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时使用的各种图-小结

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时使用的各种图-小结

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时使用的各种图-小结
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时使用的各种图-小结

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时使用的各种图

(小结)

一、系统分析用图

(一)管理业务调查

1.组织结构图(P108)

(1)作用:了解各职能部门组成及隶属关系。

(2)图格式:采用层次图形式。

(3)图说明:图中每个框为一个职能部门(组织)

(4)示例:

图6.1 组织结构图

2.管理功能图(P109)

(1)作用:了解各项管理业务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图格式:采用层次图形式。

(3)图说明:图中每个框为一个业务功能。

(4)示例:

图6.2 某销售系统的管理功能图

3.管理业务流程图(P109,P104)

(1)作用:了解业务流程,即工作流程、作业顺序,各工作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信息流向。

(2)图格式:采用流程图形式(图例符号没有统一)。

(3)图说明:图中框可以是人,单位,文档、单据,处理功能。

(4)示例:

图6.4 某企业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图

4.表格分配图(P111)

(1)作用:表示各种表格、单据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即哪些表格、单据由哪些部门使用。

(2)图格式:采用流程图形式,但一式多份的表格要画在一起。

(3)图说明:图中框有表格、单据,处理功能,数据流向。

(4)示例:

图6.5 表格分配图

(二)数据流程调查

采用数据流程图(可理解为数据处理流程图)。(P112)

1.作用:了解各环节上数据及处理方法(必须考虑各种特殊情况),各环节之间关系及数据的传递和存储。

(可类比为程序流程或过程的分析,只是不要考虑太细致)

2.图说明:图中框有外部实体、数据流(动态数据)、处理、数据存储(静态数据)。

注意:

(1)每个处理都应有输入和输出。

(2)两个处理之间有多项数据时,也应只画一条单一的数据流线条,再用文字说明多个数据项。

(3)所有的数据流都必须有数据名称。

(4)画图前,可以从问题描述中提取数据流程的4种成分,再画图。

先考虑数据的起点和终点,再考虑处理,最后考虑数据流和数据存储。

(5)外部实体是数据的起点和终点。

(6)为详细说明数据流程图中各元素的含义,可采用配套的数据字典进行说明。

3.示例:

图6.7 成品销售管理的数据流程图

二、系统设计用图

1.功能结构图(P135)

(1)作用:说明系统的功能构成。

(2)图格式:采用层次图形式,进行功能模块自上而下的功能分解。

(3)图说明:图中每个框为一个功能模块。各层功能与数据流图中的处理功能对应。

(4)示例:

图7.1 工资管理子系统功能结构图

2.信息系统流程图(P136-P138)

(1)作用:表示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处理流程。

(2)图格式:采用流程图的形式。

(3)图说明:以数据流程图为基础进行绘制。

1)分别以数据流图中的各个处理功能为中心,画出与处理相关的数据关系图。

即与该处理相关的输入、输出、存储等数据。

2)把各个处理功能的数据关系图综合起来(可以合并、增加一些处理或中间文件),形成整个系统的数据关系图,即信息系统流程图。

(4)示例:

下图为P128图6.12的数据流图转换而来。

图7.5 工资管理子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

3.处理流程图(P162)

信息系统的处理流程图是系统流程图的展开和具体化,所以其内容更为详细。

在系统流程图中,只是给出了每一处理功能的名称,而在处理流程图中,则需要使用各种符号具体地规定处理过程的每一步骤。

示例:

下面的处理流程图为图7.5中“建立扣款文件模块”的展开和具体化。

图7.13 建立扣款文件子系统的处理流程图

4.E-R图(P148)

(1)作用:说明数据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用于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2)图说明:先抽象实体,再描述联系。实体与联系均可用数据表来表示。

(3)示例:

图7.7 物资入库管理E-R图

说明:系统分析与设计中数据流图和E-R图应用较多。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中国文化艺术,渊源流长。

我国最早的歌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例如传说中伏羲时的【网罟之歌】,诗经中的【关关雉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我们华人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风格,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京剧,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而京剧则是国之瑰宝,是我们华人的骄傲,亦是世界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你可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你可知道诸葛亮身居空城,面对敌兵压境,饮酒抚琴的故事?

列宁曾经说过:我简直每天都想听奇妙而非凡的音乐,我常常自豪的,也许是幼稚的心情想,人类怎么会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对音乐如此痴狂?音乐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泰戈尔说:我举目漫望着各处,尽情的感受美的世界,在我视力所及的地方,充满了弥漫在天地之间的乐曲。

【二】

音乐,就是灵魂的漫步,是心事的诉说,是情愫的流淌,是生命在徜徉,它可以让寂寞绽放成一朵花,可以让时光婉约成一首诗,可以让岁月凝聚成一条河,流过山涧,流过小溪,流入你我的麦田……

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曾被一首歌感动过,或为其旋律,或某句歌词,或没有缘由,只是感动,有的时候,我们喜欢一首歌,并不是这首歌有多么好听,歌词写的多么好,而是歌词写的像自己,我们开心的时候听的是音乐,伤心的时候,慢慢懂得了歌词,而真正打动你的不是歌词,而是在你的生命中,关于那首歌的故事……

或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段如烟的往事,不经阳光,不经雨露,任岁月的青苔覆盖,而突然间,在某个拐角,或者某间咖啡厅,你突然听到了一首歌,或是你熟悉的旋律,刹那间,你泪如雨下,即使你不愿意去回忆,可是瞬间便触碰了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荡起了心灵最深处的涟漪,这就是音乐的神奇,音乐的魅力!

【三】

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音乐代表人贝多芬,49岁时已经完全失聪,然而,他的成名曲【命运交响曲】却是震惊世界,震撼我们的心灵,在他的音乐世界里,你能感受到生命的悲怆,岁月的波澜,和与命运的抗衡,这就是音乐赋予的力量!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其实,人生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一场艰难的跋涉,无论遇见怎样的风景,繁华过后,终归平淡,无论遇见还是告别,相聚亦是别离,我们都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善待生命,善待自己……

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段音乐都是一段过往,不知哪首歌里写满了你的故事?哪段音乐有你最美的回忆?想念一个人的时候,是否在安静的夜晚?悲伤的时候,是否单曲循环?高兴时分,是否在音乐里手舞足蹈?

我喜欢音乐,没有任何理由,音乐是我灵魂的伴侣,是我生活的知己,它能懂我的喜,伴我的忧,伴随着淡淡的旋律,它便融入我的生命,浸透我的灵魂。

我喜欢音乐,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享受,还能丰富我的生活,给我带来创作灵感,一首歌,或一句歌词,都是我写作的素材,都是我灵感的源泉,它犹如涓涓细流,汩汩流淌,令我思绪翩翩,令我意象浓浓……

当我忧伤的时候,我喜欢在音乐里漫步,当我快乐的的时候,我喜欢在音乐里起舞,当我迷茫困惑的时候,唯有音乐,才是我最好的陪伴……

【四】

红尘喧嚣,世事沧桑,三千烟火,韶光迷离,我们在尘世间行走,凡尘琐事总会困扰于心,我已经习惯了,将浅浅的心事蕴藏在文字里,将淡淡的忧伤释怀在音乐中,委婉的旋律,环绕于耳,凄美的歌词,萦绕于心,当我累了,倦了,我只想置身于音乐的海洋,忘记凡尘,忘记喧嚣,安静的去听一首歌……

环境系统分析小结

环境系统分析小结 环工卓越班章雷1302031005 摘要:系统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环境系统分析;环境生态;环境质量模型. 环境系统分析是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自净能力以及有关环境工程技术原理为依据,运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环境污染预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研究如何利用它来分析各种污染控制过程可调因素(或各种可替换方案)对环境目标或费用、能耗等的影响,以及寻求最优决策方案。 环境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础和专门技术基础。理论基础: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和系统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如运筹学)。专门技术基础:数学建模、计算科学、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生命周期评估、系统化的图与网络分析方法。 《环境系统分析》是我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包括:1.使

学生了解污染物在水体和大气中的迁移、扩散和变化规律,建立相应的环境系统模型;2.使学生掌握建立环境数学模型的一般知识;3.使学生了解湖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和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技术;4.使学生掌握区域性环境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使学生建立采用最优化技术求解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问题的概念,并有能力解决一般性问题。本门课程一共有十一个章节,主要内容有:环境系统分析概论、数学模型概述、环境质量基本模型、水体水质模型、流域非点源模型、大气质量模型、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模型以及环境规划,还有环境决策分析。其中,水体水质模型主要指内陆水体模型,包括湖泊水库水质模型和河流水质模型;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规划和大气环境规划。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对环境系统的分析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它的最大特征是追求环境系统的最优化。 环境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的选用主要有对确定性问题,可采用线性规划、动态规划、非线性规划、整体规划等。对非确定性问题,可用马尔可夫过程,排队论,对策论等方法进行最优化。有的系统优化问题还应用网络理论、图论和模糊数学等进行最优化。 根据本书前言部分介绍这门课程的学科基础包括数学、运筹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等,内容较为丰富,通过选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MIS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本学期为期一周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虽说这次课程设计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感觉自己收获颇丰,不仅回顾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而且还将理论充分运用于实践中,使知识结构更加体系化,真真实实地知道了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以及这门科学是怎样服务我们的生活的,也体会到了做一些小型的创造性劳动的趣味。下面就来详细写一下我关于此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此次的课程设计我们小组一个有六个人,在第一天老师给我们仔细地讲了任务要求和一些规范及注意事项后,我们小组就聚在一起开始讨论了。我们根据之前选定的课题“酒吧点单管理系统”先就该系统的目的,大概的几个模块及运行流程,过程中涉及的对象进行了初步讨论,使每个人都对小组的课题任务有个宏观的了解。由于老师已经相当清楚地讲解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具体过程并且提供了一些模板让同学们参考,所以我们的初步讨论在组长韩松的带领下进行的有条不紊,每个小组成员也都积极地思考讨论,并且说了自己的观点,果然集体的力量就是大,说的是初步讨论,组员们经过一番热烈的研讨居然补充了不少新问题和新想法,使得大家对开发一个相对较完善的“酒吧点单管理系统”充满了信心。 此后,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我的任务是协助另一名组员一起完成系统分析的工作。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系统分析的任务是详细调查企业所以业务情况,进行分析弄清问题所在,然后提出新的逻辑方案。简而言之,我和我的队友要解决系统“能做什么”的问题,最后以系统分析报告的形式呈现。 首先,我们对周边现有酒吧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一个详细的调查,收集这些酒吧的资料并且做了问卷调查以了解顾客的想法,当然这是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小组成员集体出力,为我们的分析工作收集了很充足的参考资料。然后我和队友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现行系统的成功点以及处理不完善的地方,并且根据问卷调查更了解了顾客的需求。比如顾客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是经常点了菜单上的酒水但事后又被通知没有库存而只能重新选单的状况。在知道系统存在这些问题后,我们就意识到要在开发的系统中充分考虑一些诸如“信息对称性”的问题而避免给顾客带来不便。对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亮点和不足,这有利于让我们自己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时关于这一块考虑要既能高效率地完成业务流程,又避免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看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获得教训,后来人参考之前的失败案例就能少走许多弯路。 当然做了这么多前期工作都是为了服务于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开发。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当然就是数据流程图的绘制。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一些实际案例中的数据流程图,一层一层,复杂而庞大,但静心细想,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还是不难理解的。但是现在要针对自己的系统绘制这张网络,一开始还是难倒我了,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然后我就又把上课时的案例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又想到老师教我们的一些绘制技巧比如“先抓整体再处理细节”这点就很重要,经过和

环境系统课程设计资料

环境系统课程设计 《环境系统分析A》 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名称 提交日期 2016年1月12日

第一章任务书 (3) 1.1课程设计目的 (3) 1.2课程设计要求 (3) 1.2.1环境质量要求 (3) 1.2.2报告主要研究内容 (3) 第二章课程设计内容 (4) 2.1总论 (4) 2.1.1设计依据 (4) 2.1.2评价因子 (4) 2.2项目 (4) 2.2.1热电厂 (4) 2.2.1.1背景介绍 (4) 2.2.1.2模型运用 (6) 2.2.1.3分析模型 (8) 2.2.2污水厂 (8) 2.2.2.1背景介绍 (8) 2.2.2.2模型运用 (9) ①污水厂处理前水质 (9) ②污水厂处理后 (11) 2.2.2.3分析模型 (11) 第三章应对措施 (12) 3.1对热电厂所采取的措施 (12) 3.1.1增加烟囱物理高度 (12) 3.1.2使用除硫除尘设备: (12) 3.1.3其他措施 (13) 3.2对污水处理采取的措施 (13) 第四章课程设计总结 (14) 第五章附录 (15) 5.1小组分工 (15) 5.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部分) (15) 5.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部分) (16)

第一章任务书 1.1课程设计目的 环境系统分析以模型化为手段描述环境系统的特征,模拟和揭示环境系统分析的发展与变化规律,并通过最优化对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做出最佳选择。而本课程设计是《环境系统分析》课程学习之后的设计训练,目的在于让学生们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设计内容主要在以前布置的水环境质量模式与大气环境质量模式大作业的工作基础上展开。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了解求“水环境污染物”与“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污染贡献估算所需的主要资料、应做的主要工作、所用的主要模式、工作的一般步骤等等,并锻炼在微机上求解的实际工作能力。 1.2课程设计要求 1.2.1环境质量要求 某城郊区域(假设原来无任何大气和水污染物)要进行国家级经济开发示范建设,先行开发项目有污水处理厂和热电厂,为保证开发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达标,必须对该二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进行控制。 控制标准如下: (1)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在国家一级标准 (2)水环境质量控制在地表水III类标准 1.2.2报告主要研究内容 (1)调查、统计水、大气环境资料。 (2)使用相应的河流/水质模型以及大气质量模型进行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状况)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计算过程。 (3)列举污染预测结果为保证达标需要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手段。 (4)课程设计的结果分析、结论及讨论。

网络综合布线总结报告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竞赛项目竣工总结报告 一、项目名称: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竞赛项目。 二、设计施工依据: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三、项目概括: 利用大赛组委会提供的1套网络综合实训装置、2套网络配线实训装置等综合布线实训器材。通过安装模拟三层墙的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的安装,管理间与设备间的连接,设备间的建筑群的连接,以及线缆的端接与测试。完全模拟了工程实际的TO→CD的情况,完成项目的设计、安装、调试、竣工资料编写。 四、施工步骤: 1.项目组分工 项目组工三人,一人主要负责设计项目,同时完成复杂永久链路的端接;一人负责模拟墙线管与线槽的安装;另一人负责管理间、设备间、建筑群子系统配线架的安装与线缆的端接。 2.施工过程: 根据项目要求完成施工图、系统图、信息点点数统计表、端口对应表等设计内容,完成竣工资料编写。 完成工作区子系统的信息点18个底盒、25个信息模块安装与端接;水平系统的线管与线槽的安装,线缆的敷设;完成管理间、设备间、建筑群子系统的机柜配线架的安装与线缆端接的任务。并进行万县的制作、复杂永久链路的端接、模块端接和线缆测试。 五、收获与体会: 在技术方面我们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加深了对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学习与理解。 在思想品质方面,通过团队配合与协作,增强了组织管理、协调、表达沟通的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总之,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增强了我们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为我们将来“零”距离就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环境系统分析复习题

概念解释: 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系统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3.环境系统分析:是研究环境系统规划、设计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技术科学,它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工程技术原理和环境经济学等为依据,并综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理论,采用现代管理的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环境问题和防止工程进行系统分析,谋求整体优化解决。 4.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称为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简称基本模型。 5.灰箱模型:复杂问题,主要因果关系清楚,但许多机理细节(参数)不明,可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大致变化,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误差,又称半机理模型(许多含物理意义的统计模型)。 6. 黑箱模型:即输入-输出模型。因果关系不明,只有输入、输出统计关系,仅在一定区间内基本正确。需要大量的输入,输出数据以获得经验模型。它们可在日常例行观察中积累,也可由专门实验获得。. 7.白箱模型:因果关系十分清楚,物理、化学运动机理(参数)完全掌握;可精确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全部变化,又称机理模型 8. 推流迁移:推流迁移是指在气流或水流作用下污染物产生的转移作用。推流作用只改变污染物的位置而不改变污染物的浓度。 9. 湍流扩散: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 10. 弥散:由于横断面上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在用断面平均流速描述实际运动时,就必须考虑一个附加的,由流速不均匀引起的作用。 11.污染物到达岸边(或地面)所需的距离:在二维环境中,污染物中心排放下,如果岸边的污染物浓度达到断面平均浓度的5%,则称污染物到达岸边或地面,从污染物排放点到污染物到达岸边的距离称为污染物到达岸边所需的距离。 12. 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当某一断面上任意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比介于0.95~1.05之间时,则称该断面已达到横向混合,由排放点到完成断面横向混合的距离称为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 13.S-P模型:描述河流水质的第一个模型,由斯特里特和菲尔普斯在1925年建立,用于描述一维稳态河流中的BOD与DO 的复合变化规律。它广泛应用于河流水质的模拟预测中,也用于计算允许最大排污量。其基本假设是河流中的BOD裒减和DO恢复都是一级反应,且DO的来源只有大气复氧 14.瞬时排放排放源:瞬时排放污染源是指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的时间短暂的排污源。如工厂的事故排放或定期排污。一般情况下,这种污染源反复的污染具有突发性和污染浓度高的特点,极易造成环境危害,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危害性。 15.稳定排放:排放强度变化很小( ,变化率在±10%以内);排放时间长( T >> X / u )。 16.控制方程:反映约束物质变化、物体运动、物种进化规律的那些规则的数学模型叫控制方程,而把遵循控制方程控制在一定条件下求解得出的物质变化、物体运动、物种进化的规律,叫控制方程的解(它可以用另一个数学模型——数学公式表达,也可以用一组有规律的数据表达)。 17.数值解:当问题复杂时(控制方程中含有复杂强迫项、或模式参数是变系数),方程便无解析解,但仍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得数值解。即直接求得:t=?, x=?, y=?, z=? 时的C值。一般先求出t = 0时的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值,再根据控制方程规定的规律推出下一时刻的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值,这样一步一步地推下去,也能得出研究对象的时、空变化规律,这种完全用数值表示事物运动规律的解,就叫数值解。 18.解析解:微分方程通过积分可以求出的原函数,即解析解。根据目前的数学研究,微分方程可求解析解的不多、应该说很少——仅局限于那些低阶微分(仅有一阶、二阶)的、微分项前系数为常数的、强迫项函数形式简单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也不复杂的微分方程。 19.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用于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这种方法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20. 点源污染: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指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由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汇入江河湖泊。这种点源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其变化规律依据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规律,即有季节性和随机性。 21.非点源污染: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这里的微量是指污染物浓度通常较点源污染低,但NPS污染的总负荷却是非常巨大。

web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

web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 web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一----在线测试系统 这次课程设计我做的是章节自测系统,主要是服务于学生进行阶段性自测和练习。系统分为练习和测试两部分,每一部分又各分若干专题。系统中采用的技术主要有:JDBC 数据库连接技术、和MVC三层架构利用My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虽然系统的基本功能都已实现,但还是存在系统不稳定等多个问题尚待解决。这个系统主要是我自己开发的,但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很大帮助。我正在做系统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有的是知识存储不足,有的是考虑不够周全,之所以能够顺利实现基本功功能,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大力相助。事实证明,只靠自己是不能顺利完成一套功能完整的系统的,必须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 开发一套系统,最重要的是细心,并不是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但也要充分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和现实意义,不管什么系统,只用运用到实际应用中,才具 有先现实意义。所以在准备工作中要正确分析社会需求了解现实应用,画出流程图,把大体框架做好,然后再逐一细化。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做到步步扎实,作为一个程序编程人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现实为依据,让自己的每一行代码都能实现自己的意义。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课程上的知识得到实际应用,还有编程的基本习惯和开发系统时应注意的流程。 主要功能及规格分析 登录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 欢迎页面 系统安全登录 管理员或普通用户功能选择 在线考试系统的主要实现功能要求 用户修改登录密码 让用户选择考试科目 从试题库中随机出题给用户 根据随机出的题做出用户的考试页面保存用户的答案给用户的试卷评分 查询用户成绩 在线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 浏览整个系统中的各种用户 添加管理员和普通用户 浏览并添加考试科目 浏览并添加题库 管理员修改登录密码 在线阅卷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

电子系统设计总结报告汇编

电子系统设计总结报告 题目:医院呼叫系统 班级: 组别:第四组 指导教师:张廷荣 设计时间

医院呼叫系统 一、引言 1. 选题意义 1.1 性价比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选用的原件蜂鸣器、74LS147译码器、555定时器等,都是较常见和比较常用的,比较经济实惠,节约成本。因此,该方案设计的医院呼叫系统经济适用,成本合适,性价比较高。 1.2 EWB模拟仿真 EWB模拟仿真图如图1所示(见附录1)。 综上所述,呼叫器应用广泛,所需器件价格低,成本低,性价比高。经过EWB模拟仿真结果可得出,它具有可实行性。所以我们选则这个题目进行设计与制作。2. 设计目标 对于此课题,主要分为三个模块,一是采用74LS147为核心进行优先编码,设计优先编码模块,多人同时呼救时,危重病人优先被医治;二是采用555定时器与74LS192组成呼叫系统控制模块,三是呼叫提示系统,由二极管和蜂鸣器组成,病房病人呼叫即开关闭合时,二极管发光提示,蜂鸣器报警,持续5秒钟 3.小组成员及分工 二、作品说明 1.功能 此设计是用于医院病人的紧急呼叫,它的功能如下: 1.当病人按下呼救信号按钮,呼救灯亮,同时显示病人编号,蜂鸣器发出5秒呼救声,等待医护人员来护理。 2.按照病人的病情划分出优先级别,有多个病人同时呼救时,系统优先显示最高级别的呼救编号。 3.当医护人员处理完最高级别呼救后,按下清零键,系统按优先等级先后显示其它病人编号。 2. 操作说明

此设计使用的的是四节1.5V干电池,放入电池槽中即可。病人在需要帮助时,只需按下与自己床位相对应的开关,医生便可获知病人相应的床位信息 三、基本原理 1. 原理图 (1) 方案呼叫系统电路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图2医院呼叫系统电路的原理框图 对于此课题,主要分为三个模块,一是采用74LS147为核心进行优先编码,设计优先编码模块,多人同时呼救时,数码管按优先级显示病人病房编号,危重病人优先被医治;二是采用555定时器与74LS192组成呼叫系统控制模块,控制呼叫提示系统;三是呼叫提示系统,由二极管和蜂鸣器组成,病房病人呼叫即开关闭合时,二极管发光提示,蜂鸣器报警,持续5秒钟。 (2) 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见附录2) 2.工作原理 (1) 直流电源 将四节电压为1.5V的干电池串联起来,为整个电路提供电压。 (2)呼叫控制模块 利用由555定时器和外接元件R 1、R 2 、C构成多谐振荡器,长时间的振震荡 信号驱动蜂鸣器呼叫。配以相应参数的阻容器件以及计数器74LS192,可将振荡时间准确的控制在要求的8秒钟 每次呼叫时长:T=(R1+2R2)×C1×Ln2×8 =(15+2×68)×0.00001×Ln2×8= 8s 呼叫控制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环境系统分析第四次作业

环境系统分析 上机实验报告 上机主题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上机时间 班级 学号 姓名 评分 市政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指导教师

一.上机实验目的 1.学习并了解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的相关知识。 2.学会并使用matlab 求解微分方程。 3.学会建立简单的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并通过已知量求解相关参数值。 二.上机实验题目 (1)一维均匀稳态河流,初始断面的污染物C 0=50mg/l ,纵向弥散系数Dx=2.5m 2/s,衰减系数K 1=0.1/d ,河流断面平均流速为0.5m/s 。试求下述各条件下在下游500m 处的污染物浓度。(1)一般解析解;(2)忽略弥散作用的解;(3)忽略推流作用时的解;(4)忽略衰减作用时的解。 (2)均匀稳态河段的宽500m ,平均水深h=3m ,平均流速ux=1m/s ,横向弥散系数Dy=1m 2/s ,守恒污染物中心排放的源强为1000kg/h 。求排放口下游2km 处的(1)污染物扩散羽的宽度;(2)最大的污染物浓度;(3)污染物浓度的横向的分布,并作图. 三.上机程序要点 1.(1)建立M 文件,由题知C 0=50mg/l ,Dx= 2.5m 2 /s ,K 1=0.1/d ,u x =0.5m/s,x=500m 显然该题在稳态条件下,220x x C C D u KC x x ??--=?? 代入一维模型稳态排放的解析解0exp[ (12x x u x C C D =解得 0.5*50050*exp[ (149.94/2*2.5C mg L == (2)忽略弥散作用:0x D = 解析解为0exp()x Kx C C u =- 所以代入数值得:00.1*500exp()50*exp()49.94/24*3600*0.5 x Kx C C mg L u =- =-= (3)忽略推流作用:0x u = 其解析解为0exp(C C =- 代入数值得:50exp(35.58/C mg L =-= (4)忽略衰减作用:0K = 求解220x x C C D u x x ??-=?? 得exp(inf 5)exp(5) 50* 50*50/exp(inf 5)1exp(inf 5)1 x C mg L =-=--,故其浓度50/i C mg L =

登录系统设计个人小结

项目实训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感受颇多,尽管上课时也认真听了老师的讲课,但是已开始面对自己的题目时,还真是有些不知所措,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后来鼓起勇气着手实训,纵然前面会很多挫折,硬着头皮开始了。 本次实训是分工合作形式,我负责JSP页面设计,在这过程中,要设计登录界面,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的相关功能。我负责了部分代码的完成,对于第一次合作完成一个完整教务登录管理系统确实有些摸不着头脑。然而,经过这差不多四个星期来的学习与编码,总算还是收获不少,对JavaEE的认识也更加的深刻了。JSP是一门新技术,他基于Java Servlet以及整个JavaEE框架体系的Web开发技术。从网上得知JavaEE的中文问题历史悠久,连绵不绝,至今也没有完全解决,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总是有办法搞定它的。跟JavaEE相关的中文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编程的问题,涉及到I/O,内码转换等。第二类是JavaEE运行环境的配置,涉及字体,属性配置等。觉得很有必要给自己写个备忘录之类的。学习了JavaEE,感触很深,这一技术是需要有一定基础、而且动手能力强的学科。书上也强调一点是:要想真正地掌握JavaEE技术,必须有较好的java语言基础,以及HTML语言方面的知识。想想的确对啊。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就像人生的一个缩影,充满了酸甜苦辣。当一个问题想了好久也无法解决时,我感到沮丧与无助。当经过努力解决了一个程序上的难题时,我感到无比的喜悦。当经过每天为了编写代码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晚上还要写到凌晨一两点钟的时候,我感到无比的痛苦。但艰难痛苦已成往事,灿烂的明天向我走来,今天我总算迎接了胜利的果实,以前的辛酸与痛苦化作我坚强的力量,将在我将来的人生历程中,为我的美好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功能上来讲,本教务系统数据库采用自顶而下的设计思路,数据库的访问权限逐层限制。同时处于同一层次的不同角色之间的权限有交叉性又有差异性。基本上能够完成对数据的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等基本的数据库系统操作。 从数据库的运行效率上来讲,本教务管理系统由于没有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默认的系统参数,并根据的实际的数据需求进行重新配臵,同时对物理体系结构的调整,使得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得到提高。

环境系统分析教案

第一章环境系统分析概论 一、系统及其特征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元素又称为子系统,每一个系统又是—个比它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 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阶层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征。二、系统的结构化系统结构化旨在研究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秩序,为系统模型化奠定基础。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研究系统结构化的有效工具。 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系统结构化的常用方法。结构模型解析法从一堆杂乱的元素人手,通过构建有向连接图、相邻矩阵、可达性矩阵以及对矩阵的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确定各子系统在系统中的位置,建立系统的递阶结构模型。 三、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对系统的分解和综合,通常可以分为下述六个阶段:明确问题的范围和性质、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建立模型、制定评价标准和进行综合分析。 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是系统的模型化、最优化和决策分析。 四、环境系统与环境系统分析 在研究人与环境这个矛盾统一体时,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和环境保护、污染与控制有关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分析的两大任务是: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研究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模型化和最优化来协调环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 习题及题解] 1.什么是系统?一个系统应具备哪些特征? 2 .系统的各种特征在模型化和最优化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3.简述系统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4.简述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系统结构化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MIS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本学期为期一周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虽说这次课程设计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感觉自己收获颇丰,不仅回顾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而且还将理论充分运用于实践中,使知识结构更加体系化,真真实实地知道了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以及这门科学是怎样服务我们的生活的,也体会到了做一些小型的创造性劳动的趣味。下面就来详细写一下我关于此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此次的课程设计我们小组一个有六个人,在第一天老师给我们仔细地讲了任务要求和一些规范及注意事项后,我们小组就聚在一起开始讨论了。我们根

据之前选定的课题“酒吧点单管理系统”先就该系统的目的,大概的几个模块及运行流程,过程中涉及的对象进行了初步讨论,使每个人都对小组的课题任务有个宏观的了解。由于老师已经相当清楚地讲解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具体过程并且提供了一些模板让同学们参考,所以我们的初步讨论在组长韩松的带领下进行的有条不紊,每个小组成员也都积极地思考讨论,并且说了自己的观点,果然集体的力量就是大,说的是初步讨论,组员们经过一番热烈的研讨居然补充了不少新问题和新想法,使得大家对开发一个相对较完善的“酒吧点单管理系统”充满了信心。 此后,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我的任务是协助另一名组员一起完成系统分析的工作。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系统分析的任务是详细调查企业所以业务情况,进行分析弄清问题所在,然后提出新的

逻辑方案。简而言之,我和我的队友要解决系统“能做什么”的问题,最后以系统分析报告的形式呈现。 首先,我们对周边现有酒吧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一个详细的调查,收集这些酒吧的资料并且做了问卷调查以了解顾客的想法,当然这是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小组成员集体出力,为我们的分析工作收集了很充足的参考资料。然后我和队友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现行系统的成功点以及处理不完善的地方,并且根据问卷调查更了解了顾客的需求。比如顾客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是经常点了菜单上的酒水但事后又被通知没有库存而只能重新选单的状况。在知道系统存在这些问题后,我们就意识到要在开发的系统中充分考虑一些诸如“信息对称性”的问题而避免给顾客带来不便。对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亮点和不足,这有利于让我们自己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时关于这一块考虑要既能高效率地完

环境系统分析教案

第一章环境系统分析概论 一、系统及其特征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元素又称为子系统,每一个系统又是—个比它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 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阶层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征。 二、系统的结构化 系统结构化旨在研究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秩序,为系统模型化奠定基础。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研究系统结构化的有效工具。 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系统结构化的常用方法。结构模型解析法从一堆杂乱的元素人手,通过构建有向连接图、相邻矩阵、可达性矩阵以及对矩阵的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确定各子系统在系统中的位置,建立系统的递阶结构模型。 三、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对系统的分解和综合,通常可以分为下述六个阶段:明确问题的范围和性质、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建立模型、制定评价标准和进行综合分析。 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是系统的模型化、最优化和决策分析。 四、环境系统与环境系统分析 在研究人与环境这个矛盾统一体时,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和环境保护、污染与控制有关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分析的两大任务是: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研究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模型化和最优化来协调环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习题及题解] 1.什么是系统?一个系统应具备哪些特征? 2.系统的各种特征在模型化和最优化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3.简述系统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4.简述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系统结构化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电子系统设计总结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总结报告 题目:对讲机 班级:电气 组别:第二组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对讲机 一、引言 1、选题意义 有线对讲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有线对讲机原理简单,设计方便,制作简易,成本低,对于初次进行实验设计的我们来说实验成功率高。而且,有线对讲机广泛应用于医院病员呼叫机、门铃、室内电话等,具有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的特点,所以有线对讲机日益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本次实验的顺利成功,我们首先去了解它的原理过程以及如何正确的去操作它,这样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们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又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增强我们对动手实验的兴趣。本次试验,目的既在于提高动手能力,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于一体,最终设计并制作出具有实用性的产品,又在于磨练个人意志,增强个人耐心,培养团队意识。在产品制作过程中,组内相互分工,互帮互助,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此次实验。通过本次实验,大家对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会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也教会大家在遇到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对于今后的学习与研究都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 2、设计目标 这次实验,我们小组由产品功能出发,设计实验电路图,计算各电子元器件的值,再进行元器件调研来对不同元器件进行比较,最终选择出价格合理,性能完善并且适用于所设计的电路图的元件,再依据所设计的电路图,进行正确焊接与调试,最终得到在50米内,能进行清晰对讲的“半双工对讲机”,即在同一时刻,一方讲话,另一方在距离其50米处可以清晰听到其所讲内容,通过调节转换开关,来进行听与说的角色的相互转换。

3、小组成员分工 二、作品说明 1、功能 对讲机可用于室内电话、医院病员呼叫机、门铃等,可用YUHIHHIH米内进行对讲。本次实验制作成的对讲机为“半双工式对讲机”,即在相同时刻,主机与从机之间只有一个可以讲,而在此时刻,另一个只能听,通过一个双刀双掷开关控制讲话与听话的相互转换。 2、操作说明 操作时,按下电源开关,将控制转换的双刀双掷开关打到一侧,可以完成主机讲话,从机收听主机发送的声音信号;将控制开关打到另一侧,则可以完成从机讲话,主机接收由从机发送的声音信号。通过双刀双掷开关的转换完成主机与从机之间的交流与信息转换。当长时间不使用时,可将控制电源的开关关闭,这样可以节约电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环境系统工程总复习

环境系统工程总复习 1环境问题的特点 跨领域:社会学、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地理学、环境物理学等。 多系统:①自然保护系统、环境管理系统、监测系统、污染控制系统。②污染源发生和处理系统。这些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多层次:流域环境系统、区域环境系统、城市环境系统、水、气、声污染控制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系统。 多因素:多输入、多变量。(多变污染源,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多) 随机性:时间、空间、数量上均带有随机性。 多目标:有时是费用、质量等同时寻优。 动态的:随时间在变化,周期性很长的开放性的系统。 2环境问题的解决 只靠单项技术已不能圆满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更不能达到最优,必须综合分析,系统设计规划,就需借助系统工程处理法。 ①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 ②研究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建立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布局。 主要内容 一、环境系统分析概述 二、数学模型概述 三、环境质量基本模型 四、内陆水体水质模型 五、大气质量基本模型 六、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七、习题练习 环境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的概念:(书)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ppt)由若干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功能。 二、系统的基本特性即系统的特点: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集合性、阶层性、整体性

三、什么是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通过分解与综合的反复协调,寻求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分解和综合是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也是系统分析 的两个主要环节。 分解:研究和描述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特征,掌握各要素的变化规律。 模型化过程,研究描述环境系统主要功能的逻辑模式(定性的)和数学模式(定量的); 综合:研究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有机组合,达到系统的总目标最优。 最优化过程,利用数学模式进行最优化分析。 四、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书)1明确问题;2设立目标;3收集资料;4建立模型;5制定系统评估标准;6综合分析。 (ppt)明确问题,设立目标 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分析计算、评价比较 检验核实,作出决策 五、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六、环境系统分析 环境系统: (1)定义:广义:指地球表面包括非生物和生物的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狭义:在研究人与环境这个矛盾的统一体时,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环境污染及控制有关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 环境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污染物的发生及迁移过程:污染物发生系统、污染物输送系统、污染物处理系统、接受污染物的环境系统 环境管理功能:环境监测系统、环境执法系统、环境规划管理系统、环境统计与排污收费管理系统 环境保护对象:保护区系统、大气污染控制系统、水污染控制系统、城市生态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分析: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来解决环境保护领域的问题 主要内容: 环境系统可行性研究分析 环境工程经济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个人总结

图书管理系统 实训内容 我在这次试验中参与了“需求分析”、“表中数据输入”,“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设计。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有用户需求的分析和流程图的设计。进行用户需求的分析时,由于时间和范围的限制我们很难对用户的需求做出准确全面的了解分析,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改进。在流程图的设计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有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向问题,在一些数据上我们存在着数据流向错误,还有的数据之间的流向是双向的,但我们没有在流程图中体现出来。经过老师的指点后我们及时的做出了修改,同时还明白了一张表格设计出来关键在与有没有人看,如果没有人看那这张表格就是多余的。因此表格设计的关键在于明确要给谁看。在实验过程中我明白了需求分析是数据库设计的起点,也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需求分析做得不好,开发出的系统的功能可能就会与用户要求之间存在差距,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从头再来,因此一定要保证需求分析准确全面。 在“表中数据输入”过程中,当向借阅信息表输入数据时虽然没设还书日期为必填字段,也没设默认值。但即使没输还书日期,表中也会自动生成一个日期,而且还不能删除。我们讨论了很久也没得出原因,请教老师后才知道在我们的借阅信息表中字段图书编号和图书名称存在部分函数依赖导致出错。我们删除了图书名称一列,并运行成功。在这个问题上更让我们明白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在“存储过程设计”和“触发器”的设计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不清楚应该怎样用代码来实现我们想要系统完成的功能。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知识掌握的不全面。因此我们只能写一些简单的命令或通过网络搜索来实现,但这也导致了我们想的功能和实际做出来的功能存在一些差距。同时我们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在设计“未还图书信息”存储过程时,我们想要输出未还图书的借书证号、图书编号、姓名、图书名称。但运行后发现它输出了很多重复的项,而且他们的借书证号全是一样的,虽然这个借书证号是存在未还图书的借书证号,但她把所有人的姓名全输出来了。一开始我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试了很多次还是不行,最后如果只要求输出借书证号和图书编号又能运行成功,因此我们想应该是在命令中没有体现两表中的关系,违背了关系的完整性。于是我们又在条件中输入了“借阅信息表.借书证号 =读者信息表. 借书证号,借阅信息表. 图书编号 = 图书信息表. 图书编号”命令运行成功。 从这些问题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这些细节上的问题更需要我们细心的对待。 实训总结 通过项目实训我体会最深的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所做的工作都不是独立的,不能只想到自己。当遇到问题不能自己解决,通过大家一起完成时,那份快乐也是加倍的。在实训过程中我明白了我们不应该只想着如何避免难题而应学着解决它。更重要的是平时就应该积累知识。

系统设计总结报告

系统设计总结报告 一、团队分工合作及管理心得体会 单片机课程是分小组进行的,这要求每个组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和积极的团队精神。我们小组由三个人组成,在单片机课程的学习和开发过程中我们深有体会。 1、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细致,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加快产品开发的进度。相反,假若没有明确分工,将课程设计、软件编译、元件购买、硬件焊接、演示ppt 制作和论文书写等混杂在一起,不但做不出产品,反而会无形中增加课程的难度。同时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也不能是完全独立的,要相互联系,应该坚决杜绝写软件只管软件,组装硬件的只管硬件的做法,因为最终的产品是一个有机结合体,而不是一个软硬件拼凑体,只有大家分工加合作,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2、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切实体会到一个团队一定要有一个敢于承担义务、勇于承担责任的领导者。组长的乐观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明确清晰的产品开发思路,不但可以在遇到困难时鼓励督促大家继续工作,同时能够保障整个产品的开发高效高质量的进行。 3、每个组员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产品的开发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事情,而是大家共同的任务。特别是在产品开发遇到困难时,每个人都应该大胆承担责任,互相鼓励,三个人协同谈合作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互相推诿,互相抱怨。 二、项目进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在整个单片机学期项目中,我们遇到了大量的问题。在困难和失败面前,我们曾考虑过放弃或者更改项目方案,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最后,在周围同学和师兄的帮助下,我们完成了方案。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下: 1、无法更改单片机熔丝位。我们所做的项目对时钟有严格的要求,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软件程序,系统时钟应为8MHz。然而单片机默认的时钟并不是8MHz。我们起初想使用AVRstudio更改单片机熔丝位,但不知什么原因,始终无法使用JTAG和单片机相连。我们曾连续两天被这个问题困扰,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后来,我们得知周围同学有一款很好使用的软件,可以使用ISP来更改熔丝位。于是,在这位热心同学的帮助下,我们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 2、电源问题。我们的学期项目主要使用的硬件有ATmega16,DS18B20和

环境系统工程 部分答案

1.如何理解系统分析方法?如何做才能符合系统分析原理? 以系统总体最优为目标、有步骤的探索研究过程,以确定系统的功能、结构与环境。基本方法:对系统反复分解、综合和协调实现最优化。 2.系统的各个特征在最优化模型中各起着什么作用? 目的性:是建立系统目标和目标体系的指导和依据; 相关性:是识别模型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系统模型的基础; 阶层性:表明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层次关系,是辨别变量重要性的依据; 整体性:是构造系统模型的出发点,只有那些与系统有关的元素及其变量才能进入模型;环境适应性:为建立系统外部约束条件提供了基础。 4.如何确定环境系统的目标?举例说明环境系统的多目标特征。 环境系统的目标通常是通过决策者的调查分析确定的。由于环境保护的效益存在明显的外在性,所以在高层次的环境系统中包括环境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而每一个目标又可以包含若干个指标,从而构成环境系统的目标体系。目标体系的建立要经过决策者和分析者的反复协调才能完成。 例如在大气污染控制系统中最基本的目标有两个:环境质量目标和经济目标。前者又可能分为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若干个环境质量指标,如SO2浓度、TSP浓度等;后者又可以分为基本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等。 5.在一个多要素的系统中,如何理解系统最优化的概念? 系统分析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系统整体目标的最优,系统中各个要素的状态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都要服从这一最终目标。在一个多要素的系统中,每一个要素都是最优的集合不一定等于系统总目标的最优,反之亦然。 6.对于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会取得哪些成效? 系统分析方法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的、互相联系的和发展的研究,因此系统分析的结果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力求最优。在这样一个结果中,各个元素的状态都服从于总体最优这个目的。 在系统分析中广泛应用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可以进行多因素和各种条件下的模拟和仿真,这是物理模型不能比拟的;同时采用数学模型可以大大加快研究进度和节省研究费用。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个人总结4篇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个人总结4篇 篇一:MIS(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个人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持续了1个星期,时间非常紧张,我们的课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我们小组由7个人组成,需要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子系统的开发、调试与运行,此外还要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我的工作主要是课程设计报告的整理兼撰写。但实际上每个文档之间都有着联系,仅仅做自己分配到的部分是不够的,系统分为哪些模块以及各模块的功能都需要大家一起讨论确定,统一思路,否则文档无法衔接,课程设计无法完成。 人力资源的各大模块的工作各有侧重点,但是各大模块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生物链一样,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失衡。HR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必须到位,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工作的重点,才能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保持良性运作,并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我们在分工编写文档前先在一起讨论确定了系统的主要模块和每个模块的功能,统一它们的名称,然后各自编写文档,发现应该添加新功能或原先的设计有问题时再一起讨论,统一修改,防止文档出现偏差。通过大家的讨论,发现很多问题和没有想到的细节,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正错误、不断完善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对人力资源系统的理

解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也使我们认识到团队的力量。 课程设计需要使用很多建模和作图工具软件,例如Visio、rose,以及网页制作、图像处理软件,同时需要查阅资料和做一些必要的调研。虽然平时上课这些软件的使用老师都讲过,考试也能通过,但当用这些软件和课本上的知识来独立地设计一个实际的系统时,很多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比如什么时候要用E-R图、什么时候要用流程图,虽然这些图我们每个人都会画,但是这些图是用来描述什么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使用这些图我们却不是很清楚。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这次课程设计虽然很累,但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软件的设计过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锻炼了我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才能真 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