健康 手机长期的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极为不利。伦敦大学研究人类脑神经及细胞的盖尔教授撰文指出,让正常的白鼠连续接受4小时频率围与手机辐射近似的无线电波辐射后,白鼠的脑细胞,DNA结构均有被破坏的迹象。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梁宣梅教授说,现在有很多

青少年都在使用手机,总以为这对身体没多大影响。其实,青少年的免疫系统远比成人要脆弱的多,处在发育期、不成熟;所以更容易受辐射影响。事实证明,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严重损害,引起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甚或精神抑郁。而频繁玩手机游戏、听手机歌曲会对同学们的听力也会产生极大的反撞力损害。 二、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手机短信,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然而,这又是一个缺乏行为规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或黑色地带”,人们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恒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不健康信息的传递;手机短信尤其是极不健康的、垃圾短信已经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眼看着众多稚嫩的心灵受此污染,却又都苦于缺乏有力的对策。据调查约有79%的学生说他们用来进行"文字调情"。有74%的学生每周发送100多条信息,34%的学生已经提笔忘字、甚至不会写字。离开手机不会生活、不能生活、

给“手机依赖症”者的五条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72388236.html, 给“手机依赖症”者的五条建议 作者:尧阳 来源:《大众健康》2016年第01期 相信很多人的周末都是这么过的,也许还包括了不怎么忙碌的工作日:睁眼后的第一时间就是看手机,看空间微信,与身边人及时接上轨,刷新闻刷微博了解世界变化,QQ聊天跟朋友们保持联系沟通感情……不知不觉之间就到了晚上的睡觉时间,闭眼前还要最后玩一会儿手机。 在真正闭眼后,又常常懊恼自己一天在手机上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其他事情都没有做,焦虑情绪因此而产生,焦虑使人睡不着,翻来覆去,结果是再次抄起床头的手机开始刷……如此循环往复,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 这就是因过分依赖手机而产生的手机焦虑症,其表现为做事效率低,注意力难集中,肢体酸痛眼睛发胀。那么如何才能减轻因为对手机过分依赖而产生的焦虑症呢? 正视自己的手机依赖症 首先自己要明确一点,有些信息多一条不多、少一条不少,要知道自己掌握过多的文字信息就如同吃了一顿无任何营养的快餐一样,增加了自己的消化负担,还耗时耗钱。 其次是不要过多关注自己对手机的依赖,手机依赖症只是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一种常见症状,并不是什么不可治疗的绝症,要放平心态,减少压力,慢慢解决掉自己对手机的依赖。 及时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诚实面对自己,正视自己的一切,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与不完美的生活。 过多关注自己的错误,但不应过多责怪自己,如果爆发了负面情绪而无法停止,那就用笔将这些负面能量一条条地记录下来,稍后做一个简单分析,然后再逐个解决这些负能量,并做好记录,以便下次自己进行自我检查。 同时要保持自己的规律作息和运动,运动能减少负面情绪,能带来愉快,能带来积极情绪。 做好手机使用记录 每次看手机前,除了按电话或某些你觉得不用减少的看手机行为之外,都可以用本子记录下这个使用行为,内容包括时间、地点、看手机的持续时间。如此记录一周后,便能知道自己

关于手机依赖症的

关于手机依赖症的 调查报告 轻工学部 12材工2班 2014-5-20

目录 一调查背景 二组内任务分配 三、调查内容 3.1 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3.2 手机依赖症产生的原因 3.3 透过调查问卷数据看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情况 3.4 克服手机依赖症的方法 四、附页:《手机依赖症调查问卷》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手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已经在各个主流媒体中凸显作用,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在大学,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辛苦的讲课,而学生们在下面旁若无人,心无旁骛的玩手机的现象,无论对老师和还是学生,似乎都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而在我们学校这样的现象也有愈演愈烈之势。每到上课时候,环顾周围,总会发现一群拿着手机、埋头苦干的学子们,当然我们有时候也是其中之一,并不否认大部分同学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认真听讲的,可是为什么,上课玩手机的同学越来越多呢?在一些公共场所,例如等公交、购物娱乐等,这种现象也存在,而且很严重。 对此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决定选择手机依赖症作为我们的调查题目,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调查认识,为大家解疑答惑,为同学们更健康地使用手机,戒除手机依赖症,提供一定的建议。 二组内任务分配 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郭顶 组员:马培干刘婉依王淼王文开保宗礼李淑芳

考虑到各人的特长和时间经过组内讨论,作出如下任务分配: 郭顶负责联系、统筹、监督任务完成; 保宗礼负责制作调查报告; 刘婉依、李淑芳负责调查问卷工作; 马培干、王淼、王文开负责调查问卷处理数据工作; 共同负责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工作。 三调查内容 3.1 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从字面上直观理解,手机依赖症就是指,我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过大,这种依赖性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而几乎每个有手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会时不时的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看时间或者看有没有短信或未接电话;我们一空闲下来不管喜不喜欢,总习惯用手机上网,浏览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信息;我们在公共场合听到手机铃声时,总会下意识的摸一摸我们自己的手机,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症的前兆或症状… 而百度百科上给手机依赖症下的定义是: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低头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

三大心理因素是手机依赖症的主因

三大心理因素是手机依赖症的主因 以下是关于三大心理因素是手机依赖症的主因,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对于手机依赖症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更多的去依赖手机呢?有哪些心理因素是最关键的呢?要怎么预防才能摆脱呢?下面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1.渴望与社会建立联系 当今社会,手机的使用已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也在社会网络的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连心理咨询师徐扬分析称,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个体,需要借助手机来维持自身的社会关系,也可以说,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代表着个体对社会的融入程度。而时刻关注来自手机的信息,也体现着个体在社会网络中担心失去自己的一席之地、害怕很多机会与自己失之交臂的心理。“这可能也是人们对手机产生依赖的根本原因。” 2.压力大,人际圈子窄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承担着重重的压力。在生活单调、不充实和快节奏的环境中,多数人没有机会扩大人际接触面,很多人都可能感受着内心空虚、缺乏存在感和浮躁的心理状态。“也正因为空虚,所以需要有内容来填充,而智 ·

能手机、网络等电子设备和媒介就恰恰起到了这种填充的作用。”专家说。 3.缺乏安全感,需要得到认同 不得不承认,社交与人际关系已经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困扰因素。徐扬表示,当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不快、挫折时,网络上的虚拟生活会让人们的心理暂时获得安慰,也会产生安全感。“通过手机提供的信息,不仅可以提升与外界接触的亲密感,更可以达到对个人价值的认同。”但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或拒绝,会让自己越来越沉溺于独处的氛围中,也会让人越来越不适应现实世界里的真实生活。危害不小对生理和心理都有损害。 以上的这几点就是造成手机依赖的主要问题,除了上面的几点,还有其他因素也是有着相关的,所以大家要时刻警惕不要过度使用手机。 ·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思考 一、手机依赖症的含义及症状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而大学生正是“患者”中的一大部分。 症状表现主要为: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经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 二、患有手机依赖症的原因 (一)个人原因 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变化,所以每一个手机依赖症患者背后都有其自身的原因。首先,大学生对于如今社会大量信息的渴求。在如今信息繁杂的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同时信息更新的节奏也加快了。面对着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它促使着大学生们不断地寻求信息。由于手机信息量较大,传递方便快捷。满足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降低大学生由于信息缺乏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其次,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朝夕相处,群体内部具有足够的同一性和吸引力,再加上大学生年龄段的特点,个体独立性较差、自制力弱,对群体有较强的依赖性和归属感。因此,一些大学生购买和使用手机的初衷并不一定是自己真的需要,而是看到同学都买了、都用了,便认为自己也有这种“需要”,自己也购买并使用手机,才能和大多数同学保持一致【1】。最后,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的需要。大学生身在校园,绝大部分信息的传达是通过电子产品,而手机小巧方便,可以利用手机下载各种交友交流软件,于是便成为了线上交流的主要工具。所以,大学生时时刻刻将手机拿在手上,与他人交流着。

2019关于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最新范文

2019关于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调查意义: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手机的使用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进一步了解该现象,分析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通过本次调查给予大学生适当的引导。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存在问题:由于时间和个人精力的限制,问卷发放范围过窄,数量过少,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大三在校学生,其他年级学生只占少数,且参与人数有限,收集到的有效问卷30份,得到的结果说服力不强,只适用于类似的小群体。 二、方法 1、文献回顾 随着手机的广泛应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也越来越多。很多调查结果显示,科技进步使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也使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且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 2、基本概念 手机依赖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

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手机幻听大致表现为担心手机会响,每半小时看一次手机;手机无来电,却能“听”到手机铃声;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觉得手机在响铃或振动;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 3、研究假设我校大学生一定程度上患有手机依赖症。 基本依据:一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二是大量的调查结果已经显示大学生群体患有手机依赖症。 4、研究方法 首先自主设计问卷,然后将其上传至“问卷星”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并将链接广泛发送给各位同学,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5、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全体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为研究总体,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获得30份有效问卷。 三、结果 现象分析:根据数据显示,几乎每个同学都有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经历。课堂是同学们学习的场所,然而仍有80%的同学因为感到课程无聊而选择玩手机,20%的同学迷恋手机游戏或小说,13.33%的同学沉迷于网络聊天,只有36.67%的同学偶尔将其做学习之用。 有50%的同学在忘记带手机时,63.33%的同学在手机无信号或信号较差时都会产生焦虑感,同时有高达80%的同学表示出现过“铃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