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 =0(a≠0)

知识点三: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和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的乘法运算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

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①(a+b)×c=a×c+b×c;a×c+b×c=(a+b)×c;

②a×(b—c)=a×b—a×c;a×b—a×c=a×(b—c)

6、连减定律:

①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减后两个数的和,得数不变;字母表示:a—b—c=a—(b+c);a—(b+c)=a—b—c;

②在三个数的加减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字母表示:a—b—c=a—c—b;a—b+c=a+c—b

7、连除定律:

①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得数不变。字母表示:a÷b÷c=a÷(b×c);a÷(b×c)=a÷b÷c;

②在三个数的乘除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c÷b;a÷b×c=a×c÷b

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例题

一、常见乘法计算:

1、整数:25×4=100 125×8=1000

2、小数:0.25×4=1 0.125×8=1

二、加法交换律简算例题:

50+98+50

=50+50+98

=100+98

=198

三、加法结合律简算例题:

488+40+60

=488+(40+60)

=488+100

=588

四、乘法交换律简算例题:

0.25×56×4

=0.25×4×56

=1×56

=56

五、乘法结合律简算例题:

99×0.125×8

=99×(0.125×8)

=99×1

=99

六、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算例题:65+28.6+35+71.4

=(65+35)+(28.6+71.4)

=100+100

=200

七、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算例题:25×0.125×4×8

=(25×4)×(0.125×8)

=100×1

=100

八、乘法分配律简算例题:

1、分解式

25×(40+4)

=25×40+25×4

=1000+100

=1100

2、合并式

135×12.3—135×2.3

=135×(12.3—2.3)

=135×10

=1350

3、特殊例题1

99×25.6+25.6

=99×25.6+25.6×1

=25.6×(99+1)

=25.6×100

=2560

4、特殊例题2

45×102

=45×(100+2)

=45×100+45×2

=4500+90

=4590

5、特殊例题3

99×26

=(100—1)×26

=100×26—1×26

=2600—26

=2574

6、特殊例题4

5.3×8+35.3×6—4×35.3=35.3×(8+6—4)

=35.3×10

=353

九、连减简便运算例子:①528—6.5—3.5

=528—(6.5+3.5)

=528—10

=518

②528—89—128

=528—128—89

=400—89

=311

③52.8—(40+12.8)

=52.8—12.8—150

=40—40

=0

十、连除简便运算例子:3200÷25÷4

=3200÷(25×4)

=3200÷100

=32

十一、其它简便运算例子:①256—58+44

=256+44—58

=300—58

=242

②250÷8×4

=250×4÷8

=1000÷8

=125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最新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公式定义 第一部分:概念 第二部分:定义定理(算术方面) 第三部分:计算公式 第四部分:几何体 第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 除以任何不是O 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 的乘法,可以先把O 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 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 除外),分数的大 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 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2,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 或3:6 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23,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2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2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26,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

小学数学的计算法则2018

小学数学的计算法则 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整数乘法法则: (1)从右边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2)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4、整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 (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5、混合运算法则: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3)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4)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有多种括号的从小到大计算。 6、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7、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8、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1)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1)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0、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1) 同分母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3)短除法:用几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除数的积是最大公因数;用公有的质因数去除除,除到两两互质,除数和商的

小学数学法则归纳

一、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2.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 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14.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15.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6.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简便运算练习题

1、3 4.68425 ?+? 2、2313 2.25734 -- 3、574142181111 -- 4、171178560.7523423 +-+ 5、3350.550.577?÷? 6、5450.8212.59 9??-+? ??? 7、11164.53411112? +? 8、99916 ÷ 9、333833 3.7544 ?-+? 10、40.19 1.25 1.095 ÷+? 11、55513.75 2.75888 ?-?- 12、512924514343 ?+? 13、1111111111678910 ???? 14、193.26110100? ????÷- ??????? 15、()116.90.25 1.75 2.384? ???÷?? ??? 16、11812160.0144 132????-÷?+÷÷ ??????? 17、11850.5922221? ?? ?-?+?÷ ?????? ? 18、1389121127 2.59102251717 252? ???+?++? ? ????? 19、251517 4.125443686?????+-- ???????

20、 12 51 2.510.125 33 ?? ?? ---÷ ? ?? ?? ?? 21、1000320.25 1.25 ÷÷÷ 22、 49749491414 1.65242 902090901515 ???????+?-÷-- ? ? ?????? ?? 23、 1312199711 18.12584 1998753199818?? ?+÷?÷ ? ?? 24、 2211 1 3.6 2 6.387 1.8210.82 31523 ?? ?? -?+÷?-? ? ?? ?? ?? 25、 7714717 1260.866636 10102510210??÷?+?-?+? ??? 26、 238 238238 239 ÷ 27、 11156 33337 11281 ÷? 28、200420052003 200420051 +? ?- 29、 2007 2006 2008 ? 30、 2 5417 5 ÷ 31、20458419915 199258438089 +? - ?- 32、 1371 139137 138138 ?+? 33、 1111 1223344950 ++++ ???? 34、 1111 14477101316 ++++ ???? 35、 579111315 1 61220304256 -+-+-+ 36、1111111 248163264128 ++++++ 37、222222 315356399143 +++++ 38、 11 35 36 ?

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

六年级分数的四则运算+简便计算 专题复习 一、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运算法则是:1、加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乘法:先约分,分子乘分子作为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为积的分母 3、除法:除以一个数就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运算顺序是:1、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 2、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4、如果符合运算定律,可以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练习: 1、34 -(15 + 13 )× 98 2、 107 13151321÷?????????? ??+- 3、??? ??-+614121÷121 4、 9798411÷??? ???- 5、?? ???????? ??-÷109329712 6、 52593145-?- 7、8949581÷+? 8、(52-81)÷40 1 二、分数四则运算的简便运算 引言:分数乘法简便运算所涉及的公式定律和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是一样的,基本上有以下三个: ① 乘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乘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题时,我们要善于观察,仔细审题,发现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来选择适当的公式或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分数简便运算常见题型 第一种:连乘——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例题:1)1474135?? 2)56153?? 3)26 6 831413? ? 涉及定律:乘法交换律 b c a c b a ??=?? 基本方法:将分数相乘的因数互相交换,先行运算。 第二种: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题:1)27)27498(?+ 2)4)41101(?+ 3)16)2 1 43(?+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 bc ac c b a ±=?±)( 基本方法:将括号中相加减的两项分别与括号外的分数相乘,符号保持不变。 第三种: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例题:1)213115121?+? 2)61959565?+? 3)75 1754?+?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逆向定律 )(c b a c a b a ±=?±? 基本方法:提取两个乘式中共有的因数,将剩余的因数用加减相连,同时添加括号,先行运算。7 第四种:添加因数“1”

小学数学27条计算方法与法则归类汇总

小学数学27条计算方法与法则归类汇总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前三位数;

(通用版)小学数学公式归纳整理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 =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备课讲稿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 一:相关知识点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6.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 ,12是1/12的倒数。 7.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 ,把0.25化成分数,即1/4 ,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 ,1/0.25等于4 ,所以0.25的倒数4 ,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8.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9.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0.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1.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2.比的意义: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的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1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比的基本性质用于化简比。) 14.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 ×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分配律:a×(b+c)=a×b+a×c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及方法知识汇总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及方法知识汇总 一、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 算加减; 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①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②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③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①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②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①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②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①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②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②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①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法则与顺序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法则与顺序.DOC 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分数计算题

小学六年级总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一、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9405-2940÷28×21 920-1680÷40÷7 690+47×52-398 148+3328÷64-75 360×24÷32+730 2100-94+48×54 51+(2304-2042)×23 4215+(4361-716)÷81 (247+18)×27÷25 36-720÷(360÷18) 1080÷(63-54)×80 (528+912)×5-6178 8528÷41×38-904 264+318-8280÷69 (174+209)×26- 9000 814-(278+322)÷15 1406+735×9÷45 3168-7828÷38+504 796-5040÷(630÷7) 285+(3000-372)÷36 546×(210-195)÷30 88-28÷14 (49-49)×49 32×2÷8 40+200÷5 112-12×9 72÷(8×3) 45÷(12-9) 72-72÷12 3×9+9×3 3×9÷3÷9 45+45÷5-10 250+50-250+50 60+40÷10-10 (45+45)÷5-10 400÷80+20÷5 53-(15+5×3) 90-90÷15+6 521-21×12+88 1156÷17+5040÷42 610-714÷21×15 338+2108÷34-292 (82-936÷78)×15 1305-(760+240÷40) 列式计算 (1) 6968减去864的差除以56,商是多少? (2) 78与52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3)113减去1856除以32的商,差是多少? 分数乘法计算题练习 7×218 54×165 8×81 52×50 8 3×24 94×83 43×98 1211×12136 20×51 8 5×12 44×11 56×149 94×8 3 12125×5011 43×21 3.6×43 85×2 127×7 4 183×8 16 5×3 194×18 1575×52 2152×6 5 65×24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 =0(a≠0)

知识点三: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和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的乘法运算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 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①(a+b)×c=a×c+b×c;a×c+b×c=(a+b)×c; ②a×(b—c)=a×b—a×c;a×b—a×c=a×(b—c) 6、连减定律:

小学数学概念全部归纳

小学数学概念全部归纳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数学概念全部归纳 整数概念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 【整数】在小学阶段,整数通常指自然数。 【数字】表示数目的符号叫做数字,通常把数字叫做数码。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数】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和】在加法中两个加数相加得到的数叫做和。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被减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数】在减法中,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 【差】在减法中,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因数】在乘法中,相乘的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积】在乘法中,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被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 【商】在除法中,未知的因数叫做商。 【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叫做计数单位。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数位】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第一个数位称为个位,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 【有余数除法】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得到整数的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比除数小。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第一级运算】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第二级运算】在四则运算中,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整除】两个整数相除,如果用字母表示可以这样说:整数a除以整数b(b不等于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 能整除a。 【约数和倍数】如果数a能被b(b不等于0)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 的约数或a的因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因为0也能被2整除,所以0也是偶数。【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例如1、3、5、7......

(完整版)分数运算法则

书 香 浸 润, 励 志 成 长! 一、分数加、减计算法则: 1)分母相同时,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分母不相同时,要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二、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 98×5表示求5个9 8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 98×43表示求98的4 3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六)、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 (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 “占”、“是”、“比”的后面 3、求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 几几 。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 相当于 “×” “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七)、倒数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整数部分 (1) 二、小数部分 (2) 三、分数和百分数 (2) 四、数的整除 (4) 五、整数、小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 六、简易方程 (7) 七、比和比例 (8) 八、量的计算 (10) 九、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11) 一、整数部分: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

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二、小数部分: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1,7/100记作0.07。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36是两位小数,3.066是三位小数 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整数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顺序读。 小数的写法: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 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0去0大小不变。化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右移扩大左缩小,1十2百3千倍。 小数大小比较:整数部分大就大;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类推。 三、分数和百分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用特定的“%”来表示。百分数一般只表示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计量单位。 4、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分数的种类

小学数学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 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十一)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十二)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十三)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打印精编版)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 1、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0.92×1.41+0.92×8.59 =0.92×(1.41+8.59) 2、借来借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3、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4、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 (a+b)+c=a+(b+c) 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 5.76+13.67+4.24+ 6.33 =(5.76+4.24)+(13.67+6.33) 5、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 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9.8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 34×9.9 = 34×(10-0.1) 案例再现:57×101=? 6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例如: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7利用公式法 (1) 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 ×h ÷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 ×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 ×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 ×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 ÷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 3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C =πd =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 =πr 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 =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 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31底面积×高。公式:V=3 1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 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 除以任何不是O 的数都得O 。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 的乘法,可以先把O 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