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中特说课

毛中特说课

毛中特说课
毛中特说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每一个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概论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指导与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基础,史论结合才能深刻地理解我国社会变迁及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系统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特别是让学生真正掌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科学真理,使学生真正树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让学生学会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

2、教学组织:按照知识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尽可能体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企业身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企业行业的发

展变化,缩小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以理论探究为主的第一课堂;以参观实践、校园文化为主的第二课堂和以社会调查为主的第三课堂。构建四个教学平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课后辅导答疑教学

3、因材施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运用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大纲

1、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总论(一年级第二学期,共3学时。)

第一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学时)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二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1学时)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第三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学时)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一年级第二学期,共11学时:10学时理论课,1学时实践课。)

第四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5学时)

第一节新民主义主义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第二节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第三节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四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第五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历史意义

第五课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学时)

第一节新民主义主义社会的过渡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三节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和重大意义

第六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学时)

第一节八大前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过程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中形成的重要思想及经验教训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年级第一学期,共1 7学时:理论学习16学时,实践学习1学时。)

第七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学时)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1学时)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学时)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学时)第八课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3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1学时)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学时)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1学时)

第九课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学时)

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第十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6学时)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学时)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2学时)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学时)

第四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1学时)

第十一课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1学时)

第十二课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学时)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学时)第十四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学时)

2、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总论

章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

第一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学时)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1.重点

2.难点

第二课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1学时)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2、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1.重点

2.难点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一年级第二学期,共11学时:10学时理论课,1学时实践课。)

章节学习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1.知识目标 1.重点

第四课新民

主主义革命理

论(5学时)新民主义主义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历史意义⑴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2.难点

第五课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学时)1、新民主义主义社会的过渡性;

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和重大意义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1.重点

2.难点

第六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学时)1.知识目标

1.重点

1、八大前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过程;

2、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中形成的重要思想及经验教训⑵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2.难点

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年级第一学期,共17学时:理论学习16学时,实践学习1学时。)

章节学习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第七课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学时)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1学时)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1.重点

2、社会主义的

初级阶段的科

学含义和主要

特征(1学时)

3、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

路线和基本

纲领(1学时)

3.素质目标2.难点

第八课社会

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3学时)1、社会主义的本质(1学时)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

学时)

3、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1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1.重点

2.难点

学时)

第九课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学时)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1.重点

2、毫不动摇地

坚持改革开放

3.素质目标2.难点

第十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6学时)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学时)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2学时)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学时)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1.重点

2.难点

生态文明(1学时)

第十一课祖

国完全统一的理论(1学时)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1.重点

2.难点

第十二课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学时)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1.重点

3.素质目标2.难点

第十三章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学时)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1.重点

2.难点

第十四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学时)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1.重点

3.素质目标2.难点

3、教学方法与手段

概论课的理论性、政治性、实践性十分明显。要保证坚定不移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大学生的头脑,就得切实把握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认清我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特征,采取启发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科学理论转化为牢固的政治信念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参与式教学模式(讨论试教学法、主题发言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辩论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讲解方式,以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强调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主张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课程内容中理论比较抽象或内容离现实比较久远的问题进行形象

化教学,设计了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理论认识和教学意识。

4、用心设计课后作业思考题并认真评讲。通过设计课后作业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学习,通过评讲,使学会正确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一)采取启发参与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参与式教学模式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分析和解解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启发参与式教学模式能真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实施“重点突出,拓宽内容,讲究方法,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安排相应社会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调查研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的认识。

在概论课中,启发式教学模式采用课堂讨论试教学法、主题发言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辩论教学法等形式进行。

(二)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时效性

1、实现教学手段由传统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转变,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加以表格、精美的图片、截取相关纪录片、理论片、故事片、革命歌曲等

等来辅助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同时也能很好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利用网络技术,延伸课堂教学,强化理论教学成果

网络教学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在这方面,我计划通过建立班级QQ群或者加入学生班级QQ群,将概论课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和其他参考资料等内容通过QQ群与学生交流,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自学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提供良好的平台。

四、师资配置

1、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核心课程,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培育学

生正确三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信任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与热情的重要功能,我校一直选派最精干的专职教师承担这门课的教学任务。

五、教学资源

六、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取理论学习(课内学习)考核+平时表现(课外学习)考核两种方式,两部分的比例为:课程考核成绩=理论学习考核成绩(70%)+平时表现成绩(30%)

七、教学程序设计案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