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春红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

李春红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

李春红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
李春红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

李春红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

通过李春红教授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验案,论述胡希恕先生六经八纲辨证理论体系,并总结李春红对三叉神经痛的六经辨证及用药经验,以期开拓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思路。

标签:三叉神经痛;经方;六经辨证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以单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的剧痛为主要表现,疼痛多为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1]。其在临床中的西医治疗,多以缓解疼痛为主,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并且易复发。

中医自古就有“六经钤百病”的说法,六经辨证非伤寒独有,百病皆可通过六经辨证分型。何秀山曾经指出,“病变无常,不出六经之外,《伤寒论》之六经,乃百病之六经,非伤寒所独也。”故本病亦可从六经来辨证施治。

经方大师胡希恕老先生研读《伤寒论》,认为仲景虽称六经为病,但其实质为一类证,且源自八纲,故六经出自八纲,六经辨证的實质是八纲辨证[2],并提出六经八纲辨证理论体系,即三阳经证为热性、实性病证,其中太阳证病位在表,为表热证;阳明证病位在里,为里热证;而少阳证则为半表半里之热证。三阴经证为寒性、虚性病证,其中少阴证病位在表,为表虚寒证;太阴证病位在里,为里寒证,厥阴证则为半表半里之寒证或寒热错杂证。胡老临证主张方证相应,可以根据临床疾病的不同症状,将各种疑难杂症根据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归纳到六经辨证的体系中,通过六经辨证寻求简单而有效的诊疗方法。导师李春红教授根据胡希恕老先生六经八纲辨证理论体系,运用经方,谴方用药,在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经验探讨

1.1 病性

三叉神经痛初次发病或久病急性加重患者较多见,并常兼有烦躁易急等情绪变化,阳热症状较明显,其病性多为实性、阳热性,虚性、阴性较少见。

1.2 病位

其病位表、里、半表半里均可见,但以半表半里居多。半表半里实指胸腹腔间的部位,既不在表,也不在里。如果热邪郁积在半表半里,邪气即不能出表,也不能入里,循经上行至头面部,即可引发头面部不适,发于面则可表现为三叉神经痛。临床上对于半表半里证定位的诊断,有时并不是十分明确,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指出:“少阳病之辨,与其求之于正面,还不如求之于侧面,更较正确。即要辅以排除法,因为表里易知,阴阳易判,凡阳性证除外表里证,即寓半表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