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勘测设计方案复习题(套题)

道路勘测设计方案复习题(套题)

道路勘测设计方案复习题(套题)
道路勘测设计方案复习题(套题)

道路勘测设计学位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B >。

A.60000~80000辆

B.25000~55000辆

C.65000~90000辆

D.60000~100000辆

2.一条较长的公路可适当分段采用不同的技术等级和标准,但分段不宜过于频繁,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分段长度( B >。

A.不小于10km

B.不小于15km

C.不小于20km

D.不小于25km

3.关于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正确的说法是( A >。

A.发生横向倾覆现象之前先发生横向滑移现象

B.发生横向滑移现象之前先发生横向倾覆现象

C.横向倾覆现象和横向滑移现象同时发生

D.横向倾覆现象和横向滑移现象发生的次序无法确定

4.关于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正确的说法是( A >。

A.驱动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

B.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大于各行驶阻力之和

C.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小于各行驶阻力之和

D.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等于各行驶阻力之和

5.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保证的行车视距为( B >。

A.超车视距

B.停车视距

C.会车视距

D.错车视距

6.设计车速为120km/h的高速公路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 A >。

A.200m

B.100m

C.50m

D.150m

7.在长路堑、低填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为了保证排水,防止水分渗入路基,最小纵坡i应满足的

条件是( D >。

A.i≥0.05%

B.i≥0.1%

C.i≥0.2%

D.i≥0.3%

8.对于二、三、四级公路的越岭路线,任一连续3公里路段范围内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 C >。

A.8%

B.6.5%

C.5.5%

D.7%

9.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是( A >。

A.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不必保持均衡

B.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C.避免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

10.计价土石方数量计算公式是( B >。

A.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B.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C.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

D.计价土石方数量=借方数量

11.关于平原区路线布设,正确的说法是( D >。

A.路线原则上宜穿过城镇内部,为地方交通服务

B.路线以弯曲为主

C.路线不必考虑近期和远期相结合问题

D.线形尽可能采用较高标准

12.已知竖曲线半径为R,切线长为T,则外距E为( A >。

A.E=

B.E=

C.E=2RT2

D.E=2TR2

13.高原纵坡折减的海拔条件是( D >。

A.海拔1500m以上

B.海拔2000m以上

C.海拔2500m以上

D.海拔3000m以上

14.关于沿溪线,正确的是( B >。

A.沿溪线距城镇居民点较远,不利发挥公路的效益

B.和山区其他线型相比较,沿溪线的平、纵线形是最好的,常成为山区选线中优先考虑的方案

C.沿溪线筑路材料缺乏

D.沿溪线不便于施工、养护

15.设竖曲线半径为R ,竖曲线上任意一点P 距竖曲线起点或终点的水平距离为x ,则P 点距竖曲线切线的纵距y 为( C >。

A.y=2R+x

B.y=

C.y=

D.y=

16.在直线与半径为200m 的圆曲线之间设置长度为50m 的回旋曲线,则该回旋曲线参数为( D >。 A.250m B.200m C.150m D.100m 17.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为( A >。 A.CAD B.DAC C.ACD D.ADC 18.高速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 B >。 A.10年 B.20年 C.30年 D.40年 19.驰道修建于( D >。

A.周朝

B.唐朝

C.汉朝

D.秦朝20.设汽车的每小时燃料消耗量为Q t 。A.Q s =Q t /(100V>

C.Q s =100Q t /V

D.Q s =100V/Q t

21.高速公路应满足的视距要求是( C >。

A.超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停车视距

D.错车视距 22.竖曲线最小半径的决定主要考虑( C >。

A.凸形竖曲线是考虑缓冲要求

B.凹形竖曲线是考虑视距要求

C.凸形竖曲线是考虑视距要求

D.凸形竖曲线是考虑夜间行车要求 23.路线方案选择与比较是通过( B >。

A.详细测量

B.纸上定线

C.视察和踏勘测量

D.实地放线 24.公路定线放坡的坡度一般是( D >。

A.最大纵坡

B.最小纵坡

C.合成坡度

D.平均坡度 25.公路工程两阶段设计是指( B >

A.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

B.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C.工可设计和初步设计

D.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6.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 ,道路纵坡度为i<上坡为正、下坡为负),则道路阻力系数Ψ为( A > A.Ψ=f+i B.Ψ=f-i C.Ψ=f ·i D.Ψ=f/i 27.汽车在某一档位以速度V 做稳定行驶,相应的动力因数为D ,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 ,则汽车所能克服的纵坡度i 为( B >A.i=D+f B.i=D-f C.i=D ·f D.i=D/f 28.关于汽车燃料消耗量,不正确的是( B > A.燃料消耗量与路面的强度和平整度无关 B.燃料消耗量与路线海拔高度有关

C.燃料消耗量与汽车行驶季节有关

D.燃料消耗量与驾驶员的技术有关 29.关于附着系数,正确的是( B >

A.与车速无关

B.车速越高,越高

C.车速越高,越低

D.与荷载有关

30.在直线和半径为R 的圆曲线之间设置一回旋线,其长度为L ,参数为A ,R 、L 和A 单位均为m ,则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C >A.R+L=A B.R-L=A C.R ·L=A 2 D.R 2/L=A 31.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B > A.0.3% B.0.5% C.0.7% D.0.9%

32.关于直线路段的路肩横坡i ,正确的是( A > A.i 一般较行车道横坡大1~2% B.i 一般较行车道横坡大3~4% C.i 一般较行车道横坡大2.5~3% D.i 一般较行车道横坡大2.5~3.5%

33.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 1和A 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D >A.V=(A 1+A 2>L B.V=2(A 1+A 2>L

C.V=(A1-A2>L

D.V=(A1+A2>L

34.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B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35.各级公路都必须保证的视距是( C >

A.超车视距

B.停车视距

C.错车视距

D.会车视距

36.用于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司机操作反应时间一般取为( C >

A.1.0秒

B.2.5秒

C.3.0秒

D.4.0秒

37.关于竖曲线半径,正确的是( D >

A.规范中只规定一般最小半径,没有规定极限最小半径

B.规范中只规定极限最小半径,没有规定一般最小半径

C.规范中没有最小半径限制

D.规范中规定一般最小半径和极限最小半径

38.关于竖曲线长度,正确的是( A >

A.规范中只规定了最小长度

B.规范中只规定了最大长度

C.规范中规定了最小长度和最大长度

D.规范中没有规定长度限制

39.关于平均纵坡,正确的说法是( B >

A.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所有纵坡坡度的平均值

B.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所有上坡坡度的平均值

C.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所有下坡坡度的平均值

D.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路线在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

40.关于图上定线所利用的等高线地形图,正确的说法是( D >

A.图上定线利用的是小比例尺地形图

B.图上定线利用的是大比例尺地形图

C.图上定线利用的是大比例尺地形图或小比例尺地形图

D.图上定线只能利用1:2000地形图

41.设视高为h1,物高为h2,凸形竖曲线半径和长度分别为R和L,视距为S。以上参数的单位均为m,当S ≤L时,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C >

A.S2=

B.S=

C.S=

D.R=

42.关于实地定线中的放真坡,正确的是( A >

A.真坡是指定线所放的坡度基本上就是今后纵断面的设计坡度

B.真坡是指平均纵坡

C.真坡是指最小纵坡

D.真坡是指最大纵坡

43.公路运输的特点是属于( B >

A.点的运输

B.线的运输

C.面的运输

D.廉价运输

44.已知汽车速度为45km/h,横向力系数为0.15,单向路拱坡度为6%,则此时的平曲线最小半径R为( D >

A.177m

B.160m

C.100m

D.76m

45.T形平面交叉口共有冲突点数目为(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6.纵断面某相邻纵坡分别为i1=+1.3%,i2=3.3%,则( C >

A.变坡角ω=0.046

B.变坡角ω=-0.02

C.需要设置凸形竖曲线

D.不需设置竖曲线

47.已知桩号K1+000挖方断面积为60m2,K1+017挖方断面积为82m2,则两桩号之间的挖方体积为( D >

A.2414m3

B.2400m3

C.1500m3

D.1207m3

48.已知某公路现在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8000辆/d,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试问20年后的远景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C >

A.47760辆/d

B.46520辆/d

C.45485辆/d

D.44378辆/d

49.设汽车总重为G,滚动阻力系数为f,则滚动阻力为(A>。

A.fG

B.f+G

C.f/G

D.f-G

50.欲求汽车在坡道上以某一排挡作变速行驶时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和坡长,则驶出坡道的速度取为该档位的(D>。

A.最小速度

B.最大速度

C.最小速度和最大速度的平均值

D.临界速度

51.关于动力爬坡,正确的有(D>。

A.动力爬坡是指利用汽车的最大动力因数等速上坡

B.动力爬坡是指利用汽车的最小动力因数等速上坡

C.动力爬坡是指利用汽车的最大牵引力等速上坡

D.动力爬坡是指在上坡前使汽车加速,让汽车得到较高的速度,然后利用上坡时的减速所产生的惯性力以提高汽车的上坡能力

52. 一条车道的最大宽度为( D >。

A.3.5m

B.3m

C.4m

D.3.75m

53.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当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很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这种线形称为(C>。

A.反弯曲线

B.C型曲线

C.断背曲线

D.S型曲线

54.计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时,路面横坡i取为(A>。

A.-1.5%或-2%

B.-2.5%或-3%

C.-3.5%或-4%

D.-4.5%或-5%

55.圆曲线最大半径以不超过(B>为宜。

A.20000m

B.10000m

C.5000m

D.15000m

56.对于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线,纵坡设计应保证路基设计标高一般应高出与设计洪水频率对应的计算水位以上(D>。

A.2.0m

B.1.5m

C.1.0m

D.0.5m

57.设竖曲线的半径和外距分别为R和E,二者单位均为m,则坡度角ω与R、E的关系为(B>。

A.R=

B.R=

C.R=4Eω2

D.R=8Eω2

58.根据经验,平曲线半径如果不大于1000m,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半径的n倍,便可达到线形的均衡性。其中n为(C>。

A.3~5

B.7~9

C.10~20

D.1~2

59.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在路肩宽度内设置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一般为(A>。

A.0.5m

B.1.0m

C.1.5m

D.2.0m

60.平原区特征是:地面起伏不大,一般自然坡度在(D>。

A.30°以下

B.20°以下

C.10°以下

D.3°以下

61.图上定线所采用的地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B>。

A.1∶5000~1∶20000

B.1∶500~1∶2000

C.1∶10000~1∶20000

D.1∶50000~1∶100000

62.不属于设计车型的是(B>。

A.小客车

B.大客车

C.载重汽车

D.鞍式列车

63.从汽车行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看,汽车的效率和行驶安全性与路面有关,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C>。

A.要尽量降低路面的滚动阻力

B.路面要平整

C.路面不能粗糙

D.使路面能提供较大的附着系数

64.在平面线形组合形式中,如果基本型中圆曲线长度为零,则将这种组合形式称为(B>。

A.S型

B.凸型

C.复合型

D.卵型

65.土石方运量为(C>。

A.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之和

B.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之差

C.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之积

D.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之比

66.在选线步骤中,“逐段安排”是指(A>。

A.在大控制点之间,逐段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情况,定出具体小控制点,解决局部性控制方案问题

B.在大控制点之间,逐段进行纵坡设计

C.在大控制点之间,逐段进行具体定线,即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定出中线的最终位置

D.在大控制点之间,逐段安排选线人员和仪器设备等

67.评价汽车动力性能好坏的指标有( A >

A.汽车的最高速度和最小稳定速度

B.汽车的行驶状态和行驶速度

C.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和横向稳定性

D.汽车的行驶速度和制动性能

68.在下图汽车一个排档的动力特性图中,下列哪个速度是汽车稳定运动的临界速度?( B >

A.V1

B.V K

C.V2

D.V max

69.下列哪个指标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A >

A.基本通行能力

B.可能通行能力

C.设计通行能力

D.服务交通量

70.某微丘区一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V=100km/h,μ=0.04,i=2%,则计算得到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是( A >

A.3937m

B.1312m

C.2564m

D.4529m

71.两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宜为大于或等于( A >的计算行车速度值。

A.2倍

B.3倍

C.4倍

D.6倍

72.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时,竖曲线最小长度为( B >m。

A.40

B.50

C.60

D.70

73.在计算行车速度较大的高等级公路上,因车速较快,( A >的行程已能满足行车操作需要及最小坡长的设置要求。

A.3s

B.6s

C.9s

D.15s

74.为了行车的安全和舒适,一般应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 D >倍数值作为条文中规定的一般最小半径值。

A.4~5

B.3~4

C.2~3

D.1.50~2.0

75.公路路基宽度一般为( D >与( >之和。

A.行车宽度、路面宽度

B.行车宽度、中间带宽度

C.路面宽度、中间带宽度

D.行车宽度、路肩宽度

76.下列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的是( D >

A.最大最小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大最短坡长

D.坡度角

77.作为公路几何设计的基本依据,影响公路建设的重要性和经济性,同时也是体现公路等级的速度指标是指< D )

A.最高车速

B.经济车速

C.平均技术速度

D.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

78.在公路的设计车型中车体总长最长的车型是< D )

A.小客车

B.载重汽车

C.大客车

D.铰接车

79.一条车道在现实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

A.基本通行能力

B.可能通行能力

C.设计通行能力

D.服务交通量

80.当汽车的车速从V1提高到2V1时,空气阻力是原来的< C 倍。

A.1

B.2

C.4

D.8

81.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以不小于< B )为宜。

A.60m

B.120m

C.180m

D.240m

82.在确定公路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一般横向力系数μ采用< A )

A.0.035

B.0.05-0.10

C.0.10-0.16

D.0.20

83.当公路的设计车速为10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不小于< B )M。

A.50

B.85

C.100

D.120

84.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当圆曲线半径R大于等于< C )时,不需设置缓和曲线。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85.新建的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采用< D )处的标高。

A.分隔带中线

B.路基边缘

C.路面边缘

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

86.作为公路技术分级依据的交通量是指< C )交通量。

A.设计小时

B.服务

C.年平均昼夜

D.高峰小时

87.一条公路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范围内分别采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时,相邻设计路段的设计车速

之差不宜超过

A.10km/h

B.20km/h

C.25km/h

D.30km/h

88.汽车的“输出功率/汽车重量”的比值最大的车型是

A.小客车

B.载重汽车

C.鞍式列车

D.铰接车

89.在通行能力的几个概念中,数值最大的是

A.基本通行能力

B.可能通行能力

C.设计通行能力

D.服务交通量

90.设计车速V≥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 D )为宜。

A.2V

B.2V(km>

C.6V(m>

D.6V(km>

91.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6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

A.50m

B.60m

C.80m

D.100m

92.公路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是按照< A )的条件确定的。

A.μ=0.035i=-1.5%<或-2%)

B.μ=0.05i=6%-8%

C.μ=0.10i=6%-8%

D.μ=0.015i=10%

93.在纵断面设计中,凸形竖曲线与凹形竖曲线的设计指标相同的是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转坡角

D.竖曲线最小长度

94.当圆曲线半径R等于600M时,缓和曲线设计长度在< C )M时视觉上比较协调。

A.50-200

B.60-300

C.70-600

D.100-700

95.二级以下的改建公路,其设计标高除了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外,还可以采用< B )处的标高。

A.分隔带中线

B.路基边缘

C.路面边缘

D.行车道中线

96.当满载的汽车处于制动或滑行状态时,计算惯性阻力时的换算系数δ应为

A.δ=1+δ1+δ2i k2

B.δ=1+<δ1+δ2i k2)G/G x

C.δ=1+δ1

D.δ=1+δ1G/G X

97.交通部规划和组织建设的高速公路系统,其中

A.G6

B.G7

C.G4

D.G8

98.规划和设计高速公路时,其适应的交通量是指按

A.小客车

B.中型载重汽车

C.混合交通

D.汽车和挂车

99.一条车道在理想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

A.基本通行能力

B.可能通行能力

C.设计通行能力

D.服务交通量

100.汽车的动力因数D,可以说明不同车型

A.有效牵引力

B.单位车重的有效牵引力<相对牵引力)

C.车速

D.加速度

101.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8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以不小于

A.80m

B.160m

C.320m

D.480m

102.在确定公路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时,一般控制横向力系数μ最大不超过

A.0.035-0.05

B.0.05-0.10

C.0.10-0.16

D.0.16-0.20

103. 新建的二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采用

A.路面中线

B.路基边缘

C.路面边缘

D.路基边缘与中线的平均标高

104.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当圆曲线半径R小于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二、名词解释

1、临界车速:每一排挡都存在各自的最大动力因素,与最大动力因素对应的速度称为、临界车速。

2、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的横向力。

3、平均纵坡: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

4、合成坡度: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

5、匝道: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使的连接道。

6、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 , 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 , 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 , 能及时采取措施 , 避免相撞 , 这一必需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7、交织角: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 它以距右转机动车道的外缘1.5m 和中心岛边缘 1.5m 的两条切线交角来表示

8、经济运距:填方用土来源一是路上纵向调运,二是就近路外借土,是移挖作填,纵向调运还是路外借土有个限度距离,在这个限度距离内移挖作填,纵向调运经济,超过这个限度距离,路外借土经济,这个限度距离就称为经济运距。

9、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指某一路段所能承受的最大交通量 , 也称道路容量 , 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 辆 / 小时 >。

10、平均运距:挖方断面的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的间距中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

11、冲突点:不同方向的车流以较大角度相互交错的地点。

12、停车视距:汽车司机看到前方障碍物直到前方障碍物安全停车,汽车沿路面行驶所必须的安全距离。

13、一般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是指各级公路在采用允许的超高和横向摩阻系数时 , 能保证汽车以设计速度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小半径。

14设计车速: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车辆行使只受道路本身条件限制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舒适行使的最大车速

15、道路红线:区分城市道路用地与生产用地,生活用地及其他公用地的界限。

16、极限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是指各级公路在采用允许最大超高和允许的横向摩阻系数情况下 , 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

17、识别距离: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司机识别前方信息作出的正确反映而必须的沿路面行驶的距离。

18、合成坡度: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

19、互通式立体交叉:不仅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在空间上分离,而且上、下道路间有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形式。

20、道路建筑限界:保证车辆在各级道路安全行驶时所必须的空间,道路其他设施不得侵入。

21、完全互通式: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没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互通立交。

22、纵断面设计线: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

23、立体交叉:立体交叉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相交的道路与道路 ( 或铁路 > 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相互交叉的连接形式。

24、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同向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25、中间带:中央分隔带及其两侧路缘带统称为中间带。

26、变速车道: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需要,而在正线右侧的出入口附近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变速车道。

27、动力因数: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能力。

28、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一个车道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小客车最大数。

29、运量:平均运距与调配的土石方数量的乘积。

30、分离式立体交叉:是仅设跨线构造物 ( 跨线桥或地道 > 一座,使相交道路在空间上分离,上、下道路间无匝道连接的交叉形式。

31、断背曲线:两同向曲线以短直线相连接。

32、部分互通式: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互通立交。

33、互通式立体交叉:不仅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在空间上分离,而且上、下道路间有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形式

34、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称之为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

35、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称之为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36、平行式变速车道:是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37、直接式变速车道:不设平行路段,由正线斜向渐变加宽,形成一条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

38、基本车道数:是指一条道路或其某一区段内,根据交通量和通行能力的要求所必需的一定数量的车道数。

39、自然展线:自然展线是以适当的坡度 , 顺着自然地形 , 绕山嘴、侧沟来延展距离 , 克服高差。

三、填空题

1.某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要求竖曲线外距为E,则竖曲线半径R=_____8E/ω2______。

2.在海拔很高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折减后,如小于4%,则仍用______4%_____。

3.作为公路设计依据的汽车分为三类,即___小客车___、载重车、半挂车。

4.二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_____15年_____年。

5.竖曲线最小长度是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_____3___秒的时间来进行计算的。

6.公路按其任务、性质和交通量分为______5_____个等级。

7.汽车行驶阻力有_____空气阻力______、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8.坡长限制包括_____最短坡长限制______和______最大坡长限制_____。

9.设置凹形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缓和冲击_。

10.高速公路的路肩包括土路肩和______硬路肩_。

11.山岭区选线的线形有沿溪线、越岭线和_____山脊线____。

12.在现场定线时,个别路线线位定得不当或平面、纵面线形不够理想,此时可在测出的平、纵、横图纸资料上进行_____移线______。

13.在道路网规划时,需要对原有公路交通量进行调查,其目的是要推算___远景设计交通量_。

14.涵洞根据水力特性可分为无压式、压力式和______半压力_____ 。

15.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_____制动效能_____、制动热稳定性和方向稳定性。

1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大体上分为三类,即“_____线形标准_____”、“载重标准”、“净空标准”。

17.设交点JD处路线转角为α,缓和曲线角为β,则设置对称基本型平曲线的几何条件是_____α≥2β_____。

18.纵断面设计线的两个基本线形要素是______纵坡____、竖曲线。

19.“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___CAD_______。

20.高速公路应满足_______停车___视距的要求。

21.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的形式采用______回旋线____曲线。

22.______沿道路设计中心线____竖向剖面图称为道路纵断面图。

23.路面横向坡度的大小主要与___路面材料_______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24.平均运距是____挖方中心与填方中心______ 之间的距离。

25.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自然展线、螺旋线和_____回头展线_____。

26.旧路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1>线形改建(2>路基改建(3>路面改建(4>__桥梁改建____。

27.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公路的______中心线____。

28.越岭线的路线布局要以___纵断面_____设计为主。

29.二、三、四公路,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_______3%________%。

30.设计车速又称为_______计算________行车速度。

31.一条车道的路面最大宽度为_____3.75____m。

32.车轮滚动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阻力称为___滚动___阻力。

33.计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时,横向力系数取为__0.035____。

34.暗弯与____凸形__竖曲线组合恰当。

35.选线的三个步骤是___整体布局___、___逐段安排___和__具体定线____。

36.实地定线的两种放坡方式是__真坡____、平均坡。

37.两阶段设计是按初步设计和______施工图______设计两阶段进行。

38.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包括横向倾覆稳定性和横向___侧滑______稳定性。

39.一般要求汽车在缓和曲线上行驶的时间不小于___3S___秒。

40.纵面线形上两个变坡点之间的长度称为______坡长______。

41.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______螺旋式______展线三种。

42.一种有代表性的、作为公路设计依据的车型叫做_____设计车辆______。

43.汽车行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亦称为汽车运动的______附着和驱动___条件。

44.对于平面线形设计,当设计车速≥60km/h时,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

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_________2V_____倍为宜。

45.各级公路的长路堑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为了保证排水,防止水分渗入路基,均应设置

不小于_________0.5___________%的最小纵坡。

46.路肩横坡一般应较路面横坡大________1-2%_____。

47.山岭区公路按线位的不同可分为______沿溪线_______、_____山脊线________、越岭线三种。

48.设计深度介于_____初步设计__和___施工图设计___之间的设计阶段叫技术设计。

49.实地放线,不用坐标数据时,可采用______支距法_______法或_____偏角法________法。

50.汽车在等速度行驶时,不存在________惯性_____阻力,在水平路段上行驶时不存在_______坡度______

阻力。

51.当圆曲线半径R=1000M时,缓和曲线参数A的合理范围是_____333________至________1000_____。

52.山岭区公路按线位的不同可分为沿溪线、_____山脊线___、_______越岭线_______三种。

53.公路的技术标准,大体上分为______线形标准________、载重标准和_____净空标准_________三类。

54.若回旋线设计参数A=200

ρ= 400 。

55.确定路拱横坡度的大小时,主要是根据_____路面类型______和____粗糙度_______确定。

56.公路选线的总体步骤依次是_____整体布局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具体定线。

57.路缘石一般宜高出路面_____10-20____cm。

58.汽车的动力因数是表征某种型号的汽车在_____海平面____和_____满载____的情况下<条件下),单位车重所具有的有效牵引力。

59.公路设计时常用的定线方法有__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两种。

60.设计小时交通量时,将一年___8760____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取第__30_____位小时交通量

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认为是比较合理的。

61.超高附加纵坡是指设超高后的____实际___纵坡比___设计____纵坡增加的坡度。

62.动力因数表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所具有的__牵引潜力_____,或克服道路

阻力和___惯性阻力____的性能。

63.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64.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包括翻转和滑移。

65.在公式中,称海拔系数,称海拔荷载系数。

66.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有以下六种主要类型基本型、 S型、 C型、凸型、卵型、复合型。

67.人行道横坡宜采用 1-2 %。

68交叉口根据车辆之间交错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交错点合流、分流、冲突。

69.交织角一般宜控制在 20-30度之间。

70.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宽度、高度两部分组成。

71.作为决定道路等级和拟建道路修建次序的交通量是远景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72.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73.平面交叉布置的形式有加铺转角、分道转弯、拓宽路口和环形交叉等四种。

74.常用的路拱形式有折线、曲线、直线夹曲线三种。

75.目前常用的土石方调配方法是路基土石方计算表调配法。

76.超高缓和段的形成过程有中轴旋转和边轴旋转两种形式。

77.平面叉存在的交错点是影响交叉行车速度、通行能力和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安全影响最大,其次是合流再次是分流。

78. 环形交叉环道一般设计 3-4条车道。

79.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方格网、设计等高线和方格网设计等高线三种。

80.城市道路共分为4类。

81.平面线形是由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三种线形要素组成。

82.立交方案比较有综合评价法和技术经济比较法两种。

83.汽车行驶理论里的D称为动力因素;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车重后备牵引潜力,

84.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包括倾覆和翻滚。

8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平曲线半径加宽分三类,其中一级级公路和

高速公路采用第一类加宽。

86.立体交叉按相交道路结构物形式划分为上跨和下穿两类。

87.对设计速度≥60m/h 的道路应注重线形组合设计。

88.越岭线的纵坡设计中,除了控制最大纵坡和坡长外,也应控制平均纵坡。为了争取高程,不得设置反坡。

89.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其重心轨迹的几何特点是:轨迹连续、曲率连续以及曲率变化率连续。

90.公路根据远景交通量及其使用性质和任务可分为五个等级。

91.《规范》规定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应不小于行车速度的 6V 倍为宜。

92.道路勘测设计的程序有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

93.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附着力大于或等于牵引力、牵引力等于行驶阻力。

9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采用停车视距,其它各级公路除应满足会车视距外,还应在适

当间隔内设置保证超车视距的路段。

95.相对高差400m的地区平均纵坡以5.5%控制。

96二级公路合成纵坡必须小于8%。

97.线形组合时明弯宜与凹形竖曲线组合。

98.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是多种多样的,但作为设计依据的分三类,即小客车,载重车和半挂车。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小客车为设计车型。

99.纵断面设计时“经济点”指横断面填挖平衡时的设计高程。

100.机动车行车道宽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设计车辆,设计车速,以及安全间距。

101.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对于有中央分隔带的公路是指中央分隔带边缘;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

是指路基边缘;在设有超高加宽路段为未超高加宽前路基边缘。

四、多项选择题

1.关于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正确的说法有< AE )。

A.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

B.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

C.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D.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小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

E.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大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

2.设竖曲线半径、长度和切线长分别为R、L和T,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则竖曲要素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BD )。

A.L=R/ω

B.L=Rω

C.L=R+ω

D.T=L/2

E.T=L

3.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正确的有< BD )。

A.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挖方

B.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

C.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填方=借方

D.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E.挖方+填方=借方+弃方

4.关于越岭线,正确的有< AB )。

A.相对高差200~500m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5%为宜

B.相对高差在500m以上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为宜

C.越岭线路线布局以平面设计为主

D.越岭线按以直线方向为主导的原则布线

E.越岭线应走在直连线与匀坡线之间

5.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 AE )。

A.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

B.四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可不设置竖曲线

C.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抛物线

D.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圆曲线

E.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

6.平面设计时,关于直线的最小长度,正确的有< BE )。

A.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

为宜

B.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6倍

为宜

C.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D.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缓和曲线2.纵断面3.横净距4.选线5.渠化交通 二、填空(15分,每空0.5分) 1.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 2.平曲线中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有、、。 3.纵断面设计线是由和组成。 4.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 5.公路选线的步骤为、、。 6.沿河线路线布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7.纸上定线的操作方法有、。 8.平面交叉口可能产生的交错点有、、。 9.平面交叉口的类型有、、、 10.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三种。三、判断、改错(20分,判断0.5分,改错1.5分) 1.各等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对车辆限制的最大行驶速度。() 2.《公路设计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6V(m);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2V(m)。() 3.某S型曲线,平曲线1的圆曲线半径R 1=625m,缓和曲线长度L s1 =100m;平曲线2的圆曲线 半径R 2=500m,缓和曲线长度L s2 =80m,则其回旋线参数A 1 / A 2 =1.5625。() 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80Km/h,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Ls min =70m ,则不论平曲线半径的大小,缓和曲线长度均可取70m。() 5.对于不同半径弯道最大超高率i h 的确定,速度V为设计速度,横向力系数μ为最大值。()6.越岭线纸上定线中,修正导向线是一条具有理想纵坡,不填不挖的折线。() 7.纵坡设计中,当某一坡度的长度接近或达到《标准》规定的最大坡长时,应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但其长度不受限制。() 8.越岭线的垭口选定后,路线的展线方案就已确定;过岭标高与展线方案无关,仅影响工程数的量的大小。() 9.环形交叉口,对于圆形中心岛半径的确定,是按照环道上的设计速度来确定。()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建成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____________高速公路, 全长____________。 2、1999年年末,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____________公里,名列世界第三位。 3、2001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____________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 4、美国是世界上拥有高速公路最多的国家,拥有高速公路约____________公里。 5、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运输方式所组成。 6、道路按其使用特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公路按其重要性和使用性质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 8、交通部2004年颁布实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等级。 9、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____________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____________辆。 10、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____________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____________辆。 11、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____________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____________辆。 12、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将城市道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13、汽车的行驶需要克服各种行驶阻力,因而必须具备足够的____________。 14、汽车动力传递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汽车行驶的稳定性从不同方向来看,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从丧失稳定的方式来看,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 二、名词解释 1、道路 2、公路 3、国道 4、城市道路 5、高速公路 6、设计车辆 7、设计速度 8、交通量 9、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10、设计交通量 11、通行能力 12、一级公路 13、公路技术标准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汇编

学习-----好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 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 是指(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 _____________ 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卫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0)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 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 )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 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三种。 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兰。其中高速、 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_ 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三)级。 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和 (三阶段设计)三种。 二、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A )。 A专供汽车行驶B 专供小客车行驶C 混合交通行驶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年平均昼夜交诵量B日平均小时交诵量 C 最大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C )。 A公路设计时的交诵量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C )。 A 1000-4000 辆 B 3000-7500 辆 C 5000~15000 辆 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B )。 A设计车辆 B 交通量C 设计车速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 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 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 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 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 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 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 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缓和曲线的作用,确定其长度因素。 答:(1)作用: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到舒适; 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2)因素:旅客感到舒适;超高渐变率适中;行驶时间不过短。 第三章:道路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 2. 纵断面图上两条主要的线形:地面线和设计线。 3. 纵断面设计线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4. 路基设计标高:路线纵断面图上的设计高程。 5. 最大纵坡;: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等因素所设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1*25=25分) 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 米,物高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1*15=15分) 二、选择题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共 页,第 页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 )。 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B )的整数倍桩号处。 A 5m B 10m C 20m D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D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C )。 A 5m B 10m C 20m D 50m 装 订 线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五种运输方式: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组。 2、道路运输得作用:直达运输作用,衔接其她交通运输方式得纽带作用。 3、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4、道路得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得特性,它包括通过功能与通达功能。通过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得特性。通达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得特性。 5、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6、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与乡道。 7、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与四级公路。 8、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得技术指标体系。 9、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划分为Ⅰ、Ⅱ、Ⅲ级。 10、道路设计控制:对道路几何设计其控制作用得因素。这些因素为:技术标准,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交通流特性。 11、影响道路得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及植被等。 12、地形划分:平原、微丘与山岭、重丘。 13、设计车辆:道路设计所采用得具有代表性车辆。 14、作为道路设计依据得车辆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15、设计速度(又指计算行车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得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得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得最大行驶速度。 16、运行速度:就是指中等技术水平得驾驶员在良好得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与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得安全速度。 17、城市道路分级依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 18、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得年平均日交通量。 19、通行能力:在一定得道路,环境与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得最大车辆数,就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得极限值、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有答案)

试卷A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 A. 年平均日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A. 设计车辆 B .交通 量 C. 设计车速 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B)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 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 B. 内 侧 C .两侧同时 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 距 C .超车视距 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 转 C. 中轴旋转 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 B. 2% C.非定值 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C )。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 线 C.回旋曲线 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 )。 A. 路基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 C.路基边缘标高 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A)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 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 B )行驶。 A. 加速 B. 等 速 C. 减速 D. 无法确

定 12、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平 衡 C. 最小纵坡和坡长 1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 A. 经济运距 B.平均运 距 C. 超运运距 14、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B )。 A. 1:100 B. 1:20 0 C. 1:500 15、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C )。 A.穿过城镇 B.离开城 镇 C.靠近城镇 16、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C )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 长 C.外距 17、详细测量结束后需要编制(B)。 A. 竣工决算 B. 施工图预 算 C. 设计概算 18、某段路线起点桩号为K1+380,终点桩号为K27+394.58,中间有两处断链,一处长 链57.94m,一处短链43.36m,则该路线总长( A )。 A.26029.16 m B.2738 0 m C.26000 m 19、当平曲线半径小于( B )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A. 一般最小半径 B. 不设超高最小半 径 C. 极限最小半径 20、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 C )。 A.平面、纵面综合设计成果 B.纵、横面综合设计成果 C.平、横、纵综合设计成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 2、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线 、缓和曲线和圆曲线。 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 于6V 。 4、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大地坐标系 统、高斯3o平面直角坐标系 统、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5、停车视距可分解为司机反映时间内行驶的距

道路勘测设计方案复习题(套题)

道路勘测设计学位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B >。 A.60000~80000辆 B.25000~55000辆 C.65000~90000辆 D.60000~100000辆 2.一条较长的公路可适当分段采用不同的技术等级和标准,但分段不宜过于频繁,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分段长度( B >。 A.不小于10km B.不小于15km C.不小于20km D.不小于25km 3.关于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正确的说法是( A >。 A.发生横向倾覆现象之前先发生横向滑移现象 B.发生横向滑移现象之前先发生横向倾覆现象 C.横向倾覆现象和横向滑移现象同时发生 D.横向倾覆现象和横向滑移现象发生的次序无法确定 4.关于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正确的说法是( A >。 A.驱动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 B.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大于各行驶阻力之和 C.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小于各行驶阻力之和 D.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等于各行驶阻力之和 5.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保证的行车视距为( B >。 A.超车视距 B.停车视距 C.会车视距 D.错车视距 6.设计车速为120km/h的高速公路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 A >。 A.200m B.100m C.50m D.150m 7.在长路堑、低填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为了保证排水,防止水分渗入路基,最小纵坡i应满足的 条件是( D >。 A.i≥0.05% B.i≥0.1% C.i≥0.2% D.i≥0.3% 8.对于二、三、四级公路的越岭路线,任一连续3公里路段范围内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 C >。 A.8% B.6.5% C.5.5% D.7% 9.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是( A >。 A.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不必保持均衡 B.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C.避免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 10.计价土石方数量计算公式是( B >。 A.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B.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C.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 D.计价土石方数量=借方数量 11.关于平原区路线布设,正确的说法是( D >。 A.路线原则上宜穿过城镇内部,为地方交通服务 B.路线以弯曲为主 C.路线不必考虑近期和远期相结合问题 D.线形尽可能采用较高标准 12.已知竖曲线半径为R,切线长为T,则外距E为( A >。 A.E= B.E= C.E=2RT2 D.E=2TR2 13.高原纵坡折减的海拔条件是( D >。 A.海拔1500m以上 B.海拔2000m以上 C.海拔2500m以上 D.海拔3000m以上 14.关于沿溪线,正确的是( B >。 A.沿溪线距城镇居民点较远,不利发挥公路的效益 B.和山区其他线型相比较,沿溪线的平、纵线形是最好的,常成为山区选线中优先考虑的方案 C.沿溪线筑路材料缺乏 D.沿溪线不便于施工、养护

道路勘测设计 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课程》练习套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某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要求竖曲线外距为E,则竖曲线半径R= 8E/ω2 。 2.竖曲线最小长度是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 3 秒的时间来进行计算的。 3.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有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弃方=挖方、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4.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道路中线位臵的作业过程。 5.实地定线的方式有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拨角法。 6.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7.选线的三个步骤是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带选择和具体定线。 8.纵断面图上俩条主要的线是地面线、设计线。 9.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式展线三种。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汽车行驶时需要克服的阻力为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3.平面线性要素的六种组合类型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 4.道路纵断面上的两条主要的线地面线,设计线。 5.行车视距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6.垭口的选择包括:垭口位臵的选择,垭口标高的选择,垭口展线条件的选择,垭口地质条件的选择。 1、道路平面现行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需克服的阻力有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3、路线平面设计的主要成果有图纸和表格。 4、路线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指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 5、路肩从构造上可分为硬路肩和土路肩。 6、分隔带上的路缘石主要起导向、连接和便于排水的作用。 7、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8、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 1:高速公路应符合的条件:必须有四条或四条以上车道,必须设臵中间带,必须设臵禁入栅栏,必须设臵立体交叉。 2:横向力系数μ与行车速度V,平曲线半径R,横向超高坡度i h的关系:μ=V2/127R-i h。4:当设计速度大于60km/h的时候,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倍; 5:整体式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等部分。6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绕内边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7:实地放线的方法有: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拨角法。 1、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 、------ 、和--------------综合确定,答案:使用任务,功能,远景交通量。 3、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为(设臵超高时)答案:R=V2 127( +i h ) 4、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在不宜超过----------;答案:10000m 5、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包括答案: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 7、路线纵断面图构成答案:地面线、设计线、变坡导线 5.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6.平面交叉的布臵类型: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扩宽路口式,环形交叉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专供汽车行驶;B专供小客车行驶;C混合交通行驶 2.《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日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二级公路所适应的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4000辆;辆以下;~15000辆 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A.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计算行车速度 6.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行车速度。 A.最小;B.最大;C.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 7.在计算行车速度较高的公路上,平均实际行车速度()计算行车速度。 A. 大于; B.等于; C.小于 8.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 铁路; B.公路; C.航空; D.水运 9.计算行车速度是决定公路()的基本要素。 A. 平面线形; B.纵面线形; C.横面线形; D.几何线形 10.横向力系数的定义为()。 A.汽车所受到的横向力; B.横向力与竖向力的比值; C. 横向力与垂向力的比值 11.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时,f值取,超高横坡度采用,则圆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值应为()。 A. 1417m;; 12.超高附加纵坡度(即超高渐变率),是指超高后的()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 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 13.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A. 路基未加宽时; B.路面未加宽时; C.路面加宽后 14.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若μ=,f=,b/2h=,则()。 A. 倾覆先于滑移; B.滑移先于倾覆; C.滑移于倾覆同时发生 15.汽车停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μ为()。 A. μ=0; B. μ>0; C. μ<0 16.汽车行驶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μ为()。 A. μ=0; B. μ>0; C. μ<0 17.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中进行。 A. 外侧; B.内侧; C.两侧 18.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满足()视距的要求。 A. 停车; B.二倍的停车; C.超车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 试卷 A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20 分), 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 )。 A.一阶段测设 B.二阶段测设 C.三阶段测设 D.四阶段测设 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汽车质量 B.道路质量 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D.汽车车速 3.根据设计规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 )。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 )。 A.最大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短坡长 D.坡度角 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 )。 A.V=(A1+A2)L B.V=2(A1+A2)L C.V=(A1-A2)L D.V=(A1+A2)L/2 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 A.水准仪 B.手水准 C.罗盘仪 D.求积仪 8.某断链桩 K2+100=K2+150,则路线 ( )。 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 D.短链25米 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 =60m ,s l =35m ,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 =1.5m ,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 点10m 处加宽值为 ( )。 A.0.15m B.0.23m C.0.43m D.0.86m 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 )。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 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 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 D.便于选择半径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10 分), 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1.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 ( ) 2.计算路基横断面挖方面积时,挖土方与挖石方的面积合在一起计算。 ( ) 3.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三种。 ( ) 4.汽车匀速运动,动力因数等于道路阻力系数。 ( ) 5.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线位。 (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超高:

道路勘测设计题库

道路勘测设计题库 绪论 1.公路为什么要划分等级?公路分级的依据是什么?1997年11月26日交通部发布的《公路 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中是如何分级的? 2.简述设计速度的作用和道路设计时选用设计速度时考虑的因素 3.公路分级和城市道路分类的主要依据分别有哪些?并简述我国现行的公路分级和城市 道路分类情况。 4.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哪些?这些依据在公路设计中的作用是什么? 5.叙述设计速度的定义。设计速度对道路平、纵面线形的哪些有直接影响? 6.高速公路与其他等级公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7.简述道路的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关系。 8.各级公路的设计年限是如何规定的?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是最重要的指标。 10.公路设计中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分区内分段采用不同公路等级时,相邻设计 路段的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宜超过km/h。 11.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分别是:快速路、、次干路、支路。 12.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自由式、混合式。 1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的要求。A 行车视距 B 超车视距 C 停车视 距 D 会车视距 14.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 通量为( )。A.60000~80000辆 B.25000~55000辆C.65000~90000辆 D.60000~100000辆 15.已知某公路现在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8000辆/d,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试问20年后 的远景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 A.47760辆/d B.46520辆/d C.45485辆/d D.44378辆/d 16.我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服务水平是以( )作为主要指标进行划分的。A.交通 流状态 B.车流密度 C.延误率 D.平均运行速度 17.一条车道在理想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h)可以通过的车辆数,叫()。A.基 本通行能力B.可能通行能力 C.设计通行能力 D.服务交通量 18.高速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 )。A.10年 B.20年 C.30年 D.40年 19.一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 )。A.10年 B.20年 C.15年 D.5年

道路勘测设计练习试题

第二章作业题 1. 公路的最小平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2. 缓和曲线有哪些作用?确定其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 3. 断背曲线及其危害。如何解决断背曲线的问题? 4. 如何正确理解同向和反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的要求? 5. 横向力系数的含义。为什么说横向力系数可以衡量不同汽车在圆曲线上的横向稳定性? 6. 如何理解道路平面线形的连续性与均衡性; 7. 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有哪些,分别叙述各种形式的设计要点。 第三章作业题 1 “凡是陡坡都要限制其长度。”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2.两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汽车的驱动力和作用的行驶阻力相同,能否说明这两辆汽车的行驶状态相同?若两辆汽车的动力因素相同,能否说明这两辆汽车的行驶状态相同? 3.在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只要满足了规范规定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最大坡长和最小坡长的要求,就说明这条道路的纵断面设计是合理的,对吗?为什么? 4. 设置缓坡的意义和缓坡最小长度限制的意义是什么? 5.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的限制因素有哪些?作为最终控制竖曲线长度因素两者是否相同? 6. 在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当坡角很小时所采用的竖曲线半径满足了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要求设计是否合理的?为什么? 7.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0.8%,=5%,竖曲线半径5000m。 (1) 判断凸、凹性; (2)计算竖曲线要素; (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标高。 8.某城市I级主干道,其纵坡分别为,变坡点桩号为K1+520.00,标高为429.00m,见图4-20。由于受地下管线和地形限制,曲线中点处的标高要求不低于429.30m而不高于429.40m,试确定竖曲线的半径,并计算K1+500.00,K1+520.00,K1+515.00点的设计标高。 9. 某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有一处平曲线半径为250m,该段纵坡初定为5%,超高横坡为8%。请检查合成坡度,若不满足要求时,该曲线上允许最大纵坡度为多少? 第四章作业题 1.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及类型有那些?各种公路横断面类型有何特点? 2.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及类型有那些?各种城市道路横断面类型有何特点,如何选用? 3.机动车行车道宽度考虑的因素有那些? 4.路肩有什么作用? 5.路拱横坡的概念、作用是什么,大小如何确定? 6.中间带的组成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7.加宽过渡有那些方法,各有何特点,工作中如何选用? 8. 如何确定加宽过渡段长度? 9.什么是超高,平曲线为何要设置超高? 10.超高率计算公式是什么?超高和横向力系数有几种分配方法?如何分配对汽车行驶最有利? 11. 双车道公路超高过渡有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有中间带公路超高过渡有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 12.什么是超高渐变率?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渐变段长度计算公式是什么?各参数如何取值? 13.画出相邻同向曲线和反向曲线的超高设计图。 14. 爬坡车道与避险车道的概念与作用是什么? 15.什么叫行车视距?视距有那些类型? 16.公路上容易发生视距不足的地方有那些?各级公路对视距的保证有何要求? 17.什么叫视距曲线?什么叫横净距? 18. 某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30Km/h,路面宽B=7m,路拱iG=2%。路肩bJ=0.75m,iJ=3%。某平曲线,R=150m,Ls =40m,交点桩号为K7+086.42。试求曲线上5个主点及下列桩号的路基路面宽度、横断面上的高程与设计高之高差:1)K7+030;2)K7+080;3)K7+140;4)K7+160(圆曲线上的全加宽与超高值按《规范》处理)。 19. 某双车道公路,设计速度V=60Km/h,路基宽度8.5m,路面宽度7.0m。某平曲线R=125m,Ls =50m,。曲线内侧中心附近的障碍物距路基边缘3m。试检查该平曲线能否保证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若不能保证,清除的最大宽度是多少?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样本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当代交通运送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送方式构成。 2、依照国内高速公路网规划,将来国内将建成布局为“7918”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 3、《公路工程技术原则》(JTG B01—)规定:公路依照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级别。 4、各级公路能适应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所有控制)出入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备干线功能一级公路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备集散功能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设计交通量应按( 15)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筹划)通车年。 8、国内《公路工程技术原则》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三种。 9、设计速度是拟定公路(几何线形)最核心参数。 10、《公路工程技术原则》(JTG B01—)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重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 11、《公路工程技术原则》(JTG B01—)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营速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重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三)级。 12、公路勘测设计阶段可依照公路性质和设计规定分为(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三种。 二、选取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交通构成是( A )。 A 专供汽车行驶 B 专供小客车行驶 C 混合交通行驶 2、《公路工程技术原则》中规定各级公路所能适应交通量是指( A )。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C )。 A 公路设计时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交通量 C 设计年限末交通量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及答案-课后习题

B A QD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24分 1.现行《标准》(JTJ01-97)规定,我国公路的技术等级,根据 使用任务 、 功能 及 适应的交通量 分为 五个等级。(笔记) 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型式有一块板(单幅路) 、二块板(二幅路)、三块板(三幅路)、四块板(四幅路)。P98 3.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离心力使之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一是 倾覆 ,二是 滑移 ,在发生横向倾 覆 之前先产生横向 滑移 现象,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 滑移 ,从而保证汽车的横 向稳定性。P31 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停车 视距的要求,其它各级公路一般应满足 会车 视距的要求,还应在适当间 隔内设置大于规定的 超车 视距的路段。P59 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所受的阻力主要有空气阻力 、 滚动阻力、 坡度阻力 和惯性阻力 。P20 6.展线的方式主要有 自然展线 、 螺旋展线 和 回头展线 。P148 7.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 交通管制 、 渠化交通 和 立体交叉 。P190 8.一般选线要经过方案比较、 路线带选择 和 具体定线 三个步骤。P132 9.道路平面线形就是由 直线 、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的适当组合而构成的。P36 10.我国公路按路幅的布置形式可分为单幅双车道 、 双幅多车道 和 单车道 三大类。P96 11.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方格网式、 环形放射式 、 自由式 和 混合式 四种基本类型.P9 12.按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我国城市道路分为 快速路 、 主干路 、次干路 和 支路 四类.P6 二、名词解释:20分 1.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 的曲线.P43 2.高速公路: 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 公路。(笔记) 3.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所受到的横向力。P30 4.施工高度:在同一桩点处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笔记) 5.渠化交通:利用车道线、绿岛和交通岛等分隔车流,使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这种交通称为渠化交通。P194 6.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 超高。P111 7.计算行车速度:在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 而舒适地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P11 8.平均坡度: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P73 三.问答题:20分 1. 怎样选择垭口?P145。 垭口选择主要考虑四个方面:1)垭口的位置;2)垭口标高的选择;3)垭口展线条件的选择;4)垭口地 质条件的选择。 2. 我国《规范》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有何规定?(笔记) 对于新建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边缘的标高,其它各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 超高加宽路段,采用未设超高加宽前该处标高;对于改建公路一般按新建公路办理,也可按具体情况采用 行车道中线标高。 3. 为什么要加宽?加宽为何设置在内侧?(笔记) 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因后轮通过前轮的内侧,原则上采用车道内侧加宽;2)内侧加宽工程量小;3)内侧 加宽线形美观。 4. 请介绍双车道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方式超高形成过程? 见书P113 5. 城市道路设置锯齿形街沟的目的和设置条件是什么? 见书P94 四.计算题:36分 1. 某公路计算行车速度V=40Km/h ,路面横坡度为2%,最大超高横坡度为8%,试求该路的极限最小半径(取 f=0.14)。6分 R=40*40/[127(0.08+0.14)]=57.26m 可取60m 2. 山岭区某三级公路测设中,测得某相邻两交点偏角为JD14右偏17o 32 00 ,JD15左偏11o 20 30 ,取 Ls=30,R14=65m ,R15=120m 。若此段设为S 型曲线,试求两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为多少,并求JD15的曲线要 素? 15分 3.某一纵断面设计线如图所示,起点QD 桩号为K7+540,在变坡点A 、B 、C 处分别设有竖曲线,半径分别为4000, 6000,8000m ,试确定变坡点C 的竖曲线要素,若纵断面设计线起点高程为473.74m ,C 点的地面高程为 514.49m ,求C 点填挖高和K9+140的设计标高。15分 学号 姓名 班级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

第1章绪论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我国将用30年时间,形成8.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将把我国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全部用高速公路连接起来,覆盖10 亿人口。 3.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 公路。 6.全部控制出入的高速公路应符合的条件:必须具有四条或四条以上的车道, 必须设置中间带,必须设置禁入栅栏,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7.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8.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划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 级 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9.城市道路设计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根据规定:快速路、主干 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干路为10~15年。 10.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11.设计速度(又指计算行车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12.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 13.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14.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合理取值范围应在第20~40位以内,宜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的依据。 15.各级公路车辆折算系数:小客车1.0 中型车1.5大型车2.0 拖挂车3.0 16.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分界控制线。 17.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它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与安全,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净高即净空高度,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竖向高度。净宽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横向宽度。 18.道路勘测设计阶段 (1)一阶段设计: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地小型建设项目。 (2)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3)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或隧道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