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第4期2011年8月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 al of N orth China Electri c Power U niversit y (Soci al Sciences )No .4

A ugust 2011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王威威

(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北京 102206)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研究方向主要有两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利用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中国传统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二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可应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解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掘古代思想的积极意义而避免其中的消极因素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教化

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3(2011)04-0121-05

收稿日期:2011-05-09

作者简介:王威威,女,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哲学博士。

C 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NG Wei -w ei

(Teaching Dep .of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 ry Course ,No rth China Electric Pow er Univer sity Beijing 102206,China )

Abstract :The relatio nship betw ee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 ith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The m 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this research directio n are as follow s :interpre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based o n modern ideolo 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 ry ;research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 antag es of traditio nal culture for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ideolo gical and po 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directio n ;civilization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提出有一个历史过程,对其含义也有不同的理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列宁提出了“政治教育”的概念:“在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抱着教育不问政治的旧观点,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1]399

“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1]40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使用

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2]

列宁所讲的“政治教育”与毛泽东的

“思想政治工作”实质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教育工作,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政治均属于上层建筑,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教育即是为维护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思想教育。而上层建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筑最终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为建立或巩固政权服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某个阶级或集团的根本的经济利益。概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个阶级或集团为了建立或巩固其政权而进行的符合本阶级或集团根本利益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和宗教等思想的教育,也就是意识形态的教育。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服务的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客体。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向

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12所高校设立至今,我国已有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60余个,硕士点250余个。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方向之外,各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研究方向得到了多所高校和众多学者的关注。例如,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有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东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有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方向;海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招收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有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思想道德发展研究方向;江西师范大学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教育研究方向;北京化工大学有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方向。

在学术界,关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专著也在不断问世,代表性的著作有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邓球柏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海南大学赵康太、李英华两位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等。相关的论文更是层出不穷。在中国期刊网收录的论文中,1950年1月至2011年5月,题名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为29360篇,其中题名同时包含“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即以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136篇,其中发表于2000年以后的论文有131篇,发表于2005年以后的119篇,发表于2008年以后的为98篇。题名同时包含“儒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有50篇(硕士论文3篇),最早的一篇发表于2001年。题名同时包含“孔子”或“《论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28篇(硕士学位论文3篇)。题名同时包含“周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2篇。题名同时包含“孟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硕士论文2篇。题名同时包含“荀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8篇(硕士论文3篇)。题名同时包含“《礼记》”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硕士论文1篇。题名同时包含“道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4篇(硕士学位论文1篇)。题名同时包含“老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6篇(硕士学位论文1篇)。题名同时包含“庄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为0。内容关系到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论文更多,如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论文《荀子的礼法君子思想及其现实启示》、《墨子和谐社会思想研究》、硕士论文《论韩非“务法不务德”的教化思想》、《论庄子的人生观教育思想》等。2009年北京大学团委理论研究室以“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完成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以上事实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广受学术界关注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新兴的研究方向。

但是,当前的研究现状仍面临诸多问题。检视相关论文,我们发现,论文作者学科背景庞杂,说明学术界尚缺乏专注于这一研究方向的有影响力的学者。这一研究方向要求研究者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均有一定的学术功底,而大部分研究者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这也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质量。此类论文发表的学术期刊等级大部分较低,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自1998年以来题名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词包含“传统文化”的论文仅有7篇。这一研究方向有若干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说明这一研究方向日益受到重视,并不断有新的研究力量加入,但相关的专著仍然较少。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这一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学界未有专门的讨论,也未有明确的共识。以上事实说明这一研究方向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源出现代,但是中国古代具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悠久传统,通常称之

122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改革开放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由半独立走向独立,由非重点学科走向重点学科,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是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参照和借鉴哲学社会科学中相对成熟学科的学科建设经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既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科学依据和核心内容,又注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传播提供重要的依循,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孕育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首先在于它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教育的中心内容,以广大群众为主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时代特征。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我国的文化国情。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德治、讲礼仪,重伦理、讲道德,重理想、讲修养,重整体、讲和谐,重内在、讲人格的传统。正是这种文化传统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巨大作用提供了条件。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自创立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地丰富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改革发展的路径,更以富有中国特色的面貌,融入世界的文化热潮,不仅在国内上下重视,而且声振海内外,成为我国的政治优势。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

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着深刻影响,极大的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分析并制定网络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有重要的意义。对网络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问题思考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着深刻影响,极大的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如何充分运用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克服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让社会主流思想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强网络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网络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西方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往往利用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控制能力,通过互联网这一新媒体手段,向社会主义国家传输他们的腐朽的思想和文化。网络这一全新的传播渠道为某些别具用心的西方国家向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提供了便利,他们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在对外进行科技输出的同时进行思想文化和腐朽价值观的输出。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在

引进先进科技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年轻的大学生由于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往往容易产生对蕴藏在技术后面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感,从而导致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盲目崇拜。[1] (二)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形式单调、内容枯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成为大学里重要的教育资源。不少大学都在网上建立了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网络党校,网络思政大讲堂等特色主题网站,但在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吸引力不足、网站利用率上点击率不高、教育教学资源匮乏、网络互动平台建设与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导致很难吸引学生来浏览思政网站,从而失去利用先进网络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缺乏思政专业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在网络新媒体下优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可靠的组织保障。他们自身的素质往往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互联网这一全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的传统的工作思路、手段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特别是当他们面临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时,不仅需要会做思想政治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能够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只有很好的把这两点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网络新媒体时代下面临的各种新问题。由此可见,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24个)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24个) ★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诚信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借鉴美国等其他国家诚信教育的经验)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试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际能力培养研究 ★反“和平演变”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课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竞争意识之浅见 ★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思考 ★运用网络技术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三个代表”与人才培养 ★网络化趋势下高校德育研究 ★各国德育之比较研究(各国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研究)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试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教育 ★我国三代领导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 ★浅析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 ★试析企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可能路向 ★全球化时代文化的未来:文化一元化,还是文化多元化? ★儒学所倡导的“内在超越”与依法治国 ★经济全球化与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主义”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久发展 ★“中和”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老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专制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的人才及教育观 ★儒家人才观及现代意义 ★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 ★论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哲学意蕴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论行政领导的创新能力 ★试论国家公务员的形象重塑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之思想政治教育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全国的重点大学,并且是教育部直属的,是一所国家的“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在文、法、哲等比较偏文的多领域国内领先,下面看一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之思想政治教育。 1、专业概况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于1984年。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1990年,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并,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二级学科,开始招收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博士点是全国第一家被批准招生的单位,也是1998年6月以前全国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的博士点,由此培养出了全国第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为后来全国同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成立。1997年5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被批准为本学科全国惟一一家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1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在全国高校重点学科的评审中获得免答辩资格,直接进入重点学科行列。2003年,该学科博士点建设作为一项研究课题被列入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子项目。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该一级学科下独立的二级学科。 2、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研究方向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三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包括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方向四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3、研究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律、功能、内容、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基本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中外德育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干部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4、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与教育对象的特点,把握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较强分析、解决人们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新媒体的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料汇总)

定义方面已经不用搜了,就按照这个模式一部分一部分逻辑清晰一点就可以,你主要再找找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正反两方面),还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有什么影响(也从正反两方面找)最后再有点建议。不用自己写,找专业点的论文就行。 新媒体研究相关资料整理 新媒体(NewMedia)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有别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 包括网络电视(Web TV) 、对话链( Chat words) 、虚拟社区、博客( blog) 、播客、简易聚合(RSS) 、手机短信、IPTV、手机报纸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已经日益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对于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流行和时尚充满兴趣,成为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最早最直接的群体,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传播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定义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 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分众就是区分受众,分众传媒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族群,而这个族群能够被清晰地描述和定义,这个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https://www.doczj.com/doc/172015076.html,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的定义:“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模式)的媒体形式。” 也有专家提出:“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目前的新媒体应该定义为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 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点分析与价值影响

2019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doc

生物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华侨中学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将生物学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学核心素养[1]。生物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能够掌握生物学知识,养成勇于探究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用理性的思维进行科学探究,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以生物知识为载体,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逐步培育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我谈谈对生物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与一些思考。 将生命观念渗透进课堂教学中。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生命观念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支柱,生命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 以“进化与适应观”为例:在教学中渗透进化与适应观,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种的产生、群落的演替、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理解生物体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微观到宏观的变化历程,从而形成科学的进化发展观。进化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自然界中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优胜者不一定是最强的个体,而是最适应环境的个体。这些观点都能让学生积极应对生活,应对学习,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倍增的选择转向主动的适应,使生活更有质量,生命更有价值。 第二、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涵。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4]。 以“模型与建模”为例,在“有丝分裂”一节教学中,教师提供磁性教具,让学生主动建构有丝分裂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物理模型。学生通过展示模型,讨论染色体行为变化和数目变化的规律,总结出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建构有丝分裂染色体和DNA、染色单体变化的数学模型,从而理解有丝分裂核心概念。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5]。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科学探究是理性思维的实证过程。探究的过程就是在理性思维驱动下完成,一般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若论证错误,则需要重新“猜想与假设”。 以“实验设计”为例,在实验“探索酶的最适温度”中,我尝试让学生写出

关于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理念综述-模板

关于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理念综述 任何一项政策的变迁都不是随意进行的,在其变迁的背后存在着各种制约力量。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变迁不是单一动力作用的,而是由社会环境、政府、大学生三个方面的分力融合而生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在这个动力系统中,根本动力是社会环境,基础动力是政府,直接动力是大学生。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的根本动力——社会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作为一个子系统,其“外围”有一个更大的系统,即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产生制约作用。 (一)经济体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 马克思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因此,经济关系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主导因素。政策作为人们“思想”的产物,自然受到经济关系的制约。自建国以来,我国形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集中管理,高校被定位于政治之中。围绕政府意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只规定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旋律等意识形态教育。如1950年《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确定在高校设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程后,直至1976年的政策始终强调通过“学习毛泽东着作”、“选读马列主义经典着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主旋律教育的规定来看,1950年《关于高等学校政治课教学方针、组织与方法的几项原则》规定了“反帝教育、土改教育、五爱教育”的工作重点。1961年《高教六十条》提出,要使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愿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现,高校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而拥有了非政治领域的自主社会空间。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群体表现出“拥紧现实而放逐理想,追逐功利而嬉戏道义,尊重自我而淡薄群体”的价值取向。对此,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结束以阶级斗争为教育内容的时代,开始重视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要。1986年《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强调要普及法律常识。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

新媒体_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徐振祥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新媒体使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征与优势,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必须制定相关对策与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7)06-0064-03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博客/播客/维客、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电子邮箱、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报纸/手机广播电视、数字电视、IPTV、网络电视、虚拟社区、门户网站、简易聚合、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网络杂志/网络广播、移动电视等,其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式,有的是新的媒体硬件、新的媒体软件和新的信息服务方式。 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深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环境和良好的机遇。但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容易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加之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浮躁心理蔓延,若对这些社会现象缺乏理性思考的话,就不能正确的鉴别和把握其本质。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影响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信息发布失控、人际关系脆弱、西方文化霸权强化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认识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而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体系,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较之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跨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借助新媒体,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进行继承与创新;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政策,而无须受制度、体制和其它繁琐程序的制约,无论是工作场合和对象、教育方式与手段还是信息获取与传播,都获得了突破性的改善,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2.新媒体的灵活性和快捷性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社会实践等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而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显示其独特优势。新媒体能够更为方便和快捷地发布更具个性化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通过文字、语言、图片或者相互交流等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通过新媒体,大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网络等新媒体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教育,极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 3.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边和平等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的信任度大为增强 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一直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质量的关键。由于人的思想隐蔽性的客观存在,大学生一般不愿意向老师讲真话和说实情,这是当前高校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阻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新媒体虚拟传播手段与大学生进行双向交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主导者之间的信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7年第6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No.6,2007(总第88期)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Research(SumNo.88) 收稿日期:2007-09-18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07C19) 作者简介:徐振祥(1974-),男,湖南理工学院院长办公 室讲师,硕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 湖南省教育厅 申请书 项目名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申请者: 单位部门: .专业资料.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宅) (手机)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制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专业资料.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 二、封面上方的编码框申请人不填。 三、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主要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 四、申请书复印请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专业资料.

一、简表 .专业资料.

.专业资料.

二、选题依据(项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意义: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品格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表现为强烈的个性化发展倾向。这一变化向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挑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丰富和创新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维模式,在实践上,有助于我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突破过去长期只谈“全面发展”、片面理解“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对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笼统地谈论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开始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人的个性化培养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上来,且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这些研究仍然是比较分散的、非系统的,而且研究者多限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国内高校比较典型的成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系统的整理和理论升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方面,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全面的重视。 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秉承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即尊重个性、鼓励人们发展个性、走个性化发展的成才之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也借鉴了其经验,使其国民教育上到一个新台阶。比如在美国的“公民教育”理念中,贯穿着这样的思想:“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就是促使青年个性自由、个性发展、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讲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教育几乎涉及到学校课程的所有领域。”英国鉴于“当.专业资料.

对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理念综述-模板

对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理念综述 任何一项政策的变迁都不是随意进行的,在其变迁的背后存在着各种制约力量。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变迁不是单一动力作用的,而是由社会环境、政府、大学生三个方面的分力融合而生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在这个动力系统中,根本动力是社会环境,基础动力是政府,直接动力是大学生。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的根本动力——社会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作为一个子系统,其“外围”有一个更大的系统,即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产生制约作用。 (一)经济体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 马克思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因此,经济关系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主导因素。政策作为人们“思想”的产物,自然受到经济关系的制约。自建国以来,我国形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集中管理,高校被定位于政治之中。围绕政府意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只规定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旋律等意识形态教育。如1950年《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确定在高校设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程后,直至1976年的政策始终强调通过“学习毛泽东着作”、“选读马列主义经典着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主旋律教育的规定来看,1950年《关于高等学校政治课教学方针、组织与方法的几项原则》规定了“反帝教育、土改教育、五爱教育”的工作重点。1961年《高教六十条》提出,要使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愿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现,高校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而拥有了非政治领域的自主社会空间。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群体表现出“拥紧现实而放逐理想,追逐功利而嬉戏道义,尊重自我而淡薄群体”的价值取向。对此,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结束以阶级斗争为教育内容的时代,开始重视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要。1986年《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强调要普及法律常识。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第4期2011年8月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 al of N orth China Electri c Power U niversit y (Soci al Sciences )No .4 A ugust 2011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王威威 (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北京 102206)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研究方向主要有两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利用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中国传统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二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可应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解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掘古代思想的积极意义而避免其中的消极因素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教化 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3(2011)04-0121-05 收稿日期:2011-05-09 作者简介:王威威,女,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哲学博士。 C 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NG Wei -w ei (Teaching Dep .of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 ry Course ,No rth China Electric Pow er Univer sity Beijing 102206,China ) Abstract :The relatio nship betw ee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 ith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The m 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this research directio n are as follow s :interpre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based o n modern ideolo 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 ry ;research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 antag es of traditio nal culture for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ideolo gical and po 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directio n ;civilization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提出有一个历史过程,对其含义也有不同的理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列宁提出了“政治教育”的概念:“在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抱着教育不问政治的旧观点,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1]399 “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1]40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使用 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2] 列宁所讲的“政治教育”与毛泽东的 “思想政治工作”实质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教育工作,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政治均属于上层建筑,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教育即是为维护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思想教育。而上层建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次科技革命而新兴的科学技术,将全人类带入了新型的时代,可以称其为新媒体时代。在潜移默化之中,人类慢慢接受了新媒体时代,并且也已经离不开新媒体时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受到新媒体时代的潮流影响,影响具有双重性,不仅是机遇还有挑战。首先,需要了解新媒体时代的含义;其次,说明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以高校生为主,包括机遇和挑战;最后,要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 一、什么是新媒体 1.含义 “媒体”一词首次出现大约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其词源为“Medium” 传入中国后音译为媒介,与媒体的意思差不多,细微的差异在名词性质上面等,例如,媒介代表的是整体的抽象名词,媒体则是代表个体的具象名词。 媒体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充当是一个平台的作用。这个平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触碰到的作为信息存储的实体,例如磁盘等具体的存储信息的媒质;另一种是没有实体的充当载体作用进行信息传递。例如声音、图片等。以上所说的平台中所说的类型和其中所包含的所有传播的内容,都可以看做媒体的一部分。要想探究媒体自身存在的价值,首先要考虑媒体传播的信息载体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其次要看媒体传递信息的受众及其心理反应;最后还必须考虑信息传递的时间空间。以上这些必须一起组合才能体现媒体的价值。 2.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在理论上作为一个概念,具有相对性,与之前出现过的媒体时代相比,之前的媒体可以称其为旧媒体。具有新的特征。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能量与旧媒体相比更具有爆发性。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进一步增长,科技化也越来越迅速,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就像是爆炸的小行星一样,信息仿佛是飞流的星星碎片一样,辐射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地球几乎全部都被新媒体所覆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全人类拉入新媒体的范围之内,其爆发性是之前旧媒体不能想象无法做到的,对人类社会甚至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融合性方面远远超越旧媒体。中国有句俗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新媒体也是如此。旧媒体虽然有个旧字,但是其毕竟是凝结了历代科学家们的精华而形成的,新媒体从中继承借鉴并进一步进化,并且接受现代的优秀技术将不同时期的科学融合在一起,经过调整,能力更加多功能。不僅在技术层次的提升,在市场等社会方面的价值更加高。这些都说明新媒体强大的融合性带动全人类向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本小组成员 组长:余平 组员:薛亮吴婧芸郭丹英林芳张秀平 张晓俞陈小芳陈婷婷林苏娟 本课题内容以及人员分配 一、余平:开篇引导以及贯穿全场 二、我国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比(从环境的因素出发) 纵轴:郭丹英、吴婧芸: ①时代标语口号的变化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不同 横轴:②三种社会领域环境的转变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与作用的不同张秀平、林芳:经济环境 林苏娟、陈婷婷:政治环境 张晓俞、陈小芳:文化环境 三、薛亮:对比后的借鉴与总结

具体内容: 一:开篇引导: (余平:)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应该承认,在任何阶级社会都会有,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只是这种活动的名称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各异。它通过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等方面进行教育的实践活动来表现。它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体、教育介体制约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应该来说是占据很大部分。 改革开放作为我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分水岭,应该说对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我们小组就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出发来谈谈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两个不同时期的比较,以及从这两个不同阶段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郭丹英、吴婧芸:) 二、环境变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前后标语口号的演变 宣传政治反映国情从标语看中国的发展 中国式标语起源已久,当初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最初的标语完全是配合政治形式作宣传的,并且反映出各个特定时代的不同国情。也就是标语口号都是为了特定的目标,用简短的语言达到宣传的目的。 我国建国以来,标语口号一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主席万岁!”等慷慨激昂的标语漫天飞舞。尤其在“毛主席思想”方面下文章更是不计其数。随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标语把人们带进了大跃进时期。 最值得纪念、至今还广为流传的就是1962年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这两则标语至今还激荡这不少斗志昂扬的心灵!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标语可谓丰富多彩,从“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从“打倒一切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到“坚决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从“党中央毛主席是我们的靠山,解放全人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到“全国山河一片红”……无不令人触目惊心。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事实就是”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涵义 (一)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涵义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所要达到的要求,或者说是指受教育者在思想和行动上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总体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很清楚,就是要培养具有一定思想政治觉悟的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人.具体地讲,就是在某一时期内某种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有严密组织系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理论宣传和鼓动工作等全部实际活动,使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并推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方面所要达到的一定水平. 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构成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上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教育.这四项要素的相互关系展现为人的思想政治品质结构,其中每一项要素又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包括了思想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目标、政治觉悟教育目标和伦理道德教育目标、甚至心理品质教育目标等诸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由此构成一个具有明确目的的完整体系.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国家一般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类提法,它们把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十分重视道德品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强调公民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和政治品质,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公民教育目标,这是我们在进行比较研究中必须加以注意的. 从政治教育来看,一个较完整的政治教育过程,一般包括提高政治认识,培养政治情感,锻炼政治意志,确立政治信念,以及培养思想政治行为习惯等几个环节或步骤,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是由上述各个环节或步骤的具体目标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具体包括: ――政治认识提高的目标,是指在对受教育者政治知识的传授和受教育者政治认识的提高方面所设定并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政治情感陶冶的目标,是指在使受教育者形成应有的政治认识相一致的政治情感并改变与应有的政治认识相抵触的政治感情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

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方式,是企业进行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进行强有力的引导,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内容和形势的创新,才能够在各种思想掺杂的现实社会中激流勇进,引导企业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促进企业长期的稳定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标签: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一)信息获取更为快捷、实效 信息获取的实效性与快捷性,不仅体现在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快速及时获取大量网络信息,还体现在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对生活及思想情况进行快速了解。如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员工微博、微信等了解到员工的生活轨迹及学习轨迹,从而加强对员工的了解,以便及时有效地实施干预。 (二)教育环境更为多样、复杂 教育环境的多样及复杂表现为网络上的信息是良莠不齐的,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信息也大量存在于网络平台上,这些信息会潜在地影响员工的思想及行为,使得思政教育环境日益复杂。而在这个阶段,对新鲜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的员工,容易受到网络平台上信息的影响。 (三)思政教育手段还不够完善 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主要改变就是信息的海量性,这使员工对待信息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主动选择的空间加强。在这种条件下,员工会更倾向根据自己的主观选择选取信息。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若还是采取以往的教育方式,是远远不能满足现今教育开展的需求。 二、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教育手段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育工作者等相关人员需借助一定的措施及手段。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加了信息选择的难度。尽管国家于2011年国家出台了有关微博客的管理规定,提出了“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政策,也即在注册微博时,用户必须使用自己真实的身份,昵称则可自行填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编号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课题湖南省教育厅 申请书 项目名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申请者: 单位部门: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宅) (手机)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制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 二、封面上方的编码框申请人不填。 三、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主 要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 四、申请书复印请用 A4 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 2-

一、简表 项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名称 研究期限2010年 10 月至 2011年 9 月 姓名吴文斌年龄42技术职务讲师 项目 负责已获学位硕士所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现从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人 从事过的思想政治教育岗位及时间学生辅导员18 年 姓名年龄技术职务已获学位专业现工作岗位 周展46副教授学士高校管理分党委副书记主 要 邱国良32讲师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学工部 研 究 周巍31讲师硕士法学主任辅导员人 员 贺佐杰28研究实习员硕士政治经济学学生辅导员 李芳瑾27助教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辅导员 本项目研究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拟以国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参考,以深入广泛的调研、访谈为依据,结合项目组成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典型经验,综合国内外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主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构建的 要 孕育与实践。主要内容包括: 研 究(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内涵; 内 (二)构建大学生教育个性化模式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容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五)目前国内高校几种典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模式研究。 - 3-

中国传媒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向介绍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法学门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可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本专业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目标所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具有较突出的中国特色,在培养较高层次的社会科学理论和实际工作人才中具有重要地位。 我校是全国较早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士学位教育的院校之一。连续多年招收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2006年我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我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教师在长期教学和科研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些教改和理论研究项目曾获得市、部级表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正确、具有比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当代现实问题的硕士研究生为宗旨。本专业的硕士生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从事传播机构、高校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理论研究其他社会工作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设三个方向,分别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传媒政治研究、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研究: 1.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方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规律、功能、方法等都需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地展开研究。因此,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网络时代的伦理道德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本研究方向将基础性研究与前沿探索紧密结合,基本理论研究与对策性研究相结合,发挥院校优势,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推向前进,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普及和传播服务。 2.传媒政治方向 媒体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极其巨大的影响,政治作为社会的神经中枢,受其影响自然更大,媒体正全方位地影响着当代政治;同时,政治从自身的功能和价值出发,也在全力地建构着今天的传媒,加强传媒政治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认识传播媒介与政治的运行规律。因此,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论述大众传媒的影响,对大众传播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专门研究,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良好的机制,进而把握其规律,达到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的。本方向将着重研究大众传媒与政治发展、大众传媒与政党政治、大众传媒与国际政治、社会主义国家舆论导向出现失误的原因和对策等等。在此基础上,对大众媒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问题,及其对民主政治的影响进行动态追踪研究,逐步形成与我校以传媒信息为主的综合性院校相适应的研究特色,培养新时代传媒业的教学、研究与管理人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