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圆的周长(2)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圆的周长(2)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圆的周长(2)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圆的周长(2)

第2课时圆的周长(2)

课题圆的周长(2)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周长的意义、圆周率的意义,掌握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用圆的知识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教学时主要采用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向学生渗透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和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学习目标

1.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2.运用渗透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把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与实际问题很好的连接在一起,解决要求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圆规学具准备:圆规、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入(7分钟)1.

正方形的周长是( )cm。

圆的周长是( )cm。

2.

其中一个圆的周长是( )cm。

长方形的周长是( )cm。

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学生独立思考填

空,小组交流,全班订正。

1.计算下面圆形的周长。

C=3.14×8=25.12(cm)

C=2×3.14×3=18.84

(cm)

二、合作探究,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20分钟)

(一)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已知AB =120m ,BC =60m (如下图),从A 到C 有2条不同的路线可走,请你判断哪条路线更短。

2.教师引导探究:要判断哪条路线更短,实

质就是把直径为AC 的半圆弧的长度与直径分别为AB 、BC 的半圆弧的长度的和进行比较。

3.全班交流解答方案。

4.教师引导总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二)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直径均为1

dm 的4根管子

被一根金属带紧紧地捆在一起,如下图。求金属带的长度。

2.教师引导探究。

3.教师小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可以把求金属带的长度转化成求一个圆的周长加上4条直径的长度和。

(一)1.(1)学生读题思考:从题目中

能获取哪些信息?

(2)小组交流讨论获得的信息。 2.(1)学生讨论交流解法。 (2)独立写出解答方法。 3.订正自己的答案。 4学生深化理解。

(二)1.(1)学生读题,交流获取的信息。

(2)小组内讨论、交流,探究解答的方法,尝试小组内解决问题。

2.学生派代表交流解答问题的方法。

3.学生深化理解。

2.求阴影部分的周长。

3.14×(3+5)÷2=12.56(m ) 3.14×3÷2=

4.71(m ) 3.14×5÷2=7.85(m ) 12.56+4.71+7.85=2

5.12(m ) 答:阴影部分的周长为25.12 m 。

3.一个街心花园的形状如下图所示,中间正方形的边长为20m ,四周是半圆,这个街心花园的周长是多少米?

3.14×20×2=125.6(m ) 答:这个街心花园的周长是125.6 m 。

三、巩固练习,提

升能力。(9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6页第10、1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后全班展示。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总结

收获(4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亲历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

六年级数学上册5圆2圆的周长第2课时导学案人教版.doc

第2课时圆的周长(2) 课题圆的周长(2)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 明 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周长的意义、圆周率的意义,掌握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用圆的知识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教学时主要采用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向学生渗透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和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学习目 标1.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2.运用渗透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 点 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 点 把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与实际问题很好的连接在一起,解决要求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 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圆规学具准备:圆规、刻度尺 课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环 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入(7分钟)1. 正方形的周长是( )cm。 圆的周长是( )cm。 2. 其中一个圆的周长是( )cm。 长方形的周长是( )cm。 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学生独立思 考填空,小组交流,全班订正。 1.计算下面圆形的 周长。 C=3.14×8=25.12 (cm) C=2×3.14×3= 18.84(cm)

二、合作探究,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20分钟) (一)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已知AB =120m ,BC =60m (如下图),从A 到C 有2条不同的路线可走,请你判断哪条路线更短。 2.教师引导探究:要判断哪条路线更 短,实质就是把直径为AC 的半圆弧的长度与直径分别为AB 、BC 的半圆弧的长度的和进行比较。 3.全班交流解答方案。 4.教师引导总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二)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直径均为1 dm 的4 根管子被一根金属带紧紧地捆在一起,如下图。求金属带的长度。 2.教师引导探究。 3.教师小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可以把求金属带的长度转化成求一个圆的周长加上4条直径的长度和。 (一)1.(1)学生读题思考:从 题目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2)小组交流讨论获得的信息。 2.(1)学生讨论交流解法。 (2)独立写出解答方法。 3.订正自己的答案。 4学生深化理解。 (二)1.(1)学生读题,交流获取的信息。 (2)小组内讨论、交流,探究解答的方法,尝试小组内解决问题。 2.学生派代表交流解答问题的方法。 3.学生深化理解。 2.求阴影部分的周长。 3.14×(3+5)÷2=12.56(m ) 3.14×3÷2= 4.71(m ) 3.14×5÷2=7.85(m ) 12.56+4.71+7.85= 25.12(m ) 答:阴影部分的周长为25.12 m 。 3.一个街心花园的形状如下图所示,中间正方形的边长为20m ,四周是半圆,这个街心花园的周长是多少米? 3.14×20×2=125.6(m ) 答:这个街心花园的周长是125.6 m 。 三、巩固 练习,提 升能力。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6页第10、11 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后全班展示。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 学反思教案三篇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是理解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及圆周率。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反思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反思教案一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 成功之处 1.充分理解周长的概念,加强对意义的理解。学生以前学过周长的概念,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在此基础上,理解“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在教学中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图形的周长,然后引出主题图,通过实际场景丰富学生已有经验,逐渐内化为学生对周长的意义的理解,明确周长就是一条线,但是这条线是由曲线构成的图形。 2.加强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规律。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绕绳法、滚动法和折叠法得出直径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些,从而使学生明确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由此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在课前预习了这部分内容,导致有一个组没有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的结果都是3.14倍,看来学生对于操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注重了结果的得出,而忽略了规律的呈现。 再教设计 在教学完圆的周长时,要让学生注意区别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周长,要注意呈现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即当圆的直径或半径扩大2倍、3倍,圆的周长扩大几倍的练习拓展,并藉此联系正方体的棱长之和、表面积和体积中,

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练习题及答案

圆的周长 例1 (俯视图):一群学生站在一个长7米,宽6米的长方形场地边上,中心是一个投掷篮,如图) 同学们站在四周投掷,站什么样的队形才最公平?范围最大? 解析: 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距离相等。 小结: 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距离都相等。 例2, 求跑道周长 解析:

将跑道分成两部分,直行跑道和两个圆弧跑道拼接成的圆。 答案: 由图中信息可知,跑道的长为: 106×2+3.14×60=400.4(米) 答:跑道一圈一共有400.4米。 举一反三: 1、已知AB=10厘米,求下图中各圆的周长总和。 例3 大明想模仿战士设计了一个“过火线”的游戏,于是找来7根直径5厘米的塑料管,用一根橡皮筋把它们勒紧成一捆(如下图), 此时橡皮筋的长是多少厘米?同学们帮他算一算。 解析: 橡皮筋的长就等于6个线段AB与6个BC弧长之和。 6个弧长拼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圆形,并标注圆形的直径长。

答案: 解:由题意可知,橡皮筋的总长为: 6×5+5×3.14=45.7(厘米) 答:橡皮筋的长度是45.7厘米。 举一反三: 2、夏天到了,爸爸到商店买了4个啤酒瓶捆扎在一起,如下图所示,捆5圈至少用绳子多少厘米? 总结: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只要怎样理解就可以了?看有几条直径加一个整圆就可以了。 例4 大明设计一个画圆弧游戏,同学们先围成一个边长是2米的正方形(如图,),有一个同学拉7米的绳子从A点出发,将绳子拉紧顺时针跑, 可跑多少米?

解析: 展示过程,一个小孩拿着绳子绕着跑,直到停止 答案: 7×2×3.14÷4+5×2×3.14÷4+3×2×3.14÷4+1×2×3.14÷4 =(7+5+3+1)×2×3.14÷4 =25.12米 答:将绳子拉紧顺时针跑,可以跑25.12米。 举一反三: 3、小红骑车去少年宫,已知小红离少年宫5275.2米,自行车轮胎直径是70厘米。如果每分钟转120周,那么小红从家到少年宫要用多少分钟? 4.一个半径1厘米的硬币沿着三角形纸板的边缘滚动,三角形的纸板三条边分别长6厘米、7厘米、8厘米,当硬币滚回原来位置时,硬币的圆心经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六年级数学上册5 圆第2课时 圆的周长(2) (2)

编号:57684289337954225654444158 学校:杭处市净水镇坝上平小学* 教师:务讯理* 班级:翔翔参班* 第2课时圆的周长(2)课题圆的周长(2)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周长的意义、圆周率的意义,掌握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用圆的知识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教学时主要采用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向学生渗透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和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学习目标 1.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2.运用渗透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把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与实际问题很好的连接在一起,解决要求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圆规学具准备:圆规、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入(7分钟)1. 正方形的周长是( )cm。 圆的周长是( )cm。 2. 其中一个圆的周长是( )cm。 长方形的周长是( )cm。 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学生独立思考填 空,小组交流,全班订正。 1.计算下面圆形的周长。 C=3.14×8=25.12(cm) C=2×3.14×3=18.84 (cm)

(一)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已知AB=120m,BC=60m(如下图),从A到C有2条不同的路线可走,请你判断哪条路线更短。 2.教师引导探究:要判断哪条路线更短,实质就是把直径为AC的半圆弧的长度与直径分别为AB、BC的半圆弧的长度的和进行比较。 3.全班交流解答方案。 4.教师引导总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二)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直径均为1dm的4根管子被一根金属带紧紧地捆在一起,如下图。求金属带的长度。 2.教师引导探究。 3.教师小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可以把求金属带的长度转化成求一个圆的周长加上4条直径的长度和。

小学数学说课稿:圆的周长(二)_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圆的周长(二)_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初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圆周率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现在大家都说说,你们都知道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二)学习新课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我想问问同学,你们都带了哪些圆形实物? 两人互相指指圆的周长在哪儿? 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老师手里这个圆的周长。 谁跟他指得不一佯?为什么这样指不行? 老师这有一面镜子,我要给这面镜子镶一条不锈钢边框,怎么才能知道这个边框长多少厘米呢? 老师这还有一个杯子,用它喝水有时烫手,我想编一个杯子套,怎么才能知道套口应该编多大? 哪个小组愿意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个组都带了一些圆形实物,我们要通过小组合作测出圆的周长,并填写实验报告。

请你在实验报告上填出你测量的实物名称,周长是多少,直径是多少。 (学生分小组测量手中圆形实物,并填写在实验报告上。能测量多少数据就测量多少数据。)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同学们想了那么多种方法,看来你们真了不起。我们归纳起来,同学们都是用缠绕、滚动的方法把曲线变直的。(板书:绕、滚) (师出示黑板上画的圆)谁能用这两种方法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 看来光靠绕、滚这种实践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 想一想,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呢?举个例子说明,是不是这样呢?请看屏幕。 (用电脑演示三个滚动的圆,看出圆越大滚动的轨迹越长,圆越小滚动的轨迹越短。) 我们得出了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 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发现的。科学家往往发现问题就要去研究,我们同学长大想不想当科学家?今天我们就先学着科学家来研究一个问题:用我们测量的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来研究圆的周长到底和直径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副标题#e#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题

一、细心填写: 1、圆是平面上的一种( )图形,围成圆的( )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在大大小小的圆中,它们的周长总是各自圆直径的( )倍多一些,我们把这个固定的数叫做( ),用字母( )表示,它是一个( )小数,在( )和( )之间,在计算时,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 )。 2、一个圆的直径扩大2倍,它的半径扩大( )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 3、两个圆的半径的比是2:3,它们直径的比是( ),周长的比是( )。 二、求圆的周长: d =5厘米 d =2.4分米 d =3米 r =2米 r =4分米 r =1厘米 三、解决问题: 1、小红沿直径6.4米的圆形花圃边走一周,需要走多少米? 2、一捆电线绕了9圈,每圈直径都是48厘米,这捆电线长多少米? 3、在一块半径20米的圆形花坛周围围一圈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4、一种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60厘米,小红骑车车轮每分钟转动100周。她骑车每分钟行使多少米? 5、两个小圆的周长的和与大圆的周长相比,哪个长?(

一、判断是否: 1、圆的周长是这个圆的直径的3.14倍。 2、小圆的圆周率比大圆的圆周率小。 3、把一张圆形纸片对折若干次,所有折痕相交于圆心。 4、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直径就扩大6倍。 5、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二、填表: 三、解决问题: 1、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2米,它的周长多少米? 2、一个圆形水池的半径6米。小明沿着水池边走了5圈,一共走了多少米? 3、小红家圆桌的直径1.2米,买铝合金条把桌边包起来,要买多少米铝合金条? 4、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已行了全程的,这时距中点还有15千米。已行了多少 2 千米? 5 5、建造一座污水处理厂,实际投资是计划的,比计划节约1.8万元。计划投资多少 9 万元? 10 6、一段铁路,甲队独铺要10天完成,乙队独铺要15天完成。现在两队合铺,完成时,甲队铺了这段公路的几分之几?

六年级数学上册5 圆第2课时 圆的周长(2) (2)

作品编号:8712358496587631697458912354698 学校:朱于南市格龟起镇安绸小学* 教师:绩安又* 班级:可汗自壹班* 第2课时圆的周长(2)课题圆的周长(2)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周长的意义、圆周率的意义,掌握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用圆的知识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教学时主要采用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向学生渗透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和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学习目标 1.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2.运用渗透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把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与实际问题很好的连接在一起,解决要求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圆规学具准备:圆规、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入(7分钟)1. 正方形的周长是( )cm。 圆的周长是( )cm。 2. 其中一个圆的周长是( )cm。 长方形的周长是( )cm。 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学生独立思考填 空,小组交流,全班订正。 1.计算下面圆形的周长。 C=3.14×8=25.12(cm) C=2×3.14×3=18.84 (cm)

(一)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已知AB=120m,BC=60m(如下图),从A到C有2条不同的路线可走,请你判断哪条路线更短。 2.教师引导探究:要判断哪条路线更短,实质就是把直径为AC的半圆弧的长度与直径分别为AB、BC的半圆弧的长度的和进行比较。 3.全班交流解答方案。 4.教师引导总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二)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直径均为1dm的4根管子被一根金属带紧紧地捆在一起,如下图。求金属带的长度。 2.教师引导探究。 3.教师小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可以把求金属带的长度转化成求一个圆的周长加上4条直径的长度和。

小学六年级上数学圆的周长

1、大小两个圆的面积之比是9:1,周长相差12.56厘米,大小两个圆的面积之和是多少? 一.填空题 1、一个环形的外圆直径是6厘米,内圆直径是4厘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个圆如果半径扩大2倍,那么周长扩大2倍,面积扩大( )倍。 3、大圆与小圆的半径比是5:2,则小圆与大圆的周长比是( )。 4、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的比是( )。 5、圆的周长是( )的∏倍,圆的面积是( )的∏倍。 6.圆的面积公式( )。 7.半径为4米的圆形花坛的面积是( )平方米。 8.一个圆形井盖的直径是10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9.一个圆的周长为12.56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0. 一个圆的周长是78.84厘米,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 二、选择题 1、一个圆的直径由2厘米增加到8厘米,圆的周长增加了( )厘米 A.6 ∏ B.4 c.10 2.小圆直径和大圆半径相等,则它的面积比是( ) a.1:3 b.1:4 c.1:5 3.一个圆的半径缩小3倍,时,它的什么不变( ) A.周长 B.面积 C.圆周率 4.圆的直径是6cm,它的周长是( ) A.18.84 B.94.2 C.942 5.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都是12.56cm,它的面积相比较( ) A.一样大 B.圆的面积大 C.正方形的面积大 6.将一个长8cm,宽6cm 的长方,剪成一个最大的圆,圆片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25.12 B.31.4 C.28.26 7.大圆与小圆的半径比是2:1,则大圆与小圆的面积比是( ) A.1/2 B.4:1 C.3.14 8.圆的周长是该圆半径的( )倍 A.6 B.2 C.3.14 9.一个圆的半径是a厘米,那么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 ∏a B. ∏a2 C.(2 + ∏)a 10.圆有几条对称轴 三、判断题 1.半圆的周长是整圆周长的一半( ) 2.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面积扩大2倍( ) 3.若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相等,则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 4.若圆的半径为2cm,则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5.若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圆的大小由圆的半径决定( ) 6.圆的周长和半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 7.圆的半径增加了3cm,面积也增加了3 cm( ) 六.列式计算 1.一个圆的周长是31.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2课时 圆的周长(2)

第2课时圆的周长(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5~66“练习十四”中第1~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地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变换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 灵活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课件出示习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2.课件展示教科书P66“练习十四”第7题。 师:为了减少计算量,需要用到圆周率的时候,我们可以用π代替具体的数,直接算出多少个π就可以了。 学生在教科书上填一填,再汇报交流,课件呈现完整结果。 【设计意图】将圆、半圆与正方形、长方形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推理能力。 3.课件展示教科书P65“练习十四”第1题。 教师指名学生口答,全班汇报交流。 二、重点练习 1.周长公式的变换。 师:前面我们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出了圆的周长。如果已知圆的周长要求圆的直径或半径又该怎么求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2)] 学生思考后,交流想法。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教学提示】 此题学生算出来了准确得数或用π表示得数都行。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2.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1)课件展示教科书P65“练习十四”第3题。学生自主解答。 师:你是怎样解答的?怎样想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课件呈现完整答案。 (2)课件展示教科书P66“练习十四”第9题。 师:要求需要多少米木条,实际上是求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实际上是求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对于图形中间的这根木条学生可能争议比较大,因为根据周长的意义,这个图形的周长不包括中间的这根木条的长度,但是装饰时有这根木条,所以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解答。 师生探讨交流后,学生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两道题都是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问题,但是又不是直接套用公式,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圆周长公式的运用,同时又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圆周长公式的能力。 三、综合练习 1.课件展示教科书P65“练习十四”第5题。 师:请先尝试着独立解答。 (1)学生独立解答。 (2)展示交流。 师: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吗? 【学情预设】学生一般都能正确解答。 师:围上3圈是什么意思?每圈需要的铁丝是多长? 【学情预设】围上3圈是指牛栏周长的3倍,每圈需要的铁丝长度是指牛栏的周长。 师:每隔2米打一根木桩,这里是求什么?是以前我们学习过的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问题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植树问题”。 师:那么这里的“距离”是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容易把3圈铁丝的长度当成“距离”,要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距离”是一圈的长度,也就是牛栏的周长。 师:大约需要多少根木桩呢?【教学提示】 此处让学生充分交流,说说“中间这根木条”算或不算的理由。 【教学提示】 学生容易将第一问的结果作为第二问的条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辨析清楚,不能简单带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供参考)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 思想。 6、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 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图片.一块钟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一块钟表)

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 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想回答。 教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刚才两位学生的猜想是正 确的。 问题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 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探究新知 (一)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1、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 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 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 2、(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 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 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 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知道了计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来 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 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测量验证

六年级数学上册5 圆第2课时 圆的周长(2) (2)

作品编号:0115230988859532558954500001 学校:秘强市景秀镇赛班家屯小学* 教师:丽景春* 班级:凤凰队参班* 第2课时圆的周长(2)课题圆的周长(2)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周长的意义、圆周率的意义,掌握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用圆的知识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教学时主要采用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向学生渗透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和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学习目标 1.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2.运用渗透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把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与实际问题很好的连接在一起,解决要求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圆规学具准备:圆规、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入(7分钟)1. 正方形的周长是( )cm。 圆的周长是( )cm。 2. 其中一个圆的周长是( )cm。 长方形的周长是( )cm。 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学生独立思考填 空,小组交流,全班订正。 1.计算下面圆形的周长。 C=3.14×8=25.12(cm) C=2×3.14×3=18.84 (cm)

(一)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已知AB=120m,BC=60m(如下图),从A到C有2条不同的路线可走,请你判断哪条路线更短。 2.教师引导探究:要判断哪条路线更短,实质就是把直径为AC的半圆弧的长度与直径分别为AB、BC的半圆弧的长度的和进行比较。 3.全班交流解答方案。 4.教师引导总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二)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直径均为1dm的4根管子被一根金属带紧紧地捆在一起,如下图。求金属带的长度。 2.教师引导探究。 3.教师小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可以把求金属带的长度转化成求一个圆的周长加上4条直径的长度和。

圆的周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田坎小学:何德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初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圆周率π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现在大家都说说,你们都知道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二)学习新课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我想问问同学,你们都带了哪些圆形实物? 两人互相指指圆的周长在哪儿? 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老师手里这个圆的周长。 谁跟他指得不一佯?为什么这样指不行? 老师这有一面镜子,我要给这面镜子镶一条不锈钢边框,怎么才能知道这个边框长多少厘米呢? 老师这还有一个杯子,用它喝水有时烫手,我想编一个杯子套,怎么才能知道套口应该编多大? 哪个小组愿意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个组都带了一些圆形实物,我们要通过小组合作测出圆的周长,并填写实验报告。 请你在实验报告上填出你测量的实物名称,周长是多少,直径是多少。 (学生分小组测量手中圆形实物,并填写在实验报告上。能测量多少数据就测量多少数据。) 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同学们想了那么多种方法,看来你们真了不起。我们归纳起来,同学们都是用缠绕、滚动的方法把曲线变直的。(板书:绕、滚) (师出示黑板上画的圆)谁能用这两种方法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 看来光靠绕、滚这种实践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 想一想,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的周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练习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时钟的分针转动一周形成的图形是(). (2)从()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3)通过()并且()都在()的线段叫做直径. (4)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所有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5)用圆规画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圆规两脚步间的距离是()厘米. (6)圆是()图形,它有()对称轴. (7)正方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半圆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 (8)一个圆的周长是同圆直径的()倍. (9)有一个圆形鱼池的半径是10米,如果绕其周围走一圈,要走()米。 (10)一个挂钟的时针长5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厘米。 (1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1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最长。 (13)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 (14)小圆的半径是6厘米,大圆的半径是9厘米。小圆直径和大圆直径的比是(),小圆周长和大圆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15)圆的半径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圆的直径是13米,它的周长是()米。圆的周长是75.36分米,它的半径是()分米。 (16)要在底面半径是14厘米的圆柱形水桶外面打上一个铁丝箍,接头部分是6厘米,需用铁丝()厘米。 (17)用圆规画一个圆,如果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画出的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 (18)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叫()。 (19)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叫做半径。 (20)圆周率表示() (21)圆的直径长度决定圆的()。 (22)已知圆的周长是106.76分米,圆的半径是()。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水桶是圆形的.() (2)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4)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它们的半径也一定相等.() (5)π=3.14.() (6)圆的半径扩大4倍,圆的周长也扩大4倍.() (7)如果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圆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也一定分别相等.() (8)梯形可以画出一条对称轴.() (9)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六年级数学上册5 圆第2课时 圆的周长(2) (2)

编号:954555300022221782598333158 学校:战神市白虎镇禳灾村小学* 教师:战虎禳* 班级:战神参班* 第2课时圆的周长(2) 课题圆的周长(2)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周长的意义、圆周率的意义,掌握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用圆的知识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教学时主要采用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向学生渗透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和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学习目标 1.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2.运用渗透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把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与实际问题很好的连接在一起,解决要求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圆规学具准备:圆规、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入(7分钟)1. 正方形的周长是( )cm。 圆的周长是( )cm。 2. 其中一个圆的周长是( )cm。 长方形的周长是( )cm。 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学生独立思考填 空,小组交流,全班订正。 1.计算下面圆形的周长。 C=3.14×8=25.12(cm) C=2×3.14×3=18.84 (cm)

(一)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已知AB=120m,BC=60m(如下图),从A到C有2条不同的路线可走,请你判断哪条路线更短。 2.教师引导探究:要判断哪条路线更短,实质就是把直径为AC的半圆弧的长度与直径分别为AB、BC的半圆弧的长度的和进行比较。 3.全班交流解答方案。 4.教师引导总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二)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直径均为1dm的4根管子被一根金属带紧紧地捆在一起,如下图。求金属带的长度。 2.教师引导探究。 3.教师小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可以把求金属带的长度转化成求一个圆的周长加上4条直径的长度和。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第2课时(精品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练习课 教材第65、第66页的练习十四。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巩固对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灵活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解题。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什么是圆的周长?什么是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板书:C=πd C=2πr 2.完成下列口算练习。 3.14×1= 3.14×2= 3.14×3= 3.14×4= 3.14×5=3.14×6=3.14×7=3.14×8= 3.14×9=3.14×10= 3.14×20= 3.14×100= 要求学生先口算出结果,再熟记。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1、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写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 (3)提醒学生正确应用公式。 已知半径,求周长:C=2πr 已知直径,求周长:C=πd 2.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3题。 (1)指名读题。 (2)独立完成。 (3)学生板演,说说自己使用的方法。 已知周长,求直径:d=C÷π 提问:如果已知周长,求半径,用什么方法呢? 板书:r=C÷π÷2 3.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怎样求出规定时间内,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 点拨:求规定时间内,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就是求以分针(20 cm)为半径的圆的周长。 (3)学生接着完成后面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65、第66页练习十四的第5~1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空。 (1)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 )倍。 (2)用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r表示圆的半径,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 )或( )。 长的( )。 (4)用周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剪成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厘米。 2.求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3.一个圆形蓄水池,从里边量周长是50.24米。它的半径是多少米? 4.一个半圆形花坛,外围周长是51.4米。这个花坛的直径是多少米? 四思维训练 看图填空。 左图中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圆心分别是O1、O2,半径是( )厘米,直径是( )厘米,每个圆的周长是( )厘米,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案例与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案例与分析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62~64页《圆的周长》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理解圆的周长,通过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片段: 新课 1、动手量一量、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周长直径周长与直 径的比值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小组汇报:各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三)、对比分析 1、师: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自由交谈) 抽学生汇报,教师作相对应的小结: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 (2)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能够得到圆的周长。 2、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利用圆周长演示仪)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小结1: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近似值π≈3.14。 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在学习了圆的初步理解,知道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圆的周长的。 主要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促动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分析,学会分工,学会分享。

六年级数学上册5 圆第2课时 圆的周长(2) (2)

作品编号:97864512358745963001 学校:趣鸟呜市文景镇欧阳家屯小学* 教师:瑰丽艳* 班级:恐龙队参班* 第2课时圆的周长(2)课题圆的周长(2)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周长的意义、圆周率的意义,掌握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用圆的知识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教学时主要采用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向学生渗透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和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学习目标 1.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2.运用渗透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把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与实际问题很好的连接在一起,解决要求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圆规学具准备:圆规、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入(7分钟)1. 正方形的周长是( )cm。 圆的周长是( )cm。 2. 其中一个圆的周长是( )cm。 长方形的周长是( )cm。 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学生独立思考填 空,小组交流,全班订正。 1.计算下面圆形的周长。 C=3.14×8=25.12(cm) C=2×3.14×3=18.84 (cm)

(一)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已知AB=120m,BC=60m(如下图),从A到C有2条不同的路线可走,请你判断哪条路线更短。 2.教师引导探究:要判断哪条路线更短,实质就是把直径为AC的半圆弧的长度与直径分别为AB、BC的半圆弧的长度的和进行比较。 3.全班交流解答方案。 4.教师引导总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二)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直径均为1dm的4根管子被一根金属带紧紧地捆在一起,如下图。求金属带的长度。 2.教师引导探究。 3.教师小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可以把求金属带的长度转化成求一个圆的周长加上4条直径的长度和。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圆的周长教案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一个正方形。 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 C=4a 2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绳测法 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B、滚动法 让圆滚动一周,从直尺的0刻度到滚动一周的终点,即圆的周长。 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

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3)探究圆与什么有关系。 (直径长,周长长;直径短,周长短。由此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14多一些,它们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作圆周率。)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老师说明: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读什么,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35...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3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已知 d = 30米求:C = ? 根据 C =πd 30×3.14=94.2(m) 第二个问题:已知: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c=πd 50cm=0.5m 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94.2÷1.57=60(周) 答:它的周长是94.2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60周。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书本65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2、判断正误。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3)C =2πr =πd ()

六年级数学上册5 圆第2课时 圆的周长(2) (2)

编号:76854125658544289374459234 学校:麻阳市青水河镇刚强学校* 教师:国敏* 班级:云云伍班* 第2课时圆的周长(2)课题圆的周长(2)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周长的意义、圆周率的意义,掌握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用圆的知识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教学时主要采用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向学生渗透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和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学习目标 1.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2.运用渗透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把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与实际问题很好的连接在一起,解决要求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圆规学具准备:圆规、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入(7分钟)1. 正方形的周长是( )cm。 圆的周长是( )cm。 2. 其中一个圆的周长是( )cm。 长方形的周长是( )cm。 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学生独立思考填 空,小组交流,全班订正。 1.计算下面圆形的周长。 C=3.14×8=25.12(cm) C=2×3.14×3=18.84 (cm)

(一)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已知AB=120m,BC=60m(如下图),从A到C有2条不同的路线可走,请你判断哪条路线更短。 2.教师引导探究:要判断哪条路线更短,实质就是把直径为AC的半圆弧的长度与直径分别为AB、BC的半圆弧的长度的和进行比较。 3.全班交流解答方案。 4.教师引导总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二)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直径均为1dm的4根管子被一根金属带紧紧地捆在一起,如下图。求金属带的长度。 2.教师引导探究。 3.教师小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可以把求金属带的长度转化成求一个圆的周长加上4条直径的长度和。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溪西小学:姚茂逸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经历圆周率的探究过程,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探究。 教学准备: 教具:圆规、直尺、细线、圆形物体若干个; 学具:细线、直尺、计算器、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长、正方形)图中的红线是它们的什么?(周长)谁能说说什么是周长?你还记得它们的周长怎样计算吗?(指名到黑板上写字母公式)前些天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新图形(圆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二、感知圆的周长 你能看出圆的周长和长、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吗? 小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课件出示并齐读)(板书:曲) 三、测量圆的周长 ①如果不给数字,你能知道它们的周长吗?(量)那圆的周长呢?要怎么测量?你能想出办法吗?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

谁来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办法?(小组代表汇报)(课件演示缠绕、滚动法) 同学们想了那么多种方法,看来你们真了不起。我们归纳起来,同学们都是用缠绕、滚动的方法把曲线变直的,这叫做“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 ②你们每个组都带了一些圆形实物,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小组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并填写实验记录。请你在实验记录上写出你测量的实物名称,周长是多少。(学生分小组测量,并填写实验记录。注意要测量准确,减少误差。能测量多少数据就测量多少数据。)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情况。 ③那谁能来测量一下黑板上这个圆的周长?看来光靠缠绕、滚动这种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 二、引导探索。 1、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你觉得有什么方法能测出圆的周长呢?(学生讨论,教师予以方法指导) 测量:分组测量(要求:先讨论测量的方法,再分工合作,把结果记录在表上) 分小组测量,并记录结果。 2、小组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观察这些数据,你觉得周长和直径有关系吗?会有怎样的关系? 3、如果我们任选一个圆进行测量,结果会怎样呢? 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是不是固定的呢? 这个倍数就叫什么呢?介绍π的读法和意义。 对这样的测量结果,同学们觉得精确吗?为什么?想不想进一步去探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