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探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探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探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6-10-13T14:44:57.9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6期作者:段冬蓉

[导读] 糖尿病(DM)近年来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具报道,在我国发病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

(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职工医院内科黑龙江绥阳 157212)

【摘要】目的:探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口服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给予格列齐特。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FPG、HbA1c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PBG显著下降(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降血糖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同时具有良好的顺应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瑞格列奈;格列齐特;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106-02

糖尿病(DM)近年来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具报道,在我国发病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DM总发病率的95%以上[1],已经成为临床上的重要课题。2型糖尿病常见于35~40岁,临床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缺陷,最终结果均为胰岛素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瑞格列奈通过结合胰岛B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抑制钾离子外流,促使钙离子内流,从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是一种有效的降血糖药。格列齐特则直接作用于胰腺,促使钙离子向胰岛B细胞转运,进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本研究旨在探讨瑞格列奈与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男45例,女41例),年龄36~69岁,平均(54.3±4.8)岁,空腹血糖(12.9±1.9)mmol/L,病程1~6年。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①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②空腹血糖(FPG)≥7.0mmol/L;③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OGTT2hPG)≥11.1mmol/L;④伴有高血糖典型症状或患高血糖危症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入选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未使用瑞格列奈和格列齐特以外的降糖药。

1.2 方法

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严格控制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瑞格列奈[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5mg/片,批号:YM70185、BM70044]0.5~2mg,3次/d,口服,餐前15~30min服用,并根据监测的血糖值调节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6mg;格列齐特组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规格:30mg/片,批号:2000243、2002513],起始剂量为30mg,早餐前顿服,根据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120mg,1次/d。调整目标为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h血糖(2h PG)<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疗程12周。治疗期间不联合使用其他可能增加低血糖危险的药物,避免酒精摄入。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在0、4、8、12周测定FPG、PBG,12周后检测HbA1c,血浆葡萄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HbA1c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治疗期间对低血糖等任何不良反应,均做详细记录,治疗中尚需观察体重、肝肾功能、尿常规、血压、心电图等变化。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f≥30%为显效;10%≤f<30%为有效;0≤f<10%为无效。f为患者接受治疗12周后FPG与基线相比降低的水平。

2.结果

通过治疗后检测结果如下。对照组FPG,治疗前(9.02±1.12)mmol/L、治疗后(7.26±2.17)mmol/L;PBG治疗前(12.34±1.08)mmol/L、治疗后(11.38±2.03)mmol/L;HbA1c治疗前(9.32±1.27)mmol/L、治疗后(6.57±2.05)mmol/L。观察组FPG,治疗前(8.98±1.27)mmol/L、治疗后(7.19±1.63)mmol/L;PBG治疗前(12.25±1.14)mmol/L、治疗后(8.75±1.84)mmol/L;HbA1c治疗前(9.27±2.16)mmol/L、治疗后(6.72±1.72)mmol/L。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FPG、HbA1c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PBG显著下降(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2型糖尿病受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体内的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临床上多通过口服药物刺激患者胰岛素分泌。瑞格列奈通过与不同受体结合,使胰岛B细胞除极化,促进钙的内流,诱导胰岛素的分泌[2]。格列齐特则直接促使Ca2+向胰岛B细胞转运,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能提高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作用,降低血糖水平。由于两种药物作用方式不同,因此无法用单纯的理论来衡量两者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格列齐特属于磺脲类口服降糖药,主要是通过刺激患者空腹低血糖分泌以及餐后晚相胰岛素分泌,易出现低血糖事件。瑞格列奈属于一种新型的非磺脲类短效促胰岛素分泌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依赖性钾离子通道来促进患者胰岛素分泌,且在胰岛素早相分泌中的刺激作用最为理想,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餐后血糖;药物持续作用时间短,因此可有效防止因晚相胰岛素分泌造成的强烈饥饿感以及夜间低血糖事件的发生[3]。

综上所述,应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较优,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赵海东.格列齐特缓释片和常释片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与安全性分析[J].海峡药学,2015,27(3):119-120.

[2]水生权,汤宝海,朱旬.瑞格列奈与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6):106-108.

[3]刘江梅.瑞格列奈与格列齐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4):457-458.

II型糖尿病治愈机理研究及成效

II型糖尿病治愈机理研究及成效 ---复方中药制剂《梅糖》临床效果概述-梅连武 糖尿病在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美国糖尿病协会曾宣称“糖尿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事实上西医已经把糖尿病列为“不治之症”。在我国糖尿病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疾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症”或“消渴病”。但从病症和发病机理上看中西医对糖尿病认知基本是一致的,但对糖尿病治愈的理念和方法完全不同。我们课题组是一个以老、中、青结合的中医科研团队,针对治愈糖尿病的课题经历了近三十年、几代老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论证和研究,终于研究成功复方中药制剂—“梅糖”。2013年此研究成果正式申报了国家生物医药技术专利(专利号201310121761.8),我本人作为次成果的研发人之一,并委托广东边防武警医院经过近几年的临床验证,最终治愈人数近390人,平均治愈时间为4个月,有效治愈率为95%以上,全过程验证了糖尿病可以治愈的事实。 一、糖尿病治愈机理分析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代 谢异常综合征,内在发病的表现形式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不足或存在缺陷。传统的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而我们人类的遗传基因还是老样子。这才是当代“现代病”“富贵病”爆发的主要原因。

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我们必须用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的双重利刃来破解医治糖尿病的难题。为此,我们课题组在研制复方中药制剂—“梅糖”时,确定了以下两个课题: 1、复方中药制剂“梅糖”--对II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的激活和修复的机理研究。 2、复方中药制剂“梅糖”--对II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的激活和修复能力的临床验证。 我们总结研究这一机理的主要体现在三个字上:调、养、生。 首先,“调”是前提。西药治疗糖尿病关键是体现在“控”上,就是以控制住血糖值为主攻目标。我们研制的中药制剂主要把功夫用在“调”上,根据“病在脏腑,根在细胞”的理论,全面调理五脏平衡、气血平衡和阴阳平衡,作用点就是从源头上解决了体内“胰岛素抵抗”的问题。依据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经过验证的:患者在服用“梅糖”的当天可以立即停用所有降糖药和胰岛素(后文有图示分析),当“梅糖”服用到7-20天以后,血糖值开始逐步下降,并逐步向血糖值的平稳趋势行进。最终结果是同时达到“调”与“控”的双重目的。 第二,“养”是基础。西医不能治愈糖尿病主要是体现在患者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和服用降糖药物,这些办法也只是解决了胰岛素缺乏的暂时问题,却没有解决胰岛素的自给自足的根本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养”,通过养来弥补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作用缺陷问题。其实上一步的“调”已经为下一步的“养”创造了一个改善后的体内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干预与治疗是医疗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中医及西医治疗角度总结其研究进展,为临床与科研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2型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其中医病因主要是禀赋不足与过剩, 情志不舒, 饮食不节, 饮食西式化, 过食肥甘, 食物性质改变, 劳逸失度(过劳过逸), 滥用温补药物等。而西医则认为遗传、肥胖、年龄、胰岛素抵抗( IR)、氧化应激、β细胞凋亡、炎性因子等多种因素是主要发病原因。 1.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由于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无法根治,所以需终生服药,或注射胰岛素。而任何一种西药都或多或少伴有副反应,许多患者正是由于无法忍受这些副反应而中途放弃治疗,因此,造成很多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严重的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而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尽管中医药对直接降血糖作用不十分理想,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能协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现代治疗方法取得更好的疗效,且具有西药无法比拟的独特疗效。这是我国在糖尿病防治研究领域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在我国糖尿病治疗方案里,中医药的参与己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现在有很多中药汤剂对治疗2型糖尿病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实验表明,二陈汤方加减能降低体质量、调节血脂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肝指数和转氨酶[2]。多种实验数据表明,传统中药单方或复方制剂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提高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李真等[3]的黄连生地水煎液实验表明水煎液主要是通过保护受损胰岛细胞,使胰岛分泌细胞功能结构正常,而增加分泌血清胰岛素。郑小清,周秋仁等[4]用复方制剂消渴停颗粒,主要有黄芩、黄芪等中药,实验

抗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_孟艳秋----

抗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 孟艳秋,刘文虎,刘凤鑫,张宇,薛菁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42 摘 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中有90%~95%为2型糖尿病。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药物研究重心逐渐从传统致病机制的研究转移到新作用靶点、新致病机制的研究。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按照作用机制介绍了一些在临床使用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或正在研制的有关药物。预测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将成为未来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发热点,为抗2型糖尿病的药物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SGLT2抑制剂;胰岛素 中图分类号:R9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5515(2013)03 - 0461 - 0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13.03.050 Research progress on drugs of anti-type 2 diabetes MENG Yan-qiu, LIU Wen-hu, LIU Feng-xin, ZHANG Yu, XUE Jing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henyang 110142, China Abstract: Diabetes i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s,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s mainly hyperglycemia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90%—95% of diabetic patients are type 2 diabetes. The research emphases of type 2 diabetes drug is shifting from the research aim at traditional pathogenic mechanism transferred to the research focus on new target and new pathogenic mechanism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chanism of type 2 diabetes, presented a number of drugs in the clinical use or under development. In these drugs, the SGLT2 inhibitors will be the hot topic of the future anti-diabetic drugs, which is indicated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anti-diabetic drugs.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chanism of action; glucagon-like peptide-1; SGLT2 inhibitor; insulinum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缺乏或生物效应降低所致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2012年1月9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 2.6%,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9.6%,全国约有成年糖尿病患者9 700万人,这一数字使我国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约有90%~95%属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主要表现为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机能障碍从而导致高血糖。根据主要作用的效果可将目前的抗2型糖尿病药分为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类药物、促进胰岛素利用类药物、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减慢碳水化合物吸收类药物、促进血糖排除类药物和限制肝糖原分解药物6类。本文对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典型代表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各类药物的临床及上市情况见表1。 1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 1.1磺脲类药物 从第1代的甲苯磺丁脲开始,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长达3代近半个世纪。该药作用机制为阻断ATP通道,致使细胞膜去极化,增强胞内游离钙浓度,从而促使β细胞释放胰岛素。目前,此类药物的最新代表为格列美脲[1]。长期服用该类药物,会引起低血糖,体质量增加等副作用。 1.2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肠促胰岛素,主要由分布于空肠回肠和盲肠的L细胞分泌。它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实 收稿日期:2013-01-16 作者简介:孟艳秋(1963—),女,辽宁义县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新药研究。Tel: (024)89383903 E-mail: mengyanqiu@https://www.doczj.com/doc/1714616297.html,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效果观察及研究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效果观察及研究目的观察及研究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治疗效果。方法选 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作研究对象,随机将8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3例患者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余下43例为观察组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配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对比2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降低,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磷酸西格列汀;2型糖尿病;用药效果;观察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on Medication Effect of Sitagliptin Phosphate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XIONG Xin-rui1,ZHENG Ai-jun2 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Macheng Muzidian Health Center,Macheng,Hubei Province,438321 China; 2.Department of Drug and Equipment,Macheng Muzidian Health Center,Macheng,Hubei Province,4383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research the effect of sitagliptin phosphate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3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lbin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lbine combined with sitagliptin phosphate,and the blood glucose,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nd the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obvious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sitagliptin phosphate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s ideal,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and it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itagliptin phosphate;Type 2 diabetes;Medication effect;Observation 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传统治疗方式会增加低血糖风险,甚至引起胃肠不良、水肿等不良反应,不能控制餐后高血糖情况[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09(部分)

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有哪些特点? 1、常见病 2、终身疾病 3、可控制疾病 4、需配合部分管理的疾病 5、病情不断变化的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呢? 1、糖尿病家族史 2、超重、肥胖 3、多食少动 4、年龄>45岁 5、出生时低体重<5斤 6、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

糖尿病有哪临床表现? 一、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 有典型症状的糖尿病病友通常会主动就诊,而绝大多数的糖尿病病友,特别是2型糖尿病病友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有一些不引人注意的不舒服,若不加以注意,则慢慢地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才会出现一些其他并发症症状。 二、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 1、反复生痔长痈、皮肤损伤或手术后伤口不愈合; 2、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或泌尿系感染; 3、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视物模糊; 4、男性不明原因性功能减退、勃起功能障碍(阳痿)者; 5、过早发生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卒中; 6、下肢麻木、烧灼感; 7、尿中有蛋白(微量或明显蛋白尿)。

2型糖尿病会出现在孩子身上吗? 在临床中发现,前来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儿多数是“小胖墩”,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共性,如偏食、嗜食肉类、薯片等油炸类食品,排斥蔬菜、水果,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贪睡,不爱运动,一有时间不是玩电子游戏就是看电视。正是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小胖墩”越来越多,也使2型糖尿病离孩子们越来越近。 夫妻,母子、祖孙之间会“传染”糖尿病吗? 有血缘关系的人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即父母与孩子之问、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女之间无论哪一个人得了糖尿病,同家族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遗传因素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不会传染糖尿病,如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或同事之间,即使有紧密接触,也没有传染糖尿病的可能。 当然,妻子得了糖尿病,不会因为做家务、做饭就把疾病传染给丈夫和孩子,奶奶也不会因为带孙子就把糖尿病传染给孙子。但是,与糖尿病病友有血缘关系的人到底会不会得糖尿病,还取决于环境因素。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环境因素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其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性格等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相关因素包括胰岛素抵抗(IR)、炎症因子、脂肪细胞因子、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因此,尽早诊断及治疗是减少T2DM患者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其治疗方案可以通过心理干预、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药物治疗等进行,使血糖得到控制。 关键词:2型糖尿病病因诊断治疗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目前, 糖尿病的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在西方国家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 居第3位。我国约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约占90%。本文就近年有关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概念 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T2DM病人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 2病因 近年来关于T2DM病因的研究颇多,可分别从中医病因和西医病因角度陈述。中医病因主要是禀赋不足与过剩, 情志不舒, 饮食不节, 饮食西式化, 过食肥甘, 食物性质改变, 劳逸失度(过劳过逸), 滥用温补药物等。而西医则认为遗传、肥胖、年龄、胰岛素抵抗( IR)、氧化应激、β细胞凋亡、炎性因子等多种因素是主要发病原因。 3 检测方法及诊断标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2020年11月25-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在苏州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火热召开。《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的发布无疑是本次大会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更新版指南结合了最新的国际糖尿病管理指南和临床证据,为我国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更新要点一:糖尿病患病率 2020版指南: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

图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 更新要点二: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020版指南: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表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更新要点三: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0版指南: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图2 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 更新要点四: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2020版指南: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2020《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答案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题,每题10分) 1.(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病的环节?()雹 A .胰岛素对肝脏、肌肉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 B .胰岛素对脂肪组织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C .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 目D .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 E .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 2.(单选题)下列哪种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打A .达格列净 ◎ B .格列美脲 已C .沙格列汀 D .利拉鲁肽 E ?吡格列酮

3.(单选题)对于双胍类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促进肌肉摄取葡萄糖 口 B .单用不易发生低血糖,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低血糖风险增加。 C ?心血管保护作用尚不明确 D ?可减轻体重 E ?胃肠道不良反应 4.(单选题)对于二甲双胍说法不正确的是() 雹A ?患者接受静脉用碘化造影剂时必须停用二甲双胍 ◎ B ?二甲双胍在e-GFR<45ml/min 患者不建议使用 C ?二甲双胍可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 D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E ?长期使用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12 5?(单选题)主要降低空腹血糖的药物有() A ?格列喹酮 B .瑞格列奈翅C ?二甲双胍二1 D

?阿卡波糖 E ?利格列汀片 6 .(单选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 n.1.73m2),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下列哪个降糖药() 二1 A .格列喹酮 丿B .格列美脲 C ?格列吡嗪 工D .格列本脲 E ?格列齐特 7?(单选题)对于75岁以上老年人或低血糖高危人群者,为保证其降糖效果,应控制血糖在餐前(),餐后()范围内 厂 A .4.4-6.1mmol/L,6.1-7.8mmol/L 了 B .6.1-7.8mmol/L,7?8-10mmol/L r ,7.8-10mmol/L C .6.1-7.8mmol/L 工 D .7.8-10mmol/L , 10-13.9mmol/L J E .7.8-10mmol/L , 7.8-13.9mmol/L

2020《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答案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病的环节?() A .胰岛素对肝脏、肌肉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B .胰岛素对脂肪组织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C .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 D .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 E .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 2 . (单选题)下列哪种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 A .达格列净 B .格列美脲 C .沙格列汀 D .利拉鲁肽

3 . (单选题)对于双胍类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促进肌肉摄取葡萄糖 B .单用不易发生低血糖,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低血糖风险增加。 C .心血管保护作用尚不明确 D .可减轻体重 E .胃肠道不良反应 4 . (单选题)对于二甲双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患者接受静脉用碘化造影剂时必须停用二甲双胍 B .二甲双胍在e-GFR<45ml/min患者不建议使用 C .二甲双胍可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 D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E .长期使用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12 5 . (单选题)主要降低空腹血糖的药物有() A .格列喹酮

C .二甲双胍 D .阿卡波糖 E .利格列汀片 6 . (单选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下列哪个降糖药() A .格列喹酮 B .格列美脲 C .格列吡嗪 D .格列本脲 E .格列齐特 7 . (单选题)对于75岁以上老年人或低血糖高危人群者,为保证其降糖效果,应控制血糖在餐前(),餐后()范围内 A .4.4-6.1mmol/L,6.1-7.8mmol/L B .6.1-7.8mmol/L,7.8-10mmol/L C .6.1-7.8mmol/L,7.8-10mmol/L

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探讨

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探讨 发表时间:2013-08-19T17:17:28.0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许卫泽 [导读]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伴随增加的是患有糖尿病患者的数量。 许卫泽 (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全科汕头 515800) 【摘要】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治疗的36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其分为3组,A组的124例患者运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B组的130例患者运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C组的122例患者运用格列吡嗪进行治疗,分析三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组(A组、B组、C组)患者空腹血糖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84.6%、85.2%,对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总有效率分别为95.2%、72.3%、75.4%。结论二甲双胍是对空腹血糖控制最佳的药物,阿卡波糖是对餐后2h血糖控制最佳的药物,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经济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211-02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伴随增加的是患有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1-2]。糖尿病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是由于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绝对或者相对不足进而导致蛋白质、糖及脂肪等物质代谢紊乱性疾病,临床上多见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就是所说的2型糖尿病[3]。在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时,主要方法为口服降糖药物,具体为双胍类、磺酰脲类以及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本文作者从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对药物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临床治疗选择经济、有效、安全的药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治疗的36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2型糖尿病诊断的标准,其中214例为男性,158例为女性;年龄在41-69岁之间,平均为(53.4±13.2)岁。进行治疗前患者的空腹血糖均超过7.8mmol/L。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中有124例患者,B组中有130例患者,C组中有122例患者。 1.2 排除标准[4] (1)患有肠道炎症、慢性肠道疾病伴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者;(2)肝、肾功能不全者;(3)哺乳期及妊娠妇女;(4)造血功能有严重障碍者;(5)既往史有乳酸性酸中毒的病史者;(6)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体内低氧状态者;以上各项指标符合一项即排除。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糖尿病饮食,具体给药方法为:A组的患者运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每天口服3次,每次50-100mg,连续服用8周;B组的患者运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每天口服3次,每次0.25-0.5g,连续服用8周;C组的患者运用格列吡嗪进行治疗,每天口服3次,每次 2.5-5mg,连续服用8周。所有患者服药期间,每隔1周对其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复查一次,通过检查结果对药物的剂量进行调整。 1.4 疗效判定[5] 判断的标准为血糖的下降值。显效:血糖下降超过3.3mmol/L;有效:血糖值下降 2.2-2.3mmol/L;无效: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3.0系统软件,用X2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3组(A组、B组、C组)患者空腹血糖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84.6%、85.2%,对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总有效率分别为95.2%、72.3%、75.4%。(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P>0.05. 2.2 不良反应三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分别为:阿卡波糖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排气增多、腹部胀满,发生率为12.9%;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恶心,发生率为1 3.8%;格列吡嗪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皮疹、低血糖等,发生率为1 4.7%,比较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用药后均为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的现象。 3 讨论 现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活模式有了大幅度的转变,但是我国也同时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糖尿病已经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死亡率仅低于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居于第3位[6-7]。近几年,我国年均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糖尿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迫切希望有最佳的治疗方法。本文所选的治疗方法有:A组的患者运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每天口服3次,每次50-100mg,连续服用8周;B组的患者运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每天口服3次,每次0.25-0.5g,连续服用8周;C组的患者运用格列吡嗪进行治疗,每天口服3次,每次2.5-5mg,连续服用8周。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是对空腹血糖控制最佳的药物,阿卡波糖是对餐后2h血糖控制最佳的药物,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经济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Shomali M.Diabetes treatment in 2025: can scientific advances keep pace with prevalence?[J].Ther Adv Endocrinol Metab.2012.3(5):163-173. [2] Kannikar W,Narattaphol C.Osteoporosis in diabetes mellitus: Possibl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J].World J Diabetes,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 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 更新要点二 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更新要点三 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更新要点四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1.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2.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3.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4.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A) 更新要点五 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更新要点六 新添章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1.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A) 2.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等综合手段。(A) 3.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议代谢手术治疗。(B) 更新要点七 血糖监测章节,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应纳入血糖控制目标。(B) 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T1DM及T2DM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

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作用研究

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剂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2015年笔者经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单纯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联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治愈8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67.27%;观察组患者中,治愈13例,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5.4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辅助胰岛素辨证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中药方剂;胰岛素;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临床作用 糖尿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伴有胰岛素依赖和胰岛素抵抗,机体出现糖代谢紊乱,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和免疫功能紊乱,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水平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其中约90%为2型糖尿病[1]。以2014—2015年笔者经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单纯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联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2015年笔者经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化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在31~74岁之间,平均(48.63±6.46)岁;病程范围在1~16年之间,平均(5.49±1.6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在32~75岁之间,平均(49.85±6.58)岁;病程范围在2~19年之间,平均(5.62±1.5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以及平均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胰岛素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血糖和/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情况情况合理调整用药剂量,持续用药3个月。观察组采用胰岛素联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方药组成:丹参、黄芪、益母草、乌梅、五味子、沙参、元参、红花、麦冬、山药、花粉、玉竹和知母,根据患者辨证情况合理确定用药剂量。上述诸药水煎1000 mL,早晚2次服用,持续用药3个月。 1.3 观察项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11月26日下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发布仪式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 2020)期间举行。 更新要点一 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 更新要点二 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更新要点三 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

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更新要点四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A) 更新要点五 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更新要点六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讨论稿)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讨论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11.20 苏州

序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健康面临的非传染性疾病威胁正日益增重,其中的糖尿病和随之而来的合并症更是危害健康的无情杀手,而糖尿病患病率和糖尿病患者数量增长之快更是令人咋舌,称其为洪水猛兽亦不夸张。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简称IDF)统计,在2000年全球有糖尿病患者1.51亿,而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85亿,按目前速度增长的话,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已不仅仅是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富贵病”,亚洲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糖尿病的重灾区,由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庞大的人口基数使中国背负着极大的糖尿病负担,糖尿病人群数量占据全球的1/3,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成人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者,更为严重的是我国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教育。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家庭以及患者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010年全世界11.6%的医疗卫生费用花费在防治糖尿病上,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到2015年间中国由于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达5577亿美元。而糖尿病复杂的发病过程使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这就意味着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但遗憾的是,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有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管理。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控制状况更不容乐观,据我国2003年、2004年、2006年大中城市门诊的调查表明,仅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6.5%)。 为遏制糖尿病病魔肆虐,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应运而生,与世界各国的同仁一起为防治糖尿病做着孜孜以求的努力。学会自诞生之日起,秉承“通过教育、研究和医疗来预防、治疗和根除糖尿病”的使命,培养了大批专科医师、营养师,成功地组织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包括大量糖尿病宣教、流调、预防、治疗和科研工作。 为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全国糖尿病防治工作,使全国各级医务工作者对糖尿病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 (Chinese Society for Metabolic & Bariatric Surgery,CSMBS)于2014年组织国内减重代谢外科及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我国首个减重代谢外科指南——《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1]。在该指南的指导和规范下,尤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成立后,我国的减重代谢外科取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全国各地区相继建立了临床研究中心,并开展了多中心合作,不断积累详实的多中心临床数据。我国减重代谢手术已经由2014年的4000例增长到1万例以上,术式方面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没有明显差异[2-3]。2017年,美国和欧洲肥胖代谢外科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包括胃束带手术(AGB)等治疗方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4-5]。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联合CSMBS组织专家对2014年版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参考西方国家指南及立场声明更新,并采纳我国近5年的临床数据及相关文献,在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前评估与准备、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以更好地适应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规范疾病的治疗,共同推进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1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1.1 手术适应证 单纯肥胖病人手术适应证:(1)BMI≥37.5,建议积极手术;32.5≤BMI<37.5,推荐手术;27.5≤BMI<32.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6-7]。(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3)建议手术年龄为16~65岁。 注:(1)代谢综合征组分(国际糖尿病联盟定义)包括:高三酰甘油(TG,空腹≥ 1.70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男性空腹<1.03mmol/L,女性空腹<1.29mmol/L)、高血压(动脉收缩压≥130mmHg或动脉舒张压≥85mmHg, 1mmHg=0.133kPa)。(2)合并症包括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内分泌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男性性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变形性关节炎、肾功能异常等,尤其是具有心血管风险因素或2型糖尿病(T2DM)等慢性并发症。(3)对BMI为27.5~<32.5的病人有一定疗效,但国内外缺少长期疗效的充分证据支持,建议慎重开展。(4)如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Android脂肪含量与腹部脂肪及内脏脂肪分部相关,如Android脂肪含量显著升高提示中心型肥胖。或MRI对腹部内脏脂肪含量进行评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