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

义务教育课程的本质意义是使学生知国、爱国、报国,即在全面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培养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和报效祖国的意志品质,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

现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遵循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综合观点分析、观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世界和祖国,进行爱国主义、国情国策教育;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和人生观。新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实事求是,更加注重“行为”教育,更加注重“中国特色”的展示,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更加富有时代特征。针对新教材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国情教育侧重的基本内容

1、进行中国近代、现代史教育了解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斗争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热爱党和人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维护祖国尊严,树立国防意识。教育师范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从现实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力量,从而了解中国现在所走的道路。

2、渗透基本国情教育对学生进行维护政治环境稳定,热爱人民、国土、资源、文化、语言和优秀传统教育,使学生珍视本民族光荣历史和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鄙视和摒弃崇洋媚外的心理。

深入了解家乡实际,辩证分析本地优势和制约城乡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对自己的家乡充满情感,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3、对当代中国的了解和展望未来的发展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展望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毫不动摇地沿着已经开辟出来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

谢谢主席,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但请让我先来给大家明晰几个概念国情:国情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按照一定目的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实施关于国家基本国情的教育活动国情教育的对象是全体民族成员

民族自豪感是以本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的现实充满希望的未来为素材的民族情感

民族危机感深入剖析本民族走过的弯路理性分析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矛盾和不足基础上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国情教育中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危机感同为积极向上的一种情感,2者其实都建立于一个统一就是民族认同感的基础上的。这两种民族情感贯穿着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推动着历史的发展,所以我们今天应该在一个比较的观点上予以论证。此外,我方认为注重二字在讨论中更应该体现为一种迫切性,而不单单是一种重要性,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把着力点放在民族危机感培养上理由有三

第一培养民族危机感更有利于公众正视和发现民族当前和前进中的问题和隐患。我国的发展存在着大量隐患,这些隐患只有培养出足够的危机感才能迅速发现,隐患险于明火,民族危机感的培养不仅需要深入剖析本民族走过的弯路更多的是对于现在和未来发展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的理性的前瞻的预见这种情感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能够从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正如古人所言知危者不危,只有看到并重视暴露出的危险于隐藏着的威胁,才能更好的建设国家,反观培养民族自豪感的培养素材只是旧有辉煌和现今成就,无法有效延伸到未来

第二培养民族危机感更好切中了当前国民的情感实际

国情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注重解决公众民族情感中的薄弱环节中国人自古以来以崇尚知足常乐乐天知命的思想报喜不报忧鼓吹形势一片大好的心态存在很多民众之中,面对许多严重威胁民族生存的国情,人民群众的危机感。在北方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南方许多地区仍然在砍伐森林破坏我们的环境。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面对断水的威胁时,南方的工厂还在排放着大量的污染到曾几何时清澈的河流中。民族危机感的严重缺失正在上演着一出出个人因一时之利泱及一个种族生存的惨剧。

第三培养民族危机感更有利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推动民族的发展在当前国情下民族发展更需要注重加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责任意识中外的实践证明危机感最大限度的团结力量危机感培养能使人们对国家民族现在和未来保持清醒的认识激发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使公众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综上所述,我方观点认为,国情教育应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

谢谢主席 各位观众、评委大家晚上好。开宗明义 国情教育是使人们了解国家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教育。民族自豪感是指个人为其所属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民族危机感是指个人在时态上感到整个民族处于危机之中。二者都建立在国民对于民族认同感的基础之上。今天只有合理的培养民族危机感和民族自豪感才能让国家和民众良性发展。所以我方的判断标准是 当下更缺乏何者并且何者能从根本上促进国家的发展 就更应该注重培养。我方理由如下 第一、当下国民危机意识淡薄 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 中国快速从一个弱国发展为世界强国 然而正面的主旋律教育和媒体宣传培养并没有使国民充分的了解我国国情 而是使其陶醉于国家飞速发展的表象之中 以至于当下国民处于一种民族自豪感过剩的病态局面。而中国内部道德问题 民生问题 人口问题 军事问题等等恶劣情况已经愈演愈烈 当下的中国已经出现了危机 然而国民却缺乏最基本的危机意识 国情教育对于国民民族危机感的培养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效果。所以更应该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第二、通过培养民

族危机感有助于缓解当下严重膨胀的病态民族自豪感 中国内部有很多严重的隐患。但是国民却由于过剩的民族自豪感 没有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和隐患。民族危机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动力 因此只有通过激发民族危机感才能更有利于公众正视和发现民族当前和前进中的问题和隐患。所以当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第三、民族危机感更有利于形成当下极端缺乏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 由于社会竞争增强 当下中国浮躁风盛行 面对着种种社会压力 中国已形成了以成功为目的的竞争社会 随之而来的便是国人越来越自我 过分注重自身 而缺乏对于整个民族的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问题。通过培养民族危机感 让国民意识到民族危机 才可以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昌盛。综上所述 我方坚持认为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

谢谢主席 在座各位 晚上好 如今的中国正在不断地发展之中 在此期间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 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此时就需要国情教育来调整国民心态 使得人民更能知国、爱国 最终报效祖国。基于现状考虑 我方认为国情教育更应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所谓国情教育 是指根据社会要求和按照国家发展的目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关于国家基本情况的教育。而民族危机感则是指基于国情现状 面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而产生的危机感受。当下的社会 媒体行业极其发达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 我们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及时的新闻和广泛的消息。这其中自然包括了国家和地方的喜忧。也许各方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方向不同、内容不同 但是甄别之后 我们依然可以得到可靠的信息。如此一来 我们对于危机的感受更加直接全面 进而产生的民族危机感 正可以达到知国的目的。而反观民族自豪感 这种基于民族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自豪感受似乎很容易培养 但是 我们从当下国民的表现中却正可以察觉到个人内心真实的自豪感尚有不足。首先 国家成就对民族自豪感无法起到推动作用。例举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 神九升天。这本是一件足以令全国人民再次为国家自豪的事件 但事实情况是 各方的宣传已经到位 民众的关注程度却没有提高 甚至更多的人表现十分淡定 与自己毫无关系。这种事不关己的心态显然难以提升民族自豪感。其次 面对国际事件时民族自尊心没有得到体现。当我们面临菲律宾对我国南海群岛造成威胁的时候 并没有多少真正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而只是简单的表达情绪 大家表现的或是激愤地大骂菲律宾的挑衅 抑或消沉地抱怨政府软弱的态度 此时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又体现在哪里呢 从以上的种种现实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 我们表面上所存在的自豪感 实际中却是脆弱渺小。当这种现象日益明显的时候 我们就更应该采取冷静的态度面对 以民族自豪感来支持我们的心灵 凝聚每个人的爱国情怀和改变现状的力量。我们为何不能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感到自豪 又为何不能为国家科技的振兴感到骄傲 抛开冷漠和自卑 保持爱国的热情 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才是我们应当肩负起的使命与责任

国情教育更应该加强民族危机感开宗明义,定义先行。首先,我为大家明确以下几个定义:国情教育,是根据社会要求和按照国家发展的目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关于国家基本国情的教育,其目的是认清当代国情,解决现实问题,合理促进未来发展。民族危机感是深入剖析本民族历史,理性分析现状,合理认识未来的一种危机意识。民族自豪感是以本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的现实及充满希望的未来为前提一种民族情感。今天我方将立足国情从三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一、加

强民族危机感更有利于正视当下国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天下大事,匹夫有责。民族危机感,是培养民族的忧患意识,在理性分析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矛盾和不足的过程中,民族对于发展中的问题,就不再是简单的回避和盲目的自信。2010我国GDP总产值已排到全球第二,这毫无疑问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但是,人均GDP的落后这一现状并没有再民族中得到重视,在这巨大的落差下,进一步加强民族自豪感只会上让我们躺在功劳簿上酣睡,而民族危机感所带来的忧患意识能够让我们的民族理性正视发展中的问题,在现阶段,进一步加强民族危机感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具有更积极的意义。二、正所谓正确发现问题才能正确解决问题,加强民族危机感教育能为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条件。国家现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均面临严峻的考验,而文化的削弱和流失、外来文化的入侵问题尤为严重。不久前,韩国注册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并高调声称:韩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此前,中国人对于端午这传统节日是并不重视的,韩国正是抓住了这一漏洞,强言声称端午源于韩国,屈原籍为高丽,并光明正大的抢夺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民族面临如此现状,当是奋起之时。而作为民族危机感,则能做到理性分析现状,引领我们正视民族文化流失的问题。对此政府、媒体均表现出了优秀的处理能力,首当其冲的提出端午节假日公共假期等一系列手段,这说明,加强民族危机感更能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利的条件。三、让我们回到辩题,看看现实的意义吧。今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为了就是让当代青年、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更好为祖国做出贡献,树立一种更符合当代国情的民族感。所以,我们今天判断的标准是:那者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则更应该加强。让我们来分析下国情教育的发展,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我们是一个强大的民族,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富足的资源。这些思想更多的是属于民族自豪感的教育,而危机感的教育却少之又少。随着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所加强,民族危机感的教育却远远没有更上步伐,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54.3%的网民在中华网上表示,我们的文化是抢不走的,只有31%的民众在调查中表示应该制止那些文化侵略行为,更为震惊的是,仅有15%的网民表示对于文化侵略的担忧。尽管我国在发展中,民族危机感的程度有了一定提升,但面对我国现阶段复杂的国情,这种危机感还远远不够,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更乐于安于现状的民族,不论是清末的闭关锁国,还是建国初期的大跃进,我们民族均表现的盲目自大,安于现状。民族危机感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我方已经在前两点论证过,在这样的前提下,民族危机感程度低,难竖立的现状就要求我们的国情教育,更应该加强民族危机感。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的认为,国情教育更应该加强民族危机感

因为却自豪感,所以加强。比较性辩题,首先对方一辩;回答两者都缺失,如果体现更该先加强的标准是什么。民族认同感,而非民族自豪感民族自豪感是优越感{锦上添花}民族危机感是忧患感{雪中送炭}都已民族认同感为前提民族认同感也是民族认同意识,即民族认同性。它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同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自由辩思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是否正式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国情教育建立于基本国情,以发展问题为素材的教育,更符合危机感的教育。迫切,端午节是否月来越多,是否危机意识的丢失

中国大学教育应突出民族自豪感

尊敬的各位评委、主席,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中国的大学教育应该把民族自豪感还是民族危机感放在主导地位。我方认为中国大学教育更应

突出民族自豪感。大学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过渡时期,我们走出纯洁的象牙塔,走进大学有了更多和社会接触的机会,发现我们的国家并不像书中描绘那般美好,我们的社会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阴暗面,于是我们便产生了怀疑,不满转而盲目的批判抑或选择出国,一走了之。这时候,把民族自豪感教育放在大学教育的主导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民族自豪感,就是基于对本民族的热爱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不是盲目的自大和优越感,是对我们过去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自豪、是对祖国现今的发展状况的自豪,更是为祖国光明未来与我们的努力息息相关而自豪。纵观历史,在屈辱的近代,中华民族如一只睡狮丝毫不觉民族存亡的危机已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然要用危机感这根强棍打醒沉睡的民族,沉睡的青年。但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发展成为我们民族前进的主旋律时,民族自豪感便成为了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主流。正是因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中华民族团结在了一起,才让我们穿越建国初的重重困难走向了今天的民主与富强。反观当代,如今的中国就像叛逆期的青少年,当少年时候建立起来的信任与崇拜遭遇青春期的反叛,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偏激者诞生了,其中以我们青年更为明显。我们真的不了解自己的祖国,不了解经历满目疮痍后逐渐修复自身的母亲有多么伟大,我们只是盯着母亲的部分缺陷去羡慕别人的妈妈。有多少青年后悔出生在这个国度,有多少精英留学生一去不回来……当一个国家的精英群体,她的青年都对她的未来不抱希望,发展,又从何谈起呢?这时候的突出自豪感并非盲目乐观,而是改变现实的需要,是祖国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并不是否定民族危机感在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合理性,也没有忽略一味强调民族自豪感可能带来的盲目自大等负面影响,但如果把民族比作汽车,自豪感和危机感就是车子的动力系统和刹车,只有始终保持充足的动力,辅以适时的刹车调整,我们的车子才能开得更稳更远;同样只有坚持在大学教育中突出民族自豪感,同时辅以危机感教育,我们的大学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中国大学教育应突出民族自豪感。

方才对方辩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冠冕堂皇之词煽情至极。可是对方辩友冲动是魔鬼啊,正是缺乏危机感导致了您的一番说辞错漏百出。①对方辩友偷梁换柱,我们讨论的是“应该侧重哪个”的价值命题而不是“哪个是更重要的”事实命题。我方不否认自豪感和危机感同为国情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当今发展顺境下,趋于安逸的本性使人缺乏危机感,正如木桶的短板让桶难装更多水,不下力量补危机感的短板,国家的发展又如何更上一层楼呢?②对方辩友断章取义,片面取证。对方辩友一直揪住发达国家更注重自豪感一点死不放手,殊不知正是因为缺乏危机感,德国20世纪初政治市侩主义流行,现代性建构进程迅速减缓;正是因为缺乏危机感,美国19世纪中后期社会矛盾加剧,用了七十余年才解决当初遗留的问题;正是因为缺乏危机感,当年的老大哥苏联才会在20世纪末解体。对方辩友知识丰富,一定不会认为德国美国苏联不是发达国家吧?

③对方辩友因果不搭。对方辩友列举种种人类至今取得的种种骄人成就,将“人类应该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当做是“国情教育应注重自豪感的”凭据。国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国家能够更好地发展,难道满怀自豪躺在功劳簿上就能让国家发展吗?当然不能,(对方辩友的自豪感不具有前瞻性,而危机感既能从过去中吸取经验教训,又能发现当前存在问题,为今后发展做长远打算!)反观我方观点如下:第一,危机感能够有效抑制自豪感的过度膨胀。顺境中最容易导致

自豪感过度膨胀,然而当今世界和平大局下局部纠纷依旧不断,潜在的危机依旧存在。侧重危机感的国情教育更容易让人正视潜在隐患,发现问题,避免自豪过度,一失足成千古恨。第二,危机感更具前瞻性。心理学表明,自豪感源于对取得事物的认同,因而更具回顾性。对于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国情教育来说,危机感让人从过去吸取教训,于当下发现问题,为今后做好打算!第三,危机感更能激励人奋发向上。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当今社会环境下,对过去的认同感使自豪感自然增加,更容易让人不思进取,注重培养危机感,能激发人的潜能,激励我们创新进取,取得突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平年代的国情教育更应居安思危,于当前求发展,求突破,求创新,因此我方坚定认为,国情教育应更注重危机感!谢谢!

方才对方辩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冠冕堂皇之词煽情至极。可是对方辩友冲动是魔鬼啊,正是缺乏危机感导致了您的一番说辞错漏百出。①对方辩友偷梁换柱,我们讨论的是“应该侧重哪个”的价值命题而不是“哪个是更重要的”事实命题。我方不否认自豪感和危机感同为国情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当今发展顺境下,趋于安逸的本性使人缺乏危机感,正如木桶的短板让桶难装更多水,不下力量补危机感的短板,国家的发展又如何更上一层楼呢?②对方辩友断章取义,片面取证。对方辩友一直揪住发达国家更注重自豪感一点死不放手,殊不知正是因为缺乏危机感,德国20世纪初政治市侩主义流行,现代性建构进程迅速减缓;正是因为缺乏危机感,美国19世纪中后期社会矛盾加剧,用了七十余年才解决当初遗留的问题;正是因为缺乏危机感,当年的老大哥苏联才会在20世纪末解体。对方辩友知识丰富,一定不会认为德国美国苏联不是发达国家吧?

③对方辩友因果不搭。对方辩友列举种种人类至今取得的种种骄人成就,将“人类应该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当做是“国情教育应注重自豪感的”凭据。国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国家能够更好地发展,难道满怀自豪躺在功劳簿上就能让国家发展吗?当然不能,(对方辩友的自豪感不具有前瞻性,而危机感既能从过去中吸取经验教训,又能发现当前存在问题,为今后发展做长远打算!)反观我方观点如下:第一,危机感能够有效抑制自豪感的过度膨胀。顺境中最容易导致自豪感过度膨胀,然而当今世界和平大局下局部纠纷依旧不断,潜在的危机依旧存在。侧重危机感的国情教育更容易让人正视潜在隐患,发现问题,避免自豪过度,一失足成千古恨。第二,危机感更具前瞻性。心理学表明,自豪感源于对取得事物的认同,因而更具回顾性。对于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国情教育来说,危机感让人从过去吸取教训,于当下发现问题,为今后做好打算!第三,危机感更能激励人奋发向上。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当今社会环境下,对过去的认同感使自豪感自然增加,更容易让人不思进取,注重培养危机感,能激发人的潜能,激励我们创新进取,取得突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平年代的国情教育更应居安思危,于当前求发展,求突破,求创新,因此我方坚定认为,国情教育应更注重危机感!谢谢!

今天我方认为:现代社会中国人更应培养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豪感,是人们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家的综合国力、未来的发展前景等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感到光荣的情感和态度。它与大国沙文主义片面炫耀本民族,歧视和否定其它民族有着本质区别。而民族危机感,是人们对本民

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缺陷,感到担心、忧虑,时时以一种批判态度看待本民族历史的和现实的问题。

其实,不论是民族自豪感还是危机感都源于对民族的高度热爱之情,出发点也都是希望自己的民族更加进步、文明和发达。它们的区别在于寻求民族发展道路、发展动力的切入点不同。二者都是国富民强的重要方法,但在今天,培养自豪感更迫切、更重要、更具有实效。

从当前现实来看,我们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正面临着许多挑战。而在这转型中,国人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国家意识淡薄、民族归属意识不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漠视、民族自豪感薄弱等现象。哈韩哈日之风肆虐、“反美抗日”之火愈烈、有诸多面临国外企业挑战却无法得到国人支持的民营企业、还有很多得不到人们关注的本土文化正在悄然流逝……这种种态势实则暴露着中国人在内心深处缺乏对本民族的了解、认可,和深深的民族自豪感。

而民族自豪感对于国家发展之重要性在于,它能极大促进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优化民族成员的精神状态,克服畏难情绪论,以饱满的情绪、积极的态度、乐观的精神投入到祖国建设、民族发展的事业中,犹如一种风骨,让中国人可以昂首挺胸地向前迈进。

现今,我们若仍是不断强调培养危机感,只会让愤青们聚焦改革的不完善、抱怨国家和社会给予的不足。各位,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只看到不完善,而又不愿信心满怀地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不就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吗?又拿什么来给予她的人民?这种缺乏良性互动的解决方式是今天正走向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大国国民更应当培养的吗?

我们不愿看到由于缺乏自豪感,没有凝聚力,我们的民族永远只能在全球化竞争中游走于被动。综上,我方认为:当今中国人更应该培养民族自豪感!谢谢。

国情教育实施方案

承璜第二学校国情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国情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我校将把课堂作为落实国情教育教育的主阵地,结合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活动的开展,弘扬与培育国情教育,引导学生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之“魂”,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情教育之“根”。 二、实施方案: 1、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程改革为基础,弘扬和培育国情教育。 我们将国情教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的国情教育内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国情教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的启蒙教育,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弓I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品德与社会:学会尊重国旗、国徽、国歌;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懂得关心伙伴,尊敬长辈,爱学校,爱集体;讲文明,有礼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语文:通过学生的语文学习,尤其是古诗的诵读,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研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感受我国优秀文化的丰富文化内涵,受到国情教育的熏陶。 数学: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对我国古、今数学家事迹和数学成就的了解,激励学生发扬数学前辈勤奋刻苦、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英语: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适当补充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的内容,结合社会热点(香港、澳门回归、中国在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等等),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

人口与国情教育教案

人口与国情教育教案一 (一)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授课教师:王显刚 (四)教学过程: 一、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板书) 提问:上述材料中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什么特点? 上述材料中反映出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是我国人口现状的第一个基本特点,也是最基本的特点。除此之外,我国人口现状还有如下特点: 1)农村人口多 据1992年我国人口统计,全国农村人口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8%,占世界农村人口的1/4强。 1980年、世界平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1%,发达国家占30%,发展中国家为70%。我国农村人口比例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据全国计划生育抽样调查统计,1998年出生的婴儿中,城市街道一孩比率为89.3%,而乡镇一孩比率为48.4%9,农村的多孩率明显高于城市。因此,人口增长过快在农村更为突出。 2)年龄结构老龄化的速度快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990年就超过了人亿,估计2000年达到1.28 1.2亿,占同年总人口的10.4%左右。204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相当于2025年所有发达国家同龄人口的总和。 3)人口分布不平衡 4)人口素质偏低材料一:1980年全国人口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只有4.6年,不足小学毕业程度。1990年7月,这一指标提高到6.6年,这说明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只有实践一年级文化程度。我国人口的文化结构仍然属于以低层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类型。 材料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正式公布的文盲半文盲达1.8亿之多。而这个数字是以自己申报为准,这并不表明其的人都已脱盲。国务院1998年颁的关于扫除文盲的工作条例,规定个人的脱盲标准是,农民需识1500个汉字(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城镇居民只需2000 个汉字,)能够看懂得浅显、通俗的报刊,能够记简单财目,能写简单应用文。按照这样的脱盲标准,有关部门在一些地区的农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男性成年中只有20.8%,女性成年中只有13.3%达到了脱盲标准。如果以这一调查结果推断全国,则结果是我国总人

我眼中的中国国情

我眼中的中国国情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每个人都应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 我国正处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每个公民都应该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中国国情的现状,同时抱着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改善它。首先,我们应该以深厚的爱国情怀来高度重视认识国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对国情有了最正确的认识,才能制定出最符合中国国情、最适合中国今后发展的政策。为了制定的政策贴合实际,以深厚的爱国情怀来懂得不断变化的古今中外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要战略性地把握国情实际。国情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多方面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认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为了制定的政策符合长远的发展和根本利益,需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国情,把握全局和主要方面;然后,要坚持调查研究:要下到百姓、基层中间,近距离的接触才能对国情有最正确的理解。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只有不断地调查研究才能掌握动态的国情,才能避免主观主义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政策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发生,也才能把事情办好。 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个创举,也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从时间坐标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空间坐标看,我们在世界上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就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进步,但人口多、基础差、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现代化水平低等基本国情尚未根本改变,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是明确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科学制定大政方针、正确提出发展目标的基本立足点。 从国际看,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必然带来许多的矛盾和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贴合实际,增强危机意识,不要被表面所取得的成就所蒙蔽,充分认识到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阻碍。 从经济上看,近几年来,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现状令全世界瞩目——我国GDP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7万亿美元。同时,我国GDP连续四年增长10%以上,已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然而,我国人均GDP至今仍排在世界百位以后。如果说GDP反映的是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那么人均GDP反映的就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在这个意义上,我国仍然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穷国。 2003年底,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讲演时也曾说:“中国有 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 基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要求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力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就资源而言,中国,看似地大物博,其实在拥有巨大人口基数的前提下,是一个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很难长期支撑经济的发展,这已不是一个遥远的“明日危机”,现实问题就摆在眼前。国家环保总局曾有一个保守估算,2004年,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全国GDP的3.05%。 资源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我们这一代人的切身利益,更是事关民族未来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使节能环保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尚需全社会

中国人口国情教育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中国人口国情教育(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及华人的知识。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 教学难点 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教学媒体 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投影片、课本插图、有关图表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第一节中国的人口 【引入新课】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亿人口(1996年底)?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1996年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我国人口总数为12.2亿,我国占【板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见下表),提出问题: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 出什么结论。 【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过渡】人口大国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首先介绍一下人口密度的知识。 【学生活动】12.2亿人/960亿平方千米=120人/平方千米。这一数字大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0倍。 【板书】二、人口分布不均 观察课本中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图,找到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总数,参考课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区的面积,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并比较东部沿海两省与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异。 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以下问题: ”

初中生国情教育

初中生国情教育 青少年讲习所 冷集镇中心学校杨敏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资源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祖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感,从而树立起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学习的崇高志向。国情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人文精神、传统思想、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在中小学生中积极开展国情教育,对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复兴中华营造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也是指某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中小学生的政治、历史、地理教学是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具体包括三个方面:最基本国情、人口国情、资源和环境国情。 国情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情,爱我中华。一个国家民族认同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没有民族凝聚力的民族只能是一盘散沙。增强青少年的国情教育,我觉得首先应该增强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国情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结合学生的切身体验,增进学生对国情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爱党、对祖国认同的情感。具体的内容标准有八项: 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4.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国情教育应当更侧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立论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水质的巨大污染。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 第三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危机和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知道,危机感有利于发现问题,但我们更需要民族自豪感去解决问题。也许我国现在的GDP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是什么让我们得到这么大的提升呢?是民族自豪感,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的大炮加坦克,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超越美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中国国情社情简介

我国国情社情 1、我国的地势。地形和气候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 我国的主要地形有:山岭、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中国有四大盆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底的盆地。中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为我国最长的、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我国的气象灾害最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台风)、低温冷冻、雪灾、冻雨 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灾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IV级(一般)III级(较重)II级(严重)I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2、我国的能源资源 土地资源: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3位。但是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世界排名第120位 水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害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排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之后,居世界第6位。但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年占有量约为世界均水量的1/4,排在世界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矿产资源: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我国均能找到,且储量丰富。目前,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总储量居世界第3位。 能源以地热、水能、太阳辐射能、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的地热资源很丰富,已经发现的温泉有2000多处。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云南一带,有许多温泉和热泉是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其次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刚果(金)。青藏高原日照时间及辐射量均居全国之冠。 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各地每年太阳总辐射量大约在80~220千卡/平方厘米。其中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能源资源特别丰富。地壳中地热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已发现的高温地热区看,绝大多数分布在板块构造的边缘地带—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云南一带,有许多温泉和热泉,是地热资

小学生人口国情教育讲稿

小学生人口国情教育讲稿 大家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无数个世界之最,可是,你知道这最中之最是什么吗?对,那就是人口。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我国大陆人口已经达到十一亿三千万。这个基数,相当于前苏联、美国、印尼、巴西、尼日利亚、日本和孟加拉等世界七个人口大国的总数。为了更加形象地说明我国人口之众,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假如将世界人口排成队伍,每五十厘米一个人,一直排到月球上去,可以排成六列半纵队。而其中整整一对半是咱炎黄子孙。假如中国人照此单独排列,可以绕地球赤道整整14圈。 一、人口状况 1.人口数量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的1/5。我国人口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达到129533万人(含港、澳、台地区),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15亿一16亿。虽然近20年来,人口增长率在逐渐降低,但人口众多已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基本国情。它对我国的资源需求、能源供应、教育普及、就业保障、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都是一个沉重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2.人口的分布

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平衡。以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为界的东南地区,此线以东的面积约占全国的43%,人口却为全国的94.3%,而该线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57%,人口只有全国的5.7%。3.人口的年龄结构 人口的年龄结构,主要指少年人口、成年人口、老年人口的比例。随着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快速降低,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快速向老年型转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转变为成年型,并开始向老年型过渡,1987年时,14岁以下的少年人口的比重下降至28.68%,15一64岁的成年人口的比重上升至65.86%,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重为5.46%。2000年时,少年人口的比重再下降至21.3%,成年人口的比重再增至71.74%,老年人口的比重则增至6.96%,已接近老年型结构。到2014年,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上升至10.16%,开始进入老龄社会。再到2045年,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2.59%,其中75岁以上的老人将占到老年人口的54.44%,从而成为老人大国。人口的老龄化,将对经济长、就业与劳动力资源供应、储蓄与投资、社会保险机制、代际关系、家庭构成等方面带来广泛而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现在看来,如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算起,中国的人口问题至少需要花两代人的时间才能调整过

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 ?把握当前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认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包括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两方面 (一)基本国情: 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个没有变”: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二)历史方位 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着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着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时间的长期性

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 义务教育课程的本质意义是使学生知国、爱国、报国,即在全面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培养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和报效祖国的意志品质,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 现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遵循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综合观点分析、观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世界和祖国,进行爱国主义、国情国策教育;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和人生观。新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实事求是,更加注重“行为”教育,更加注重“中国特色”的展示,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更加富有时代特征。针对新教材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国情教育侧重的基本内容 1、进行中国近代、现代史教育了解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斗争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热爱党和人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维护祖国尊严,树立国防意识。教育师范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从现实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力量,从而了解中国现在所走的道路。 2、渗透基本国情教育对学生进行维护政治环境稳定,热爱人民、国土、资源、文化、语言和优秀传统教育,使学生珍视本民族光荣历史和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鄙视和摒弃崇洋媚外的心理。 深入了解家乡实际,辩证分析本地优势和制约城乡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对自己的家乡充满情感,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3、对当代中国的了解和展望未来的发展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展望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毫不动摇地沿着已经开辟出来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 谢谢主席,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但请让我先来给大家明晰几个概念国情:国情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按照一定目的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实施关于国家基本国情的教育活动国情教育的对象是全体民族成员 民族自豪感是以本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的现实充满希望的未来为素材的民族情感 民族危机感深入剖析本民族走过的弯路理性分析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矛盾和不足基础上

学生国情教育材料

孟寨中学学生国情教育材料(一) 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先给大家读一篇短文: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还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迟毓凯[背景资料]5年前,株洲老师尹健庭因“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的言论失去了工作。昨日,记者采访了已返回株洲并重执教鞭的尹健庭,他坦言,自己当时在表达方式上过于露骨,但这也不是自己的本意尹老师为自己当初的言论道了歉,恭喜一位有着不错的思想的老师又可以回到自己的岗位上。有人认为,这体现了我们社会中“社会宽容”正在逐步增长,“尹健庭原来确实说过不当的言论,为人师表,这些言论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时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就应该有海纳百川,有容为大的胸怀,我们应当对这些错误表示谅解,并帮助犯错的人改正。” 其实,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尹老师到底犯没犯错,犯的究竟是什么错?无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尹老师当初的“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是一句大实话,是社会上大多数的群体所身体力行着的行为理念;这也是一句尹老师的心理话,他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向学生说了。但尹老师却因此酿成错误,为此五年多的时间不能执掌教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问题在哪里?难道老师不能向学生说实话,说自己的真心话么? 尹老师的事件所体现出的其实是教师的职业角色与生活中真诚的人际交流之间的矛盾。具体说来,在我国的教师职业角色中,老师其实是不能说实话,说自己的真心话的,要说的是符合社会规范的“标准话”。换言之,优秀的老师也必须是一个“合格或者出色的骗子”,我们不能说对某位学生的喜欢,我们只能说对着5、60人的班级一碗水端平;我们不能说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我们只能说身处的和谐社会;我们不能说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我们只能说“读书是为了中华之崛起”。不能告诉我们的真心话,只能向孩子宣传符合社会价值观的理念,“教师对学生的欺骗”也是一种必须,这其实更是对教师的一种折磨。 尹老师认了错,重新执掌了教鞭,这对他是一件好事。但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也因此失去了一位敢说真话的教师。迟老师谈了他的意见,我们尊重他的意见,同时感觉到,一个老师(尤其是政治老师)不能仅仅教育学生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而读书,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大实话,能够挣大钱娶美女,恐怕是每个男士的梦想。还应该教育学生把个人的人生道路和我们的祖国联系起来,教育他了解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祖国,让他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承受的屈辱和苦难,让他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正在这里一次伟大的民族复兴。 国情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情,爱我中华。一个国家民族认同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凝聚力

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完整版

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 四辩稿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正方一辩稿 一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 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水质的巨大污染。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

最新整理国情教育心得体会

最新整理国情教育心得体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正确认识把握国情,从实际国情出发,按照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建设我们的国家,做到科学发展。 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国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初步实现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从整体上说,我国还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前进道路仍然存在很大困难,面临着一些制约和困扰我们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资源压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一方面是一个奇迹,靠的是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也给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资源压力将长期存在我国,影响我国进一步发展。二是人口压力。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农村劳动力转移高峰接踵而来,给社会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出现国家未富而人口老化的现象。三是三农压力。由于历史、地理等的原因,农村、农业和农民处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扶助三农改善三农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四是环境压力。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压力,局部地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加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正确认识国情就要正确把握国情,按中国的实际国情建设我们的国家,当前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确定的治国方略和建设步骤,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

国情教育方案

小学阶段不仅是进行基础文明教育的最佳期,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期。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爱国英雄的成长,往往从小就在心中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如苏联女英雄卓娅的爱国精神就是从小时候阅读《丹娘传略》开始起蒙的;我国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也是在少年时期就接受了母亲“精忠报国”的教育,成为民族英雄的。因此,我们只有从小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才能让下一代真正在他们生长的这块土地上扎根,成为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在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时应处理好“四个关系”,这样就会使我们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处理好育集中和经常性教育的关系。为了达到目的,形成声势,在一定时期内,集中进行国情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如国庆节前后)。但光集中一段时间的教育并不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还要靠平时经常性的系统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二是处理好国情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关系。曾经一度时间,学校普遍狠抓行为规范的实施,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那么在加强学生国情教育的情况下,行为规范教育应处于什么位置呢?有些同志认为既然国情教育作为重点和中心,行为规范教育只能暂放一放了。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一方面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其自身规律,它要靠长期持久的训练才能实现,如果因为进行国情教育就放一放,那么可能又因为要进行新的教育又放一放,这样以来,

行为教育就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况;再说,国情教育也非一朝一夕之突击任务,而是长期持久的教育任务,这样以来,行为规范的实施不是落空了吗?另一方面,国情教育归根到底要落实于行动,而养成基础文明正是爱祖国的具体行动之一。 三是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国情教育的内容是严肃的,观点必须正确、鲜明。然而,内容严肃并不等于板起面孔说教,那样,即使观点正确,学生也不容易接受。必须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接触社会,参加实践,把系统的灌输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诸如办板报要图文并茂,主题班会要构思独特,设计新颖等。四是处理好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国情教育是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和集体活动进行的,这是必要的、有效的组织形式。但不应忽视个别教育,因为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不尽相同,同样的教育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所起的作用有差异。为此,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思想实际,使教育活动有的放矢,活动后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反映,并根据不同的反映进行深入研究,或家访,或个别谈话,或布置任务,或进行表扬、批评,把个别教育和整体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以来,国情教育就能做到入耳入脑,深入人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革命并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1. 近代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 (1)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2)近代中国是一个充满激烈变动的时期,出现“千古未有之变局”(李鸿章语),清王朝已经走下坡路,中国被隔绝在世界之外,世界不了解中国,中国更不了解世界。正是在这样的时候,1840年英国的大炮把中国带入近代。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一般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个)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个)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殖民地化,只是在形式上仍然维持着独立国的地位。政治上: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并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帝国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工业,)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帝国主义与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中国的社会矛盾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的重点和特点是不同的。例如在第一次在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矛盾。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则压倒国内的阶级矛盾及中国人民同其他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改善与政治地位的提高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利用中国历史进行国情教育

利用中国历史进行国情教育 中国历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教学申的国情教育主要是以下诸方面。 1、进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 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代开始,到公元18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中国人民培植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我们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也应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 2、进行光荣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到近代,由于闭关自守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出路何在?百年以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再接再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所证明的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过去搞革命是依靠了党的领导,现在的改革开放,同样也离不开党的领导,我们要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光荣革命传统的 教育,特别是要向学生进行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教育,从而使学生自觉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党,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3、进行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是偶然的,我们要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教育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光明前途;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奔向小康。 4、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教育

国情教育知识

法律与国情教育知识点 1、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解决主要矛盾的途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发展战略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重要保证。 6、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①通过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来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②通过各级人民代表的选举,和全国人民代表的选举。③各级人民代表,广泛采纳人民群众意见,通过各极人大实现作主的权力。 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 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8、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9、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 很不平衡的小康。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1、中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①培养自主探究的学 习能力;②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③敢于质疑,善于质疑;④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⑤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⑥培养动手能力,勤于实践; 12、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②正确认识挫折,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采取恰 当的解决办法;③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④学会自我疏导。 13、网络的正面作用: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 通、休闲娱乐等; 网络的负面作用: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成瘾症、诱惑欺诈。 14、青少年怎么样正确利用网络:①以健康的心态把 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②在网络交往中,要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③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别人,提升自身的价值;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⑤遵守道德和法律。 15、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人利 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16、法律的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二是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7、青少年怎样预防违法犯罪:①应自觉树立法律意 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②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18、保护未成年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 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9、四大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20、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密不 可分的;②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22、消费者维权途径: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 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3、政府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①体现了 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24、我国为什么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我国的 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地区发展不平衡;③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民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④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5、在依法治国的建设中我们中学生怎么做:我们应 该学习相应的法律知识,做到知法、守法、懂法;同时也应维护自身的法律权益不受侵害。 26、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 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机关;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构,其必须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其监督和审查。 27、农民工走进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说明了什么:①我 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他们要代表广大农民工来行使管理国家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③是人大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 现。 28、农民工代表将行使哪些法定权力:①提出议案和 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意见;②参加各项选举和决定人选;③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对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罢免案;④对提交表决的议案自由地作出选择。 29、竞争与合作的关系:①竞争和合作是辩证统一 的。②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③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孤单的竞争是无力的。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只是一潭死水。④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合作越好,力量越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