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导学案全册合集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导学案全册合集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导学案全册合集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导学案全册合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三环:自学展示反馈

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

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

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本章共有4节:

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

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

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

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

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

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

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

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

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

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

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

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

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

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

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

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

别.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

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运动是宇宙的

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

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

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

间、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

的理解和测量.

【课时建议】

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

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图象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和路程—时

间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

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

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

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

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

时比较运动时间.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之一,认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

刻度尺.

3.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估测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

长度.

4.知道测量物体长度的特殊方法并会运用.

5.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6.知道时间的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时间.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操作,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知道一些测

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熟悉停表(秒表)、石英钟等时间测量工具的正

确使用.

3.利用比较法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思考和科学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习物

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4.减小误差的方法.

教具

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游标卡尺、螺旋测

微器、卷尺、刻度尺(量程0~20cm,

分度值1mm)、三角尺一副、停表、

电子表、纸条、细线、圆柱体、硬币

等.

教学难点1.刻度尺的估读.

2.停表的使用和读数.

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4.减小误差的方法.

教学

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为便于国际间交流,国际计

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比它大的单位有千米,换算关系:

1m= 10-3 km=103 mm.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为刻度尺.测量时,尺要紧靠待测物体.测时间的工具

有钟、表.常用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其中1h=60 min= 3600 s.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4.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最常

用的方法,还可以通过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在于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而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

的.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

单位:

(1)长度的单位米.

(2)质量的单位千

克.

(3)电流的单位安

培.

(4)时间的单位秒.

(5)热力学温度的

单位开尔文.

(6)物质的量的单

位摩尔.

(7)发光强度的单

位坎德拉.

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目测自己课桌的长、宽、高,并比较它们的长短.学生大胆估测,并积极发言.(教师提醒学生要给估测结果注明单位)

师: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判断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

生:用刻度尺、卷尺等.

师: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你们知道体育老师是用什么来给大家记时吗?

生:用秒表.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由此可见,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测量工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

进行新课

长度的单位

1.靠感觉来判断不准

教师出示图片(将教材P10图放大后复制到一张硬纸上),

引导学生观察是AB长还是CD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大.

学生思考并回答(说法不一).

师:请大家实际测量一下,看估测是否准确.

学生动手测量,然后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

师: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做一个实验,一位同学看着手表计时,另一位同学闭上

自己的眼睛,估计闭眼1min后睁开.然后二人交换操作,看看谁对1min的时间的感

觉准确.

学生发表看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可靠的.

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明白了,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准确的,必须进

行测量.实际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们的感觉不一定可靠,为

此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

板书: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为了定量描述,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必须用仪

器进行测量.

2.常用的测量工具

师:请大家回忆日常生活中碰到了哪些测量工具,分别测量什么物理量.

生:测量长度的有直尺、三角尺、卷尺;测量温度的有温度计;测量时间的有

钟、表;测量质量的有天平、杆秤等.

师:同学们回答正确,很棒!

板书:常用的测量工具:尺、天平、钟、表、温度计等.

3.单位

师:你能用桶量一量我们学校花坛水池中有多少桶水吗?

生(抢着回答):那要看桶的大小呢!

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为什么呢?

生:如果桶的容积小,则量的桶数多;如果桶与水池的容积一样大,则量的只

有一桶水;如果桶的容积比水池的容积大,那还不足一桶水.

师:出现这些答案的原因是什么?

生:桶的容积不同.

师:桶的容积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同,那要怎样才能统一测量的结果呢?

备课笔记

进行新课

生(思考、讨论):桶的容积要一样,要有一个标准.

师: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

做单位.

板书: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4.国际单位制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并思考为何要制定国际

单位制.

生:为了便于国际间交流.

师:回答正确.像长度的测量一样,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单位.在国际上为了交流

方便,在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接受的

事物为标准.因此,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

称SI).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采用国际单位制.

板书:国际单位制:在国际上为了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

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例1】(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估测不准确,不值得推广应用

B.人们经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很多,如尺、臂长、步长

C.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标准量作为衡量,否则无法比较

D.某人在测量中记录的数据为50,这一定是体重测量

解析:估测尽管不够精确,但在实际当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为有时不需要

那么精确地测量,只是作为比较即可.臂长、步长是我们不要求精确测量时的常用长

度单位.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用来比较的标准量.记录的数据必须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否则无法了解测量的是什么.

答案:C

5.单位的换算

师:在所有的测量中,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在国际单位制中,

长度的基本单位(主单位)是米,符号m.

(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1m是如何规定的)

师: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的了解和数学课上学习的知识,说说长度还有哪些其他

单位,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生1: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符号km;1千米=1000米.

生2: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符号dm;厘米,符号cm;毫米,符号mm.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师:有时为了更加精确,我们还用到更细小的单位,如微米,符号μm;纳米,

符号nm.1微米=10-6米;1纳米=10-9米.

板书: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m.

2.长度的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m=10-3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师:请同学们在直尺或三角尺上找出1cm、10cm的长度,并画出1cm、10cm

长的线段.然后请大家估测自己文具盒中的铅笔、橡皮等的长度,并用刻度尺测量,

进行比较.

学生动手操作.

备课笔记

方法归纳:

单位换算的方法是

数字不变单位变,大到小

乘进率,小到大乘进率的

倒数.

进行新课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工具

师: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

生:直尺、三角尺.

师:其实生活中除了直尺、三角尺外,我们还看到装修、建筑工人用到卷尺和

皮尺.工厂的工人在加工零件时为了更精确,用到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同时展

示给学生看)

板书: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2.更精确地测量用到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师: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好,下面请大家做个实验:用刻

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长、宽.然后请大家观察自己所用的刻度尺,并完成下面的思

考题(用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

(1)你所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2)它的分度值(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大?

(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4)如何放置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长度的数值?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实验.实验结束后,请几位学生回答,

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

板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的位置;

二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且要紧贴

被测物体;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与尺面刻度垂直,且要估测到分度值的下

一位.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例2】(多媒体展示)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

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1cm、5.50cm

B.1cm、8.30cm

C.1mm、8.30cm

D.1mm、2.80cm

解析: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分度值)为0.1cm=1mm,且起始端不是在

“0”刻度线处,而是从刻度尺的5.50cm开始,再观察金属片的右端在刻度尺8.30cm

处,所以金属片的长度为2.80cm,综合各选项可知D正确.

答案:D

备课笔记

规律总结: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

(1)要明白刻度尺

上不同刻度的含义:

①零刻度:测量的起

始刻度;②分度值:两条

相邻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它决定测量的精准程度;

③量程:测量范围.

(2)使用刻度尺前

需要观察以下三个内容:

①测量范围(量程);

②分度值;③刻度尺的零

刻度线(是否在尺端,是

否磨损).

(3)刻度尺的使用

方法:

①要将刻度尺有刻

度的一面贴在被测边上,

与被测边重合或是平行,

不能将刻度尺斜放.

②零刻度线磨损时,

要将其他整数刻度线作

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

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

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

值.这种方法称为“零点修

正法”.

③正确读数:一是读

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不能斜视;二是读数要估

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

读时要注意:a.在测量数

据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

读值,是有意义的,它能

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b.

在实际测量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尤其注

意“0”不能随意增减.

④记录测量结果时,

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

位.

进行新课

教师总结:为了使测量值尽量接近真实值,实际中往往要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

值的方法(一般测量3~4次).

板书:自然界中不同物体的尺度不同,有的很大,用光年来表示;有的很小,

小到肉眼无法辨认,只能用纳米表示.好,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13“小资料——一

些长度和距离”,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尺度.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长度和距离.

长度的特殊测量

1.累积法测量

教师提问(并展示器材):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

一张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

的厚度和直径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看自己手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多大,并与一张纸对比,然后提

问: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薄,远远不到1mm.

师:一张纸太薄,那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厚度够吗?

生(积极回答):可以测量了.测出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然后除以

纸的张数,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师:很好,这种测量称累积法测量.好,下面请大家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

在累积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当引导)

①与课本内的纸厚度不一样的不能测进去.(如课本的封皮、彩图纸).

②张数最好凑成容易计算的数量.

③每页都要压紧.

学生实际测量,教师巡视,指出测量中的错误.(如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要垂

直;刻度尺要贴紧被测物体;刻度尺不能斜放等)

板书:

微小物体的测量——累积法:长度l=L/n(L表示n个相同微小物体的总长度;l

表示一个微小物体的长度)

2.三角尺直尺配合法测量

师:像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又如何测量呢?(展

示硬币、圆柱体、圆锥体)请大家动手操作测量.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在直尺上很难对齐,难以读数.

师:能方便测量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难在哪里?

生:很难与直尺上的两端刻度线对齐,视线难以

把握读数.

师:用三角尺夹紧被测的硬币(如图甲)并与直

尺垂直对齐(教师演示操作要领,并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

技巧归纳:如何根据实际

选择刻度尺?

刻度尺的选择既要

考虑量程,又要考虑分度

值:量程选择过小,会增

加移动次数,使误差增

大;分度值的大小决定精

确度,过大会增大误差,

太小有时没有必要.刻度

尺的选择由测量的实际

需要决定,所选择的测量

工具最好能一次性完成

测量,且分度值尽可能地

满足测量要求.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探讨:

有些待测物体,不是

明显地露在外面,而是隐

含在物体的内部,刻度尺

不能直接测量,如玻璃管

的内径、工作的裂缝等.

这时又该如何去测

量呢?

可以选择大小合适

的钢针插入孔内,在管口

处给钢针作上记号,然后

再测钢针记号处的直径

即可(常用螺旋测微器测

量),如图所示.

进行新课

师:好,下面请大家测量硬币的直径(如图甲)和圆锥体的高度(如图乙).

测量中要注意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要点:夹紧、对齐(一端与直尺上有刻度线的位置对

齐)、垂直(垂直于直尺).

板书:

圆柱体直径、圆锥体高的测量——三角尺直尺配合法,要点:夹紧、对齐和垂

直.

3.化曲为直法测量

教师拿出一张中国交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弯曲的铁路线.

师:我们看到地图上标示的公路、铁路线是弯弯曲曲的,谁能想个办法测出北

京至广州两地间的铁路线的长度?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可以设法把弯曲的铁路线转换为直线进行测量.

生:可以让一条伸缩性不大的棉线与铁路线重合,在棉线上标出铁路线的起点

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条铁路线的长度.(学生往

往忘掉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

师:请某个学生演示给大家看.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这位同学操作的科学性.

板书:

曲线长度的测量——化曲为直法.要点:要注意起点、终点,拉直时不能用力拉

伸.

师:最后,请大家再思考,根据这个地图,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全长能求出吗?

学生思考、讨论.

生: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

时间的测量

师:请大家结合平时的观察,说说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有哪些.

生: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和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手表、钟、秒表等.

师:回答正确.那谁能说出时间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呢?

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小时,有的说是秒,还有的说是分.教师引导,最后指

出,国际计量组织规定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

板书:

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

2.时间的其他单位:年(y)、月、日(d)、小时(h)、分(min)、毫秒(ms)、微

秒(μs)等.

3.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

教师可以就1s时间的规定结合教材P13“小资料”作简单的介绍,鼓励学生利

用课余时间搜集这些方面的资料,从而拓宽视野,调动学习兴趣.

师:测量时间的常见工具有钟、表,在体育比赛过程中看到裁判员使用高级计

时器——停表、多功能电子表等,它们的计量结果更精确.

教师演示停表的操作(如启动和停止),介绍如何读数.教师分发停表、多功能

电子表,让学生分组操作练习(可以选取教师连续击掌10次的时间,让学生同时测

量等方案),要求学生用停表和多功能电子表同时计时测量,便于比较.

教师就学生操作、读数进行指导.

知识拓展:停表的使用

(1)实验室测量时

间的常用工具是停表,机

械停表表盘上有长的秒

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

圈的时间通常有30秒和

60秒两种.常用的停表分

度值也有两种:一种是

0.2秒,另一种是0.1秒.

停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

旋紧发条和控制表针转

动的.

(2)停表使用时的

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先上

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

免损坏发条.②按表不要

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器件.

③回零后,如秒针不指

零,应记下其数值,实验

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

④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

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

动,以放松发条.

进行新课

板书:

1.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钟、表.

2.专业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多功能电子表.

师:我们现在测量时间的工具相当先进,你们知道古代人如何测量时间的吗?

请大家阅读教材P14第一、二自然段,并结合平时的了解进行思考,看谁知道的多.

教师播放视频(如日出日落、季节更替、日晷、沙漏、单摆等),并向学生讲解.

【例3】如下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物体的长度为cm.

解析:停表分针指在5与6之间,且超过中线,长针读数应为37s,如果分针

未超过5与6之间的中线,长针读数应为7s.长度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

位.

答案:337 2.50

误差

1.误差的概念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师:在前面的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测量的值与物体的真实

值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别.在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

做误差.在刚才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测量的结果也不同,你们知道造成这种现象

的原因吗?

生1:不同的人操作仪器的反应快慢不同;

生2:仪器本身不同;

生3:不同仪器的精确程度不同.

教师总结,并板书:

板书: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2.引起误差的原因:

(1)可能是测量者引起的;

(2)可能是测量仪器本身引起的;

(3)可能是测量方法、测量原理引起的;

(4)可能是环境的温度、湿度引起的.

2.如何减小误差

教师接着提问:那怎样才能使测量的误差尽量小些呢?

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使用精确的仪器测量,测量时正确规范地进行操作,

完善测量方法、原理.

教师归纳,强调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一般选取3~4次测

量,然后求其平均值.

板书: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师:下面请大家再次利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宽.看谁的测量更精确.

(3)使用方法:用

手紧握停表,大拇指按在

按钮上,按停表分三步:

①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

始走动;②第二次按下

时,表针停止走动;③第

三次按下时,表针回零.

规律总结:

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

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

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

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

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

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

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

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

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

则读31~59s.

特别提醒:

在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若测量数据中出现有错误数据,应先剔

除后计算.

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熟悉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知道长

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熟悉了刻度尺、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还知道了误差

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这对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好的

帮助,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实践.此外,请大家课后查阅有关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单

摆的等时性的资料,了解影响单摆摆动周期的相关因素.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谢谢!

【教材P13“想想议议”】

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

“尺”,用来估测长度?

比一比,看看谁知道的最多.用这些“尺”来估测某个物体的长度(如教室的宽

度).

解:人体上带着几把“尺”,如“一拃”(约15cm)、“一步”(约60cm)、“一庹”

(约1.60m,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这些“尺”估测长度.

常人肩宽约为两个头长;上身约为三个头长;腿长约为四个头长;脚长约为一个头

长;手长约为头长的三分之一;一个人两手虎口相合的周长约等于自己脖子的周长

等.

思想方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

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

n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

起测出其总长度L,则一

个微小量的长度D=L/n.

例如:测一页纸的厚度、

细丝直径等.

教材习题解答

【教材P15“动手动脑学物理”】

1.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张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

解:硬币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1.

硬币周长的测量方法:①在硬

币边缘做一记号,在刻度尺上滚动

一周,读出周长值;②用棉线在硬

币上绕一周,用刻度尺量出棉线的长度;③用直尺和三角尺量出硬币的直径,算出周长.

一张纸厚度的测量方法:用刻度尺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

铜丝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2,测出多匝铜丝的长度,除以匝数,就等于铜丝的直径.

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

解:先测量出脚的长度,用粉笔在地上画出脚印的始末位置,然后用刻度尺测出这段距离(可测三次,取平均值);也可以用细线拉直测量脚的长度,并在线上作出记号,然后用刻度尺测出线的长度,即为脚的长度(可测三次,取平均值).然后利用人站立时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的常识,估测出自己的身高.

3.一天等于多少秒?

解:一天是24小时,1小时=60×60秒=3 600秒,一天=24×3 600秒=86 400秒.

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如图所示).要测出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s的

摆吗?

解:在偏角很小(如10°)的情况下,测出它来回摆动50次共用的时间,

就可以测出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偏角再小一些测得的时间更准确些.要

想做一个周期为1s的摆,可以调整摆线的长度,直到用停表测出其摆动50个来回所用的时间为50s为止,此时摆的周期为1s.(提示:周期为1s的摆,摆长大约为0.25m)

【例5】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哪种规格的尺最合适()

A.量程0~3m,分度值1mm

B.量程0~10m,分度值1dm

C.量程0~30cm,分度值1mm

D.量程0~15cm,分度值0.5mm

解析:由于人的身体长度不超过3m,而且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差异很小,不可能超过1dm,所以选量程为3m、分度值为1mm的尺最合适.

答案:A

【例6】(四川遂宁中考)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解析:由测量结果可知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1mm,因此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12.34cm、12.36cm、12.35cm三个数据中倒数第二位的准确值是相同的,而12.75cm

中的准确值与它们不同,属于错误的结果,在计算平均值时应去掉.答案:C

备课笔记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课题

运动的描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

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3.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

止的相对性.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和判断;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状态.

教学

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随时间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中的运动是普遍现象.

2.为了确定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把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足球比赛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足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

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生:运动员、足球是运动的,球门、足球场是静止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

备课笔记

进行新课

机械运动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P16图1.2-1,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哈雷彗星、飞奔的猎

豹、缓慢爬行的蜗牛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

生:它们有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在运动.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周围的物体,说说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学生交流、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生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走路的人是运动的;地球是运动的;分子是运动

的;……

生2:黑板是静止的;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公路是静止的;大桥是静止的……

教师总结:

(1)我们身边有很多运动的物体: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是运动的: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着太阳公转,

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

宏观上看,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3)微观粒子是运动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4)运动是绝对的、普遍的现象,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板书: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

的)

2.机械运动

师:同学们,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

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

一个地方不动就说明没有运动.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即说物体在运动是

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板书:机械运动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例1】(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四季更替

B.花开花谢

C.流星划过夜空

D.生物的新陈代谢

解析: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它不同于体育锻炼中所说

的“运动”.四季更替、花开花谢、生物的新陈代谢都不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所以不

是机械运动.

答案:C

参照物

教师进行实验:将书本放在讲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

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思考题:(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1.机械运动的形式:

主要包括平动、转动和振

动三种基本形式,例如汽

车在公路上行驶,车身做

平动,车轮做转动;说话

时声带在振动.日常生活

中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均可看成这三种基本运

动的复合.

2.位置的变化包括距

离的变化和运动方向的

变化.

方法归纳:

物体运动状态的判

断方法:

选定参照物后,通过

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

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

生变化来确定物体的运

动状态.若位置变化了,则

该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

没有变化,则该物体是静

止的.

进行新课

(4)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

是静止的.

(5)通常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

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往往略去不提.

板书:参照物的选择

(1)不要将研究对象选作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

【例2】(2015·贵州安顺)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

“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解析:“别动”是相对于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不要动,而小婷相对于树木、迎面

走来的行人、从旁边超越的汽车是运动的,即位置是变化的,故A正确.

答案:A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同一情景下的物体,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

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老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相对静止的情况;飞机空中

加油情景.

学生观察、感悟,加深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P18图1.2-5甲、乙两个图,帮助学生理解对于不同的

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不一定相同,进一步体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3】(多媒体展示)我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只有当

加油机与运输机或战斗机保持状态时才能加油.此时加油机与运输机或

战斗机的运动快慢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运动方向是(选

填“相同”或“相反”)的.

解析:空中加油要求加油机与受油机运动快慢及运动方向必须完全一致.

答案:相对静止相同相同

【例4】(多媒体展示)一条东西走向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

向东行驶,乙车上的乘客感觉甲车比乙车快,甲车比丙车慢,乙车上的乘客的这种

感觉是以为参照物;选取甲车为参照物时,则乙车向行驶,丙车向

行驶.

解析:由题可知,甲、乙、丙三辆车都是向东运动的,且丙车最快,然后是甲

车,最后是乙车;因此选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西行驶,丙车向东行驶.

答案:自己(乙车)西东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运动和静止的三层

含义:

1.运动是绝对的,一

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

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2.静止是相对的,通

常所说的静止,是指它相

对于所选参照物(多数是

指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

动的物体)的位置没有发

生变化,即两物体运动快

慢相同,运动方向一致.

3.相对运动.两个物

体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以

其中任何一个作参照物,

另一个都是运动的,这就

是相对运动,且参照物不

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

同.

备课笔记

教学板书

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普遍现象.然而我们通常又说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物体是静止的,那是因为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当这个被研究的物体与选取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了,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好,今天的课就到这,谢谢!

教材习题解答

【教材P16“想想议议”】

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如图所示的运动及类似的运动.想想看,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解:哈雷彗星相对于地球有位置变化,猎豹相对于地面有位置变化,蜗牛相对于叶子有位置变化.

【教材P17“想想议议”】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解: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是以旁边列车为参照物,由于两辆列车之间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前进了;当你的列车“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时,又以地面为参照物,发现自己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真正运动的是旁边的列车.造成两次判断不相同的原因是选择的标准不同.

【教材P18“想想议议”】

说说甲、乙两图中的人与战机选什么样的参照物是运动的,选什么样的参照物是静止的.

教材习题解答

解:(1)甲图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时,人是运动的;以自动扶梯为参照物时,人是静止的.

(2)乙图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时,战机是运动的;以空中加油机为参照物时,战机是静止的.

【教材P18“动手动脑学物理”】

1.分别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说一说行驶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于哪些是运动的.

解:行驶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是静止的,相对于树木、房屋是运动的.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解:B(提示: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故A错;若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B是正确的;若以流水为参照物,虽然山与流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但无法直观地说明“山向船尾跑去”,故C错;若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

3.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人们怎么会认为他们是运动的呢?谈谈你的看法.

解:运动员相对于屏幕是静止的,而跑道上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屏幕是运动的.

难题解答

【例5】如图所示,小玉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小玉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选填“前”或“后”)运动;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在向(选填“前”或“后”)运动;电线杆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好像在绕电线杆做(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

解析:小玉以自己和电线杆所在的直线为参照物,汽车向右运动时,这条直线绕电线杆逆时针转动,村庄向前远离这条直线,小树向后远离这条直线,周围的景物在绕电线杆做顺时针转动.

答案:前后顺

备课笔记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

教学反思

1.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正确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2.本节课内容较少,但学生对有些基础知识理解起来仍有困难.如运动是绝对的,他们容易理解,可我们平时说的运动和静止又是相对的,学生就不容易理解,把看似矛盾的二者结合起来,是这节课的难点,需要老师多举例,多提出些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备课笔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 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 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什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释一些声现象。 自主学习: 一.声的产生 活动1 :观察课本12页”图1 . 1-1的四幅图” 四幅图说明:声是由物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用手按住发音的鼓面,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________ (选填发声、声音)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_____________ 。 活动2 :阅读课本13-15页“声音的传播”部分 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_ , _____ 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的____________ 的形式传播。 三.声速: 活动3 :阅读课本15页“声速”部分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 C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______________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 。 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有关(换句话:决定声速的大小的因 素是_______________ 禾廿_________________ )

合作探究: 例1:①人说话,唱歌靠 __________ 的振动发声,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它们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选填固体、液体、气体) 思考1: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例2: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球上没有_______ ,所以登 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______________ 交谈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说明: _________ 、 ______ 、 ______ 都能发声, ______ 能传播声音。(选填固体、液体、气体、空气)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 产生的 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_____ ,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 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 传播的。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 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___ 。在15C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______ 。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 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______ 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_ 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__ 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 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 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____________ 。 8、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9、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10、如图,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 A、气体能够传声 B、固体能够传声 C、电流能够传声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引言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各种有趣物理现象; 2.知道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3.了解科技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对某一物理现象按常规步骤进行探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 2.新课讲授 (1).在自然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现象一: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现象二:海市蜃楼的形成;

现象三:冬天晚上睡觉时,脱毛线衣会看到电火花,它从哪儿来的? (2).一些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一密封的灯罩中有一长一短两支点燃的蜡烛,哪一支先熄灭?(教材图0-1) 实验二: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教材图0-3) 实验三: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盐并使其溶解,会看到鸡蛋浮起来了. (3).科学探究 阅读教材,发现科学探究的步骤是: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 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4).物理学的概念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 3.小结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什么是物理学?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课时 (声音是什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随机检查概念; 2.导入新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 等时性原理。 2、预习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课后反思

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序号:02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 ??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 中错误的是( ) A 、171.2mm B 、1.712dm C 、0.172km D 、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 、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 、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 、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5、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都可能 6、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 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 、2nm B 、2mm C 、2cm D 、2dm 7、一位同学想要测物理书一面纸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骤: A 、量出100页的厚度L B 、选用三角板,检查零刻度线是否完整 C 、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100 D 、取物理书读出100页压紧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 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 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 )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 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

引言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课前预习】 1.课本图0-2的实验中,你猜想一下小金鱼会___________,请你就你的猜想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手做一做课本图0-3的实验,你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想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手做一做: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食盐并使其溶解,你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你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出示一张照片,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点燃蜡烛,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熄灭火焰。由此引入新课。(一)物理研究对象 力、声、热、光、电等现象。 (二)有趣的物理现象 实验1:点燃的蜡烛如何熄灭? 学生回答:吹、搧、罩 如用容器罩起来,可能会有什么现象? 问:蜡烛有燃烧到熄灭的条件是什么?此实验研究什么问题? (三)研究方法 1.提出问题2.提出猜想3.设计实验4.实验验证 5.得出结论6.交流合作7.提出新猜想 能否提出一个与容器有关的更深一部的问题?如:容器的长短和粗细对蜡烛的燃烧是否有影响? 用实验验证:将蜡烛放入直筒与量筒内燃烧,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实验2:两支蜡烛燃烧,罩上后,哪支蜡烛先灭? 实验3: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手会感觉烫吗? 结论:当实验条件改变时,实验结果会发生变化。 实验4:用磁铁吸引回形针,分别将一些物体放入磁铁与回形针之间,观察回形针的下落情况。 实验5:学生自行实验,用一装水的被子对着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有哪些变化。 〖要点归纳〗 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勤于观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联系实际。 〖当堂反馈〗 1.P3W. W. W. 第1题 2.评价手册P1巩固练习 【课后巩固】 1.学生回家做:①用纸条快、慢抽动,观察纸条上面瓶的运动情况。②P3第2题(2)。 二、体验科学探究 【课前预习】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后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水_______(会/不会)溢出。由此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复习导学案(已审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12章 复习导学案 目录如下: 第七章复习导学案 第八章复习导学案 第九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一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二章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讨论形成知识框架; 2、看书讨论基本概念及规律; 3、会探究实验或作图; 4、会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看书讨论形成力相关基本概念知识框架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相互接触的物体间________有力,相互有力的作用的物体间并不一定________。 2.力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________;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改变。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三个,就是力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它们被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三个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将_______。 5.力的示意图:是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的一条带_______的线段。 6. ________仪器叫做测力计。常用的是测力计是_____________。它的原理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前要了解其________和的大小,使用时,并较正_________。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________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线________。 7.物体发生________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________,弹力越大。 8.由于______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总是__ ___;作用点在物体的______,大小为G=_______,其中g=________N/k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 ___。 9、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它的成正比。 展示评价1:学生回答,集体矫正。 学习活动2:请同学们看书复习整理力、弹力和重力概念相关内容,根据解题引导课堂讲练互动,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 1、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体积的改变;(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通过活动探究,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并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解释有关现象 【问题讨论】跳板跳水运动员跳水前为什么总是站在跳板的最前端蹬跳板? 3、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1)判断物体是否发生了力的作用,如本题中墙壁对球是否有支持力,只要假设把墙壁移开,看球是否会移动,怎样移动.由图可知,球会向左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墙壁对球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导学案

目录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 (1) 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序号:02 (3) 课题:运动的描述序号:03 (5) 课题:运动的快慢序号:04 (7)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序号:05 (9) 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序号:06 (12) 课题:声音的特性序号:07 (14) 课题:声的利用序号:08 (16) 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序号09 (18) 课题:温度计(一) 序号:11 (20) 课题:温度计(二)序号:12 (21) 课题:熔化和凝固(一)序号:13 (23) 课题:熔化和凝固(二)序号:14 (25) 课题:汽化和液化(一)序号:15 (27) 课题:汽化和液化(二)序号:16 (29) 课题:升华和凝华序号:17 (31) 课题:光的传播序号:18 (33) 课题:光的反射(一)序号:19 (35) 课题:光的反射(二)序号:20 (37) 课题:平面镜成像(一) 序号:21 (39) 课题:平面镜成像(二) 序号:22 (41)

课题:光的折射序号:23 (43) 课题:光的色散序号:24 (45) 课题:看不见的光序号:25 (47) 课题:透镜序号:26 (49) 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序号:27 (52) 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序号:28 (54) 课题:眼睛和眼镜序号:29 (56)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序号:30 (58) 课题: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一)序号:31 (60) 课题: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二)序号:32 (62) 课题:质量(一) 序号:33 (64) 课题:质量(二) 序号:34 (66) 课题密度序号:35 (68) 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序号:36 (70) 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序号:37 (74)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 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导学案全册合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三环:自学展示反馈 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 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 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本章共有4节: 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 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 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 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 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 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 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 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 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 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 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 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 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 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 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 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 别.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 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运动是宇宙的 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 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 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 间、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 的理解和测量. 【课时建议】 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 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图象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和路程—时 间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 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 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 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 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 时比较运动时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 导学案稿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 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 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 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 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 2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导学案全册

导学案设计 学科 物理 题目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设计者 赵立辉 时间 年级 七 教学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3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祖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祖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4领会物理的学习法。 教学重点 长度的单位;误差 教学难点 长度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交流、练习 一、预习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 ?? ②使用时注意? ??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 、171.2mm B 、1.712dm C 、0.172km D 、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 、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 、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 、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4、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都可能 5、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教案

武威第十九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12 ---- 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武威第十九中学 科目物理 年级八年级 教师杨开和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进度表 科物理教学 2.4.6.8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上8月27日每周 2 总授课节数 32 考试次 4 周时间预定进度备注起讫 1 8月27日8月3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 9月3日9月7日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 3 9月10日9月14测量平均速度本章复习测试

4 9月17日9月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5 9月24日9月28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 6 10月1日10月5国庆放假 7 10月8日10月1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章复习测试 8 10月15日10月19温度熔化和凝固 9 10月22日10月26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本章复习 10 10月29日11月2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11 11月5日11月9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12 11月12日11月16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 13 11月19日11月23光的色散本章复习测试 14 11月26日11月30透镜生活中的透镜 15 12月3日12月7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与眼镜 16 12月10日12月14望远镜与显微镜本章复习测试 17 12月17日12月21质量密度 18 12月24日12月28质量的测量密度与社会生活 19 12月31日1月4日期终复习 20 1月7日1月11期终考试质量分析 武威第十九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 学年度教学目的 教育教养

本学年旨在启蒙教育的基础之上进一提高学生发生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思维,并能用物理的、科学的方法解释实际生活中一些有关的物理现象。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愉快度过每一个课堂四十五分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2.每一位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比如:雨、雪、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