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淋巴瘤晚期全身扩散还能活多久

淋巴瘤晚期全身扩散还能活多久

淋巴瘤晚期全身扩散还能活多久
淋巴瘤晚期全身扩散还能活多久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起源于淋巴系统中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临床上很多淋巴瘤患者一经确诊已属晚期,很容易出现癌细胞的扩散转移,严重的甚至出现全身扩散,此时会给患者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威胁生命安全,因此能活多久成为患者和家属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那淋巴瘤晚期全身扩散还能活多久呢?

淋巴瘤晚期患者全身扩散后具体能活多久很难确定,影响因素有很多,如肿瘤本身的恶性程度,转移的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选择的治疗方法等,有的患者在得知病情后就一蹶不振,消极对待治疗,生存期则不会太长,可能只有几个月;如果患者能乐观面对,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生存期也会有所延长,关键是不要轻易放弃。

淋巴瘤晚期全身扩散,作为局部治疗的手术和放疗,已经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全身性的化疗成为西医治疗淋巴瘤的常用方法。化疗是利用化学治疗药物杀死癌细胞,可以作用于患者全身,既能抑制原发灶,也能抑制远处转移的肿瘤细胞,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但化疗使用的药物有一定的毒性,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导致患者身心受损,并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建议在化疗期间配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减轻化疗的副作用,缓解化疗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化疗的敏感性,增强化疗的疗效,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除了能联合西医进行综合治疗外,还能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尤其是年龄大、身体弱、转移范围广,失去西医治疗机会的患者。中医与化疗不同的是,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而且在治疗时不仅仅着眼于局部的癌肿,更是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主要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改善体质,维持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对抗的平衡,把气血、阴阳、脏腑调理好,让免疫系统来吞噬癌细胞,一方面可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继续扩散转移,一方面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遵循整体施治、标本兼治的原则,是治疗淋巴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家以“救死扶伤,关爱生命”为宗旨,以“愿天下苍生无癌痛”为理想,以“厚德、有道、自助、自强”为院训,以“让中医抗癌造福全人类”为使命的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指导用药,在辩证与辨病的基础上,通过扶正、通淤、祛毒,改善广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使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同时,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也逐渐恢复平衡,有助于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生命,一些患者甚至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为了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医药治疗淋巴瘤效果的认可,更为了增强广大淋巴瘤患者对中医药治疗的信心。自2004年起,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先后举办了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邀请在该院治疗过的数百位肿瘤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已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李连禹(化名),男,非霍氏T细胞淋巴瘤,河南周口人

2013年,24岁的李连禹陪母亲去郑大一附院治疗食管癌,在陪诊的过程中,他突然开始牙痛,起初还没在意,过了几天情况越发严重,口腔都肿了起来。2013年5月31日,口腔肿物被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被送到北京分析,查出“非霍氏T细胞淋巴瘤”。医院建议他尽快化疗,因给母亲治病,家中积蓄几乎消耗殆尽,实在是拿不出治疗费用,没办法只得返回老家。2013年8月,勉勉强强凑了一

笔费用,李连禹就近在县医院开始了三周期化疗。未料到化疗后,下巴肿块变得更大了。

后经人介绍,李连禹于2013年9月14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初诊时,他的情况并不好,消瘦、乏力,纳食无味,睡眠差。左颌下淋巴结肿大,右锁骨下淋巴结肿大,下嘴唇及右口角整片都肿了起来,嘴巴向右歪斜。袁希福依据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进行中医治疗,服药20剂后,情况便有所好转,自诉:吃中药期间肿块变软,体力较前明显恢复。2014年1月3日复诊时,下巴肿块明显减轻。2014年9月12日复诊时,精神、面色均可,面部、眼部肿胀明显减轻。此后,李连禹间断用药,每逢有症状反复,也能及时复诊,由袁希福调整药方改善。截至2019年10月28日,李连禹的病情在中医的帮助下,已经逐渐稳定了六年有余。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淋巴瘤晚期全身扩散能活多久是因人而异的,患者要有治疗的信心,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配合治疗,还是有助于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提示:淋巴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