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部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卫生部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卫生部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卫生部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2012年版)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鳞癌(ICD-10 : C15/D00.1 ),需行新

辅助、术后辅助、根治性化疗或姑息性化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临床症状:进食哽咽、异物感;进行性吞咽困难;逐

渐消瘦、脱水、乏力。

2.体征: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颈胸腹CT或胸部CT并颈部及腹部B超。

4.病理学诊断明确(组织病理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新辅助化疗:适用于T3N1-3M0和部分T4N0-3M0 (侵

及心包、膈肌和胸膜)食管癌患者。

2.术后辅助化疗:适用于口B期、m期食管腺癌患者,及所有术后切缘阳性或肿瘤残留的食管癌患者。

3.同步化疗:结合放疗治疗无法手术的n、m期食管癌

患者。

4.姑息性化疗:适用于W期食管癌患者或治疗后复发患

者。

5.食管腺癌的化疗方案,可参考胃癌的化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C15/D00.1 食管鳞癌疾

病编码。

2.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3)胃镜、食管造影、心电图;

胸部CT,颈、腹部B超、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ECT全身骨扫描;

(2) 必需检查的项目提示肿瘤有转移时,可进行相关

部位CT、MRI ;

合并其他疾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心肌酶谱、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等;

(4 )病理检查,明确肿瘤HER2状况(仅针对腺癌)。

(七)化疗前准备。

1.进行体力状况评分。

2.评估心脏、肝肾功能、骨髓储备。

3.无化疗禁忌。

4.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八)化疗方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结合患者的病理分型、分期和身体状况选择方案和剂量。

食管鳞癌化疗方案:

1.DF方案。

2.TP

方案。

4.DP方案。

顺铂60-75mg IV 1 q21d

(九)化疗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化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建议每周复查1-2次。根据具体化疗方案及血像变化,复查时间间隔可酌情增减。

2.脏器功能评估。

(十)化疗中及化疗后治疗。

化疗期间脏器功能损伤的相应防治:止吐、保肝、水化、碱化、防治尿酸肾病(别嘌呤醇)、抑酸剂、止泻剂等。

)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二)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前、中、后有感染、贫血、出血及其他合并症者,

需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并导致费用增加。

2.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需要对症处理,导致治疗时间

延长、费用增加。

3.根据腺癌患者HER2表达情况,可选用针对HER2受体的靶向治疗药物联合化疗方案。

4.70岁以上的食管癌患者根据个体化情况具体实施。

5.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6.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十三)参考费用标准。

3000-18000 元/周期,针对不同治疗方案。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表单

第一诊断为 食管癌(ICD-10 : C15/D00.1 )

性别: _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年 月 日出院日期:

百月 日标准住院日:W 15 天 适用对象: 患者姓名: 住院日期:

日期

住院第1-2天

住院第2-4天

住院第3-6天(化疗日) □ □ □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交待病情 书写病历 开具化验单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化疗前准备 根据体检、彩超、胸部 病理结

果等,行病例讨论, 确定化疗方案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住院医师完成上级医师查 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自费 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化疗注 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与评估 初步确定化疗方案

CT 、 □ □ □ □ □

化疗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上

级医师查房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 化疗后注意事项

护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长期医嘱: □内科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

食◎其它 临时医嘱:

□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 规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凝血功能

胃镜、食管造影、心电图 胸部CT 颈、腹部B 超

入院介绍 入院评估 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 检查

□无 □有,原因: 1. 2. 长期医嘱:

□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防治尿酸肾病(别嘌呤醇) 抗

菌药物 补液治疗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 □ □ □ 化疗 重要脏器保护

止吐 其它特殊医嘱 化疗前准备 宣教 心理护理

□无□有,原因: 1 . 2.

(必要时)

(水化、碱化) (化疗期间一级护

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定时巡视病房

□无 □有,原因: 1 . 2.

卫生部临床路径合集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的标准住院流程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的均按此执行。 一、诊断依据。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二、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点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C肽释放试验(病情允许时); (6)并发症相关检查(新诊断糖尿病和病程超过5年定期复诊者):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三、选择用药。 1.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1)餐前短效(或速效)和睡前中效(长效或长效类似物)胰岛素方案; (2)三餐前短效和早晚餐前中效胰岛素方案; (3)预混胰岛素注射方案; (4)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2.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8岁以下不宜使用)。 3.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0天 五、出院标准。 1.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 2.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3.完成相关并发病的检查。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六、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

食管癌临床路径

食管癌临床路径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食管癌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食管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 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2.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及活检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或颈部食管胃吻合术。 2.经右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胸腹二切口)或颈部吻合术(颈胸腹三切口)。 (四)标准住院日为13-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5/食管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 (4)内镜检查+活检; (5)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CT。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 (2)食管内镜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临床路径实施计划4篇

临床路径实施计划4篇 (2684字)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 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它主要是针对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

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四、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模板】

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县医院2013年版) 一、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伴Z51.0,Z51.0伴Z85.001)。 2.不适合手术治疗或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I-III 期病例。 3.不可切除的T4期肿瘤。 4.需要术前/术后放射治疗。 5.姑息性放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临床症状:进食哽咽、异物感;进行性吞咽困难;逐渐消瘦、脱水、乏力。 2.辅助检查:食管造影、内窥镜检查、颈胸腹CT或胸部CT并颈部及腹部B超。 3.病理学诊断明确(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 (三)放射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实施规范化放射治疗: 1.对于不适合外科手术或拒绝手术的病例,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可以选择放化同步治疗或单纯放疗±化疗。 2.颈部食管癌,T1b分期及以上,可选放化综合治疗。 3.对于T2期以上可手术的食管癌,可选择术前放化同步治疗。

4. T3期以上或淋巴结阳性的,可选择术后放疗、化疗。 5.对于切缘阳性的病例,应接受术后放疗。 6.IV期病例,可考虑局部姑息性放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1. C15伴Z51.0,Z51.0伴Z85.001食管癌疾病编码。 2.无放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放射治疗前准备。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感染性疾病筛查、肝功能、肾功能; (3)食管造影; (4)胸部增强CT扫描。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检查项目: (1)心电图、肺功能、超声心动图; (2)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 (3)食管腔内超声检查; (4)颅脑MRI检查; (5)全身骨显像。 (七)放射治疗方案。 1.靶区的确定:CT扫描、吞钡造影、食管内超声检查,均可以为靶体积及其边界的确定提供参考。 2.放射治疗计划:推荐使用CT模拟定位和三维计划系统,应该使用静脉或口服对比剂以增进显像。 3.放射治疗剂量:术前放疗,总剂量40Gy、常规分割;同期放化疗,总剂量50.4-60Gy、常规分割;单纯放疗

食管癌临床路径

食管癌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食管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D00.1) 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ICD-9-CM-3:42.41/42.42/42.5-4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2.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及活检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或颈部食管胃吻合术。

2.经右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胸腹二切口)或颈部吻合术(颈胸腹三切口)。 (四)标准住院日为13-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5/D00.1食管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 (4)内镜检查+活检; (5)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上消化道造影、胸部

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CT。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 (2)食管内镜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术前30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7天。 1.麻醉方式:双腔气管插管全麻。 2.手术耗材:根据患者病情使用(圆形吻合器、闭合器、切割缝合器等)。 3.术中用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0-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电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文本本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 科室: 年份: 西充县人民医院

西充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和相关专业的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某种手术指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各临床科室、相关科室应当参照本制度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三、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管理指导评价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和“指导评价小组”),工作开展在医院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由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以下简称“科室实施小组”)具体实施,院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科室主任为科室实施小组第一责任人。 四、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院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督导并定期

检查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 五、管理委员会应定期(每季度)组织召开由院领导主持,医疗、护理、质控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召开医疗、护理、医技、药房等部门的协调会;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及相关委员会,对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路径实施科室。 六、科室实施小组应定期(至少每季度一次)召开临床路径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对试点疾病的监测指标(如入组率、完成率、住院天数、费用等)进行分析评估,并上报医务科。总结影响试点疾病质量监控的问题,对管理委员会的反馈意见及时落实,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七、临床路径文本的制定应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和文本,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对于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 八、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在患者入院时向其详细介绍临床路径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应的诊疗项目等,并将患者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九、经治医师应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以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十、诊治过程中出现变异的,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嘱及病程记录中,护理应将变异记录在临床路径护理篇中,并对变异情况

卫生部临床路径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卫生部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卫生部食管癌化疗临床 路径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鳞癌(ICD-10:C15/),需行新辅助、术后辅助、根治性化疗或姑息性化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临床症状:进食哽咽、异物感;进行性吞咽困难;逐渐消瘦、脱水、乏力。 2.体征: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颈胸腹CT或胸部CT并颈部及腹部B超。 4.病理学诊断明确(组织病理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新辅助化疗:适用于T3N1-3M0和部分T4N0-3M0(侵及心包、膈肌和胸膜)食管癌患者。

2.术后辅助化疗:适用于ⅡB期、Ⅲ期食管腺癌患者,及所有术后切缘阳性或肿瘤残留的食管癌患者。 3.同步化疗:结合放疗治疗无法手术的Ⅱ、Ⅲ期食管癌患者。 4.姑息性化疗:适用于Ⅳ期食管癌患者或治疗后复发患者。 5.食管腺癌的化疗方案,可参考胃癌的化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5/ 食管鳞癌疾病编码。 2.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卫生部诊疗技术指南临床路径2019版295页word

第一篇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罗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 2.药物选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初始治疗2-3天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4.对症支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吸氧。 (八)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 2.影像学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病情较重,符合重症肺炎标准,转入相应路径。 3.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转入相应路径。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常规用药者。 3.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卫生部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2012年版)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鳞癌(ICD-10 : C15/D00.1 ),需行新 辅助、术后辅助、根治性化疗或姑息性化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临床症状:进食哽咽、异物感;进行性吞咽困难;逐 渐消瘦、脱水、乏力。 2.体征: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颈胸腹CT或胸部CT并颈部及腹部B超。 4.病理学诊断明确(组织病理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新辅助化疗:适用于T3N1-3M0和部分T4N0-3M0 (侵 及心包、膈肌和胸膜)食管癌患者。 2.术后辅助化疗:适用于口B期、m期食管腺癌患者,及所有术后切缘阳性或肿瘤残留的食管癌患者。 3.同步化疗:结合放疗治疗无法手术的n、m期食管癌 患者。 4.姑息性化疗:适用于W期食管癌患者或治疗后复发患 者。 5.食管腺癌的化疗方案,可参考胃癌的化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C15/D00.1 食管鳞癌疾 病编码。 2.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3)胃镜、食管造影、心电图; 胸部CT,颈、腹部B超、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ECT全身骨扫描; (2) 必需检查的项目提示肿瘤有转移时,可进行相关 部位CT、MRI ; 合并其他疾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心肌酶谱、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等; (4 )病理检查,明确肿瘤HER2状况(仅针对腺癌)。 (七)化疗前准备。 1.进行体力状况评分。 2.评估心脏、肝肾功能、骨髓储备。 3.无化疗禁忌。 4.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最新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主任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各科室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科秘书担任。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第三章临床路径的选择与制订

食管癌中医临床路径

食管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食管癌,以进食梗噎为主要症状的住院患者。 一、食管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噎膈病(TCD 编码:BNP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 编码C15.901),以进食梗噎为主要症状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疗疗效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一册*食管癌和贲门癌》。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断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噎膈病(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噎膈病(食管癌)临床常见证候: 痰气阻膈证 淤血阻膈证 阴虚热结证 气虚阳微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断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噎膈病(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噎膈病和食管癌,以进食梗噎为主要症状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噎膈病和食管恶性肿瘤疾病,以进食梗噎为主要症状的住院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也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症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症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淀粉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CEA等); (5)上消化道造影; (6)腹部影像学检查(肝、胆、胰、脾、肾、腹腔淋巴结)。 2可选择的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行胸部CT、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全身骨扫描及PET-CT等。 (八)治疗方案 1.变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痰气阻膈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2)淤血阻膈证:理气散结,活血化瘀。 (3)阴虚热结证:滋养津液,泻热散结。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食管癌化疗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9)术后化疗的患者。需术前化疗、术后化疗、姑息性化疗及同步放化疗者,但无化疗禁忌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2011年版,卫生部)、《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临床症状:食管癌可表现为胸骨后不适、疼痛或烧灼感、吞咽疼痛或吞咽不畅,呈间歇性,逐渐加重呈持续性,晚期可有背痛、声音嘶哑,进食呛咳或大呕血,体重减轻,有时可有黑便及贫血。 2.临床体征: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少数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贫血、消瘦或恶病质。 3.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平扫+增强、磁共

振成像(MRI)、

胃镜检查及活检、内镜下超声检查。 4.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食管癌术后化疗(ICD-10:C15.9)。 2.符合化疗适应证,无化疗禁忌。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5—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消化道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CA242,SCC等); (3)腹部及盆腔超声或(腹部及盆腔CT)自选; (4)胸部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1)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等; (2)其他病理检测包括相关的免疫组化等; (3)骨扫描; (4)PET-CT;

食管癌临床路径

食管癌临床路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食管癌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食管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 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2.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及活检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或颈部食管胃吻合术。 2.经右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胸腹二切口)或颈部吻合术(颈胸腹三切口)。 (四)标准住院日为13-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5/食管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 (4)内镜检查+活检; (5)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CT。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 (2)食管内镜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食管狭窄临床路径

食管狭窄临床路径 一、食管狭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狭窄(ICD-10:K22.205)的患者,包括食管癌外科术后,腐蚀性食管炎导致良性瘢痕性食管狭窄和食管肿瘤所导致的恶性狭窄,以及纵隔原发或继发恶性转移瘤所导致的食管狭窄。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2.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上消化道造影)、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食管狭窄探条扩张术 2.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 3.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食管狭窄包括食管癌外科术后,腐蚀性食管炎导致良性瘢痕性食管狭窄,食管恶性肿瘤所导致的狭窄。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纵隔恶性原发或转移性肿瘤,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血气分析; (4)心电图、胸片; (5)内镜检查,必要时活检;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2)胸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 (3)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图; (4)食管内镜超声等。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耗材:扩张探条、扩张球囊,食管支架(放射性粒子支架),导丝,放射性粒子; 3.术中用药:必要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4.根据患者情况,术后可口服收敛液(0.9%氯化钠500ml+利多卡因10ml+肾上腺素2mg)。 (八)术后住院恢复3-5天。 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复查的检查项目: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平扫,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九)出院标准。 1.进半流食顺利。

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材料

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编辑:陈惠忠发布科室:科教科发布时间:11-11-01 摘要: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 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股骨干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等县医院外科10个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乳腺良性肿瘤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乳腺良性肿瘤、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门胆管癌、细菌性肝脓肿、胃癌、脾破裂、胰腺癌、胰腺假性囊肿、肠梗阻、小肠间质瘤、克罗恩病、肠外瘘、肛裂、肛周脓肿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的通知 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升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血液内科专业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友病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血液内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角膜裂伤、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等眼科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一、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鳞癌(ICD-10:C15/D00.1),需行新辅助、术后辅助、根治性化疗或姑息性化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临床症状:进食哽咽、异物感;进行性吞咽困难;逐渐消瘦、脱水、乏力。 2.体征: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颈胸腹CT或胸部CT并颈部及腹部B超。 4.病理学诊断明确(组织病理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新辅助化疗:适用于T3N1-3M0和部分T4N0-3M0(侵及心包、膈肌和胸膜)食管癌患者。 2.术后辅助化疗:适用于ⅡB期、Ⅲ期食管腺癌患者,及所有术后切缘阳性或肿瘤残留的食管癌患者。 3.同步化疗:结合放疗治疗无法手术的Ⅱ、Ⅲ期食管癌患者。 4.姑息性化疗:适用于Ⅳ期食管癌患者或治疗后复发患者。 5.食管腺癌的化疗方案,可参考胃癌的化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5/D00.1 食管鳞癌疾病编码。 2.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3)胃镜、食管造影、心电图; (4)胸部CT,颈、腹部B超、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ECT全身骨扫描; (2)必需检查的项目提示肿瘤有转移时,可进行相关部位CT、MRI; (3)合并其他疾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心肌酶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等; (4)病理检查,明确肿瘤HER2状况(仅针对腺癌)。 (七)化疗前准备。 1.进行体力状况评分。 2.评估心脏、肝肾功能、骨髓储备。 3.无化疗禁忌。 4.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八)化疗方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结合患者的病理分型、分期和身体状况选择方案和剂量。 食管鳞癌化疗方案: 1.DF方案。

卫生部临床路径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1 国家首批确定的农村贫困人口九种大病临床路径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CD-10:C91.0)的标危、中危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著,科学出版社)。 1.体检:可有发热、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3.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检查)。 4.免疫分型。 5.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6.病相关基因,即MLL 基因重排、BCR/ABL 和E2A/PBX1。

(三)危险度分组标准。 1.标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1)年龄≥1 岁且<10 岁; (2)WBC<50×109/L; (3)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 (4)非T-ALL; (5)非成熟B-ALL; (6)无t(9;22)或BCR/ABL 融合基因;无t(4;11)或MLL/AF4 融合基因;无t(1;19)或E2A/PBX1 融合基因; (7)治疗第15 天骨髓呈M1(原幼淋细胞<5%)或(原幼淋细胞 5%-25%),第 33 天骨髓完全缓解。 2.中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 个条件: (1)无t(9;22)或BCR/ABL 融合基因; (2)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 (3)标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 天骨髓呈M3(原幼淋细胞>25%)或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 天骨髓呈M1/M2; (4)如有条件进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则第33 天MRD<10-2。 同时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5)WBC≥50×109/L; —4 —

食管癌临床路径

食管癌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食管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D00.1) 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ICD-9-CM-3:42.41/42.42/42.5-4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2.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及活检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或颈部食管胃吻合术。 2.经右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胸腹二切口)或颈部吻合术(颈胸腹三切口)。 (四)标准住院日为13-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5/D00.1食管癌疾病编

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 (4)内镜检查+活检; (5)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CT。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 (2)食管内镜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术前30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7天。

食管癌手术临床路径

一、食管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D00.1) 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ICD-9-CM-3:42.41/42.42/42.5-42.6)/贲门癌(ICD-10:C16.000)行贲门癌根治术(ICD-9-CM-43.5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2.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及活检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或颈部食管胃吻合术。 2.经右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胸腹二切口)或颈部吻合术(颈胸腹三切口)。 (四)标准住院日为13-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5/D00.1食管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 (4)内镜检查+活检; (5)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CT。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 (2)食管内镜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术前30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7天。 1.麻醉方式:双腔气管插管全麻。 2.手术耗材:根据患者病情使用(圆形吻合器、闭合器、切割缝合器等)。 3.术中用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0-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选用二代头孢类或联合应用甲硝唑类。 (十)出院标准。 1.进半流食顺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