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1工业革命的兴起(课堂练习)

6.1工业革命的兴起(课堂练习)

6.1工业革命的兴起(课堂练习)
6.1工业革命的兴起(课堂练习)

四、中考命题分析

本课是历年中考的重点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标志、重大发明成果及其历史影响等问题。题型多样,图文并茂,主要以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的形式出现。命题角度新,既考查工业革命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工业化的弊端等,又注重将三次工业革命以及工业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等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考查。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7年,临沂)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始客车试运营。火车在其发明了近200年之际终于开到了世界屋脊之上。最早的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瓦特B.史蒂芬孙C.福特D.卡尔·本茨

解析:考查了工业革命期间的重大发明成果。解答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火车”确定B项正确。因为A项改良了蒸汽机;C、D两项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汽车相关。此题要求我们对三次科技革命期间的重大发明成果应重点把握,归类整理,不要混淆。

答案:B

2.(2007年,甘孜)1819年某天的英国伦敦,所有工厂的机器轰鸣声都停止了,人们以这种方式来纪念一位把人类历史带入“蒸汽时代”的伟人去世。这位伟人是()

A.牛顿B.富尔顿C.瓦特D.史蒂芬孙

解析:考查了瓦特与蒸汽机。分析题意,抓住关键词“蒸汽时代”,联系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是人类生产技术史上一次空前飞跃,它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崭新的蒸汽时代。而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富尔顿和史蒂芬孙分别发明了汽船和蒸汽机车。

答案:C

3.(2007年,南阳)右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早期殖民掠夺

解析:此题考查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答时注意分析示意图中的数据,英国农

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呈上升趋势,再结

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770—1821年”,联系这一时期英国的发展史: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社会生产力,它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故选C。可见对于图表题,要透过数据分析其现象和实质。

答案:C

4.(2008年,攀枝花)人们把18世纪60年代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这里的“革命性变化”首先开始于( )

A.棉纺织业B.制呢业C.交通运输业D.采矿冶金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工业革命过程的掌握。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棉纺织业是英国新兴工业,它不受行会和政府法规束缚;革新阻力小,因此,率先发明和使用机器。

答案:A

5.(2008年,攀枝花)下列四幅图中,哪项不是英国工业革命的( )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轮船的发明

C.蒸汽机的改良 D.火车机车的成功试车

解析:考查了工业革命过程中的发明成果。联系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除蒸汽轮船是美国人富尔敦发明的之外,大多是英国人发明的,因此选B。此题要求我们平日学习中应注意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记忆。

答案:B

6.(2008年,苏州)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铁路运输被迫中断,给交通运输带来不便。历史上,铁路改变了陆路交通的面貌,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开始于()

A.英国──工业革命B.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C.日本──明治维新D.中国──洋务运动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伴随火车的发明,铁路也广泛兴建,从此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新纪元,故选A。

答案:A

7.(2008年,绍兴市)科技进步促进了交通工具的变革。下列由蒸汽机驱动的交通工具是( )

A B C D

解析:此题考查了动力变革,解答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蒸汽机”,据此分析各选项,A、B两项使用畜力,C项火车机车使用蒸汽机,D项飞机使用内燃机。

答案:C

8.(2008年,盐城)因“沸水顶壶盖”的生活现象激发了人的探索欲望,最终促成的伟大发明是( )

A.改进蒸汽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发明内燃机 D.提出相对论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瓦特与蒸汽机。根据题干中的“沸水”自然联想到蒸汽,故与此相关的发明成果是蒸汽机。

答案:A

9.(2008年,随州)(本题10分)观察下面工业革命时三种机器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所示机器的发明者是谁?(1分)它的技术突破体现在哪里?(1分)说说它的出现对工业革命的影响。(1分)

(2)图二所示机器的发明者是谁?(1分)说说它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2分)(3)图二所示机器与图三所示机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4)根据这些机器发明者的国籍、身份及机器的应用等,分析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2分)

解析:此题考查了识图分析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及影响。依据图片特点判断这三幅图片分别是珍妮机、蒸汽机和火车机车。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发明,直接推动了交通运输的革新,明确了这一点,前三个问题也就解决了。第(4)题从“国籍、身份及机器的应用”任选一角度回答两点即可。

答案:(1)哈格里夫斯。(1分)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1分,答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给1分)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和其他生产部门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开端。(1分)

(2)瓦特。(1分)人们利用蒸汽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分)

(3)图二所示机器(蒸汽机)给图三所示机器(火车或火车机车)提供动力。(2分)

(4)①工业革命开始主要在英国进行。(或答“机器的发明者大都是英国人”)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大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或机械师(技师)。③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④机器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或答“技术与生产相结合,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2分。说明:以上4点中任答两点即给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六、同步检测

1. 工业革命开始于( )

A.18世纪上半叶B.18世纪60年代

C.19世纪上半叶 D.19世纪60年代

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机的发明者是()

A.凯伊

B.哈格里夫斯

C.瓦特

D.史蒂芬孙

3.对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瓦特B.哈格里夫斯C.科尔特D.斯蒂芬森

4.“旅行者号”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哈格里夫斯B.本茨C.史蒂芬孙D.爱迪生

5.现代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是“瓦特”,这是为了纪念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英国机械师瓦特。他的成就是()

A.发明“珍妮机” B.改进蒸汽机

C.发明过火车机车 D.设计内燃机

6.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表现为( ) A.人们普遍使用电话B.人们坐火车外出旅游

C.电力成为主要动力D.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

7. 在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之前,若英国人要开办棉纺厂,厂址最好选在()

A.临近河流的地方B.临近煤矿的地方

C.临近油田的地方D.临近铁路的地方

8.200多年前发生在西欧的一场革命,通过和平方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场革命应该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材料二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请回答:

⑴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对什么事件的评述?

⑵根据材料二,列举出英国发生这场革命期间,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伴随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⑶材料二中说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请举一例证明。

⑷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句话。

(5)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B 2.B 3.A 4.C 5.B 6.B 7.A 8.C

9.⑴工业革命。

⑵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⑶出门坐火车或蒸汽动力轮船等。

⑷①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②资本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形成了。

⑸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或重视科学技术)。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优质课教案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以及人们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渴求,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首先开始海上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在这之后欧洲的其他国家如荷兰、英国和法国加入了这一探险行列,纷纷踏上了海外探险的道路,这一个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而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

逐步发展,进行海洋探险的国家对新发现的大陆和其他大陆进行了殖民扩张,其中英国最为显著,该国先是抢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位置,之后又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先后在与荷兰、法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虽已经是世界的霸主了,但英国人仍然没有满足要发展的欲望,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工业革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工业革命概念 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它是一场以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它首先是生产力内部的革命,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标导学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 阅读教材,简述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导学案(无答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以及火车和铁路的相关史实。 2.通过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影响,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道理。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习重点:纺织技术、蒸汽机和工厂。 学习难点: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工业部门之间的相互推动,相互联系。 一、自主学习 1.纺织技术的革新 (1)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兴起。 (2)1733年,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发 明了纺纱机,命名为“”。 2.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 (2)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3)蒸汽动力的出现,使工厂远离河流,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进入19世纪,传统的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最终确立。 3.火车与铁路 (1)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来运输货物。那是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马拉动的。 (2)1825年,由设计蒸汽火车问世,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万千米的铁路网。 (3)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二、合作探究 1.想一想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原因有哪些? 2.总结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有哪些? 三、知识应用——导练 1.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 A.农业 B.纺织业 C.工商业 D.冶炼业 2.飞梭的发明者是() A.哈格里夫斯 B.富尔顿 C.史蒂芬孙 D.凯伊 3.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A.珍妮机 B.飞梭机 C. 蒸汽机 D.发电机 4.第一位把蒸汽动力变为工业动力的人是() A.哈格里夫斯 B.富尔顿 C.史蒂芬孙 D.瓦特 5.下列对于“铁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19世纪 B.最初的路轨是木制的 C.火车第一人是史蒂芬孙 D.最先出现在美国 6.下列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B.美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受益国 C.只在英国进行 D.19世纪后传到西方其他国家 四、综合提高 运用所学知识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1)

【成才之路】2014-2015高中历史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 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4·嘉兴高一检测)“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 )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题干材料中“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是指推动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海外市场的扩大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机器工厂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表现,而不是条件。 答案:A 2.(2014·太原高一检测)“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 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 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 解析:蒸汽机问世之前,工厂的设置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如水力、风力等。瓦特改良蒸汽机后,工厂的设置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解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 答案:A 3.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至19世纪中期,一系列工具机(机械制造装置)不仅被发明应用,而且能进行配套生产。这表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展开 B.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展开 C.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解析: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材料反映的就是用机器制造机器这一现象,故D项正确。 答案:D 4.有人认为:……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最终确立。 3、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2课时)

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2课时) 学习目标 1.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和条件、开始的标志、动力交通方面的重大发明、特点及影响。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对科学和生产发展的作用。 3、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对人类发展进程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互动展示(阅读教材并在在教材上标注并记忆以下内容) 【自主学习】 1. 阅读教材64页引言部分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首先在国开始。 2.阅读教材64页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的政治前提:(2)必备条件:雄厚的;充足的;丰富的;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3)直接原因:手工工场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4)理论基础:国科学家的 3. 阅读教材65页回答工业革命的过程: (1)最早发明的机器及应用部门: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发明了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首先应用在部门,然后带动冶金采矿、交通运输的发展。(2)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从向的飞跃。(3)主要标志:1785年,国机械师改良,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解决了大机器生产中的。 (4)蒸汽机发明应用之后带来了什么影响? 4.阅读教材66页回的:蒸汽机应用之后在交通工具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1)1814年国人发明 (2)1807年国人发明 【合作探究】 1.举例说明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为什么说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进步和幸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矛盾和挑战? 三、知识梳理: 直接原因 前提 理论基础 时间:首发国家首先应用的部门 参与国家英法德美俄日 第一次科技革命标志性发明 过程:蒸汽动力首先应用于棉纺织业;冶金采矿随后使用蒸汽动力;人 类进入蒸汽时代;交通工具革新,汽船火车出现 主要发明 实质: 新型的工业部门: 影响: 【知识链接】 1.对生产力的影响:推动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劳动,把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 2.对生产关系的影响: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3.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加进了对世界的侵略,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就思想和旧制度。 4.工业革命的特点: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 5.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政治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想西方 学习科学技术。如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等. 6、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时我国处于什么时期?为何措施机遇?错失了什么机遇? 答:(1)工业革命时我国正处于清朝中后期。 (2)原因:受专制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具有本能的排斥,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3)措失了18世纪前后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机会。 7.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1)工厂的建立、机器的轰鸣,使人类告别农耕时代,城市开始大规模兴起;(2)纺织机的发明,使廉价漂亮耐用的纺织品进入了普通家庭,从而深刻改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1.知道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史蒂芬孙“旅行者号”机车的史实,理解蒸汽机的改进促使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了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史实,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2.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培养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重点 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 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它的“威力”何在?让我们掀开这历史重要的一页——《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教师:17世纪时,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他们强烈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那么工业革命的进行还需要什么条件? 史料1如图。 教师: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资金、原料、劳动力、技术、市场。 教师归纳: 史料2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教师: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学生:海外市场的扩大。 教师: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随着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开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4第1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首先改进技术的是哪一生产部门?其中提高织布速度的发明是什么? 学生: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教师:织布速度的提高使得纱线供不应求,在此情况下,迫切需要改进纺纱技术,在此情况下出现的新发明是什么? 学生: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教师: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教师: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点燃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的星星之火。 思考:想一想当时我们国家的社会状况,假如珍妮机在当时的中国发明,情况会怎样?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有两种可能:即可能是昙花一现,也可能成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而被欧洲人充分利用,但绝对不可能像当时英国人发明珍妮机那样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促使其他如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和使用机器,带来了一场生产领域革命性的变化。原因是当时的中国还处在封建专制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不能为新事物提供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阳光和足够的水分。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棉纺织业,这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教师:以前人们在进行生产时采用的主要动力是水力、风力、人力等,这些动力都存在明显缺陷,如风力,它不稳定,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有、有时没有。这种状况终于在200多年前被一个叫瓦特的人改变了,原因是他改良了蒸汽机。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教师:投影出示瓦特与他改进的蒸汽机的图片,请学生讲述瓦特与改进蒸汽机的故事。 (学生可自由发挥,重在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毅力的教育,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中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教师: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有何价值? 学生: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工厂的发展。 教师: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学生: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教师:瓦特改进蒸汽机后,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应运而生,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后,生产效率获得飞速发展,在交通工具的革新上有哪些成就?我们一起来学习下一目。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14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

第14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一、教学重难点 二次备课教学重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的后果。 教学难点:理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原因。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 1.背景:世纪中期,英国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的 生产供不应求。为了提高,人们想方设法改进。 2.机器发明:1733年,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使织布用的 发生紧缺。1765年纺纱工人发明“”,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 的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 纺织机器。这些机器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发展,使人类在领域完 成了一次巨大飞跃,揭开了人类第一次 的序幕。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经验,经过多次试验,完成了对 的改进,提高了它的效率。此后,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来带动, 促进了、、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世纪上 半叶,英国基本上被取代。人类进入进入“时 代”。 3.在陆路交通方面,人们开始研制能以推动车辆快速行驶的运输工 具。英国的 研制出成功。此后,交通迅速发展,人类进入 “时代”, 人类的急剧扩大。 (二)工业社会的来临(影响) 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开始使用机器,获得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以此同时,制度也建立起来,人类完成从向的过渡。

2.现代工厂制度也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产生了现代 和 这两个主要的阶级。 3. 1840年前后,英国的 生产已基本取代了 ,工业革命即将完成。英国成为世界 上第一个 国家。184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中所占比重达 ,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达 , 成为第一个 中心。 4. 制度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快速变化。只用了几十年时间,以 和 为主体的 经济体制取代了以 和 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的兴起, 改观,大量 涌向城市,人们的 和 发生了巨变。 【重难点突破】科技改变人类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9月27日他亲 自驾驶“旅行者号”进行铁路运输,并获得成功,这向全世界宣告了铁路时代的到来。 ——百度词条 材料二 1830~1870年世界铁路里程统计表(单位:英里) 注:1英里=1.609344公里 材料三 铁路的出现,不 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 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 度上,还进一步教会了人们 遵守时间和纪律,守时守纪 成为了现实生活的准则。衣 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 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在 一列火车,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摘编自《铁路发展史和21世纪发展展望》 材料四 到1820年代,蒸汽机被应用于轮船和机车,产生了蒸汽船和铁路。所有这些变化都 依赖于煤所提供的能源。……正是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 1821年,英国出台的关于蒸汽机和水车头的法律,就包含了防治大气污染的规定。 ——摘编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材料中的“他”指谁?据材料指出铁路运输成功的意义。 1830年 1840年 1850年 1870年 欧洲 60 1800 14000 65000 北美洲 —— 2800 9000 56000 亚洲 —— —— 200 5100 南美洲 —— —— —— 1800 非洲 —— —— —— 1100 澳洲 —— —— —— 1000 全世界总计 60 4600 23200 130000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李玉才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历史编写人李玉才审稿人阎明刚 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七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涉及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型的重大问题,是学习本册教材的关键内容之一。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教材前言对经济史学习方法的指导,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释了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作用。第一目从生产工具的角度阐释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第二目从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演进的角度,阐发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第三目从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生产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角度阐发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的进程、主要成就及引起的变化。 ⑵理解英国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⑶探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们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三、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归纳法,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动问题; 通过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扩展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练习与提高等。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八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北师大版练习题第六十八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北师大版练习 题第六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后……其它地区,包括很多欧洲国家,都不得不在西欧工业巨大优势的影响和压力下,先后不一地作出反应。下列属于此类“反应”的是( ) ①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②欧洲国家掀起工人运动的浪潮 ③一些国家通过改革或革命手段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发现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一组文件名称,通过下图系列文件可知当时工业革命的开展( )

A、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促进了铁路运输的发展 C、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带来了环境污染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造成右图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的推动 C、蒸汽机的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造成下图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的推动 C、蒸汽机的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重要的发明是( ) A、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内燃机 D、发电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技术革新促成工业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说明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过程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1 中华书局版1

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 发明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理解: 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英国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学情分析 一方面,现在的学生生活在物质产品极其丰富,工厂多如牛毛,各种知样的机器应接不暇的时代,他们对工业产品、工厂建立和机器生产并不陌生。学生认知工业商品、机器大生产对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较快,为了拉近学生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感知和探究的欲望,我在教学此课内容时可携带一件毛线衣,一双皮鞋和一小袋大米等日常生活用品到课堂上,分别让学生描述它们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过程,进行直观形象对此后,引导他们思考机器生产的好处,从而突破他们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理性思维的障碍。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工业生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科技是社会生产力的认识,突破学习理性知识的困难。 另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涌现出瓦特、哈格里夫斯、凯伊、史蒂芬孙、富尔顿等一大批发明家,而这些发明家发明相应产品的过程中充满传奇、曲折和艰辛的故事,可以作为学生认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素材。初中学生对这些当时作为平凡人的发明家的故事较

北师大版历史(2018)九年级上第14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1.一个人的名字与一个时代相连,注定这个名字是伟大的。与蒸汽时代紧密相连的名字是()A.瓦特 B.达尔文 C.莱特兄弟 D.亨利·福特 2.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是() A. 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建立的君主立宪制 C.英国首先开始的工业革命 D.英国无产阶级进行的宪章运动 3.在“解放”手的发明中,第一台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是() A.飞梭 B.珍妮纺纱机 C.水力织布机 D.蒸汽机 4.“机器生产”“工厂”“工人阶级”“铁路”……这些流行语集中出现在19世纪上半期的()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5.(题文)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6.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美国人发明了轮船 B.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 C.瓦特改良蒸汽机 D.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 7.蒸汽机的改进,推动了采煤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面貌,开创了崭新的“蒸汽时代”。为改进蒸汽机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史蒂芬孙 D.凯伊 8.某国“在1825年建成世界上地一条铁路,1850年基本形成全国干线铁路网”,率先进入“铁路时代”。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9.“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里“新的时代”是指( ) A.蒸汽时代 B.铁器时代 C.石器时代 D.农耕时代 10.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耗资八万英榜修建了钢铁一玻璃结构的巨大展型“水晶宫”,向全世界炫耀其取得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该博览会举办的背景,是英国( ) A.通过《权利法案》 B.开始工业革命 C.完成工业革命 D.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11.“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追溯历史,1825 年,名为“旅行者号”火车机车的试车成功,开辟了陆上运输的新纪元,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史蒂芬孙 B.瓦特 C.哈格里夫斯 D.卡尔·本茨 12.1765 年,织布工出身的他发明了一种新式的手摇纺纱机,以其女儿的名字命名为“珍妮机”。“他”

高中历史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6每课一练新人教版必修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难点突破】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突破】(1)由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仅是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产品的原料也要来自于世界各地。所以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运输条件,使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3)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重庆卷,2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全国I卷,20) 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3.以下对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的作用论述不正确的是 A.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 B.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C.被推广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 D.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4.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有①可乘火车、轮船旅行②电报、电话已成为通讯工具③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④大气、河流污染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提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著作是 A.《资本论》 B.《君主论》 C.《共产党宣言》 D.《国富论》 6.在欧洲大陆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法国 C.德国 D.俄国7.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目的是 A.掠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B.争取鸦片贸易合法化 C.把工业革命的成果推广到中国 D.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8.以下各项,属于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是 A.B.工商业城市C.手工工场D.资产阶级 9.“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这些资产阶级被轻蔑地称为“爆发户”,这样的描述反映了 A.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社会财富巨增 B.启蒙思想的传播,挑战了封建等级观念 C.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提高 D.贵族生活日益腐朽 10.下列哪些发明使棉纺织业有可能在1830年时完全实现机械化 ①珍妮纺纱机②水力纺纱机③骡机④水力织布机⑤瓦特研制出改良的蒸汽机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⑤ D.①②③④⑤1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发明者主要来自于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赛课导学案_6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方面。 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得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七单元第20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和铁路”;这三个子目内在关系将工业革命的背景、经过及影响串联在一起。在这一系列环节中,“珍妮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但这时期机器动力主要是使用人力、风力、畜力、水力,这使

得机器的工作效力受到限制,瓦特改良蒸汽机后,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应运而生,随之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后,生产效率获得飞速发展。因此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们从手工操作时代过渡到“蒸汽时代”。 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需要将历史的整体性展现给学生,前后知识的串联,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以及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经过七、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九年级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从能力上来说,要能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虽处在学业压力较重的学段,但是经过两年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以及师生关系的默契培养,学生依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对历史课堂期待无限,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教师在充分展示学科魅力的同时,依旧要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见微知著培养其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掌握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 2.全面理解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重点难点】 重点:1.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新课导读: 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革命的史实,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在我们的印象理,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的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没有硝烟的和平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们称它为。 【自主学习】 1.1764年,英国的发明了手摇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 蒸汽时代:1782年,制成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了“_________”。 3.1814年,英国人________发明蒸汽机车“__________号”; 4.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使用蒸汽机的轮船“__________”。 5.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6、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向____、_____、______等国扩展。 【互动探究】 工业革命为什么率先从英国开始? 【随堂练习】 1.英国工业革命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是() A.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B.英国瓦特改进蒸汽机 C.英国资产阶级取得了国家大权 D.英国资源丰富,海外市场扩大 2.工业革命最早出现的工业部门是() A. 冶金业 B.交通运输业 C.采矿业 D.棉纺织业 3.我们使用的许多家用电器的计算单位都是“瓦”,这是为了纪念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英国机械师瓦特。请问他的成就是() A.发明了“蒸汽机” B.改进蒸汽机 C.设计内燃机 D.发明汽车 4.人们将改良蒸汽机称为工业革命的“灵魂”,其主要原因是()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C.促进了交通运输业进行革命 D.为了工业部门的机器生产提供了强大动力 5.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主要表现在() ①西方资产阶级逐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③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④促进了先进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 6.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瓦特发明“蒸汽机” C瓦特改良“蒸气机” D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

20、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主备人:陈贤珍第二备课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以及人们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渴求,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首先开始海上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在这之后欧洲的其他国家如荷兰、英国和法国加入了这一探险行列,纷纷踏上了海外探险的道路,这一个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而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逐步发展,进行海洋探险的国家对新发现的大陆和其他大陆进行了殖民扩张,其中英国最为显著,该国先是抢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位置,之后又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先后在与荷兰、法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虽已经是世界的霸主了,但英国人仍然没有满足要发展的欲望,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工业革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工业革命概念 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它是一场以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它首先是生产力内部的革命,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标导学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阅读教材,简述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 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2.材料展示: 1819年,在瓦特的讣告中,他对改良蒸汽机这样评价:“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3.教师提问:想一想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有什么影响。 提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方向发展。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4.交通工具的革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