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彩心理效应

色彩心理效应

色彩心理效应
色彩心理效应

色彩心理效应详细记述

互联网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

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有的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自19世纪中叶以后,心理学已从哲学转入科学的范畴,心理学家注重实验所验证的色彩心理的效果。

不少色彩理论中都对此作过专门的介绍,这些经验向我们明确地肯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次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夏日,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变量双的感觉。颜料也是如此,在冷食或冷的饮料包装上使用冷色,视觉上会引起你对这些食物冰冷的感觉。冬日,把卧室的窗帘换成暖色,就会增加室内的暖和感。

以上的冷暖感觉,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温度,而是与我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总的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需要暖色,又需要冷色,在色彩的表现上也是如此。

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它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

度感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两者相比较,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又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

一般说来,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由于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可在细长的空间中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上感到更接近方形。

除去寒暖色系具有明显的心理区别以外,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也会引起对色彩物理印象的错觉。一般来说,颜色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暗色给人以重的感觉,明色给人以轻的感觉。纯度与明度的变化给人以色彩软硬的印象,如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

色彩知识(一)

1,关于色彩

五光十色、绚丽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色彩使宇宙万物充满情感显得生机勃勃。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用,人们几乎无所不包,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人的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客观世界的光和声作用于感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活动,我们就有了感觉,就对外界事物与现象有了认识。色彩是与人的感觉(外界的刺激)和人的知觉(记忆、联想、对比…)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感觉总是存在于色彩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色彩感觉存在。

人的色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色物体、眼睛和大脑,也就是人们色彩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这四个要素不仅使人产生色彩感觉,而且也是人能正确判断色彩的条件。在这四个要素中,如果有一个不确实或者在观察中有变化,就不能正确地判断颜色及颜色产生的效果。

光源的辐射能和物体的反射是属于物理学范畴的,而大脑和眼睛却是生理学研究的内容,但是色彩永远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而色彩感觉总包含着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对比与联想。

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学委员会曾经把颜色定义为:颜色是除了空间的和时间的不均匀性以外的光的一种特性,即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在我国国家标准GB5698-85中,颜色的定义为: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根据这一定义,色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心理反映。所以,色彩感觉不仅与物体本来的颜色特性有关,而且还受时间、空间、外表状态以及该物体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各人的经历、记忆力、看法和视觉灵敏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色彩是源于自然,但人类结合了大自然色彩的启示和自然或人工色料,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2,色彩的起源

Color development

人类使用颜色,大约在15-20万年以前的冰河时期。我们在原始时代的遗址中,发现有同遗物埋在一起的红土,涂了红色的骨器遗物,在劳动中用美丽的颜色表示自己的感情而制作的。红色,原始人把它作为生命的象征,有人认为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原始人使用红土、黄土涂抹自己的身体,涂染劳动工具,这可能是对自己威力的崇拜,带有征服自然的目的。

色彩知识(二)

色彩基础

要理解和运用色彩,必须掌握进行色彩归纳整理的原则和方法。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掌握色彩的属性。

色彩,可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前者如黑、白。灰,后者如红、黄.蓝等七彩。

有彩色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与此反,无彩色就没有彩调。

无彩色有明有暗,表现为白、黑,也称色调。有彩色表现很复杂,但可以用三组特微值来确定。其一是彩调,也就是色相;其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其三是色强,也就是纯度、彩度。明度、彩度确定色彩的状态。称为色彩的三属性。明度和色相合并为二线的色状态,称为色调。有些人把明度理解为色调,这是不全面的。

明度

谈到明度,宜从无彩色人手,因为无彩色只有一维,好辩的多。(图)最亮是白,最暗是黑.以及黑白之间不同程度的灰,都具有明暗强度的表现。若按一定的间隔划分,就构成明暗尺度。有彩色即靠自身所具有的明度值,也靠加减灰、白调来调节明暗。

日本色研配色体系(P.C.C·S·)用九级,门塞儿则用十一级来表示明暗,两者都用一连串数字表示明度的速增。物体表面明度,和它表面的反射率有关。反射的多,吸收得少,便是亮的;相反便是暗的。只有百分之百反射的光线,才是理想的白,百分之百吸收光线,便是理想的黑。事买上我们周围没有这种理想的现象,因此人们常常把最近乎理想的白的硫化镁结晶表面,作为白的标准。在P.C.C.S.制中,黑为?1,灰调顺次是2.4.3.5、4.5. 5.5、 6.5、7.5、8.5,白就是9.5。越靠向白,亮度越高,越靠向黑,亮度越低。通俗的划分,有最高、高、略高、中、略低、低、最低七级。在九级中间,如果加上它们的分界级,即2、3、4、5、6、7.8、9,便得十七个亮度级。

有彩色的明暗,其纯度的明度,以无彩色灰调的相应明度来表示其相应的明度值。明度一般采用上下垂直来标示。最上方的是白,最下方是黑,然后按感觉的发调差级,排入灰调。…这一表明明暗的垂直轴,称无彩色轴,是色立体的中轴。

色相

有彩色就是包含了彩调,即组、黄、蓝等几个色族,这些色族便叫色相。

最初的基本色相为:红、橙、黄、绿、蓝、紫。在各色中间加插一两个中间色,其头尾色相,按光谱顺序为:红、橙红、黄橙、黄、黄绿、绿、绿蓝、蓝绿、蓝、蓝紫,紫。红紫、红和紫中再加个中间色,可制出十二基本色相。

这十二色相的彩调变化,在光谱色感上是均匀的。如果进一步再找出其中间色,便可以得到二十四个色相。如果再把光谱的红、橙黄、绿、蓝、紫诸色带圈起来,在红和紫之间插入半幅,构成环形的色相关系,便称为色相环。基本色相间取中间色,即得十二色相环。再进一步便是二十四色相环。在色相环的圆圈里,各彩调按不同角度排列,则十二色相环每一色相间距为30度。二十四色相环每一色相间距为15度。

P.C.C.s制对色相制作了较规则的统一名称和符号。其中红、橙、黄、绿、蓝、紫,指的是其“正”色(当然,所谓正色的理解,各地习惯未尽相同)。正色用单个大写字母表示,等量混色用并列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不等量混色,主要用大写字母,到色用小写字母。唯一例外的是蓝紫用V 而不用BP。V是紫罗兰的首字母,为色相编上字母作为标记,便于正确运用而又便于初学记忆。

日本人以这样来划分并定色名,显然是和门塞尔的十色相,二十色相配合的。门塞尔系统是以红、黄、绿、蓝、紫五色为基本色,把它称作黄红。因此P、C、C、S制的二十四色便也归为十类,彩度

一种色相彩调,也有强弱之分。拿正红来说,有鲜艳无杂质的纯红,有涩而像干残的“凋玫瑰”,也有较淡薄的粉红。它们的色相都相同,但强弱不一,一般称为(Sa+ura+lOn)或色品。彩度常用高低来指述,彩度越高,色越纯,越艳;彩度越低,色越涩,越浊。纯色是彩度最高的一级。

表示彩度,一般用水平横轴.以无彩色竖轴为点,在色相环某一色相方向伸展开去,按彩度由低至高分作若干级,P、C、C、S制便分九级,以S为其标度单位。最低为IS。

最高为g S。越靠近无彩竖轴,彩度便越低。无彩轴上没有一点儿彩调,可说彩度为O S。离无彩轴远则彩度高,端点便是纯色,亦即是光谱上该色之色相。

彩度是这样分级的:按纯度的亮度,寻找其对应的灰调,分九等份(依感觉),逐一加入纯色中,

同时逐一扣去约色的一份。于是便得到纯色的八个连续的彩度。 5 S是扣去4/9纯色加入了4/9的灰量;ISG是扣去8/9纯度,加入了8/9纯色,加入了8/9灰量.通俗的分法,与九级彩度相对应。用高、略高、中、略低、低五级来标示。

立体色标

我们把以上在白光下混合所得的明度、色相和彩色组织起来,选由下而上,在每一横断面上的色标都相同,上横断面上的色标较下横断面上色标的明度高。再由黑、白、灰作为中心轴,中心而外,·使同一圆柱上,色标的纯度都相同,外圆柱上的比内圆柱上的纯度高。再队中心轴向外,每一纵断面上色标的色相都相同,使不同纵断面的色相不同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相自环中心轴依时针顺序而列,这样就把数以千计的色标严整地组织起来,成为立体色标。目前影响较大的立体色标是奥斯特华色标和门塞尔色标。

色彩的表示方法、牛顿色环与色立体

一、色彩的表示方法

色彩的种类繁多,正常人眼可分辨的颜色种类可达几十万种以上,而用测色器则可以分辨出一百万种以上的颜色。为了正确的表达和应用色彩,每种色彩都用一个名称来表示,这种方法叫色名法,色名法有自然色名法和系统化色名法两种:

自然色名法:

用自然界景物色彩的方法为自然色名法,使用自然景色、植物、动物、矿物色彩,例如:海蓝色,宝石蓝,栗色,桔黄色,象牙白、蛋青色等等。

系统色名法:

系统化色名法是在色相加修饰语的基础上,再加上明度和纯度的修饰语。通过色调的倾向以及

明度和纯度的修饰就比较精确了。国际颜色协会(ISCC)和美国国家标准局共同确定并颁布了267个适用于非发光物质的标准颜色名称(简称ISCC-NBS色名)。

二、牛顿色环与色立体

牛顿色环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发现,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然后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显出一条象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光带谱,从红开始,依次接临的是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在牛顿色相环上,表示着色相的序列以及色相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将圆环进行六等分,每一份里分别填入红、橙、黄、绿、青、紫六个色相,那么他们之间表示着三原色、三间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相互关系。牛顿色环为后来的表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10色相环、12色相环、24色相环、100色相等。

牛顿色环的发明虽然建立了色彩的色相关系上的表示方法,但是色彩的基本属性还有明度与纯度。显然,二维的平面是无法表达三个因素的,所谓色立体,就是借助于三维空间的模式来表示色相、明度、纯度关系的一些表色方法。

色立体

所谓色立体,即是把色彩的三属性,有系统的排列组合成一个立体形状的色彩结构。色立体对于整体色彩的整理、分类、表示、记述以及色彩的观察、表达及有效应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色立体的基本结构,即以明度阶段为中心垂直轴,往上明度渐高,以白色为顶点,往下明度渐低,直到黑色为止。其次由明度轴向外做出水平方向的彩度阶段,愈接近明度轴,彩度愈低;愈远离明度轴,彩度愈高。

各明度阶段都有同明度的彩度阶段向外延伸,因此,构成某一种色相的(等色相面)。以明度阶段为中心轴,将各色相的(等色相面),依红、橙、黄、绿……等顺序排列成一放射状的结构,便形成所谓的色立体。

色彩知识(三)

色彩混合

A:原色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B: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

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

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A: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B:空间混合: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称空间混合。

色彩知识(四)

色彩对比

生活中的色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我们观察色彩时,或是在一定背景中观察,或是几种色彩并列,或是先看某种色彩再看另一种色彩,等等。这样所看到的色彩就会发生变化,形成色彩对比现象,影响心理感觉。

1、色彩对比

在色彩对比的状态下,由于相互作用的缘故,与单独见到的色彩是不一样。这种现象是由是视觉残像引起的。当我们短时间注视某一色彩图形后,再看白色背景时,会出现色相、明度关系大体相仿的补色图形。如果背景是有色彩的,残像色就与背景色混色。并置色的情况下,就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因此,当我们进行配色设计时。就应当考虑到由于补色残像下形成的视觉效果,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并致配色时,相邻两色会互相影响,这种对比称为同时对比。其对比效果主要是:在色相上,彼此把自己的补色加到另一方色彩上,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越强烈;在明度上上,明度高的越高,明度低的越低;越接近交界线,影响越强烈,并引起色彩渗漏现象。

当看了一种色彩再看一种色彩时,会把前一种色彩的补色加到后一种色彩上,这种对比称为继时对比。例如看了绿色再看黄色时,黄色就有鲜红的感觉。

边缘对比

两种颜色对比时,在两种颜色的边缘部分对比效果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边缘对比。尤其是两种颜色互为补色时候,对比更强烈。

如图,红色和绿色是补色关系,形成强烈的对比,两色的边缘感觉带有一种耀眼的边线,实际上是没有边线的。这就是强烈对比产生的错觉。

在设计中要缓和这种对比通常采用渐变、加白边、或加阴影等办法

色相对比

在色彩三属性中以色相差异为主形成的对比称为色相对比。

明度对比

在色彩三属性中以明度的差异形成的对比称为明度对比。明度高的会显得明亮,明度低的会显得更暗。例如同一明度的色彩,在白底上会显得暗,而在黑色背景上却显得更亮。

纯度对比

在色彩三属性中以纯度差异形成的对比称为纯度对比。同一纯度的颜色,在几乎等明度、等色相而纯度不同的两种颜色背景上时,在纯度低的背景色上的会显得鲜艳一些,而在纯度高的背景色上会显得灰浊。

以上对比在实际应用中单独存在的情况比较少,往往是两种或者更多种对比同时存在,只是主次强弱不同而已。同时对比

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的性质,都带有相邻色的补色光。

例如:同一灰色在黑底上发亮,在白底上变深。

同一黑色在红底上呈绿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紫底上呈黄灰味,在黄底上呈紫灰味。

同一灰色在红、橙、黄、绿、青、紫底上都稍带有背景色的补色味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紫倾向于蓝。相邻之色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方向红与绿并置,红更觉其红,绿更觉其绿。

色彩同时对比,在交界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又称为边缘对比。现将色彩同时对比的规律归纳如下:

1、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2、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3、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强烈,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

4、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同时以相邻交界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5、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效果最为醒目

强化同时对比效果的方法:(1)提高对比色彩的纯度,强化纯度对比作用;(2)使对比之色建立补色关系,强化色相对比作用(3)扩大面积对比关系,强化面积对比作用。

抑制的方法:

(1)改变纯度,提高明度,缓和纯度对比作用;

(2)破坏互补关系,避免补色强烈对比;

(3)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缓冲色彩对比作用;

(4)缩小面积对比关系,建立面积平衡关系。

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

色彩具有前进、后退感是色彩设计者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生理学上讲,人眼晶状体的调节,对于距离的变化是非常精密和灵敏的,但是它总是有一定的限度,对于波长微小的差异就无法正确调节。眼睛在同一距离观察不同波长的色彩时,波长长的暖色如红、橙等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内侧映像;波长短的冷色如蓝、紫等色,则在视网膜上形成外侧映像。因此暖色好像在前进,冷色好像在后退。

色彩的前进、后退感除与波长有关,还与色彩对比的知觉度有关,凡对比度强的色彩具有前进感,对比度弱的色彩具有后退感;膨胀的色彩具有前进感,收缩的色彩具有后退感;明快的色彩具有前进感,暧昧的色彩具有后退感;高纯度之色具有前进感,低纯度之色具有后退感。色彩的前进、后退感形成的距离错视原理,在绘画中常被用来加强画面空间层次,如画面背景或天空退远可选择冷色,色彩对比度也应减弱;为了使前景或主体突出应选择暖色,色彩对比度也应加强。

色彩知识(五)

色彩的感觉

色彩的错视与幻觉

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这种视觉现象叫做视觉后像。视觉后像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也称为视觉残像。如果眼睛连续视觉两个景物,即先看一个后再看另一个时,视觉产生相继对比,因此又称为连续对比。视觉后像有两种:当视觉神经兴奋尚未达到高峰,由于视觉惯性作用残留的后像叫正后像;由于视觉神经兴奋过度而产生疲劳并诱导出相反的结果叫负后像。无论是正后像还是负后像均是发生在眼睛视觉过程中的感觉,都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景像。

正后像

节日之夜的烟花,常常看到条条连续不断的各种造型的亮线。其实,任意一瞬间,烟火无论在任何位置上只能是一个亮点,然而由于视觉残留的特性,前后的亮点却在视网膜上引成线状。再如你在电灯前闭眼三分钟,突然睁开注视电灯两三秒钟,然后再闭上眼睛,那么在暗的背景上将出现电灯光的影像。以上现象叫正后像。电视机、日光灯的灯光实际上都是闪动的,因为它闪动的频率很高,大约100次/秒上,由于正后像作用,我们的眼睛并没有观察到。电影技术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发明的,在电影胶卷上,当一连串个别动作以16图形/秒以上的速度移动的时候,人们在银幕上感觉到的是连续的动作。现代动画片制作根据以上原理,把动作分解绘制成个别动作,再把个别动作续起来放映,即复原成连续的动作。

负后像

正后像是神经正在兴奋而尚未完成时引起的,负后像则是经兴奋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它的反映与正后像相反。例如:当你长时间(两分钟以上)的凝视一个红色方块后,再把目光迅速转移到一张灰白纸上时,将会出现一个青色方块。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可解释为:含红色素的视锥细胞,长时间的兴奋引起疲劳,相应的感觉灵敏度也因此而降低,当视线转移到白纸上时,就相当于白光中减去红光,出现青光,所以引起青色觉。由此推理,当你长时间凝视一个红色方块后,再将视线移向黄色背景,那么,黄色就必然带有绿味(红视觉后像为青,青+黄=绿,参见下表)。

又例如:在一白色和灰色背景上,长时间地(两分钟以上)注视一红色方块,然后迅速抽去色块,继续注视背景的同一地方,背景上就会呈现青色方块。这一诱导出的补色时隐时现多次复现,直至视觉的疲劳恢复以后才完全消失。这种现象也是负后像。明度对比也会产生负后像。

灰色的背景上,如果注视白色(或黑色)方块,迅速抽去白色(或黑色)方块,灰底上上将呈现较暗(或较亮)的方块。

视觉负后像的干扰常常使我们在判断颜色时发生困难。例如,初学色彩者在练习看色时,长时间的色彩刺激会引起视觉疲劳而产生后像,感受色彩的灵敏度不断降低,色彩分辨能力迅速下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注意观察与看色的节奏,避免视觉疲劳。

同时对比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的性质,都带有相邻色的补色光

红与绿并置,红更觉其红,绿更觉其绿。

色彩同时对比,在交界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又称为边缘对比。现将色彩同时对比的规律归纳如下:

1、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2、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3、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强烈,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

4、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同时以相邻交界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5、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效果最为醒目。

强化同时对比效果的方法:

(1)提高对比色彩的纯度,强化纯度对比作用;

(2)使对比之色建立补色关系,强化色相对比作用;

(3)扩大面积对比关系,强化面积对比作用。

抑制的方法:

(1)改变纯度,提高明度,缓和纯度对比作用;

(2)破坏互补关系,避免补色强烈对比;

(3)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缓冲色彩对比作用;

(4)缩小面积对比关系,建立面积平衡关系。

色彩知识(六)

色彩的表情

无论是有彩色还是无彩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每一种色相当它的纯度和明度发生变化,或者处于不同的颜色搭配关系时,颜色的表情也就随之改变了。因此要想说出各种颜色的表情特征,就像要说出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一样困难,然而对于典型的性格,我们还是可以作出一些描述。

红色Red

红色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它能使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加快。由于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体中也被广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较佳的明视效果之外,更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另外红色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用色,人们在一些场合或物品上,看到红色标示时,常不必仔细看内容,及能了解警告危险之意,在工业安全用色中,红色即是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的指定色。

大红色一般用来醒目,如红旗、万绿丛中一点红;浅红色一般较为温柔、幼嫩,如:新房的布置、孩童的衣饰等;深红色一般可以作衬托,有比较深沉热烈的感觉。

红色与浅黄色最为匹配,大红色与绿色、橙色、蓝色(尤其是深一点的蓝色)相斥,与奶黄色、灰色为中性搭配。

橙色Orange

橙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橙色稍稍混入黑色或白色,会变成一种稳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但混入较多的黑色,就成为一种烧焦的色;橙色中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来一种甜腻的感觉。

橙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戒色,如火车头,登山服装,背包,救生衣等,橙色一般可作为喜庆的颜色,同时也可作富贵色,如皇宫里的许多装饰。橙色可作餐厅的布置色,据说在餐厅里多用橙色可以增加食欲。

橙色与浅绿色和浅蓝色相配,可以构成最响亮、最欢乐的色彩。橙色与淡黄色相配有一种很舒服的过渡感。橙色一般不能与紫色或深蓝色相配,这将给人一种不干净、晦涩的感觉。由于橙色非常明亮刺眼,有时会使人有负面低俗的意象,这种状况尤其容易发生在服饰的运用上,所以在运用橙色时,要注意选择搭配的色彩和表现方式,才能把橙色明亮活泼具有口感的特性发挥出来。

黄色Y ellow

黄色的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黄色有着金色的光芒,有象征着财富和权利,它是骄傲的色彩。在工业用色上,黄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如交通标志上的黄灯,工程用的大型机器,学生用雨衣,雨鞋等,都使用黄色。黄色在黑色和紫色的衬托下可以达到力量的无限扩大,淡淡的粉红色也可以像少女一样将黄色这骄傲的王子征服。黄色与绿色相配,显得很有朝气,有活力;黄色与蓝色相配,显得美丽、清新;淡黄色与深黄色相配显得最为高雅。

淡黄色几乎能与所有的颜色相配,但如果要醒目,不能放在其它的浅色上,尤其是白色,因为它将是你什么也看不见。深黄色一般不能与深红色及深紫色相配,也不适合与黑色相配,因为它会使人感到晦涩和垃圾箱的感觉。

绿色Green

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在工厂中为了避免操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一般的医疗机构场所,也常采用绿色来作空间色彩规划即标示医疗用品。

鲜艳的绿色是一种非常美丽、优雅的颜色,它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绿色宽容、大度,几乎能容纳所有的颜色。绿色的用途极为广阔,无论是童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使用绿色决不失其活泼、大方。在各种绘画、装饰中都离不开绿色,绿色还可以作为一种休闲的颜色。

绿色中渗入黄色为黄绿色,它单纯、年轻;绿色中渗入蓝色为蓝绿色,它清秀、豁达。含灰的绿色,仍是一种宁静、平和的色彩,就像暮色中的森林或晨雾中的田野。深绿色和浅绿色相配有一种和谐、安宁的感觉;绿色与白色相配,显得很年轻;浅绿色与黑色相配,显得美丽、大方。绿色与浅红色相配,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深绿色一般不与深红色及紫红色相配,那样会有杂乱、不洁之感。

蓝色Blue

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这辽阔的景色都呈蔚蓝色。蓝色是永恒的象征,它是最冷的色彩。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文静、理智、安祥与洁净。

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商业设计中,强调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业形象,大多选用蓝色当标准色,企业色,如电脑,汽车,影印机,摄影器材等等,另外蓝色也代表忧郁,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个意象也运用在文学作品或感性诉求的商业设计中。

蓝色的用途很广,蓝色可以安定情绪,天蓝色可用作医院、卫生设备的装饰,或者夏日的衣饰、窗帘等。在一般的绘画及各类饰品也决离不开蓝色。

不同的蓝色与白色相配,表现出明朗、清爽与洁净;蓝色与黄色相配,对比度大,较为明快;大块的蓝色一般不与绿色相配,它们只能互相渗入,变成蓝绿色、湖蓝色或青色,这也是令人陶醉的颜色;浅绿色与黑色相配,显得庄重、老成、有修养。深蓝色不能与深红色、紫红色、深棕色与黑色相配,因为这样既无对比度,也无明快度,只有一种赃兮兮、乱糟糟的感觉。

紫色purple

由于具有强烈的女性化性格,在商业设计用色中,紫色也受到相当的限制,除了和女性有关的

商品或企业形象之外,其他类的设计不常采用为主色。

紫色是波长最短的可见光波。紫色是非知觉的色,它美丽而又神秘,给人深刻的印象,它既富有威胁性,又富有鼓舞性。紫色是象征虔诚的色相,当光明与理解照亮了蒙昧的虔诚之色时,优美可爱的晕色就会使人心醉!

用紫色表现孤独与献身,用紫红色表现神圣的爱与精神的统辖领域,这就是紫色带来的表现价值。

紫色处于冷暖之间游离不定的状态,加上它的低明度性质,构成了这一色彩心理上的消极感。与黄色不同,紫色不能容纳许多色彩,但它可以容纳许多淡化的层次,一个暗的纯紫色只要加入少量的白色,就会成为一种十分优美、柔和的色彩。随着白色的不断加入,产生出许多层次的淡紫色,而每一层次的淡紫色,都显得那样柔美、动人。

褐色brown

褐色通常用来表现原始材料的质感,如麻,木材,竹片,软木等,或用来传达某些饮品原料的色泽即味感,如咖啡,茶,麦类等,或强调格调古典优雅的企业或商品形象。

白色

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的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苹果白,在生活用品,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作搭配。

黑色Black

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许多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影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大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庄严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也是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适合和许多色彩作搭配。

灰色Gray

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象,而且属于中间性格,男女皆能接受,所以灰色也是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在许多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和金属材料有关的,几乎都采用灰色来传达高级,科技的形象,使用灰色时,大多利用不同的层次变化组合或他配其他色彩,才不会过单一,沉闷,而有呆板,僵硬的感觉。

黑色与白色是对色彩的最后抽象,代表色彩世界的阴极和阳极。太极图案就是以黑、白两色的循环形式来表现宇宙永恒的运动的。黑色意味着空无,像太阳的毁灭,像永恒的沉默,没有未来,失去希望。而白色的沉默是有无穷的可能。黑白两色是极端对立的色,它们又总是以对方的存在显示自身的力量。它们似乎是整个色彩世界的主宰。

在色彩体系中灰色恐怕是最被动的色彩了,它是彻底的中性色,依靠邻近的色彩获得生命。灰色意味着一切色彩对比的消失,是视觉最安稳的休息点。然而,人眼不能长久地、无限地注视着灰色,因为无休止的休息意味着死亡。

黑、白、灰在色彩配色中占有相当主要的地位,它们活跃在各种配色中,最大限度地改变对方的明度、亮度与色相,产生出多层次、多品种的优美色彩,因此它们是决不可忽视的无彩色。

色彩知识(七)

色彩体系

色彩表示体系

全世界自制国际标准色的国家有三个,他们的代表机构是美国的曼澈尔(MUNSELL)德国的奥斯特华德(OSTW ALD)及日本的日本色研所(P.C.C.S)

蒙赛尔色彩体MUNSELL

MUNSEL:蒙塞尔的色相分为10个,每色相再细分为10,共有100个色相,并以5为代表色相,色相之多几乎是人类分辨色相的极限。蒙塞尔的明度共分为11阶段,N1、N2、N3……N10,而彩度也因各纯色而长短不同,例如5R纯红有14阶段,而5BG只有6阶段,其表色树状体也因而呈不规则状。

蒙塞尔所创建的颜色系统是用颜色立体模型表示颜色的方法。它是一个三维类似球体的空间模型,把物体各种表面色的三种基本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全部表示出来。以颜色的视觉特性来制定颜色分类和标定系统,以按目视色彩感觉等间隔的方式,把各种表面色的特征表示出来。目前国际上已广泛采用蒙塞尔颜色系统作为分类和标定表面色的方法。

蒙塞尔颜色立体如图3-4所示,中央轴代表无彩色黑白系列中性色的明度等级,黑色在底部,白色在顶部,称为蒙塞尔明度值。它将理想白色定为10,将理想黑色定为0。蒙塞尔明度值由0-10,共分为11个在视觉上等距离的等级。

蒙塞尔颜色立体示意图

在蒙塞尔系统中,颜色样品离开中央轴的水平距离代表饱和度的变化,称之为蒙塞尔彩度。彩度也是分成许多视觉上相等的等级。中央轴上的中性色彩度为0,离开中央轴愈远,彩度数值愈大。该系统通常以每两个彩度等级为间隔制作一颜色样品。各种颜色的最大彩度是不相同的,个别颜色彩度可达到20。

蒙塞尔颜色立体水平剖面上表示10种基本色。如图3-5所示,它含有5种原色:红(R)、黄(Y)、绿(G)、蓝(B)、紫(P)和5种间色:黄红(YR)、绿黄(GY)、蓝绿(BG)、紫蓝(PB)、红紫(RP)。在上述10种主要色的基础上再细分为40种颜色,全图册包括40种色相样品。

任何颜色都可以用颜色立体上的色相、明度值和彩度这三项坐标来标定,并给一标号。标定的方法是先写出色相H,再写明度值V,在斜线后写彩度C。

HV/C=色相明度值/彩度

例如标号为10Y8/12的颜色:它的色相是黄(Y)与绿黄(GY)的中间色,明度值是8,彩度是12。这个标号还说明,该颜色比较明亮,具有较高的彩度。3YR6/5标号表示:色相在红(R)与黄红(YR)之间,偏黄红,明度是6,彩度是5。

对于非彩色的黑白系列(中性色)用N表示,在N后标明度值V,斜线后面不写彩度。

NV/=中性色明度值/

例如标号N5/的意义:明度值是5的灰色。

另外对于彩度低于0.3的中性色,如果需要做精确标定时,可采用下式:

NV/(H,C)=中性色明度值/(色相,彩度)

例如标号为N8/(Y,0.2)的颜色,该色是略带黄色明度为8的浅灰色。

著名心理学十大效应

著名心理学十大效应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的。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是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阿伦森效应的启示:

心理学中的各种效应大全

心理学中的各种效应大全 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2、从众现象 一则笑话这样说到: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 3、晕轮效应 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啊,歌声啊,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这其实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平时说的“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 突出表现。 4、异性效应 心理学家曾在一次测试中发现,男性在男、女同桌就餐地要比单纯男性就餐时要文明许多,这是由于大多数人在异性面前更注意自己 的言行。 5、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富翁给他的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去做生意。一年后他召集仆人想知道他们各自赚了多少,其中第一个人赚了十锭,第二个人赚了五锭,最后一个人用手巾包了那锭银子,捂了一年没赚一个子儿,这位富翁就命令后者把那锭银子交给赚钱最多者。该书第二十五章说:“凡有的,还要加

20种教育心理学效应

几种常见的教育心理学效应 下面几种心理效应是我们进行班主任培训时总结整理的,全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还比较通俗.班主任感到很新鲜,对于指导工作,撰写论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这一效应对班主任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该校18个班的学生做了未来发展预测,然后将最优秀的学生名单通知校长和任课老师,并再三交代不要把名单外传。在老师看来,名单中的学生有优秀的,也有学习不尽如人意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名单中的学生进行复试,发现名单上的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经常鼓励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和鼓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要多给学生贴上一些积极的标签,发挥标签的暗示和引领作用,促进孩子向着我们期待的、积极的方向发展;要坚决禁止给孩子贴上诸如“大脑迟钝”、“不可救药”等消极的标签,防止负罗森塔尔效应的出现。

2、什么是异性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发挥异性效应推动工作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异性效应是指异性同学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的一种心理效应,其表现是两性共同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参加者一般会感到更愉快,干得也更起劲,更出色。异性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效应。这种效应在青少年中表现尤为明显。“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异性效应的最通俗的说法。 异性效应的产生的原因是,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因而会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愉悦感,并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男性和女性一起做事、处理问题都会显得比较顺利。 在学校生活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同学们为了使异性产生好感,总希望自己在异性面前表现好一点,希望给异性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当与异性在一起时,会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而出现女孩的好打扮,男孩在女孩面前的“英雄行为”。在运动会的体育比赛中,来自异性的加油声会给人带来更大的鼓舞和力量。因此,异性交往和相处会使人变得更积极,更高尚。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男女同学更多的在集体活动中接触、认识、感应,促进异性同学之间正常情感的释放和建立;在组织各项活动是都要坚持男女搭配的原则,切不可担心出现异性交往问题而故意把男同学或女同学分成一组,那样的效果会适得其反。 3、什么是鲶鱼效应?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科学地运用鲶鱼效应原理推动工作?

色彩给人的视觉心理效应

色彩的心理效应 一切以色彩为表现手段的创造活动,其意义都在于沟通某种色彩组合的视觉感受,使人产生一种心理的关系与共鸣。 一、色调------色彩视觉与心理的沟通 1、色调与色彩心理 色彩创作的意图表达首避免色彩感觉上的偏差,如果色彩感觉与表达的意图不符,无论怎样的配色,都会使人觉得不协调,而色彩会对人类心理产生影响,并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人们的情绪,这是得到普遍认可的事实。 色彩心理是人对所看到的色彩的视觉刺激和心理暗示产生的系列联想。鲜亮的红色、橙色和黄色能够令人精神振奋,而蓝色和绿色则能平静我们的情绪;高纯度的色彩给人们华丽、气派的感觉,而低纯度的色彩给人一种朴实、素雅质感,混入黑色和灰色的冷色调,其沉闷、压抑的色彩环境令人意志消沉和绝望的感觉。不管是色彩的冷与暖、湿与干、远与近、轻与重、弱与强、柔软与坚硬、华丽与朴素都通我们的视觉经验与心理联想有关,这些感觉偏向于物理感觉的印象,而不是物理的真实物象,是我们的心理作用产生的主观印象。 色彩与形状的关系: 色彩学家通过测试发现色彩以纯色出现时会和人的许多感觉发生联想,其中造型因素有不少联系。当某一形状与某以色彩有相同的心理作用时,他们就构成了表现方面的对应关系;比如:红色的稳定、重量和不透明性给人一种静止、厚实、强烈、大方的感觉,被认为具有正方形的特征;黄色则被认为同三角形有关,是人们把改色相明快、敏锐、活跃、爽快、利落、刺激的特点同三角形的尖锐感以及好斗和进取的精神结合在一起;蓝色的轻柔、柔和、寒冷、通透、飘渺,被联想为海洋或天空之色,他给人们的感觉是浮动不定的、变化万千,因此,能滚动的圆球则成了他的造型代号;橙色的安稳、敦厚、温和、不透明,使其具有长方形的特征;绿色的冷静、清凉、自然、宽坦,对应了六角形;紫色的温和、虚无、变换、神秘同椭圆形的特征相对应。 色彩与民族传统: 民族及环境文化也影响着人类对色彩的感知,这就使色彩赋予了象征性的意义:在西方的工业文化中,黑色象征着死亡,哀悼者都会穿黑的衣服;在古埃及人的眼里,黑色是与准备迎接新生是连接在一起的,而不是世俗生命的结束;西印度群岛的人们使用鲜艳的色彩来祭奠死亡,因为这实际上是庆祝死者进入一个更好的世界。在中国,死亡的颜色是白色,穿着未经染制的白色衣服是一种谦卑的表示;而子昂艺术创作中,白色通常是纯洁、高尚的代名词,象征着和平与宁静。淡粉色使人对温情和浪漫产生联想,而过度夸张的粉色有暗示了甜蜜与肉欲。所以色彩的象征意义在很大程度具有名族性和区域性。 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色彩同人的性格、情感有关。人们能够感受到色彩的情感,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世界中,积累了血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产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比如,那些敏感的人喜欢红色,理性的人更加偏爱蓝色;性格外向的人喜欢暖色,而性格内向的人喜欢冷色;灰色因其代表着实用和理智,则被那些沉稳或保守的人喜爱;然而作为平衡,人们可能会被性格中所缺乏的特质的色彩所吸引。 红色:活力、力量、温暖、肉欲、坚持、愤怒、急躁、正能量等。 粉红:冷静、关怀、善意、爱情、无私、暧昧等。 橙色:喜悦、安全、创造力。 黄色:快乐、刺激、乐观、担心。

心理学各种效应精选

1、认知地图效应“庖丁解牛”、“胸有成竹”和“老马识途” 认知地图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习的中介过程,即认知过程的研究,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托尔曼用大白鼠做实验,建立起了符号学习理论,提出了“认知地图效应”原理,也成就了他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先驱地位。白鼠有三条可以从起点通往食物处的道路,而且它们的远近依次递增。通常,如果依次堵塞1、2通路时,老鼠则依次通过1、2、3途径取得食物。实验中,从原来堵塞第二条路处堵塞第一条路(途径一与途径二有一段共同途径),此时老鼠已经知道途径一和途径二同时不通,径直趋向途径三而避开途径二。托尔曼认为,白鼠跑通道时头脑中形成了通道的认知地图,白鼠是根据"认知地图"来行动,而不是根据盲目的习惯来寻到目的物的。 2、法厄同行为把不听劝告,不自量力的行为称为法厄同行为。 3投射作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 投射作用是弗洛伊德心理防御机制之一,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心理投射测量法,是利用投射作用原理而设计出的对个性心理进行测量鉴定的一种比较客观、准确、有效的测量方法。 4、习得性无助行为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特征:自卑、焦虑 心理状态: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消极定势、低自我效能感 学生产生的原因: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不正确的归因。总之,习得性无助的重要的矫治策略是元认知、问题解决、示范、自我谈话、自我控制、自我评价。 5、霍桑效应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一年之前入学的一批学生的测验结果由于某种失误被颠倒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优秀班其实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却如同往年一样,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并未出现异常。原本普通的孩子被当作优等生关注,他们自己也就认为自己是优秀的,

色彩心理效应

色彩心理效应详细记述 互联网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 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有的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自19世纪中叶以后,心理学已从哲学转入科学的范畴,心理学家注重实验所验证的色彩心理的效果。 不少色彩理论中都对此作过专门的介绍,这些经验向我们明确地肯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次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夏日,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变量双的感觉。颜料也是如此,在冷食或冷的饮料包装上使用冷色,视觉上会引起你对这些食物冰冷的感觉。冬日,把卧室的窗帘换成暖色,就会增加室内的暖和感。 以上的冷暖感觉,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温度,而是与我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总的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需要暖色,又需要冷色,在色彩的表现上也是如此。 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它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

度感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两者相比较,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又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 一般说来,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由于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可在细长的空间中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上感到更接近方形。 除去寒暖色系具有明显的心理区别以外,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也会引起对色彩物理印象的错觉。一般来说,颜色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暗色给人以重的感觉,明色给人以轻的感觉。纯度与明度的变化给人以色彩软硬的印象,如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 色彩知识(一) 1,关于色彩 五光十色、绚丽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色彩使宇宙万物充满情感显得生机勃勃。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用,人们几乎无所不包,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人的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客观世界的光和声作用于感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活动,我们就有了感觉,就对外界事物与现象有了认识。色彩是与人的感觉(外界的刺激)和人的知觉(记忆、联想、对比…)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感觉总是存在于色彩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色彩感觉存在。 人的色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色物体、眼睛和大脑,也就是人们色彩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这四个要素不仅使人产生色彩感觉,而且也是人能正确判断色彩的条件。在这四个要素中,如果有一个不确实或者在观察中有变化,就不能正确地判断颜色及颜色产生的效果。 光源的辐射能和物体的反射是属于物理学范畴的,而大脑和眼睛却是生理学研究的内容,但是色彩永远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而色彩感觉总包含着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对比与联想。 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学委员会曾经把颜色定义为:颜色是除了空间的和时间的不均匀性以外的光的一种特性,即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在我国国家标准GB5698-85中,颜色的定义为: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根据这一定义,色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心理反映。所以,色彩感觉不仅与物体本来的颜色特性有关,而且还受时间、空间、外表状态以及该物体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各人的经历、记忆力、看法和视觉灵敏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色彩是源于自然,但人类结合了大自然色彩的启示和自然或人工色料,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2,色彩的起源 Color development 人类使用颜色,大约在15-20万年以前的冰河时期。我们在原始时代的遗址中,发现有同遗物埋在一起的红土,涂了红色的骨器遗物,在劳动中用美丽的颜色表示自己的感情而制作的。红色,原始人把它作为生命的象征,有人认为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原始人使用红土、黄土涂抹自己的身体,涂染劳动工具,这可能是对自己威力的崇拜,带有征服自然的目的。 色彩知识(二) 色彩基础 要理解和运用色彩,必须掌握进行色彩归纳整理的原则和方法。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掌握色彩的属性。 色彩,可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前者如黑、白。灰,后者如红、黄.蓝等七彩。 有彩色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与此反,无彩色就没有彩调。

专卖店色彩心理效应分析

专卖店色彩心理效应分析通常,鞋店的明亮度决定了品牌的个性。较明亮的色彩主要用在运动鞋、童鞋的店铺;陈列时尚鞋、女鞋的店铺需要稍明亮的色彩;商务鞋的店铺,色彩明亮度则要求稍低。明亮的色彩饱和度高,浑浊的色彩饱和度低。凡明度高、纯度高的色调又属偏红、橙的暖色系,则会产生兴奋感。凡明度低、纯度低,又属偏蓝、青的冷色系,则具有沉静感。对于鞋店来讲,色彩在有限的空间中,是一种情感语言,它所表达的是一种鞋品诉求的真实情感。在店面设计的色彩运用中,不管品牌用什么颜色,都需坚守一个原则,那就是务必实现专卖店色彩的和谐。专卖店的色彩是其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和标志,太过耀眼的颜色虽然可以吸引人的注意,但并非都能表达品牌的诉求,抑或拉开了消费者和品牌的距离,一切以讲究和谐为主。暖色系一般来说是很容易亲近的色系,例如红、黄等色,这比较适合年轻阶层的店铺,同色系中,粉红、鲜红、鹅黄色等女性喜好的的色彩,对妇女的用品店及婴细幼儿服饰店等产品华丽的高级店铺较合适。寒色系看来有很远很高的感觉,有扩大感,严寒地区天花板很高的店铺不宜使用,否则进入店内会感到很冷清,亲切感降低,尽量避免使用才好。但在夏季为了再现

山峰海涛的感觉,陈列时使用寒色系,可以产生清凉感,所以当做季节性的应用是很适当的。对比色搭配的特点是童装的色彩比较强烈、视觉的冲击力比较大。因此这种色彩搭配经常在陈列中应用,特别是在童装橱窗的陈列中。上浅下深、前浅后深、左深 右浅。童装色彩明度的高低,也会给人一种前进和后退的心理色彩感觉。利用这种色彩的这种规律进行童装陈列,我们在陈列中可以将明度高的童装放在前面,明度低的童装放在后面。童装彩虹色彩陈列方法就是将童装按色环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排序排列,也象彩虹一样,所以也称为彩虹法,它给小朋友和他们的父母一种非常柔和、亲切、和谐的心理感觉。班级:方1115-1 姓名:刘松学号:20117765

著名心理学十大效应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的。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是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阿伦森效应的启示:

常用的心理学现象解释

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色彩的心理感觉

色彩的心理感觉 观看色彩时,由于受到色彩的视觉刺激,而在思维方面产生对生活经验和环境事物的联想,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感觉。 色彩有冷暖感。色彩的冷暖感被称为色性。红、黄、橙等色相给人的视觉刺激强,使人联想到暖烘烘的太阳、火光,感到温暖,所以称为暖色。青色、蓝色使人联想到天空、河流、阴天,感到寒冷,所以称为冷色。 色彩有兴奋感与沉静感。凡明度高、纯度高的色调又属偏红、橙的暖色系,均有兴奋感。凡明度低、纯度低,又属偏蓝、青的冷色系,具有沉静感。 色彩有膨胀感与收缩感。同一面积、同一背景的物体,由于色彩不同,给人造成大小不同的视觉效果。凡色彩明度高的,看起来面积大些,有膨胀的感觉。凡明度低的色彩看起来面积小些,有收缩的感觉。 色彩有前进感与后退感。暖色和明色给人以前进的感觉;冷色和暗色给人以后退的感觉。色彩有轻重感。高明度的色彩给人以轻的感觉;低明度的色彩给人以重的感觉。 色彩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感情,在广告画设计中,利用色彩感情规律,可以更好地表达广告主题,唤起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对广告及广告商品的兴趣,最终影响人们的选择。 要理解和运用色彩,必须掌握进行色彩归纳整理的原则和方法。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掌握色彩的属性 色彩对比的概念∷明度对比∷色相对比 ∷彩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 ∷同时对比 色彩对比的概念 “对”有双数,互相面向等意思;“比”有挨着,较量,求得异同等意思。当两个以上的系色放在一起,比较其差别及其互相间的关系,称为色彩对比的关系,简称色彩对比。 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是构成色彩对比的第一个条件。这里所说的一起,包括在尽可能接近的时间和空间里,也就是说在同一视域,最好在同一视域中心之内。只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的一起,才能准确地发展异同,才能最充分地显示出应有的对比效果。否则视觉印象就会淡漠甚至消失,这样使失去了对比的意义。 对比出色彩应有的差别,是色彩对比的目的。但必须在同一条件下才允许作比较,如重量与重量比,体积与体积比,线与线比,形与形比的道理一样,否则就失去了比较的可能性。在色彩这个范功内,只能是明度比明度,色相比色相,彩度比彩度,否则就得不到准确的结论。 比较的结果,差别应是清楚可见,如果差别甚微,或眼睛无法辨别其差别,那结论只能是这些色彩的明度、色相与彩度基本或完全相同。从概念的角度说,基本相同的色彩放在一起应称为色彩的同一与重复,而不能称为对比。

10个不得不知的心理学效应

十个有趣的心理学效应 文:清源·王晴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为何能够坚贞不渝?为什么人们喜欢凑热闹? 一、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莎翁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心理学把这种爱情中的人儿“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这是有关爱情的一种“怪”现象。 认知失调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颇具罗曼蒂克色彩的效应。当人们被迫做出某种选择时,人们对这种选择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这种心态会促使人们做出相反的选择,并实际上增加对自己所选择对象的喜欢。因此,人们在选择恋爱对象时,由于人们对父母反对等恋爱阻力的心理抗拒作用,反而会使双方的感情更牢固。当这种恋爱阻力不存在时,双方却有可能分开。经历过重重阻力和生死考验的爱情,不一定能抵得住平凡生活的冲击。当爱情的阻力消失时,也许曾经苦恋的两个人反而失去了相爱的力量。 二、从众心理 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可见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从众性是人们与独立性相对立的一种意志品质;从众性强的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并付诸实行。 生活中有不少从众的人,也有一些专门利用人们从众心理来达到某种目的的人,某些商业广告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热,从而达到目的。生活中也确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会引起轰动效应,群众竞相传播、议论、参与。但也有许多情况是人为的宣传、渲染而引起大众关注的。常常是舆论一“炒”,人们就易跟着“热”。广告宣传、新闻媒介报道本属平常之事,但有从众心理的人常就会跟着“凑热闹”。

心理学中的十大效应

心理学中的十大效应 专题简介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蝴蝶效应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蝴蝶效应说的就是“一件事”对结果的影响,就象只改动了一点数据计算的结果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详细阅读 ?什么是"蝴蝶效应"? ?为什么会有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关系呢? ?请问“蝴蝶效应”中的蝴蝶到底在哪扇的翅膀? 木桶效应 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是什么?还有哪些效应? ?何谓木桶效应? ?在实际的生活中,短木桶效应和扬长避短

到底哪个更具有优势一些? 羊群效应 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详细阅读 ?什么叫羊群效应? ?什么是扎堆效应谁能告诉我谢谢 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详细阅读 ?什么叫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与培哥效应的联系 ?鲶鱼的生活习性?“鲶鱼效应”说法的由来? 晕轮效应 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详细阅读 ?什么是“晕轮效应” ?恋爱中出现严重晕轮效应的名家还有哪些? 第一印象效应

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理效应

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理效应- 基础理论 简介:色彩对人引起的视觉效果还反应在物理性质方面,如冷暖、远近、轻重、大小等,这不但是由于物体本身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不同的结果,而且还存在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所形成的错觉,色彩的物理作用在室内设计中可以大显身手。关键字:色彩物理生理心理效应一、色彩的物理效应色彩对人引起的视觉效果还反应在物理性质方面,如冷暖、远近、轻重、大小等,这不但是由于物体本身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不同的结果,而且还存在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所形成的错觉,色彩的物理作用在室内设计中可以大显身手。 1、温度感在色彩学中,把不同色相的色彩分为热色、冷色和温色,从红紫、红、橙、黄到黄绿色称为热色,以橙色最热。从青紫、青至青绿色称冷色,以青色为最冷。紫色是红与青色混合而成,绿色是黄与青混合而成,因此是温色。这和人类长期的感觉经验是一致的,如红色、黄色,让人似看到太阳、火、炼钢炉等,感觉热;而青色、绿色,让人似看到江河湖海、绿色的田野、森林,感觉凉爽。但是色彩的冷暖既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愈靠近橙色,色感愈热,愈靠近青色,色感愈冷。如红比红橙较冷,红比紫较热,但不能说红是冷色。此外,还有被色的影响,如小块白色与大面积红色对比下,白色明显地带绿色,即红色的补色的影响加到白色中。 2、距离感色彩可以使人感觉进退、凹凸、远近的不同,一般暖色系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前进、凸出、接近的效果,而冷色系和明度较低的色彩则具有后退、凹进、远离的效果。室内设计中常利用色彩的这些特点去改变

空间的大小和高低。3、重量感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纯度,明度和纯度高的显得轻,如桃红、浅黄色。在室内设计的构图中常以此达到平衡和稳定的需要,以及表现性格的需要如轻飘、庄重等。4、尺度感色彩对物体大小的作用,包括色相和明度两个因素。暖色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扩散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大,而冷色和暗色则具有内聚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小。不同的明度和冷暖有时也通过对比作用显示出来,室内不同家具、物体的大小和整个室内空间的色彩处理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利用色彩来改变物体的尺度、体积和空间感,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关系更为协调。二、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生理心理学表明感受器官能把物理刺激能量,如压力、光、声和化学物质,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到到脑而产生感觉和知觉,而人的心理过程,如对先前经验的记忆、思想、情绪和注意集中等,都是脑较高级部位以一定方式所具有的机能,它们表现了神经冲动的实际活动。费厄发现,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在不同色光的照射下发生变化,蓝光最弱,随着色光变为绿、黄、橙、红而依次增强。库尔特?戈尔茨坦对有严重平衡缺陷的患者进行了实验,当给她穿上绿色衣服时,她走路显得十分正常,而当穿上红色衣服时,她几乎不能走路,并经常处于摔倒的危险之中。也有人在对色彩治疗病方面作了如下对应关系:紫色——神经错乱;靛青——视力混乱;蓝——甲状腺和喉部疾病;绿——心脏病和高血压;黄——胃、胰腺和肝脏病;橙——肺、肾病;红——血脉失调和贫血。不同的实践者,利用色彩治病有复杂的系统和处理方法,选择使用色彩

个常见心理学效应

1、“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2、“狄德罗效应”,(也称为“配套效应”)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颜色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仍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于是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了一篇文章《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两百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作为“狄德罗效应”,也称为“配套效应”。 3、蝴蝶效应 什么是蝴蝶效应?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 4、“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但是当渔民将捕捞的沙丁鱼运回渔港时,发现大多数的沙丁鱼已经死了,死鱼卖不上价,怎么办呢?聪明的渔民想出了—个办法,那就是将沙丁鱼的天敌——鲶鱼与沙丁鱼放在一起。每当渔民出海捕鱼时,总先准备几条活跃的鲶鱼,一旦把捕获的沙丁鱼放入水槽后,便把鲶鱼也放入水槽,鲶鱼因其活力而四处游动,偶尔追杀沙丁鱼,沙丁鱼呢,则因发现异己分子而自然紧张,四处逃

色彩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

色彩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在自然欣赏、社会活动方面,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当受到什么刺激后能产生什么反应,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 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过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有一定的生理变化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在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比如,红色能使人生理上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理上具有温暖的感觉。长时间红光的刺激,会使人心理上产生烦躁不安,在生理上欲求相应的绿色来补充平衡。因此色彩的美感与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快感有关。 1.色彩心理与年龄有关根据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人随着年龄上的变化,生理结构也发生变化,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随之有别。有人作过统计:儿童大多喜爱极鲜艳的颜色。婴儿喜爱红色和黄色,4~9岁儿童最喜爱红色,9岁的儿童又喜爱绿色,7~15岁的小学生中男生的色彩爱好次序是绿、红、青、黄、白、黑;女生的爱好次序是绿、红、白、青、黄、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渡,向黑色靠近。也就是说,年龄愈近成熟,所喜爱色彩愈倾向成熟。这是因为儿童刚走入这个大千世界,脑子思维一片空白,什么都是新鲜的,需要简单的、新鲜的、强烈刺激的色彩,他们神经细胞产生得快,补充得快,对一切都有新鲜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增长,脑神经记忆库已经被其他刺激占去了许多,色彩感觉相应就成熟和柔和些。 2.色彩心理与职业有关体力劳动者喜爱鲜艳色彩,脑力劳动者喜爱调和色彩;农牧区喜爱极鲜艳的,成补色关系的色彩;高级知识分子则喜爱复色、淡雅色、黑色等较成熟的色彩。 3.色彩心理与社会心理有关由于不同时代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也不同。古典时代认为不和谐的配色在现代却被认为是新颖的美的配色。所谓反传统的配色在装饰色彩史上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一个时期的色彩的审美心理受社会心理的影响很大,所谓“流行色”就是社会心理的一种产物,时代的潮流,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的艺术流派的产生,甚至自然界某种异常现象所引起的社会心理都可能对色彩心理发生作用。当一些色彩被赋予时代精神的象征意义,符合了人们的认识、理想、兴趣、爱好、欲望时,那么这些具有特殊感染力的色彩会流行开来。比如,60年代初,宇宙飞船的上天,给人类开拓了进入新的宇宙空间的新纪元,这个标志着新的科学时代的重大事件曾轰动过世界,各国人民都期待着宇航员从太空中带回新的趣闻。色彩研究家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发布了所谓“流行宇宙色”,结果在一个时期内流行于全世界。这种宇宙色的特点是浅淡明快的高短调,抽象,无复色。不到一年,又开始流行低长调、成熟色,暗中透亮,几何形的格子花布。但一年后,又开始流行低短调,复色抽象,形象模糊,似是而非的时代色。这就是动态平衡的审美欣赏的循环。现代世界上,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空气环境的污染等问题,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科学研究上的生态学理论兴起。以此为背景,许多国家利用人们要保持生态平衡的心理,提出将流行自然色调的理论。后来由于霸权主义的威胁,经济萧条,政治局势不定,社会上又产生恐惧战争心理,国际流行色协会又发布了卡其色(即

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的心理效应: 在色彩的心理效应方面,色彩可以给人以美感,并对特定色彩产生偏爱,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引起联想,乃至具有象征的作用,这些都是色彩的心理效应,包括有色的爱好,色的记忆,色的联想和象征,色的情感性。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特性有知觉性对性,知觉整体性,知觉恒常性,知觉理解性。 知觉的相对性:是指知觉是根据事物的相对关系来进行反映的心理现象。换句话说,知觉经验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现实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中,其中能被清楚知觉到的是知觉的图形,而与知觉图形同时出现而又仅被模糊地感知的则是知觉图形的背景。 知觉整体性,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人们对物体的知觉扔保持不变的特性,叫做知觉恒常性。 眼睛看不到背面的物体,但是人的知觉系统却能感知到后面的那部分结构,这种以往经验对目前知觉对象作用的特性就是知觉理解性。 消费心理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消费心理调查内容:消费心理调查的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要,购买动机,购买行为以及消费者的人口学特征等。 消费心理调查方法:小组座谈法,深层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非面对面,意见反馈,反复征询) 投影技法(联想,完成结构,表现) 消费需要理论: 消费者需求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的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以后,研究消费者需求理论,对于指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需求就是指消费者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实际需要。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消费者的实际需要。二是消费者愿意支付并有能力支付的货币数量。前者取决于消费者实际需要的商品的价格(P) 和替代商品的价格(P )。后者取决于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I)和消费者的支付心理(E)。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是人们最基本、最原始的需要,是指为了生存而对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条件所产生的需要。 2、安全需要 是指维护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需要。 3、爱与归属的需要 又称社交需要,是指参与社会交往,取得社会承认和归属感的需要。 4、尊重需要 是指在社交活动中受人尊敬,取得一定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的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指发挥个人的最大能力,实现理想和抱负的需要。

最常见的9种心理现象和解释

最常见的9种心理现象和解释 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这一条我是深有体会的,自从学了心理学才知道当时我的鲁莽没有争取到什么,反而更使对方那一对儿感情更深,以后要慎重行事!) 2、从众现象 一则笑话这样说到: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这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人在社会集体中需要从众以保护自我) 3、晕轮效应 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啊,歌声啊,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这其实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平时说的“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显而意见,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我崇拜的不是歌星,影星,而是美国的职业摔跤手。) 4、鲇鱼效应 水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这些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渔民偶然把几条鲇鱼放在这群鱼里,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鲇鱼喜欢挤来挤去,整个水池里的鱼都被带动起来而显得生机勃勃,所以渔民喜欢放几条鲇鱼在里面增加全体鱼的活力与寿命。 在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也会产生鲇鱼效应。(这是个经济学领域能够用上的小故事,记得金红老师提过) 5、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富翁给他的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去做生意。一年后他召集仆人想知道他们各自赚了多少,其中第一个人赚了十锭,第二个人赚了五锭,最后一个人用手巾包了那锭银子,捂了一年没赚一个子儿,这位富翁就命令后者把那锭银子交给赚钱最多者。该书第二十五章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在现实中确实是这个样子的,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