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一、红旗镇旅游业的现状 (5)

(一)红旗镇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5)

(二)红旗镇旅游业发展现状 (6)

二、旅游业的开发对社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6)

(一)旅游业的开发改善了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 (6)

(二)旅游业的开发提高社区居民的收入 (7)

(三)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和价值观念 (7)

(四)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方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8)

(五)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多种文化使农民的视野得到开阔 (9)

三、旅游开发对社区居民的不利因素分析 (9)

(一)旅游业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9)

(二)旅游业的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冲击 (10)

(三)旅游业开发与道德文化建设的冲突 (11)

四、社区居民对旅游业所持态度的理论因素 (12)

(一)居民对旅游者的行为的感知 (12)

(二)旅游环境的破坏对社区的影响 (13)

五、发展红旗镇旅游业的对策研究 (13)

(一)社区参与旅游业开发 (14)

(二)红旗镇居民参与管理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以江市红旗镇为例

【摘要】:社区居民与旅游区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无论从职能作用来分析,还是从利益相关来考虑,社区居民群体对旅游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长远的作用,九寨沟与藏民、泸沽湖与摩梭人、皖南民居与古镇村民以及XX古城与东巴居民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旅游业开发的过程中,虽然为社区居民的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生活、经济、文化教育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不可否认,旅游业的开发也为社区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文化的冲突,民风的不良化等。笔者通过对社区居民与旅游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讨论将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同时也让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业中,对以后旅游开发中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红旗镇旅游业社区居民影响

Theimpact of the exploitation touring over munity resident

studies

——Take Hongqi Town of Lijing for example 【Abstract】:The munity resident and tourist area all have close coactions in each aspect. Disregarding ing to analyse from function effect, or from benefit thinks to e the relevance, the munity resident group buys a lake be all getting the important , long-term effect , Jiu Zhai Gou and Zang Nationanity, Luguhulak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area and rubs the shuttle people , southern Anhui people residence and ancient county villager as well as Li Jiang ancient city and bar of east resident all are representative representatives among them. Have brought about many facilitating in process developing in tourist trade, though being a munity resident's, before life ,

economy , culture have got very big rise, have only be not allowed to deny on education, the tourist trade exploitation has also brought a little a little negative effect , for example culture conflict, to negative effect , for example culture conflict, Folk custom's bad-rization.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passed to thorough analysis that the munity resident and the tour concern between developing , is discusses that the tour will how effectively to promote territory of nationality also develops , can play arrive at certain draw lessons role to the hereafter in let active munity resident participation arrive at tourist trade at the same time also, in the exploitation touring.

【Key words】:Hongqi Town Tourist trademunity residentAffection

自从宁蒗泸沽湖旅游开发建设以来,红旗镇旅游开发的进程大大加快,各方面的建设和管理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绩,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思想态度等方面也带来了很大影响,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弊端,为了详细了解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希望通过此文,能给旅游规划和管理部门一些启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红旗镇旅游业的现状

红旗镇是属宁蒗彝族自治县管辖的一个小镇,位于宁蒗到泸沽湖的中间,距离县城约10千米,是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一块神奇美丽的宝地,有着丰富的林业、

畜牧、矿产等自然资源,生活着勤劳勇敢、纯朴善良的彝、汉、普米、等6个民族以及摩梭人。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镇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1956年9月份成立自治县之后,宁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作了国家的主人,实现了第一次社会发展大跨越,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国家和省地的扶持帮助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建设,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了一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的大好局面。所取得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成就是宁蒗旧时代无法比拟的,实现了历史性的又一次跨越。

(一)红旗镇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红旗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高品位的文化资源,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自然资源方面:接近有“情、水、山”融为一体的高原明珠泸沽湖,它是省级旅游开发区和我省的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玉龙雪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集高山湖泊群、万亩杜鹃林、万亩草甸、高山石林等景观为一体的青龙海生态旅游区;有望乡台高山草甸、女神幽谷、吉意溶洞、永宁温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形成了以泸沽湖为重点,连接以南吉意溶洞、县城、青龙海和以北的永宁坝、三江口为一线的景点群体。人文资源方面:有古老灿烂的彝族毕摩文化,有被誉为世界级、高品位的摩梭母系文化和原始XX文化——达巴文化;有普米、傈僳等其他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永宁扎美喇嘛寺、元世祖忽必烈南征驻兵遗址日月和、土司衙署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珠联璧合,景点多,吸引力强,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优势。

(二)红旗镇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地位和比重日趋显现,已成为宁蒗县红旗镇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一项支柱产业。但总的来说红旗镇旅游业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从旅游人数和消费总额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从1998年到2008年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

红旗镇坚持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完善政策、整合资源、优化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鼓励社区广泛参与,不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旅游产业规模初步形成,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到2008年上半年,宁蒗县红旗镇游客人数达到了4000多人次,接待服务公司2家,导游人员近20名,二星级酒店2家,小型旅馆16家,接待床位已达到了700多床,全镇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员达60多人。同时设立了旅游购物一条街和两个旅游购物定点商场,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

二、社区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和感知

(一)旅游业的开发改善了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

为提升红旗镇旅游层次,政府和相关组织在旅游区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旅游业的兴起为红旗镇的居民带来了便捷的交通和顺畅的通讯等。旅游业的开发改善了红旗镇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城镇化发展打下了基础,使城镇化整体的综合

水平得以提高。

自从红旗镇大力开发旅游也以来,政府先后设立了100多个垃圾桐以及垃圾处理设施,同时增加了两辆垃圾运营车,修建了十多个公共厕所,为方便游客,还设立了大小共200多处不同的各种标示牌。同时,政府为了让社区居民与游客能有足够的接触空间,建设了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广场,方便各地游客以及居民的社交需要,同时也为社区举办各种文艺活动提供了场所。除此之外,由于受到奥运会的号召,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社区居民的要求下,政府还设立了两处供人们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

(二)旅游业的开发提高社区居民的收入

旅游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村民的收入得到增加,提高了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据相关统计显示,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为旅客提供吃、住、行、游、玩以及小商品服务,或者直接从事旅游业服务工作,大大地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红旗镇村民的人均收入由1998年的500元已经增加到2008年的1600元。旅游业为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村民提高了经济收入。同时,旅游业的“出、住、行、游、购、娱”等的发展也带来了其他行业的繁荣,促进了整个风景区的经济发展。

1998年2004年2008年

表一:红旗镇居民收入调查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红旗镇居民的收入在十年里基本从农作物转换为旅游业,同时旅游业的收入一再上升,已经成了红旗镇居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三)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和价值观念

在旅游业开发初期,村民在旅游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较低下,不能很好胜任这一工作,所以开发商和政府在开发前期对村民进行了培训以提高村民的素质进而适应旅游的需要。在笔者对红旗镇村民的调查中,有89.2%的村民表示自己愿意进行培训以满足旅游的需要。从这可以看出,旅游业使得村民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并且也使村民的价值观念朝着有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四)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方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民的从业结构由原来的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向农商结合的模式发生转化。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红旗镇村民务农比例由原来的71.8%变成现在的30%,因此,旅游业会使村民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促进人口城镇化发展。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红旗镇居民的产业结构由单一的农业产业向以旅游和旅游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转移,使人们的从业结构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在以前,人们所有的收入都是靠种田,也就是说在开发旅游业之前,人们的收入都是靠卖农作物获得,并且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的关系,收成不好的时候,人们的收入便少得几乎不够一年的支出,又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人们的生活一直是很困难的。在开发了旅游业之后,渐渐地,人们的收入增加了,接触的人多了,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改变,视野开阔了,外出打工,上学,从事旅游服务行业,务农的越来越少,人们也意识到了要奔小康生活,就需要更多地与外界联系,适应社会的需求,从事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事实上,旅游业的开发

不仅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从业结构,更多的是使人们认识到了他们应该做什么。

经济发展了,红旗镇居民思想也随之改变。红旗镇最大的变化有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山里人固守一亩三分地的观念完全改变了。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种田,已经成为时尚。甚至有的年轻人一家人常年在外,农田托亲戚耕种。二是生育观念变了。不论是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凡是育龄妇女都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近10年来,全乡计划生育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达1.6‰。三是人员的从业情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以往很多人认为读书或外出打工是最没有保障的投资,人们普遍认为,让孩子花钱读书不如直接在家务农实在,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更不用花钱,并且认为外出打工只是学坏。但如今人们的思想改变了,都支持适龄儿童读书,出了自动退学或实在无能为力的之外,基本没有存在辍学现象。三年多以来,红旗镇的人们从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家务农的急剧减少,外出打工的增多,最可喜的是上学的人数翻了几倍,这与人们的思想上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下表是10年来红旗镇的人们从业结构变化表。

0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998年2002年2006年2008年农民学生旅游从业者外出打工

表二:红旗镇居民从业情况变化表

(五)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多种文化使农民的视野得到开阔

旅游业的发展使红旗镇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在当地村民与游客的长期接触中所产生的。村民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则会不断探索与适应游客的文化,使村民的视野得到开阔,同时村民们的认识水平也上升至新的水平,为城镇化的发展在思想上打下基础。

红旗镇本来是一个相对偏僻的小镇。由于宁蒗县泸沽湖旅游业的开发,并且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欢迎,而日益蓬勃的情况下,接近泸沽湖的红旗镇也跟着泸沽湖走向了发展旅游业的道路。在每天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接触中,红旗镇的居民不断地认识着新事物,新思想。在与外界的接触以及自己的探索中,人们学会了如何接受外来的先进的思想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与日俱增的旅游业的要求。同时,人们也发现了外来文化所带来的一些弊端,由于红旗镇是一个彝族人民的聚居地,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在许多思想上与外来文化发生冲突,甚至抵抗。但在长期的接触中,人们学会了怎样吸收精华,鄙弃糟粕。接触久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同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更多的了解了整个世界

的变化,开阔了旅游当地居民的视野。

三、旅游开发对社区居民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旅游业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总体上持积极态度,认为旅游开发促进了红旗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城里的卫生状况,整体环境得到了改善,还挽救了一些传统的民族工艺,保护了历史文物,但随着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游客接待出现周期性超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在旅游旺季,两个黄金周及星期六、日,游客数量大大超过了旅游接待能力,这对红旗镇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例如,汽车排放尾气的增多,空气污染,交通拥挤,土地、房租价格的上涨,一些商品、服务价格上涨等等现象,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为了接待游客,又不能合理规划长期的旅游开发及保护措施,这也给旅游业发展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最初,红旗镇旅游业的兴起使许多传统文化开始复兴,优秀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得到现代人的认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近一步发展,城内商业化倾向严重,人们的诚信意识值得关注。许多游客反映,商贩宰人现象严重,给游客的旅游带来诸多不便,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旅游管理比较混乱,没有建立有效的旅游市场监管机制,搞好旅游市场秩序。对小商小贩、个体户及一些饭店、客栈、旅馆的服务也没有进行监督,规X其行为,加强教育,提高其服务质量,增强诚信意识。因为他们直接与游客接触,他们的行为对旅游区的声誉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二)旅游业的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冲击

旅游地的文化传统遭到异地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同化,社区彝族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彝族文化的独特性与红旗镇地理环境及民族分布紧密相连,而旅游的

发展却与当地的可进入性息息相关。随着交通的改善,宁蒗到泸沽湖路线的开通与日益改善,红旗镇的彝族独特的文化也必然受到冲击。因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们在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如果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该地区的文化就能长期保留其固有的特征,而无实质性的变化。

红旗镇的民俗文化出现舞台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渐失其原有的意义、价值和特色。由于现代旅游是一种大众社会生活文化,也是大众化的文化消费。为了发展旅游业,接待地会积极吸引各方旅游投资者,有时还会刻意迎合旅游者的口味,这就使接待地文化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有被不正当舞台化、商品化进而庸俗化。地方文化特色的东西被肆意移植仿造,似乎其存在的基础再不是当地的社会生活,而是旅游者的需求。最明显的一点,在红旗镇,彝族最传统的禁忌文化基本已经不存在,甚至公开表演的节目中,有很多项目在传统文化中是禁止的,人们为了经济利益,一味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摈弃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民族特色文化本身是一种很珍贵的旅游资源,只要合理、适度的加以开发,它将是一个民族地区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但由于红旗镇旅游业开发比较晚,各面的开发与保护措施不完善,政府的管理力度也不够大,加之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后,传统观念变得淡薄,甚至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者在外来游客的恶意怂恿下,人们变得麻木,不再珍惜爱护自身的传统文化,把它变成了一种变质的商品或服务而实现个人的利益。这样,久而久之,民族传统文化便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三)旅游业开发与道德文化建设的冲突

社会道德观念扭曲,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任何本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接触时,通常会有选择地接受和吸收那些与本身文化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而排斥那些与本身文化价值观不相容的东西,但是,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旅游地对外来旅游者的“文化设限”较一般情况下更为宽松一些。旅游地为了招徕游客,违心地接受外来文化中某些与本土文化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大相径庭的东西。特别是与本身文化价值观相抵触的部分侵蚀或融入本土文化,但出于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或有意识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作出让步,甚至主动迎合旅游者的需要。因没有组织协调好当地居民的经营活动,平衡好各方利益,导致一些人心理失衡,敲诈游客哄抬物价、甚至威胁游客人身安全的旅游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无论是对当地旅游业还是社会文化,都无异于雪上加霜。

红旗镇“仆从性”文化加重,居民的媚外或排外情绪直接影响当地文化的健康发展,红旗镇居民一方面对旅游者的举止言行、穿着打扮、生活方式等进行屈意的迎合、追求和模仿,最终使得人们对本地社会文化传统等开始怀疑,离弃乃至反叛,从而对接待地固有的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腐蚀作用,诱发民族虚无主义的产生。另一方面,在红旗镇综合接待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使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妨碍和干扰,使其产生排外情绪。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从起初的友好热情转为不满甚至怨恨。此外,一些旅游者对其他文化任意贬低和批评的傲慢态度导致接待地居民的反感和排斥,造成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人际关系的紧X,加剧了旅游业个体经营中比较普遍的“宰客”现象等。此外,旅游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一方面使得旅游地把发展的优先权让给旅游业,把国土、资源等让给旅游投资者;另一方面受旅游者的生活方式的影响,红旗镇部分人的生活开始腐化,吃喝玩乐成风,形成了对旅游经济过度依赖等倾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旅游是现代人的需要,更是未来人的需要。旅游开发更多地要依靠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遗产、现代文明等文化生态环境,旅游活动将给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带来深刻的影响。增强社区居民文化生态意识,保护、整理、抢救濒临消亡的民族文化遗产,维护本土文化的传统性,保持接待地的旅游吸引力,采取防X措施,抑制民族文化的同质化现象,利用外来文化的某些形式和内容,嫁接和改造民族文化,或者赋予外来文化以民族性特色,强化本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引导启发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寻求一种既能使东道社会收入最大化、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多元化的旅游方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四、社区居民对旅游业所持态度的理论因素

(一)社区居民对旅游者的行为的感知

首先,旅游者到一个地方旅游,不仅要亲眼目睹,还要亲自参与当地人的活动,观看歌舞表演,品尝地方食品,购买民族手工艺品等。与此同时,必然也把自己的文化带到旅游点,这样当地文化就容易被影响、被侵蚀、被破坏。

尽管旅游业的发展是一种双向性活动,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是相互的,但事实上,旅游者对旅游地社区的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到的旅游地的影响。一方面,就目前的民族旅游地区而言,旅游者一般来自经济较发达地区,而大多数旅游者传承的是汉民族文化。而民族旅游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所以旅游者所带来的汉文化对当地文化有较大的冲击力;另一方面,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接触短暂而相对肤浅,接触X围有限。但对当地居民来说,他们同旅游者的接触是长期不断的,他们接触的不是某个旅游者,而是不同时期前来旅游的旅游者群体。所以民族文化相对于外地汉文化而言,往往成为弱势文化。

在整个文化交流中,旅游地的民族衣着风格、建筑形式、饮食习惯、思想观念都因吸收着外来文化中的某些成份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他们向旅游者吸收得越多,向旅游者传输得就越少,文化的不平等交流由此产生。这种不对等交流还会因旅游者的个人动机、文化特征、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特别是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将经济运行模式、科学管理文化和现代观念带进当地,对当地的民族文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旅游业发达地区的青年已普遍着穿汉装,使用塑料、金属制日用品,而且,价值观、生活方式也因现代用品的进入而发生变化。因此,旅游业的开发势必使外来文化对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的思想认识态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其次,旅游业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旅游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是集审美、休闲、娱乐、消遣和观赏等为一体的资源空间环境。而旅游资源又具有与其它资源不同的特性,尤其是自然成因的旅游资源,最大的特征乃是其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由此导致旅游环境的退化,恶化和毁灭,失去旅游功能。

(二)旅游环境的破坏对社区的影响

旅游业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旅游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大气、水体和生物界产生影响的也相当严重。进入旅游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汽车向旅游区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超载的游客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家用电器徘放废气直接危及臭氧层。旅游区内各种生产和生活(餐饮、洗涤、洗澡和食品加工等)消耗大量水资源。世界一些著名度假区和游览区水体污染而宙营养化导致海水和河水藻类滋生,使水体缺氧引起鱼类等水生生物大批死亡。生活垃圾中所合铅、汞等有毒元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工厂排放的废物废水进入人类生活用水中使水体污染而传播各种疾病。大气和水体污染导致

林木花卉死亡,游人过多导致大片植被踩死,土壤固化。这些环境问题已经给我们管理敲了警钟。

再者,旅游业的开发对旅游地社区文化因素的影响。由于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在少数民族旅游开发地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不恰当的融合,相互冲突,甚至使某发面文化消亡。对于广大的旅游者的进入,地方独特的民族文化相对比较脆弱,特别是在像红旗镇这样本来就不发达的地区,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失去本来的特色,迎合外来的文化,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一概吸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被改变,甚至扭曲,为了追求利益,人们便“出卖”自己原有的神圣的独特文化,满足自己心理或生理上的需求,也使得民族文化渐渐走向衰落,甚至消亡,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五、发展红旗镇旅游业的对策研究

红旗镇由于地处宁蒗县城与泸沽湖之间,距离两者都不远,所以它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旅游业的条件,所以只要协调好社区居民、旅游者以及旅游开发商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让社区居民参与到当地的旅游业开发工作中,调动当地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努力把红旗镇开发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小镇,为宁蒗的旅游业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为周边偏僻的村落做出榜样,更能让宁蒗县的旅游业长盛不衰,良好健康的发展下去。

(一)社区参与旅游业开发

红旗镇居民是与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关系最密切者,也是当地旅游业的核心成员。也就是说,他们应该真正掌握红旗镇地区历史文化的价值,是当地旅游业的促进者。旅游环境要真正得到保护,单靠环保部门、旅游部门甚至旅游者都是难以奏效的。真正的环境保护主体应是当地居民或社区,应使他们成为当地

环境的自觉保护者和管理者。为此,必须在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提供给当地居民优先参与的机会。

红旗镇居民和当地企业、旅游开发商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社区的自然环境。但在以往的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以政策执行为基础的开发战略导致社区与旅游企业间矛盾重重,损害旅游业的事件屡屡发生。而通过社区参与不仅可以建立社区与旅游企业间的协商机制,而且有利于推动XX化决策机制的形成,解决社区参与旅游地发展决策和旅游收益分配问题,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旅游业发展环境。旅游风景区内部及周边的社区居民是依靠自然得以生存的重要主体,也是对该地区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最了解的人。有了当地居民的参与,可以使旅游规划更加符合地方文脉、开发出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同时,社区居民直接参与旅游业发展会使其对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主动、积极地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

红旗镇旅游业发展应该坚持两个原则:第一要考虑社区居民自身利益,一方面要使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开发过程,并获得经济利益;第二要考虑维护旅游社区形象和发展优化问题。居民不再仅以就业为途径、以谋取经济收入为目标参与旅游发展,而是同时视保护环境和维护传统文化为社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居民责任,从而自觉地参与旅游发展过程。在旅游规划过程中,政府和旅游开发商应通过农户访谈、集体会议、问卷调查等途径收集、采纳有益于旅游规划、维护农村社区环境的信息,主要包括:(1)、红旗镇社区领导该为红旗镇的旅游发展战略方向和目标提出建议,使旅游业发展能够推动旅游地社区的客观发展进程而不是阻碍或使之背离正常轨道;(2)、红旗镇社区居民应参与旅游发展具体目标和

措施的确定,确保旅游地资源和设施条件同时符合旅游业发展和社区发展的需要;(3)、社区参与选择具体的旅游形式,并保证其能被社区居民所接受。

(二)红旗镇居民参与管理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社区与旅游区环境和文化保护。社区的参与为旅游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动力和可能。旅游的发展,调整了社区产业结构,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的经营管理中意识到环境和特有文化都是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都是能给他们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资源。这种对资源价值的新认识,加上经济收入的增加,导致了对资源的传统非持续利用方式的改变,自觉参与到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文化保护的行动计划中来,从而促进和加强对社区与旅游环境和文化的保护。

良好的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亦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社区居民本身应树立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虽然,参与经济利益分配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社区居民对环境的关注度,但并不排除部分村民为了眼前利益而破坏环境的短期行为。因此,除了加强对社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外,还要加强行政监督职能,对社区居民实施环境保护状况进行监督。其次,社区居民应对政府和旅游开发商及旅游企业的行为享有足够的知情权,进行实时监控,对破坏环境行为及时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反映,并对行政管理部门能否正确行使权利给予监督,形成社区居民、旅游开发商(旅游企业)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相互制约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共同营造良好的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双,李静.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实现策略——社区培训,2007。

[2]X中华,李九全.社区旅游与社区休闲互动发展探析,价格月刊,2007年第4期。

[3]龚绍方.《旅游规划与开发》,XX大学,2007年1月。

[4]国永广等.《旅游环境管理》,XX大学,2005年7月。

[5]蒋艳. 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分析,XX大学学报,第一期,2006年2月。

[6]《XX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XX日报》2000年第6月l日。

[7]查芳.对乡村旅游起源及概念的探讨[J].XX师专学报,2004年12月。

[8]吴晓萍. 《民族旅游的社会学研究》,XX民族2003年1月。

[9]肖星.《旅游资源开发》,中国旅游2000年。

[10]黎洁.《旅游环境管理研究》,南开大学2006年。

[11]X广瑞.《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2004年3月。

[12].lunwennet./。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一、红旗镇旅游业的现状 (5) (一)红旗镇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5) (二)红旗镇旅游业发展现状 (6) 二、旅游业的开发对社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6) (一)旅游业的开发改善了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 (6) (二)旅游业的开发提高社区居民的收入 (7) (三)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和价值观念 (7) (四)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方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8) (五)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多种文化使农民的视野得到开阔 (9) 三、旅游开发对社区居民的不利因素分析 (9) (一)旅游业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9) (二)旅游业的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冲击 (10) (三)旅游业开发与道德文化建设的冲突 (11) 四、社区居民对旅游业所持态度的理论因素 (12) (一)居民对旅游者的行为的感知 (12) (二)旅游环境的破坏对社区的影响 (13) 五、发展红旗镇旅游业的对策研究 (13) (一)社区参与旅游业开发 (14) (二)红旗镇居民参与管理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以江市红旗镇为例 【摘要】:社区居民与旅游区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无论从职能作用来分析,还是从利益相关来考虑,社区居民群体对旅游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长远的作用,九寨沟与藏民、泸沽湖与摩梭人、皖南民居与古镇村民以及XX古城与东巴居民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旅游业开发的过程中,虽然为社区居民的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生活、经济、文化教育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不可否认,旅游业的开发也为社区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文化的冲突,民风的不良化等。笔者通过对社区居民与旅游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讨论将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同时也让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业中,对以后旅游开发中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红旗镇旅游业社区居民影响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在线旅游格局鲜明,巨头之下无完卵 2018年是中国在线旅游二十年的收局之年,风云变幻,群雄割据,在2018年末迎来了同程艺龙的上市,但是已经无关大局了,在这个格局鼎定的一年中,携程依然是在线旅游的龙头老大,但是格局已经悄然改变。 在互联网的国度中,“消灭你、但与你无关”的跨界威胁从未停止,即使是携程这样的老大,也面临着跨界巨头来势汹汹的威胁,在在线旅游的格局中,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阿里飞猪将会在2019年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市场格局,场景迁移成为重要手段,在巨头之下,资本寒冬带来的是在线旅游企业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真正艰难时刻。之所以说场景迁移非常关键就在于随着手机里app越来越多,很多非常用场景的app就会被弃置甚至删除,常用场景的app才得以保留。携程因为是是行业龙头,且在酒店、航空、景区、游记攻略等方面都有联动效应,且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折扣力度大,才得以在手机中保留。携程2017年年度销售总额(GMV)达到6000亿,是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其他的在线旅游企业,诸如马蜂窝、同程艺龙、途牛、驴妈妈、众信

等无论是在资讯还是在SKU方面远远不及携程,跨界巨头进入旅游业后,首先承压的就是这些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成员,面临app被删除的可能性巨大。 如果把餐饮娱乐等泛休闲旅游进行合并的话,美团点评这一巨头就进入了视野,从2015年开始,美团点评在酒店、景区等领域陆续发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美团点评在餐饮端的良好应用场景,成功的绑架了一大批都市人群,使之成为都市人群的必备app,在场景迁移中,由餐饮向泛旅游的酒店、景区的迁移较为平滑,而且积分通用、激励券互动等都能够带来良好的转化效果,这种场景的迁移极易被使用,配合专业化团队,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带来客户,这也是华南区美团点评在长隆门票销售代理逆袭携程的重要原因。 因此,美团点评虽然在目前的在线旅游中份额并不太高,但是未来的发力不可小视,2019年这种资本寒冬中,这样润物无声的巨头介入,更添行业压力。 阿里飞猪的成长则是依托于阿里集团,能够充分享受阿里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融、阿里白条、借呗、花呗……等整个阿里系的资源,2016年阿里飞猪的年销售总额达到1000亿,2018年双11,购买旅行商品的用户同比增长了30%;机票公务舱产品销售同比增长300%,据阿里飞猪负责人介绍,阿里飞猪预计到2020年GMV将达到万亿。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几个问题(一)

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几个问题(一)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民族分布地区的一般特点是地域广大,资源丰富,地处边疆。近几年,随着大量旅游者的涌入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起步,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的“生命胚胎”已开始形成,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因此,根据效益型布局的原则,民族地区旅游业应该在哪些地域先起步和怎样起步?旅游业的起步和发展将对振兴民族地区经济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措施?这些,对于制定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关系密切。资源与市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内在要素人类对地球空间表面的开发,总是优先开发条件好的地域,然后再开发条件差或开发难度大的地域。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就属于后一种开发型,是人类生产、休憩活动空间不断扩展、深化的表现。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势必加强和深化。(一)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1、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庞大。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3.7%。民族地区不仅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五大地貌类型齐全,而且各种旅游地貌发育较为典型。在1982年和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两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共84处中,民族地区就有38处;1982年和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共62座,民族地区就占23座。民族地区尚未发现的潜在资源还相当丰富,加上有待列入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各地方政府

公布的省级、地市级风景名胜区,形成了庞大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体系。2、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品位极高。旅游资源的价值在于特色和魅力,即品位。我国民族地区许多旅游资源为全国、甚至世界所瞩目。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连绵的雪山冰峰,其山体的高度、长度为世界其他国家所无以伦比;广西的桂林山水,早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而闻名世界;湘西张家界,融国内大小名山特色为一体,大片的森林和各种珍稀动物,是我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森林公园。此外,云南的路南石林、四川的九寨沟、新疆的天鹅湖、内蒙的阿尔山温泉等,均是著名的佳景胜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列的《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中,中国被列入五个保护区,其中长白山、卧龙、武夷山、梵净山四个分布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的不少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有较大吸引力。3、民族地区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占优势。我国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也有不少山景,但大多或因靠近城市的区位而成名,或因文人墨客的渲染而享誉,而真正以自然美而成景的奇山、险峰、雪原、大瀑、溶洞、古遗生物等,均集萃于民族地区。如西藏的希夏邦马峰、新疆的罗布泊、云南的洱海、贵州的龙宫等,这些自然美景是当前旅游市场开发行情看好的类型之一。如果说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以奇而绝取胜,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古而稀闻名。民族地区不仅有距今久远的古人类遗址、古墓葬和众多的壁画石窟、寺院佛塔,而且还有各民族在发展过程形成的生动活跃、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传统节日、集会活动、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等。少数民族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2008-5-16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跟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由于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和经营趋向、消费趋向的种种因素不断变化且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世界旅游经济,旅游业将在新的变化中发展,在新世纪中呈现新的姿态。本文从分析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入手,及就所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旅游业现状;问题;对策;发展趋势

绪论旅游业起源 随着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剩余物归奴隶主占有,他们已不再满足生活起居上的享乐,而开始了以巡视、巡游为名义的享乐旅行。在旅行中,其臣仆簇拥前后,除随时侍奉外,实际上也起着旅行向导的作用。到了封建社会,除帝王将相的巡游外,还出现了士人、学子的漫游,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以求学为目的的教育旅行、以探险为目的的航海旅行、以经商为目的的跨国旅行等发展了起来。在这些旅游活动中,往往配有熟悉路途的人做向导,他们不仅引路,还介绍沿途的名胜、景点和当地的风俗民情。他们提供的服务在某些方面已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导游服务。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运送了570人从莱斯特前往拉夫巴勒参加禁酒大会,往返行程22英里,团体收费每人一先令,免费提供带火腿肉的午餐及小吃,还有一个唱赞美歌的乐队跟随,成为公认的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在这次旅游活动中,库克自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可以说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旅游业起步较晚。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备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先生在其同仁的支持下,在该银行下创设了旅游部。1984年以后,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社的数量增长很快,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第一章: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所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始终处于封闭状态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投人少、利润高、创汇多的行业,国家以垄断手段实行保护,如对作为旅游业龙头的旅行社不准外资染指,一直未允许外资以中外合资和外方独资方式经营,导致旅游市场迄今为止仍处于封闭状态。目前,我国主要经营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在世界范围内既缺少网络,实力又单薄,“守株待兔”,办法不多,以致统而不活。 二、我国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投资少 “软”、“硬”环境都不够完善。由于财政困难,我国对旅游设施的资金投人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位于我国中西部的有些旅游景点,交通不够便捷,民航不能直接到达,或由于航班限制,客运能力差;铁路也经常处于超载状态运营;加上邮电传递、信息通讯也欠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 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四、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国际旅游业在国家高度保护下,国有企业享有经营特权,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使旅游业分散竞争力,在国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显得软弱无力。 五、旅游经营服务中诚信危机的现象比较突出 尽管我国旅游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不容回避的是旅游行业依然存在恶性竞争、欺

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今年十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有业内人士说:“《意见》是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出台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我国旅游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其中,《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破除对旅行社跨省设分社、设门市的政策限制,鼓励品牌信誉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车船公司跨地区连锁经营。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从上述的这段政策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三点:一、国家鼓励旅行社开始分社、销售门市; 二、鼓励旅行社跨行业、跨地区资源整合;三、鼓励旅行社做自己的品牌。 悠嗨旅行网的发展模式与这三点不谋而合。悠嗨独创的“旅游便利店”模式,旨在帮助中小旅行社零成本扩大经营。旅行社无需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就能像百事通一样,拥有几十家、上百家的连锁销售门市。 什么是旅游便利店? 旅游便利店是悠嗨旅行网开创的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新模式。互联网时代,人们出游的习惯也在改变,年轻人更喜欢通过在旅游B2C网站上购买旅游产品。但是,同样还存在着巨大的“不触网”群体,比如夕阳红,他们同样是旅游产品消费的中坚力量。旅游便利店将是他们的首选,不需要懂网络,更不需要去找旅行社,就在小区楼下,熟人办事放心、价格实惠、服务质量有保证。 行业跨界 旅游便利店是采用与商家合作的方式,将旅游跨界放在各个行业里面,进行交叉销售; 资源共享 将旅游资源和各个商家的门户资源结合,实现共享,相互借力,导入客流; 效益提升 1、旅行社扩大了销售渠道和宣传渠道,同时省去开店的费用; 2、对于门店来说是零成本、零风险,并且可以从额外的旅游业务中获利; 3、消费者可搜索身边的旅游便利店信息,享受即时的旅游服务; 旅游便利店的运营模式: 统一品牌:组团社下设的旅游便利店,统一为该旅行社的品牌; 统一管理:同一品牌的所有旅游便利店,均受上级组团社的统一监督; 统一操作:所有的旅游便利店只得提供旅游业务的咨询、预定,不得误导游客报名,不得私自操作; 统一价格:同一地市,绝对同一报价、同一质量。 旅游便利店的利益保障: 统统免费:1、组团社、批发商、景区入驻悠嗨,悠嗨承诺永久免费; 2、旅游便利店所需物品,如门头、旅游宣传页等由所属组团社免费提供;并且旅游便利店的经营者及家人每年可以享受不定期旅游的福利; 协议保障:1、便利店与旅行社签订签订相关利益保障协议,接受上级组团社的监督; 2、旅行社与游客签订旅游协议,负责游客的售后服务责任; 旅游质量:1、旅游市场得到了整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 2、消费者享受到悠嗨带来的旅游的便捷性和高性价比的旅游服务。 旅游便利店完美的契合了国家的旅游政策,悠嗨旅行网正在朝着此方向前进。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2009年,在旅游产业供给方面,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景区类企业经营状况好于旅行社和饭店行业。其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要好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周边景区比长线旅游景区经营形势要好;成熟的顶级景区的经营状况比无资源优势的一般景区要好。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下降4.1%;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这十年也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8%,2020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1%。随着我国旅游业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 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 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 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

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 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 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 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推进重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推进重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 战略研究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推进重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推进重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2012-07-29 旅游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推进重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推进重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向思洁,贾波(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重庆408000)摘要:推进重庆少数民族旅游产业发展是体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重庆的重要内容,是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从民族旅游的相关概念出发,通过分析重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优势和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及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提出推进重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关键词:重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近年来,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部门,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旅游业对重庆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强。其中,重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特色的民族风俗,而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和必然选择。推进重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不仅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有助于推进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对深化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都有着重大意义。一、民族旅游概念综述根据国际著名的旅游人类学研究专家科恩(Cohen)的定义:“民族旅游是观光旅游的一种变体,其目标群体在文化上、社会上或政治上不完全属于他们所居住国的主体民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雪球也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同时,我国的旅游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现状: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国际旅游业成为近年的发展趋势,1990年代以来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早前的旅游行业调查报告统计:1996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达592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出达36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化工等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据旅游行业调查分析显示,就2009年来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亿人次,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增长%;旅游总收入万亿元,增长%。 三、旅游行业现状 (1)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我国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 (3)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4)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的情况下,个别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我们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对策.pdf

一、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发展现状述要 与国际上发达的旅游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产业起步晚,总体水平低;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存在着底子薄、总体水平低的问题。概而言之,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发展势头快、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地区内发展不平衡等现实状况。 (一)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普遍滞后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其资源优势是一种不对等状态。该地区拥有特别丰富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些旅游资源可以说是极品,如九寨沟、黄龙、香格里拉、布达拉宫、石林、黄果树瀑布等。但是,西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并充分地转化为经济优势,迄今为止,中国旅游产业“东强西弱”的传统格局依旧没有被打破。2013年,我国旅游收入达29475亿元,西南6省(区)的旅游收入为11780亿元,只占全国的39%。 (二)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提升较快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许多地方的产业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粗放阶段,没能形成集约化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的主体模式。西南民族地区各地各级政府已认识到旅游业强大的联动性和比较优势,纷纷以政府为主导,健全了旅游管理机构,强化了旅游产业化发展观念,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旅游产业在政策、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改善了旅游投资环境,拓宽了筹资渠道,使得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三)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以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为前提。近年来,由于各省(区)政府旅游发展意识的增强和旅游投入力度的加大,西南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也空前加快,尤其是旅游饭店、景区景点设施和区域旅游交通条件大为改观。西南民族地区许多优质旅游资源景区的“可进入性差”的状况一直是困扰其旅游发展的一大障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困扰西南民族地区可进入性差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境内的多条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竣工建成,多条线路开通了旅游直达列车、旅游包机、旅游客车等,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和加强,旅游产业出现了艮好的发展势头。 (四)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区内发展差异明显 就东、中、西部比较而言,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而从个别省份的发展水平看,云南省和四川省可算得上我国的“旅游大省”甚至“旅游强省”,两省无论是在海外接待规模,还是在旅游创汇方面都大大高于中部地区的9省市,在全国居于前列。两省的创汇总和比区内4省(区)的创汇总和还要多,云南省2010年的旅游创汇就是西藏的11倍。在全国旅游创汇的排序表中,西南民族地区除了云南省进入前10位外,其他省份均位于10名以后,尤其是西藏、贵州都位于20名以外。 二、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特点 由于受到发展历程、现实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西南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结构的某些方面与我国其他地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地域结构特点 1.旅游资源地势构造对产品可进入性的影响较大 因为西南民族地区处于高原向平原过渡地段,为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起伏较大,横断峡谷和高山峻岭较多,这些既定事实影响了其在一定时段内、一定条件下的可进入性。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由此可见,西南民族地区在可进入性方面是与东部沿海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基础条件的。如西南民族地区通往某些景区的道路常常因为气候、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诸如山体滑坡、泥石流、道路桥梁坍塌等,阻碍了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2.旅游资源区位优势较弱 在中国旅游业兴起的初期,东部沿海地区旅游产业起步早,在全国旅游产业中所占比重高,而我国西南民族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区位、交通、经济、对外开放度等方面的原因,旅游产业在全国中的比重小,与旅游资源在该区的分布比例差别较大。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在需求拉动、丰富的旅游资源供给和经济发展需要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 (二)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供求特点 1.区域内同质旅游吸引物较多 由于西南民族地区特别是区域内的某一范围内,其旅游资源的特征在总体上说往往具有相似性。以四川省为例,省内具有较大共同性的特点之一是山高、水美,由此开发出了九寨沟这样的风景名胜区。跟随其后便出现了自称“小九寨”以吸引游客的其他旅游风景区,或没有打这个牌号,而让前来旅游的游客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的景区。此类特点还会体现在不同地区民族及风俗相同的旅游区、地理风貌相同的旅游区,例如,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州中有很多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景区。 2.客源市场地域范围广 西南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古代、现代文明和宗教文化)、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使之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中国的旅游业将会有巨大的发展(如果觉得太少可在文章中摘取) 关键词:世博会旅游发展生产发展 正文: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 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 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 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 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对工业品牌的需求,使旅游者对现代工业内涵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工业旅游越来越受公众的青睐和欢迎,它将成为新世纪旅游活动新的热点。 (二)农业旅游的发展 农业旅游不同于工业旅游,二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农业旅游不像工业旅游

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景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旅管102 杨鹏(一)发展现状: 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多年以来一直都是旅行社组织客源看景区,很少有客人说我是为了住一个饭店我到某一个城市,多数客人还是为了看这个城市的有名的这些景区才跑到这个地方来,所以旅游景区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应该地位始终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越来越重要。 我国旅游景区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类旅游景区,以名山、大川、名湖和海洋为代表;第二类是人文类旅游景区,以人类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的遗迹、遗址为代表,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八达岭等; 第三类是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是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和劳动的结晶,如深圳华侨城下的几个主题公园; 第四类是社会类的旅游景区点,它区别于传统的旅游景区点的概念,但它是传统概念的发展和延伸,如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科教旅游、军事旅游景区等。 我国旅游景区的总的发展现状有如下几点: 1、近几年来,我国旅游景区在全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总体形势推动下,其开发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及旅游创收创汇的重要来源,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主要场所。 2、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之间的商业竞争也渐趋激烈。 3、长期以来,旅游景区存在政出多门、体制混乱的宏观格局,大部分旅游景区管理机制落后,观念保守,景区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较低,旅游景区的整体服务功能、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资源与环境保护力度都与我国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不相适应,与旅游者越来越高的旅游需求不相适应。 3、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景区(点)综合接待能力弱,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结构不合理,致使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环节都出现了问题。 (二)我国旅游景区发展趋势 从景区发展趋势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旅游景区数量继续增加。这主要是由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所决定的,旅游业的发展势头使社会认识到了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或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或将其作为先导产业来发展,因而各地大力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旅游景区; 二、旅游景区质量持续提升。我国旅游景区在数量上的增长很快,在景区质量的提升上无论是观念和实际行动都得到了提高和加强,并成为今后旅游景区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比如旅游景区的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的加强,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今后旅游景区的发展将会形成越来越多的精品,大大提升景区质量,从而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的转变; 三、旅游景区经营不断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旅游景区也需要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根据游客需求的变化,寻求自身与竞争对手的差异,也既是追求民族化、地方化和差异化,满足游客对差异的索求,

少数民族旅游业发展问题要点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将遇到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迟,基础差,资金严重短缺 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不长,不少刚发现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时间更短,起点很低,固定资产投入很少,而完善旅游设施的耗资量却很大。主要有原因: (1)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多以“野、奇”特色见长,多地处偏僻地区,通路、通电、通水、通讯等基础设施缺失。 (2)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地形复杂,土石方等基本建设单价指标高,同样基建项目的耗资一般要大于东部发达地区数倍。 (3)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大多虽品位高、但知名度低,而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手段是广泛开展宣传,宣传促销也需耗资,因为低知名度的旅游资源是没有真正的经济价值的。 (4)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是老、少、边、穷地区,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有限的财政拨款,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引入外资开发旅游的渠道远不如沿海侨乡畅通。 (5)我国旅游市场属二元结构,即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是在相互封闭的状态下运行的,相互间无法实现接待上的余缺互补,因而需要同时建设两套档次上差别很大的设施,实际就更增加了投入。 (二)少数民族旅游区距主要客源市场远,景区间距大,运输成本高 现代旅游客源市场分国际和国内两种。国内游客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先导,并将一直是游客数量的主体。国际客源市场则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经营的主要目标,因为国际旅游经济效益较大。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距我国主要国际客源市场--欧、美、日及游客数量可观的港、澳、台地区距离较远,因为我国国际游客的主要入境口岸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几个大城市,游客要在口岸转乘运输工具,再由口岸辐射到少数民族地区。 国内主要客源市场也在东部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开发历史长,基础条件、整体经济水平均高于少数民族地区,加之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是国内客源的主要输出市场。据对云南西双版纳的客源调查,游客数量最多的是来自上海、北京、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相对发达的地区。而少数民族地区本身因还有相当部分群众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故而对近地旅游的要求也就不显得迫切。 少数民族地区虽地域辽阔,但许多景观属大跨度空间的旅游资源,旅游景区之间距离远,如昆明距大理约400公里,至西双版纳约700多公里;昆明到黄果树瀑布约467公里,昆明至桂林1500公里。由于旅游胜地相距甚远,受交通条件制约,严重存在着“旅长游短”的现象,易使旅游者产生单调乏味之感。而东部地区杭州至上海201公里,上海至苏州84公里,苏州至无锡42公里。可见,开支同样的旅游费,观光丰度的优势却大不一样。 (三)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交通、通讯等现代设施落后 要想发展旅游业,交通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已有很大发展,但交通条件的制约始终是阻碍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旅游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与区外联系的通道少,运输限制口比较多,客货运输不畅,进出区域困难。 (2)区域内现有运输网络不完善,铁路布局偏于东部;公路干线少且覆盖面窄,水运航道通过量小。少数民族地区中如川西、滇西、黔北、桂西、西藏等地区,仍然交通闭塞,运输困难。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调研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世界旅游业从形成到发展,现在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21世纪将是旅游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旅游业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者将达到空前的规模,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旅游者将把他们的足迹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尽管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但就整个国际旅游业来看,将出现下列发展趋势。 (一)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0年底,国际旅游人次可望达到6.6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旅游收入将增至5000 亿美元,旅游业将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1992年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根据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及纳税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证明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产业的态势正在形成。因此,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指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共产生 1.27亿个工作岗位,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6.7%;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其增值额已达到14490亿美元;旅游是各国财政中主要的纳税产业之一,全世界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纳税总额高达3030亿美元。旅游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仅是产生的产值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贡献,它同时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二)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将向东转移 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在80年代以前,它们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收入都占世界总数的90%左右。80年代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尤其是东亚、太平洋地区,近些年来,国际旅游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到7.5%。预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9亿。在迈向21世纪的发展中,欧洲和北美地区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将呈进一步缩小之势,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速度将会加快。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去邻国度假者必定会增加,区域性国际旅游将大大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也相应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热点”区域。从中国的情况看,1996年至1998年三年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平均每年以11%的幅度增长。1998年旅游入境人数达6347.84万人,显示出非常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长期以来,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地区结构上一直以西欧、北欧和北美为主。这两个地区作为现代国际旅游的发源地,其出国旅游人数几乎占国际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中,除亚洲的日本、大洋州的澳大利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