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追求应该聚焦于如何使学生收获素质的提升(传道)、技能的扩展(授业)和知识的增加(解惑),其本质追求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应做好三方面工作:加强教与学的质量评价,制订素质教学大纲,改革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实现知识型向素质型课堂教学转变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的主导、引导和指导,激活和点燃学生的能动、主动和互动;基于共性,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以“地史学”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内容为例,阐述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高等教育;地史学;古生物学

一、为什么课堂教学要重视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与教育和学校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和渊源。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师、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是: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课堂教学是以传授和学习知识为目的和追求的,教师教授的知识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多的课堂教学就是好的课堂教学。显然这种课堂教学定势和评价指标与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加快和“以人为本”理念并不完全兼容。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求贤若渴的今天,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应试教育和高分低能,回答好“钱学森之问”,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追求和目标需要从思想理念上进一步自省,从评价体系上进一步改革,从教与学的操作层面上进一步提高。

我们认为,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不论是对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还是对专业课而言,不论是对教师和学生还是对学校而言,它的目标和追求都应该紧紧围绕如何让学生收获更多素质的提升、技能的扩展和知识的增加。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传承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大学不单是提供和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启迪智慧、提升素质的殿堂。素质教育既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高等学校中“以人为本”的“人”和“本”不是教师、教授,更不是校长、书记,而是学生,这是由高等学校的性质决定的。高等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造就品德高尚、基础厚实、知行合一、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高等学校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作为高等学校育人的主渠道,在这方面肩负有特别重要的任务。

因此,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育人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在课堂内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收获了多少素质的提升(传道)、技能的扩展(授业)和知识的增加(解惑)。学生素质的提升才是课堂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对素质教育型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安排与取舍、教具的选择与制作、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优选与运用,不应该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层面上(解惑层面和授业层面),而应该注重育人和有利学生素质提升的高度(传道层面)。如果将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划分为念书、讲书、侃书和品书4个层次(见表1)[1,2],高等学校教师只有通过苦练内功,通过自己课堂教学层次的不断提升,才有利于素质教育型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推进。因此,素质教育给高等学校的教育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基于知识、技能传授和践行的教书育人工作,它的目标和内容包括3个层次:(1)对知识和技能的记忆、理解和感悟(基层素质);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一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2.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3.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4.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5.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罗小丽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罗小丽 【摘要】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数学素质、数学品质是教育研究的课题之一。注重数学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应用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智能数学品质 一、数学素质及意义 数学素质是在人的先天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与能力的总称,它包 含三个方面的意义: 它不是生来具有的,是通过数学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即数学素质是教 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数学素质是数学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数学 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只是在数学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上,才能使数学素质的 养成和提高有了保证;数学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它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特征;同时它又是潜在的,是通过实践再现的。因此,数学素质影响和左右 着人们对待外界的理性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将数学素质概括为人对自然,对社会的 理性态度,即数学品质。 二、数学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更加注重数学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应用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即更加重视学生“做数学”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学主要是打好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的语言 和工具,学会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培育一种数学审美情操。 1、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可以看出, 加强实践环节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平面的概念,它是平滑无限延伸的面,是由无数个点线组 成的图形,它即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又是很抽象的一个数学概念,让学生接受起来有点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从生活实践提炼出“可视”的东西,以利于学生接受。比如 一张纸,平放在桌上,它就说明了平面的一个“面”字,进一步看较大的桌面,纸贴在桌面上,桌面大,把纸也包含在里面,解释平面的延展性,平面是无限延展的,不可比较大小的,从 而再讲平面的表示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比如说,数学归纳法是用两步法来完成判断与自然数有关的归纳猜想命题的正确与否,把 这两个步骤比喻为攀登无数级台阶的过程,完成第一步,表明我们登上第一级台阶,完成第 二步,表明我们有能力从任意一级台阶登上更高一级台阶,只有这两步都完成了,才能完成 登台阶的工作。对归纳过渡的证明技巧,依据题型,进行全面分析、小结,这样通过比喻、 演示实践、直观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有血有肉,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观察、归纳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数学的智能素质。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数学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文 化素质之目的。 在教学中应体现四个特点:一要面向全体学生,备课讲课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从学生的 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抓好两头,使尖子生学有专长,后进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让全 体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得到发展。二要着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把重点转移到发展 和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上,以及对学生的自学、观察、思维、记忆、表达、研究和组织能力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教育文档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高等学校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为了使大学生从高校毕业后,能够自立于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都是以教学活动为主的。正因为如此,各高校长期以来都把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称之为专业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由数十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或教学环节)所组成。在校学生所接受的有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教育占整个课程体系的85%以上,而有关“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只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10%左右的比例。很显然,高等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仅仅发挥“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求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立场和方法为主的非智力因素(含情商、美育)的教育,并把其作为课程教学共同性的教育目标,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除了教学问外,学生的品质、作风、生活、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的合一。”可见,如果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把“授知识和能力之业,解求知和求能之惑”作为在课程教学中的目标,那么,他充.

其量只不过是“经师”而已。只有在课程教学中既进行“授业、解惑”,又结合“授业、解惑”进行“传道”的教师,即做到了 既教书又育人,才称得上既是“经师”又是“人师”。高等学校 素质教育的深入,有赖于一大批“经师和人师合一”的教师的努力。但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却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这说明了教师要真正做好教书育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高等学校在课程教学中构建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教师为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道”,使自己成为“人师”。 一、构建课程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原则 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是指在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业务教育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含情商、美育教育)和能力训练的一般要求。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包括: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教育的要求;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唯物辩证思维能力训练的要求等。 拟制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对素质教育过程的一种前馈控制。在制订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时,为了增强科学性,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应努力贯彻以下三条主要原则: 1.创新性原则 创新精神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高校教师搞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具体落实到各课程的教学实做深入研究和开拓是一项需要高校教师下大力气、践过程之中, 创新的工程。很显然,要构建较完备的课程教学的共性教育目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澄迈三中何永富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学生为宗旨。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已不再仅仅关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而更加注重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素质教育渗透于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应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规律对教学不断总结思考、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多设计趣味性较强、与生活接近的内容。课改下的新教材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知识更趋于直观、有趣,使学生入门便能产生兴趣,这

样学生思维随兴趣应用而生,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如在一些复习题中列出各种银行标志找出属于对称图形的有哪些,既可以掌握一些数学内容,也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在新课改下进一步研究新教材,认真探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科学地驾驶课堂,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预习、复习、课后作业也注意让学生多观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优化的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提高了学生兴趣,给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身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

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当前,在基础教育中,各学科教学都围绕着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应地提出了本学科所承担的素质要求。学科教学只有切实地落实本学科的要求,完成本学科所承担的素质教育的任务,才可能使各学科互相渗透形成综合效益,最终才可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本文试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单一的,即把目标定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上,强化的是选拔意识,淡化了德育、美育、体育和知识的普及意识。素质教育则相反,其教学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活泼地成长,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应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去设置,变单一化为多元化,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确立多元化的语文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基础教育中,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凸现德育功能,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智能的训练,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科学思想和科学作风的教育,等等,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2.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中心目标是进行语文素质教育,即全面地、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走出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文学分析课、语文常识课等的误区,扎扎实实地加强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对人的修养起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

论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

论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 衡阳市与日本资贺县栗东市结为友好城市,衡阳市教育局从1999年开始组织人员与日本进行互访,在访问中我们中了解到日本早在1990年就已基本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做到了以下两点:一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二是教师以培养能力为主,使学生自身触动的获取并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日本的教育模式与我国目前的双基教育有很大区别,我国虽然早在本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己提出了素质教育,但目前仍然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对素质教育的开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克服,本文仅就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谈一些粗浅认识。 1.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现状是国家重视教育,大力投资于教育部门,在农村兴办了许多所希望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超越于外国许多国家,并重视全民素质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重视学习,爱学习,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组织纪律性强,教师组织教学比较轻松,但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情况,也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这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产生了偏差,以至于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1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框架 纵观中国当今中小学的教育状况,由于衡量——·所学校,一个班级的优劣,是看其升入高一级学校,特别是升入重点学校人数的多少,所以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实际上都是以应试为教学目的的,有的学校仍然依靠单纯的课堂教学去完成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任务,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强化升学应试学科,即便是有的学校想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可是有的家庭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缺乏应有的理解,仍然自己请家教,强化应试学科,将学生局限于教材的范围之内。比较起来,日本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比中国学生强,例如:在英语的学习上,日本学生的口语,听力能力较中国学生差,但他们拥有的词汇量大,能够看懂大量的外文资料,学习的主动性强,自己想要了解的,自己会主动进行查阅和翻译,中国学生大多数局限于教材的范围之内,对教材钻研得很深,阅读面却不广。因此,尽管素质教育已提倡了近20年,却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框架。 1.2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 有部分人认为抓素质教育就要废除考试,他们说,只要有考试,就有应试教育,并过分强调减轻学生精神压力,对学生的分数实行保密;但是我们都知道考试是培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和高质量的国民的一种手段,素质教育不是不需要知识教育,也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可以改变考试制度,不能用考试这一种模式去束缚学生,如果简单的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反而会造成学生对学业的忽视,甚至会造成教师在具体操作时无所适从,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受到排斥和否定。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余自昂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余自昂 发表时间:2012-03-01T09:37:01.290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1月供稿作者:余自昂 [导读]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身体心理素质"的历史任务 余自昂(作者单位:河南省宝丰县第三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29-02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身体心理素质"的历史任务.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一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具体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呢?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一、点滴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关于文化内容有人用大写的文化(Culture)和小写的文化(culture)来表示。大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等;小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禁忌幽默、风土人情等。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习该民族的语言。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文化知识,要使学生在交际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恰当的话,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尽量减少交际错误。交际错误可分为两种:一是语言错误,二是文化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文化错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知识,而且要教文化知识。 二、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种语言。它包括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语言教学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当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知识只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在使用语言时,除要遵循语言的构成规则外,还应遵循语言的使用规则。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和语言的使用规则在一定情景中的具体运用。 为了培养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应恰当创设交际情境。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的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一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竟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教师还要不断调查研究,掌握交际动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中差生提供交际机会,分层、分组组织他们进行情景会话表演,使转化中差生工作上一个台阶。这样,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初步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在中学阶段,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其它更多的知识,包括源源不断的新知识,只能靠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或者终生学习。难怪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学了几年英语以后,还要教师领读单词,还要由教师逐句把课文译成汉语;不少学生只会认读课文,而对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则看不懂或阅读速度很慢;很多学生可以背诵不少句型和语法规则,但在说和写英语时却错误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应当有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主动预习,发现问题;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解决问题;课下主动复习,总结和归纳,加强记忆;学习单词能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听英语要勤听、多听、会听;说英语要勤说、多说、敢说;读英语要多读、快读;写英语要多写、常写等。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二)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一刀切,而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充分培养个性。学生的学习能力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 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素质的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 成分,因此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不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增养,也同样担负着提高学生整 体素质的任务。 一、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基本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数学教学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 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学是学生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准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数 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范围和内容正在发展着深刻地变化,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改革中,如何使数学教育的内容更适合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一个应当引起人 们重视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数学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的重要学科 数学高度的抽象性的严谨的逻辑性,决定了数学这门学科在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方 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以往的数学教学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还应该进一步研究数学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制定出具体的、可扣作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3、数学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现在社会信息的快速增长,科技的高速发展,竞争的日益加剧,要求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有扎 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还有敏锐的思考力、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适应力和顽强的意志力,这 些良好的必理品质要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数学无疑是培养学生这些心理品质的 最好学科之一,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学会许 多重要的思考方法。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 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 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 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号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 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要改革数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 机械识记,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 的教学,注重要领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1(二)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2(三)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2二、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2(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2(二)明确教学目标,准确理解和正确处理教材.................3(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4(四)遵循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5(五)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5(六)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5三、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7(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7(二)“内化”与“外化”.......................................8(三)能力和习惯..............................................9参考文献.................................................9致谢.................................................10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农村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小学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及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结合农村实际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农村素质教育语文课程知识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小学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

方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它以培养能力,提高文化素质、文化修养为出发点,它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而且重视课外语文活动。这样内外结合,“内外”运行,全方位多侧面地学习语文,教师不是让学生在做大量的应试题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写课外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那么,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罗周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①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的文化素养之一。因此,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直接影响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此,本文试就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个人浅见,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 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人的素质入手,因为每一个人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民族素质是每一个人素质的融合和升华。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要使教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最大发展,以下两大教学措施不可缺少。 1.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数学成绩不佳儿童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差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差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 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显然,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上不可能整齐划一。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2.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摘要: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必须坚持创新性原则、自然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身教重于言教,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不断加强教材建设,完善课程教学要求,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 高等学校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为了使大学生从高校毕业后,能够自立于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都是以教学活动为主的。正因为如此,各高校长期以来都把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称之为专业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由数十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或教学环节)所组成。在校学生所接受的有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教育占整个课程体系的85%以上,而有关“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只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10%左右的比例。很显然,高等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仅仅发挥“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求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立场和方法为主的非智力因素(含情商、美育)的教育,并把其作为课程教学共同性的教育目标,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除了教学问外,学生的品质、作风、生活、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的合一。”可见,如果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把“授知识和能力之业,解求知和求能之惑”作为在课程教学中的目标,那么,他充其量只不过是“经师”而已。只有在课程教学中既进行“授业、解惑”,又结合“授业、解惑”进行“传道”的教师,即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才称得上既是“经师”又是“人师”。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有赖于一大批“经师和人师合一”的教师的努力。但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却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说明了教师要真正做好教书育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高等学校在课程教学中构建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教师为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道”,使自己成为“人师”。 一、构建课程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原则 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是指在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业务教育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含情商、美育教育)和能力训练的一般要求。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包括: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教育的要求;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唯物辩证思维能力训练的要求等。 拟制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对素质教育过程的一种前馈控制。在制订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时,为了增强科学性,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应努力贯彻以下三条主要原则: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是学习与其它学科的基础,也是社会交际的必备功能。它具有思想性、形象性、综合性,决定了它在进行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语言素质和文学素质,其中思想素质和语言素质是语文素质的主要表现,下面我谈一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些粗浅体会。 1.要抓住语文教材的思想性,给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学语文教材大部分课文具有较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教材这一特点,进行“因文解道,披文入情”,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加强辨别真善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熏陶。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之心激励后人;闻一多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凛然正气,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给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1.1 在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时,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教育,如,教学《生命的意义》一课时,着重介绍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写作的顽强精神,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家坚韧的毅力和严肃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1.2 抓住关键词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因为语言是传情达意,再造现实的工具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圈点勾划,发现点晴之笔,细致剖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内心活动等,使学生能获得完整的艺术形象,沐浴其思想光辉。如学习《最后一课》时,重点分析下课铃响后,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先由学生圈点关键词句,再体味人物的精神面貌,教师抓住关键词有“惨白”、“硬住”、“说不下去”等这些词句,对韩麦尔先生的悲愤至极的内心世界和极其深沉的爱国情感,学生无不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 1.3 利用课文所描述的美景、世风人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培养审美意识,塑造健康人格。如:讲授《背影》、《我的母亲》时,让学生讲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从而树立孝敬父母,报答党和人民的思想情怀。 1.4 教学文言文时,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的社会生活,科学文化成就及光荣的民族传统,教育学生珍惜幸福,增强自信,发扬优良传统。 1.5 在作文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谈自己的认识与感受,提高思想境界。 1.6 开展课外活动,巩固和加强思想教育的收获,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电影,参观革命根据地及烈士纪念塔,采访英雄人物等。

论素质教育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论素质教育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4-03-25T13:28:40.43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作者:崔平校 [导读] 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为基础,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 崔平校河北省沙河市第二中学 摘要:素质教育是人本主义教育,是尊重人的个性、全面开发人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贯彻,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础学科,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阶段,语文的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呢?现结合几年来的教育实践工作谈谈我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策略 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为基础,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以发展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使之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教育模式。素质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教学的落实。它涵盖了下面几点内容:①素质教育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②它要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③它要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化。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转变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条件。一个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成才的对象。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理论,只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和足够的时间,他们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得学生共同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设想一个对语文不感兴趣的老师会教好语文,一个对语文毫无兴趣的学生能学好语文,激发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是求得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材内容,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法吸引学生,生动、新颖、恰切的教法,让学生始终在新异刺激下投入学习。其次是贯彻成功教育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一开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让优秀生走向渊博,让大多数学生坚定学好的信心,让从没受过老师表扬的学生也体验到老师肯定性评价的愉快。师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目的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授课必须体现培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开拓“的高素质人才精神,把授课活动看作是传递信息,架桥铺路,内引外联的“成功教育”系统工程。教师要讲出个性,讲出风格,讲出精彩,讲出意蕴,为学生展示一个既得天独厚又异彩纷呈的世界,给学生以启迪,促使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①改变课堂教学结构。目前,高中语文教材只是一个文选性的教材,整体上仍是一个无序结构。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课文只是语文学习的例子。”这就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教材特点,通览全局,整体把握教材,变无序为有序,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示例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我在教材使用上,把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结合起来,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重新划分讲读课和学生自读课,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两年即可完成三年的教材讲授任务,为引入生动的现实生活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时间保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在知识传授中,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其次,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从中领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③开阔学生视野。课文是例子,要把它用足用好,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但扩充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也非常重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华灿烂文化和五彩缤纷的生活引入课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已为这种做法提供了时间保障。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知识量骤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自学能力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所采用的“现代文整体把握逐句理解法”、“文言文联想贯通学习法”、“基础知识理解记忆法”、“作文训练系列法”为学生提供了方法保证。同时,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持久的内在动力。 三、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教师在教学中居于绝对核心的地位。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是对这一核心地位的最高肯定。这种观念在教学中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只是一个容器,他要容纳教师给他灌输的一切东西,而没有一点自由取舍的余地。甚至像鲁迅先生问一下“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的问题也遭到了先生的严辞拒绝。这种思想在解放后的教育实践中,尤其在应试教育中也产生过很坏的影响。日益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教育越来越要求重新确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随着语文教育的改变,总体而言,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和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将不再是一句空话。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意味着教师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自己觉得应教什么就教什么,而是要看学生需要什么,才教给他什么。而且这种“教”,不能是强硬地灌,而是要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自然而然语文解和接受。教师要使自己的“导”收到好的效果,必须引导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要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各种语文,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质疑问难,析疑解难。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出一些学习方法和规律。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最佳的学生学习的环境,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各种积极因素,特别是语文活动课的因素。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会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贯彻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的教好语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